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汉画像石四灵图像研究
【推荐下载】试论解读南阳汉画像石
[键入文字]
试论解读南阳汉画像石
汉画像石兴起于西汉中期,盛行于东汉中期,至东汉末年衰落。
随着东汉的灭亡,汉画像石的雕刻制造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以下就是由为您提供的试论解读南阳汉画像石。
作为历史记载的汉画像石以独特的表现手法和特殊的艺术形式,反映了汉代丧葬祭祀风俗,再现了汉代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一、从载体上看,南阳汉画像石是一种独特的档案载体
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档案载体形式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而演变。
龟甲兽骨、青铜石器、竹木简册、绵帛纸张等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作为主要档案载体被充分利用。
其中,石刻档案广泛存在,在留存至今的明清以前的中国古代历史档案中,石刻档案占据一定的比例,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中国古代石刻档案主要有刻石、碑、墓志、摩崖、宗教造像题记、石经等种类。
画像石是石刻档案的一部分,是由工匠以石为底、以刀代笔,运用多种雕刻手法雕刻而出的艺术品,主要用于墓碑、地下墓室、墓地祠堂、门阙、庙阙的建筑装饰材料。
画像石作为石刻档案的一种,主要是以图画形式(部分有文字)镌刻在石质载体上,它生动地保存了当时的社会活动信息。
1。
南阳汉画像石虎纹初探的开题报告
南阳汉画像石虎纹初探的开题报告导言:汉画像石是中国石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著名的是洛阳汉画像石。
然而,汉画像石在其他地方也有发现,例如位于南阳的汉画像石。
南阳地区的汉画像石从艺术、历史和考古角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南阳汉画像石的纹饰为研究对象,探讨南阳汉画像石的特点和历史价值。
一、研究背景南阳汉画像石发现于河南南阳市卧龙山南麓,东汉时期(公元25年-公元220年)刻制。
南阳市境内还有其他汉画像石,其中最著名的是王禹娇和诸葛亮的汉画像石。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将以南阳汉画像石的纹饰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独特的纹饰特点以及其在南阳历史和文化中的价值。
三、研究内容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1. 分析南阳汉画像石的纹饰特点:包括图案、符号、色彩等方面的元素,通过深度解析纹饰的印象,发现和比较其中的造型、线条、色彩、装饰等方面的特征,从而探讨南阳汉画像石纹饰的特点、风格和特色。
2. 历史考察:通过文献资料、考古发现等多种途径探究南阳汉画像石在当时南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分析纹饰特征与史料记载的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南阳汉画像石的历史价值。
3. 艺术价值分析:针对南阳汉画像石的纹饰风格和特点,从艺术史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对中国石刻艺术的发展和影响。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为增进对南阳汉画像石的了解,揭示其在古代南阳地区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对中国石刻艺术的研究有一定的推进作用,为研究中国古代石刻艺术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3. 对今后有关南阳汉画像石研究的深入展开提供重要的资料和参考。
五、研究方法本文采取文献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文献调查主要针对南阳汉画像石的相关资料和考古发现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比较;实地调查则包括对南阳汉画像石的实地观察、测量、拍照、记录等作业。
六、研究进度安排本研究于2022年10月开始,计划于2023年6月完成论文的初稿。
具体进度安排如下:2022年10月-2022年11月:文献调查,制定研究方案。
南阳汉画奇幻神似的形象特征
第2 6卷 第 4期
2006 年 7 月
南都学坛 ( 文社会科 学学报 ) 人
Ac d mi F r m o n u(o r a o e H ma i e n o il ce c s ae c ou f Na d J u l f h u nt sa d S c a S in e ) n t i
症状。… ” 的动 物 三 两 方 面 的 题 材 内 容 : 物 、 兽 ; 动 神 人物 、 灵。 仙
一
、
动 物 、 兽 形 象 神
南 阳 汉 代 画像 砖 石 的 动 物 题 材 十 分 丰 富 , 包 括 自然 它 属性 的 动 物 、 以动 物 原 型 为 基 础 加 以变 化 的 动 物 、 观 想 象 主
形 象 在 美 术 思 维 中 , 核 心 就 是 对 事 物 进 行 艺 术 地 概 其 括, 使理性认识与客观事 物具体 形象有 机结合 。艺术 的形 象是艺术 家在创作过程 中创造 出来 的 , 它是对现实 的理解 。 随着认识 的不断深 化 , 表现 出来 的具体 形象就 更加鲜 明 所 生 动 。而 在 这 一 创 造 过 程 中 , 象 和 幻 想 给 形 象 的 诞 生 增 想 添了双翼 。形象无论是在 中国古代和现代及西方绘 画艺术 中, 都是传达精神活动的载体或桥梁。 南 阳汉 代 画像 石 、 像砖 奇幻 神 似 的 形 象 性 表 现 特 征 , 画 从 美 学 观 点 上 可 从 两 种 形 态 上 分 析 。第 一 种 表 现 形 态 是 采 用形象 的图形化 、 号化 , 符 虚构 出一个 真实空 间 , 而达 到 从 识别所描绘物象名称 的用意 , 同时 又暗示性 地传 达作 品精 神 内涵 与品质 。这种 内涵 的品质是通过非常具体细致 的视 觉感受来实现 。它要求 物象的 细节必须 具体 , 到基本 的 达 形 似 给 人 以现 实 感 ; 象 的特 征 必 须鲜 明生 动 达 到 神 似 , 物 给 人 以真切感 ; 表现物象的内容又要求合 乎事 物的本 质 , 给人 以合理性 。艺术作品 的形 象正是靠 这种 似真 、 幻真 传达 出 特定情景 、 场景的巨大感染力 , 增添艺术作品的魔力 。给人 以神 奇 、 幻 感 觉 。第 二 种 表 现 形 态 是 把 立 体 三 维 的 形 象 奇 转化为平面性的图形 , 使压缩 的 图形 又转化 为传承 精神 内 涵 的载体 , 而构成绘 画语言 的一种特有表达方 式。因此 , 从 形象的构成 已不是客观世 界 中现成 的具 体物象 , 是运用 而 线 条 构 建 幻 想 、 象 、 形 、 张 的形 态 来 反 映 自然 。 所 构 抽 变 夸 成的特定的图形形状成 为特定精 神感受 的载体 , 而发挥 从 其形象 的审美作用。汉 画像 石 、 画像砖刻 艺术 正是 运用这 种 神 韵 与 形 态 , 到 神 似 , 真 虚 拟 的 联 想 , 达 出 隐 含 的 达 幻 传 趣味蕴藉。这种高度的概括与提炼所产生的奇幻神似 的形 象 性 特 征 , 跨 越 了 千 年 后 同 样 给 人 一 种 心 灵 交 融 的 亲 近 在 感 , 化 诱 导 着 我 们 的 心 灵 , 我 们 以启 示 。 “ 现 往 往 是 深 给 再 艺 术 家 低 能 的 标 志 , 位 低 能 的艺 术 家 创 造 不 出 , 怕 是 一 一 哪 丁 点 能 够 唤 起 市 民 恐 惧 的 形 式 , 是 便 求 助 于 日常 生 活 情 于 感 , 必 须 去 使 用 再 现 手 段 … … 如 果 一 位 艺 术 家 千 方 百 计 就 地 表 现 日常 生 活 感 情 , 往 是 缺 乏 灵 感 的标 志 。如 果 观 赏 往 者 总 爱 在 形 式 中 寻 找 日常 情 感 , 是 他 缺 乏 艺 术 敏 感 力 的 这
浅议南阳汉画像石中的人物形象造型
浅议南阳汉画像石中的人物形象造型作者:刘立伟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6期摘要:南阳汉画像石是汉代无名艺术家在石面上雕琢出的壮丽画卷。
南阳汉画像石中的人物形象,没有精准的比例和对琐碎细节的刻画以及复杂繁密的线条,突出的是造型上的单纯、拙朴、生涩、浑然天成的艺术美,在意象造型和以线造型方面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若能被我们融会吸收和应用,必将为中国画艺术特别是中国人物画带来新的面貌。
关键词:南阳汉画人物形象意象造型以线造型[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6-0120-01南阳地区存世的汉画像石题材非常丰富,其中人物是汉画像石主要表现的内容。
题材大多数以远古神话传说、历史故事、驱鬼震墓、社会生活为主,常见的有伏羲女娲、神仙羽人、车马出行、男耕女织、宴乐会饮、乐舞百戏等等。
在这些作品里,人物的形象有着鲜明的特色,以古朴粗放见长,注重形体的夸张,画面构图疏朗,表现动感力度和气势。
它们虽没有精准的比例和对琐碎细节的刻画以及复杂繁密的线条,但突出的是造型上的单纯、拙朴、生涩、浑然天成的艺术美,特别是在意象造型和以线造型方面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一、意象造型林风眠在《东西的艺术之前途》中说道:“汉时石刻画之流传实为美术史上的实证……似倾于写意方面多。
”一语道破画像石的写意特征;“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
”陆机明确提出了绘画的象形功能;谢赫认为“应物象形”无论描绘社会生活、或是自然景物必须按照客观对象具有的面貌来表现,作者可以有取舍,有想象,有夸张,但不能评主观臆造,象形要应物而象。
汉代工匠们就很好地结合了写意和象形。
在写实的基础上对人物形象大胆精简、夸张,有时不惜以变形的手法增强人物的个性特征,使人物形象既似于客观物象,又与客观物象有较大的距离,夸张的分寸拿捏的非常适度,既突出了形象的特征,又不失常态,显示了对意象造型的精深把握。
如《乐舞百戏》中的细腰如丝、婀娜多姿的侍女,牵犬的门吏毕恭毕敬的神态,通过夸张,显得更加生动,活灵活现。
南阳汉代画像石
浅析南阳汉代画像石摘要:南阳汉代画像石是汉代最为精华的物质精神产品,是一首博大精深的史诗。
赏析汉代画像石,是人们研究“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的大汉精神的途径,更是激励人们延续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发挥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方法。
现从题材分类、雕刻技法、构图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予以赏析。
关键词:题材分类;雕刻技法;构图风格;表现手法汉代画像石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面貌的具体描绘,反映的是汉代社会经济、政治和主流的思想,综合着政治制度、社会关系、生产能力、战争方式、道德观念、精神信仰及艺术水平等各方面的内容,是汉代的历史画卷。
南阳为汉代帝都、陪乡,地处交通要冲,手工业发达,人口众多,农业繁荣,为汉画像石的出现和盛行提供了经济上、思想上、礼制上的依据。
南阳汉画像石具有囊括宇宙,融合天人的宏大气魄,对汉代繁荣发展充满坚定的信心与力量,依据优越的政治自然环境,把神话、历史、现实进行归纳,以浩大的气势与力量去表现人类征服外部世界的雄心和意识。
一、南阳汉画像石的题材分类南阳汉画像石的石刻,内容丰富,题材繁多,大致可分为七类:生产、生活、历史故事、远古神话、吉礼祥瑞、天文星象、装饰图案等。
其中,反映达官富商生活、天文、星象、羽化升天、舞乐的画像居多,而农耕较少。
其原因是汉代南阳皇亲贵戚、富商大贾云集,死后又葬于此地,因而刻画贵族奢侈享乐生活的画像居多。
天文图像也是南阳汉画像石中独特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汉代天文学的伟大成就,反映了南阳地区在汉代崇文尚学,教育水平昌盛的现象。
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天文学家、文学家——张衡就是南阳人。
二、南阳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汉代的艺术活动,继承和发扬了先秦多种形式艺术与技术,造型意识从萌芽逐渐趋于成熟。
西域与佛教外来艺术的传入,更丰富了汉代雕刻的题材与技法,表现出极高的原创性。
汉画像石的雕刻技法多样化,具有自己独特的主流风格,主要分为线刻和浮雕两大类。
线刻技法主要表现的是物象的轮廓,浮雕技法主要表现的是物象的质感。
汉代“四神”画像论析
等) , 其 原 因 可 能 是 恐 前 后 两 组 四 灵 相 互 混 淆 。 为
了便于 区别 , 本文 亦采 用 “ 四神 ” 之名 。
有 的研 究成 果 的基础 上 , 对 四神 ( 灵) 图像 的相 关 问 题 提 出一些 见解 和看 法 。
该墓 时 间最 晚在武 帝前 期 。而 龟蛇 交 体 的玄 武 图 像 发现 于茂 陵 附近 出土 的汉 代 画像砖 上 。关 于 四神 的起 源 , 目前 学 术 界 众 说 纷 纭 , 莫衷一是 , 或说 “ 四 神 体 系 的根 苗 应 与 部 落 战 争 的 布 阵 有 关 。 ” 或认
名。 ” 二 者 的 称 谓 显 然 是 不 同 的 。《 三 辅 黄 图》云 :
“ 苍龙 、 白虎 、 朱雀、 玄武 , 天 之 四灵 , 以 正 四方 。 ” 故
此, 有 学 者 认 为 “四 灵 的 组 合 有 两 个 不 同 的 版
本。 ” 袁 珂认 为 “ 四灵 ” 有 两 层 含义 : 一 为 四种 异
会太 早 , 应 在 秦汉 之 际 , 再 早 恐 也 到 不 了 春 秋 时
礼》 又云: “ 行, 前 朱鸟而后玄武 , 左 青 龙 而 右 白虎 , 招摇 在上 , 急 缮其怒 。 ” , 玄武, 青龙, 白虎 , 四方 宿 名 也 , 以为 旗 章。
第 5卷 第 2期
2 0 1 3年 3月
南 阳 理 工 学 院 学 报
J 0URNAL 0F NANYANG I NS TI TUTE OF TECHN0L 0GY
Vo 1 . 5 NO . 2 Ma r . 2 01 3
汉代“ 四神 " 画 像 论 析
南阳汉画像石的构图研究
南阳汉画像石的构图研究作者:张阳阳来源:《神州》2012年第14期摘要:南阳汉画像石是一种特殊的艺术作品,是中华民族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南阳汉文化艺术中的精华,具有独特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
在构图上,它通常采用平铺的艺术手法和填充组合的方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对南阳汉画像石构图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艺术,同时也为中国绘画构图形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南阳汉画构图文化精华纵观我国古代美术史,追溯到原始社会,汉画像是真正形成比较完整,而具有民族独特风格的艺术。
河南的画像石发现的早,但引起人们重视却是在山东武梁祠画像石被发现后。
东汉时,河南为帝城,南阳为帝乡,当这些皇亲、贵戚以及富商死后,在崇尚厚葬风气之下,画像石就成为墓室独特的建筑材料而被大量制作。
南阳汉画是一种承上启下的艺术,它表现了西汉中期至东汉末近三个世纪的社会文化特征,上承先秦乃至商代的文化艺术信息,下启魏晋以后的艺术发展,是一种纯粹的汉民族的文化现象和美术现象。
它是一种思想解放的艺术,是借助一种假定的“君权神授”大胆的幻想,表现出无拘无束、自由豪放的独特艺术风格,既挣脱了汉以前彩陶、青铜器的神秘图腾的牵制,又甩开了北魏以后佛教艺术统治的制约,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上一次大总结和大进步。
这种新的艺术形式,极大地影响着后来中国美术的发展。
它在构图上的表现虽然还不够成熟,但为中国绘画构图形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从现代艺术的角度,简要归纳南阳汉画像石的构图形式。
一、平铺的艺术手法南阳汉画在构图上通常采用平铺的手法,所谓平铺就是形象横向水平排列,这种艺术手法使汉画更具装饰性。
如果我们将形象看作图形单元,那么此种排列就是一种带状的二方连续纹样。
这显然与中国汉以前装饰艺术长期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有关。
如穿瑗图案、交龙穿璧图。
可以说这种复合连续性的形式在我国绘画构图形式上出现的最早,具有初级构图的要求。
这些方线条和圆线条的完美组合,在艺术上产生一种节奏感、韵律感和连续性疏密关系等初级形式的美感。
规矩三光 四灵在旁 汉代墓室中的天象图
汉代墓室中的天象图按照文献的记载,秦始皇陵地宫应该是“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根据目前对战国秦代墓葬考古的认识,始皇陵地宫可能仍是传统的竖穴土坑式,因此它只有椁室,而没有墓室。
“上具天文”在椁室中如何表现,目前还没有可以直接参考的考古材料。
战国早期的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漆箱盖顶有用文字表现的二十八宿和北斗的图像,这样的图像理论上也可以移植到漆棺盖顶,不过至今考古中没有发现。
西汉初期的马王堆汉墓中,将表现有天界日、月图像的帛画覆盖于漆棺盖顶,但并不为表现天象。
西汉中期以后,随着横穴室墓的兴起,墓室壁画和规矩三光 四灵在旁文 图/王煜南阳出土汉画像石中的日月星象画像砖、石的流行,墓室中的天象图才真正出现。
汉代墓葬壁画和画像砖、石中关于天象的图像十分丰富,但绝大多数都比较零散,只是某个和某些星象的呈现,这一方面是刻画时的用意,一方面是埋藏、破坏、出土等客观因素造成的。
就目前所见的材料而言,我们可以把汉代墓葬中比较系统的天象图分为三个类型。
第一类姑且可以称之为“客观”天象图。
称其“客观”并不是说它的内容近乎实际天象,实际上汉代墓葬中并没有真正客观的天象图,而是说它的表现手法“客观”,即直接用圆点表现星象,星象间没有连线、没有形象化的图像。
这样的墓室天象图始见于西汉晚期的两京地区。
洛阳烧沟61号西汉晚期墓为一空心砖和小砖混砌墓,主室由空心砖砌成,主室前部脊顶的12方砖上绘有一幅连续的天象图。
其中左起第1方和第7方砖上分别绘日、月,均为正圆形,日中有金乌,月中有蟾蜍。
其余10方砖上以云气为底,绘有星象,星象皆由圆点(小圆圈)表现,其间没有连线。
夏鼐先生曾经对每一方砖上的星象作过推测,但由于该壁画上的星象只是零散的点,实际情况不好定论。
例如,夏先生将紧邻日像的第2方砖上的七星定为北斗,该七星虽具北斗形状,但显得很不规则,相比之下似乎第11方上的七星更具北斗之形。
近来发掘的西安曲江翠竹园西汉晚期墓主要为小砖砌筑的墓葬,其墓室券顶上有天象图。
南阳汉代画像石艺术
南阳汉代画像石艺术南阳是出土汉画像石最多的区域之一,并建有全国唯一一座汉画像石刻博物馆,收藏汉画像石2000余块,是以汉画像的发掘、收藏、研究为一体的汉画研究中心。
南阳汉画馆韩玉祥等学者根据汉画像石墓的形制、画像位置以及内容、雕刻技法及风格和随葬器物特征与组合形式,将已发掘的30座较完整墓葬进行排比分析。
本文将着重对南阳汉画像石的内容及艺术特色加以分析▌南阳汉画像石的内容南阳汉画像石分类有多种,按照王建中等学者的分法,将南阳汉画像石分为七类,即生产、生活、历史故事、远古神话、吉礼祥瑞、天文星象、装饰图案等。
本文将生产、生活合在一起,分六部分对南阳汉画像石内容作粗略介绍。
1.生产生活类这是南阳汉画像所反映的基本内容,也是南阳汉画像中数量最多的一种。
主要内容包括车骑出行、乐舞百戏、角抵、门吏、侍女等。
东汉持节执笏门吏图东汉端灯侍女图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社会动荡。
到了汉武帝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当时皇帝也不断出行巡游。
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闰月甲午,南巡守,幸南阳”(《东汉会要·巡守》)。
在南阳汉画像石中多次出现的车骑出行图,应是汉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
西汉车骑出行图百戏是汉代表演艺术的主体,它是一种集杂技、舞蹈、竞技、假形扮演于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
在南阳汉画像石中出现的乐舞百戏画像石非常多,演奏乐器的主要形式有击钲、击铙、击磬、吹埙、击鼓、鼓瑟等。
舞蹈表演图的种类主要有长袖舞、七盘舞、建鼓舞等。
杂技图主要有倒立、飞剑、弄壶等。
东汉鼓舞图东汉蹶张图人物是南阳汉画像表现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具体人物刻画上,南阳汉画像注重“形神兼备”,同时还善于运用变形和夸张,使人印象深刻。
尤为重要的是,南阳汉画像石还运用散点透视法对所表现的物象进行变形,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2.历史故事类汉代,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了三纲五常思想,后来这种思想又不断发展,并逐渐为统治阶级所推崇。
浅析南阳汉画像石的装饰美
艺术 史上的辉 煌一页 。南 阳汉 画像石 画面语言丰富 多彩 ,内容 令观者过 目不忘 。
包 罗万象 。今 从装饰 艺术这样 一个新 的视角和领 域对其 构 图、 其早期作 品主题突 出,布局 疏朗 ,画面上 仅刻划出所要表
线 条和 画面布局等进 行探索研 究 ,对于 传统文化 的古为 今用 , 现 的建筑物 、人物或动物 ,一般不加 任何补 白装饰 ,空 间没 有 文化 旅游的开发等方面也会具 有一定的现实意 义。 点缀装饰 图案 ,人物的神态和相 互之 间的联 系非常鲜 明,给 人
时间跨 度达两 百余年 , 遗存丰 富 , 极富 特色 。两汉时 期的 工 匠 古朴豪放 中融入 了更多的浪漫挥 洒、热情洋溢 的美学情趣 。 以砖石 为基底 , 以 雕刻 代替 画笔 , 赋 予其 线条 、造 型、构 图等
( 一 )简 约疏 朗、平面化的装饰 构 图 南 阳汉画像石富有魅 力的装饰艺术效 果 , 与其成功 的构 图
I
3 4 l传统与创新
浅析 南阳汉 画像石 的装饰美
文 /舒 萌
摘
要 :汉画像石是 以石材为基底 ,以雕 刻代替画笔繁 多,其画面语言丰 富多彩 , 展 现 内容包罗万象 , 具有 鲜明典型性和代表性。南阳汉画 像石 的原本用途 即为装饰 ,其构 图的简约疏朗 , 线条 的流畅飞扬 , 形态 的概括夸 张 以及画面 的简洁凝练 , 在某种程度上也 契合 了现代简约主义 的特 点, 也对现代装饰 艺术创作 、文化旅 游产 品的开发等许 多方面有 着重要的参 考价 值和 借鉴意义。 关键词 :南 阳;汉代 ;画像石 ;装 饰 基金 项 目:本 文 为南 阳师 范学 院 2 0 1 2校级 专项 项 目 “ 南 阳 卧龙 岗文化旅 游 开发研 究 ”
规矩三光 四灵在旁 汉代墓室中的天象图
“
” 尺缘 【 冬 I I 1 : 『 l 』 I 【 J L j l 儿 1 J j
椒 , 』 I 球 i 顺 』 : 仃人象 、从 , 皮 I { 螈蜍刷 J 饱) 、J 象 4 = J 1 n ” l 仃I I 、J j j 象 ,隐约 l , J z ^ 乏 川种 。 [ f 、 象忤乃 『 : 也,
随 行濑 穴韦摹 的必起 , 室 幽千 ¨
下法 “ 客观 ” 、即直接 玎 j 网点 表现 象 ,
定7 , s - l k ' 4 . ,陔 L
k { - - I I ; i } ・ 7 P 7 ; , f I l l
1
4 9
西安 曲江翠竹 园西汉晚期墓 天象图 图 1墓室券顶 南部 图 2 墓 室券顶北部 ( 采 自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 西安曲江翠竹园西汉壁画墓发 简报》)
4 8
考 古 物 语
南 阳 出土 汉 画像 石 中的 日月 星 象
汉 代 墓 室 中 的天 象 图
依 忡 照 口 文 献 该 的 址 f 已 “ 载 上 县 、 鬃 犬 始 艾 皇 , 陵 ‘ 地 H
地 ” 。 据 目} j i _ 『 对 战 同 鬃 l f 『 J 没 仃 :“ 上 人 义 ” 室[ 1 】
J I 锻。
L { l - l l L 之 形 。近 求 发 圳 n q 发 i l h I 以 j j = j j . 1 1 ・ 为 小 筑
多j U i )  ̄ U … J 也n J 小 义 j 膏
f f 人象
j L 绘 仃川 象 ( I I …_ 【 l = ; ,J c
厕 像 砖 、 石 的 流 行 ,婊 宅 中 的 人 象 l / 1 真 正 出现 。
论河南南阳汉画像石中四神图像
论河南南阳汉画像石中四神图像作者:邹雨辰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7年第10期摘要:“四神”,指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产生于远古时期的自然崇拜,标志着祖先对方位的初步认识,在当今则演变成四种有吉祥含义的神兽形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宇宙论体系。
在我国古代艺术创作中这四种图像也常有出现,河南南阳出土的汉画像石中,这四种神兽分别以组合或者单独的形式刻画于汉画像石墓中的墓室顶、门和门楣等处。
通过对四神图像起源的追溯,分析其方位排列和图案形象的组合来探析其所代表的不同内涵。
关键词:汉画像石;四神图像;天文;辟邪;升仙位于河南省南阳地区的汉画像石墓是一种采用石,有时也会是砖石混合为结构,流行于西汉晚期至东汉末年的墓葬形式。
画像石,则为其中雕刻有绘画形象的建筑构成石,在两汉时期的墓葬中常有出现。
两汉时期厚葬的风俗盛行,有着“谓死如生”的思想观念,汉画像石之所以成为中国古代汉文化中的浓重一笔与这种客观条件的存在是分不开的。
青龙、白虎、朱雀与玄武通常被称之为“四神”。
在汉画像石中这四种图像常有出现,并且以一种比较固定的组合方式,伴有天文星象、祥瑞辟邪和引领升仙等不同内涵。
《礼记·礼运》云:“何谓四灵?麟凤龟龙,为之四灵。
”陈澔注曰:“行,军旅之出也。
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以指正四方,使戎阵整肃也。
”可看出“龙、龟、凤、麟”合称为“四灵”。
这与之后玄武、青龙、白虎、凤鸟这四种动物显然是有区别的,《三辅黄图》则认为这四种动物的组合是“天之四灵,以正四方”。
所以,有的学者则认为四神形象是有两个版本的。
相比较而言,后种比前种具有更多的含义,与星空中表方位的东、南、西、北的方位名称相对应,具有固定方向意义。
其不仅是一组祥瑞含义的动物,它们之间的差别显而易见,而南阳的汉代文物所展示出的完整四神图像也只有后者,遂本文亦采用“四神”之名。
西安的国棉五场六号的西汉墓葬中,出土一铜温酒炉,酒炉四壁分别镂空雕刻青龙、白虎、朱雀和玄武,该墓葬是出土文物有证实的目前最早且最为完整的四神图像。
中国古代的四灵神兽玉器小论文
也说关于四灵、四象与四时图1一朋友收藏的汉代白玉浮雕四灵玉牌图2北京中嘉拍卖的青白玉四神螭纹出廓壁图3南阳唐河针织厂汉墓画像石研究之四灵图图4汉代石阙上的四灵图图1为一朋友收藏的汉代白玉浮雕四灵玉牌。
玉牌上方浮雕一龟蛇复合体怪兽(玄武),下方浮雕一凤鸟(朱雀),左侧浮雕一龙(青龙), 右侧浮雕一飞虎(白虎)。
图2为北京中嘉以112万元成交价拍卖的玉器青白玉四神螭纹出廓壁。
玉壁中好部分镂雕一昂头挺胸的立龙;玉壁肉部分上方浮雕一凤鸟(朱雀),下方浮雕一龟蛇复合体怪兽(玄武);左侧浮雕一飞虎(白虎),右侧浮雕一飞龙(青龙)。
图3为南阳唐河针织厂汉墓画像石研究之四灵图。
汉墓画像上方浮雕一凤鸟(朱雀),下方浮雕一龟蛇复合体怪兽(玄武);左侧浮雕一飞龙(青龙),右侧浮雕一飞虎(白虎)。
图4为四川益州发现的汉代四灵图。
石阙上的上方浮雕一凤鸟(朱雀),下方浮雕一龟蛇复合体怪兽(玄武);左侧浮雕一飞龙(青龙),右侧浮雕一飞虎(白虎)。
细心观察两件玉器和两件汉画像石,你会发现玉器上的四灵兽的方位,即青龙、朱雀、白虎、玄武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的。
但是,两件画像石上的四灵兽的方位(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并不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排列。
南阳唐河县针织厂汉墓出土四象图,这张画像石上表现的四灵兽,即青龙、朱雀、白虎、玄武却是按着顺时针方向排列的,与以上两件玉器相同。
同为汉代文物,表现的形式却大相径庭。
看起来好像很乱,似乎没有什么规律可以遵循。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其中暗藏某种玄机吗?最近,看了红山文化国际论坛玉文化研究年会的《朝阳牛河梁红山玉文化国际论坛文集》中署名叶伟夫、叶芃的论文:《红山文化礼玉美术禷俗析疑——探索牛河梁玉雕所凸现的史前天地与四神观》,即《中国“四神”研究》。
诚如作者自述:“该文是截止目前为止,可能是最系统的专门探研“四神”的文章,亦即是我国对于“四象、四神”等传统造型和纹饰的起源、神化、发展、演进、异化、演绎、升华等进化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南阳汉画像石艺术的当代价值研究
南阳汉画像石艺术的当代价值研究中图分类号:J0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72903-0097-05关键词:南阳汉画像石;意象;情感;可持续性摘要:南阳汉画像石一石一主题,采用分层、散点透视构图法驾驭题材,组织物象,从而恰当地表达出整幅画面的主题。
这为当下的艺术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
南阳汉画像石不刻意追求形象的真实,不拘泥于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照搬,而是追求物象之神似,融情于画,重视精神超于物像的创作宗旨,通过主观感知意象进行情感的真实传递,这为当今追求”意”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摹本。
南阳汉画像石在艺术上纯朴的创作动机和真实自然的形象造型,传达了和谐的意境美,成就了其可持续性的审美艺术价值,这为当今艺术创作中的功利性反思提供了参照。
汉画像石作为汉代工匠在墓室建筑构件中的石头上进行雕刻绘制而成的画,是我国汉朝时期融雕刻和绘画于一体的一种独特艺术表达方式,其简单纯朴的造型、生动大胆的表现在我国美术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
南阳汉画像石艺术更是以其博大沉雄、古朴庄重而著称于世,其所采用的构图造型方式与创作手法,是我国古代艺术史上影响深远的崭新艺术形式,为汉代及以后的艺术表现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开创了我国民族艺术寓情于画“精神超于像外”、不拘于形“追求神似”的先河。
南阳汉画像石虽是在我国还未形成专业艺术理论的“荒蛮”背景下生长起来的,然而正是这种近似原始的艺术创作,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为后世各类艺术形式的形成提供了范本、理论源泉与方法论。
南阳汉画像石自发掘至今,学术界对其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与层面的研究从未停止过,艺术层面的研究更可谓成果丰硕,内容、形式、空间、布局、技法等各方面都有涉及。
但就南阳汉画像石艺术延伸层面对当下艺术创作之价值的阐�则甚少。
南阳汉画像石作为中原传统文化中的杰出代表,对当下的文化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拟从不同侧面发掘南阳汉画像石的艺术特色与价值,探寻南阳汉画像石与现代艺术融合的新途径,以期凸显这一传统艺术在当下艺术创作、艺术发展中的作用,促进当今文化艺术持续健康发展。
?南阳汉画中的“门神画”
南阳汉画中的“门神画”南阳汉画中的四灵之“青龙”南阳汉画中的二龙交媾南阳汉画中的鸿门宴故事南阳汉画中的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南阳汉画中的方相士驱疫灭灾南阳汉画中的神兽食魅南阳汉画中的祥瑞升仙南阳汉画中的执笏、拜谒礼仪南阳汉画中的拥彗迎宾图南阳汉画中的宴请飨餐画面【编者按】南阳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反映了汉代的世情民风、民俗礼仪,主要有执笏拜谒、拥彗迎宾、宴请飨餐和门画等,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南阳汉代民俗礼仪内容。
以下分期做各类的分述和图解。
作者/栗元君选自/《南阳民间汉画集》汉代时由于谶纬迷信思想的影响,辟邪之风颇为兴盛。
南阳汉画像石中就有许多以辟邪为内容的门画,展示了汉代的辟邪风俗。
门画,是建筑物门户上的绘画装饰。
门画最初产生于商周时期,到春秋战国时,在荆楚之地门户画神荼、郁垒以辟邪已成为一种民俗。
《山海经》云:‘画桃符以厌鬼”《岁时广记》“桃符之制,以薄木板,上画神像狻猊(suan ni)白泽之类,下书左郁垒,右神荼”。
《礼记·丧大事》郑玄注曰:“君……、择菜,礼门神”。
我国古代门画神的主要内容有铺首衔环和人物门神。
铺首衔环,在南阳发掘的汉画像石墓中,大多数墓门的门扉上都刻有。
有两个方面的功用,便于开拉门户,为客人来访时叩门之用。
铺首实为饕餮,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凶恶神兽,在先秦的铜器上便多著其形以为饰。
《吕氏春秋·先识览》(卷十六):“周鼎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因为这种神兽凶恶、贪婪好吃,所以一般让其作为铺首置于大门上,用以驱邪。
饕餮常常和“四灵”动物,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在一起,加之嘴中衔一巨环,统叫铺首衔环。
在秦汉人的观念中,白虎被认为是守护西方的神灵,可以驱逐邪恶,辟除不祥。
《三辅黄图》云:“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
”此外,白虎还是宅中的主神,《论衡》云:“宅中主神十二焉,青龙、白虎列十二位,龙虎猛神,天之正鬼也。
飞尸、流凶安敢妄集。
南阳汉画中的祥瑞升仙
南阳汉画中的祥瑞升仙南阳汉画中的四灵之“白虎”南阳汉画中的四灵之“青龙”南阳汉画中的二龙交媾南阳汉画中的鸿门宴故事南阳汉画中的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南阳汉画中的兽斗场面南阳汉画中的方相士驱疫灭灾南阳汉画中的神兽食魅作者/栗元君选自/《南阳民间汉画集》汉代由于道教思想占主导地位,升仙是信徒追求的主要目标。
在汉画像石中,圣贤的途径有两种。
一是梦想成羽人,自羽成仙。
《论衡·无形》说:“图仙人之形,体生毛,臂变为翼,行于云。
”另一种是乘上云车,骑着龙虎、攀上凤凰、乘着仙龟,驾着白鹤等,凭借他物升仙。
两种形式都有表现。
在南阳汉画像石图像中,逐疫升仙图像很多,反映了汉代的这种驱鬼除邪、得道升仙的观念。
逐疫有方相士逐疫、祥神瑞兽逐疫。
升仙有骑虎升仙、骑龙升仙、骑鹿升仙、骑龟升仙和骑鹤升仙等等。
1 攀龙升仙瑞兽食魅图刻一回头青龙,一羽人攀附龙身上,意为攀龙升仙。
另有狮子、老虎、熊共同努力,镇压鬼魅夹尾兽。
最后吃掉鬼魅。
2骑虎升仙斗兽东汉画像石,尺寸142x41cm,直纹衬底浅浮雕。
蒲山石灰石,出自南阳理工学院工地。
画面右刻一人骑虎,期盼升仙;图左刻象士斗兽。
像面有直纹边框、菱形环、龙云纹装饰画面。
《焦氏易林》记载:“驾龙骑虎,周遍天下,为人所使……。
”说明,虎为凡人死后升入仙界的交通工具,有仙人骑虎和骑虎升仙之说。
3王子乔得道升仙汉代像石,规格126x26cm。
图面一羽人独坐山顶,双手执笙,吹奏动听的乐曲,双腿交错悬于山间。
山下有应龙,闻乐而飞来。
山,崇山,山峦叠嶂,仙人出没之地。
此图描绘的是传说王子乔升仙的故事。
相传王子乔(约前565年-前549年)东周人,为黄帝后裔,东周灵王姬泄心的太子,本名姬晋,字子乔,人称太子晋世称王子晋或王子乔,是王氏的始祖。
为道士浮丘公引上嵩山三十余年,修炼石精金光藏景录神法,喜吹笙作凤鸣声,尝游伊洛中,后得道成仙。
传说三十余年后,家人见王子乔在缑氏山,乘白鹤升天而去。
道教中封其为'右弼真人',统领桐柏山。
汉画四神图像研究的开题报告
汉画四神图像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四神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组古老的图案,包括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每一神兽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和象征。
四神图起源很早,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四神图成为了印章、壁画、刻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中的重要元素。
斗拱、屏风、门额、壁画等装饰性建筑装饰上都有四神图案,如洛阳白马寺、长安杨家墓等遗址中都有四神图案的遗物出土。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从汉代开始,对四神图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进行深入研究,并全面分析四神图的形象、寓意、象征等方面,最终能够揭示出四神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四神图对于中国艺术文化发展的贡献。
三、研究内容1. 四神图的起源及历史演变。
本部分将从汉代开始,探究四神图的起源及历史演变情况,包括四神图的出现时期、最早的四神图作品、不同历史时期四神图的风格发展等。
2. 四神图的形象分析。
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四神图进行形象分析,包括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形象特点和传统的表现手法,分析不同形象的四神图在不同时期的演变及变化规律。
3. 四神图的寓意和象征分析。
分析四神图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在不同历史背景下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及其起作用的原因,对于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4. 四神图的艺术表现。
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四神图作品进行艺术表现上的研究,包括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的表现手法,分析不同年代四神图在艺术表现上的对比和演变。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取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历史文化研究和美术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对四神图的起源、演变、形象、寓意、象征及艺术表现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四神图的形象、寓意、象征等方面的内涵,揭示出四神图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所代表的文化渊源及其在历史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拓展对汉代古代艺术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南阳汉画中的仙人与瑞兽
南阳汉画中的仙人与瑞兽【编者按】祥神瑞兽是祖先对于保护神的一种图腾崇拜。
在汉画世界中,祥禽瑞兽都是吉祥的象征,给人们带来祥瑞好运。
汉画像石中的祥神瑞兽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天禄、辟邪、貔貅、麒麟、獬豸(独角兽)等,它们都是人们意想中祥禽瑞兽,有神化的特征。
这些神兽,在汉画中扮演不同的神话角色。
在汉画中还有被神化的狮子、熊、羊等瑞兽很多。
如狮子是狻猊的化身,羊是白泽的化身,熊是方相氏的化身,都有镇妖煞魔的神力。
以上这些神兽在汉画中多有出现,并与其他仙人、鬼魅相联系。
作者/栗元君选自/《南阳民间汉画集》南阳汉画中的仙人与瑞兽,常见的有仙人饲鹿、仙人逐鹿、仙人戏鹿、仙人饲龙、羽人戏龙等名称。
1 仙人饲鹿画面刻伏鹿一只,左刻仙人,两手持仙草饲鹿。
寓意福禄(伏鹿)长寿(仙人2 仙人逐鹿东汉画像石,规格:128×30cm。
画面左侧刻一羽人,快速前奔追鹿,一鹿惊慌飞奔,一鹿回头观看。
右侧刻一株发财树。
羽人,即身长羽毛、羽翼或披羽毛外衣能飞翔的神人。
《山海经·西山经》记“有羽民之国,其民皆生毛羽”。
在汉代,羽人者神人也,,长寿的象征。
鹿谐音禄,释义是厚禄、俸禄无限。
发财树是财富无穷的象征。
画像寓意是福、禄、寿同在,三星高照、吉祥如意也。
此图是一幅具有升仙辟邪、长寿纳吉的图案。
3 仙人戏鹿汉代画像石,规格:163x49cm。
画面左侧刻一仙人,右刻一匍匐神鹿。
朱熹《诗·大雅·生民》:“诞实匍匐,刻岐刻嶷,以就口食。
”朱熹注:“匍匐,手足并行也”。
画像仙人戏神鹿,仙人寓意长寿,匍鹿谐音“福禄”,全意是“福禄寿”。
4 仙人饲龙东汉画像石,规格:146x36cm,直纹衬底浅浮雕图案。
画面刻一羽人,手持仙草;左刻应龙,有翼,龙尾上扬,四肢腾空,张口欲衔仙草。
描述仙人饲龙画面。
画面云气缭绕。
上边框三角星纹、直纹,下边框直纹、斜纹装饰。
5 仙人饲龙画面左侧刻一仙人,仙人生有羽翼,手执瑞芝仙草正在饲喂一条横空出世跨跃在山川峰峦之上的应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为白虎……北宫玄武 , 虚、 危。 ”
如 《 三辅黄
西、 南、 北四边有青龙、 白虎、 朱雀、 玄武四象定位。西安交
大汉墓星象图中的四象形象是 目前已知的将 四象与二十
图》 则是对四灵形象进行了总结般地描述 : “ 苍龙、 白虎、 朱 雀、 玄武 , 天之 四灵, 以正 四方, 王 者制 宫阙殿 阁取 法 焉” , 四灵形象至此基本定型。 在考古资料方面, 1 9 8 7年仰韶文化时期的濮阳西水坡 遗址的发掘引人注目, 其4 5 号墓在墓主骨骼两旁, 有用蚌 壳排列成的图形, 东方是龙, 西方是虎。虽然发掘简报并无 提及蚌壳图形与二象( 四灵与天文相联系时通常称四象, 下 同) 的联系, 但李学勤认为“ 和青龙、 白虎之相似, 实在是太 明显了” , 尽管仅有东西二象, 但已将先民对于四灵的认 识的出现时间上限向前推进不少。1 9 7 8 年湖北随县擂鼓墩
研 究 汉代科技 水平 以.A . - f i 3 追 求死后 升仙 的社会 风 气。
关 键 词 :汉 画 像 石 ; 四灵 ; 天文; 升 仙 文 化
中图分 类号 : K 8 7 8 . 6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1— 9 8 2 4 ( 2 0 1 3 ) 0 6— 0 0 8 6— 0 6
在文献记载方面, 《 礼记正义 ・ 礼运》 云: “ 何谓四灵? 麟、 凤、 龟、 龙, 谓之四灵。 ” … 而同样是在《 礼记正义》 中, 《 曲礼》 篇中却又有“ 行, 前朱鸟而后玄武, 左青龙而右 白虎, 招摇在上急缮其怒, 进退有度” 的表述。同一部 典籍, 便有了两种不同的说法。与《 礼记正义 ・ 曲礼上》 叙 述相似的还有《 淮南子 ・ 兵略训》 : “ 所谓天数者, 左青龙 , 右白虎, 前朱雀, 后玄武。 ” ∞《 吴子 ・ 治兵》 : “ 必左青
中央是一个大“ 斗”字, 盖面上记有二十八宿的名称, 盖右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5—1 6
拟以南阳地区汉画像石为例,介 : 朱 士麒 ( 1 9 8 9一) , 男, 江 苏 南京 人 , 硕士研 究生, 研 究方 向 : 汉代 考 古 。
八宿星图相配的最完整的范例, 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天象观
念。汉武帝茂陵附近发现的汉代四灵画像砖, “ 给我们提 供了西汉早期配套齐全完整的四神形象 , 韵足 , 气旺, 表现 出生龙活虎的力度。 ” 西汉末期, 随着谶纬思想的泛滥,
铜镜 上开始大量 出现 四灵 图像 , 通 常还伴 有 “ 青 龙 白虎掌
第3 2卷 第 6期
V0 1 .3 2 No .6
许 昌学院 学报
J OURNAL OF XUCH ANG UNI VERS I TY
2 0 1 3年 第 6期
No .6,2 01 3
南 阳汉 画像 石 四灵 图像 研 究
朱 士 麒
( 江苏师 范大学 历 史文化 与旅游 学 院 , 江苏 徐 州 2 2 1 1 1 6 )
葬, 墓室内壁绘满了彩色壁画, 壁画上半部分, 主要是墓室
顶部画的便 是在 中国天 文考古 学史 上 占有 重 要地位 的 四
记・ 天官书》 则将四灵形象与天象进行了联系, 云“ 东宫苍 龙, 房、 心 ……南宫朱鸟, 权、 衡……西宫成池, 日天五潢
… …
象二十八宿星天象图。在墓室顶部绘有巨大的同心圆形 环带中, 二十八星宿沿环带分布 , 组成一个周天, 图的东、
四方 , 朱雀玄武顺阴阳” 等的七言韵语。四灵形象在瓦当
通常是独立出现 , 目前还 鲜有 四灵组 合的瓦 当出土 。西安
市汉长安故城遗址 出土的四灵瓦当被认为可能与建筑方 位有关, 或许为苍龙阙、 玄武阙、 自虎殿等用瓦。 四灵形象在画像石上同样运用广泛, 寓意不同, 本文
1 号墓( 曾侯乙墓) 出土 E . 6 6件漆箱盖, 箱盖有漆绘图形,
龙, 右白虎, 前朱雀, 后玄武, 招摇在上, 从事于下。 ” 《 史
包含苍龙纹和朱雀纹空心砖, 据考古人员推测其年代当在战 国至秦代之间。
到了汉代, 四灵形象有了更大的发展, 并且被广泛应 用, 画像石、 壁画墓、 瓦当、 铜镜上都可见到四灵的身影。
1 9 8 7 年,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 院内发现一座汉代砖室墓
・
8 6・
四灵, 又称四象 、 四神、 四宫等, 现在通常是指青龙、 白 虎、 朱雀、 玄武。四灵最早的起源与古人的原始崇拜有关,
形象皆来 自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四灵的组合并非从一开 始便已固定, 而是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
面绘一青龙 , 左侧绘一 自虎。 于白虎星象腹部下方绘有一火
形纹( 带有火形芒角) , 在亢宿下方写有“ 甲寅三日” 于漆箱 盖上, 四隅有勾连状纹饰。衣箱上绘有四宫之神 , 东苍龙, 南 朱鸟, 西白虎, 北玄武( 黑色无图像) , 又绘有四方之神, 四灵 形象已 初步完整。 秦都成阳第一号宫殿建筑遗址出土了
摘 要 :四灵是 南 阳汉画像 石 中常 出现 的形 象 , 主要 刻 画于 画像 石 基的 墓顸 、 墓 门、 门楣 等
处, 含 有天 文指 向、 驱魔辟 邪 、 羽. r e 4 f - f a , - z . 同 内涵 。对 汉 画像 石 中的 四灵 图像进 行 分析 , f ̄ 有助 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