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会发光的物体》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神奇的光》,详细内容围绕“会发光的物体”展开。

主要涉及光的基本概念、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及其原理、简单光学实验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光的基本概念,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

2. 培养幼儿观察、发现、探索光的兴趣,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光的基本概念,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

难点:让幼儿理解发光物体的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发现、探索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发光物体(如手电筒、荧光棒、小灯泡等)、光学实验器材(如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等)。

学具:画纸、彩笔、手工材料(如硬纸板、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发光物体,引导幼儿观察、讨论,让幼儿初步感受光的魅力。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光的基本概念,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回答。

4.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光学实验,观察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

5. 创意手工(10分钟)教师指导幼儿利用手工材料制作小灯泡、小镜子等,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会发光的物体2. 内容:光的基本概念常见的发光物体光学实验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的发光物体,画一幅发光物体的画。

收集有关光的诗句,与家人分享。

2. 答案:画纸上的发光物体要尽量真实、生动。

诗句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发现、探索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 拓展延伸: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共同探索光的奥秘。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科普讲座,拓展幼儿的科学视野。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优质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优质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优质教案《会发光物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第三章《光与影》中第二节《会发光物体》。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生活中常见发光现象展开,如太阳、灯泡、萤火虫等,通过观察、实践,让幼儿解光源概念,认识不同类型发光物体。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光源定义,知道常见发光物体及其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兴趣,培养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光源概念,掌握不同发光物体特点。

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观察,让幼儿认识光源,解生活中常见发光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电池、小灯泡、太阳卡片、萤火虫模型、发光玩具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出示一个手电筒,邀请一名幼儿上台打开手电筒,让其他幼儿观察光亮。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手电筒会发光?还有哪些物体也会发光?2. 例题讲解:讲解光源定义,展示太阳、灯泡、萤火虫等发光物体,让幼儿解不同类型发光现象。

3.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幼儿列举生活中发光物体,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4. 动手操作:发放画纸、彩笔等材料,让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发光物体。

6. 情境体验: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发光物体,如太阳、萤火虫等,增强他们对光源认识。

六、板书设计1. 《会发光物体》2. 内容:(1)光源定义(2)常见发光物体:太阳、灯泡、萤火虫等(3)发光物体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发光物体,并简单描述它特点。

2. 答案示例:我画一个小灯泡,它是一个光源,可以照亮黑暗地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幼儿解光源和发光物体概念。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科学现象,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探索活动,让幼儿寻找更多生活中发光物体,培养他们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第三课时《会发光的物体》。

本节课将引导幼儿认识和探索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了解其发光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能够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发光原理。

2.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发光物体的原理。

2.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发光物体,能够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发光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电池、小灯泡、电线、磁铁、铁钉、蜡烛、火柴等。

2. 学具:每组一套手电筒、电池、小灯泡、电线,以及其他发光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手电筒、蜡烛等发光物体,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讨论:这些物体为什么会发光?激发幼儿对发光物体产生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以手电筒为例,讲解其发光原理。

(2)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电池、小灯泡、电线组成电路时,灯泡发光的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每组利用提供的材料组成电路,使灯泡发光。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操作中的问题。

(2)讨论:除了课堂上所学的发光物体,生活中还有哪些发光物体?它们是如何发光的?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发光的物体》2. 内容:(1)生活中常见的发光物体:手电筒、蜡烛、电灯、萤火虫等。

(2)发光原理:电流通过导体,使导体发热发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列举出生活中的发光物体,并尝试说明其发光原理。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发光物体的原理,但部分幼儿对电路的组成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发光现象,如晚上的霓虹灯、节日里的烟花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索兴趣。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教案标题:会发光的物体教学年级:大班教学主题:物体会发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到有些物体能够发光,有些物体则不能发光。

2. 帮助学生了解光的产生和传播的基本原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准备:1. PPT课件和投影仪2. 物体发光实验器材:手电筒、彩色荧光笔、发光玩具等3. 黑板、白板笔、彩色粉笔、橡皮擦4. 学生用品:纸、铅笔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借助PPT课件展示一张明亮的夜空图片,向学生展示夜空中的星星和月亮。

2.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夜晚的星星为什么会发光?”“月亮能发光吗?”“除了星星和月亮,还有哪些物体可以发光呢?”二、探究发光物体(10分钟)1. 分发一张纸和铅笔给每位学生,让学生画出他们认为的会发光的物体。

2. 学生画完后,让他们把画纸放在桌上,与同桌的学生分享并比较画出的物体。

3. 选择几位学生分享他们画出的物体并解释为什么认为这些物体能够发光。

三、引导实验(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物体会发光以及发光的原因。

2. 准备一些能够发光的物体,如手电筒、彩色荧光笔、发光玩具等。

3. 分组让学生互相试验这些物体会发光的原因,提醒学生要注意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实验探究结果分享(10分钟)1. 让每组学生依次分享实验结果,让其他学生进行观察和评价。

2. 引导学生总结出物体发光的条件和原因,如物体必须具有发光源或者被其他物体照射等。

五、小结(5分钟)1. 带领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出会发光的物体和发光的条件。

2. 引导学生思考非发光物体的颜色是怎么来的。

六、拓展延伸活动(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发光的物体,并进行讨论。

2. 分发纸和铅笔给学生,让他们画出自己喜欢的发光物体,并简单描述为什么喜欢。

七、课堂反馈(5分钟)1. 随堂布置一道与发光物体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并口头分享,以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情况。

大班科学活动《会发光的物体》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会发光的物体》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会发光的物体》教案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光的概念•能够区分哪些物体可以发光•能够了解人工发光和自然发光的区别2. 教学准备•会发光的物体:荧光笔、LED灯、荧光石、夜光贴纸等•白纸•黑暗的房间或黑布遮盖房间的窗户•课件或教学展板3. 教学步骤3.1 热身环节•让学生接触具有光感的物品,如荧光笔、LED灯、荧光石、夜光贴纸等,并让他们发表一些想法和疑问。

3.2 导入•通过课件或教学展板向学生介绍光的概念和特性,并展示具有光感的物品。

3.3 实验环节•让学生在一个黑暗的房间或遮盖的房间里,用荧光笔和夜光贴纸画图或写字,让学生观察其发光的特点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让学生感受LED灯的光线,并让学生连续按动LED灯开关观察LED灯的亮度变化,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利用荧光石展示较高能级跃迁松弛所产生的荧光现象,并让学生观察其发光的特点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3.4 总结•让学生回顾实验环节的观察结果,引导他们总结哪些物体可以发光。

•通过课件或教学展板,介绍人工发光和自然发光的区别。

4. 讲评与评价•教师针对学生在实验环节中观察到的结果与总结表现进行讲评和评价。

•鼓励学生提出关于科学的疑问和想法。

5. 参考资料•《小学自然科学》•新华字典6. 教学反思本次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通过实验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哪些物体可以发光,增进了学生对光的概念的理解。

在实验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主动观察、多角度思考,以便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光的本质。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应进行现场调整和改进,使得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大班科学活动会发光的物体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活动会发光的物体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活动会:发光的物体教案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发光体•掌握如何制作简单的发光物品•加深理解光的性质和特征•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学准备•电池、LED灯•小铜线、手电筒•纸板、颜料、配料等•课堂展示台和播放器教学步骤1. 导入老师向学生介绍发光的物体,询问学生对发光的看法和了解程度,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发光体?2. 知识普及老师通过投影仪展示光的性质和特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发光体的概念和原理。

3. 制作发光物品老师和学生分成小组,利用电池、LED灯、铜线等简单材料,制作简单的发光物品。

步骤如下:1.使用电池和LED灯制作一个小型的电路;2.将铜线与LED灯焊接起来,形成一个简单的电路;3.使用手电提供能量,使LED灯点亮。

4. 设计发光扑克牌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设计发光扑克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发光世界。

步骤如下:1.学生自主创意,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动物或者形状;2.利用纸板和颜料等材料进行制作,并且在内部放置LED灯等电子材料以达到闪烁的效果。

5. 报告展示每个小组展示自己完成的发光物品,并通过自己的制作过程向大家分享自己学会的经验和技巧,让同学们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巧。

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是以构建知识群体为中心的,利用生动有趣的制作方式,将基础科技知识进行生动的演示和现实,以启发学生对科技的热爱,并加深对光学原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发光体的原理和特点,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但是本讲义的设计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电子基础,可以通过在前置讲义中教授一些基础的电子线路相关知识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2)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2)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教学目标1.学生具有发现和认识能发光的物体的能力。

2.学生能够了解光的基本特性和物体与光的作用。

3.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光的影响,发现光的传播过程。

4.学生能够体验并掌握制作荧光材料的方法。

二、教学准备1.材料:日光灯、手电筒、荧光笔、荧光纸、荧光粉、珠光纸、玻璃棒、磁铁。

2.设备:投影仪、电脑、幻灯片制作软件、实验板。

3.教具:图片、视频、实物样品、教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通过投影仪播放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探究会发光的物体。

2.出示实物样品,如荧光笔、日光灯等。

3.让学生集体讨论,看看学生有哪些物品在黑暗中能发光,并听取学生的观点。

2. 理论知识讲解1.光和物质的关系。

2.光的基本特性。

3.光对物体的影响和作用。

4.观察光的传播过程。

5.制作荧光材料的方法。

3. 实验操作环节1.制作荧光材料,如荧光纸、荧光笔、荧光粉等。

2.用荧光笔画图案,放到黑暗的房间里观察它的变化。

3.用手电筒、日光灯照射荧光纸和荧光笔,观察其发光情况和角度变化。

4.用玻璃棒、磁铁等简单的物品,探究光的传播过程,增加学生的观察能力。

4. 总结回顾1.重新回顾物体与光的作用。

2.总结讲解的理论知识。

3.分小组分享制作荧光材料的方法和体验。

4.对学生的问题和困惑进行解答。

四、教学亮点1.通过引导和实验,让学生自己探究会发光的物体,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2.采用视觉化和互动的综合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亲自制作荧光材料并观察其变化,提高学生实验技能。

4.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增加有趣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本节科学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准备以及教学过程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细致周全,并且结合了集体讨论、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等多种学习方式进行教学,非常符合大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实验操作,学生基本掌握制作荧光材料的方法,锻炼了其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对于光带来的变化和作用的认识。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会发光的物体》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会发光的物体》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会发光的物体》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活动背景幼儿大班阶段是幼儿开始接触科学知识的时期,为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本次科学活动选择了“会发光的物体”作为主题。

通过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了解光的产生,引导他们观察和探索不同发光物体,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活动目标1. 了解光的产生及性质;2. 观察和感知不同发光物体;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4. 增强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活动流程1. 活动引入(5分钟)- 保教员通过简单的言语和动作引导幼儿思考:你们见过哪些会发光的物体呢?会发光的物体是怎么样发光的呢?- 保教员展示一盏电筒,并简单介绍光的产生原理。

2. 活动探究(15分钟)- 保教员引导幼儿观察不同的发光物体,如发光玩具、夜光贴纸等,让他们亲自感知物体的发光特点。

- 保教员鼓励幼儿提出问题和猜想,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这些物体会发光。

3. 活动实践(25分钟)- 保教员组织幼儿参与制作发光手链的活动。

首先,将夜光贴纸剪成适当的长度,然后幼儿将其粘贴在手链上,并亲自感受到光的产生。

- 保教员引导幼儿观察手链在光线照射下的变化,并询问幼儿感受到光的强度和颜色的变化。

4. 活动总结(5分钟)- 保教员引导幼儿回顾本次活动,帮助他们总结并记录所观察到的发光物体和发光现象。

- 保教员鼓励幼儿描述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思考和兴趣。

五、延伸活动1. 幼儿绘制发光物体绘画:鼓励幼儿运用所学知识,绘制自己想象中的发光物体,同时鼓励幼儿进行描述和讨论,分享各自的创作。

2. 探索黑暗中的发光物体:组织活动时,在教室内安排一段时间的黑暗环境,通过使用荧光棒、夜光球等发光物体,让幼儿亲身感受到黑暗中的光和物体的变化。

六、活动评估1. 通过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观察记录,评估幼儿对发光物体的观察力和理解程度;2. 结合活动后的讨论,评估幼儿对光的产生和发光物体的性质的理解。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和影》第三节《会发光的物体》。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各种会发光的物体,了解它们发光的原理,探索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生活中常见的会发光的物体,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使幼儿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会发光的物体,了解它们的发光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镜子、透明胶带、各种会发光的物体(如灯泡、荧光棒、发光玩具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手电筒,让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光。

然后让幼儿分组,每组发一个手电筒,让他们在教室内寻找会发光的物体。

2. 讲解与讨论(10分钟)教师邀请幼儿分享他们找到的会发光的物体,引导幼儿观察和分析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

接着,教师通过讲解和图示,让幼儿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一个发光的灯泡,让幼儿思考:为什么灯泡会发光?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电流通过灯丝时,灯丝会发热发光的原理。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他们找到的会发光的物体。

完成后,邀请幼儿分享并解释他们的作品。

5. 小组活动(15分钟)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个镜子、透明胶带和各种会发光的物体。

让幼儿利用这些材料,尝试反射光线,观察光线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发光的物体》2. 板书内容: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常见的会发光物体:灯泡、荧光棒、发光玩具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找到的会发光的物体,并解释它为什么会发光。

答案示例:我画了一个灯泡,因为它里面有电流通过灯丝,使灯丝发热发光。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一、教学目标:2.了解光的传播和折射;3.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发光玩具、闪光灯、小夜灯等;2.实验准备:有光源的暗室。

三、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学生回答后,教师将闪光灯和小夜灯等发光物体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和他们之前提到的物体进行对比。

2.引入(10分钟)教师告诉学生,我们身边有很多会发光的物体,你们知道它们是怎么发光的吗?学生猜测后,教师解释说,这些物体发光是因为它们能够吸收光并再次发出光。

教师将一块发光玩具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仔细观察。

然后,教师将发光玩具放入一个有光源的暗室中,并关闭门。

学生观察玩具的变化。

3.实验(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进行以下实验:a)实验1:光的传播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点,然后拿起一个手电筒,将光照在点上,让学生观察点的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光的传播能够照亮周围的物体。

b)实验2:光的折射教师准备一块透明的玻璃板,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告诉学生在玻璃板上涂上水,再用手电筒照在玻璃板上。

学生观察发现,光经过水的时候会发生折射,并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光的折射。

4.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和结果,然后让学生总结会发光的物体是怎么发光的,并简单解释光的传播和折射的概念。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其他会发光的物体,如灯泡、天上的星星等,并让学生进行描述和解释。

6.小结(5分钟)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了会发光的物体是怎么发光的,并初步了解了光的传播和折射。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会发光的物体,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不过,在实验环节的设计上,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实验,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精选13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精选13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精选13篇)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精选13篇)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篇1活动目标1.知道许多物体能发光,了解光的用途。

2.能自己制定标准并根据标准对各种光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1.课件-制作光的种类手册2.提供手电筒、电池、玩具娃娃、电动玩具、积木、塑料玩具等若干,记录单、笔。

3.幼儿用书:《萤火虫找朋友》趣味练习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光源。

1.介绍材料教师:这里有许多材料,请你们自己试一试,看看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

2.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二、幼儿讨论,扩展对光的认识。

1.教师:你发现了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表述,教师用图示记录幼儿的发现。

)2.教师:除了这些东西,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会发光,它们又是怎样发光的?(教师继续用图示记录。

)三、引导幼儿对光进行分类。

1.教师:这么多的东西都能发光,这些光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2.教师:原来每种光都互不相同,那我们怎样将它们分类呢?可以怎样分呢?(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讲演指定标准进行分类,如自身发光、需要电力等。

)四、师生共同讨论光的用途。

1.教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会发光的物体,光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2.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讲述光的作用。

例如:光能照明,光能传递信息,光是一种信号标志。

(绿灯-前进、红灯-停止)光能帮助人们切割和焊接、光能带给人们美好的视觉感受。

3.进一步感知体验高科技带给人们的好处。

幼儿园大班科学《会发光的物体》教案篇2设计意图:本次次活动是由故事《萤火虫找朋友》而引起的,孩子们知道故事里的萤火虫找寻找朋友的时候看到能发光的电灯、黑夜里动物的眼睛、汽车的灯以为是自己的朋友,所以当时我提出了问题:“除了故事里的这些物体会发光,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物体会发光?”孩子们带着这一疑问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收集了有关会发光物体的图片,孩子们积极性高,探索的欲望强烈从而就生成了科学活动《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发光体,以及有哪些物体会发光。

2.探究发光体发光的原因。

3.学习如何用手电筒实验模拟黑暗中的发光情况。

4.培养观察、思考、探究和实验的能力。

教学资源
1.手电筒、光棒、荧光笔等发光体。

2.黑布或黑纸,以模拟黑暗环境。

3.PPT或图片等辅助教学资源。

教学步骤
一、导入环节
1.学生们坐在教室中央,老师在黑暗的情况下手持发光体,让学生们猜测这是什么。

2.引导学生们探讨发光体的特点,引出这节课的主题。

二、知识讲解
1.讲解发光体的概念,以及发光体的种类。

2.介绍不同发光体的特点和用途。

3.探讨发光体发光的原因,包括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等。

三、实验环节
1.将教室的灯光关闭,让学生们进入黑暗的环境中。

2.演示手电筒实验,让学生们观察手电筒照射在黑暗环境中的情况。

3.让学生们分组,自行探究不同发光体在黑暗中的发光情况,并用荧光笔在黑板上绘制。

四、总结
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们总结发光体的特点和种类。

2.引导学生思考发光体发光的原因,并简单讲解相关物理原理。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如何在夜间穿越森林等。

教学评估
1.观察学生在实验环节中是否能够认真观察、探究和思考。

2.给学生出一些小题目或需要思考的问题,以检验学生是否理解了本课内容。

3.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发光实验,以巩固所学知识。

用实验看见光的神奇——会发光的物体大班科学教案实验内容

用实验看见光的神奇——会发光的物体大班科学教案实验内容

用实验看见光的神奇——会发光的物体大班科学教案实验内容。

一、实验目的1、了解光的基本性质和特性。

2、学习如何使用照射和观察装置。

3、了解如何利用光来观察会发光物体的形态、颜色和亮度。

二、实验材料荧光笔、发光材料、照射和观察装置、黑布等。

三、实验操作步骤1、准备发光装置:将荧光笔或发光料装入纸筒或玻璃管内。

2、照射发光装置:用特制的照射装置对着发光装置进行照射。

3、观察发光物体:用照射装置照射发光装置时,观察发光物体的形态、颜色、亮度等。

4、尝试使用其他光源照射,探究光源种类对发光物体的影响。

5、利用黑布遮住部分光源,观察发光物体的变化。

4、实验结果和分析在经过照射和观察装置的照射后,荧光笔和发光材料会发出明亮的光,产生独特的效果。

在光的照射下,会发光物体呈现出鲜明的颜色和明亮的亮度,形态也更为清晰。

而光源的种类和光源数量也会对发光物体的亮度和颜色产生影响。

另外,用黑布遮住部分光源后,发光物体的形态、颜色、亮度等也会发生变化。

这说明光的传播和反射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强度,影响着光的特性和光线的聚集。

5、实验重点和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深入了解光的神秘之处和基本特性;探究不同光源和光源数量对发光物体的影响。

难点: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操作,在观察、记录和分析过程中,需要有细致耐心的态度和科学严谨的精神。

六、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了光的神秘之处和基本特性,加深了对光的认识。

不仅让学生了解光的基本特性,还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乐趣,增强了学生消化理论并将其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教师让学生独立进行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本教案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光的特性和神秘之处,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探索光的奥秘,培养学生的研究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大班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教案名称:《会发光的物体》适用年龄:大班(5-6岁)教学目标:1. 了解并识别生活中常见的会发光的物体。

2. 通过实验活动,初步理解光的产生原理。

3.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会发光的物体图片。

2. 实验材料:手电筒、镜子、蜡烛、玻璃杯、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见过哪些会发光的物体,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解1. 展示PPT,逐一介绍太阳、月亮、星星、灯泡、萤火虫、荧光棒等会发光的物体,让幼儿认识这些物体。

2. 解释光的产生原理:光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当物质内部的能量发生变化时,就会发出光。

例如,燃烧的蜡烛、通电的灯泡等。

三、实验活动1. 实验一:点燃蜡烛,让幼儿观察蜡烛火焰的光芒,并用手遮挡火焰,观察有什么变化。

2. 实验二:打开手电筒,用镜子反射光线,让幼儿观察并体验光的反射现象。

3. 实验三:将装有水的玻璃杯放在点亮的手电筒前,让幼儿观察水中光的变化,体验光的折射现象。

四、讨论与总结1. 让幼儿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和感受,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光的产生和传播。

2. 总结光的产生原理和光的反射、折射现象。

五、拓展活动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寻找更多会发光的物体,并尝试解释它们为什么会发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的实物展示和有趣的实验活动,帮助幼儿理解了光的产生原理,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但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教师细心指导,确保幼儿的安全。

同时,也需要家长的配合,让幼儿能在家中继续探索和学习。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练习题目要具有实际意义,让幼儿感到学习的价值。
4.实验与游戏:这两个环节是加深幼儿对光的理解的重要手段。
-实验设计要简单安全,如用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幼儿感受光的产生。
-游戏要有趣且具有教育意义,如“找光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四、板书设计
板书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使用大号字体和鲜艳的颜色,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拓展延伸活动要具有开放性和探索性,如户外寻找自然光源,增强幼儿对光的直观认识。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使用生动、形象、有趣的语言,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语调要富有变化,时而夸张,时而轻柔,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二、时间分配
1.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教学内容充实且不拖沓。
2.在关键环节适当增加时间,如例题讲解、实验与游戏等,以确保幼儿充分理解和掌握。
-光源:能自己发光的物体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找一找,家里有哪些会发光的物体?
2.答案:电灯、电视、电脑、手机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和游戏等多种形式,让幼儿认识了各种发光物体,初步理解了光源的概念。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光的传播方向和亮度等特征。
三、课堂提问
1.提问要具有开放性,鼓励幼儿多角度思考,培养其发散性思维。
2.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让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课堂中。
四、情景导入
1.利用教具和实物,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
2.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以故事或生活案例的形式导入,让幼儿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教案反思:
2.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激发幼儿探索光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优质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优质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优秀科学优质教案《会发光物体》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神奇光》,详细内容为“会发光物体”。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解日常生活中发光现象,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探索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并掌握生活中常见发光物体,解它们发光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兴趣,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积极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发光物体原理。

2.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生活中常见发光物体,并能够用语言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荧光棒、电池、小灯泡、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带着手电筒进入教室,让手电筒光在墙上、黑板上移动,引导幼儿观察光线移动,并让幼儿尝试用手电筒照亮教室各个角落。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展示荧光棒、小灯泡等发光物体,让幼儿观察并思考它们为什能发光。

然后讲解这些物体发光原理,如电池提供能量、灯丝发热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个实验器材(如电池、小灯泡、导线等),让幼儿自己动手连接,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4. 分组讨论(10分钟)让幼儿在小组内讨论: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会发光物体?它们是如何发光?5. 全班分享(10分钟)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自己发现,并让其他幼儿补充。

6. 创作环节(10分钟)让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学具,制作一个会发光物体。

我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用自己话描述生活中常见发光物体及它们发光原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会发光物体2. 内容:发光物体:手电筒、荧光棒、小灯泡等发光原理:电池、灯丝、能量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在家长帮助下,寻找家中发光物体,并记录下来。

2. 答案:例如:台灯、电视、手机屏幕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讲解、讨论、创作等环节,让幼儿解发光物体及其发光原理,课堂氛围活跃,幼儿参与度高。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会发光的物体》

活动目标:一、明白许多物体能发光,了解光的用途。

二、能自己制定标准并依照标准对各类光进行分类。

3、踊跃的参与活动,斗胆的说出自己的方式。

4、培育幼儿乐观爽朗的性格。

活动预备:一、成心识地让青年供幼儿感受太阳光的敞亮和热量。

事前请家长带幼儿参观星星。

二、搜集有关现代科技对光的应用的录像片,如X光的应用等。

3、提供手电筒、电池、玩具娃娃、电动玩具、积木、塑料玩具等假设干,记录单、笔。

4、幼儿用书:《萤火虫找朋友》活动进程:一、引导幼儿熟悉各类光源。

教师(介绍材料):那个地址有许多材料,请你们自己试一试,看看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如何发光的,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探讨活动,鼓舞幼儿斗胆尝试,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二、引导幼儿讨论,扩展对光的熟悉。

教师:你适才发觉了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如何发光的?(鼓舞幼儿斗胆进行表述,教师用图示记录幼儿的发觉。

)"出自:屈;老.师教案网"教师:除这些东西,你还明白哪些东西会发光,它们又是如何发光的?(教师继续用图示记录。

)3、通过讨论,引导幼儿对光进行分类。

教师:这么多的东西都能发光,这些光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址?教师:原先每种光都互不相同,那咱们如何将它们分类呢?能够如何分呢?(教师引导幼儿依照讲演指定标准进行分类,如自身发光、需要电力等。

)4、师生一起讨论光的用途。

教师:咱们熟悉了这么多会发光的物体,光对咱们有什么作用呢?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讲述光的作用,例如:光能照明,光能传递信息,光是一种信号标志(绿灯-前进、红灯-停止)、光能帮忙人们切割和焊接、光能带给人们美好的视觉感受……(进一步感知体验高科技带给人们的益处)。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会发光的物体》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会发光的物体》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会发光的物体》教案教学目标:
1. 让孩子了解发光的物体有哪些,并探究发光的原理。

2. 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究兴趣,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具体内容:
1. 知识铺垫
首先,教师要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孩子们认识各种发光物品,如太阳、灯泡、闪光灯、蘑菇等。

2. 实验探究
(1) 光线是怎么来的?
教师手持一根手电筒或者闪光灯,让孩子围着教师转动,观察到光是从哪里来的。

(2) 用手电筒制作彩虹
教师先将一大杯水倒在课桌上,再将一块十字架形状的透明玻璃片放在水里,让孩子们观察到水中出现的彩虹,再用手电筒照在玻璃片上,看到彩虹因为受到光的折射,出现了更多的颜色。

(3)用闪光灯找到“夜光苔藓”
教师事先在教学区域的角落放上一笼绿色的苔藓,并使用闪光灯照射上,让孩子们观察苔藓会不会因为照射而发光。

3. 讨论启发
让孩子们根据实验所得到的经验,自由探讨为什么太阳是发光的?如何利用光?等等。

4. 总结归纳
教师根据孩子们的探究和讨论情况,帮助孩子们总结发光的物体及其原理。

教学准备:
1、各种发光物品及实物。

2、手电筒、闪光灯等。

3、十字架形状的透明玻璃片,大杯子和水。

扩展性活动:
1. 利用发光笔和黑板探究如何在黑暗中看到字。

2. 制作一些夜光的小工具,如夜光手表、夜光沙漏等。

3. 了解某些生物生态环境中的光学现象,如火虫发光等。

教学评价:
通过孩子们的表现发现其对于光的发光原理的深入理解以及其对于发光现象的好奇心、兴趣和创造力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会发光的物体》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比
赛讲课获奖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许多物体能发光,了解光的用途。

2、能自己制定标准并根据标准对各种光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1、有意识地让青年供幼儿感受太阳光的明亮和热量。

事先请家长带幼儿参观星星。

2、收集有关现代科技对光的应用的录像片,如X光的应用等。

3、提供手电筒、电池、玩具娃娃、电动玩具、积木、塑料玩具等若干,记录单、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光源。

教师(介绍材料):这里有许多材料,请你们自己试一试,看看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活动,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

2、引导幼儿讨论,扩展对光的认识。

教师:你刚才发现了哪些东西会发光,它是怎样发光的?鼓励幼儿大胆进行表述,教师用图示记录幼儿的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