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汉代画像石墓志题记题刻和现存汉代碑刻的初步研究
关于南阳汉代画像石艺术若干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
关于南阳汉代画像石艺术若干问题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汉代画像石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一种形式,其历史悠久、技法精湛、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南阳作为汉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中心,其汉代画像石以优美的造型、精湛的绘画和文字技法深受世人的称赞。
本研究旨在探讨南阳汉代画像石的艺术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加深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认识,为后人保留和传承南阳汉代画像石作出贡献。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本研究的目标在于深入研究南阳汉代画像石的艺术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归纳总结南阳汉代画像石的主要艺术特征,阐明其与南阳地域文化、汉代时期社会背景的关系,以及对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的影响,同时还将研究南阳汉代画像石保存和传承的现状和问题。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南阳汉代画像石的制作技艺和艺术特点;2、南阳汉代画像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3、南阳汉代画像石与汉代绘画艺术的关系;4、南阳汉代画像石的保存和传承现状及问题分析。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实物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分析、比较南阳汉代画像石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南阳汉代画像石进行深入观察和实物分析,对其画法、技法等方面进行比较和研究。
同时还将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南阳地区相关文化遗址和博物馆的相关资料和收藏,加深研究的全面性和深度性。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通过本研究,预计能够:1、全面准确地掌握南阳汉代画像石的艺术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2、深入挖掘南阳汉代画像石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关系,一定程度上揭示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规律和历史演变;3、提出南阳汉代画像石保存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南阳汉代画像石的保护和传承做出贡献。
【推荐下载】试论解读南阳汉画像石
[键入文字]
试论解读南阳汉画像石
汉画像石兴起于西汉中期,盛行于东汉中期,至东汉末年衰落。
随着东汉的灭亡,汉画像石的雕刻制造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以下就是由为您提供的试论解读南阳汉画像石。
作为历史记载的汉画像石以独特的表现手法和特殊的艺术形式,反映了汉代丧葬祭祀风俗,再现了汉代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一、从载体上看,南阳汉画像石是一种独特的档案载体
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档案载体形式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而演变。
龟甲兽骨、青铜石器、竹木简册、绵帛纸张等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作为主要档案载体被充分利用。
其中,石刻档案广泛存在,在留存至今的明清以前的中国古代历史档案中,石刻档案占据一定的比例,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中国古代石刻档案主要有刻石、碑、墓志、摩崖、宗教造像题记、石经等种类。
画像石是石刻档案的一部分,是由工匠以石为底、以刀代笔,运用多种雕刻手法雕刻而出的艺术品,主要用于墓碑、地下墓室、墓地祠堂、门阙、庙阙的建筑装饰材料。
画像石作为石刻档案的一种,主要是以图画形式(部分有文字)镌刻在石质载体上,它生动地保存了当时的社会活动信息。
1。
浅析南阳汉代画像石墓墓门图像
浅析南阳汉代画像石墓墓门图像作者:雷桐段景琪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09期摘要:南阳汉画像石墓的墓门图像在题材和内容上是丰富多彩的。
本文将根据南阳汉代画像石墓的时代先后顺序,进行分期的举例说明。
并从中找出各个时期墓门画像的特点。
关键词:南阳;汉代画像;墓门图像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084-01有许多学者们对南阳地区画像石的题材内容、石刻铭文、典型图像、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过专题性的研究或综合性地论述,但对南阳汉画像石墓墓门图像的研究相对比较少。
事实上,南阳墓门图像的内容是较丰富的,其题材广泛,种类繁多。
在汉代画像石墓中,墓门一般由门楣、立柱和门扉(门扇)三个部分组成。
现以在南阳考察的方城县东关石墓为例,来看墓门的结构及其图像的组成。
先看墓大门的结构:由两侧柱、一中柱、四扇门扉、四门楣筑成。
画像也基本上就集中分布在这些部分。
本文将根据南阳汉代画像石墓的时代先后顺序,进行分期的举例说明。
并从中找出各个时期墓门画像的特点。
一、西汉中期的墓门图像南阳西汉中期的墓门图像,内容比较简单,以写实为主,主要为几何图案和建筑画像两大类。
几何图案所占比例最大,如赵寨砖瓦厂墓门扉及门柱下半部都刻有装饰图案,门扉上刻画楼阁、铺首衔环。
该画象由上下两部分组成,门的上部是楼房,在楼的脊上有一对双层望亭,在望亭的上部刻画一只朱雀,朱雀正展翅欲飞。
在楼下有两柱做支撑,柱上有斗拱,柱下有柱础,两柱之间刻铺首衔环,门的下半部刻四方连续菱形连环图案。
八扇门扉均为重复的楼阁建筑画像,这种楼阁具有对称性,显现出图案化的特征。
墓门图像较为简单。
二、西汉晚期的墓门图像到了西汉晚期至王莽新朝,图像内容仍以写实为主。
例如,唐河汉郁平大尹冯君孺人画像石墓,门画建筑物里,增添了墓主人生前的起居图象。
此时期的墓门图像已经出一定的规律性。
门楣正面刻画出二龙交尾、车骑出行和逐疫等内容;门柱多刻有门吏,但仍有少量的图案存在;又例如,唐河县石灰窑村汉画像石墓,铺首衔环图像与建筑图像在门扉上所占比例,几乎是上下等分的。
南阳汉画像石艺术的当代价值研究
南阳汉画像石艺术的当代价值研究中图分类号:J0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72903-0097-05关键词:南阳汉画像石;意象;情感;可持续性摘要:南阳汉画像石一石一主题,采用分层、散点透视构图法驾驭题材,组织物象,从而恰当地表达出整幅画面的主题。
这为当下的艺术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
南阳汉画像石不刻意追求形象的真实,不拘泥于现实生活中客观物象的照搬,而是追求物象之神似,融情于画,重视精神超于物像的创作宗旨,通过主观感知意象进行情感的真实传递,这为当今追求”意”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摹本。
南阳汉画像石在艺术上纯朴的创作动机和真实自然的形象造型,传达了和谐的意境美,成就了其可持续性的审美艺术价值,这为当今艺术创作中的功利性反思提供了参照。
汉画像石作为汉代工匠在墓室建筑构件中的石头上进行雕刻绘制而成的画,是我国汉朝时期融雕刻和绘画于一体的一种独特艺术表达方式,其简单纯朴的造型、生动大胆的表现在我国美术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
南阳汉画像石艺术更是以其博大沉雄、古朴庄重而著称于世,其所采用的构图造型方式与创作手法,是我国古代艺术史上影响深远的崭新艺术形式,为汉代及以后的艺术表现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开创了我国民族艺术寓情于画“精神超于像外”、不拘于形“追求神似”的先河。
南阳汉画像石虽是在我国还未形成专业艺术理论的“荒蛮”背景下生长起来的,然而正是这种近似原始的艺术创作,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为后世各类艺术形式的形成提供了范本、理论源泉与方法论。
南阳汉画像石自发掘至今,学术界对其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与层面的研究从未停止过,艺术层面的研究更可谓成果丰硕,内容、形式、空间、布局、技法等各方面都有涉及。
但就南阳汉画像石艺术延伸层面对当下艺术创作之价值的阐�则甚少。
南阳汉画像石作为中原传统文化中的杰出代表,对当下的文化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文拟从不同侧面发掘南阳汉画像石的艺术特色与价值,探寻南阳汉画像石与现代艺术融合的新途径,以期凸显这一传统艺术在当下艺术创作、艺术发展中的作用,促进当今文化艺术持续健康发展。
南阳汉画像石虎纹初探的开题报告
南阳汉画像石虎纹初探的开题报告导言:汉画像石是中国石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著名的是洛阳汉画像石。
然而,汉画像石在其他地方也有发现,例如位于南阳的汉画像石。
南阳地区的汉画像石从艺术、历史和考古角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南阳汉画像石的纹饰为研究对象,探讨南阳汉画像石的特点和历史价值。
一、研究背景南阳汉画像石发现于河南南阳市卧龙山南麓,东汉时期(公元25年-公元220年)刻制。
南阳市境内还有其他汉画像石,其中最著名的是王禹娇和诸葛亮的汉画像石。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将以南阳汉画像石的纹饰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独特的纹饰特点以及其在南阳历史和文化中的价值。
三、研究内容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1. 分析南阳汉画像石的纹饰特点:包括图案、符号、色彩等方面的元素,通过深度解析纹饰的印象,发现和比较其中的造型、线条、色彩、装饰等方面的特征,从而探讨南阳汉画像石纹饰的特点、风格和特色。
2. 历史考察:通过文献资料、考古发现等多种途径探究南阳汉画像石在当时南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分析纹饰特征与史料记载的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南阳汉画像石的历史价值。
3. 艺术价值分析:针对南阳汉画像石的纹饰风格和特点,从艺术史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对中国石刻艺术的发展和影响。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为增进对南阳汉画像石的了解,揭示其在古代南阳地区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对中国石刻艺术的研究有一定的推进作用,为研究中国古代石刻艺术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3. 对今后有关南阳汉画像石研究的深入展开提供重要的资料和参考。
五、研究方法本文采取文献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文献调查主要针对南阳汉画像石的相关资料和考古发现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比较;实地调查则包括对南阳汉画像石的实地观察、测量、拍照、记录等作业。
六、研究进度安排本研究于2022年10月开始,计划于2023年6月完成论文的初稿。
具体进度安排如下:2022年10月-2022年11月:文献调查,制定研究方案。
试论河南南阳地区汉画像石
试论河南南阳地区汉代画像石与六朝时期画像砖的独特风格与内在联系■崔闯【摘要】;通过对河南南阳地区相继发现的汉画像石和六朝画像砖进行分析比较,结合一些图片与文字资料,阐述了南阳地区汉代画像石与六朝时期画像砖在此地域的独特艺术风格,并分析了两个时期画像石与画像砖的特点,认为六朝时期画像砖,是在继承了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的的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创新和演化形成的。
【关键词】:南阳汉画像石六朝画像砖风格传承创新引言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因地处伏牛山之南,汉水之北而得名。
单从地名便可看出,它正处于通南接北,达阴及阳的险要位置。
南阳古称“宛”,在东汉时期是我国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之一,它四通武关,东受江淮,同时又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家乡,皇帝常来巡幸。
(1 )此地达官贵人云集,厚葬之风极盛,故留下了大量的画像石资料。
始建于1935年10月,经过不断改扩建,于1999年12月27日新建成的南阳汉画馆,现已经搜集整理画像石藏品近3000余件。
成为我国建馆历史最早、规模最大、藏品数量最多的一座汉代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
(2)相较与汉代画像石,1957年在河南邓县学庄发现,于1958年发掘清理的南北朝时期的彩色画像砖墓,则是六朝时期画像砖的典型代表。
而值得一提的是,邓县(1988年撤县建市,今为河南省邓州市,属县级市)隶属于南阳市,在河南南阳境内,据南阳市区仅60公里,南阳地区出土的汉画像石有一部分也是从该地出土的。
这将意味着在同一地区,相继发现了汉代和六朝时期的画像石与画像砖,这些画像石和画像砖在这一地域有什么独特的艺术风格,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呢?南阳地区汉代画像石河南南阳是我国出土汉画像最多的一个地区。
秦代便设南阳郡,汉代袭之。
当时是手工业、商业、农业水利灌溉比较发达的地区,这种经济和政治的背景,形成了南阳地区这个汉画像石艺术宝库。
南阳汉代画像石作为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具有汉代石刻画像博大精深、古朴凝重的共性特征,这个问题在课本中已有讲述,这里不再赘言;其次,南阳汉画又是一个地域性文化现象,因而其个性特征亦显得极为鲜明。
南阳汉画馆之墓葬
南阳汉画馆之墓葬南阳汉画馆东汉天禄神兽南阳汉画馆东汉天禄神兽天禄、辟邪是古代传说中的种兽,似鹿而长尾,一角者为辟邪,二角者为天禄,可攘除灾难,永安百禄。
古人把它们对置于墓前,既有祈护祠墓,冥宅永安之意,亦作为升仙之座骑。
南阳汉画馆东汉仕女南阳汉画馆东汉仕女南阳汉画馆东汉仕女来源:南阳市麒麟岗汉墓石刻一女子站立,她长裙曳地,衣带飘飞。
南阳汉画馆东汉高髻细腰侍女南阳汉画馆西汉执盾门吏南阳汉画馆东汉避鬼神兽南阳汉画馆东汉白虎铺首衔环南阳汉画馆东汉神怪、执棒门吏南阳汉画馆东汉端灯侍女南阳汉画馆东汉仕女南阳汉画馆东汉仕女来源:南阳市麒麟岗汉墓石刻一女子站立,她长裙曳地,衣带飘飞。
南阳汉画馆东汉端灯侍女南阳汉画馆东汉端灯侍女拓片南阳汉画馆东汉侍女方城县东关汉画像石墓墓门此墓是东汉时期的一座典型的夫妻合葬墓,首先我们看到两组并列的墓门雕刻艺术风格迥然不同,左边的刀法稚拙粗放,右边则显灵巧细腻。
阳刚与阴柔相得益彰。
再看墓门上所刻的画像内容则是丰富多彩:左上方门楣上刻有汉代常见的吉祥动物龙虎,左下方门楣上则是寓意子孙繁昌的二龙穿璧图。
右上部门楣刻阉牛图,这是一幅极为珍贵的画像,它对研究汉代利用去势术对牛种的改良,以及南阳黄牛的发展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图像资料。
右下刻斗兽图。
门中立柱上刻一门阙建筑物,其上栖一只猫头鹰(鸱枭)。
两墓门均刻铺首衔环,一门上刻白虎、朱雀,另一门上刻羽人、神豹。
南阳汉画像石产生的历史背景(文来源于网上)所谓的汉画像石,就是两汉时代的墓葬(或墓葬的地面附属建筑祠堂、阙、碑等)所使用的刻有各种画像的建筑石材。
从全国而言,汉画像石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大中心区域:(1)河南南阳、鄂北区;(2)山东、苏北、皖北、豫东区;(3)陕北、晋西北区;(4)四川、滇北区。
汉画像石集中于这四个区域绝非偶然。
南阳之所以能成为汉画像石集中地之一,与其在两汉时代发达的经济文化和特殊的政治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
南阳位于河南省的西南部,地处汉水流域,东、北、西三面环山,是一个扇形盆地。
从南阳汉画像石看汉代民间思想
从南阳汉画像石看汉代民间思想作者:陈建伊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第21期摘要:南阳地区是汉代画像石墓主要分布区域之一,汉画像石的内容与汉代民间生活息息相关。
在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思想的背景下,南阳地区因为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形成了多元的、杂糅的思想主题。
文章从精神信仰、经济思想和伦理道德三个方面入手探究汉代南阳地区的民间思想情况。
关键词:南阳;汉画像石;民间思想1 汉画像石研究综述汉代起,墓葬艺术开始流行,画像石艺术更是其中的翘楚。
即使是同一主题的画像石,在艺术的呈现上也会各有千秋。
画像石是民间艺术共性与个性的结合体,是研究汉代民间生活的宝库。
画像石上的内容充分反映出汉代民间多方来源的意识形态。
虽然汉代实施“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但汉代民间的道家、阴阳家等一些思想仍然有很强大的生命力。
同时,这些思想也是经过改良之后的新儒术,其中糅合了黄老、阴阳等思想,也体现了谶纬、易数等神秘色彩,所以儒术本身就是多种思想的融合体。
在这样的思想环境下,其行为观念就有复杂、多元甚至矛盾的一面。
南阳,古称宛,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属于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带。
秦时,迁六国大商贾和手工业匠人于南阳,促进了其商业的发展,成为全国的冶铁中心,南阳也由此成为当时闻名天下的富庶地区之一。
刘秀起兵于南阳,南阳也因此成了东汉的“帝乡”。
南北方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孕育出南阳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
汉画像石艺术更是其中典型的文化因素。
对汉画像石研究比较彻底的综合性著作要首推信立祥先生的《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1],他对汉画像石的研究过程分为三阶段:金石学阶段、20世纪初至20世纪60年代及20世纪60年代以后。
第一阶段侧重于画像石的收集、拓印等,还不算做真正的学术研究。
第二阶段是利用近代考古学积画像石资料。
第三阶段是对画像石进行综合研究。
笔者认为对于汉画像石研究过程在信立祥先生三阶段划分的基础上,应再增加一个阶段,即第四阶段,以进入21世纪为划分。
汉代碑刻研究报告
汉代碑刻研究报告引言汉代碑刻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本文将对汉代碑刻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探讨其在历史和艺术领域的意义。
1. 汉代碑刻的历史背景汉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之一,其碑刻在文化、政治、军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汉代,碑刻主要用于纪念和表彰功绩,记录历史事件以及表达君主的统治意图。
2. 汉代碑刻的特点汉代碑刻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在形式上,汉代碑刻多为石刻,以石材、青铜等材料制作而成。
在内容上,汉代碑刻以记述历史事件和表彰功绩为主题,文辞精练,字体工整,结构严谨。
3. 汉代碑刻的艺术价值汉代碑刻作为古代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
其内容表达和造型设计都体现了汉代人民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
此外,汉代碑刻的雕刻技艺非常高超,刀法精细,线条流畅,形成了独特的汉代雕刻风格。
4. 汉代碑刻的研究方法研究汉代碑刻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并结合考古与历史文献等资料来进行综合分析。
其中,对碑刻的文字内容进行解读,对碑刻的造型和风格进行比较研究,对碑刻的历史背景进行考证,都是研究汉代碑刻的重要方法。
5. 汉代碑刻的保护与传承汉代碑刻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得到保护与传承。
在保护方面,需要加强碑刻的维修和保养,规范其周围环境,确保其长期保存。
在传承方面,需加强对汉代碑刻的研究和推广,提高广大民众的文化认同和保护意识。
结论汉代碑刻作为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我们通过对其历史背景、特点、艺术价值、研究方法以及保护与传承等方面的综述,加深了对汉代碑刻的认识,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和保护建议,为汉代碑刻的研究和传承做出了贡献。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期待能够进一步挖掘汉代碑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为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作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待补充。
从南阳画像石墓看汉代的丧葬习俗
从南阳画像石墓看汉代的丧葬习俗作者:黄雪珂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6年第01期摘要:汉画像石为我们研究汉代的丧葬习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对了解汉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河南南阳画像石墓在特定的时间和地域形成发展,从画像石墓葬的形制,题材和内容中可以了解到汉代厚葬、掮幡招魂、丧葬护丧、守冢墓祀等主要习俗。
关键词:汉代丧葬习俗南阳画像石丧葬作为对生活习俗的反应,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对古代人民的生活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汉代墓葬出土汉画像石是用石板作为墓葬材料在地下墓穴、墓阙和庙阙、墓地祠堂等上面雕刻的画像建筑石材,旨在表现当时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状况。
从本质上说汉画像石本身就是一种具有祭祀性的丧葬艺术。
本文试图从丧葬习俗的角度出发,透过河南南阳汉画像石墓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来了解其反应的汉代丧葬习俗,对汉代社会生活进行更深的探讨。
一、厚葬之风首先从汉代汉画像石墓复杂的建造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汉代画像石墓其本身就是汉代厚葬之风的产物。
另一方面从石墓内部的结构上也可以看出汉代人们追寻的厚葬风气,例如在1962年由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发掘的杨官寺画像石墓,其墓室由前室、南北二主室、南北二侧室和后室六部分组成,每个墓室都是用石材构筑,墓室结构都是仿照着阳宅建造,表现出当时的人们希望死者继续享受荣华富贵的奢侈生活。
除了墓室的修建规模浩大,墓室内还随葬大量的器物,通过对南阳汉画像墓发掘,发现墓葬随葬品的种类和数量众多。
南阳杨官寺画像石墓中,虽遭受盗掘,但仍发掘出大量陶铁铜器。
南阳唐河郁平大尹冯君孺画像墓出土的器物中,也出土了大量各式随葬品。
除了南阳汉墓,1994年徐州狮子山考古发掘的楚王墓虽经过盗掘,但出土文物仍然多达2000余件;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遗策中记录了大量随葬品。
据《汉书·贡禹传》记载:“武帝茂陵多藏金银财物,有鸟、兽、鳖、牛、马、虎、豹七禽,凡百九十物”及至武帝时,由于储藏过多,竟达陵中不复容物的程度。
南阳汉代模印画像砖艺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南阳汉代模印画像砖艺术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南阳汉代模印画像砖艺术研究一、选题背景中国古代陶器遗存丰富,其中的模印画像砖是中国陶器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珍贵遗产之一。
其中以汉代模印画像砖最为著名,南阳模印画像砖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为研究汉代模印画像砖的精髓和美学价值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南阳模印画像砖不仅在图案和构图上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更为珍贵的是它把绘画、雕塑、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推动了中国艺术的发展。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南阳汉代模印画像砖的艺术特点与美学价值,有助于了解汉代陶器文化的发展历程,探寻汉代陶瓷艺术的脉络和发展趋势,以及吸取其中的创作经验,促进中国现代陶瓷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此外,对于加深对汉代文化的认知和研究,拓宽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研究内容和重点研究南阳汉代模印画像砖的艺术特点和形式,探究其形成的背景和历史渊源,分析其在汉代陶瓷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综观南阳汉代模印画像砖的发展历程,梳理其中的样式和图案,分析其构图手法和艺术表现手法;结合实物考察和文献研究,探讨南阳汉代模印画像砖的制作工艺和技术水平,以及对后世艺术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和步骤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和比较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南阳汉代模印画像砖的相关资料和实物进行系统的调查和研究。
先对南阳模印画像砖的发展史进行整体梳理,分析南阳模印画像砖具有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再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南阳模印画像砖进行细致剖析,探讨其样式、图案、构图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和意义;最后结合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趋势,对南阳汉代模印画像砖对当代陶瓷艺术的启示和影响进行分析和总结。
五、预期结果通过对南阳汉代模印画像砖的研究,预期可以得出以下几方面的成果:1.全面了解南阳汉代模印画像砖的艺术特点和美学价值,掌握南阳模印画像砖在汉代陶瓷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2.深入了解南阳模印画像砖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趋势,研究其样式、图案、构图和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和意义;3.探究南阳汉代模印画像砖的制作工艺和技术水平,了解其对后世陶瓷艺术的影响和启示;4.借鉴南阳汉代模印画像砖的创作经验,促进中国现代陶瓷艺术的创新发展。
南阳小西关发现的汉代嫦娥奔月画像石研究的开题报告
南阳小西关发现的汉代嫦娥奔月画像石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南阳小西关汉代嫦娥奔月画像石的研究背景介绍:南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其中,小西关是南阳城区内的一个著名景点,该地区的考古发现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近期,南阳小西关发现了一件极具价值的汉代嫦娥奔月画像石,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南阳小西关汉代嫦娥奔月画像石进行探究,从多个角度研究其历史、文化、美学等方面的价值,深入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研究内容:1.对南阳小西关汉代嫦娥奔月画像石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探究其形成和发现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并与其他相关文物进行对比分析。
2.利用专业技术手段对画像石进行形态学和细节分析,探究其艺术价值和风格特点,比较其与其他汉代画像石的异同。
3.考察嫦娥奔月故事在汉代时期的流行和影响,并对画像石所传达的文化含义进行解读,探究其在汉代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4.结合当代审美观点,对汉代嫦娥奔月画像石进行评价和发掘其文化教育意义,探究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考古遗址实地考察、专业技术手段进行形态学和细节分析等研究方法。
具体包括图像分析、文化背景分析、比较分析等,以全面、深入、细致地探究南阳小西关汉代嫦娥奔月画像石的各个方面。
研究价值:南阳小西关汉代嫦娥奔月画像石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物,是研究汉代文化和艺术的宝贵资料。
本研究将充分挖掘其历史、文化、艺术、美学等方面的价值,展现汉代文化中的典型形象和思想观念,有助于深入认识汉代文化的丰富内涵,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
汉画像石题榜与题记研究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 社会科学版)第35 卷第1 期JOURNAL OF THE GRADUATES VOL. 35 №12014 SUN YAT-SEN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 2014*汉画像石题榜与题记研究张哲( 中山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510275)【内容提要】本文从汉画像石题榜与题记入手,旨在探讨以下问题: 为什么汉付墓室中出现了画像石题榜与题记在它之前与它之后是什么状态? 从榜题到题记历史演进过程,孰先孰后? 如何推理? 画像石的图与文是不是从图文合一到最后的图文分离,最终独成一体? 它们在墓葬文体发展中的地位? 它们的文体特征与形制是怎样的对其他文体的影响如墓志铭与造像题记有何影响?【关键词】汉画像石; 题记; 题榜; 墓志铭前言汉画像石自从进入学人研究视野之后,一直属于金石之学,先后有欧阳修的《集古录》,赵明诚的《金石录》,洪适的《隶释》,黄易的《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王昶的《金石萃编》,容庚的《汉武梁祠画像录》及《考释》等等,这些研究大多注重石刻的搜集、整理、著录和考证等,为后人进一步研究做了铺垫。
近付以后,汉画像石的丰富多彩的图像逐渐进入文化学、艺术学等领域。
但汉画像石很多是图文并茂,文字、图片往往相得益彰,因此这些文字的文学价值也是不能够忽视的,但是至今在文学研究领域鲜有人论及。
自晚清学者杨昌炽的《语石》,到当付学者叶程义的《汉魏石刻文学考释》曾将石刻文字按照文体进行了相关分类,但都或杂乱无序,或时有脱漏。
尤其是汉画像石的题记和题榜,都没有被纳入到其中,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①。
一、图文合一的汉画像石纸质材料的保存时间远远比石质材料要短得多。
如果一块石头不受到外力的破坏,那么它的生命是难以估量的。
与之相反,纸质材料因为其本身的特性,在常态环境下保存,用上最好的制作材料,也只能达到千年之久,所以有“纸寿千年”之说,再加上人类初期对造纸技术尚未掌握,所以只有将表达的对象更多的施加到了易得的石头上。
南阳汉画馆的调查书
假期家乡(jiāxiāng)调查书调查(diàochá)对象:南阳(nányánɡ)汉画馆调查(diàochá)方式:?南阳(nányánɡ)日报?、网络调查时刻:2010-2-9调查人:南阳汉画馆南阳汉画馆是中国第一座专门(zhuānmén)收躲、陈列、研究汉代画像石刻的艺术博物馆。
位于河南省南阳市郊。
创立(chuànglì)于1935年10月10日。
1959年、1976年两次重建(zhònɡjiàn),有躲品一三00多石,其中一级品一五0石。
南阳(nányánɡ)汉画像石,是汉代艺术的宝库。
馆中要紧有东汉(DōngHàn)大型圆雕----“天禄、辟邪〞和东汉建宁三年(170)“许阿瞿墓志画像石〞。
天禄高1.65米、长2.20米,辟邪高1.65米、长2.25米,早在唐代已受到世人的注目,章怀太子李贤在为?后汉书·灵帝纪?作注时讲:“今邓州南阳县北有宗资碑。
旁有两石兽,……,一曰天禄,一曰辟邪。
据此,即天禄、辟邪并兽名也。
〞北宋时,欧阳修在?集古录?中也对它作过注述。
许阿瞿墓志画像石是中国早期罕见而独特(dútè)的画像墓志铭,宽109厘米,高69厘米,画面分上下两层,上层是墓主人(zhǔrén)生前瞧赏(xīnshǎng)游戏的场面,下层是乐舞百戏。
画像左方(zuǒfānɡ)是墓志铭,记述了许阿瞿“年甫五岁,往离世(líshì)荣〞和家人轸悼的情况。
志文竖刻6行,满行23字,共一三6字。
该馆举办有“南阳汉代画像石刻陈列〞、“新莽天凤五年(公元一八)郁平大尹冯君孺人画像石墓〞、“唐河针织厂汉画像石墓〞原状陈列和“南阳汉代画像石拓片展览〞。
1973年,南阳汉画像石及汉碑拓片与河南省碑刻拓片,曾赴日本展览。
汉代画像古刻浅议
汉代画像古刻浅议
任建国
【期刊名称】《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7(000)003
【摘要】阐述了对画像石刻艺术的认识和理解.如关于构图、造型、技法及如何借鉴、吸收传统艺术问题。
【总页数】1页(P93)
【作者】任建国
【作者单位】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建筑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314.3
【相关文献】
1.离石汉代画像石题刻 [J], 冯军平;郝慧芬
2.南阳汉代画像石墓志题记题刻和现存汉代碑刻的初步研究 [J], 曾宪波
3.汉代画像石上的后人隶书题刻 [J], 郑立君
4.对汉代画像
与汉代社会的新探析
——简评《汉代画像与汉代社会》 [J], 黄剑华
5.汉代画像石上的篆书题记及其书刻艺术考论 [J], 郑立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南南阳市八一路汉代画像石墓
作者机构: 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考古
页码: 14-25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6期
主题词: 南阳市八一路;夫妻合葬墓;画像石;王莽时期;地方官吏
摘要:2008年6月到2009年1月,为配合南阳市八一路与工业路交叉口西北部的原重工化工物资总公司改造工程,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发掘了东周、汉代墓葬50座。
墓地位于南阳市汉宛城西城墙西约2公里处,西约300米处为由北向南流的三里河,东边约700处为由北向南流的梅溪河,两条小河向南汇合后南流汇入白河。
墓地处于两河之间,这里地势稍高,呈北高南低的坡状(图一)。
其中M49为一座汉代大型画像石墓,现将M49的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南阳汉代画像石刻艺术初探
作者: 曹东坡
作者机构: NULL
出版物刊名: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页码: 63-71页
主题词: 汉代画像石;汉画;车骑出行;美术工作者;散点透视;纹衬;嫦娥奔月;形式美;阴线刻;形式感
摘要:南阳汉代画像石刻,是我国艺术宝库中出类拔萃的斑澜瑰宝,不仅誉满全国,而且在世界上也享有盛名,在我国美术史上占着一定的重要位置。
它的艺术,为多少人乐道、迷恋.有多少专家、学者到南阳汉画馆考察、研究。
有多少美术工作者来这里观摹、学习,从中取营养、寻魅力、找借鉴、觅启迪。
这些年来,我们不难从大量的中国画、版。
许阿瞿画像石题记研究
许阿瞿画像石题记研究[摘要]许阿瞿画像石是南阳汉画像石中保存比较完整、内容丰富而且最具特色的一块,被国家定为一级文物,成为南阳汉画馆的镇馆之宝,本为通过全面的陈述和分析,是为了更好地让人们了解此画像石的文物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以及此画像石题记书法对我们当前书法创作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许阿瞿画像石题记书法一、许阿瞿画像石产生的地理、时代背景《释明·释州国》中说:“南阳在中国之南,而居阳地,故以为名也。
”南阳地区位于河南的西南部,南接湖北,西邻陕西。
南阳东南有桐柏山,南有大洪山,西南是武当山,西为宛西山地,北为伏牛山。
唐河、白河、湍河、丹江四条河流成扇形纵贯十三个县市,流入汉水。
南阳汉画像石的产生,与南阳汉代所处的政治、经济地位有着密且的联系,也与汉代统治阶级的厚葬之风有着深刻的渊源。
两汉时期,南阳、洛阳、邯郸、成都并称名邑,又是南北交通的咽喉。
《史记·货殖列传》说:“南阳西通武关郧关,东南受汉、江、淮。
”西汉初统治阶级信奉“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经过七、八十年的时间,社会经济得到回复,并且发展繁荣起来。
东汉时期,南阳的地位更为特殊,光武帝刘秀发迹于南阳,他的二十八个主要将领多为南阳籍,因此皇亲国戚、达官显贵比比皆是。
“河南帝都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由于种种原因,南阳有“帝乡”、“南都”的称号。
厚葬,奴隶社会就出现了,从商周至秦厚葬之风愈演愈烈,久盛而不衰。
汉代,在帝王将相的影响下,贵族官僚、地主富商竞相仿效,厚葬之风弥漫整个社会。
正如《后汉书·张衡传》所言:“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愈侈。
”东汉人王府在《潜夫论·浮侈篇》中指出:“今京师贵戚,郡县豪家,生不及养,死乃崇丧。
”再加上汉代人们心中灵魂不灭的观念、歌功颂德的习俗和儒家思想中孝道对社会的深刻影响,厚葬的表现方式也更加多样化。
《宋书·礼志》:“汉以后天下送死者靡,多做石室、石壁、碑铭等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荣 的景 象 。
了王 莽 的 新 朝 。 因 此 , 南 阳在 东 汉 时 有 “ 帝都”
之称 。
公元 2 5年 , 刘 秀 于洛 阳建立 政权 。在 刘 秀统 一
发 掘 的南 阳汉 代 画像 石 墓 石 题 记 题 刻等 相 继 出土 ,
南 阳的汉 代文 字 石刻 不 断 增 加 丰 富 , 南 有不 少汉 代名 碑精 品 , 隶 书有 《 李孟 初 碑 》、 《 赵蓟碑 》 、 《 张景 碑 》 等碑 刻 。
容。对研究汉代的历史文化 、 书 法 艺 术 具 有 极 其 重 要 的价 值 。 关键词 : 南阳; 汉代 ; 画像 石 墓 志 题 记 题 刻 ; 碑刻; 研 究
两汉 时期 , 是 南 阳历 史 上 的辉 煌 时代 。 西汉 建
立后 , 仍 设 置 南 阳郡 治 于 宛 。从 宛 西行 , 过武关 、 商 洛至长 安 、 咸阳, 称 武关道 。从 宛南 行 可到今 湖 北江 陵; 向东北 经 陈 、 蔡, 可达 山东 。古 称 “ 南方大道” 或
生 活在 南 阳的 皇亲 国威 、 世 家名 族 、 地 主 富商伐
石刻 铭 、 建墓 题刻 题 记 之类 的汉 代 石 刻 文 字 为数 不 少 。1 9 4 9年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成 立后 , 一 部 分 经考 古
全 国的 战争 中 , 南 阳人是 主 力军 , 为东 汉王 朝 的建立 和巩 固做 出 了 巨大 贡献 , 如邓 禹 、 刘赐 、 刘嘉 、 刘信 、 贾复、 李通 、 陈俊 、 岑彭 、 杜茂 、 马成、 马武 、 任光 、 吴汉 等人 , 追 随刘 秀南 征 北 战 , 完 成 了统一 大 业 , 建立 了 东汉 王朝 。东 汉政 权 建 立 后 , 南 阳人 在 中 央 政权 中 居有 举 足轻 重 的 地 位 。鉴 于 此 , 南 阳又 被 称 为 “ 帝
第 5卷 第 2期
2 0 1 3年 3 月
南 阳 理 工 学 院 学 报
J OU RNAL OF NANYANG I NS T I T UT E OF T EC HN OL O GY
Vo 1 . 5 NO . 2 Ma r . 2 0l 3
郡“ 户 三十 五 万 九 千 三 百 一 十 六 , 口一 百 九 十 四万 二 千五 十人 。县 三 十六 。 ” 成 为 西汉 的五 大 都会 ( 另 有洛阳、 临淄、 邯郸 、 成都) 之一 。
享有 “ 陪都 ” 之地 位 , 因 而又 有 “ 南都” 之称 , 并 与 当
时 的西 都 长安 、 东 都 洛 阳形 成 三都 鼎 足 之 势 。东汉 时 的宛 城 , 规模 宏 大 , 有外城、 内城 两重 。外 城 即郡
育, 造 福一 方百 姓 。
达 淮河 南北 , 不 但货 物交 流 畅通无 阻 , 也 为文 化 的传
播 交流 提供 了便 利条 件 。 随着 秦汉 时代 对东 南 和南
南 阳郡 治 宛城 的地 理位 置 在 都 城 洛 阳之 南 , 又
方 的开发 , 宛城 成 为南北 交通 的要 冲 。商业 繁荣 , 文 化 发达 , 人 口剧 增 。《 汉书 ・ 地 理 志》 载 西汉 时南 阳
出土 于墓 葬 中的许 阿瞿 汉 画像 石 上 的文 字也 是汉 隶
南 阳 汉 代 画像 石 墓 志 题 记 题 刻 和 现 存 汉 代 碑 刻 的 初 步 研 究
曾宪 波
( 南 阳市 汉 画馆
摘
河南 南 阳
4 7 3 0 0 0 )
要: 南 阳 目前 发 现 的 汉 代 画 像 石 墓 题 记 题 刻 有 许 阿瞿 墓 志汉 画像 石 、 唐河郁平 大尹冯孺人 画像石墓 题记题刻 、
城, 亦 即郭 城 , 周长 1 8公 里 。内城 即小城 , 位 于大 城
的西 南 隅 。城 内散 居 着 世家 名 族 , 如邓氏、 阴氏、 来
东 汉是 南 阳最 为 辉煌 的 时期 。西汉 末 年 , 王 莽 篡汉 , 南 阳郡 蔡 阳刘演 、 刘 秀起 兵反 莽 。在 围攻宛 城 的过 程 中 , 公元 2 3年 二 月 , 刘 玄 在 宛 城 外 的 清 水 ( 今 白河 ) 沙滩 中设 坛 场 , 即皇帝 位 , 取 年号 “ 更始” 。
杨官寺西汉画像石墓题记题刻 、 方城“ 胡奴 门” 画 像 石 题 记 等 。现 存 的汉 代 碑 刻 主要 有 : 张景造土牛碑 、 李 盂 初 神祠
碑、 赵蓟碑 、 南 阳 都 乡 正 为 弹 碑 等 。这 些 珍 贵 的汉 画 像 石 墓 墓 志 题 记 和 汉 代 碑 刻 记 录 了汉 代 的 社 会 历 史 、 书 法 等 内
同年六 月 , 攻 下 宛城 , 在南 阳建 立 了更 始 政 权 , 消 灭
氏、 樊 氏、 岑 氏等 。这 里 皇 亲 国戚 不 能尽 数 , 王侯 将 相 宅第 相 望 。 “ 士女沾教化 , 黔首仰风流。 ” 此 时 的 南 阳政 治地 位显 赫 , 文化繁荣领先, 人 口数 量 大 , 人 才 辈 出 。据 《 后汉 书 ・郡 国志 》 载: 东汉时“ 南 阳郡
“ 夏路 ” 。由南 阳 出夏路 向东南 经 汝 颖 下游 平 原 , 到
1 9 5人 , 任职三公 的 2 7人 , 任 职 九卿 的 3 8人 , 南阳
人被 封 为侯王 者 1 2 0人 。东汉 的南 阳人 大多 为政 清 廉, 广 推 教化 , 促 进 了东汉 政 治经 济文化 的发 展 。他 们 中有 的任 职 中央 政 权 , 忠心辅政 , 为 皇帝 出 谋 献 策; 有 的任职地 方 郡守 , 兴修 水利 , 发展 经济 , 举 办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