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
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有机化学基础
教学目标:
1.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分类;
2. 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3. 能够通过结构式表示有机化合物。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分类;
2.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教具准备:
1. 黑板、彩色粉笔、擦拭布;
2. 实验室展板;
3. 有机化合物示例结构式卡片。
教学步骤:
1. 开场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几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分类,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方法,重点讲解碳链命名法和官能团命名法。
3. 练习与讨论(20分钟):给学生几个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让他们根据命名方法来确定化合物的名称,并讨论解答。
4. 结语与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做好知识总结。
教学延伸:
1. 给学生布置有机化合物的作业,加深对命名方法的理解;
2. 找一些有机化合物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
教学反思:
本节课虽然只是对有机化学基础的简单介绍,但通过实例和练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命名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人教版选修4《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说课稿
人教版选修4《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说课稿一、引入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选修4中的《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这一单元。
这个单元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态的条件以及如何调节平衡位置的方法。
通过学习这个单元,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化学反应平衡过程中的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分析该单元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的第二单元,属于高中化学选修课程中的一部分。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化学平衡和平衡移动的条件展开,对于学生来说,需要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以及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教材中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1.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 - 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 -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 浓度的变化 - 温度的变化 - 压强的变化 - 催化剂的存在2.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化学平衡这一概念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学习了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有一定的化学基础。
但是对于平衡状态的形成以及影响平衡位置的条件可能并不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与学生的联系,通过引入生活实例和实际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了解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的深入理解3. 教学方法•指导性讲授结合示范实验:通过教师的指导性讲解和实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理论知识。
人教版新课程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说课稿
于培 养 学 生 应 用 化 学 知 识 解 决 实 际 问 题 的 能 力 .发 展 学 生 自 主 获 取 知 识 的 愿 望 和 能 力 ,把 知 识 学 习 、能 力培 养 与 情 感 体 验 有 机 结 合 起 来 ,实 现 自我 、社 会 与 自然 的 和 谐 有 着 广 泛 的 意 义 。
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 教 版 新 课 程 高 中 化 学 选 修 4《化 学 反 应 原 理 》 第 三 章 第 一 节 《弱 电 解 质 的 电 离 》说 课 稿
郭 俊 辉
(通 钢 一 中 ,吉 林 通 化 134003)
一 、 解 读 课 程 标 准 .分 析 教 材 地 位 本 章 内 容 理 论 性 强 ,知 识 点 之 间 环 环 相 扣 、循 序 渐 进 ,理 论 与 实 际 、知 识 与 技 能 并 举 ,而 本 节 内 容 义 是 化 学 平 衡 理 论 的 延 伸 和 拓 展 .是 化 学 平 衡 与 溶 解 平 衡 的桥 梁 和 纽 带 ,是 学 生 学 好 本 章 的前 提 和 基 础 ,有 利 于 引 导 学 生 根 据 已有 的 知 识 和 生 活 经 验 去 探 究 和 认 识 化 学 , 激 发 学 生 探 究 和 学 习 的 兴 趣 对 于 促 进 学 生 学 习 方 式 的 多 样 化 ,建 构 自然 界 物 质 问 相 互 依 存 、相 互 制 约 的 思 想 有 着 重 要 的 作 用 。 电 离 平 衡 知 识 在 生 产 和 生 活 巾有 着 非 常 广 泛 的 应用 ,能 充 分 体 现 化 学 理 沦 对 实 际 的 指 导 作 用 .可 以让 学 生 了 解 化 学 知识 的 社 会 价 值 .对
高中选修4化学教案
高中选修4化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化学反应动力学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速率常数的概念
2.掌握表示反应速率的方法和计算速率常数的方法
3.掌握速率方程的建立和解析
4.能够应用速率常数和速率方程解答相关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速率方程的建立和求解
2.能够运用速率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
1.讲授结合示例分析法
2.讨论引导法
3.实验观察法
五、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一个实际化学反应的例子引入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讲解:讲解化学反应速率和速率常数的定义,以及速率方程的建立和求解方法。
3.实验: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观察速率变化,并根据实验数据建立速率方程。
4.讨论: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讨论速率方程的建立过程,解决疑惑。
5.练习:让学生进行速率方程的练习,并解答相关问题。
6.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速率方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作业:
1.完成速率方程的练习题
2.根据实际情况应用速率方程解决问题
七、反思与评价:
本节课注重引入实例和实践操作,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探究精神。
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及速率方程的理解。
3.2.2《溶液pH的计算》教学设计(含解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
(人教版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教学设计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二课时溶液pH的计算)【答案】 B【解析】 pH 计算方法为:酸按酸,碱按碱,酸碱混合看过量,无限稀释7为限。
稀释后A 项pH ≈7;B 项pH =9;C 项pH ≈9.7;D 项pH ≈7。
【板书】活动二、酸、碱溶液混合后pH 的计算方法【问题探究1】(1常温下,pH =2的盐酸与pH =4的盐酸,若按1∶10的体积比混合后,求混合溶液的c (H +)及pH 。
【交流】c (H +)=[1×10-2mol ·L -1+10×10-4mol ·L -1]/(1+10)L =1.0×10-3mol ·L -1,故溶液的pH =3。
【问题探究2】(2)常温下,将200 mL 5×10-3mol ·L -1NaOH 溶液与100 mL 2×10-2mol ·L-1NaOH 溶液混合后,求溶液的c (OH -)、c (H +)及pH 。
【交流】c (OH -)=1.0×10-2mol ·L -1,c (H +)=1.0×10-12mol ·L -1,pH =12。
【问题探究3】(3)常温下,pH =12的NaOH 溶液与pH =2的硫酸,若等体积混合后,求溶液的pH 为多少?若按9∶11的体积比混合后,溶液的pH 又为多少?【交流】先判断酸、碱谁过量,若酸过量,直接求c (H +)和pH ,若碱过量,则先求c (OH -),再求c (H +)和pH 。
可得前者酸碱恰好完全反应,则pH =7,后者酸过量pH =3。
【方法探究】强酸碱混合后溶液pH 的计算基本思路是什么?【交流1】(1)强酸与强酸混合:c (H +)混=c 1H +·V 1+c 2H +·V 2V 1+V 2,然后再求pH 。
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教案学校:授课教师:所用课时:2课时 授课班级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2)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 (3)书写表示化学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从化学反应的本质即旧键断裂与新键形成的角度研究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简单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 (2)书写表示化学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二)教学难点书写表示化学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 学 预 设教学生成核心环节活动设计设计意图环节一复习必修相关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问: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什么是放热反应?能作图吗?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什么是吸热反应? 能作图吗?复习回忆,总结归纳,分析作图做好必修与选修的衔接教学环节二 反应热与焓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
符号: ΔH ,单位:kJ/mol 或 kJ•mol -1∆H 为“-” 为放热反应∆H 为“+”讨论、思考、提问准确无误地 掌握概念核心环节 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相同的。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环节三盖斯定律的应用讲评练习:1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但反应热相当小而且转化速率慢,有时还很不完全,测定反应热很困难。
现在可根据盖斯提出的观点“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这个总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
已知P4(s、白磷)+5O2(g)=P4O10(s);ΔH = -2983.2 kJ/molP(s、红磷)+5/4O2(g)=1/4P4O10(s);ΔH = -738.5 kJ/mol试写出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新人教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
新人教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
课题: 高中化学选修4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 熟练运用化学反应平衡及平衡常数进行计算和推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理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难点: 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1. 探究教学法: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来深入理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
2. 示范教学法: 通过示范运算过程,让学生了解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 练习巩固法: 通过练习题目,帮助学生掌握平衡常数的应用。
教学过程:
1. 前导: 讲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实验: 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
3. 讨论: 引导学生讨论该实验的结果,并引出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
4. 讲解: 授课介绍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5. 示范: 示范一个平衡常数的计算例题,让学生了解计算方法。
6. 练习: 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平衡常数的计算题目,并检查答案。
7. 总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提高其化学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化学反应速率课标要求1、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及其计算2、了解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方法要点精讲1、化学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2)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对于反应体系体积不变的化学反应,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值表示。
某一物质A的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为:式中——某物质A的浓度变化,常用单位为mol·L-1。
——某段时间间隔,常用单位为s,min,h。
υ——物质A的反应速率,常用单位是mol·L-1·s-1,mol·L-1·s-1等。
(3)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规律①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间的关系同一时间内,用不同的物质表示的同一反应的反应速率数值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②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规律同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反应方程式中相应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这是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或换算的依据。
(4)化学反应速率的特点①反应速率不取负值,用任何一种物质的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都不取负值。
②同一化学反应选用不同物质表示反应速率时,可能有不同的速率数值,但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③化学反应速率是指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小贴士:①化学反应速率通常指的是某物质在某一段时间内化学反应的平均速率,而不是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率。
②由于在反应中纯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对于有纯液体或纯固体参加的反应一般不用纯液体或纯固体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其化学反应速率与其表面积大小有关,而与其物质的量的多少无关。
通常是通过增大该物质的表面积(如粉碎成细小颗粒、充分搅拌、振荡等)来加快反应速率。
③对于同一化学反应,在相同的反应时间内,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其反应速率,其数值可能不同,但这些不同的数值表示的都是同一个反应的速率。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旧教材对比:选择性必修1与选修4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旧教材对比:选择性必修1与选修4本文档旨在详细对比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旧教材——选择性必修1与选修4之间的差异。
通过分析教材的结构、内容、教学目标等方面的变化,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1. 引言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旧教材的对比,主要围绕选择性必修1与选修4两个版本进行。
新教材在保留旧教材优点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和优化,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2. 结构对比2.1 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1的新教材在结构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更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全书分为七个单元,包括:1. 物质结构与性质2. 化学反应与能量3. 有机化学基础4. 化学实验5. 化学与社会6. 化学与技术7. 综合应用每个单元都包含了若干个具体课题,课题之间层层递进,难度逐渐提高。
2.2 选修4选修4的新教材在结构上与旧教材保持了一致,仍分为十二个单元,包括:1. 化学反应与能量2. 有机化学基础3. 化学实验4. 化学与生活5. 化学与技术6. 物质结构与性质7. 有机合成8. 有机推断9. 有机分析10. 物质结构与性质11. 物质结构与变化12. 综合应用每个单元都包含了若干个具体课题,课题之间层层递进,难度逐渐提高。
3. 内容对比3.1 选择性必修1新教材在保留原有经典内容的基础上,加强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例如,新增了“化学与社会”单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
3.2 选修4新教材对选修4的内容进行了精简和调整,使知识体系更加严谨。
例如,将“有机合成”、“有机推断”和“有机分析”三个单元合并为“有机化学基础”,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技能。
4. 教学目标对比新教材在教学目标上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例如,在“化学实验”单元中,新教材增加了实验操作技巧的介绍,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培养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教案设计2套
第三章其次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我说课的内容是一般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化学•选修 4 第三章其次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处理这节课的一些看法: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包括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
只有生疏水的电离平衡及其移动,才能从本质上生疏溶液的酸碱性和 pH。
本节的学习也为盐类的水解及电解等学问的教学奠定根底。
教材从试验事实入手,说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存在着电离平衡。
由此引出水的电离平衡常数,进而引出水的离子积,并使学生了解水的离子积是个很重要的常数。
在25℃时 K = c (H+)* c (OH -)。
学生了解在室温时,w不仅是纯水,就是在酸性或碱性稀溶液中,其c (OH -) 与c (H+) 的乘积总是一个常数—1×10-14 。
使学生了解在酸性溶液中,不是没有 OH - ,而是其中的c (H+)>c(OH -);在碱性溶液中,不是没有H+,而是其中的c(H+)<c(OH -);在中性溶液中,并不是没有H+和OH -,而是c(H+)=c(OH -)。
使学生了解溶液中H+浓度.与 OH -浓度的关系,了解溶液酸碱性的本质。
〔二〕、教学三维目标依据课标的评价建议及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本教材的内容及学生特点,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理解水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
2、使学生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 PH 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水的离子积的运算,提高有关的计算力量,加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生疏。
2、通过水的电离平衡分析,提高运用电离平衡根本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水的电离平衡过程中 H+、OH-关系的分析,理解冲突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2、由水的电离体会自然界统一的和谐美以及“此消彼长”的动态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依据课标、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水的离子积,c(H+)、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作为一名高中化学老师,你在教学工作中懂得如何写一篇高中化学教案吗?不妨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高中化学教案吧。
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有关于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希望你喜欢。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分析及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氧化还原这一对典型的矛盾,领悟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学情分析1、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基础:学生已学习了初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已掌握了有关氧化还原反应中特殊例子,通过分初中概念的逐步分析,使学习能从初中的特殊例子转移到高中扩大的概念的实质了来。
若能从理论上、其它概念的进展的类比上进行分析,学习对其实质的理解还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2、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深刻理解,一定会使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一定会理解许多反应的进行的实质,对电化学知识也一定会达到一定的理解程度。
对知识的理解一定会使学生的能力提高,也使学生学习化学的理论水平有很大提高,对学生的今后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学习会起到相当大的帮助作用。
3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新上高一的学生从心理上还未完全从初中的心理、思维方式上转变过来,理解能力还不十分强,但上高中后都有一种好奇心、好胜心,同时也都有一定的进取心,特别是考入重高的学生更是如此,因此,正确引导,逐步培育,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也是培育学生心理承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时期。
3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初中氧化还原反应(特例)概念的基础是,理解高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及特征。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评论(0)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分析及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氧化还原这一对典型的矛盾,领悟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高中化学:第四章等效平衡的教学新人教版选修4
等效平衡的教学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重要的理论知识,是溶解平衡、电离平衡等所有平衡的基础,对工业、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某些化学平衡题,如果仅用影响平衡的三个条件来解,难度较大、很难得出正确结论,若能掌握等效平衡这一重要思维方法,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等效平衡是化学平衡一章的重点、难点之一,有许多学生对这类题感到困惑而无从下手,那么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下面就我在教学中的做法和大家商讨:一、等效平衡的定义影响平衡条件相同的平衡互为等效平衡。
(这里强调的是影响平衡条件,不影响平衡条件可以不同,如:催化剂、等体反应中的压强等)二、等效平衡的标志1、对应物质含量(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气体体积分数等)均相等。
2、对应物质的浓度均相等(等体反应中对应物质浓度比相等)。
三、建立等效平衡的方法1、等温、等容条件下每次所投物质的物质的量相当。
相当是指:按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已知项中(或某一边物质)所投物质时,其物质的量完全相同(常采用一边倒的方式换算)。
例一、在等温、等容条件下:进行2SO2+O22SO3反应,若初始投入2molSO2和1molO2,达平衡时SO3为amol/L,在相同条件下,若初始时按下列各组物质的量投料,达到新平衡时SO3的浓度各是多少?⑴起始时只投入2mol SO3⑵起始时投入1mol SO2、0.5 molO2和1mol SO3分析:2SO2+O22SO3已知项(mol): 2 1 0{(1): 0 0 2(将2molSO3换算成SO2和O2)所以⑴ 平衡时SO 3为amol/L 分析:所以⑵平衡时SO 3也为amol/L思考与交流:若初始加入的SO 2、O 2和SO 3分别为a 、b 、cmol 时,当a 、b 、c 满足什么关系时与已知项等效。
练习1:在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加入1molA 和2molB ,发生如下反应:A(g)+2B(g)3C (g)+2D(g),达平衡时,C 的浓度为Cmol/L,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 的浓度仍为Cmol/L 的是。
新旧教材比较: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1与选修4
新旧教材比较: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1与选修4引言本文档旨在详细比较高中化学人教版新旧教材,即选修1与选修4。
我们将从结构、内容、教学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新教材。
结构比较选修1- 分为上下两册,共16章,涵盖了化学基础知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实验等方面的内容。
- 每章包括引言、正文、习题、实验等部分。
选修4- 分为上下两册,共15章,内容涉及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等方面。
- 每章包括引言、正文、习题、实验等部分。
结构差异- 选修4相较于选修1减少了1章内容,但整体结构相似。
- 章节标题和顺序有所调整,更加符合学科逻辑和教学需求。
内容比较选修1- 重点介绍化学基础知识,如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等。
- 侧重于基本概念、原理和方程式的学习。
选修4- 侧重于化学反应原理,如化学平衡、反应速率、化学动力学等。
- 增加了有机化学基础和物质结构与性质等内容。
内容差异- 选修4相较于选修1更加注重反应原理和有机化学方面的内容。
- 新教材增加了一些新的科研成果和实际应用,使内容更加丰富和贴近实际。
教学方法比较选修1- 采用传统的讲授法,结合习题训练和实验操作。
- 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选修4- 采用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思考和兴趣。
- 强调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
教学方法差异- 选修4相较于选修1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学习。
- 新教材提供了更多实践性和操作性的实验和案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应用比较选修1- 实验部分较为简单,以验证性实验为主。
- 侧重于基本操作和实验技能的培养。
选修4- 实验部分更加丰富,包括探索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
- 强调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培养。
实践应用差异- 选修4相较于选修1更加注重实验的深度和广度。
- 新教材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思维。
(完整版)化学选修4(新人教版)
(完整版)化学选修4(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一、焓变反应热1.反应热(Q):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3)△H=H(生成物)-H(反应物)3.微观角度解释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吸热)△H为“-”或△H<0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热>放热)△H为“+”或△H>0注:(高中阶段Q与△H二者通用)(4)影响晗变的主要因素:①发生变化的物质的物质的量,在其他条件一定时与变化物质的物质的量程正比。
②物质的温度和压强☆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二、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三、燃烧热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①研究条件:101kPa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
(ΔH<0,单位kJ/mol)四、中和热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ΔH=-57.3kJ/mol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旧教材对比:选择性必修1与选修4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旧教材对比:选择性必修1与选修4介绍本文档旨在对比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旧教材的选择性必修1和选修4,分析它们在内容、难度和教学方式方面的区别。
内容对比选择性必修1- 化学基础知识:包括化学元素、化学键、化学式等基本概念的介绍和研究。
- 化学反应:介绍化学反应的各种类型和反应方程式的写法。
- 酸碱与盐:研究酸碱与盐的性质、反应和应用。
- 金属与非金属: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制取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 有机化学基础: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和结构式,并研究一些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选修4- 化学计量与化学方程式:深入研究化学计量的原理和应用,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和计算方法。
-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条件和平衡常数的计算。
- 氧化还原与电化学: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性质和应用,研究电化学电池和电解的原理。
- 酸碱与盐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酸碱与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并了解相关实验操作。
- 有机化学:进一步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和结构式,了解它们的合成和应用。
难度对比选择性必修1- 适合初学者,内容相对简单易懂。
- 着重解释基本概念和理论,对实验操作要求较低。
选修4- 难度适中,对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操作有一定要求。
- 涉及较多的计算和推导,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
教学方式对比选择性必修1- 以理论知识为主,辅以实验演示和实验操作。
- 老师讲解为主,学生辅助研究。
选修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 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为主,老师引导和辅助。
结论通过对比选择性必修1和选修4的内容、难度和教学方式,我们可以看出,选择性必修1适合初学者,内容相对简单,教学着重解释基本概念和理论;而选修4则难度适中,对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操作有一定要求,教学注重培养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和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盐类的水解》说课稿4套
高二化学选修4《盐类的水解》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课程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 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以下我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1)盐类的水解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原理的基础上讨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行为,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两个平衡体系;学生也知道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规律,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2)盐类水解是后续电化学学习的必备基础。
从知识结构上讲,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弱酸、弱碱及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
2、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重点:盐类水解的本质。
难点:盐类水解的方程式的书写。
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与技能(1)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和规律(2)能够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反应方程式2、过程与方法(1)能从微粒间相互作用这一微观本质的角度去理解盐溶液呈现酸碱性这一宏观现象。
(2 )使用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探究不同类型盐溶液的酸碱性,揭示化学平衡理论在盐溶液中的延伸。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在思考分析过程中倾听他人意见,相互启发,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与快乐。
(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3)建立个性与共性、对立与统一的科学辩证观。
三、教学方法这节课,我采取了实验探究和理论研究两条学习主线:实验探究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理论研究是运用已有的化学平衡知识,发掘出新知识的“生长点”——盐类水解,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如①引课的情境设计贴近学生、贴近实际;②采用归纳法揭示几类盐水解的规律;③教学重、难点的突破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方法;④概念的建构充分体现概念的科学价值。
高中化学教案选修4
高中化学教案选修4教学目标:1. 了解选择性氧化的概念以及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2. 掌握选择性氧化的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3. 能够分析选择性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内容:1. 选择性氧化的定义;2. 选择性氧化反应的常见实例;3. 选择性氧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和难点:1. 了解选择性氧化的概念和实际应用;2. 掌握选择性氧化反应的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乙烯、氧气、催化剂等;2. 实验器材:实验室玻璃器皿、加热设备等;3. 实验操作流程和安全措施。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就选择性氧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话题,引导学生了解选择性氧化的重要性。
二、讲解选择性氧化的概念1. 介绍选择性氧化的概念和反应特点;2. 分析选择性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 结合实例讲解选择性氧化反应的具体过程。
三、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选择性氧化实验,观察反应过程并记录实验数据。
四、讨论与总结1. 学生讨论选择性氧化反应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过程;2. 总结选择性氧化反应的影响因素和条件,如温度、催化剂等;3. 引导学生反思选择性氧化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及意义。
五、作业布置布置相关选择性氧化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选择性氧化的概念和实际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掌握选择性氧化反应的影响因素和条件。
在实验操作中,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化学反应的过程,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讨论与总结,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发挥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学导引
一、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
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表示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
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课件制作:新洲一中化学组 制作时间:2011-9-1
返回首页
返回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思考题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仅指反应放出的热量 B.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 量,不表示分子的个数 C.所有的燃烧都是放热反应 D.热化学方程式中分子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分 数 答案 A 3.特点(与化学方程式比较) (1)指明了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如在25 ℃、101 kPa下 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 (2)在化学方程式右边注明ΔH的符号、数值和单位。 (3)所有反应物和产物都用括号注明了它们的聚集状态。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 第二章
•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
• 第四章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电化学基础
原电池 化学电源 电解池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
• •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一包是生 石灰,另一包是水。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化 学物质混合,几分钟后,饭菜就变得热腾腾的。你知道这是 为什么吗?
自学导引
一、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表现形式 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还有能量的变 化。这种能量的变化常以热能、电能、光能等形式表现出 来。
△ 反应,如C+CO2 ===== 2CO;也可能是放热反应,如C+O2
===== CO2。两者的区别是放热反应撤去热源后仍能进行,吸
点燃
热反应必须持续加热才能继续进行。由上可见,反应吸热还 是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而是由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
量的高低决定的。
课件制作:新洲一中化学组 制作时间:2011-9-1
返回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跟踪练习2
对于放热反应:2H2(g)+O2(g)=2H2O(l),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 的总能量 B.反应物H2和O2 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H2O所具有 的总能量 C.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产物H2O所具有
课件制作:新洲一中化学组 制作时间:2011-9-1
返回首页
返回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释放热量的化学反应叫做放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 应叫做吸热反应。 3.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 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则以反应物和产物的质量为基础。 思考题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过程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
返回首页
返回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同步导学与评估
新课标
人教版·选修4
化
课件制作:新洲一中化学组
学
制作时间:2011-9-1
返回首页
返回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目
• 第一章
•
• •
录
• 第三章
•
• • •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燃烧热 能源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弱电解质的电离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盐类的水解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A.○H →○+○ H○ H H B.○+○→○Cl H Cl H○
C.H++OH-→H2O 答案 A
课件制作:新洲一中化学组
D.C+O2→CO2
制作时间:2011-9-1
返回首页
返回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知识点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考查
例2 量的是( 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 )
二、中和热及其测定
B.化学反应可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C.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多少与其反应物的质量有关 D.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都是以热能形式表现出来的
答案
D
课件制作:新洲一中化学组 制作时间:2011-9-1
返回首页
返回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二、反应热、焓变
1.反应热:在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以热 量来表示,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符号用ΔH表示,单位 常采用kJ/mol或(kJ· mol-1)。 2.以1 mol H2与1 mol Cl2反应生成2 mol HCl时放出 184.6 kJ的热量为例,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 量变化。 解答此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可表示如下: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硫在氧气中燃烧
D.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 解析 A、B、C三项均为放热反应,说明它们的反应物 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多余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放 出;而D项为吸热反应,正好相反,故D项正确。
答案
D
课件制作:新洲一中化学组 制作时间:2011-9-1
返回首页
课件制作:新洲一中化学组
制作时间:2011-9-1
返回首页
返回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一章
第一节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化学反应与能量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焓变 反应热
第1课时
1.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 化 2.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重点) 1.从化学反应的本质即旧键断裂与新键形成的角度研究反 应热产生的原因 2.从反应体系能量的升高与降低角度认识ΔH的“+”与 “-” 3.通过分析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领悟化学反应中能量守 恒的思想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简单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结合物质结构,体会 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课件制作:新洲一中化学组 制作时间:2011-9-1
返回首页
返回目录第一章源自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
思维激活
现在新兴的“即食即热型快餐盒”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适合外出旅行使用。其内层是用铝箔包裹的并已加工好的真
课件制作:新洲一中化学组 制作时间:2011-9-1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返回首页
返回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思维激活
《拯救大兵瑞恩》里面有一个美军用燃烧弹烧死坑道中 敌兵的镜头,这就是燃烧弹在现代坑道战、堑壕战中的作用 之一。由于汽油的密度较小,发热量高,且价格便宜,所以 被广泛用做燃烧弹原料。汽油燃烧是化学变化,如何书写汽 油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呢?
课件制作:新洲一中化学组 制作时间:2011-9-1
返回首页
返回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1)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吸收的总能量为679 kJ。 (2)化学键形成时需要释放能量释放的总能量为862 kJ。 (3)反应热的计算:862 kJ-679 kJ=183 kJ,即放出183 kJ的能量。显然,分析结果与实验测得的该反应的反应热 184.6 kJ· mol-1很接近(一般用实验数据来表示反应热)。
返回首页
返回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典例导析
知识点1:对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概念的考查 例1 下列过程能肯定是放热反应的是( ) A.燃烧 B.分解 C.凝华 D.溶解 解析 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 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凝华和溶解均属物理变化,C、 D不符合题意;大多数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如NH4HCO3分 解;而燃烧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答案 A 跟踪练习1 下列过程要吸收热量的是( )
的总能量
D.反应物H2和O2比产物H2O稳定
答案
B
课件制作:新洲一中化学组 制作时间:2011-9-1
返回首页
返回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2课时
热化学方程式
三维目标
1.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较熟练地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并进行有关热化学方程式 的计算(重、难点) 2.掌握中和热的概念及其测定方法(重点) 1.通过实例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局限性,介 绍热化学方程式的必要性 2.采用对比方法明确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 化学方程式的区别与联系 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的教学过程,培养 学生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吸热反应:盐类的水解、C与CO2 或H2O的反应、
CaCO3的分解、Ba(OH)2· 2O与NH4Cl的反应、由稳定物质 8H
转变成不稳定物质的反应等。
课件制作:新洲一中化学组 制作时间:2011-9-1
返回首页
返回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特别提醒] ①化学反应总体遵循“分吸合放”规律,即大多数分解 反应吸热,大多数化合反应放热,且化学反应中吸热反应占 少数,所以务必记住常见的吸热反应。 ②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必须属于化学变化。如醋酸的电 离虽然要吸热,但不能称为吸热反应,只能称为吸热过程; 同样,水蒸气转变成液态水,也不能称为放热反应。 三、用化学键键能(拆开1 mol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如何 估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化学反应过程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反应物分子内化 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生成新物质时形成新的化学键要 放出能量,二者的能量差,就决定了能量的变化。因此用化 学键键能的大小可粗略计算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公式为:ΔH =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