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制度

合集下载

我国民事法律制度

我国民事法律制度
请问:法院能否支持李某父母的全部诉讼请求?
二 民事主体
民事主体: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 义务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民法主体的种类
自然人
法法 人人
其他组织
自 然人民事主体
自然人:依自然规律出生而取得民事 主体资格的人。
自然人成为民事主体的条件
民事权利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
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
民事权利能力:自然人依法享有民事权利 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

民法概述

民事主体

民事 法律 行为

民事权利

民事责任

诉讼时效
案例
1993年12月25日晚,王某要骑自行车与女朋友约会,同伴林某和 吉某提前躲在王某必经的一个急转弯处上想和他开个玩笑。王某途经此 处时二人突然大喝一声:“拿命来!”,王某吓得连人带车跌下3米多 深的路沟,头部刚好撞在一块石头上,当即昏迷过去,林吉二人吓得慌忙 逃走。王某伤势严重导致下肢瘫痪,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当时公安机 关虽然经过缜密侦察,但一直没有找到肇事者。今年2月初,在县城工作 的林某回家探亲,醉酒后来到王某家,说出20年前他和吉某跟王某开玩 笑的经过,并给王某留下了2000元钱。后来王某找到吉某要求赔偿,吉 某拒绝。
显失公平的 基于重大误解的
案例
小王十一期间去华山旅行,正欣赏大自然赐给 人类的美景的时候,发现一年轻女子在悬崖边踱来 踱去,小王对这名女子的可疑行为加以关注。原来 此女是因感情失落意欲轻生,正当她准备跳崖的关 键时刻,小王一把将其抓住,女子为了挣脱,对小 王又抓又挠,造成小王双手和手臂多处受伤,手表 也掉在山下。小王在医务所处理伤口花费医疗费80 元钱。

什么是法律制度法律制度分类

什么是法律制度法律制度分类

什么是法律制度法律制度分类法律制度是指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以法律为核心的一系列规范和程序,用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调整社会关系、规范行为准则以及解决纠纷的一种体系。

法律制度的分类可以根据不同的角度来划分,下面将从不同的侧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法律制度分类。

一、行政法律制度与民事法律制度行政法律制度主要是指国家机关和行政机构所制定并执行的具有普遍效力的规范。

它的特点是国家权力在其中起主导作用,其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保证国家行政机构的正常运行。

比如宪法、行政法规、规章等都属于行政法律制度的范畴。

而民事法律制度主要涉及个体之间的民事关系,如合同法、物权法、婚姻法等。

民事法律制度所调整的是私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其特点是自愿性和平等性,并且关注保护私人权益。

二、刑法律制度与民法律制度刑法律制度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规定了犯罪的概念、罪名、刑罚种类、量刑标准等。

刑法律制度的目的是惩罚犯罪,保护社会安全和公共利益。

而民法律制度主要是为了调整个人之间的民事关系,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财产利益。

民法律制度以个人的自由意志为前提,强调协议和合同的效力,同时保障公平正义。

三、国际法律制度与国内法律制度国际法律制度是针对国家之间的关系所制定的,旨在维护国家主权和促进国际合作。

国际法律制度具有国际性和普遍性的特点,如国际公约、国际法庭裁决等。

而国内法律制度则是在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内所制定的规范,适用于国内的国家机关、组织和个人。

国内法律制度是国际法律制度的基础,它通过法律体系来实施和执行国际法律制度。

四、宪法法律制度与行政法律制度宪法法律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基本法律制度,它是国家最高法律地位的法规,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普遍效力。

宪法规定了国家政治制度、公民权利和义务、政府机构的职责等重要内容。

行政法律制度则是围绕国家行政机构的权力范围和职责制定的一系列规范,旨在规范行政活动,保障公民权益。

行政法律制度主要包括行政法规、行政许可、行政程序等。

民事责任法律制度与风险防控

民事责任法律制度与风险防控

民事责任法律制度与风险防控近年来,社会风险和法律责任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现代社会,各种形式的风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如交通事故、医疗纠纷、合同纠纷等。

为了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公平,民事责任法律制度应运而生。

民事责任法律制度不仅是约束人们行为的规范,也是风险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民事责任法律制度与风险防控的关系。

首先,民事责任法律制度能够强化风险防控的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纠纷的发生往往是由一方或双方的过失所导致的。

通过民事责任法律制度,我们可以对失责行为进行追究,从而起到警示作用,减少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例如,交通事故中的责任认定和赔偿制度,能够让交通参与者牢记自己应尽的安全和法律义务,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其次,民事责任法律制度有助于公平公正的解决纠纷。

在社会交往中,纠纷难免会发生。

但是通过民事责任法律制度,可以确保权益受到保护,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民事责任法律制度规定了一系列的救济措施,包括民事诉讼程序和赔偿机制等,使当事人有公平公正的机会维权。

这样一来,无论是弱势群体还是强势方都能在法律的框架下寻求公正的解决,矛盾得到合理有效的解决。

再次,民事责任法律制度推动企业和组织加强风险管理。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和组织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产品质量问题、劳动安全问题等。

民事责任法律制度强调了对企业和组织的风险防范和责任追究。

企业和组织在法律的约束下,不仅要确保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还要合理分配风险和责任。

通过民事责任法律制度,可以促使企业和组织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最后,民事责任法律制度也需要与社会风险变化相适应。

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的风险也在不断涌现。

例如,网络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民事责任法律制度也需要及时跟进并进行相应的完善。

只有不断适应新的风险,民事责任法律制度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为社会的稳定和秩序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民事责任法律制度与风险防控密切相关。

民事责任法保护公民权益的法律制度

民事责任法保护公民权益的法律制度

民事责任法保护公民权益的法律制度民事责任法是指对违反民事法律规定、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它在保护公民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侵权责任、合同责任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三个方面,探讨民事责任法如何保护公民权益的法律制度。

一、侵权责任侵权责任是指在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我国民法总则规定了侵权责任的基本原则及具体的责任形式。

其中,侵权责任的基本原则包括了“无过错责任原则”、“损害赔偿原则”和“罚款补救责任原则”。

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当侵权行为导致他人权益受损时,侵权人无需证明其有过错或恶意,只要证明其行为与损害结果具有因果关系即可。

这一原则的确立,有效地提高了公民对于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

损害赔偿原则是指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时,侵权人应当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依照我国的民事责任法,赔偿责任包括了财产损失赔偿、精神损害赔偿和健康损害赔偿等。

这种责任形式的采用,使得权利受损的公民能够通过司法途径维权,得到应有的补偿。

罚款补救责任原则是指除了赔偿损失外,侵权人还应当承担一定数额的罚款作为对侵权行为的惩罚。

这一原则的引入,不仅可以有效遏制侵权行为的发生,也能够起到预防侵权的作用。

二、合同责任合同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根据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对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所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我国的合同法规定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合同并明确了各种合同责任的具体要求。

它主要包括了合同的成立、履行、变更和解除等方面的规定。

在合同责任中,保护公民权益的核心是保证合同当事人自由平等地达成合同,以及对合同中的承诺给予履行。

合同的成立要求当事人之间真实意思表示的一致,确保每一方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我国法律规定了履行义务的要求,并对违约行为给予了相应的处罚和赔偿责任。

这一规定对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合同法还规定了变更和解除合同的程序和权利,以保障公民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权益,避免合同当事人利用合同进行不当牟利或损害公民权益的行为。

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民事诉讼法律制度民事诉讼是指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因民事纠纷而向国家机关提起诉讼,依法解决纠纷的过程。

民事诉讼法律制度是指针对民事诉讼的具体规定和程序,旨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本文将从民事诉讼的法律基础、诉讼程序以及国际适用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法律基础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基础是宪法和民事诉讼法,其中宪法是最为基础的法律文书,确立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并规定了公民对司法救济的权利。

而民事诉讼法则是对宪法进行具体细化和实施的法律,规定了民事诉讼的各项原则、程序和权利义务。

这两部法律共同构成了我国民事诉讼的基本法律框架。

另外,还有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了补充和解释,如《人民法院诉讼费用交纳办法》、《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等。

这些法律文件和司法解释共同构成了我国完整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二、诉讼程序1. 立案民事诉讼的第一步是立案,被告人通过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提出对被告的诉讼请求。

法院在接到起诉状后,依据法定程序对起诉状进行审核,并决定是否受理案件。

2. 举证举证是诉讼的重要环节,原告和被告双方都有权利和义务进行举证。

原告需要提供能够证明其诉讼请求成立的证据,被告则可以提供有利于其辩护的证据。

法院将根据举证情况来判断案件的事实和责任归属。

3. 调解诉讼过程中,法院可以根据案件的特点和当事人的意愿进行调解。

调解是通过双方协商达成一致,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

如果调解成功,当事人可以达成和解协议,结束诉讼。

如果调解不成功,案件将进入正式的审判程序。

4. 审判在诉讼程序中,法院将依法组织庭审,听取双方的诉辩意见,并根据法律和事实进行判决。

判决书是法院根据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作出的裁决决定,具有法律效力。

双方当事人可以对判决结果进行上诉。

三、国际适用法在涉及国际民事诉讼的情况下,国际适用法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方面。

根据我国的国际法律制度,民事诉讼中适用的国际适用法包括国际公约、国别法和国际习惯法。

法律基本知识民事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法律基本知识民事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法律基本知识民事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在现代社会中,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石,而民事法则则是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事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为我们正确认识和运用民事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本文将探讨民事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解析。

一、民事法的基本原则民事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在民事关系中,法律所确认的普遍适用的原则,它是规范民事关系的基石,具有普遍性和长期性的特点。

民事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平等自愿原则平等自愿原则是指在民事关系中,当事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并且基于自愿原则进行合作。

在民事事务中,当事人应当自主决定是否达成合同或进行其他法律行为,不受强制或欺骗的影响。

2. 合法权益保护原则合法权益保护原则是指法律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在处理民事案件时,法院应当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正义。

3. 公平公正原则公平公正原则是指在民事关系中,法律要求处理相同或类似情况的当事人应当受到平等和公正的对待。

法律要求不偏袒任何一方,确保案件的处理过程和结果都公平公正。

4. 有法可依原则有法可依原则是指在民事关系中,法律是规范当事人行为的准则,当事人应当依法行事,不得违背法律规定。

有法可依原则也意味着法律具有明确性、确定性,当事人能够明确法律规定并依法进行操作。

二、民事法的基本制度除了基本原则外,民事法还包含了一系列基本制度,用于规范民事关系并实现权益保护。

以下是民事法的几个重要制度:1. 合同制度合同制度是民事法中最为重要的制度之一,它涉及到自愿合作、权益保护等方面。

合同制度规定了合同的成立、生效、履行和违约等事项,对当事人之间的合作关系进行了明确的法律规定。

2. 侵权责任制度侵权责任制度是保护个人财产和人身安全的重要制度。

根据侵权责任制度,对于因他人过错导致的损害,侵权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包括经济赔偿和其他修复措施。

3. 继承与赠与制度继承与赠与制度是用于传承财产的制度,它规定了继承和赠与的条件、程序和效力等,并保护继承人和赠与受益人的合法权益。

民事法律制度

民事法律制度

4. 诚实信用原则(诚信原则)
在民事活动中应当讲究信用, 遵守诺言,反对欺诈隐瞒,弄虚 作假。
5. 权利不得滥用原则
民事活动必须遵守国家法律 和国家政策; 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 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 法权益。
(二)民事主体制度
民事主体——民事权利的享有 者和民事义务的承担者。 1. 自然人(公民) (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民事权利能力指民事主体享有 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知识产权的类型
它主要包括: 著作权、 专利权、 商标权、
商业秘密权、
植物新品种权、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等。
著作权
著作权人对其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人身 权和财产权。
著作权的内容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 保护作品完整权等人身权;以及复制权、发行权、出 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 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等财产权。
(4)物权基本分类
物权
自物权 所有权 他物权 担保物权
用益物权
占有 使用 收益 处分
土地使用权 企业经营权 农地承包权 地役权
抵押权 质权 留置权
2、债权法基本知识
(1)债的概念
民法中的债,指的是一种民 事权利义务关系。享有权利的一 方称为债权人,承担义务的一方 称为债务人。
债权与物权的区别
物权 绝对权(对世权)、支配权
从注册之日 起10年,可 以续展
(八)合同法律制度
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 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 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的订立
甲方 乙方
苹果 每公斤4元
要约
来4公斤
承诺
合同

民事基本制度

民事基本制度

民事基本制度民事基本制度是指民事法律中一系列的基本规则和制度,用于保护个人的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

其中包括民事主体、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责任等几个方面。

首先,民事主体是指具有诉讼行为能力和诉讼权利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自然人指的是具有生命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的个体,拥有与生俱来的自由、平等等权利;法人是指经国家认可并依法成立的具有独立存在和民事权利能力的组织,如企业、机关等;其他组织包括事务所、社团等。

这些民事主体在法律上享有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可以通过民事法律行为来实现自己的合法权益。

其次,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依法通过意思表示或者其他形式发生的一种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主要包括合同、侵权行为等。

合同是指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或者其他形式达成的协议,双方在约定的权利和义务下进行行为。

侵权行为是指民事主体在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对他人的合法权益进行侵害。

民事法律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平等、自由的原则,它不仅有利于保护个人的权益,还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最后,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依法对其违反民事法律行为引起的权益侵害承担的法律后果。

主要包括民事赔偿责任和违约责任。

民事赔偿责任是指当一方的民事法律行为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时,应当对受害人给予相应的赔偿。

违约责任是指当一方违反了合同约定的义务时,应当对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民事责任既是救济权益的一种方式,也是对一方违法行为的一种惩罚方式,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总之,民事基本制度是保护和维护个人权益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制度体系。

通过明确民事主体的权利义务、规范民事法律行为以及追究民事责任,民事基本制度为个人和社会提供了法律保护和救济的机制,也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了贡献。

法律基本知识民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法律基本知识民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法律基本知识民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法律基本知识:民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民法作为法律体系中的一部分,承担着规范人们日常生活中各种民事行为的重要职责。

在民事法律的适用过程中,民法基本原则与制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民法的基本原则、民法的基本制度以及民法的运用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民法的基本原则1. 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法律在规范民事关系时,不论人的种族、国籍、性别、财富状况、社会地位等差异,都应当如实、公平地对待各方当事人。

平等原则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是维护社会公平和公正的基石。

2. 自由意思自治原则自由意思自治原则强调个人的自由意志决定了其合法的民事行为。

这一原则要求当事人在满足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有权自主地决定是否参与某项民事行为,以及在民事行为中的具体表达形式。

自由意思自治原则保障了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3. 公益原则公益原则是民法中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它强调当事人的民事行为应当符合社会公共利益,不得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和第三方合法权益。

在民事纠纷的解决过程中,公益原则起着平衡各方利益的作用。

二、民法的基本制度1. 民事权利制度民事权利制度是民法中的核心制度,它规定了人们在民事关系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民事权利制度包括财产权、人身权、人格权等各类权利,同时也将法律对这些权利的限制和保护进行了明确规定。

2. 合同制度合同制度是民法中的另一个重要制度,它规范了当事人的民事行为,并约束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合同制度要求当事人基于平等自愿和公平公正原则达成协议,同时对违约行为进行相应的法律制裁。

合同制度是保障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和维护合同当事人权益的基石。

3. 责任制度责任制度是民法中的重要制度,它规定了民事主体因违反法律规定而造成损害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责任制度包括侵权责任、合同违约责任、无过错责任等。

责任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民法的运用方法在实际运用中,民法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原则,以保障其正确有效地适用于各种具体情况。

民事法律制度案例及分析

民事法律制度案例及分析

民事法律制度案例及分析在民事法律制度中,有许多经典案例可以进行分析和研究。

以下是一些例子,以及对它们的分析。

1.邻里纠纷案件在邻里纠纷案件中,常见的问题包括噪音扰民、私人财产侵犯和土地使用权纠纷等。

例如,邻居之间的争吵可能涉及到噪音产生源的合法性,以及对邻居财产的侵犯。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法院将会依据相关法律和规则,对证据进行审查,然后作出裁决。

2.合同纠纷案件合同纠纷案件是一种常见的民事法律争议。

这种案件通常涉及到一方违约、协议解释或违法合同等问题。

例如,如果一方没有按照合同规定履行义务,另一方可能会提起诉讼要求赔偿。

在这种情况下,法院将会对合同进行解释,并根据相关法律对争议进行裁决。

3.人身伤害案件人身伤害案件是指一个人身体受到伤害,因此对伤害者的感受、医疗费用和精神痛苦等进行赔偿。

例如,如果一个人在车祸中受伤,他可以向那个负责引起事故的人提起诉讼要求赔偿。

法院将会评估伤害的严重程度,并根据法律和相关证据作出判断。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案例示例,其中涉及到的法律和规则有很多,每个案件都是独特的。

在分析这些案例时,我们可以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法律和法规对案件的判断和处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法院将会根据适用的法律和规则来解释和判断案件,并作出相应的裁决。

因此,对法律和规则的正确理解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证据在案件中具有关键的作用。

法院将会对提交的证据进行审查,以决定其可信度和适用性。

因此,当提供证据时,必须确保其真实性和完整性。

另外,在案件中,即使是同一类案件,也可能存在不同的情况和细节。

因此,在进行案件分析时,我们必须仔细研究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并将其与适用的法律和法规进行比较。

最后,裁决结果对当事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无论是胜诉还是败诉,对当事人来说,裁决结果都会对他们的权益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还应该研究和分析案件的裁决结果,并对其作出评估。

综上所述,通过对民事法律制度案例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法律的运作方式,提高我们对法律和规则的理解。

民事法律制度

民事法律制度

民事法律制度民事法律制度是指一国或地区内规定民间关系的所有法律规章、规则和法律体系。

在各国的法律体系中,民事法律制度属于非刑事法律,负责调节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规定了公民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民事法律制度影响着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它内容广泛,具有深远的影响。

下文将探讨民事法律制度的含义、构成要素、作用和问题。

含义民事法律制度是政府利用法律手段规范与调节公民之间平等合法关系的总体规范体系。

简单来说,民事法律制度规定了民事法律关系的基础框架和行为规则,保障公民的合法利益和权利。

在我国,民事法律制度包含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等多部法律法规。

构成要素民事法律制度依据公共道德准则、行业习惯和通常做法构成。

一般来说,民事法律制度由以下方面构成:•基本规则——包括民事主体权利与义务、民事行为的成立与效力、民事行为法律关系的产生、民事权利的取得和保护等;•民事权利——指公民在民事活动中享有的权益,如财产权、人身权等;•民事责任——指公民在民事活动中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侵权责任、违约责任等;•民事诉讼——指公民在民事活动中,通过司法程序保护自己的民事权益。

作用民事法律制度的作用在于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调节民间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具体来说,民事法律制度通过以下方面发挥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民事法律制度保障公民的平等权利,防止任何人侵犯他人权益;•保护个人合法权益——民事法律制度规定公民民事权利和权利,保障公民在民事活动中所享有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提高诚信意识——民事法律制度要求公民诚实守信,保持良好的社会风尚;•加强社会安定——民事法律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地调节民间关系,避免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和谐。

问题尽管民事法律制度在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安定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其自身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民事基本制度

民事基本制度

民事基本制度民事基本制度1. 引言民事基本制度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

它以民法为主要依据,规定了民事主体、民事行为、民事责任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安排。

本文将对民事基本制度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阐述,旨在增进对民事法律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2. 民事主体民事主体是指具备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和法人。

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的规定,具备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年满18周岁。

而法人则是指依法设立,享有法人权利和承担法人责任的组织。

民事主体具备一系列的权利和义务,例如享有财产权利、人身权利,以及履行合同、赔偿损害等法律责任。

3. 民事行为民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意思表示或行动来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的行为。

常见的民事行为包括买卖、租赁、借款、捐赠等。

在进行民事行为时,要满足法律规定的要件和条件,如合法目的、真实意思表示、法定形式等。

对于违反法律规定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行为,一般是无效的。

4. 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因侵害他人民事权益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侵权行为包括侵害人身权益、财产权益等。

当他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赔偿。

我国民事法律制度对于民事侵权行为和责任的规定非常详细和完善,明确了赔偿的原则、范围和方式。

例如,对于损害赔偿,采取了全责制、无过错责任等原则。

5. 民事证据民事证据是指证明民事主体权利和行为存在或不存在的证据。

在民事诉讼中,证据的举证和认定是非常重要的程序环节。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据分为物证、书证、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勘验笔录等多种形式。

当事人在争议案件中应当积极搜集、保全和出示证据,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6. 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是指当事人依法通过司法机关解决民事争议的方式。

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包括一审、二审和再审三个阶段,由人民法院负责审理和判决。

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要遵守法庭礼仪,提出合理争辩和反驳意见,协助法院查明案件事实。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民事诉讼法是规范民事诉讼活动的基本法律,其中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是民事诉讼运行的基石,对于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提高诉讼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一)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不论其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性别、民族等因素,在诉讼中都享有平等的权利。

例如,双方都有平等的起诉权、答辩权、反诉权、申请回避权等。

同时,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应当平等对待双方当事人,不得偏袒一方。

(二)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同等原则是指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我国进行民事诉讼,与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

对等原则则是指如果外国法院对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我国法院对该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也采取相应的限制措施。

(三)法院调解自愿和合法原则法院调解应当基于当事人自愿,且调解协议的内容必须合法。

当事人有权决定是否接受调解,以及调解的内容和方式。

法院不能强制当事人进行调解,而应当在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基础上,促使双方达成和解。

(四)辩论原则辩论原则贯穿于民事诉讼的全过程。

当事人有权就案件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论,通过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证据,反驳对方的主张。

法院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辩论意见,并将其作为裁判的依据之一。

(五)处分原则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

例如,原告可以决定是否起诉、起诉的对象和范围;被告可以决定是否反诉、如何答辩等。

但当事人的处分行为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得损害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六)检察监督原则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活动进行法律监督。

这包括对法院的审判活动、执行活动以及调解书等进行监督,以确保民事诉讼活动依法进行,维护司法公正。

(七)支持起诉原则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对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民事权益的行为,可以支持受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向人民法院起诉。

民事法律制度

民事法律制度

民事法律制度一、概述民事法律制度是指规范民事关系,保障公民个人权益和财产权益的法律体系。

它是现代社会中最为重要的法律体系之一,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1. 平等自愿原则根据平等自愿原则,当事人在进行民事交易时,双方权利义务平等,并基于自愿原则达成协议。

这一原则保障了公民的自由和民主权利。

2. 合法原则合法原则要求当事人履行民事义务的行为应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公序良俗。

合法原则是保证社会正义和公平的关键。

3. 保护权益原则保护权益原则是民事法律制度的核心原则之一。

它要求法律应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和财产安全。

4. 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交往中应保持诚实守信的态度,不得以谎言、欺诈等不正当手段破坏交易秩序。

这一原则是维护社会信誉和交易安全的重要保证。

三、民事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1. 合同法合同法是民事法律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当事人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基本原则和规则。

合同法保障了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

2. 侵权责任法侵权责任法是维护公民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的重要法律。

侵权责任法规定了侵权行为的构成和赔偿责任,并通过赔偿机制保障了受害人的权益。

3. 离婚法离婚法是民事法律制度中保护婚姻自由和维护家庭稳定的法律。

它规定了离婚的条件、程序和权益保障,为婚姻关系的解决提供了法律保障。

4. 继承法继承法是保障公民财产权益的法律,它规定了继承人的确定、继承的份额和继承程序,维护了公民的合法继承权益。

5. 劳动法劳动法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法律。

它规定了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地位,保护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确保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四、民事法律制度的执行机构1. 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是民事法律制度的执行机构,它负责审理并判决涉及民事纠纷的案件。

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公正和权威。

2. 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是民事法律制度的监督机构,它负责对民事案件的合法性进行监督,保障法律的正确执行。

民法总则确立的民事基本制度

民法总则确立的民事基本制度

民法总则确立的民事基本制度民法总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民法规范,是中国现代民法的主基础,自1987年开始施行至今。

民法总则颁布实施至今,为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里,本人将对民法总则确立的民事基本制度进行阐述,包括人格权、名誉权、财产权等内容,全面掌握我国现代民事法律的核心价值。

一、人格权人格权是指每个人都拥有的绝对权利。

它是由宪法规定的,并受到民法总则的保护。

人格权包括生命权、健康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自由权等多个方面,是维护人的尊严和自由的基石。

生命权是人类最基本的权利之一,即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生命健康的自由权运用和保护自己的身体和健康状况。

民法总则规定,人的生命权受宪法保护,不得侵犯。

健康权是指每个人拥有保证自己健康的权利。

在现代社会中,健康已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民法总则规定,人的健康权适用与生命权的保护方法相同,以保护人们的健康为主。

肖像权是指每个人拥有自己肖像的所有权。

在现代化、网络化的社会中,人们的肖像权面临着日益增加的挑战。

民法总则规定,人的肖像权属个人的受宪法保护,不得侵犯。

名誉权是指每个人拥有自己的名誉和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的权利。

在享有自由和权利的同时,每个人也应尊重他人的名誉权。

民法总则规定,人的名誉权属个人的受宪法保护,不得侵犯。

荣誉权是指每个人拥有自己荣誉的所有权。

荣誉是人们工作、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关乎个人的尊严、社会地位和生命的幸福。

民法总则规定,人的荣誉权与宪法规定的人格权相互关联,不得侵犯。

隐私权是指每个人拥有自己的隐私的权利。

它是安全感的保障,是自由和尊严的体现,是人格权的必然组成部分。

民法总则规定,人的隐私权属个人的受宪法保护,不得侵犯。

自由权是所有权利的根本,也是人类生存在世界上的主体性表现。

民法总则规定,人的自由权是宪法赋予的权利。

人的人格权受宪法保护,不得侵犯。

二、财产权财产权是指每个人对自己财产拥有的所有权。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民事法律制度是指国家对公民之间的财产关系、人身关系等一系列民事事务进行规范和管理的总体制度安排。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则是指在整个民事法律制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基础性作用的法律制度。

一、民事法律制度的概述民事法律制度是以宪法为基础,通过立法、司法和行政机关的协调作用,对民事关系进行规范和管理的体系。

它旨在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确保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

二、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的内容基本民事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人格权制度、物权制度、合同制度、侵权责任制度等。

1. 人格权制度人格权指个人的自由、名誉、尊严等基本权益,是人的个体价值和社会地位的表现。

人格权制度通过确立公民的人身权利,规范公民之间的人身关系,保护人的合法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 物权制度物权制度是调整人们对物的占有、使用和处分等行为的法律制度。

它确立了财产权的概念和内容,规定了财产权的保护范围和限制条件,保障了公民的物质利益。

3. 合同制度合同制度是调整公民之间经济活动的法律制度。

合同是自愿订立的民事法律行为,规定了合同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合同制度通过确定合同的效力、履行义务、违约责任等,维护了交易安全和契约诚信。

4. 侵权责任制度侵权责任制度是指在民事活动中,对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它主要包括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责任形式和赔偿方式等内容,保护了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秩序。

三、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的特点基本民事法律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基础性和普遍适用性:基本民事法律制度是整个民事法律体系的基础,适用于所有的民事关系。

它是衔接和联系其他法律制度的纽带。

2. 客体保护和主体自由:基本民事法律制度旨在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

它通过对民事关系进行规范和管理,确保公民的自由和利益得到保护。

3. 稳定性和前瞻性:基本民事法律制度是经过长期实践和法治理论研究的产物,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

民事基本法律制度

民事基本法律制度

民事基本法律制度民事基本法律制度是指在我国民事法律体系中,为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而确立的一系列基本法律原则和制度。

它是保障公民个人利益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一、法律适用原则法律适用原则是民事基本法律制度的核心,它是指在民事关系中,通过适用法律来保障公民的权益和义务。

我国的民事法律适用原则主要包括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和公共利益原则。

平等原则要求法律对所有公民一视同仁,不论其社会地位或身份;自愿原则强调合同必须基于自愿达成,任何强迫或欺骗都是违法的;公平原则要求法律在处理纠纷时均衡权益,追求公正;公共利益原则强调个别权益必须服从大众利益。

二、权利主体和法律地位民事法律制度明确规定了民事关系的权利主体和法律地位。

在我国,公民和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主体,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

公民权利主要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和人格权利等,而法人通常是指企事业单位、组织机构等拥有独立权利的法律主体。

三、合同与民事责任合同是民事法律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它规定了合同各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对于保障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起到关键作用。

民事责任是指因违反合同或其他行为侵犯他人利益而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规定。

民事责任制度通过规定赔偿、违约金、侵权责任等方式来维护合同双方的权益平衡。

四、民事诉讼和仲裁制度民事诉讼和仲裁制度是民事基本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旨在解决民事纠纷,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民事诉讼是指当事人将争议提交给法院解决的程序,它通过合法的法律程序和司法裁判,维护和平解决纠纷。

而仲裁则是指当事人通过仲裁委员会等独立机构解决争议,具有高效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五、法律监督和法制宣传教育民事基本法律制度还包括法律监督和法制宣传教育。

法律监督是指通过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等对民事行为的合法性进行监督,保障法律的实施。

法制宣传教育是指通过宣传、培训等形式,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推动全社会形成尊法守法的良好氛围。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

基本民事法律制度引言基本民事法律制度是指在国家法律体系中,针对民事关系的一系列法律规定和制度安排的总称。

民事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为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

本文将介绍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情况。

一、民事法律制度的定义和构成要素民事法律制度由几个基本要素组成,包括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法律权利和法律责任。

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民事法律体系。

法律原则是民事法律制度的基石,它是民事法律制度体系中的基本准则和价值取向。

法律原则包括平等原则、自由原则、公平原则、保护原则等,它们为民事法律制度提供了指导和依据。

2. 法律规则法律规则是民事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它是对民事关系进行规范和制约的具体规定。

法律规则涉及到民事权利和义务的设立、变更和终止等方面,是保护各方权益的重要依据。

3. 法律权利法律权利是民事法律制度赋予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法律权利包括财产权、人身权、合同权等,它们是民事主体在法律框架下享有的基本权利。

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两种形式,民事责任主要包括返还、赔偿和补偿等。

二、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财产法、合同法、侵权责任法等多个方面。

1. 财产法财产法是民事法律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财产权的行使方式和保护措施。

财产法包括不动产法、动产法和知识产权法等,它们为财产交易、财产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2. 合同法合同法是民事法律制度中的核心内容,它规定了合同的签订、生效、履行和解除等各个环节的法律规则。

合同法保护了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了经济交流和社会发展。

3. 侵权责任法侵权责任法是民事法律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对他人人身和财产造成侵害的赔偿责任。

侵权责任法保护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强化了侵权行为的追究和补偿。

三、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的实施情况我国基本民事法律制度的实施情况相对完善。

民事法律制度

民事法律制度

民事法律制度
民事法律制度是指规范民事关系的法律体系,包括合同法、侵权法、物权法、家庭法等一系列法律规定。

在民事法律制度下,个人和组织之间的非刑事的权益纠纷通过民事程序来解决。

首先,合同法是民事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同法规定了合同的成立、效力、履行、变更和终止等相关事项。

合同是个人和组织之间自愿订立的约定,具有法律约束力,一旦当事人违约,受损方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其次,侵权法也是民事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侵权行为是指个人或组织违反法律规定,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行为。

侵权法规定了侵权行为的种类、责任、赔偿等规则,受害者可以通过民事途径来寻求赔偿或其他救济措施。

另外,物权法作为民事法律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规定了人们对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和义务。

物权法保护了个人和组织的财产权益,并为其提供法律保障。

在物权法下,人们可以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财产权益,例如对侵占、侵害和损毁财物的行为提起诉讼。

此外,家庭法也是民事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法规定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如婚姻、离婚、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规定。

家庭法的实施保护了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家庭关系的稳定和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

综上所述,民事法律制度是规范社会成员之间非刑事权益纠纷
的法律体系。

它通过合同法、侵权法、物权法和家庭法等一系列法律规定,保护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以及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纠纷和矛盾。

当这些纠纷无法通过协商自行解决时,民事诉讼就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法律途径。

而要理解民事诉讼的运行机制,就必须先了解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就像是指引民事诉讼这艘大船航行的灯塔,为整个诉讼过程提供了基本的方向和准则。

首先是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这意味着在民事诉讼中,无论是原告还是被告,他们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

比如,双方都有平等的机会提出自己的主张、提供证据、进行辩论等。

不会因为一方的身份、地位或者财富等因素而受到不公平的对待。

这种平等性保障了诉讼的公正性,让每一个参与诉讼的人都能在平等的基础上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其次是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

同等原则指的是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我国进行民事诉讼时,与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

而对等原则则是当外国法院对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时,我国法院也对该国公民、企业和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同样的限制。

这两个原则既体现了我国在国际民事诉讼中的开放态度,又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然后是法院调解自愿和合法原则。

调解在民事诉讼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解决纠纷的方式。

但调解必须建立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不能强迫当事人接受调解方案。

同时,调解的内容也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不能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接着是辩论原则。

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有权就案件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论。

通过辩论,让事实更加清晰,法律适用更加准确。

这不仅有助于法官查明案件真相,也保障了当事人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主张。

最后是诚实信用原则。

这要求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要诚实守信,不得恶意诉讼、虚假陈述、伪造证据等。

同时,法院在审判过程中也要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公正、公平地处理案件。

说完基本原则,再来看民事诉讼法的重要制度。

管辖制度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基础性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民事权利
物权:是指权利人直接支配其标的物,并享
受其权益的排他性权利。 我国民法的物权体系:


所有权 用益物权:对他人所有物在一定范围内使用、收 益的权利。如:承包经营权、土地使用权、典权、 地役权等。 担保物权:为了担保债的履行,在债务人或第三 人的特定财产上设定的物权,其形式有抵押权、 质权、留置权。
行使民事权利 履行民事义务
第一节 民法概述 第二节 民事主体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第四节 民事权利 第五节 民事责任 第六节 诉讼时效
第一节
民法概述
一、民法的起源 二、民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概念: 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 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 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 总称
调整对象: 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 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
(无效的民事行为与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代理的概念: 是指代理人在代理 权限范围内,以被代 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 进行民事活动,由此 产生 的民事权利义 务直接归属被代理人 的一种法律制度。


代理的法律特征: 1、代理行为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2、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代理活动。 3、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独立进行的意思表示。 4、代理行为产生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直接由被代理人 承担 代理的种类: 1、委托代理 2、法定代理 3、指定代理
四、


概念: 具有民事权利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 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 条件:依法成立(有设立的法律规定); 必要的财产或经费(如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 本:生产或批发50万、零售30万、科技开发、 咨询服务10万) 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四、


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 完全一致; 和公民权利能力相比各不相同。 法人的分类: (1)企业法人 (2)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法人
三、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人合伙
1、个体工商户概念 2、农村承包经营户的概念 3、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对外承担的 财产责任
4、个人合伙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公民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 合伙经营、共同劳动。 合伙人并不一定要用现金作为合伙的条件。在个人合伙中,合伙人可 以拿资金、实物、技术、技术性劳动等,作为合伙的投资。应该说, 凡是符合法律和政策的要求的标的,都可作为个人合伙时的投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 意见(试行)》第四十六条规定:“公民按照协议提供技术性劳务而 不提供资金、实物,但约定参加盈余分配的,视为合伙人。” 在个人合伙中,任何一个合伙人只有经过全体合伙人的同意,才有 权代表个人合伙对外进行业务活动,如果一个合伙人未经全体合伙人 的同意,他不无权代表合伙人对外进行业务活动,除非得到合伙人的 追认,否则,该合伙人对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在个人合伙中,各合伙人必须按照合伙协议、享有权利、承担义务。
2、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是指法律确认的公民通过自己的独立行为进行民 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 分类: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16以上不满18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无民事行为能力 1概念:


对限制、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和财产 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法律制度 设立顺序:未成年人;精神病人 监护人的职责: 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 照顾被监护人 的生活; 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 代 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诉讼; 对被监护人进 行管理和教育; 在被监护人合法权益受到 侵害或者与人发生争议时,代理其进行诉讼。
( 代理权的行使、代理的法律后果)
民 法 案 例 分 析
著名书法家王学之,他书写的每幅对联价值 上千元。书画商李富甲向王学之订购了10幅对联,双方约 定3个月内交货。李富甲给付定金2000元。但事隔不久, 国外一名牌大学盛情邀王学之去讲学。机会千载难逢,因 此王忙于办理出国手续,一直不能安心写字。出国前,王 对自己的得意门生张继说,我把我的印章留给你,你临摹 上我的10幅对联,盖上我的印鉴,说是我写的,其余的货 款8000元就归你。王学之出国后,李富甲如期来取字,张 继将自己临摹的字给了李,收取了8000元。该对联被一台 商重金购买后带回台湾,请人鉴赏,发现是赝品,要求退 字,引起纠纷。 问:王学之书写对联的行为能否由他学生代理?此 纠纷应如何解决?
三、民法的基本原则
1、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2、自愿、公平、等价有偿和诚实信用原则 3、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民事权利原则
4、禁止滥用民事权利原则
四、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是指由民法规范在调整人们之间的社 会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由下 列要素构成: 1、 民事法律关系主体 民事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 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当事人。 2 、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的民事权 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 3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共同指向的对象,即各种物质利益和非物质利益。一般包 括物、行为、智力成果、非物质利益、有价证券、权利等。
完整的所有权包含上四项权能。但在实际生活中, 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能都能够并且经常地 与所有人发生分离,而所有人仍不丧失对于财产的所 有权。所有权是对财产的统一的和总括的支配权,而 不是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能的简单总和;
财产所有权的取得与消灭
财产所有权的合法取得主要有两种方式: ①原始取得。即根据法律的规定,首次取得该项财产的所有权,或不依赖 原所有人的所有权和意志直接取得某项财产的所有权。取得方式主要包 括: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没收、收益、添附、拾得遗失物、发现埋藏物、 善意取得、无主财产的接收等。没收、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是国家所有权 特有的取得方法。 ②继受取得。指通过某种法律行为或基于法律事实从原所有人处取得财产 所有权。继受取得是财产所有权取得的最普遍的方法。财产所有权的继 受取得,主要原因有两种:一是因法律行为而取得;二是因法律事件取 得。常见的如因买卖、受赠、继承而取得。 财产所有权的消灭:是指因一定的法律事实而使原所有人丧失所有权。 引起所有权消失的原因主要有:转让所有权;抛弃所有权;所有权客体 的消灭;司法机关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所有权主体消失。 财产所有权的转移 所有权的转移,是指所有权从原所有人手中转移到新的所有人手中。
代 理 权 的 行 使
代理人在行使代理时,应当遵循一些基本准则: 1.代理权应在代理权限范围内行使,不得无权代理 2.代理人应亲自行使代理权,不得任意转托他人代理 3.代理人应积极行使代理权,尽勤勉和谨慎的义务 4.代理人不得滥用代理权 滥用代理权,是指代理人行使代理权时,违背代理权 的设定宗旨和代理行为的基本准则,有损被代理人利益的行 为。滥用代理权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民法案例分析
甲省某县畜牧场,需购某自治区某一改良马两匹, 委托李四携款前去购买。李四四处奔走,买不到该 场所需的改良种马,但有改良种驴,价钱也较便宜, 便买了三头,共花了2000元。昼夜兼程,赶回畜牧 场。畜牧场见状拒收并要索回驴价款。李四认为改 良种驴,畜牧场也可饲养繁殖,为场着想,饱尝辛 苦,拒不退款。问:该纠纷应如何处理,法律根据 是什么?
财 产 共 有 权
财产共有权是指同一财产权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民或法人所有。 在这种法律关系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有权人称为共有人,其所有权 又可称为共有权,共有权的客体为共同财产。共有的主体是两个或两个 以上公民或法人;共有的客体即共有财产;共有的内容为共有人对共有 财产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1.按份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民或者法人对同一项财产按照份额享 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共有。它既可以发生在公民之间,也可以发生在法 人之间或者公民与法人之间。其特点在于,这种共有的财产,事先有明 确的份额之分。按份共有人只对属于自己份额内的共有财产享受权利和 承担义务。 2.共同共有 共同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民或者法人基于某种共同 关系,共同享有同一项财产的所有权,也可以说,它是不分份额的共有。 在共同共有关系中,只要共有关系存在,就无法划分出哪个共有人享有 多少份额。主要表现形式是夫妻共同共有和家庭成员共同共有。 3.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
(1)自己代理。(2)双方代理。 (3)代理人和第三人恶意串通, 进行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行为。《民法通则》规定:代理人和第三人恶 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由代理人与第三人负连带责任,即代理人 与第三人对被代理人因此所受损害共同负赔偿责任。
代 理 权 的 消 灭
1.委托代理因下述事实的出现而消灭 (1)代理期间届满或代理事务完成。 (2)被代理人取消委托或代理人辞去委托。 (3)代理人死亡。 (4)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5)作为被代理人或代理人的法人终止或解散。 2.法定代理或指定代理因以下情况而消灭 (1)被代理人取得或恢复民事行为能力; (2)被代理人或代理人死亡或者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3)指定代理的人民法院或者指定机关取消指定。 (4)代理人与代理人之间的监护关系消灭;
民 法 案 例 分 析
刘毅卖给图书展览室一幅名画家的画。过了 两天,展览室发现这幅画实际上不是原版画,而是 精巧的复制品,便请求将画收回,归还已付的款项。 但刘拒绝展览室的请求,认为他自己向最近才死的 邻居买这幅画时也是当作原版画买来的。双方争执 不下,诉至法院。 问:属于什么性质的民事行为?应如何处理?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一、民事法律行为 1、是指民事主体以设立、变更、终止民 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具有法律约束力 的合法民事行为 特征: 第一,应是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 第二,以发生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的行为 第三,应是合法行为
2、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及形式
⑴ 有效条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