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标施教:从教材内容到教学内容的一条路径
依标施教 课内得法 课外提升
依标施教课内得法课外提升【摘要】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依标施教是教育中的重要方式之一,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文章从引言部分介绍了教育的重要性和依标施教的意义,接着详细阐述了依标施教的实施方式、课内得法的重要性和课外提升的途径,以及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在依标施教中的角色。
结论部分总结了依标施教的效果、课内外结合的必要性以及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依标施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与此重视课内外结合也是教育发展的趋势,有助于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推动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和创新。
【关键词】依标施教、课内得法、课外提升、全面发展、教师角色、教育效果、课内外结合、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的重要途径。
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教育可以提高个体的综合素质,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塑造性格,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
教育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稳定。
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群体,能够更好地理解法律、尊重规则,增强社会凝聚力和稳定性。
教育也是实现个人社会流动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育,人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实现个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提升。
教育的重要性无可替代,它是推动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塑造未来的关键力量。
1.2 依标施教的意义依标施教是指根据教育标准和要求进行教学活动,以确保教育质量和学生发展的有效性。
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依标施教可以帮助学校和教师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标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通过依据国家和地方制定的教育标准进行教学活动,可以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性和科学性,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
依标施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标准是根据社会需求和现代教育理念制定的,通过依标施教,可以使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等多个方面得到全面培养,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依标施教 课内得法 课外提升
依标施教课内得法课外提升教育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基石,而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而要达成这个目标,就必须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的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标准施教,让学生在课内得法的也要在课外提升自己,这是建立学生成才机制的重要环节。
依据标准施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大纲和要求,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步骤,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的了解,能够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
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在课内得法方面,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索。
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又或者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讨论、合作,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
课内得法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性,使他们能够真正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光靠课内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需要在课外不断提升自己。
在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的今天,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学生如果只满足于课堂上的学习,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学生要想提升自己,就需要在课外进行广泛的学习和实践。
这包括阅读各种书籍和文献,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或者参加各种竞赛和比赛等等。
只有在课外不断提升自己,学生才能够真正成为综合素质和创造力兼备的人才。
虽然课内得法和课外提升是两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但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课内得法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基础,而课外提升则是学生综合素质和创造力的重要来源。
教育工作者要想真正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就必须注重这两个环节的结合。
在课内,要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而在课外,要鼓励学生广泛学习、积极实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依标施教 课内得法 课外提升
依标施教课内得法课外提升【摘要】依据标准施教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方法,能够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在课内,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掌握知识技能。
课外提升则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通过课外活动和实践来提升自身能力。
在整合课内外资源方面,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手段,拓展学习途径。
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课内外结合,持续学习是教育的核心理念,只有不断学习进步,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塑造更优秀的个体。
所以,我们应该重视依标施教,注重课内得法和课外提升,不断完善自身的学习体系,持续提升个人竞争力。
【关键词】依标施教、课内得法、课外提升、重要性、实践方法、意义、整合资源、个人价值、最终目的、结合、持续学习。
1. 引言1.1 什么是依标施教依标施教是指按照统一的教学标准和教学要求进行教学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和课程标准,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统一,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依标施教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注重教学过程的规范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依标施教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可以减少因为教师个人能力和水平不同而导致的教学差异,保证教学内容的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完成。
依标施教也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水平的提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依标施教是教学工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保证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只有在教师和学生都认真贯彻依标施教的理念,才能实现教育教学工作的最终目标,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
1.2 为什么要课内得法课内得法是指在课堂上认真学习知识,掌握基础理论和技能的过程。
为什么要课内得法呢?课内得法是建立起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储备,为后续的学习和提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课内学习中,学生可以系统性地学习各种知识,掌握各种技能,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依新标 立课堂 定教法
依新标立课堂定教法
依新标立课堂定教法,是教师角色与课程性质的改变。
以往人们都认为老师只要讲得好就可以了,但现如今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已经不再满足于能够理解、记住,而更多希望有探索和研究的机会,因此教师应该从传授者转向引导者。
因此“我认为‘让学生动起来’远比让学生听懂了、记住了要重要”——这是学校推进新课改的主旨之一。
作为实施者的教师必须具备相当高的素养才行。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首先需要明确自己所面临的挑战:由原本单纯地给予知识到提供思维方式;由原本被动接受知识到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创造者;由原本照搬书本上的内容到根据学习目标设计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活动……其次,还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技术手段,包括多媒体等信息化工具。
最后,要把握好课堂节奏,做到张弛有度。
同样的道理,在教学中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并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总之,要想真正完全达到新课改的预期效果,仅靠教师的努力显然是不够的,它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形成良好氛围,促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时代变迁,随着互联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选择用电脑或平板电脑取代传统的纸质阅读。
但无论哪种载体,终归离不开文字。
那么怎样将两者结合呢?答案很简单,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丰富课件内容,增强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
例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若采用传统的语言描述,则过于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
若加入大量精美的图画,配上优雅舒缓的背景
音乐,则既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又易于感染他们,帮助他们建构故事场景,获得身临其境般的审美享受。
另外,通过微博、 QQ 群等即时交流软件,可以迅速收集反馈信息,弥补教材编写滞后带来的缺憾。
“依‘标’施教”在历史与社会课中的实施
“依‘标’施教”在历史与社会课中的实施“依‘标’施教”在历史与社会课中的实施摘要:本文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现状,对新课程标准实施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合理的归纳和分析。
同时就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如何更好地依“标”施教,进行了深入地反思,并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应对策略和具体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依“标”施教;策略;方法初读新课程标准,有春风扑面之感,清新独特、耐人寻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当初的欣喜、激动变得更为理智和冷静。
在日常的学科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这一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催人深思,也关系着新课程改革的成败。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如何更好地依“标”施教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现状分析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对教材、教学和评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
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们的观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更新,课标意识在教师们头脑中越来越增强,并且逐渐地开始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
但是,在日常学科教学中还存在几个明显的误区。
1.依“书”施教教科书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载体,也是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
但有的教师把教科书作为唯一的依据,完全依据教科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以致于到考试时才发现原来当作重点教学的内容,却并没有多少教学意义。
2.依“考”施教考试像是一根指挥教学的魔棒,使许多教师和学生无法解脱出来。
不少教师依旧只依据考试条目进行教学,考什么教什么,不考的就不教,因此把整体的教学内容孤立、割裂开来,完全为考试而教学,培养的只是获取分数的“智能人”。
3.把课标要求任意拔高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标准。
而现在许多教师生怕学生无法应对考试,为做得“万无一失”,完全按照标准内容的最高要求进行教学,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4.局限于公开课现在很多公开课可谓是精采纷呈,新课程理念、新课标的精神可以说是渗透得淋漓尽致,这的确是一种很好的导向,但是在日常教学中类似这样的课却是十分罕见,很多教师还是习惯于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清唱”。
依标施教 课内得法 课外提升
依标施教课内得法课外提升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培养优秀的人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依标施教、课内得法、课外提升是不可或缺的三个环节。
依标施教是指依照教育标准和要求进行教学,确保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内得法是指在课堂上充分领悟知识要点和学习方法;课外提升是指在学校教学外,通过自主学习和参加各类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三个环节。
依标施教依标施教是教学工作的根本。
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标准》、《教育规划纲要》等文件规定了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任务。
在依标施教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理念。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严格落实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加强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形成健康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只有教师和学生齐心协力,才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知识的喜悦。
课内得法在课内得法的过程中,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做到以课为本,以学为先。
要懂得做好笔记,记录重点知识,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批判性思维。
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积极发言,并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要珍惜课堂时间,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努力提高学习效率,不浪费一点时间。
只有在课堂上做到专心致志,才能在学习中掌握技巧,迅速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课外提升在课外提升的过程中,学生要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要参加各类竞赛和比赛,发挥自己的特长,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和应变能力,积极与他人比拼,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要主动寻求社会资源,并加强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活动,探索新的知识领域,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如何做到“依标施教”
课堂教学如何做到“依标施教”以上述评比课的课标为例,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条件和需要,选用适当的社会调查方法获取社会信息,剖析出教学的重点即切入口(“选用适当的社会调查方法”)、前提条件(“根据具体条件和需要”)以及最终学生通过学习后的表现程度(“获取社会信息”)。
整个分解的过程如同一个高明的医生实施手术,要谨慎到位。
取舍课标。
课标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根本不可能在一堂课内全部达到,因而需要教师对课标进行取舍,确定课堂学习的具体内容要求。
取舍课标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确定学习目标。
如何认识具体条件、如何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调查方法等等,都是可以挖掘的课程资源。
只有大胆取舍,才能化繁为简。
创造性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涉及“教什么“选什么教”、“教什么最好”三个基本问题。
由于一般教材都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基础性和系统性等特点,因而教材成为了最主要的教学资源和教与学的重要凭借。
教材具有普适性,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可能会遇到某些具体的困难,难以达成学习目标。
我们要以准确理解教材为基础,通过“活化”、“重组”或“新编”等形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活化”教材。
活化教材就是采用“替换”的方式,把不适合学生课堂学习与教师自身特点的素材更换为适合的素材,把教材中欠合理之处用别的素材加以替代。
当然,教师还可以采用“转化”和“扩展”的方式活化教材。
“转化”即采用各种方式,将静态的教材内容转化成动态的信息、资源,将平面的教材就变成立体的教材,将的多媒体资料等。
“扩展”即增加或延伸教学内容。
“重组”教材。
这是在教材中的某一块内容无法独立完成课程内容标准要求时,所采取的“用教材教”的一种。
教师可以根据单元内部知识的逻辑顺序,对教学内容作重新调整,从而更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新编”教材。
这是教材中的某一块内容无法完成课程内容标准要求或者教师有更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素材时所采取的“用教材教”的一种,它对教师与学生的素质都有更高的要求。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实施“依标施教”的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实施“依标施教”的思考作者:吴玉秀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年第05期《历史与社会》新课程实验实施以来,我们依据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实践,在初中综合文科教学中不断探索。
在探索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现行教材编排中有些内容没有很好地体现课程标准要求,不少教师还是“教教科书”而不是“用教科书教”,等等。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贯彻新课程的课改理念,实施“依标施教”呢?根据几年来新课程教学的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步骤着手:一、把握新课标,树立“依标施教”的教学理念1.树立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识。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的建议。
”由此可见,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要实施“依标施教”,首先就要有课程标准的指导意识,依据课程标准来科学设计课堂、组织教学活动、开展教学评价。
2.树立教材内容的资源意识。
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以教材的形式出现,但教学内容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标所进行的对话内容,“教学内容不等同于教材内容”。
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提出了课程资源开发的问题,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力量。
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而更应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树立教材内容的资源意识,明白教材只是实现课程标准的一种资源,而不是唯一的资源。
3.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事物的过程。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其主体性发挥的愈充分,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愈强,学习效果也就愈佳。
依标施教:从教材内容到教学内容的一条路径
依标施教:从教材内容到教学内容的一条路径作者:董敏来源:《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3年第01期新课程强调“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
那么,如何选择,依据什么选择,才能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笔者认为,依标施教是从教材内容到教学内容的一条路径。
依标施教,即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实施课堂教学,通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给一个课题让教师施教,另一种是定一个课程目标让教师施教。
前者是用课标去解读现行教材,较为常见。
除补充一些材料,该形式采用的课程资源基本出自现行教材,且基本按照现行教材内容的编写顺序和逻辑组织教学。
基本程序如下:后者依据课程目标由教师自己组织教材,其显著特点是:依据课程标准对现行教材进行处理(幅度大),且常常不按现行教材内容的编写顺序和逻辑组织教学,现行教材只是其达成教学目标的课程资源之一,教师甚至可以完全不采用现行教材中的内容,充分展现了新课程“教师即课程”的理念。
基本程序如下:显而易见,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体现了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并揭示了依标施教的实质:很好地架构了从教材内容到教学内容的途径。
当然,其前提是准确解读课程标准,而关键是科学研究学情。
一、前提:准确解读课程标准众所周知,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必须予以准确解读,从而正确理解本学科的课程性质及课程基本理念,从宏观上把握学科教学特点;科学研读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每一条细则,微观上把握学科教学要求;逐字逐句研读课程内容,明确哪些是针对学生为主体的行为目标的规定性要求或者说是刚性要求,哪些是针对教师教学活动建议的指导性要求,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具体落脚点又在哪里。
具体应处理好以下两大关系。
1. 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进行编写的,先有课程标准,而后才有教材。
例谈“依标施教”中教学目标的确立
例谈“依标施教”中教学目标的确立所谓“依标施教”,就是整个课堂教学围绕课程标准展开。
换言之,就是依据《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就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这应该是我们课堂教学必须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
在《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教学领域,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著名历史教育学家赵亚夫提出,“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
是的,没有目标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目标不明确的教学是糊涂的教学,目标错误的教学是误人的教学。
评价教学的有效性有许多标准,但唯一最可靠和最客观的标准是测量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因此,如何确立有效教学目标,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
下面笔者就以“师夷之长以制夷”的课堂教学为例,谈谈依标施教中目标制定的一般步骤。
一、解读教材,回归课标教学“师夷之长以制夷”一课,首先应剖析教材,弄清课时内容、单元内容(教材地位)与课标之间的关系。
如,“师夷之长以制夷”是《历史与社会》八下中第六单元第三课的第三框内容。
教材以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为线索。
前两框主要讲解了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的大门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打开,由此给中国带来的深远影响。
中国人民开始抗争,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自此,清政府中的开明分子认识到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思想值得我们学习。
于是有了洋务运动。
这一框的内容就是讲解洋务运动的具体内容,以及带来的社会影响。
根据教材分析“下划线”内容,我们可以归纳出其对应课标是“4-3列举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
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于是可以根据相对应的上级目标包括一级目标(目标4)与三维目标(知识目标3、能力目标5、情感目标9),对内容目标进行准确分解并转化为操作目标4-3-1,4-3-2,4-3-3,4-3-4。
然后融合教材与课标,设计适合本目的教学目标。
二、准确陈述,呈现目标目标确立了,就要呈现出来。
呈现目标就是正确设计与编写教学目标,包括目标的陈述要明确具体,具有可测性和显性化,还要有层次性即量与质的适当,做到循序渐进、层次分明。
依标施教 精准教学
依标施教精准教学教育是培养人才、塑造未来的重要基石之一。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和进步,依标施教成为了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围绕依标施教的概念、作用以及实施步骤进行探讨,力图为教育实践者提供有益的指导。
1. 依标施教的概念依标施教即根据教学标准进行教学,这一理念强调教学活动应根据教材的要求和学科标准来展开。
教学标准是对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的要求的具体描述,它以学生为中心,明确了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2. 依标施教的作用依标施教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首先,它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科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和计划。
其次,依标施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再次,它能够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最后,依标施教有助于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 依标施教的实施步骤(1)分析学科标准和教材要求。
教师应仔细研读学科标准和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理解学科标准的要求。
(2)确定教学目标和策略。
根据学科标准和教材要求,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
根据学科标准和教材要求,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4)组织教学实施和评价。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并进行教学评价,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4. 依标施教的重要性(1)依标施教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按照学科标准和教材要求开展教学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
(2)依标施教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目标和计划,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依标施教有助于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
通过按照学科标准进行教学评价,可以更准确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校长专业水平测试题(仅供参考)(1)
参考资料:三、简答题1、简述你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参考答案一:答:我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是:(1)依标施教。
教师坚持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坚持体现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2)自主学习。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根据学习目标,联系阅读,主动问答,自主讨论,自评互判,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
(3)小组合作。
采用小组与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小组学习的选题科学、分组合理、相互依赖、有预设有生成。
(4)点燃激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阅读、问答、讨论、评判等学习活动,给予精心指导、巧妙引领。
不断掀起学习高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
(5)快乐高效。
学生在课堂上动静结合,专业知识、学习能力以及幸福指数都得到提升。
(6)着眼长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教师传授的知识、教给的方法、培养的能力以及价值导向,都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参考答案二:答:一、主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1、自主学习的程度:主要是看课堂活动中是以学生为主还是以教师为主。
2、合作学习的效度。
小组合作学习效度如何,主要看小组的选题是否科学;分组是否合理;是否互赖互动;是否有预设有生成。
3、探究学习的深度。
探究学习的深度如何,主要看学生有无有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问题的数量是否多质量是否高。
二、次要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坚持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坚持依标施教、坚持体现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参考答案三:答:个人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起码要做到以下几点:1。
教学目标要明确、恰当。
教学目标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目标明确、恰当是一节好课的首要条件。
明确,是指师生对一堂课应达到的目的、方向要有共同的认识。
恰当,主要指要符合年段的特点,符合教材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2.教学的重点、难点要突出。
教师要能深刻地理解、正确地把握教材,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3.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得到尊重。
“依标备课、达标上课、超标研课”丨中小学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标准”引领意识
“依标备课、达标上课、超标研课”丨中小学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标准”引领意识最近,笔者先后赴城乡不同层次的中小学与一线教师们进行交流,其中,谈论话题最多的便是老师们在课程改革和实施方面的迷茫与困惑。
常听到某些校长苦恼地说,有的老师不愿意多干工作时,总是用一句'我就是一名普通教师,我只要把课上好就行了'来拒绝承担更多的育人工作任务。
每每谈到这个问题,笔者总要问老师们一句话:'你们备课、上课和研课时,看不看课程标准的要求?'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很多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不管是备课还是上课,或者教研活动中的说课研课,依然还只是注重对课堂教学中课本知识的教学,而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不断要求的课程标准的引领作用则很少提及,同时也淡化和忽视了课程实践的内容。
于是,老师们备课直接参考网络资源或相关教参材料而不聚焦课程标准的情况比较普遍,上课效果也不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检验,听课评课意见表达更不用课程标准去衡量。
有的教师虽然从教多年,但很少系统地阅读课程标准,导致课程实施过程中都是只片面重视课堂知识讲授,片面强调挖掘课本知识,而弱化对课程标准要求的综合实践环节的落实,即只重视'聚焦课堂'而忽视'放眼课程',没有树立全面立体的课程观。
无疑,那些说'我只要把课上好,别的都不要让我干'的老师,显然没有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形成正确的课程观,而是想用'聚焦课堂'的'靓词',刻意淡化或拒绝'放眼课程'的课程育人行动。
本文作者王越群在基层作报告时与学员互动(资料照片)课程标准始终在引领笔者认为,新时代发展带给每一位教师的强烈信号是,近20年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发展人——使受教育的学生成为综合素质过关、适应未来国际竞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建设者与接班人,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课程标准'的引领作用,几乎就成为极端重要的'方向盘'。
依标施教的“三步走”策略
多数教 师平 时的教 学仅从教
— ——
学用 书 中选取 的零碎 的课标
—— — — ● — , — — — 一 — ' — — ' 一
片断作为参 考 , 如此种种 虚 化现象充分 说明 要 深化 课
程 改 革・ 爨 有 每 位教 师 必 都
须 掌 握 一 定 的依 标 施 教 的方
《造 讨 探
j 0
维普资讯
中学英 语素质 教育教 学法
一
一
堑堡查一 星 旦蝇 直至
口 文/ 晓 芳 呼
迈人新 世纪后 , 中学英语教 学既 面临着 机遇 , 又面临着挑 战。教 师存教学 巾 如何 进行教改创新 , 确实是迫 眉睫的大事 !我 简单 谈谈 自己的 几点尝试。
首先 , 要鼓励 学生积 极参与 教学活 动 + 要求 他们 勤思考 、 善提 问 、 多动 口 , 强他 增
堡一 整盟 薹查蔓 燃 堕旦壁 二塑塾. 匣堕垫塑 壁查一 一 . 童查垄工鱼一 . . . 簦
们的学习 信心 。其次 , 为他们提 供更 多 的思 考和创 造的机 会和 夺间 , 如在教学 Ak g si n
以看 m ,一级 目标 过 于笼统 , 操
六 、 持 运 用 语 言 养 成 良 好 习 惯 坚
在 教学过 程中 , 师应根 据教 材内容 , 教 尽量创 造各种 运用 滑言 的机会 , 强同学 增 间英语学 习的交往 , 分渊动全{ 学生 的英 语学习积极性 。例如 : 充 奉 我们 开没 了“ 英语 岗 u ” “ 语角” 还 没立 了 5 肖 、 英 , 分钟值 日 告 制度 , 报 这样 勾学 生创造 r 一个听 、 、 说 用英 语 的机会 , 利用学 生之 间多接触的有 利条件 , 帮差 、 优 优差学 生结对 , F 这样就使学 生
依标施教 课内得法 课外提升
依标施教课内得法课外提升1. 引言1.1 概述在教育教学领域,依标施教、课内得法、课外提升是一个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重要教学理念。
依标施教是指以教材标准为依据,科学地进行教学活动,确保教学内容贴合学生水平、符合教学要求。
课内得法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提升。
课外提升则是指在课后辅导和自主学习中,学生要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拓展知识视野,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结合依标施教、课内得法和课外提升三者,可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支持和帮助,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更全面、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有效结合三者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还能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推动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通过本文的分析与讨论,我们将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依标施教、课内得法和课外提升的作用,为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为学生的学习之路铺平坦实。
【概述】2. 正文2.1 依标施教的重要性依标施教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依标施教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依标施教可以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教学标准是教育部门制定的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规范,遵循教学标准进行教学可以有效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不偏离教学大纲,确保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体系。
依标施教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标准对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教师按照教学标准进行教学,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
依标施教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在依标施教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这有利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
依标施教在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应该深入学习和理解教学标准,切实落实依标施教的要求,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依标施教 课内得法 课外提升
依标施教课内得法课外提升1. 引言1.1 依标施教依标施教是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依照学习标准和要求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系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依标施教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教学过程更加规范和有序。
通过依标施教,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依标施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内学习中更好地掌握知识,还能够为他们的课外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依标施教,学生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在课外学习中更加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依标施教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实现全面发展。
1.2 课内得法课内得法是指在课堂上学习知识技能的方法和技巧。
充分利用课内时间,掌握有效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实践方法,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要认真听讲。
课堂是学习的重要场所,老师所讲的知识通常都是有价值的。
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能够帮助理解知识点,掌握重点概念。
及时做好笔记。
在课堂上做好笔记可以帮助加深记忆,整理思路。
可以在课后复习的时候,更快速地掌握知识。
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互动可以帮助理解知识,激发思维,促进学习。
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做好课堂作业和复习。
及时复习所学内容,可以巩固知识,提高记忆效果。
课内得法是学习的基础,只有扎实掌握了课内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才能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希望同学们能够重视课内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取得优异的成绩。
1.3 课外提升课外提升是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综合素质,拓展视野,培养兴趣爱好,增强自信心。
在课外提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参加社团活动、实践实践能力等方式,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课外提升也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一堂课看“依标施教”的有效实施
从一堂课看“依标施教”的有效实施展开全文从一堂课看“依标施教”的有效实施作者:周辉兵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27 更新时间:2007-9-17■浙江省温岭市第九中学周辉兵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所以教师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开展学教活动。
那么教师该如何依据课程标准施教呢?分解课标层次,确定学习目标以一位教师上《实话实说话“流行”》一课为例。
按照“依标施教”的理念,教师去翻阅了《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找到了与教材基本对应的内容目标,主要有:面对同一个事物,思考我们的认识同小时候的差异,体察生活阅历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归纳自己同长辈在生活情趣、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比较自己与他人、团体或媒体对某一问题意见的差异,尝试对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进行解释。
然后教师结合教材,对课标要求进行了分层,并在认真分析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主要有:通过列举自己所喜欢的歌星及喜欢的理由,比较自己与他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观点,并对这种差异进行解释;通过讨论自身与长辈对待“流行”的不同观点,归纳自己同长辈在对待“流行”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能就其中的原因作出解释;通过现在与儿时所唱歌曲的不同,思考我们的认识同小时候的差异,体察生活阅历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由此看出,分解课标层次,确定学习目标是有效实施“依标施教”的基本前提。
那么如何分解课标层次,确定学习目标呢?第一应着重分析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依据“内容目标”确定课堂学习目标。
如上述课例中“内容目标”中的“归纳自己同长辈在生活情趣、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至于怎么归纳,教师就应结合学校、学生实际以及教学活动实际,挖掘蕴含在教学素材中的符合课标要求的内容,确定对应的学习目标。
第二是要改变目标的表述方式。
学习目标的陈述应将行为主体定位于学生,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统一起来表述,如上述课例中教师设定的学习目标:“通过现在与儿时所唱歌的不同,思考对待流行歌曲,我们的认识同小时候的差异,体察生活阅历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依标施教 课内得法 课外提升
依标施教课内得法课外提升在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教育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更是塑造人格、提高个人素质的关键途径。
依标施教,课内得法,课外提升,已经成为了当代教育的主题。
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对于现代教育的发展有所启发。
依标施教,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原则。
依标施教,即根据教育标准和要求进行教学活动,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法则。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应当根据国家相关的教育教学标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只有依据教育标准进行教学,才能够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也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和能力。
课内得法,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
课内得法,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当通过课堂学习得到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
课内得法不仅包括学习相关的学科知识,还包括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学习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等。
课内得法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基础。
只有通过课内得法,学生才能够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外提升,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课外提升,即在学生课内学习之外,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个人素质。
课外提升包括参加各种课外活动,阅读丰富的文学作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等。
通过课外提升,学生可以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只有课外提升,学生才能够成为真正的综合人才,才能够在未来的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
依标施教,课内得法,课外提升,是当前教育事业的主题和发展方向。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应当更加注重依标施教,确保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学生也应当更加注重课内得法,认真学习各种学科知识和技能;我们也要重视课外提升,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信只有依标施教,课内得法,课外提升,才能够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依标施教 课内得法 课外提升
依标施教课内得法课外提升在当今社会,教育被视为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而教育的核心就是教学,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以及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们探讨的重要问题。
依据教学标准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课内可以得到全面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在课外也能够有机会进行知识的提升和应用。
这就是“依标施教课内得法课外提升”的理念。
依据教学标准进行教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教学标准是对课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规定和要求的指导性文件。
依据教学标准进行教学,可以使教育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标准,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这样,学生在课内就可以系统地学到知识,接受技能训练,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而在课外,学生也需要有机会进行知识的提升和应用。
课外活动是学生进行知识延伸和技能运用的重要方式。
在课外,学生可以利用文化课外的时间进行各种兴趣活动,读书、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竞赛等等,这些活动都是学生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径。
通过这些课外活动,学生可以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学生课内得法的基础上,又要进行课外提升。
只有课内得法和课外提升相结合,学生才能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真正成长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教育教学工作者们需要根据教学标准的要求,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制定教学计划,引导学生发展兴趣爱好,组织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使学生在课内得法的又能够在课外进行提升。
要实现“依标施教课内得法课外提升”的目标,不仅需要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努力,也需要家长的支持和社会的关注。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鼓励孩子参加各种课外活动,组织孩子进行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在课外也能够有机会提升自己。
社会也应该加大对学校和学生课外活动的支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活动机会。
依标施教 课内得法 课外提升
依标施教课内得法课外提升
依标施教,是指按照教学标准和教学大纲,采用科学、系统、规范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完成教育教学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中小学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标准和教学大纲来进行
教学,将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知识点等都纳入到教材之中,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掌
握知识。
在课内教学中,教师必须适应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学习能力,采用适合每一位学生的教
学方式。
教师应该注重知识点的讲解与示范,并在课后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复习材料,让学
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掌握所学知识点。
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加强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
课外是学生自己学习的时间,而学生在这个时间内也可以自己进行提升。
首先,学生
可以参加学校或社会组织开设的各种课外活动,如科技竞赛、英语角、文艺表演等,通过
参加这些活动可以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
其次,学生可以参加各类培训,在提高自己学科
知识的同时,还能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人生价值观。
最后,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各种
技术手段,加强自己的自学能力,通过自主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
总之,依标施教、课内得法、课外提升,是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同时,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潜力,尊重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中小学教育的质量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价 值观 , 初 步接受 走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 道路 的信
豳 羹 曩 熬赫鳓容截 蘸镶 霉嘞蠕务踌 镶
。 0黪强
口 董 敏
( 宁 波 市 海曙 区教 育局 教 研 室 , 浙江宁波 3 1 5 0 1 0 )
新课程强调“ 用教科书教” , 而不是“ 教教科 书” , 构建有效 的课堂教学必须对教 材内容 进行选择 。 那 么, 如何选择 , 依据什么选择 , 才能科 学地组织教学 内容 ? 笔 者认为 , 依标施教 是从教 材 内容到教 学 内
进行 教学设计
j
处 理教材 ( 重组或 自编 )
』
选择教 学策 略
用课标 去解读现 行教材 , 较为 常见 。 除补充 一些材
料 ,该形式采 用的课程资源基本 出 自现行教 材 , 且
显而易 见 , 无论 是前者 还是后 者 , 都 体现 了课
程标准在课堂教学 中的重要地位 , 并揭示 了依标施
例如, 《 历史 与社会 》 七 上第 三单元 第 三课 “ 傍
水而居” 中, 关 于“ 耕 海牧鱼 ” 教材提供 了 日本 案例 , 关 于“ 水上都市 ” 教 材提供 了意 大利的威尼斯案 例 ,
所对应 的课 程标准是 “ 1 - 2 — 8 描述世 界一些 地 区和 国家不 同的 自然环境 条件 , 比较人们 社会生活 和风
己编写 教材 。 但 教材 毕竟是 专家 的精 心之作 , 而教 师受 自身 的专 业水平 以及 日常 工作精 力 等 因素 的
牵制 , 要 重组 或者重 编往往 有一 定 的难 度 。 故教 师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施后 要达 到的 目标 , 也等 同于课 程 目标 , 可 以是一 册( 册教学 目标 ) 、 一章 ( 章教学 目标 ) 、 一单元 ( 单元 教学 目标 ) 或 一节课要 达 到的 目标 ( 此 时等 同于课
例如 , 《 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课程 目标有关 “ 情感 、 态度 、 价值 观” 中的第一条 “ 认 同社 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 , 逐步树 立走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的信
念” ,在实际教学 中是不 可能通过一节课 的教学来
土人情 等 方面 的 主要特 点 ” 和“ 1 — 4 — 2运 用各 种 不
主义道路特点 ” “ 理 解社会主 义核心 价值 观 , 理解 中
国特色社 会主 义道路 特点 ” “ 初步接 受社 会主义 核
对 人们 生活 的影 响 ” ; 在“ 水 上都市 ” 教 学 中引导 学 生 探究 “ 江南水 乡乌镇 、 西塘 的形成 、 发展 、 特色 以 及 人们 的生活 与水 的关 系 ” 。 与教 材所 提供 的案 例 相比, 本地 案例更为学生所熟悉 , 效果 当然会更好 。 又如, 《 历史 与社会 》 七 上第二 单元 第三 课 “ 世 界 大家庭 ” 中的“ 人 口与人种 ” , 所 对应 的课程 标准
容的一条路径 。 依标 施教 ,即依据 国家课 程标 准实施课 堂教 学, 通 常有两种形 式 : 一种 是给一 个课题 让教 师施 教, 另一 种是定一 个课程 目标让教 师施 教 。 前 者是
解读 课程标 准
研究学情
l
确定 教学 目标 ( 三 维 目标 )
实 施 课 堂 教 学
本程序如下 :
导性要求 , 有效组织课堂教学 的具体 落脚点又在哪 里。 具体应处理好 以下两大关系 。
1 . 教材与课程标准的 关系
教材 是根据课程标准进行编写 的 , 先有课 程标 准, 而后 才有教材 。 鉴于此 , 教师完全可 以依 据课程
■
标准 , 根据具体 需要 , 对现行教 材进行重组 , 甚至 自
基本按照 现行教材 内容 的编写顺 序 和逻 辑组 织教
学。 基本程序如下 :
教的实质 : 很好地架构 了从教材 内容到教学 内容 的
途径 。 当然 , 其前提是准确解读课 程标 准 , 而关键是 科 学研究学情 。
一
、
前提 : 准确解读课程标准
众所周 知 , 国家 课程标 准是 教材 编写 、 教 学评
同的地 图和 图表 , 描述 区域 的 自然 环境和人文环境
实现 的 , 我们在定课 时教学 目标 时就可 以将其分解
成“ 了解 社会 主义核心 价值 观 , 了解 中国特色社 会
的特点 ” 。 本地教 师完全 可 以在“ 耕 海牧 鱼 ” 教学 中
引导补 充本地 资源 , 如 探究 “ 象 山的渔业 生 产及其
时 目标 ) ; 课 时 目标 仅指一节课要达 到的教学 目标 , 是指 向最 明确 、 结果 最显 而易见 的 。 由于课程 目标 要 通过三年甚 至更长 的教学才能达 成 , 所以教师要 学会科学分解 。
要做 的更 多的是科学取舍 ,补 充其他 的课程 资源 ,
整合 成有效的课堂教学 内容 。
后者依据课 程 目标 由教师 自己组织教材 , 其显 著特 点是 : 依 据课程标 准对现 行教材 进行 处理 ( 幅
是 针对学生 为主体 的行为 目标 的规定性 要求 或者 说 是刚性 要求 , 哪些是针对教师 教学 活动建议的指
度大 ) ,且常常不按 现行教材 内容 的编写顺序 和逻
辑组织教学 , 现行教材 只是其达成教学 目标 的课程 资源之一 , 教师甚 至可 以完全不采用现行教 材中的 内容 , 充分展 现 了新课 程 “ 教 师 即课 程” 的理念 。 基
估 和考试命题 的依据 , 是 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 的基 础, 必须 予 以准确解 读 , 从 而正确 理解 本学科 的课 程性质及课程基本理念 , 从宏 观上把握学科教学特 点; 科学研读课程 目标 , 包括知识 与技 能 、 过程与方
法、 情感态 度与价值 观 的每 一条细 则 , 微 观上 把握 学 科教学要 求 ; 逐字 逐句研 读课程 内容 , 明确 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