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1 台阶 学案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第11课《台阶》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

七年级下册第11课《台阶》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

七年级下册第11课《台阶》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
一、起笔引人思考,父亲为什么“总”有这样的感觉?
答案:台阶的高低象征着地位的高低,所以父亲总觉得自家台阶低就是地位低。

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二、第5段详写父亲洗脚,是要表现什么?
答案:第5段详写父亲洗脚,是要表现父亲为造新屋而辛勤劳作、不辞辛苦的精神。

三、台阶的高低象征着地位的不同,所以父亲总说:“我们家的台阶低”。

你怎样理解这种心态?
答案:父亲这种思变的心态是正确的。

正是有了这种心态,父亲才有了干活的动力和充足的干劲。

这也是父亲多少年来为造新屋而不辞辛苦地劳作,努力节俭、积攒的全部动力。

七年级下册第11课《台阶》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
四、摇晃的树枝,摇不散的目光。

读第13段想想父亲此时的心理。

答案:父亲此时的心理:我一定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给大家看,我坚信一定能成功。

五、第19段中有不少动词使用准确、生动,试选取一处用一两句话做点评。

答案:“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踏”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和泥的动作和力度,从侧面表现了父亲造台阶时的高涨热情。

七年级下册第11课《台阶》课内练习题答案解析
六、造好的新台阶为什么会让父亲如此“不自在”?
答案: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

在新台阶造好后,他感到骄傲,虽然也庆祝,却又羞于张扬;后来他失落地发现新台阶并没有成为他与别人分享快乐的通道,倒是处处使他感到“不自在”。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1 台阶 学案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1 台阶 学案及答案

11 台阶【学习目标】1.体会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2.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其中的真情。

3.学会关心父母,仔细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学习重难点】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学习流程】凹凼.( ) 尴.尬.( ) 烦躁.( ) 涎.水( ) 门槛.()啃.()黏.性()蹿.()撬.()磕.()揩.()茬.()筹.划()晌.午()微.不足道()大庭.广众()2.整体感知本文围绕“”记叙了父亲为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了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况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表达作者对父亲的赞美。

(1)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些独特的风俗,本文中“我”家乡一个独特的风俗或讲究是什么?(2)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3)造新屋的过程写的简略,可造台阶反而很详细,这是为什么?4.讨论下面问题。

(1)“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何不用心理描写?(2)父亲回来时,为什么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解?5.怎样理解父亲这个人物形象。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

【答案】2.台阶造有九级台阶的新屋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精神3.(1)台阶高,就意味着屋主人的地位高(2)每天捡砖、瓦、鹅卵石等。

往瓦罐里塞角票等(3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

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要详写4.(1)一方面,专注的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另一方面,第一人称,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

(2)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5.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第11课 《台阶》(解析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举一反三”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11课 《台阶》(解析版)-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举一反三”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11课《台阶》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父亲的雨谢宗玉①有一个人总在来雨时走出家门,那是我父亲。

②田是梯田,禾苗都是喝水长大的,但天雨常不遂人愿,所以在每一垄梯田的上坳总得有一口山塘。

夏天热,禾苗需要同人一样拼命喝水,山塘没多一会儿就被喝得见了底,村人就有些慌了。

好在天再糊涂,也不会让村人处在恐慌中太久。

雨说来就来,一堆乱云一聚,几声炸雷一响,还不等村人都从田里地里跑回家,雨就下了。

站在屋檐下,看雨中的庄稼欣欣向荣的样子,村人都一脸傻乐,乐得什么都忘记了。

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他是一个小小的村民组长。

③父亲先也是站在屋檐下,傻头傻脑地看雨,突然就记起了什么的样子叫一声,哦,要去拦水,说罢提把锄头就冲进雨幕。

等母亲转身从灶背屋寻来蓑衣斗笠时,他已经不见人影了。

为这,父亲回来没少挨骂。

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母亲一边念叨一边把准备好的热水提到灶背屋。

父亲洗澡时,母亲又从衣柜里把干净的衣服找出来。

④父亲年轻时很结实的,他什么也不怕,再大的风雨也敢往里钻。

风雨越大,父亲就一副越快乐的样子。

有时,父亲叫一声要去拦水,就被母亲眼明手快地拉住了。

虽然戴上母亲寻来的斗笠,但一出门,风就将它刮跑了。

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将斗笠拾起来,然后一甩手,斗笠旋转着从大门口飘进屋来,雨水像珠子一样从笠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

待我们弹落身上的水珠,再看父亲时,父亲又消失在雨中不见了。

父亲在雨中的身影像个谜,一闪一闪的。

⑤在瓢泼似的雨中,道道水流从山上落下来,父亲全把它们往山塘里赶。

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

我想,面对一下子就水灵丰活的山塘,父亲内心应该有一种满足。

⑥但我仍怀疑父亲是为着好玩,他在雨中那副兴奋得不得了的样子同小孩儿没什么区别。

但小孩儿不能玩雨,小孩儿只能在大雨初来时,在稀稀朗朗的雨颗中,嚎着叫着钻来钻去,迅速返回屋檐下。

所以我竟有些羡慕父亲。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台阶》课时练习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台阶》课时练习附答案

第11课《台阶》课时练习
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凹.凼(ào)烦燥.(zào)
B.尴尬
..(ɡān ɡà)阴.凉(yīn)
C.卵.石(luǎn)揩.一把(kǎi)
D.砌.缝(qì)舀.米(yǎo)
2 .给加粗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凹 dàng()xián()水nián()性
gān gà()筹()划砌()缝
3.指出没有用比喻的句子()
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C.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D.他的脸苍白得像一张纸。

4.解释加粗的词。

(1)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2)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3)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5. 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指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2)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3)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怅惘。

(4)(神色、态度)不自然。

(5)烦闷急躁。

【答案】
1.A
2. 凼涎黏尴尬 chóu qì
3.B
4.(1)小得不值得提。

(2)好像失去了什么。

(3)人多而公开的场合。

5.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大庭广众(2)微不足道(3)若有所失(4)尴尬(5 烦躁。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1台阶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1台阶教案

11《台阶》教课设计教课目的:知识目标:领会意会父亲的感情与性格。

能力目标:从文章中联系实质感悟此中的真情。

感情目标:关怀父亲母亲,认真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教课要点 :掌握故事内容,剖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课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教课假想:1、本文是一篇自渎课文,能够充足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沟通的精神,培育学生的独立阅读的能力。

2、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认识人物形象。

教课过程:一、导入透过朱自清先生饱含深意的《背影》,我们分明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今日学习的李森祥的《台阶》将以小说的视角为我们显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邃的精神世界。

投影:教课目的:知识目标:领会意会父亲的感情与性格。

能力目标:从文章中联系实质感悟此中的真情。

感情目标:关怀父亲母亲,认真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二、检查预习1.作者简介:李森祥(1956 一 ): 衢州人。

1975年参军, 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 , 少校。

李森祥的小说以乡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 , 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一般人特别是农民的朴素形象 ...1987 年开始文学创作,后进入浙江省广电局从事专业影视创作。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小学老师》、中篇小说《抒怀年月》、长篇小说《传世之鼓》等,现已创作了 200 多万字的作品,有我们熟习的《天下粮仓》等。

他有着丰富的乡村生活经验,作品中充满对劳感人民的深沉感情,生活中的他相同保持着朴素无华的风格。

2.检测字词字词略,详见投影三、整体感知,掌握故事情节1.本文表达了一件什么事 ?你能用最简短的语句归纳出来吗 ?父亲感觉自家的台阶低 , 望着他人家的高高的台阶 , 敬羡不已 . 他不甘愿低人一等 , 立下宏愿 , 也要造一栋高台阶的新屋 , 于是终年幸劳 , 积铢累寸, 准备了大部分辈子, 终于造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2.为何“父亲总感觉我们家的台阶低”?由于台阶是地位的标记,人家高的有几十级,自己家的台阶只有 3 级,被人家小瞧,“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感觉自己没有地位”,想有地位却没有地位,因此感觉自己家的台阶低。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1 台阶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1 台阶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1.提示(屏幕投影):最难忘的是父亲 的时候,他
。面对父
亲,我要说:“______________
1.这样一个老实厚道,谦卑而又要强的农民,你认为父亲要一栋有高台阶的
房子仅仅是为了显示地位吗?若不是,那又为了什么?
2.父亲为了建造高台阶的宏愿劳苦了一生,但是,当新屋真的建成了,父 亲却付出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的代价,你认为父亲这样做值吗? 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清水县第五中学__语文_ 学科导学案
课题:11、台阶
课型: 综合 备课者: 周玲萍 分管领导评价:_______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 容,了解故事情 节。 2.研读重点语句, 抓住父亲这个人物 形象的特征。 3.理解“台阶”的 深刻内涵,学会理 解父亲,感恩父 亲。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到人们的重视。中央电视台热播过的《天下粮仓》,李森祥便是该剧的策划。
作为浙江电视台制作中心主任李森祥长期从事影视剧创作、拍摄、策划工
作,有很强的艺术感受能力。代表作有小说《小学老师》、《抒情年代》、《传
世之鼓》等。作品充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其艺术特色是文字简洁、善
抓细节。
2、生字注音:
凹凼( ) 尴尬( ) 嵌( )着
在乡里有地位,所以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性格:要强(有志气,有理想,有追求)。
2、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从中可见“父亲”怎样的品质?
明确:捡砖、拾瓦、砍柴、存角票、编草鞋、踏黄泥。
性格:勤劳(吃苦耐劳)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从中可见“父亲”怎样的性格?
明确:他感到不自在,不对劲。
性格:谦卑
(二)小结父亲的形象:“父亲”是一位很要强、勤劳而又谦卑的父亲。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台阶》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台阶》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台阶》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台阶》同步练习一、基础精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凹凼( ) 尴尬( )镶嵌( ) 烦躁( )撬开( ) 舀米( )倔强( ) 黏性( )2.指出下列句子中没有用比喻的一句( )A.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B.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

C.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D.他的脸苍白得像一张纸。

3.选出字形全对的一项( )A.麻筋草鞋人踩牛踏宽敞阴凉唿搭B.微不足道摇来荡去筹画材料泥浆C.精力旺盛不凑热闹大庭广众跨骨D.门槛台阶流出涎水低眉顺眼嗑头4.李铭同学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成绩一直不好。

请你以朋友的身份,按下面的要求各写一句话,帮助李铭提高认识。

(1)激励语气:(2)规劝语气:(3)批评语气:二、现代文阅读欣赏那些卑微的母亲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坐下,就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

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

她弓着身,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彼时,朋友正讲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

她于是将身体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

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

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③每一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

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

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

她弯着腰用力擦着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擦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弄得一塌糊涂。

她马上回过头来,重新擦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

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台阶》练习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台阶》练习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台阶》练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台阶》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农村父亲为了修建一座台阶而付出的艰辛努力。

通过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到父辈们的勤劳和毅力,以及他们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

同时,文章也展现了我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农村生活和父辈们的艰辛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的艰辛,并激发他们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父辈们的尊重和敬意,增强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难点:体会父亲的艰辛,理解父亲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写作法:学生撰写心得体会,表达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便于学生跟读和模仿。

2.相关图片:展示农村生活和父辈们的艰辛。

3.心得体会模板:引导学生撰写心得体会。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读课文,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随后,教师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图片中的农村生活和父辈们的艰辛。

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重点讲解父亲为了修建台阶付出的艰辛努力,以及他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竞赛,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答对的学生奖励小红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0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1台阶》教案(精品)

2020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1台阶》教案(精品)

11台阶1.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从情节入手,深入细节,欣赏人物形象。

2.深入体会文中“台阶”的含义,把握小说的主题。

3.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

一、导入新课播放《农村老父亲》导学视频。

同学们,看到画面中那一张张刻有岁月印痕的沧桑面容,那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眸,我们仿佛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的父辈们坚强的身影,今天我们将学习李森祥的《台阶》,它将为我们生动展现父辈们的现实生活画卷和深沉的艰苦创业精神。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自读指导,根据文体特征把握文章内容1.请同学们迅速阅读文本,分析本文与前两篇课文的差异,明确本文文体。

明确:本文是一篇小说。

前两篇文章都是叙事写人散文,围绕中心事件叙述零散事件,详略得当,表现文本的思想感情。

本文乍然一看,以第一人称叙事,语气似散文一样自然亲和,极似叙事性散文,但仔细分析,文中所叙人事皆围绕“台阶”这一主题有一个发展过程,主题寓于情节之中,因此本文是一篇小说。

2.请说说本文围绕什么展开故事情节,并根据小说文体特征,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给课文划分层次,把握文章内容。

明确:父亲总是觉得自家的台阶低,对别人家的高台阶总是羡慕不已。

在他家乡有这样一种说法“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因此父亲不甘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吃苦耐劳,经过漫长的准备,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父亲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喜上心头,但是心愿已了的父亲却觉得坐在新台阶上不自在,挑水又闪了腰,恍然觉得自己年岁已大,多了种莫名的失落感。

目标导学二:细读文章,分析人物形象在故事发展的过程中,父亲的形象始终贯穿于各个情节之中,请同学们细读课文,找出文中体现“父亲形象”的语句,并作适当分析。

(1)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

只是那一来一去的许多山路,磨破了他一双麻筋草鞋,父亲感到太可惜。

明确:从背石板的描写中,可看到父亲强健有力的形象,不关心自己的身体,反而可惜磨坏了草鞋,也凸显出了一个勤俭的老实人形象。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1 台阶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1 台阶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台阶》教学设计黄山市祁门县北门初中许建强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2、关注细节描写,分析父亲形象。

3、体会作者感情,领会小说主题教学重点:抓住细节描写,分析理解父亲的形象。

教学难点: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有一位父亲,他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给自家砌个高高的台阶,作家李森祥说:“人生是一节一节台阶,许多人渴望在台阶上找到自己的高度,父亲正是如此”,可是--果真吗?(出示投影)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他到一户农家的台阶上去走一走,看一看。

2.检查预习。

二、第一台阶:读懂情节1.导读提示:①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②父亲为造高台阶的新屋做了哪些事情?③高台阶的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了?2.让学生根据以上三个问题概括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

三、第二台阶:读懂父亲1.作者李森祥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请学生默读课文,划出最让自己感动的词语、句子、段落,在书上批注,并以“文中的父亲是个 ______的人?从文中第___自然段的___________(句子或词语)可以读出来”概括父亲的形象。

2.老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精彩的句子进行品味,理解父亲的形象。

⑴老师示范品析句子,分析人物。

示例:“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①神态描写,写出了父亲对别人家的高台阶的羡慕、向往。

②“摇不散”,拟人,对柳树枝的描写,烘托了父亲目光的专注和内心对高台阶的向往,可以看出父亲对目标的痴迷和执着。

)⑵小组合作,运用学过的方法,品读描写父亲的重点语句,试着从人物描写、词语的运用、修辞手法等角度选择一点进行赏析,分析父亲的形象。

(发言提示:①点明语段②朗读内容③品味分析④概括形象)3.归纳父亲的形象特点。

4.探究:父亲在高台阶建成后感到了幸福吗?四、第三台阶:读懂作者1.结合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父亲老了”的理解,说说作者讲述父亲的故事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的。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1.《台阶》教学设计及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1.《台阶》教学设计及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1.《台阶》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这篇小说以第一人称口吻讲述了“父亲”修台阶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老实本分、热爱生活、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追求生活理想的农民形象。

核心意象“台阶”承载着父亲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理想,也象征着人生的使命。

作者通过父亲的物质理想得以实现、而精神理想受挫的结局,引发读者对当今社会物质理想与精神追求错位现象的多元思考。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重点词语。

2.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把握父亲的形象特点,特别是其中的细节描写。

4.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抓住全文的关键性语句,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父亲形象的深层意蕴并感悟文章的主旨。

2.心灵体验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验语言的深远意蕴,解读父辈为提高社会地位而执着、艰辛地奋斗的历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理解父辈、尊敬父辈、热爱父辈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学生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从情节入手,深入细节,欣赏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体会“台阶”的含义,把握小说的主题。

2.难点:把握作品中所体现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李健的《父亲》〕“坐在岸边看着夕阳让我想起你/暖暖余晖温柔如你慈爱的眼睛……”透过歌声,我们分明看到了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

今天学习的这篇《台阶》将以小说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

(1)李森祥(1956—),浙江衢州人。

当代作家,浙江省作协专业作家。

1986年在《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代表作有《小学老师》《抒情年代》《情世诗文》等。

(2)背景介绍:本文于1988年发表于《上海文学》,当时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思想也有了空前的进步。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11 台阶(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课练--11 台阶(附答案)

11台阶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凹凼.(dànɡ)淌.汗(tǎnɡ)涎.水(yán) 头颅.(lú)B.黏.性(nián) 胯.骨(kuà)膝.盖(qī) 揩.汗(kāi)C.旺盛.(shènɡ) 尴.尬(ɡān)麻筋.(jīn) 痴.迷(chī)D.醒.悟(xǐnɡ) 舀.米(yáo)门槛.(kǎn) 砌.缝(qì)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滴水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更多的水汇聚在一起就能形成海洋。

B.他购买彩票,连续两次中奖,真是左右逢源....。

C.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

D.父亲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的语言十分口语化,作者好像在为我们讲述一个平常的邻家故事。

B.文中的父亲一生辛勤劳作,是一个纯朴、厚道、吃苦耐劳的人。

C.父亲一生劳作是为了抬高自家的台阶,表现了父亲好强、爱慕虚荣的特点。

D.本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和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2)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

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①“我们家的台阶低!”②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

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③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十几级的都有。

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

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④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

人教部编版春七年级下册语文:配套导学案 11 台阶

人教部编版春七年级下册语文:配套导学案 11 台阶

11 台阶【学习目标】1.体会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2.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其中的真情。

3.学会关心父母,仔细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学习重难点】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学习流程】预习导学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凹凼.( ) 尴.尬.( ) 烦躁.( ) 涎.水( ) 门槛.()啃.()黏.性()蹿.()撬.()磕.()揩.()茬.()筹.划()晌.午()微.不足道()大庭.广众()2.整体感知本文围绕“”记叙了父亲为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了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况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表达作者对父亲的赞美。

学习研讨3.阅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把握文意。

(1)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些独特的风俗,本文中“我”家乡一个独特的风俗或讲究是什么?(2)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3)造新屋的过程写的简略,可造台阶反而很详细,这是为什么?4.讨论下面问题。

(1)“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何不用心理描写?(2)父亲回来时,为什么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解?5.怎样理解父亲这个人物形象。

拓展学习6.比较一下,《台阶》与《背影》在命题立意上有何不同。

一课一得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

【答案】2.台阶造有九级台阶的新屋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精神3.(1)台阶高,就意味着屋主人的地位高(2)每天捡砖、瓦、鹅卵石等。

往瓦罐里塞角票等(3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

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要详写4.(1)一方面,专注的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另一方面,第一人称,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

(2)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2020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一课《台阶》预习学案

2020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一课《台阶》预习学案

十一台阶
一、自主预学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凹凼.( ) 门槛.( ) 涎.水( ) 砌.( ) 黏.性( )
尴尬
..( ) 撬. ( ) 憋. ( ) 半晌.( ) 揩. ( ) (2)文学常识积累
课文选自集《》,所以本文的体裁是()。

作者(),()代作家。

2.二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二、文章思考
1. 课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父亲?他身上最感动你的是什么?
2.在父亲眼中台阶又什么含义,建高台阶反映父亲怎样的心理?
3.高台阶建好了,为什么父亲反而处处感到不自在?
(三)古人说“疑为学之始”。

说的是,读书要善于发现,善于发问,善于独立思考;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产生疑问,正是独立思考的结果,也是真正的独立学习的开始。

通过阅读本文,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发现了什么问题?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1 台阶 导学案含答案

11 台阶  导学案含答案

11 台阶导学案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在掌握小说内容的过程中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品质;写自己父亲的一个侧面。

教学难点:感受文中“父亲”要强、谦卑的性格和勤劳的品质。

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导学1、读熟课文,划出词语,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读熟课文,划出词语,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凹.(āo) 凼.( dàng ) 门槛.(.kǎn ) 涎.(xián )水揩.( kāi) 黏.(nián)性尴尬..(gān gà) 撬.(qiào)烦躁.(zào)硌.(luò)你认为自己需要掌握的其他字音、字形:砌.(qì)出蹿.(cuān)胯.骨(kuà)晌.午(shǎng ) 磕.烟灰(kē ) 庄稼茬.(chá)筹.( chóu )划嘎.(gā)唿嗒..(hūdā)倔.强(jué)憋.住(biē)熬.住(áo)镶嵌..(xiāng qiàn)糟糕..(zāo gāo)2、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揩:擦,抹。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或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一提。

大庭广众:指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3、预习课文后,你有哪些疑问?请将你的问题写下来。

文脉梳理:台阶开端——父亲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要造高台阶的新屋——有理想要强。

发展——父亲开始了漫长的准备工作——坚韧不拔。

高潮——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谦卑、厚道。

结局——新屋落成,父亲人老——倔强。

二.指导学习•研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背景音乐,让我们欣赏筷子兄弟的《父亲》。

台阶,在我们看来是极为平凡的东西,而在某些人的眼里,却是他毕生的追求。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李森祥一起,走进他的小说《台阶》,去认识一位有着浓厚《台阶》情节的农民父亲,去感受他那至真至纯的情怀。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1 台阶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11 台阶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11、《台阶》教学设计李森祥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品味细节描写,体会作者的感情。

2.学习抓住关键语句,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3.把握课文叙述角度,体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从情节入手,深入细节,欣赏人物形象。

学生免不了要对父亲的行为与观念做些评价,提醒学生,这种评价要建立在理解人物的基础上,不能随意“贴标签”,不应脱离人物无法摆脱的时代、文化背景。

2. 引导学生自读,并抓住细节适当做些批注。

自读课文与教读课文在教学方式上有所不同,虽然同样需要教师指导,但教师只是指导阅读文章的策略、角度和注意事项,或提供相应资源,学生自己选择阅读时关注的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材分析:《台阶》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以极其自然的口语化语言,展示了一个农民家庭的经济状况、奋斗历程,塑造了一个自尊自强、渴望得到尊重的农民形象,常见的事物、简单的叙述、不经意的举动流露出对父亲浓浓的深情。

学情分析:本文情节朴素感人,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本文蕴含的社会背景以及父亲的形象意蕴问题较深奥,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重点突破。

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把握没有问题,并且能够通过反复阅读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

学生习惯在小组内交流后再发表看法,因此应该适当的给学生多创造一些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教学设想: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通过自己查词典,扫除字词障碍,初步把握小说情节、感受人物形象;快速浏览课文,梳理小说情节,初步感悟父亲形象。

针对旁批里的问题做好批注,之后把学生分为情节组、人物组、主题组对自己的探讨进行交流,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教学过程一、导入、了解作家作品1、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小说,一篇讲父亲的小说。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台阶》优秀学案(共2课时,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台阶》优秀学案(共2课时,含答案)

台阶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语句,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2.理解作品围绕“台阶”选材、安排详略的写法。

3.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人生。

学法指导通过认真阅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抓住全文的关键性语句,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课文。

质疑研讨,理解父亲形象的深层意蕴,感悟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自主学习1.走近作者,完成资料卡。

李森祥(1956~?): 人,作家,著有短篇小说《小学老师》、中篇小说《抒情年代》、长篇小说《传世之鼓》、剧本《天下粮仓》、《卧薪尝胆》等。

其小说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他有着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作品中充满对的深厚感情,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的质朴形象。

2.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凹凼.() gān gà() xiāng qiàn()撬.开()胯.骨() nián性()硌.了一硌()涎.水()揩.()叮嘱.() biē住( ) chóu划()3. 根据意思写出词语神色、态度不自然()人很多的公共场合()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形容驯服顺从的样子()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惆怅。

()4.读过课文后,你了解到哪些内容?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梗概。

合作探究第一课时探究一:踏上台阶认识父亲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2.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3.新屋造好了,新台阶也砌好了,可父亲怎么样了?探究二:凝望台阶感受父亲父亲为了造出像人家一样的有高台阶的新屋,抬高自己的地位,竟花了大半辈子的时间去准备,可新屋落成了,父亲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你认为父亲这样做,值得吗?第二课时探究一:攀登台阶理解父亲1. 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课文中父亲的形象被刻画得十分丰满,主要得益于作者使用了多种描写方法。

请找出文中描写父亲动作、外貌、神态的语句各一处并加以品味。

11台阶导学案(含答案)

11台阶导学案(含答案)

【导学目标】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 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3. 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课时计划】1课时学法指导:(1) 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 准备展示交流。

(2) 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 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11*台阶法。

习。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 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 学法指导(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有这样一位父亲,他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清贫得让人不愿意在别人面前提起;他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得以至于我们无法将他从人群中分辨出来;他也可能是卑微的,他一生的追求在我们看来是那么不值得一提。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父亲,带给我们很多深沉的感动与思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李森祥的小说《台阶》,走近这位父亲。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

(1)字音凹凼1( aod eng)涎水xi cn)搁(g同忽嗒(h u揩(k iq)烟瘾(y rt)筹划ch(3u) . 黏性ni cn)蹿(cu q 尴尬(g qng q)撬(qi eo) 庄稼(茬h ①(2)词义言外之意: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

低眉顺眼:驯良顺从。

在文中指忠厚老实,安守本分。

揩:擦,抹。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怅惘。

2.作者简介李森祥,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七年级语文下册《11 台阶》 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11 台阶》  含答案

11台阶01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A.凹凼.(dàng)涎.水(yán)嵌.入(qiàn)B.揩.汗(kāi) 着.落(zháo) 摔跤.(jiāo)C.黏.性(nián) 烟瘾.(yǐng) 扁担.(dān)D.尴.尬(gān) 嘎.叽(gā) 淌.汗(tǎng)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B)A.他这个人挺古怪,经常自言自语的,很少和别人说话。

B.父亲老实厚道点头哈腰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

C.我们为残疾人做的这点事太微不足道了!D.这是秘密的事,他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宣扬起来?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A.减轻中学生的课业负担成了眼下的当务之急。

B.我国已经成功发射并研制了“嫦娥一号”卫星。

C.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D.“一带一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解析:A项“眼下的”和“当务之急”语义重复;B项语序不当,应把“发射”与“研制”调换顺序;C项“处心积虑”用词不当。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A.“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让我来。

”这句话刻画出父亲的胆小。

B.“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这里的专注,是指父亲看别人家高高的台阶,心里羡慕,看得出神。

同时也在心里暗下决心,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房子。

C.“我想一步跳到门槛上,但摔了一大跤。

父亲拍拍我的后脑勺说,这样是会吃苦头的!”父亲的这句话可以说是人生的哲理:人生要一步一步地走,不能急于求成。

D.“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

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

”父亲明知闪了腰,却“坚持要抬”,可见他性情倔强。

5.说说下列句子属于哪种描写方法,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1)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台阶
【学习目标】
1.体会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2.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其中的真情。

3.学会关心父母,仔细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学习重难点】
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学习流程】
凹凼.( ) 尴.尬.( ) 烦躁.( ) 涎.水( ) 门槛.()啃.()
黏.性()蹿.()撬.()
磕.()揩.()茬.()
筹.划()晌.午()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2.整体感知
本文围绕“”记叙了父亲为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了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况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表达作者对父亲的赞美。

(1)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些独特的风俗,本文中“我”家乡一个独特的风俗或讲究是什么?
(2)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3)造新屋的过程写的简略,可造台阶反而很详细,这是为什么?
4.讨论下面问题。

(1)“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何不用心理描写?
(2)父亲回来时,为什么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解?
5.怎样理解父亲这个人物形象。

读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把它记录下来。

【答案】
2.台阶造有九级台阶的新屋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精神
3.(1)台阶高,就意味着屋主人的地位高(2)每天捡砖、瓦、鹅卵石等。

往瓦罐里塞角票等(3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

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要详写
4.(1)一方面,专注的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另一方面,第一人称,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

(2)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5.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

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