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姜文的电影转型看影视营销

合集下载

从《邪不压正》看姜文电影的空间美学

从《邪不压正》看姜文电影的空间美学

从《邪不压正》看姜文电影的空间美学作者:鞠江来源:《文存阅刊》2020年第16期摘要:当我们去观看姜文的电影时,就能够逐渐发现,姜文对于电影中空间的体验性、情感性等在进行探索,让空间成为自己影视作品中美学符号,在姜文的《邪不压正》中,对于空间有了更为深刻的探索。

与传统的空间叙事方式不同的是,《邪不压正》除了用客观真实性的空间为观众进行故事叙述之外,还将空间进行了消解,让空间能够更具有想象性,另外,在心理空间构筑、空间隐喻等方面上,《邪不压正》也展现出了自身特有的特点,让观众对于空间审美更为了解。

关键词:《邪不压正》;姜文空间美学电影艺术的空间性一直是电影制作者所追求的,以往对于电影空间有两个不同的认识,即真实的物质性空间,还要就是人们在精神活动中营造出来的可以被解读或者重新构筑的空间。

此外,还有“第三空间”,这是苏贾基于两个认知维度所提出的。

在两者中融了后现代性的理学和哲学,让“第三空间”陈伟乐一个真实和想象相互交融的空间。

也就是说,“第三空间”是一个精神实在性的空间,在历史和人文的有机结合中,让我们对于空间有了更为深层次的认识,另外,这种第三空间也让姜文电影的空间研究更为精妙和丰富。

一、“第三空间”中的历史地址空间艺术是电影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特性,让那个空间能够显示出自身独特的意义,以便让观众更为方便的进行解读。

电影制作者在进行电影制作时,对于空间已经不仅仅是作为故事的发生地,更多的是进行一种精神意义上的穿搭。

电影空间作为背景存在的同时,也是一种电影深层含义的体现,让人的内心活动在电影中能够充分的展露出来。

姜文的电影中,空间美学尤为突出,他以自身男性的情感体验,再加之老北平建筑透露出来的历史感,让观众的情感体验更为丰富和直接。

在电影《邪不压正》中,我们能够随处观察到的电影空间就是所指的老北京四九城时代的建筑,在这些空间背景中,时至今日,我们仍旧可以知道它们在历史发展中的变动,例如:“东棉花胡同39号”,这里如今是赫赫有名的中央戏剧学院。

219461068_姜文电影中个人表达研究——以民国三部曲为例

219461068_姜文电影中个人表达研究——以民国三部曲为例

059[摘 要] 姜文电影特色最明显的是民国三部曲系列:《让子弹飞》《一步之遥》《邪不压正》,对于姜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他在影片中表达的自身困境,参考近年文章可以发现,对于姜文的研究多是意向分析和叙事分析,其中也有戏仿的手法研究,而少有集中于意向指代自身的研究。

故从电影出发,解释姜文在电影中的意向自身指代符号。

[关 键 词] 意象指代;姜文电影;导演研究姜文电影中个人表达研究——以民国三部曲为例李 喆1 杜慧珺2在姜文电影中,风格较为明显的是民国三部曲《让子弹飞》《一步之遥》《邪不压正》,此三部曲明显构成了独立的世界观,同时又互相印证,突出了姜文反传统、反操纵、反叙事的导演逻辑,人们能很明显地从中感受到他的个人风格。

一、反传统立场(一)反传统形象塑造在传统电影的形象塑造中,角色通常是被故事裹挟着完成基本印象的塑造,也是故事所寄予的固有印象,而在姜文电影中,角色的塑造是依靠角色本身的行为完成的。

例如《让子弹飞》中的老三形象是一个崇尚暴力的莽夫,在六子遇害后,他第一个提出要“拼命”来解决掉黄四郎与马邦德,这不仅体现了他鲁莽的性格,同时也体现出他对兄弟的深厚情谊。

他的行为人格不是故事给予的,而是他的本能行为给予的。

再比如《一步之遥》中,主要是通过言语塑造人物,故事同样不参与塑造作用,“笛子老爷”在漫画中讲过如何把人物画活,其核心思想就是想象一个完整的人,然后把他丢进相应的情境中,他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在这一情境中演出,你只需要记录。

姜文亦如此,他把马走日塑造成一个投机分子,把项飞田塑造成一个利己主义者,然后把二者放在这样一个故事情境中,由动因产生动能,记录下他们自己的决定和发生的事,仅此而已。

这样的塑造方式在《邪不压正》中有了些变化,人物的塑造从自我本身塑造变成了“故事+本身”的塑造,由幼年事件作为引导,李天然顺着蓝青峰铺好的路一步步成长,是故事的发展,他的决定是蓝青峰的引导,并不基于自己的意愿,这是故事引导。

从叙事差异化看姜文电影改编的前世今生

从叙事差异化看姜文电影改编的前世今生

物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 。 ” ⑧ 观看一个故事展开的角度决定 了故事本身发生的意义。在两种媒介的叙事策略 中 , 叙事
视角都 是建 构叙 事 的头 等大事 , 而“ 电影 的叙事 永远 是 在双 重视 点与双 重视 域— —人物 在 “ ‘ 看’ 的‘ 主观 ’ 视 点镜 头 与 摄影 机 ‘ 看’ 人物 的 、 ‘ 客观 ’ 的非 视点 镜 头的 交 替呈 观 中 完
学叙 事 中“ 选 用何 种叙 事 方 式 , 它 决 定 了 小 说 的整 体 结 构 ,
直以来 , “ 像” 与“ 不像” 的改 编 魔 咒始 终 困扰 着 电影
改 编 。而 事实 上 , 从 小 说到 电 影 的改 编 , 故 事 框 架 只 是 表 象, 两种 媒介 系统 在 叙 事 内部 的 有效 转 换 才 是 关 键 所 在 。 在百 年的改 编 电影 史中 , 有的改 编很 成 功 , 观 众呼 喊 着追 捧 与膜拜 , 有的改 编却 遭到 很 多非议 , 小 说 内视 化 的文 字 如何 巧妙 地呈现 为 电影视 听语 言 的外化 ?本 文试 图在 姜 文 电影
他艺术相比 , 电影的直观 眭和超凡的生动性 , 使 电影里呈现
的故事以一种超乎寻常的魔力击 中了观众 , 作 为一门年轻
的艺术 形式 , 依 托 着 科 技 的 发展 迅 速地 流行 开 来 。这 样 一 T ' q 最生 动 、 最 令人 兴 奋的 艺 术媒 介 , 在 其 百 年 的 发展 史 中 , 除 了依 托科学 技 术之 外 , 戏剧 、 小 说 也为其 发 展做 出 了并 仍
对 小说和 电影之 间的 叙 事 研 究投 入了 大 量 的 精 力和 兴 趣 , 且 从未衰 减 。

科 恩认 为“ 小 说和 电影 都是 在 同 一 个时 间 序 列 上 组织 起

《2024年姜文电影研究_从《动物凶猛》到《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像重构》范文

《2024年姜文电影研究_从《动物凶猛》到《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像重构》范文

《姜文电影研究_从《动物凶猛》到《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像重构》篇一姜文电影研究_从《动物凶猛》到《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像重构引言姜文作为当代中国电影界的代表性导演之一,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深入人心的角色塑造以及精细的影像处理获得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以姜文的两部经典作品《动物凶猛》与《阳光灿烂的日子》为例,对这两部电影的影像重构进行研究与分析,探究其背后的美学内涵及社会意义。

一、《动物凶猛》:狂野、躁动与真实《动物凶猛》作为姜文的早期作品,展现了导演独特的视觉冲击力。

电影中以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呈现了一个狂野、躁动的时代背景下的青春故事。

在影像重构方面,该片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鲜明的视觉风格:电影中大量运用了快速剪辑、强烈的色彩对比等手法,营造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2. 动态的镜头语言:通过晃动的镜头、跟随镜头等手法,使观众感受到故事中的紧张与狂野。

3. 真实的情感表达:电影中的人物形象生动真实,情感表达直击人心,使得观众能够深刻感受到那个时代青年的情感状态。

二、《阳光灿烂的日子》:温暖的回忆与人性探讨《阳光灿烂的日子》是姜文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温情的叙事风格、深刻的人性探讨以及细腻的影像处理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在影像重构方面,该片同样展现出姜文导演的独特魅力:1. 温暖的色调:电影中大量运用了暖色调,使得整个影片呈现出一种温暖、阳光的氛围。

2. 细腻的镜头语言:通过平缓的镜头运动、柔和的光影处理等手法,使得影片在表达情感时更加细腻。

3. 人性探讨:电影中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探讨了人性中的善与恶、爱与恨等主题。

三、两部作品的影像重构比较与分析从《动物凶猛》到《阳光灿烂的日子》,姜文的影像风格发生了哪些变化?从两部作品的影像重构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点:1. 视觉风格的转变:《动物凶猛》更加注重视觉冲击力,而《阳光灿烂的日子》则更加注重情感的细腻表达。

2. 镜头语言的差异:《动物凶猛》运用了更多的动态镜头语言,而《阳光灿烂的日子》则更加注重平缓的镜头运动和光影处理。

论姜文电影中的视听语言分析

论姜文电影中的视听语言分析

的色 彩 ,表 现 了火 热 的青 春 和 那 个 充 满 幸 福 的 岁 月 。大 面 积 的 “ 暖 ”色 调 的运 用 ,让 我们 感觉 到 那个 年 代 的激情 。影 片 中还 有 个亮 点 ,姜 文 采用 了与一 般叙 事 相 反 的表达 方 式 ,他 用色 彩 的 画 面表 现 了逝 去 的青 春 ,用 黑 白的影 调表 现 了现 实 的生 活 。他 或 许 在 暗喻 青春 的绚烂 和 成人 世 界逝 去 童真 的灰 暗 ,直 接 反 映 了影 片 的片名 —— 《 阳光 灿烂 的 日子 》 。 而影片 《 太 阳 照 常 升 起 》具 有 浓 郁 的诗 意 色 彩 。影 片依 旧 大 篇幅 的运 用 了 “ 暖 ”色 调 ,只 是 比 《 阳 光灿 烂 的 日子 》色 彩 更 浓郁 ,更饱 满 。影片 的色 调 从 暖到 炽热 ,给人 营造 出梦 一样 的 意 境 ,在 视觉 形 象上 达 到一 种超 现 实 的语 境 。影 片 的色 调充 分表 现 出 了人物 心 理情 感 的纯净 和火 热 。 《 让 子 弹 飞 》的 色彩 真 实 的还 原 了那个 年 代 的氛 围 ,完 全把 人代 入 了 民 国时 期 ,这部 影 片延 续 了姜 文 独有 的色 彩 风格 ,只 是 颜 色 偏沉 稳 了一些 ,具有 民国时 期 旧照 片 的感 觉 。并 且影 片 的 明 暗对 比强 烈 ,形成 了较 大 的视 觉冲 击力 。 2 . 暗 含 寓意 黑 白色彩 《 鬼 子 来 了》 与 《 阳 光 灿 烂 的 日子 》 色 彩 表 现 的使 用 上 恰 恰相反, 《 鬼 子来 了》的 色调 是 黑 白色 ,从 感 官心 理 上使 观众 走 进 了 日本 侵 略 中 国的那 段 时期 ,暗示 了中 国人 民 当时 黑暗 、恐 惧 的心 理状 态 。直 到 影 片结 尾 , “ 马大 三 ”被 砍 头时 ,影片 才转 为 彩色 ,最 后 变成 血 淋淋 的红色 ,最终 又 由血 红 逐渐 蜕 变成 为 黑 白 色 ,直至 “ 马大 三 ”的头颅 融 入 到血 泊 当 中, 再一 次 的形 成 了强 烈 的 视觉 效 果 ,让人 觉 得那 已不 是一 个头 ,而 是一 个 让人 深思 的 雕 塑 。按 照 姜文 的说法 ,它 的色 彩本 身就 是 内容 。 “ 为 了影片 最 后 砍 头的 那抹鲜 红 的 画面 ,值得 将整 部 电影 拍成 黑 白片 。 ” 二 、张 力十 足的镜 头语 言 1 . 特 写镜头 的运 用 及视 觉节 奏 的把握 《 鬼 子来 了》 中 的镜 头 语 言 ,多 用近 景特 写 镜 头 ,因 为特 写 镜 头 能够 使 观众 真 正 的渗透 到 人物 中 ,展 现 人物 的 内心 世 界 , 当 表现 “ 挂 甲屯 ”的村 民时 ,导 演用 这 两种 景 别将 村 民 的举 手投 足 清 晰 的表 现 了 出来 ,并 且细 腻 的刻 画 出 了他们 的 内心 活 动 这 与 之后的 《 让 子弹 飞 》镜 头语 言 极 为相似 , 《 让 子 弹 飞 》镜 头语 言 更 加娴 熟 。 《 让 子弹 飞 》 中 ,也大 量 的运 用特 写 ,对 话 中 的人 物 特 写 ,动 作特 写 ,时 间中 的关 键物 品特写 等 。而 姜 文在 影 片 中 , 运用 了特 写镜 头 营造 了快 速 的节 奏 感 。 同时这 些 特 写镜 头构 成 的 节奏 感 ,在 影片 中营 造 了有 力 的视觉 节奏 基调 。 2 . 镜头 “ 跳切 “ 的运 用 显 著 的变 化 与对 比可 以增加 电影 中 的视觉 张 力 。影 片 《 太 阳 照 常升 起 》丰 富 的运 用 了镜 头 的快速 跳 切 。疯 妈 在火 车上 诞 生 新 生命 的一 组镜 头 中疯 妈 的眼 神 与火 焰 映的 刺眼 的墙反 复 的跳 切 , 给 观 众 制 造 出 了强 烈 的 紧 迫 感 。 暗 含 着 新 生命 的诞 生 。 在 《 让 子 弹飞 》 中 ,影 片末 也有 一 组这 样 的镜 头 。导 演 姜文 把 这个 镜 头

企业战略管理影视分析案例——《让子弹飞》

企业战略管理影视分析案例——《让子弹飞》

企业战略管理影视分析案例——《让子弹飞》《让子弹飞》是一部由中国导演姜文执导的黑色幽默喜剧电影,讲述了1920年代腐败的中国农村的故事。

影片于2024年上映后取得了巨大的商业和口碑成功,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受欢迎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之一、从战略管理的角度来看,本文将对《让子弹飞》的成功之处进行分析。

首先,本片的独特的定位和风格为其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础。

《让子弹飞》融合了黑色幽默、动作片和西部片的元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并通过精彩的剧情和演员演技吸引了观众的注意。

这种独特的风格和定位让电影在当时中国电影市场上脱颖而出,与其他商业片区别开来。

其次,本片的剧本和故事情节也是其成功的关键。

本片的剧本经过精心设计,融入了严谨的逻辑和意识形态批判,让观众在欢笑之余也能深思。

故事情节紧凑而有趣,悬念迭起,保持了观众的兴趣。

此外,电影通过反映社会现实和道义观念的对比,探讨了权力和正义的关系,让观众对社会现象进行反思和思考。

再次,本片的制作水平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电影的画面质量、音效和后期制作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片中精彩的特效场面、逼真的武打戏和令人惊叹的建筑场景展示了导演对细节和质量的追求。

这些制作上的突破和创新为电影增加了观赏性和吸引力,使观众对影片的整体品质产生认同感。

最后,本片的市场营销也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在电影上映前,制片方通过宣传推广和媒体炒作营造了强烈的话题性和关注度。

例如,发布预告片时,制片方选择了关键的镜头和情节片段,让观众对电影的故事和风格产生兴趣。

此外,电影还通过明星效应,如姜文、周润发和葛优等明星的加盟,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和票房的增长。

综上所述,电影《让子弹飞》通过独特的定位和风格、出色的剧本和故事情节、高水准的制作和市场营销策略,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它不仅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收入,还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让子弹飞》的成功经验为其他电影在战略管理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姜文魔幻现实主义电影中的再现与表现

姜文魔幻现实主义电影中的再现与表现

058《名家名作》·研究[摘 要] 中国魔幻现实主义电影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叙事手法在国际影坛上备受瞩目。

以著名导演姜文的电影作品为例,探讨中国魔幻现实主义电影的再现与表现。

通过对姜文电影的分析,可以看到他巧妙地将魔幻元素融入现实情境中,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影像世界。

姜文电影中的魔幻元素常常与社会现实相互交织,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种种问题的夸张和扭曲,展现了一种独特的观察角度和思考方式。

通过对姜文电影中的视觉效果、叙事结构和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分析,探讨中国魔幻现实主义电影的独特魅力,并对其在当代中国电影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进行探讨。

通过对姜文电影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魔幻现实主义电影的艺术特点和内涵,为中国电影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关 键 词] 中国电影;魔幻现实主义;姜文;再现;表现;叙事结构姜文魔幻现实主义电影中的再现与表现孙铭泽近年来,中国魔幻现实主义电影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和富有想象力的故事情节崭露头角。

魔幻现实主义电影作为一种电影类型,不仅探索了现实与幻想的边界,还深入思考了人性、社会与文化的问题。

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影像语言和美学表现,中国魔幻现实主义电影成功地创造了一个奇幻的世界,带领观众进入一个超越现实的境界。

在展现幻想世界的同时,中国魔幻现实主义电影也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和社会文化意义。

它通过现实和幻想的交织,探讨了人类对真实与虚幻、理性与感性、自由与束缚的思考。

这种电影类型不仅令观众沉浸于一个充满奇迹和惊喜的世界,还引发了观众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和重新审视。

从姜文的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表现中国魔幻现实主义电影方面的独到之处:他以独特的叙事结构和风格特点,将现实与幻想、理性与感性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他善于运用幻想的元素和夸张的形象表达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问题的多样性,给观众带来一种奇幻的视觉体验。

他运用细腻而富有张力的镜头,通过独特的摄影和视觉效果,创造出富有诗意和艺术感的画面。

从小说到电影——浅析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改编艺术

从小说到电影——浅析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的改编艺术

一、王式凶猛———小说是王朔的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以“文革”为故事背景,讲述了一群少年人在部队大院中的成长过程。

小说妙趣横生,情节古怪而又真实贴切。

小说中的人物生活在青春乌托邦,那里有趣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总是阳光灿烂。

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人物表现出的青春期的各种幻想躁动,仿佛带着夏日的热烈跃然纸上。

“我”生活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军官干部家庭,一个尚未成年的懵懂少年崇尚英雄并且梦想成为英雄,满脑子幻想,外表羸弱文静,内心渴望放荡不羁,逃学、打群架、喝酒是惯有的事,看似叛逆,实则纯真。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米兰是美丽并且神秘的,看守所里的出现使米兰不再是照片上纯粹意义的美的形象,后来得知她与当时著名的“顽主”认识时,米兰变得深不可测,变得复杂,而她依然是美丽的,出现的时候都仿佛被笼罩上了光环,突出米兰如女神般的独特魅力。

高晋是“我们”一群哥们中年龄大、个儿高、最漂亮,各方面都很出众的“老大”。

他的一举一动足以证明他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虽然在小说出现的次数不是很多,但每一次出场总是一鸣惊人,阳光总是照在他明朗的脸上,他是豪迈、率真、稳重的。

可以说,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仿佛一类凶猛的缩影,表现出典型的青春期的成长过程。

王朔的叙述语言充满了嘲讽却又意味深长,“我热切地盼望卷入一场世界大战,我毫不怀疑人民解放军的铁拳会把苏美两国的战争机器砸得粉碎,而我将会出落为一名举世瞩目的战争英雄。

我仅对世界人民的解放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看似嬉戏和轻佻的语气中,充满了对所谓未来和理想的戏谑与嘲讽。

在小说的后半段笔锋直转,通过中年“我”的自我颠覆,否定了自己的故事,现实中的“我”并不凶猛狂野,只是在记忆中那么渴望撒点野。

事实是“我”与米兰从未相识过,将虚伪与谎言混为一谈。

原来发现“我想说真话的愿望有多强烈,我所受到文字干扰便有多大”。

王朔说这篇小说是自己喜欢的,确实是在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中同时又无技术上的表达障碍写的关乎我个人的真实情感的小说。

姜文电影风格

姜文电影风格

黑色幽默••人生探索·悲剧内涵绪论姜文作为导演,迄今为止一共拍摄了四部作品,但是他的独特气质和精神直接作用在影视作品中,让他的电影形成了强烈的个性特征。

姜文的诗人气质造就了他的诗电影,他的男性魅力造就了他的性别电影,他的幽默造就了他的黑色幽默电影。

其作品的鲜明艺术特色是中国电影界一次成功的探索,并为中国电影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我们说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隔,姜文跨越这个界限把他和他的电影一并带入经典的行列,为中国电影提供了一个更高的维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不难看出,他的电影有着特有的创作风格,随处展现出独有的姜氏黑色幽默。

姜文电影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展示了对人性的主题探讨、多元化的叙事内容及死亡与生存的哲学意蕴。

然而,姜文电影是一种喜剧包裹下的悲剧电影,他所真正展现出来的艺术特征即是悲剧。

正文姜文是中国电影史上独具特色的个性导演之一,他的作品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对事物和事件进行阐释。

从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到《让子弹飞》,姜文拒绝了传统的电影叙事模式,以独具特色的手法创造出个性化的电影叙事空间。

看似有着后现代主义特征的姜文电影,在颠覆与建构的同时为影片注入更多的是一种无奈与悲观的情绪,而这种隐藏在轻松嬉笑的画面背后的悲剧色彩。

无论是在主题阐释、叙事结构以及哲学意蕴层面上都一直存在。

因此,姜文电影在真正意义上可以称之为一种悲剧电影。

一、姜文电影的历史观历史的个人化。

姜文生得早,没有赶上“告别革命”的好日子。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不断革命时代的产儿,却生长在一个告别革命的年代。

这个问题是他人格的一部分,他需要一种表达,但他似乎也并没有试图解决这个问题。

他只是讲了一个寓言,结尾要靠我们自己来完成。

姜文拍摄的四部电影像是描写了一个自己的成长史,从《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对青春的回忆,到《鬼子来了》里对人性的思索,以及《太阳照常升起》中梦境中的塑造,直至《让子弹飞》中他想要表达的晚年的落寞,都是发自内心的真实写照。

对姜文电影的几点浅度解读——艺术语言的内在继承性和创新性

对姜文电影的几点浅度解读——艺术语言的内在继承性和创新性

2012年第·3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总第128期M ar2012[摘要]文章主要以姜文导演已有的四部影视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为载体,通过对其艺术语言的发展脉络进行纵向的梳理和分析,解读其作品在文学上、艺术上及其他各方面的内在关联性和独创性,折射出带有“姜文电影”独特印记的影像风格和艺术语言。

[关键词]艺术语言;声音;语言;镜头;继承;创新[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46(2012)3-0185-03对姜文电影的几点浅度解读———艺术语言的内在继承性和创新性宋鲲鹏(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河南开封475000)人们对姜文电影的看法至今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大部分人认为姜文是一个才华横溢,充满着智慧和无限想象力,同时又认真似乎过于挑剔和偏执的导演。

他每次的影片都能够充分调动观众的视觉、听觉等各部位的感官细胞,整个片子充满着激情、昂扬、勃发、运动、甚至生命的狂热和躁动之感,带给观众新的视听和心灵体验。

然而,还有部分人认为,姜文电影的个性化色彩太过张扬,悬念太过离奇,暗喻色彩太过晦涩,让人难以全面理解和把握,使得影片在主题思想的直白传达方面被蒙上了一层薄薄的暗沙。

姜文的电影脱离了群体,离开了大众,给观众留下了很多疑问,诸如“看不懂”等此类带有负面影响的言语便应运而生,这也成为了大众在看完电影后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

其实,在我看来,姜文是一个充满着浪漫主义才情和对社会充满高度敏感并极具个人魅力的导演,是一个思想深邃的导演;他的电影则更是带有个人独立批判思想和观念的风格化艺术作品,是对我国电影发展史具有推动力作用的作品。

在他的四部片子中,《阳光灿烂的日子》是一部以“文革”时期为社会背景,描述生活在部队大院里的孩子们由幼稚走向成熟,由男孩儿变成男人的成长过程,被赋予了特殊的青春烙印,并获得了国内外的一致好评。

《2024年姜文电影研究_从《动物凶猛》到《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像重构》范文

《2024年姜文电影研究_从《动物凶猛》到《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像重构》范文

《姜文电影研究_从《动物凶猛》到《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像重构》篇一姜文电影研究_从《动物凶猛》到《阳光灿烂的日子》的影像重构一、引言姜文作为中国电影界的重要导演和演员,其作品一直备受关注。

从《动物凶猛》到《阳光灿烂的日子》,姜文的电影作品在影像重构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两部电影的分析,探究姜文电影在影像重构方面的特点和影响。

二、姜文的电影语言与视觉表达姜文电影的影像语言,尤其是在他的作品中运用视觉元素表达主题与情感的手法,成为了他独特的标志。

通过对影片色彩、画面、音效和剪辑的综合运用,姜文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充满张力和个性的影像世界。

(一)《动物凶猛》:青春的狂放与反叛在《动物凶猛》中,姜文运用了大量的自然元素和色彩对比,将青春的狂放与反叛表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中的画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无论是大胆的色彩运用还是镜头语言的使用,都体现了姜文独特的审美和视觉风格。

同时,通过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影片深入挖掘了人性与社会的复杂关系。

(二)《阳光灿烂的日子》:对时代的记忆与情感寄托与《动物凶猛》相比,《阳光灿烂的日子》在影像表达上更为细腻。

影片以怀旧的方式描绘了过去的岁月,通过温馨的色彩和柔和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氛围。

在剪辑上,姜文巧妙地运用了时间线索和空间转换,使得影片的情节更加流畅。

此外,影片中的音效和配乐也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为观众带来了更加丰富的视听体验。

三、影像重构的技巧与特点(一)时空背景的巧妙运用姜文在电影中善于运用时空背景来构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通过将现实与回忆、过去与现在进行交叉剪辑,使得影片的情节更加丰富和复杂。

这种时空背景的运用不仅使影片更具艺术性,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表达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姜文善于运用视觉元素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通过画面、音效、剪辑等手段,将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他还善于运用象征和隐喻等手法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

姜文电影分析

姜文电影分析

《鬼子来了》 ——看似荒诞喜剧的别样震撼
• 鬼子来了》是姜文黑色幽默运用的最为娴熟成 功的代表作品。影片采用黑白摄影,就像梦境 永远是灰色的一样,这种关于战争的想象也只 能是梦境的颜色。黑与白,淡化了色彩对于视 觉的冲击力而强化了真实对于心灵的震撼力。 他敢于突破常规,一改那些歌颂式的革命战争 题材,充分的展现中国人的愚昧无知,用别样 的视角解读中国人的心境。电影大篇幅的幽默 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部喜剧片,然而当马大三的 村子被日本军队烧毁,村民被屠杀,当马大三 人头落地全眼血红色时,观众会在发笑后紧张 起来,思考着影片黑色幽默中的残酷,当人们 笑过之后会被深刻的主题所震撼,久久不能忘 怀。这就是黑色幽默带来的持久震撼。《鬼子 来了》这部电影有一种荒诞感,影片是以喜剧 的形式表达出来的悲剧。喜剧的形式延长了悲 剧的情绪,深化了悲剧的力度。

《 让 子 弹 一飞 气》 呵 成 的 疯 狂 嚣 张
——
影片总括
姜文拍摄的四部电影像是描写了一个自己的成长史,从《阳光灿烂 的日子》里对青春的回忆,到《鬼子来了》里对人性的思索,以及 《太阳照常升起》中梦境中的塑造,直至《让子弹飞》中他想要表 达的晚年的落寞,都是发自内心的真实写照。在这四部影片中都依 附于姜文颠覆的历史并不断深入对人性的探讨,通过探讨表达了姜 文对于世间事物和人物的一种无奈和怜惜。在姜文的电影中,每个 精心营造的喜剧背后掩藏一个悲剧的内核,展现了一个个在现实中 存的生命的虚空。姜文运用某些特定的历史气氛来渲染生命的悲剧 色彩,表达了对这个时代和社会对人们心灵带来的压抑与扭曲。单 纯意义的黑色幽默已经不能完全诠释姜文的电影本质,或许,我们 可以把姜文的影片理解成是对人类存在的一种永远的困惑和无奈, 任何人都与这个世界相互关联而存在,不可能独立于这个时间和空 间之外。面对历史和现实,人的悲剧性处境一目了然,别无选择。 更为重要的是,一种超越时空的寻觅也显得诡异和荒诞。

论姜文电影影像风格论文开题报告

论姜文电影影像风格论文开题报告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
题目
浅论姜文电影的影像风格
作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罗姗艳
学院
文法学院
专业
汉语言文学
学号
104305411121470
指导教师
黄菲蒂
二〇一四年三月一日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
论文(设计)题目
浅论姜文电影的影像风格
作者姓名
罗姗艳
所属学院专业年级
文法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10年级
(二)案例分析法:通过观看姜文的电影,分析对比整合出较宏观科学的结论。
(三)定性分析法:依据相关资料进行主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够给出自己的观点。
(四)探索性研究法: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得出自己的观点。
五、预计完成期限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预计完成期限:
1.2012年11月,确定选题,收集文献资料,撰写开题报告初稿;
(三)文献评价
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正式写姜文电影影像风格的论文是较少的,在期刊方面虽然有较多的相关资料,但多是针对具体电影的具体风格进行分析,或者是某具体风格在某一部电影中的体现,缺乏论述的全面性,且这些论文大多集中于研究姜文导演的其中一部电影,主要是从电影的语言、叙事方法等方面进行大致的研究,缺乏理性的深入与系统的总结,且具有重复性,并且在网络上查阅的写这方面的也只写了姜文导演的《太阳照常升起》魔幻现实主义影像风格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但只论述了这一方面,缺乏论述的全面性;其它的如《鬼子来了》论述最多的就是影片黑白色调的运用与作用;《阳光灿烂的日子》论述较多的是语言的叙述风格;《让子弹飞》这部影片中加入了很多商业电影的元素,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视觉享受,也创造了可观的票房奇迹,但对该影片成文性的研究文章几乎没有,多是一些对该电影的影评以及同时期发表的期刊,论述较多的是狂欢式的影像表达与冲突后的审视。也有论述比较独到的,比如王黑特《姜文导演电影的意义解读》,他的解读涉及的方面比较深层次,不是表面的泛泛而谈;还比如王为维的《姜文电影的空间隐喻研究》对姜文电影中的各种隐喻都论述比较具体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也有些网站展开的有关姜文的讨论多来自业余电影写手与电影爱好者,其中不乏新锐的观点,但大多缺乏学理性且很零散。而且,国内对姜文及其作品的关注和研究呈现出系统、有深度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停留在访谈与影评等方面,且有不少观点立意出现雷同,缺乏新意。本文在立足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另辟蹊径,首次通过综合影像叙事的“魔幻性”、影像表达的“陌生化”以及独特主题的影像化呈现,对姜文及姜文电影的影像风格进行全面分析解读。

《2024年姜文式对白——从姜文电影看对白塑造》范文

《2024年姜文式对白——从姜文电影看对白塑造》范文

《姜文式对白——从姜文电影看对白塑造》篇一一、引言在中国电影界,姜文导演的作品常常因其独树一帜的叙事手法和精湛的对白设计而备受赞誉。

他的电影作品以其特有的语言风格和对白方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从姜文电影中的对白出发,探讨其塑造高质量对白的方式与特点。

二、姜文电影中的对白特点1. 地域性语言特色姜文电影中的对白常常带有明显的地域性语言特色,如《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北京话、《让子弹飞》中的四川话等。

这种地域性语言的使用,不仅为电影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还使得角色更加生动、鲜活。

2. 丰富的内涵和寓意姜文电影的对白往往富含丰富的内涵和寓意,常常在简短的对话中传达出深刻的哲理。

如《太阳照常升起》中的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台词,实则隐藏着导演对人生、社会的独到见解。

3. 精炼、含蓄的台词姜文电影的对白往往言简意赅,不啰嗦,每一个字都有其分量。

他善于用精炼的台词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态度,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共鸣。

三、姜文式对白塑造的高质量表现1. 角色塑造姜文电影中的角色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而高质量的对白是塑造角色形象的关键。

通过对白的表达,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角色的性格、心理和情感。

如《让子弹飞》中的张麻子,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行事方式使观众印象深刻。

2. 情节推进在姜文的电影中,对白常常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

通过对白的交流和冲突,使故事更加紧凑、有趣。

同时,通过对话揭示出的角色心理和情感变化,也为故事增色添彩。

3. 文化和情感的传递姜文电影的对白中常常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

通过对白的表达,观众可以感受到导演对人生、社会、文化的独到见解和感悟。

这种文化和情感的传递,使得电影具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

四、结论姜文电影中的对白是其作品的一大亮点,通过对白的设计和运用,他成功地塑造了高质量的电影作品。

其电影对白的特点包括地域性语言特色、丰富的内涵和寓意以及精炼、含蓄的台词等。

这些特点使得角色更加生动、鲜活,情节更加紧凑、有趣,同时也传递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

.谈谈《阳光灿烂的日子》的视听语言的华彩,影视艺术概论

.谈谈《阳光灿烂的日子》的视听语言的华彩,影视艺术概论

.谈谈《阳光灿烂的日子》的视听语言的华彩,影视艺术概论我感激所处的那个年代,在那个年代学生获得了空前的解放,不必学习那些后来注定要忘掉的无用知识。

我很同情现在的学生,他们即便认识到他们是在浪费青春也无计可施。

我至今坚持认为人们之所以强迫年轻人读书并以光明的前途诱惑他们仅仅是为了不让他们到街头闹事。

——《动物凶猛》(王朔)姜文导演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是根据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改编而拍成的电影。

姜文为什么将名字改了,可能那些日子对于那时的孩子来说,确实是一段阳关灿烂的日子,无人管教,放任自流。

在他们的眼中文革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时代,就像电影中姜文的独白一样,那时侯,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着我,阳光充足,太亮,使得眼前一阵阵发黑,或许还有一些讽刺的意味在里面吧。

至于王朔的原著为什么取名《动物凶猛》,我不知道,因为没有看过原著,但网上有人评论说,“小说里有一句话解释了题目的由来--‘那时的我就像凶猛的动物,关在笼子里没什么,但放出来就会危及他人’(大意如此)”。

那一种凶猛的野性或许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青春的躁动”,人就是一种动物,同时人也是最凶猛的生物……本片作为中国电影中的经典之作,它所取得的成就就不再多说,由于本论文是为《视听语言》这门课程而作,故主要方面讲画面和声音,其他方面则次之讲述。

本片的摄影是顾长卫,录音是顾长宁,他们是哥儿俩吗?答案:不是兄弟,但是他们都是从事和电影有关的工作,顾长卫是国内乃至国际上都是一位知名的摄影师,顾长宁也是一位国内知名的录音师,《孩子王》《红高粱》都是他的杰作。

总之两位都是厉害人物,必然会成就这部片子的。

导演是姜文,不用说了,这么厉害的人,但要说明这是他的第一部电影!那先从画面开始讲述吧。

为了突出主题“阳光灿烂”,全片90%以上的戏份都是在白天,而且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黄的晃眼的光芒,是本片的一大特色。

尤其在米兰房间的戏中,这种感觉体现的最为突出,阳光透过窗户射进屋中,形成一束束明显的光束,连灰尘都能看的一清二楚,充满了神圣和庄重。

姜文电影的后现代性艺术特征

姜文电影的后现代性艺术特征

姜文电影的后现代性艺术特征【摘要】姜文电影以其独特的后现代性艺术特征而备受关注。

本文从姜文电影对传统文化的再现、后现代主义手法的应用、对权力、性别、社会问题的探讨、多样化的故事叙事和表现形式以及对观众情感和思维的挑战等方面展开探讨。

姜文电影在处理这些议题时展现出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引发观众思考和情感共鸣。

结论部分分析了姜文电影的后现代性艺术特征对影片影响和价值,并展望了姜文电影未来的发展方向。

该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姜文电影的艺术特质,为后现代主义电影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姜文电影、后现代性、艺术特征、传统文化再现、后现代主义手法、权力、性别、社会问题、故事叙事、观众情感、观众思维、影响、价值、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介绍姜文电影的背景姜文是中国知名导演,他的电影作品常常被认为具有强烈的后现代性艺术特征。

姜文1962年生于河北省清河县,曾就读于北京电影学院。

他的电影作品包括《活着》、《让子弹飞》、《鬼子来了》等,这些作品在中国乃至国际上都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

姜文的电影作品常常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后现代主义手法,对权力、性别、社会问题进行了独特的探讨,展现出多样化的故事叙事和表现形式。

通过他的作品,观众常常会受到情感和思维的挑战,从而引发深刻的思考和反思。

姜文的电影作品在中国电影界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后现代性艺术特征不仅影响了当代电影创作,也对观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将对姜文电影的后现代性艺术特征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1.2 说明文章的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姜文电影的后现代性艺术特征,通过对其作品中对传统文化的再现、后现代主义手法的应用、以及对权力、性别、社会问题的独特探讨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姜文电影如何挑战传统的叙事模式和审美观念,以及如何引领观众思考和情感体验。

通过对姜文电影的多样化故事叙事和表现形式进行考察,还将探讨他对观众情感和思维的挑战,以及他所展现的独特艺术风格和影响力。

姜文导演风格分析

姜文导演风格分析

姜文导演风格分析姜文是中国当代著名导演之一,以其独特的导演风格和独到的视角著称。

他的作品融合了黑色幽默、社会批判和人性关怀等多重元素,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观影体验。

本文将从他的作品风格、叙事手法以及他的主题偏好等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姜文的作品风格可概括为黑色幽默。

他常常以荒诞的情节和幽默的对白渲染出一种讽刺的氛围。

比如在《让子弹飞》中,他通过庞先生这个角色的“骗子”形象,加入了大量的笑点,使故事更显荒诞和密集。

而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他利用黑色幽默的手法,将一个庸俗的故事变成了一部让人深思的作品。

这种黑色幽默不仅使观众忍俊不禁,还加深了对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其次,姜文在叙事手法上也有其独到之处。

他常常采用非线性的叙事方式,通过跳跃的时间结构和反复的回忆揭示故事的细节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他将故事分为过去和现在两个时间段,通过大量的闪回和夹叙夹议的手法,将观众带入一个错综复杂的故事中。

这样的叙事手法既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和思考空间,又使得故事更具层次感和张力。

此外,姜文的作品充满了社会批判意味。

他常常通过对社会阶级和权力关系的揭示,展现了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在电影《让子弹飞》中,他以黑帮老大韦小宝和地方官员庞先生之间的斗争为主线,暗示了当时社会上权贵与普通民众之间的矛盾和不公。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他通过农民工的故事,揭示了市场经济下贫富差距的加剧和社会不公的问题。

这种社会批判时刻提醒着观众思考社会的问题,并鼓励人们对不公平现象进行反思和抗争。

最后,姜文的作品也关注人性与情感的表达。

他深刻地刻画了各种类型的人物,展现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和内心的痛苦。

在《黄土地》中,他通过一对老百姓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他们在困境中的坚韧和对幸福的追求。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他展现了不同人物之间的爱恨情仇,以及他们内心的彷徨和痛苦。

通过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姜文让观众感同身受,思考和感悟人性的复杂和多变。

品牌的故事—华谊兄弟

品牌的故事—华谊兄弟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企业管理学期末考试(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品牌的故事——华谊兄弟院(系):工商管理学院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班级:0902班姓名:李艺琳学号:1112090208目录品牌简介1 品牌简介1.1品牌创始人1.2品牌历史1.3品牌文化1.4品牌旗下产业介绍1.4.1 华谊兄弟影业1.4.2 华谊兄弟文化经纪有限公司1.4.3 华谊兄弟音乐有限公司1.4.4 华谊兄弟电视剧公司1.5品牌形象环境分析2 外部环境分析3 内部环境分析3.1 资源3.2 能力SWOT分析4 SWOT分析4.1 优势4.1.1 运作特点4.1.2 有效管理机制4.1.3 成功的资本运作4.1.4 三次私募4.2 劣势4.3 机会4.4 威胁人力资源管理5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6 市场营销6.1 华谊兄弟经营理念6.2 华谊兄弟“四个一工程”1 品牌简介1.1品牌创始人王中军北京华谊兄弟投资公司董事长,旗下的华谊兄弟影业曾先后制作了《夜宴》、《手机》、《可可西里》等卖座影片。

1960年,王中军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军人家庭。

父亲属于野战部队,经常调防,王中军上学之前,全家已在张家口、义县和保定各地来回搬迁多次,最后回到北京南口。

1980年从部队复员后进入国家机关工作,后历任国家物资总局物资出版社美术设计、摄影记者、中国永乐文化发展总公司广告部经理。

1989年赴美留学获得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大众传媒专业硕士学位,后回国创业。

1.2品牌历史华谊兄弟传媒集团,是中国大陆一家知名综合性娱乐集团,由王忠军、王忠磊兄弟在1994年创立,开始时是由投资冯小刚、姜文的电影而进入电影行业,尤其是每年投资冯小刚的贺岁片而声名鹊起,随后全面投入传媒产业,投资及运营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唱片、娱乐营销等领域,在这些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在2005年成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

2009年9月27日晚,证监会宣布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第七批创业板拟上市企业审核。

从影视美学视角评析电影《让子弹飞》

从影视美学视角评析电影《让子弹飞》

从影视美学视角评析电影《让子弹飞》作者:孟凡鑫来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年第14期【摘要】《让子弹飞》电影是姜文2010年导演的贺岁作品,创当年国内票房纪录,高达6.67亿元人民币。

姜文导演作品具有鲜明特色,作品中都具有强烈的自我表达欲望,《让子弹飞》这部电影在商业性和艺术性上得到了兼顾,票房大卖的背后电影故事中蕴含着诸多影视美学的体现。

本文将通过影视美学的视角从电影背景、叙事结构、镜头、音效等方面解析电影《让子弹飞》。

【关键词】影视美学;叙事结构;镜头【作者简介】孟凡鑫:山东潍坊人,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

【基金项目】塔里木大学校长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编号:TDSKCQ201901)。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348(2020)014-129-03Abstract: Let the Bullets Fly is a New Year's work directed by Jiang Wen in 2010, which set a domestic box office record of 667 million yuan. Director Jiang Wen's works have distinctive features, and all his works have a strong desire for self-expression. The film Let Bullets Fly is both commercial and artistic, and the film story behind the box office sales contains many film and television aesthetics.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movie Let Bullets F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lm aesthetics from the aspects of film background, narrative structure, lens and sound effects.Keywords: Film and television aesthetics; Narrative structure; Lens姜文属于能导能演的演艺圈实力派人物,其中主演过《芙蓉镇》、《红高粱》等电影,导演过《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一步之遥》、《邪不压正》等电影。

姜文及其电影赏析

姜文及其电影赏析

姜文及其电影赏析关于姜文及其前三部作品姜文,他和葛优以及陈佩斯被认为是中国三大实力派艺人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父亲是军人,童年在唐山、贵州、湖南、北京多地间辗转生活过,四处迁移的生活和部队的特殊环境对姜文产生了不小影响,部队、军人等体裁在他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著名文艺评论家殷谦说:“姜文刻意把真实的生活和他的艺术作品完美结合,这也是他为人处事的严谨作风,无论对事对人他都很认真很细腻。

他的态度是诚恳的,情感是强烈的,正因为他本人有这样的主观心象,出自他手下的好多影视作品才给人们带来丰富而美好的内在体验。

我们时代的许多影视作品之所以缺乏内在价值,缺乏从精神上影响人的力量,不是因为没有生动的情节和场面,而是因为他们缺乏这种强烈的情感、诚恳的态度。

”传说中姜文是戏霸,传说中姜文持才而傲,可我觉得,作为一个演员,他更像一个爱戏如痴的“戏疯子”,作为一个导演,他不是恃才而傲只是认真严谨地对待着拍戏。

姜文身上所具有的强烈的情感和诚恳的态度,使他的电影带着独特的气质给人们带来了丰富而美好的内心体验。

姜文首先是个好演员,银幕上的他气场强大、演技纯熟,有一种“抓人”的魅力。

也许这应当归功于“天赋”,但也不尽然,与其说他是天生的演员,到不说他是爱戏如痴。

1985年,姜文接演荧幕处女作《末代皇后》,该片开拍之前,他通查史料、看记录片,还专门拜访了溥仪的弟弟溥杰。

1987年姜文获邀出演《红高粱》,不知大家可曾记得里面有段剽悍的“颠轿”的戏?据说当时剧本上只有“颠轿”二字,具体怎么颠、怎么欺负新媳妇,包括高唱“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啊”,基本都是姜文的设计。

当起导演的姜文,满身的才华更是显露无疑。

下面就简单介绍下我从《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中所看到的电影圣人姜文。

至于他的第三部作品《太阳照常升起》,其实我想说,大部分还是能看懂的,并不如评论所说那样晦涩难懂。

它像一部魔幻的寓言故事,在1958——1976这段特殊的年代背景下讲述着四段与爱有关的故事,同样它和《阳光》一样是关于时间的电影,总能轻易勾起观众心底最深处的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姜文的电影转型看中国商业电影前景
回想姜文的前三部电影中《阳光灿烂的日子》,就像是一篇散文,很青春朝气,很叛逆,但是很真实。

那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时代烙印,不像《无极》或是《英雄》,看得人两脚不着地。

我们可以称之为文艺片,但是又少了像台湾文艺片的那种散漫和隐晦。

姜文的片子里面有一种硬汉的情怀,也有时代的气节。

看《太阳照常升起》的时候,我连眼睛都不敢眨,一个镜头都没有跳,怕的就是错过了导演给我的一个理解片子的暗示。

虽然说,我没有看懂这部片子,但是我不否认它的文学性和艺术性,毕竟,镜头的处理和故事都是很讲究的,只不过关系人物的交错,还有时代的情愫的错综复杂,还有故事与故事之间要传达的精神与内容比较隐晦。

姜文说,在《太阳照常升起》里,他尊重是的生活艺术。

不管怎么说,这部电影的票房不乐观,从商业电影的角度来看,他是失败的。

一部好的片子,要想获得最大的市场成功,首先就要想到他的片子是拍给谁看的,要从谁的口袋里掏钱。

我一直推崇一部好的电影,首先看的就是他的剧本这个观点。

再豪华的铺陈,没有了内容,也就没有了噱头的。

早期的时候,陈凯歌和张艺谋的电影都是很成功,虽然说《红高粱》和《菊豆》或者说《大红灯笼高高挂》都没有商业电影《英雄》的票房那么高,但是在中国的影响却是不灭的。

那种时代的刻画,就像文物一样具有珍藏价值。

可是《满城尽带黄金甲》甚至票房很高的《英雄》,那种虚化的内容,浮夸的风格,并不具备令人感动的精神气质和艺术。

近年来,张艺谋,陈凯歌每拍一部片子都会预先炒得沸沸扬扬的,颇有先声夺人的气势。

可是,近年他俩拍的片子,都没有很大的突破。

陈凯歌拍了《梅兰芳》虽然反响还是不错的,但是和《霸王别姬》相比,其故事性,中国元素的纳入与融合都远远比不上后者。

在《霸王别姬》里面,各种时代的人性特征都真实地浓缩在了一个时间段,让人目不暇接。

前期确实存在“是宣传不够”的原因,但是并不意味着宣传就是影片制胜的法宝,即便是把西方的好莱坞的商业元素抄过来。

在商业片的炒作当中,片子的宣传再响,技术的运用再高超和演员整容再大,导演甚至是音乐制作人名气再响亮,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故事架构,也是一副皮囊而已。

今年的贺岁档中,姜文无疑是最大的赢家。

在《让子弹飞》中,我们看到了姜文非常鲜明的转型的痕迹。

从选用演员来看,有三大主角,不但有葛优,周润发,姜文还亲演主角。

在影片中。

陈坤,姜武,刘嘉玲,等一些在一线的演艺圈人物,且这些角儿都是表演功力都是非常精致到位的。

在商业宣传上,打从09年九月分开拍,电视、报纸、网络采访等等,给《让子弹飞》下足了火力。

在首映式上,还请了名嘴崔永元主持。

稍微关注崔永元的应该都知道,他是一个电影迷,他对电影是比较挑的。

他的出席,谁能不说增加了《让子弹飞》的公信力与气魄。

在首映式上,姜文回复崔永元的一句话,更是让观众充满了好奇。

他说:“在拍的时候,我们就在想崔永元能不能看得懂?他看得懂,观众就肯定能看懂。

”用姜文的话说,《让子弹飞》,他更加注重的是电影本身。

或许导演都有自己的说辞,但是影片简明扼要的故事情节,确实也符合观众的胃口。

在中国电影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大的导演都会走上商业电影这条道的,因为这就意味着生存。

冯小刚说:“要是姜文拍商业电影,他将是我最大的威胁。

”事实也证明了,《让子弹飞》给冯小刚的贺岁片《非2》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冯小刚的片子多以都市恋情为题材,并且有雷打不动的原则,就是必起用葛优。

其实这也是一种商业手段。

除了葛优本身所具备独特的冷幽默风格外,这也是与观众达成的一种共
识和约定。

因为葛优的出演,就不会流失他一直培养的葛优粉丝。

显然,随着葛优演艺生命的不断蓬勃,他的观众也越来越多,但是也存在一种弊端就是,一种模式化的演绎和题材对观众的培养是比较容易达到饱和。

也就是说,票房和艺术价值要超越前一部片子的空间不大,要知道观众是喜新厌旧,。

我们在来看看姜文。

姜文是演员出身,当年以表演系最好的成绩毕业,后来成为谢晋影幕中的绝对好评的角色。

无论是谢晋的《芙蓉镇》还是张艺谋的《红高粱》还是他自己导的《太阳照常升起》,我们都可以瞥见一种硬汉都不缺反温柔与浪漫的情怀气质,并且这里面有扎根于人性当中被我们所认同于尊崇的普遍价值观。

姜文的影片都是充满现代人的精神气质和对生活的思考。

他的那种接近性虽然说没有冯小刚那么直观,但是反映的文化气质和精神内涵的深度却远胜于冯小刚。

就拿《让子弹飞》来说,虽然讲述的是民国时代的历史,但是具备很现代的精神气质。

从演员的对白,就不难看到极其丰富的现代元素。

官与匪的电影,我们见得多,但是匪与匪的较量却别有一番风韵,这就是现实中“黑吃黑”,但是姜文的黑有着一种狭义,有《英雄本色》那样的情怀,这是能够感染观众的。

《让子弹飞》出来之后,很多人对这部影片做了各种拆解,评点影片中的各种隐喻和“话中话”。

正如周润发演的黄四郎说的“这是比喻,比喻……”。

这是一部很解恨的片子,尤其是经过拆解之后,感觉到这是对一种时代的嘲讽,更是觉得这部片子与国人心情达到一致。

共鸣,这是一种拉拢观众最好的办法。

观众要是的就是一种最直观的享受和窝心的共鸣。

姜文做到了。

姜文的电影从来就不存在镜头处理和艺术表达的问题,故事题材是他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姜文这部片子单是编剧就花了三年的时间,堪称达到雅俗共赏的效果。

清晰简单的故事,流畅的画面,含义的暧昧性,都深深吸引住了观众。

《南方周末》评价姜文的《让子弹飞》说:“没有刻意走向世界,却成为世界围观中国精神的样本,影响着中国的气质和进程。


我们不敢说,姜文崛起,预示着一个新的电影时代的到来,但是姜文的转型,确实给中国的商业电影注入了一种新的元素。

他打破了张艺谋陈凯歌的商业模式,没有冯小刚那样的广告植入。

这是将会成为一种很好的范本,将会引起影片“植入广告和如何植入“的探讨,也将对中国电影的发展找到一个好的出发点。

同样是商业片,姜文所运用商业元素的技能似乎把冯小刚张艺谋陈凯歌等人都更胜一筹。

剧本一向是姜文的重头戏。

姜文导的影片剧本的出炉都是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斟酌的,《让子弹飞》就花了三年修改剧本。

冯小刚《非1》拍续集,但是前面却没有很多暗示性的东西。

我们来看姜文的《让子弹飞》。

葛优死前说有三件事情没有交代就眦目死去,黄四郎的六张委任书只有五张在葛优身上,另一张不知去向等等,都为姜文预想大卖拍后续留下伏笔。

一个剧本的成熟与精致,是成就一部好电影的关键。

这一点,姜文比张艺谋陈凯歌都揣摩得透。

中国的商业电影发展不成熟,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香港随着比较出色的一代影星时代的消逝,呈现出的电影气象大不如前。

台湾又多以拍文艺片为主,真正吸引主流观众的杰作并不多。

中国电影要大出,不仅需要强硬的导演,还要培养杰出的编剧。

虽然张艺谋和陈凯歌都成获得很大赞誉和票房,但是过于沉迷于商业炒作和所谓的商业宣传,往往忽视了电影剧本。

中国目前的题材都显得比较浮躁,都市氛围很浓厚,但有略显重复。

票房还不错的《窈窕绅士》故事架构像奥黛丽赫本的《窈窕淑女》,但是故事情节却粗糙的让人咂舌,比冯小刚的《夜宴》模仿的还要差,却能获得少的票房,可见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空间之大。

电影原本就是一个有受众要求的。

然而,商业电影要求更多的是平民化,通俗化,专业化,以追求最大的受众群。

但是通俗不代表庸俗,这也是《三枪》虽然有张
艺谋的名气,卖座也不太差,却被骂得很惨。

在摸索的阶段,导演很容易被市场牵着走,这一点,香港电影的是值得我们学习。

香港的电影具备自己的风格,虽然没有好莱坞那么强的品牌效应,但是在世界上,它的功夫片和黑社会的题材是很深入人心的。

我觉得,中国的导演缺少了一种默契,更多的是明争暗斗。

也许,一种题材的片子容易达到市场的饱和,但是在不断的超越中,它已经形成一种品牌效应,这种东西更容易深入人心。

当然,这是需要实力,比如说编剧的实力尤其值得强调。

一个成熟的商业电影市场,绝不是完全靠炒作和高科技来完成的,他更需要的是一种文化内涵和底蕴,这是一种深入人心东西。

商业电影做到这一点了,那么它的方向就对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