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_工业化的起步教案

合集下载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精选4篇)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精选4篇)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精选4篇)《工业化的起步》篇1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掌握“一五”的主要任务(从背景、目的分析其合理性)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联系理解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一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分布特点归纳分析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党情感“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证明了中共在经济建设方面“进京赶考”的成绩斐然唯物史观全国人大的召开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已经基本形成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教学难点 1954年宪法的性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十分落后,毛泽东感慨地说:(投影)“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这说明我国的什么落后?师: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在建国初期,大力整顿国民经济,工业水平也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仍显得比较落后。

投影:中国(1952产量)印度(1950 产量)美国(1950产量)钢产量(人均)2.37公斤4公斤538.3公斤发电量(人均)2.76千瓦时10.9千瓦时2949千瓦时问:怎么办?师: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讲授新课:师: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师:这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年,那么,这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情况如何呢?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不断投影当时竣工的一些项目图片。

投影: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师:在学生回答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不断投影出以上内容。

中考资源网以加强对学生的感官刺。

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沿海的原有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披新的工业基地。

【K12教育学习资料】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1 新人教版

【K12教育学习资料】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1 新人教版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以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本单元的主题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工业化的起步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开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奠基阶段,因此本课在整个中国现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学习后面的知识起到铺垫作用。

二.课程标准:了解“一五计划”,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三.教学目标: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的必要性、基本任务。

取得的主要成就;了解和掌握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主要内容和性质。

引导学生分析一五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和1954年宪法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认识到一五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认识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难点:一五计划实行的必要性,1954年宪法的性质。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毛泽东词作《水调歌头·游泳》学生:齐读。

教师:本词是毛泽东195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时的感兴之作。

其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寥寥两笔,不仅写出了大桥兴建的飞快速度,和即将见到的大桥凌空的雄伟形象,而且写出了一桥贯通大江南北的历史意义。

历史不会忘记,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结束了渡轮摆渡的历史,“天堑”变通途。

你知道吗,现在长江上有多少座桥?仅武汉就有三座长江大桥。

现在的中国已经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制造大国,但是中国的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设计意图:让学生朗读毛泽东的诗词,培养学生素养,激发学习兴趣。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教师:什么是工业化?学生:各抒己见。

展示: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历史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案1新人教八下

历史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案1新人教八下

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教师寄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学习目标:1、知道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主要成就2、识记第一部宪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3、能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重、难点:1、识记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

2、识记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学习过程:一、自主构建知识网络: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时间是()A、1949年B、1950年C、1952年D、 1953年2、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A、华北地区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D、东南地区3、“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是指()A、南京长江大桥B、武汉长江大桥C、杨浦大桥D、钱塘江大桥4、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B 、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C、共产党核心地位确定 D、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制定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比较材料二: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面粉,还能造纸。

但是,一辆汽车、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毛泽东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2)、针对材料二的状况我党采取了什么措施?你能说出这些措施实施后取得的成就吗?6、简答题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我国国家政权性质是什么?(2)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3)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五、当堂反思: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六、教后反思:。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教案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案达标检测:A组1.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计划提出要集中主要力量()A.发展重工业B.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C.培养建设人才D.把生产合作社合并为人民公社2.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建立了东北工业基地,其中心是()A.鞍山钢铁公司 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C.沈阳第一机床厂 D.宝山钢铁公司3.下列所举,不属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的是()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B.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C.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D.实施“863计划”4.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修改《选举法》的决定,首次实现城乡选举的“同票同权”,标志着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于()A.1949年B.1953年C.1954年D.1956年5.建国以来,我国以执行五年计划的形式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至今“十一五”规划即将完成。

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于()A.19世纪50年代 B.19世纪60年代C.20世纪50年代 D.19世纪60年代B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就是我们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这种情况如果不加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按照《 A》的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这就是我们要实行土地改革的基本理由和基本目的。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材料二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 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2024年秋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案

2024年秋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案
3.认识到“一五”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情;认识到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
二、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2.教学难点:“一五”计划实行的必要性;1954年宪法的性质。
三、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学
时间
教学
教师:“一五”计划的重点为什么是发展重工业?
学生结合材料讨论后回答。
学生1:旧中国的工业十分落后,如不优先发展重工业,不能自己制造机器,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学生2:中国在近代不断受到西方列强的欺凌,就是因为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国防工业落后,要想避免历史的重演,必须发展重工业。
教师:我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毛泽东曾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如不优先发展重工业,中国就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样,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道路。
教师:为什么在制定“一五”计划的时候,重点发展重工业,还要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归纳:因为建国初期,一贫如洗,物质极大的匮乏,必须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适当的发展其他部门,以解决百姓生活的燃眉之急。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
史料1五年内施工的工矿建设项目达一万多个,其中大中型项目有921个,到1957年底,建成全部投入生产的有428个,部分投入生产的有109个。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156个建设项目,到1957年底,有135个已施工建设。中国过去没有的一些工业,包括飞机、汽车、发电设备、重型机器、新式机床、精密仪表、电解铝、无缝钢管、合金钢、塑料、无线电等,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从而改变了我国工业残缺不全的状况,增加了基础工业实力。

初中历史工业化起步教案

初中历史工业化起步教案

初中历史工业化起步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工业化的概念和背景;
2. 掌握工业化起步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3. 分析工业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 工业化的概念和背景;
2. 工业化在欧洲的起步和发展过程;
3. 工业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掌握工业化起步的关键因素;
2. 理解工业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 等教学工具;
2. 相关历史资料和图片;
3. 练习题及讨论题。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工业化的概念,并思考工业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Step 2:讲解工业化起步的背景(15分钟)
讲解工业化在欧洲的起步和发展过程,探讨关键因素如工业革命、科技进步等。

Step 3:探讨工业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20分钟)
分组讨论工业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展示学生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

Step 4:练习题及讨论(10分钟)
提供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工业化起步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展开自由讨论,分享对工业化的看法和认识。

Step 5:课堂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梳理相关知识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工业化的起步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培养了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案例和实例,深入探讨工业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案

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案

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

(2)掌握工业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影响。

(2)运用比较法,分析工业化在不同国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重视,认识到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2)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关注工业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影响。

2.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

三、教学难点:1. 工业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2. 工业化在不同国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工业革命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都带来了哪些重要的发明吗?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工业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工业化在不同国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工业化时期的典型案例,如英国的雾都伦敦。

(2)学生分析案例中工业化带来的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2. 研究性学习:调查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分析我国工业化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工业化影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工业化的问题和影响。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工业化带来的具体问题。

3. 采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工业化的看法和理解。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工业企业,直观感受工业化的实际运作。

2. 邀请企业家或专家讲座,分享工业化发展的经验和挑战。

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

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案诸城市繁华初级中学王志刚学习目标: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2、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重点和难点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一、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文中所有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1)“一五”计划编制的目的:(2)“一五”计划起止时间:(3)“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4)“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时间、地点和目的及其主要内容。

(6)《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及意义:二、合作探究:你怎么看第一个五个计划期间所取得的建设成就?三、当堂达标:1.五一节小红家要买一部汽车。

爸爸说:“就买‘奇瑞’,它可是咱们国产的第一部汽车!”小红笑着说:“错了!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于()”A.解放战争时期B.抗美援朝时期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大跃进”时期2.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建什么?能造桌子,能种粮食,还能磨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改变这种现状,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 )A.优先发展重工业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D.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3.2003年,国务院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

振兴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在什么时期形成的()A.一五计划期间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革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4.1954年,小明的爷爷去北京参加了一次会议,在会上他投票选举了毛泽东国家主席,还举手表决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他参加的这次会议应该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七千人大会C.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5. 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产生于()A.1951年B.1952年C.1953年D.1954年6、材料分析题“……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教案标题:工业化的起步教学目标:1. 了解工业化的起步阶段,包括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2. 掌握工业化起步阶段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过程;3. 分析工业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工业化起步阶段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过程。

难点:分析工业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包括工业化起步阶段的背景介绍、重要事件和发展过程;2. 教学素材:包括工业革命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工业革命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工业化的起步阶段,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是工业化?工业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有什么影响?二、讲解工业化起步阶段的背景和影响(15分钟)1. 介绍工业革命的背景:工业革命是如何开始的?为什么会在18世纪的英国开始?2. 分析工业化对社会的影响:工业化带来了哪些社会变革?如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3. 探讨工业化对经济的影响:工业化是如何推动经济发展的?哪些行业受益最大?4. 讨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工业化带来了哪些环境问题?如何影响了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三、分析工业化起步阶段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过程(20分钟)1. 介绍工业化起步阶段的重要事件:如工业革命的爆发、蒸汽机的发明、纺织业的机械化等;2. 分析工业化起步阶段的发展过程:工业化是如何从起步阶段逐渐发展壮大的?各个行业的发展特点是什么?四、讨论工业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工业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并就不同观点展开讨论;2. 展示讨论成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五、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工业化的起步阶段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并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分析工业化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工业化的起步阶段,让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掌握工业化起步阶段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过程,并分析工业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2、“一五”的主要任务(从背景、目的分析其合理性)二、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三、教学难点:1954年宪法的性质四、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单元学过的线索,按表格内容“对号入座”:建国初期的任务(最终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政权统一大陆、民族团结保家卫国满足农民需要召开新政协、成立新政府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土地改革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毛泽东和周恩来从西柏坡前往北京“赶考”,已经向全国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但是,由于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旧中国的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

中国共产党接过来的是一副烂摊子,经济底子太薄了。

虽然经过三年努力,我们的国民经济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跟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这差距有多大?如何赶上去?请同学们阅读第4课。

五、学习新课:第一个五年计划1计划编制前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什么特点?(仍然属于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而且不如印度。

)教师过渡讲解:为了迅速改变这种状态,党中央依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条件,决定通过政府制定计划,从1953年到1957年集中力量发展重点项目,带动各行各业全面发展。

这就叫做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

2“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15页课文,找到相关内容作好标记,然后加以理解记忆: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B.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C.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科技是发展工业的第一生产力,要靠人才来掌握。

)教师小结、过渡:由于“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符合当时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还得到了当时友好国家苏联的援助,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就。

[及时组织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完成《填图册》第7页第2题的答案。

教学设计2: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教学设计2: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1)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性。

(2)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及取得的成就。

(3)掌握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过程及其内容和意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综合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指导学生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编排多种呈现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通过引导学生观赏小组展示、对比图表、查阅相关资料等,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3)运用小组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4)通过联系家乡汽车工业──“一汽”的发展,帮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更好地了解建国后中国经济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5)通过问题设置,逐层引导,培养学生在思索中获得提高。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使学生了解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通过对家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发展历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激发学生为建设家乡努力拼搏、奋发向上的积极风貌。

(3)使学生认识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显著成就。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新中国第一批国产汽车和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飞机图导入二、第一个五年计划1、背景:结合教材中《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图表,分析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的背景。

(1)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2)中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即使与印度相比,差距也不小。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一五”计划编制的目的是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它是由我国政府组织编制的,起止时间是1953年至1957年。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范文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范文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工业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工业化起步的原因和条件。

3. 了解我国工业化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4.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工业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工业化起步的原因和条件3. 我国工业化的历程和成就4. 工业化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工业化起步的原因和条件,我国工业化的历程和成就。

2. 教学难点:工业化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工业化的具体实例。

3. 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4. 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工业化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工业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工业化概念及其重要性:简要介绍工业化的定义,阐述工业化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3. 分析工业化起步的原因和条件:讲解工业化起步的内部和外部原因,阐述工业化起步所需的经济、技术和人才条件。

4. 讲解我国工业化的历程和成就:回顾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介绍取得的重大成就。

5. 案例分析:选取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具体实例,分析工业化对相关行业和地区的影响。

6.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就工业化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体会。

7.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工业化起步的原因、我国工业化历程和成就的理解,以及对工业化影响的认识。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评价内容:a. 学生对工业化概念及其重要性的理解。

b. 学生对工业化起步的原因和条件的掌握。

c. 学生对我国工业化历程和成就的认知。

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案

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案

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认识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

2. 学会通过图片、资料等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工业革命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 学会运用历史观点,评价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情感态度价值观:1. 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学会珍惜今天的生活,关注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

2. 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难点1. 工业革命的原因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 如何评价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变革。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工业革命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4. 课堂讲解:结合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结果,讲解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分析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

5. 案例分析:以英国和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为例,让学生了解工业化在不同国家的特点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的理解。

3. 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对工业化进程的把握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劳动力权益等。

[推荐学习]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 新人教版

[推荐学习]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 新人教版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

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过程与方法掌握“一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分布特点。

归纳分析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难点:1954年宪法的性质三、【导学过程】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情景导入】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主要内容,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角度过度到本课内容。

【自主学习】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背景:新中国建立后,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但是我国的工业水平,工业基础。

2、起止时间:年至年。

3、编制的目的:为了进行建设。

4、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建立国家和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和,相应地培养。

5、“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结合课本图片和示意图)工业方面:①1953年底,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②1956年,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③中国第一架式飞机试制成功。

④1956年,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交通运输业:①1957年,建成,②、、公路修到世界屋脊③建成了、铁路。

工业基地的建立:形成了以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

6、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的面貌,向社会主义迈进。

二、第一部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召开时间:。

召开地点:。

主要内容:大会制定了《》。

2、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内容:宪法规定我国坚持,坚持,一切权利属于。

性质:这是我国第一部类型的宪法,也是真正反映的宪法。

【合作探究】1、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2、为什么说第一部《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性。

2.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及取得的成就。

3.掌握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过程及其内容和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业化开始起步。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显著成就。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和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教学难点: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学生阅读教材导入框教师由此导入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教师提问】阅读教材 18页—19页,思考
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上面临怎样的局面?(背景)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多媒体出示背景(1)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表。

(2)中国、印度、美国的工业的对比表格。

(3)毛泽东的话语。

教师归纳背景1: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背景2:我国工业水平落后
【教师提问】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变当时的经济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
学生回答: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多媒体展示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图片)
【教师过渡】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第二段内容看一下,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

[教师要求]请大家把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复述一遍。

多媒体展示一五计划的任务
[教师引导]现在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什么要以发展重工业为主?一般来讲,应该是先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对呀?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
【教师归纳】1. 当时的国情,中国的工业基础太薄弱。

2.受苏联发展的影响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看一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成就。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看一看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哪些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学生回答]多媒体展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

思考:动脑筋教材第20页
[教师引导]对于课本上“动脑筋”栏目中小女孩提出的观点应该怎样看待呢?我们说,看待任何事物,必须放到当时的环境中去,解放牌汽车也是这样,我们应当看它诞生的意义和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而不能拿它和现在的产品去比。

[教师过渡]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方面的内容。

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教师提问】(1)1954年,在北京召开的会议是什么?(2)这次会议的内容是什么?(3)这次会议上制定的宪法的性质如何?
【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看书,知道宪法的主要规定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教师提问】它的颁布有什么历史意义?
师生通过讨论,总结:由于事先广泛征求意见,经过1.5亿人民讨论,还经过人民代表认真的修改,充分表达了人民的意志,成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也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课堂小结】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