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九年级上册初三语文人教版全套课件九年级上册课堂本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上册(2018部编)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课件(共17张幻灯片)
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物的描述中融入主观 感受,写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念故乡和 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显露。此外,今夜露白、故乡 的词序稍作变化,化平凡为神秘,成为千古名句。
• 本题题目是“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 诗人怎样的情感,可以通读对诗歌内容的具体分析得出。 本题不能作简单化的回答,要顾及全诗,诗中写了兄弟 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 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 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 家而悲痛,其中“月是故乡明”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之情;“有弟皆分散”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和担忧之情; “无家问死生”表达互不相顾的焦虑和绝望之情;“况 乃未休兵”表达对国家前途的深切担忧之情;“戍鼓断 人行”表达民生凋敝,对人民生活现状的同情和担忧之 情。
•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 夕阳慢慢斜倾。
•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 凭吊有谁知情?
• 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纭,可怜你不知 因何天涯飘零?
中考真题
(1)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 析(4分)
(2)试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2.(1)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 “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 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2分) 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1分)为下文 抒发感慨做铺垫。(1分)
商山早行
温庭筠 (唐)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说说大意
• 拂晓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 游子悲思故乡。
•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 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 本题题目是“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 诗人怎样的情感,可以通读对诗歌内容的具体分析得出。 本题不能作简单化的回答,要顾及全诗,诗中写了兄弟 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 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 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 家而悲痛,其中“月是故乡明”表达对故乡亲人的思念 之情;“有弟皆分散”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和担忧之情; “无家问死生”表达互不相顾的焦虑和绝望之情;“况 乃未休兵”表达对国家前途的深切担忧之情;“戍鼓断 人行”表达民生凋敝,对人民生活现状的同情和担忧之 情。
• 我在秋草中寻觅人迹不在,寒林里空见 夕阳慢慢斜倾。
• 汉文帝重才恩德尚且淡薄,湘江水无意 凭吊有谁知情?
• 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纭,可怜你不知 因何天涯飘零?
中考真题
(1)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 析(4分)
(2)试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2.(1)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 “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 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2分) 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1分)为下文 抒发感慨做铺垫。(1分)
商山早行
温庭筠 (唐)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说说大意
• 拂晓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 游子悲思故乡。
•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 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落”“明”传 神,衬早托情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寂静、悲凉。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首尾照应,抒思乡情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虚实相映,鲜明对照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景象,野鸭野雁正在边沿曲折的池塘嬉戏。
主旨归纳
本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的 艰难愁苦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吟唱诗歌
2. 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
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 写,渲染了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 心境,也表现了他对贾谊的景仰之情,更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
导入新课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
左 迁
草色遥看近却无.
至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写作背景
819年正月,唐宪宗派人迎凤翔法门寺佛骨入宫供奉。时任刑部侍 郎的韩愈写了篇《谏迎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 无益,且信佛的皇帝都短命,触怒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 等人说情,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 五十岁才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遭此难,情绪十分低落,满心委屈、 愤慨、悲伤。潮州距离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走到蓝 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 他写下这首诗。
氛围萧条冷落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景仰向慕之情
我踏着秋草独自寻觅你离开后的足迹,寒林里只见夕阳缓缓倾斜。
妙用反语双关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极尽感伤之情
汉文帝重才却对他如此情薄, 湘水无情怎知你凭吊的深情?
荒村日暮 独立风中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有意设问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018部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月夜忆舍弟》课件 (共23张PPT)(优质版推荐)
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文本解读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问题探究
1、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请结合全诗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战争不断,时局动荡,民不聊生。(从 “断人行”、“未休兵”、“有弟皆分散,无家 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可以看出。)
问题探究
2、月亮明明普照天下是一样的,但诗人 为何偏偏说:“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
导入新课
目标导航
1、借助注释,独立学习,正确理解本首 诗的意思。 2、通过层层诵读的指导,初步感受诗人 望月思弟的情感。 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 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 和心灵的震撼。
作家回眸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 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
韵译
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 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今天是白露节更怀念家里人, 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 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 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文本解读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这首诗首联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 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 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 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 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 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 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 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 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点明 “月夜”的背景。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 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 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 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 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 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 “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 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ppt课件
月夜忆舍弟
(三)颈联“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1.无家:杜甫在洛阳附近老宅已毁于安史之乱。 译文:虽有兄弟但都在战乱中离散,个个离家漂 泊无法打听音讯。 赏析: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 丧乱的普遍遭遇。
月夜忆舍弟
(三)尾联“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长:一直,老是。 2.不达:收不到。 3.况乃:何况是。 4.未休兵:叛将史思明正与唐将李光弼激战。 译文:捎出去的家书常常不能收到,何况战争打了 多年至今未停。
月夜忆舍弟
(一)首联“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1.戍鼓:戍楼上用以报时或告警的鼓声。 2.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3.边秋:秋天边远的地方,此指秦州。 4.一雁:孤雁。古人以雁行比喻兄弟,一雁,比 喻兄弟分散。 译文: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 传来了孤雁哀鸣。
孤独 寂寞
湘水 江山 黄叶
暮色沉沉,江山寂寥,秋风吹过, 黄叶飘零。表达了作者自己怀才不 遇的心境
抑郁 悲凉
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悲景衬悲情
(四)、分析写法 长 沙 在构思上:以景衬情 过 在表现手法上:情景交融、 贾 用典 谊 宅
清金圣叹《金圣叹选批唐诗》:
一是久谪似贾谊,二是伤心感贾谊, 三是乘秋寻贾谊,四是空林无贾谊。
全诗景中寓情,情中见景,寄寓深 刻,双关见意。
月夜忆舍弟
杜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
学生思考回答: 1.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怎样的?请结合诗句简 要回答。 2.请谈谈作者杜甫的成就、地位。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课件
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 甫在秦州所作。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 ,“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九月,叛军 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 ,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 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担忧 和思念。这首五言律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 的真实记录。
诗歌赏析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尾联刻画作者独立风中的形象; 尾句在无疑处有意设问,自怜之意, 溢于言表。
理解主旨
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 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 苦,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强烈 的控诉。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体裁:七言律诗
(选自《韩昌黎诗系年集释》)
诗歌解读
诗意: 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晚上
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 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哪里
考虑衰朽之身还爱惜余生! 阴云笼罩着秦岭故乡可在何处?大雪
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 我知道你远道而来该另有心意,正好
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清。
诗歌赏析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首联写自己获罪被贬原因。“朝奏” 与“夕贬”可见获罪之快,“九重天” 可知君心难测,“路八千”可谓行程遥 远。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r汝ǔ 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z瘴hà江ng边。
诗歌解读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唐)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蓝关:蓝田关,在陕西。 封:这里指韩愈的谏书 《论佛骨表》。 朝:早晨。 九重天、圣明:指皇帝。 弊事:有害的事,指迎 佛骨的事。 肯:岂肯、哪能。 汝:你,指韩湘。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一)课件(共48张)
创作背景
唐元和十四年 (819年)正月,唐宪宗派人迎 凤翔法门寺佛骨入宫供奉。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写 了篇《谏迎佛骨表》,劝谏禁止唐宪宗,指出信佛 对国家无益,且信佛的皇帝都短命,触怒唐宪宗, 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被贬为潮州刺 史,责求即日上道。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 才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遭此难,情绪十分低落。 潮州距离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走 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 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
颈联写刚上路的风 景。
“落”“明”二字, 生动传神,点染事物,赋 情于景。进一步充实了上 联所描画的典型环境,使 气氛更显寂静、悲凉。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尾联与 “客行悲故乡”照应,抒发思乡之情。
才离开故乡不久,却梦回故乡池塘。梦中故乡风 景与旅途上的风景形成鲜明对照,虚实相映,丰富了 诗歌的意蕴。
写作特色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思亲之情。 2.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 构严谨。 3.感情悲怆深沉,风格沉郁顿挫。
主旨归纳
本诗通过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 杳无音信,而自己只能在异乡的戍鼓 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表达了诗 人对兄弟深深的思念与担忧,以及对 国家处于战乱之中的现状的悲痛之情。
颔 颈联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颈联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诗人由望月怀乡自然引出对弟弟 的思念,绵绵愁思中夹杂着对生 离死别的焦虑和不安。承上启下, 过渡自然。
尾联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尾联显露不满,深化主题。 诗人进一步抒发内心的担忧 和惆怅之情,同时含蓄地表 现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 来的痛苦和灾难,深化主题。
学诗习文目赏标析 听读诗歌·感受诗情
早晨我把一篇谏书上奏给朝廷, 晚上被贬潮州离京八千里路程。 本想替皇上除去那些有害的事, 哪能以衰老为由吝惜残余的生命! 阴云笼罩着秦岭故乡可在何处? 大雪拥塞蓝关马儿也不肯前行。 我知道你远道而来该有所打算, 正好在瘴江边把我的尸骨收敛。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
• A.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凉,奠定
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
• B.颔联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渲染了寂寥的氛围, 为下文抒发感慨作了铺垫。
• C.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 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 D.尾联感叹唐王朝风雨飘摇时却贬谪无罪的“我”,直抒 胸臆地发出了愤怒的质问。
• D.统观全诗,表达精巧,不仅每联都紧扣了“早行”的主 题,而且语言明净,情景交融,结构严谨,不愧为古典文学 中羁旅诗、乡愁诗的上乘之作。
23.“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与“凫雁满回塘”分别是何处 景色?各有什么特点?写两种景色的作用是什么?
• “槲叶”“枳花”是旅途中的景色;“回塘”“凫雁”是 梦中故乡的景色。 • 旅途荒山凄凉,故乡回塘水暖。 两种景色鲜明对照,表 现羁旅愁情和思乡悲情。
• (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
•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 13.按要求写诗句。 • (1)请写出本诗中表明韩愈效忠朝廷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 12.古诗词常常为了照应韵律而颠倒词序、语序,出现一 些倒装的现象。请找出本诗中有倒装现象的一联诗,将其还 原为常规语序,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技巧。
颔联。常规语序为“人去后独寻秋草,日斜时空见寒林”。本联 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 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萧条、冷落、寂 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及对贾谊的追思,为下文 抒发感慨作铺垫。(或“诗人独自寻觅在斜阳之下的荒草寒林间,四 野无人,渲染出一幅萧条冷落、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图,表达了作 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及对贾谊的追思,为下文抒发感慨作铺垫”)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 课件(53张ppt)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 秋草独寻人去后, 汉文有道恩犹薄, 寂寂江山摇落处,
万古惟留楚客悲。 寒林空见日斜时。 湘水无情吊岂知? 怜君何事到天涯!
译 文
三年谪宦此栖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贾谊被贬长沙,居此虽只三年;千秋万代,长给楚
客留下伤悲。古人去后,我独向秋草中觅迹;
杜 甫
• 杜甫(712-770),是盛唐 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 《杜工部集》存诗1400多首, 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 • 一、同情人民,如“三吏” “三别”,“羌村”三首等; • 二、热爱祖国,渴望统一,如 《春望》、《闻官兵收河南河 北》等;
2018.10.07 九年级部编版
杜 甫
• 三、揭露统治阶级的种种罪行,如《兵车行》《丽 人行》等; • 四、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如《绝句》(两个黄 鹂鸣翠柳)《春夜喜雨》等。 • 杜甫本人被称为“诗圣”,诗歌被称为“诗史” • 写作背景:《月夜忆舍弟》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期 间,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2018.10.07
九年级部编版
月夜忆舍弟
• 三、课后任务: • 1.请学生谈谈对“月是故乡明”这句诗的体会,它为 什么能够成为广为传颂的名句?
• 2.背诵这首诗。
2018.10.07
九年级部编版
长 沙 过 贾 谊 宅
2018.10.07 九年级部编版
学习目标
1.通过识记、总结知识梳理的要点,掌握并 能运用鉴赏咏史诗的方法。 2.反复诵读诗歌,学习咏史诗如何运用借古 抒情、借景抒情等艺术手法来表达作者所寄 托的感情。
旧宅萧条,只见寒林披着余晖。
2018.10.07
九年级部编版
三年谪宦此栖迟, 秋草独寻人去后, 汉文有道恩犹薄, 寂寂江山摇落处,
万古惟留楚客悲。 寒林空见日斜时。 湘水无情吊岂知? 怜君何事到天涯!
译 文
三年谪宦此栖迟, 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贾谊被贬长沙,居此虽只三年;千秋万代,长给楚
客留下伤悲。古人去后,我独向秋草中觅迹;
杜 甫
• 杜甫(712-770),是盛唐 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 《杜工部集》存诗1400多首, 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 • 一、同情人民,如“三吏” “三别”,“羌村”三首等; • 二、热爱祖国,渴望统一,如 《春望》、《闻官兵收河南河 北》等;
2018.10.07 九年级部编版
杜 甫
• 三、揭露统治阶级的种种罪行,如《兵车行》《丽 人行》等; • 四、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如《绝句》(两个黄 鹂鸣翠柳)《春夜喜雨》等。 • 杜甫本人被称为“诗圣”,诗歌被称为“诗史” • 写作背景:《月夜忆舍弟》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期 间,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2018.10.07
九年级部编版
月夜忆舍弟
• 三、课后任务: • 1.请学生谈谈对“月是故乡明”这句诗的体会,它为 什么能够成为广为传颂的名句?
• 2.背诵这首诗。
2018.10.07
九年级部编版
长 沙 过 贾 谊 宅
2018.10.07 九年级部编版
学习目标
1.通过识记、总结知识梳理的要点,掌握并 能运用鉴赏咏史诗的方法。 2.反复诵读诗歌,学习咏史诗如何运用借古 抒情、借景抒情等艺术手法来表达作者所寄 托的感情。
旧宅萧条,只见寒林披着余晖。
2018.10.07
九年级部编版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一起,从而深化了咏叹的主
题。
默写自测
理解默写: 1.《长沙过贾谊宅》诗中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落之景 ,抒写出寂寞、怅惘的痛苦、无奈之情的诗句是
“ 秋草独寻人去后 , 寒林空见日斜时”。
2.《长沙过贾谊宅》诗中表面怜君,同时也表达了自怜
之意的诗句是“ 寂寂江山摇落处 , 怜君何事到天涯 ”。
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文本背诵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一、月夜忆舍弟 杜甫
名句理解
默写自测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赏析:“露从今夜白”,既 写景,也点明时令。“月是 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
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 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 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它极
韩愈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Leabharlann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州路八千。
赏析:“云横”“雪拥”, 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
欲为圣明除弊事, “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
肯将衰朽惜残年! 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
云横秦岭家何在? 恶劣。“马不前”其实是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人不前,三字道尽英雄失路 的悲慨。这一联,景阔情悲,
蕴涵深广,遂成千古名句。
默写自测
理解默写: 1.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明韩愈效忠朝廷
的态度和决心的诗句是:“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
2.《从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即景抒情的诗句是
“ 云横秦岭家何在 ? 雪拥蓝关马不前 ”。
三年谪宦此栖迟,
赏析:此句以“汉文有道”
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
反衬贾谊被贬的凄凉,以“湘 水无情”烘托贾谊的痴心,道 出了千古文人的悲剧命运,以
及欲求解脱而不可得的苦闷。
寂寂江山摇落处, 诗人溯古思今,把自己的遭遇
怜君何事到天涯! 同贾谊、屈原两位先哲联系
四、商山早行
温庭筠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赏析: “鸡声茅店月”,把旅人 晨起动征铎, 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 客行悲故乡。 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 鸡声茅店月, 装,起身赶路等许多内容,都有声 人迹板桥霜。 有色地表现出来了。同样,对于 槲叶落山路, 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 枳花明驿墙。 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这
因思杜陵梦, 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 凫雁满回塘。 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
“意象具足”的佳句。
默写自测
理解默写: 1.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由十个名词构成,蕴含六种景
物,表现了早行之早的诗句是“ 鸡声茅店月 , 人迹板桥霜 ”。
2.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触景生情,把景物描写与梦境
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诗人思乡怀亲之情的诗句是
“ 因思杜陵梦 ,
凫雁满回塘 ”。
谢谢!
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 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理解默写: 1.《月夜忆舍弟》中,浸润着作者主观感受的写景句是
“ 露从今夜白 , 月是故乡明 ”。
2.《月夜忆舍弟》中,感叹离乱所造成的亲人离散的诗
句是: 有弟皆分散 ,
无家问死生。
二、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文本背诵
名句理解
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