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八

合集下载

2014年XXX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精编版)

2014年XXX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精编版)

2014年XXX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精编版)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课堂管理包括课堂时间管理、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和恰当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

2.使课程与教学评价工作更为有效,根据对象发展的进程,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进度、目的和重点的实际情况,评价可以分成三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3.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小学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划分为三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4.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二、简答题(10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多处提及“语文素养”问题,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参考答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这一理念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

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知识(字词句篇)为基础,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文化底蕴)、情感态度、审美情趣、思维道德、思想品质、研究方法和研究惯的融合。

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20分)请为下面这段话设计一份教学方案。

长城气魄雄伟。

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千米。

城墙高8—10米,用大条石和城砖砌成。

城墙顶部铺着平整的方砖,五六匹马可以并排行走。

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教学目标】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英姿,解决文中的难点。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题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题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①(南宋)张孝祥湖海倦游客。

江汉有归舟。

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

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

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

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

回首叫虞舜,杜若③满芳洲。

[注]①此词作于作者请祠侍亲获准,乘舟沿江东归途中。

②累:无罪被迫而死。

③杜若:一种芳草。

(l)上阕写了怎样的景色?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2) 下阕抒发了吊占伤今的情怀,试结合全词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1)夕阳斜照在广阔的洞庭湖面上。

波光粼粼;湖中君山暮霭云雾,四周萦绕;沅水、湘水相汇处的两岸草木。

呈现出一片葱绿的春色;夜幕初上,一弯残月如帘钩高挂天际。

(2)作者凭吊屈原,感其身处浊世而不被重用的遭遇。

抒发自己宦海漂泊的倦意,表达了对清明政治的期盼。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赤壁》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诗人是由什么引发“怀古之幽情”的?(2)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参考答案】(1)诗人是由一件古物引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慨。

(在那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把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被时光销蚀掉,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之战的遗物,不禁引发了“怀古之幽情”)(2)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诗却失去了味道。

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

杜牧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以小见大,正是此诗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

(言之有理即可)。

2014年XXX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精编版)

2014年XXX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精编版)

2014年XXX语文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精编版)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一、填空题(每空l分,共10分)1.课堂管理包括__课堂时间管理_、_营造和谐的课堂气象和恰当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策略。

2.使课程与教学评价工作更为有效,根据对象发展的进程,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进度、目的和重点的实际情况,评价可以分成三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3.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小学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划分为三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4.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二、简答题(10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多处提及“语文素养”问题,如何理解“语文素养”的内涵?参考答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这一理念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

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知识(字词句篇)为基础,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文化底蕴)、情感态度、审美情趣、思维道德、思想品质、研究方法和研究惯的融合。

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20分)请为下面这段话设计一份教学方案。

长城气魄雄伟。

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千米。

城墙高8—10米,用大条石和城砖砌成。

城墙顶部铺着平整的方砖,五六匹马可以并排行走。

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教学目标]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英姿,解决文中的难点。

江西2014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江西2014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江西省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欧阳洵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A.对峙(zhì)沉湎(miǎn)鞭挞(tà)惴惴不安(zhuì)B.蹒跚(pán)狡黠(jiǎ)市侩(kuài)饮鸩止渴(zhèn)C.愤懑(mèng)商榷(què)游说(shuì)瞠目结舌(chēng)D.湍急(tuān)执拗(niù)笑靥(yè)万象更新(gèng)2、下列属于单体字的是(B)A.烂漫B.善良C.方圆D.摧毁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是(D)A.模型、炫耀、笨绌、孜孜不倦B.诸侯、漫骂、鞭笞、向隅而泣C.掂量、瞻仰、恣态、首屈一指D.和睦、诀窍、讴歌、匪夷所思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D)A.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

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坐落在绿树浓荫中。

B.他读过诗塾,年长后外出创码头,碰了几次壁,(穷愁潦倒),无以为生,回来了做了信课。

C.绿荫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定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D.阅读对一个人成长,对一个民族文化素养的形成所起的中重要作用是不可名状的。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是(B)A.积极倡导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B.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C.努力建设开放而活力的语文课程D.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7、有关综合性学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A. 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B. 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C. 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是有现代社会的学弟特征D. 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重点提供。

8、下列关于语文课程标注中识字与写字的目标与内容的表述,不属于7-9年级学段的是(C)A.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人数汉字3500个左右。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昆明、曲靖、玉溪)上岗考试《语文》科目专业知识试卷十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昆明、曲靖、玉溪)上岗考试《语文》科目专业知识试卷十

一、古诗文积累与运用(18分)1.明明如月,______?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______。

(曹操《短歌行》)2.______,终鲜兄弟,______,晚有儿息。

(李密《陈情表》)3.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王勃《滕王阁序》)4.______,序天伦之乐事。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5.客亦知夫水与月乎?______,而未尝往也;______,而卒莫消长也。

(苏轼《赤壁赋》)6.______,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______,始于足下。

(《老子•第六十四章》)7.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______,几世几年,______,______;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杜牧《阿房宫赋》) 8.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______,______。

(贾谊《过秦论》)9.诗人作诗时往往会将个人的心境融人其中,如陈与义《登岳阳楼》中“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如崔颢《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又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______,______”。

10.词的感情基调大多是惆怅、凄婉的,如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片感伤;如李清照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更是愁肠百结;又如李煜的“______”更是不掩饰自己心乱如麻的离愁忧思。

(用《相见欢》中的句子回答)二、科技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古气候研究敲响气候变暖警钟过去5亿年里,地球高温期一般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时期相吻合,反之亦然。

目前,科学家正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以预测今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时地球气候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而不仅仅依靠计算机模型的预测。

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可利用各种各样的线索。

岩石可以揭示它们形成时期的环境信息,如许多岩石只能在有液态水的地方才会形成。

测量南极冰盖中微气泡里的二氧化碳含量,能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但可回溯的时间并不长。

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附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附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一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题】(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答案】(1)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或:借景抒情。

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2)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问题】(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答案】(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浮”和“动”。

“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3)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蟾宫曲·九日①张可久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③,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④,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

②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

乌纱泛指帽子。

③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

④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

【问题】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

2014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六

2014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六
⑵在全诗中,杜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复杂情感?
【答案】
(1)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
(2)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
3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日暮①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②繁。
注:①大历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庆奉节),写下了这首诗。②花烬:灯芯结花,民俗中有“预报喜兆”之意。
【问题】
⑴诗中第一、第二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2)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倦'意的?
【答案】
(1)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忧国忧时,报国无门。
(2)自月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身倦;诗人心事重重,彻夜难眠,心倦。
3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问题】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四联中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颔联用反衬的手法,"一片影"形容其形单影只,"万重云"形容道路辽远,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突出了孤雁的执着与勇敢。(也可以说,作者以"一片影"自喻。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这孤零零的雁儿,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借此寄托了惶急、焦虑、迷茫的心情。)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唐诗鉴赏题一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唐诗鉴赏题一

2014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唐诗鉴赏题一题目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分水岭温庭筠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①一夜声。

【注】:①潺湲:水流动的声音(1)韩愈在论述七言诗时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六字寻常一字奇。

简要指出“溪水无情似有情”一句中的“似”字“奇”之所在。

(2)“惜别潺湲一夜声”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达到了怎样的修辞效果?【参考答案】(1)“似”字将人的主观情感注入客观景物之中,使本无生命的溪水充满了情趣;在结构上,这个字勾联以下三句,“同行”、“分头”、“惜别”这些情感皆由此而来。

(2)用拟人,使本无生命的溪流充满了人的惜别之情,显得情趣盎然。

【全诗赏析】化无情之物为有情,往往是使平凡事物富于诗意美的一种艺术手段。

这首短诗,很能说明这一点。

诗中所写的分水岭,大约是今陕西略阳县东南的嶓冢山。

这是秦蜀或秦梁间往来必经之地,在唐代是著名的交通要道,故一般径称分水岭而不必冠以所在地。

题称“过分水岭”,实际上写的是在过分水岭的行程中与溪水的一段因缘,以及由此引起的诗意感受。

首句就从溪水写起。

溪水是没有感情的自然物,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

在这里,“无情”是用来引出“有情”、突出“有情”的。

“有情”二字,是一篇眼目,下面三句都是围绕着它来具体描写的。

“似”字用得恰到好处,它暗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

换成“却”字,便觉过于强调、坐实;改成“亦”字,又不免掩盖主次,使“无情”与“有情”平分秋色。

只有这个“似”字,语意灵动轻妙,且与全诗平淡中见深情的风格相统一。

这一句在点出“有情”的同时,也就设置了悬念,引导读者去注意下面的解答。

次句叙事,暗点感到溪水“似有情”的原因。

嶓冢山是汉水与嘉陵江的分水岭,因为山深,所以“入山三日”方能到达岭头。

山路蜿蜒曲折,缘溪而行,故而行旅者感到这溪水一直在自己侧畔同行。

其实,入山是向上行,而水流总是向下,溪流的方向和行人的方向并不相同,但溪水虽不断向相反方向流逝,而其潺湲声却一路伴随。

2014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三

2014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三
(2)“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15、阅读下面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人归东
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见日,尊酒慰离颜。
注:首联“戍”字,名词,堡楼。颔联“汉阳渡”系长江渡口(旧址属今武汉市),由此向西北千里,南岸有“郢门山”。
【答案】
答:(1)A客中久滞、思乡情切,可从颔联得到答案;B年华渐老、感时伤逝,可从尾联得到答案。
(2)角度举例:
A、作者见景生情,由“孤云”“归鸟”疾速飞去,想到自己的久滞不归;由夕阳落山,想到自己年华老去。联想自然,抒情真切感人。
B、对比,云、鸟行去之快于自己留滞之久形成对比,表达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
E、“不敢照”的心理描写,明抑暗扬。照了才愁,是原本无愁;不照已知,表明愁思深重。
F、情景分写,层次鲜明。一、三句景,二、四句情,相间写来,诗情就被分成两步递进:先是落日时云去鸟飞的景象勾起乡“念”,继而是夕阳下山回光返照的情景唤起迟暮之“惊”。有曲达其意之妙。
14、阅读下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书》)。请你结合此词下阕的内容分析作者采用何种表达技巧体现这一艺术特色的。
【答案】
(1)此词的上阕用旷达之语写暮春景色和伤春情绪。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反映了自然界的新陈代谢,给人几分悲凉之感;二三两句把视线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自然舒畅;四五句先一跌,后一扬,絮飞花落令人伤感,但结句又是何等的旷达。
(2)词的下阕运用"顶真格"使词意一气呵成。一二句的"墙外"与三四句的"笑"首尾相连。

2014吉林省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七

2014吉林省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七

2014吉林省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七中公吉林教育信息网:/37、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恨别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注:①这是杜甫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

②上元元年三月,校检司徒李光弼破安太清于怀州城下;四月,又破史思明于河阳西渚。

【问题】(1)分析本诗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2)请结合具体诗句,尤其是关键词语,分析本诗所表现的情感。

【答案】(1)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

(2)前三联“一别”“长驱”点题,抒写了深痛忧愤之情;“衰”“老”想呼应,写自己的飘零憔悴,悲凉沉郁。

“思家”“念弟”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

最后一联以充满希望的诗句作结,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了诗人胸怀的广阔。

3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雁二首(其二)崔涂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注:矰缴(zēng zhuó)古代射鸟用的拴着丝绳的箭。

【问题】这首诗题为"孤雁","孤"是全诗的关键。

可是,诗中只在最后一句才点出这个字。

你认为诗中除了"独"字之外,还有哪些地方表现出"孤"字?试举两例说明。

【答案】暮雨相呼失--"失",失群,在傍晚的冷雨中,他长鸣着呼唤伙伴,可是哪里能找得到:寒塘欲下迟--"迟",它想在一处寒塘歇歇脚,由于身孤影单,胆怯心疑,迟迟不敢下落:关月冷相随--它飞越层层关山、重重险塞时,只有冷寂的月光与之为伴。

总之,诗人除了直接描写孤雁之"孤"以外,还加上了自己的想象:暮雨中的相呼而失,寒塘上的欲下而迟,飞行中的云低月冷,都是孤单的结果和表现。

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4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8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阅读综合性学习“古诗词漫步”活动方案(节选),按要求答题。

活动准备:将全班40人分成4个小组.每组10人,自由组合。

活动步骤:第一阶段,各小组从“春”“夏”“秋”“冬”四个主题中选定一个,通过网络等渠道搜集诗歌,整理成册;第二阶段,小组汇报,向全班介绍所选主题的诗歌,汇报方式自选。

活动评价:首先进行小组内部评价,然后教师根据各小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把评价结果记录到档案之中。

对该活动方案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小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B)小组选择主题和汇报形式、体现学习自主性C)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资料查找和口语表达能力D)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主要采用定量评价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教学实施,主要考查学生对教学设计过程的理解。

评价采取小组内部评价,教师综合评价,因此评价主体是学生和教师,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结果记录在档案属于档案袋评定方法,是定性评价的一种。

故选择D选项。

2.[单选题]学生对冒号和破折号的用法容易混淆,教师讲解后安排学生练习,下列句子划线处应该使用冒号的是()。

A)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巨大影响B)这四种权利政权、族权、神权,夫权。

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C)用表格整理材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容量大,直观性强,眉目清楚,便于对材料作进一步分析D)某出版社推出“当代文坛大家文库”__________《巴金文选》《冰心文选》《夏衍文选》……这些书都是前人留给子孙后代的精神财富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如果分说部分是对总说的分项说明或列举,就用冒号;若分说部分是对总说的解释,则应用破折号。

A、B两项均为解释,应用破折号。

凡是用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可以把注释部分删去,句子的内容和形式仍是完整的;而用冒号表示总说和分说的句子则不能把冒号后的内容删去。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古诗词鉴赏卜算子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

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1.请对上片前两句中的“湿”“迷”二字分别作简要赏析。

正确答案:“湿”字描写地面浓重的风露水汽使行云也充满湿气而显得厚重凝滞,突出了外在环境的潮湿、阴冷,表现两位作者凄凉和沉重的心情。

“迷”字,描写睡眠迷蒙的雾气使归舟迷失了航向,烘托出朦胧、迷茫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迷惘。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做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化用祖逖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寓情于景,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委婉地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柳宗元杪秋霜露重,晨起行幽谷。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

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

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3.此诗写景,处处紧扣“秋”字。

请作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霜露浓重,黄叶满地,寒花疏落,幽泉断续,无不体现了深秋景物的特点。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又是怎样表达的?正确答案:①落寞、孤愤(或“旷达”“无奈”等)。

②前六句借景抒情,写诗人经荒村去南谷一路所见景象,借一系列悲凉秋景传达出内心的落寞和孤寂之情。

后两句化用典故,直抒胸臆。

借庄子的“机心”之言,故作旷达,表达自己已不在意仕途的得失,没有了机巧之心,实则反映了诗人久居穷荒无奈之情。

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5.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正确答案: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和江面的空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之情。

6.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

2014吉林教师招聘-中学语文宋词鉴赏题答案

2014吉林教师招聘-中学语文宋词鉴赏题答案

2014吉林教师招聘-中学语文宋词鉴赏题答案吉林教师信息考试网:/
题目一【参考答案】
(1)由喜悦到日暮须归的无奈、惆怅。

(2)“萦”“唤”二字采用拟人手法,将垂柳、啼鸟人格化。

垂柳依依,小鸟啼啭,似乎在热情地挽留游客。

传达出词人极度陶醉的喜悦之情。

情与景浑然一体(情景交融),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浣溪沙赏析】
此词描写泛舟颍州西湖、留连美好春光的情趣。

作者对湖面天光水色作了传神而准确的描绘,把握了云天阳光、花鸟游丝所蕴含的美的特质,并注入自己心灵深处的情感,创造出幽美的诗情画意。

上片写湖面风光。

首句写游客们乘坐着豪华的车子,驶过那装修着朱红栏杆的桥梁,来到西湖游赏春光,传达出一种喧腾热闹的气氛。

第二句“溶溶春水浸春云”写湖水里映出了云的影子,云、水、天空都融一起了。

溶溶,水盛貌。

春水,言水之柔和;春云,言云之舒缓。

一句之中,并列两个“春”字,这倒是名副其实的“加一倍写法”,目的就是把这个字突现出来。

这句里的“浸”字也用得好,把映照说成浸泡,就等于把云的影子说成是真的云,通过这种“真实感”暗中透露出湖水的清澈程度来,从观察体验的错觉中描绘景物的状态。

“碧琉璃滑净无尘”,用琉璃的光洁平滑来比喻西湖的水面,表现了湖面泛舟时轻快、畅适的心情,形象而有诗意。

中公教育官方资料,严谨非法盈利行为!
中公教育官方网站:
中公教师考试网站站:
吉林省公职考试交流论坛:。

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附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附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一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问题】(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答案】(1)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或:借景抒情。

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2)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

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汉江临泛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问题】(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答案】(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浮”和“动”。

“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

(3)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蟾宫曲·九日①张可久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③,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④,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

②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

乌纱泛指帽子。

③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

④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

【问题】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

历年江苏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历年江苏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历年江苏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真题及答案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分)1.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是()。

A.工作关系B.心理关系C.道德关系D.个人关系2.在哪种师生关系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最好?()A.管理型B.放任型C.专制型D.民主型3.专家型教师相对于新手型教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势主要在于()。

A.记忆容量大B.动机强烈C.智力水平高D.专业知识的储备在数量上和质量上有优势4.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学习定律是()。

A.准备律、应用律、消退律B.准备律、练习律、泛化律C.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D.应用律、失用律、效果律5.下列学习策略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是()。

A.画线B.记笔记C.列提纲D.记忆术6.在加工信息的过程中倾向于依赖外界的环境和参照物,根据外界的情况作出自己的行为,这属于()认知方式。

A.高智能性B.高创造性C.场依存性D.场独立性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8分)7.教师道德8.师生关系三、简答题(6分)9.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对教师有何要求?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一、积累与运用(14分)1.按拼音写汉字。

(3分)世界是wM cai bin fen ()的,有令人chOng jing ()的神农架,也有令人tdo zui()的桂林山水……这些地方都离不开色彩。

什么颜色最漂亮?有人说是淡蓝色因为淡蓝色代表bing qing yu jM()的海洋,使人心旷神怡;有人说是粉红色,因为粉红色给人一种yU n wei wu qiong ()的感觉,使人联想到温柔而又hai xiU()的少年。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A.仲(zh6ng)裁阿(3)谀入场券(口3#捕(pM)风捉影B.袅娜(nuo)勒(lei)紧嚼(ju旨)舌头百孔千疮(chuang)C.精辟(pi)躯壳(qiao)横剖(pOu)面一语中的(di)D.柏(bai)树模(m6)具配给(ji)制否(pi)极泰来3.对下列病句的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2014年特岗教师公开招聘《小学语文》练习题(古诗文赏析)

2014年特岗教师公开招聘《小学语文》练习题(古诗文赏析)

2014年特岗教师公开招聘《小学语文》练习题(古诗文赏析)阅读下面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宿甘露寺曾公亮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1.前人评价这首诗中“放入”一词最显气魄,你同意吗?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就感受最深的一点作出评价。

【参考答案】1.同意。

它使通常开窗赏景的行为转化为拥抱江河的壮举,表现出豪迈的胸襟和气魄。

2.第一,虚实结合。

前两句写弥漫山巅的云气直入枕中,让人觉得好像千峰在侧;松涛就在床下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之中。

在这里千峰、万壑都是虚写,却给人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入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之中。

第二,诗歌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塑造出一种豪壮、崇高之美。

为了欣赏那银山般的浪涛壮观,领略那拍天而来的江河气势,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以荡涤心胸。

第三,寄情于景,全诗写云气、松涛和水浪,融入了诗人豪迈的胸襟和壮美的情感。

【文学赏析】这首诗从小处着笔写出了长江的宏伟气势。

甘露寺,坐落在长江南岸镇江的北固山顶,从上面可俯视汹涌澎湃的滚滚长江。

诗的第一、二句劈空而起,在夸张、幻想的笔法中融进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北固山的高峻地势和甘露寺远离红尘的清肃。

山顶云气绕寺而飞,疑为从僧房中诗人所倚的枕中所出,触目皆是,伸手可及,令人有将千万山峰揽入胸怀的感觉;松涛在深谷中呼啸升起,细听仿佛就在床底下席卷而过,其声呜咽,令人心颤。

诗人写“云气”,写“松声”,正是为了衬托甘露寺的清迈脱俗,而这“云气”又极奇特,仿佛如枕中所出,似云似雾,似真似幻,造成了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而“枕中云气”与“床底松声”又不仅仅是夸张与幻想,而是充满着诗人强烈的主观意志,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万物皆备于我”的哲学精神。

此时之诗人,居高凌视,孤峰独立可统驭万物。

可以想象,诗人高居北固山顶,看云气缭绕身旁,千峰仿佛前来亲近,听脚下松涛卷过,万壑似乎低首哀鸣,胸中升起的是一种何等雄迈俊爽的感觉。

2014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二教材

2014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二教材

一、(安微省合肥八中2013届高三联考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8分)春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8.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春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4分)9.有人说这首诗的后两句“无理而妙”,请结合相关诗句加以赏析。

(4分)【答案】2013届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专题强化训练二、(安徽省安庆一中、安师大附中、铜陵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8分)临平①道中(北宋)道潜风蒲猎猎②弄清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州。

【注释】①临平:指临平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东北。

②风蒲猎猎:风吹蒲草发出的声响。

8.第三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9.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下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答案】8.①结构上,点题,承接上文,补叙出前两句所写风景的时同、地点、位置,同时也为结尾句的写景做了交代和铺垫,照应前后。

(3分)②表面写“路”,却巧妙地暗写出行在“五月临平山下路”上的诗人。

(1分)(酌情给分)9.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夏季临平道中所见到的清丽动人的美好景象,(2分)抒发了诗人对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现了诗人逍遥自在和豁然闲适的心态。

(2分)(意思对即可)三、(安徽省百校论坛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春日游张提举园池徐玑西野芳菲路,春风正可寻。

山城依曲渚,古渡入修林。

长日多飞絮,游人爱绿阴。

晚来歌吹起,惟觉画堂深。

8.这首诗第二、三两联所描写的景物有怎样的特点?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追求?(4分)9.请结合诗题,简要分析尾联“惟”字的妙处。

(4分)【答案】8.幽深古朴(或幽僻淡远等)。

(2分)反映了诗人对淳朴自然(或清瘦闲逸等)情趣的喜爱之情。

(2分。

9.诗歌的标题为“春舀游张提举园池”,一般应重点描摹园中之景,诗人却用前六句来描写游园途中淳朴自然的景致,后两句写到园中的歌吹和画堂:还着一“惟”字,“惟”有“只”的意思?“惟觉”“画堂”之“深”,置其华美、堂皇不顾,巧妙地强化了自己对人工美的摒弃,对山林野趣的追求。

2014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二

2014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二

唐宋诗词课堂限时训练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A、江渚zhǔ凤阙quâ绮筵yán扁舟piānB、碣石jiã梦泽zã草腓fēi訇然hōngC、金樽zūn危樯qiáng旧醅pēi恣欢谑xuâD、薜荔bì酩酊míng槲叶hù韶光shào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对的一组:()A、韶光:美好的时光。

青芜:青碧的丛草。

B、菡萏:桃花的别名。

不耐:忍受不了。

C、巧笑:巧妙的微笑。

游冶:游乐。

D、百啭:形容鸟声悦耳多变。

等闲:闲着无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3、填写名句:①宁为百夫长,。

②明月松间照,。

③,千金散尽还复来。

④,使我不得开心颜。

⑤,武皇开边意未已。

⑥人世几回伤往事,。

⑦春蚕到死丝方尽,。

⑧若问闲情都几许,,,梅子黄时雨。

⑨帘卷西风,。

⑩零落成泥碾作尘,。

4、文学常识填空:⑪“诗仙”指“诗圣”指“诗佛”指“诗鬼”指⑫唐宋八大家:、韩愈、曾巩、王安石、、、、。

⑬苏门四学士:、、、。

⑭初唐四杰:、、、。

⑮词分派和派,前者代表词人有:、,后者代表词人有:、。

三、阅读鉴赏(共30分)(一)旅夜抒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5、诗的前四句写“旅夜”的情景。

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景物有哪些?6、诗的后四句是“抒怀”,请简要赏析诗的五六两句。

7、诗的最后一联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二)苏幕遮怀旧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8、上片写“秋色”,哪个句子将“天”“地”“水”三种景物融为一体?纵观全词,能看出作者对景物观察角度的是哪一种?9、上片末两句“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全篇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10、下片“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这句词的含义是什么?表达的特点是什么?四、作文:(40分)从《唐诗宋词选读》中,任选一首或几首诗词,写出你的真情实感,可描写,可评论,可读后感等。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古诗词鉴赏秋夜纪怀(宋)陆游北斗垂莽苍,明河浮太清。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人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

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呜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正确答案: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

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3.简析“月”的作用。

正确答案:这是一首望月怀人诗,由望月而引起相思而彻夜难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

4.用一个词概括“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美,并分析这两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何好处?正确答案:雄浑阔大。

手法:寄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怀远之情;虚实结合,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远在天涯的友人也在对着这轮明月怀念自己,深化了怀远的深情,也留下了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5.诗歌开头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诗人写月亮不用“升”,却用“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开头也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这里头肯定有道理可说。

请说说你的理解。

正确答案:若用“升”字,明月共潮水而升,乃平时习见之景,淡而无味,只是把意思表达清楚而已;而用了“生”字,就别有情趣了。

因为它渗入了诗人的主观想象——那一轮明月好像是伴随着潮水一起生长的,明月和潮水均拥有了生命和活力。

所以,一个“生”字就把整句诗写活了,诗歌的亲和力、感染力也就随之产生。

月圆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2014年陕西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唐诗鉴赏题(二)2014年陕西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唐诗鉴赏

2014年陕西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唐诗鉴赏题(二)2014年陕西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唐诗鉴赏

2014年陕西教师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唐诗鉴赏题(二)题目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台城[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寄人[唐]张泌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栏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谢家:代指女子的家。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首诗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上面两首诗的后半篇在艺术手法上同中有异,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等待试卷试题”从头到尾安稳地坐着化学教案直到吃饱了化学教案然后才应诏前去试卷试题高祖对此很感激化学教案常常称赞景【参考答案】(1)前一首表现的是怀古伤今之情,或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后一首表现的是别后的相思。

展化学教案造成了族群文化的多样化学教案最终呈现出潮汕本土、香港和南洋三种风格、(2)同:这两首诗后半都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无知之物(前柳后月)人格化,赋其以生命。

晶体中化学教案每个As与▲ 个Ga相连化学教案As与Ga之间存在的化学键有▲ (异:前诗写柳之“无情”,以物之无情来反衬人之有情;后诗写月之“多情”,以其多情映衬(烘托)别离之苦。

滴淀粉溶液试卷试题第三步:逐滴加入浓度为c mol·L—1的Na2S2O3溶液至反应完全化学教【台城赏析】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

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本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

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

中唐时期,昔日繁华的台城已是“万户千门成野草”;到了唐末,这里就更荒废不堪了。

8试卷试题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化学教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试卷吊古诗多触景生情,借景寄慨,写得比较虚。

这首诗则比同类作品更空灵蕴藉。

它从头到尾采取侧面烘托的手法,着意造成一种梦幻式的情调气氛,让读者透过这层隐约的感情帷幕去体味作者的感慨。

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等待刺猬”的内涵试卷试题(6分)七、作文(70分)19试卷试题根据以下材料化学教案选取角度化学教案、起句不正面描绘台城,而是着意渲染氛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古诗词鉴赏强化练习八
4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问题】
(1)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这一句的观察顺序是___________;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_________;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_______的手法。
【答案】
①桃源,即避元之所;春(春天、春光)。用典;对比(拟人)。
②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但是在鉴赏时应侧重于某一角度、集中于某一点具体来谈,不可谈得过于散乱。
46、阅读下面宋诗,完成(1)-(2)题。
北斋雨后①
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
雨后双禽来占竹,深秋一蝶下寻花。
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
4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浴蚕,指古代时用盐水选蚕种。
【问题】
前人这样评论这首诗的末句:“心思之巧,词句之秀,最易启人聪颖。”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
要点:(1)侧面落笔,以“闲”写忙,兴味尤绕。(2)牵入栀子花,丰富了诗意。雨浥栀子,意象甚美。(3)含蓄不发,摇曳生姿。
(2)这首诗如一幅画卷。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答案】
(1)"自下而上"或"由近及远";上;反衬。
(2)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
(3)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4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答案】
(1)①初夏的风光(或"初夏的景物");②清新、和暖
(2)这首诗的"散"与"不散":就天气情况说,有雨景,有晴景;就距离情况说,有远景(南山),有近景(柳树、葵花);就自然情况说,有清风,有阳光。而诗人的情怀可谓"不散":前二句虽然写雨写晴,但侧重点在"分明"的晴景上;后二句虽然写柳树写葵花,但侧重点在"向日"的葵花上,由此,诗人对晴朗风物的喜悦心情使上下文联系起来,形成一体。
(2)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
(1)重阳
(2)不同意。从诗中的确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不是故意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或者另一种回答:同意。诗人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的情绪,但诗人在最后借用齐景公上牛山的典故,表达出淡然的心境,显示了旷达的情怀。)
野性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
注:此诗为文同任兴元府知府时所作;文同是苏轼的表兄,北斋是他庭院中的书斋。
诗与中国画本来密不可分,细读文同的《北斋雨后》,可见一斑。
B.庭小圃幽清嘉可人,令文同陶醉,于是他常将下属请到北斋处理公务。
C.北斋可赏奇,诗人曾在雨后看枝头好鸟,待到深秋还可赏玩彩蝶戏花。
客中初夏
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睛,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问题】
(1)这首诗主要描写的内容是___________(不超过5个字);初夏天气的总体特点是______________。(不超过4个字)
(2)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客中初夏》的"散"与"不散"。
4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注: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
【问题】
(1)这首诗反映的是我国传统节日___________节的情景。
45、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庆庵寺桃花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渝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问题】
(1)谢诗"寻"和白诗"觅"的对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两诗主要运用的表现手法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两首诗中选出一首,说说你喜欢的理由。要侧重一个角度,结合诗句。
D.有禽有蝶增添了生气;"双禽"、"一蝶"乃为对仗所造,数词不必实解。
E.北斋雨后之景与品茗赏画之乐予人"野性",更令诗人思慕出仕前的生活。
(2)从你所认定的第(1)题的答案中任选一项,说说它为什么"不恰当"?
【答案】
(1)B C
(2)第二句中的"放吏衙",是说免了下属的例行参见(恋北斋而推委公事),故B项不恰当。第三、四两中的"雨后"与"深秋"互文见义,诗人观鸟看蝶是同时(深秋雨后),故C项不恰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