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5手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
⼈教版六年级下册语⽂同步解析与测评答案1、⽂⾔⽂两则⼀、题⽬略。
1. huì2. yǐ3. fú4. dòu5. wéi⼆、题⽬略。
1. 是说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个⼈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2. 太阳刚出来时⼤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盘⼦碗⼝那样⼩,这不是远的⼩⽽近的⼤吗?3. 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伸进热⽔⾥⼀样,这不是近的热⽽远的凉吗?四、题⽬略。
1. 这两句话讲同学能够留⼼观察⽣活中的⾃然现象,这种深⼊思考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 我当然不同意这两个⼩男孩争论的观点,其实太阳⼀天中距离地球是差不多的,⽽看起来有很⼤的差距是因为当太阳早晨升起时,太阳与⼤地上的⼭川、河流互相⽐较显得太阳个⼦⼩,⽽到了中午时太阳与整个宇宙相互⽐较,这样显得太阳个⼩了。
早晨太阳初升阳光是斜射着地球,所以显得冷,温度低,⽽到了中午阳光直射地球。
拓展运⽤⼆、题⽬略。
1. (1)看到道的⼀边有⼀棵李⼦树,伙伴们都过去折枝取李⼦。
(2)把李⼦摘下来⼀尝果然是那样。
2.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多想上想,多思考其中的道理。
不能盲⽬的跟从。
2、《匆匆》课前热⾝2. (1)jǐn (2)nuó(3)níng (4)luǒ练习平台⼀、题⽬略转(zhuǎn)转弯转(zhuàn)转圈散(sàn)分散散(sǎn)松散薄(báo)薄⽚薄(bó)刻薄禁(jīn)情不⾃禁禁(jìn)禁⽌⼆、轻轻悄悄凝然伶伶俐俐游丝样逃去如飞茫茫然三、题⽬略1、象针尖上⼀滴⽔滴在⼤海⾥,我的⽇⼦滴在时间的流⾥,没有声⾳也没有影⼦。
2、过去的⽇⼦如轻烟却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排⽐句:1、燕⼦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于是——洗⼿的时候,⽇⼦从⽔盆⾥过去;吃饭的时候,⽇⼦从饭碗⾥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电子课本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目录第一单元
1、文言文两则
2、匆匆
3、桃花心木
*4、顶碗少年
*5、手指
口语交际·作一回顾·拓展一
第二单元
6、北京的春节
*7、藏戏
*8、各具特色的民居*9、和田的维吾尔口语交际·作二回顾·拓展二
第三单元
10、十六年前的回忆*11、灯光
12、为人民服务
*13、一夜的工作
第1页口语交际·作三回顾·拓展三
第四单元
14、卖火柴的小女孩15、XXX
*16、《鲁滨孙漂流记》梗概精彩片段
*17、《汤姆·索亚历险记》口语交际·作四回顾·拓展四
第五单元
18、跨越百年的美丽*19、千年梦圆在今朝20、真理诞生于
一百个问号之后
*21、我最好的老师口语交际·作五回顾·拓展五
第六单元
综合性研究:难忘小学生活成长足迹
依依惜别。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预习单知识讲解
第一单元 1.文言文两则——(1)《学弈》一.联系原文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善:专心致志:思:若:智:二.辨字组词:悔()缴()弈()弗()惟()诲()邀()奕()佛()唯()三.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学弈》中弈秋的两个学生是怎样学下棋的?用文中的话回答。
2.。
你欣赏哪个学生?为什么?3.你从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4.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试着回答。
5.写三个与“专心致志”意思相近的词语。
6.用“专心致志”写一句话。
1.文言文两则——(2)《两小儿辩日》一.联系原文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故:决:知:二.辨字组词:盂()沧()孰()汝()辩()孟()苍()熟()如()辨()三.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什么?2.你觉得他们的观点对吗?为什么?3.你从文中悟出了什么道理?4.写两个你知道的孔子《论语》中关于学习方面的名言,喜欢的请摘录下来。
2.《匆匆》一.联系原文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确乎:涔涔:潸潸:徘徊:赤裸裸:二.辨字组词:挪()蒸()徘()徊()伶()俐()哪()丞()排()回()玲()利()三.用“——”画出多音字正确的读音:1.那是谁?又藏(cángzàng)在何处呢?2.被微风吹散了,如薄(bóbáo)雾,被初阳蒸融了。
四.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2.时光究竟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的呢?在文中找出来。
3.你能写出两句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诗句吗?名言:警句:诗句:3.《桃花心木》一.联系原文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枯萎:优雅:语重心长:莫名其妙:二.辨字组词:秧()萎()番()锻()雅()勃()央()委()蕃()缎()唯()脖()三.用“——”画出多音字正确的读音:1.我浇水只是模(mómú)仿老天爷下雨。
2.桃花心木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zhāzā)根。
四.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的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三首》的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是《古诗三首》。
分别包括《寒食》《迢迢牵牛星》及《十五夜望月》三首古诗,整体表现了古人在特定时节的内心活动与思想感悟。
下边按整理分享三首古诗的原文与译文。
寒食
[唐]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
暮春的长安城,时时有落红,处处伴飞花。
寒食节这天东风佛面,城里的柳枝随风飘斜。
夕阳西照下的汉宫,开始递送御赐的蜡烛。
那袅袅的轻烟,弥散在王侯将相家的上空。
迢迢牵牛星
选自《古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
在那遥远的美丽星空,有两颗闪烁的星星分别代表牛郎和织女。
织女那细长而白皙的手,曾经毫无心思机械地摆弄着机杼。
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伤心的眼泪零落如凄楚的雨。
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那神秘的两岸到底相隔几许?仅仅一条清澈透亮的银河,让两人只能凝望却无法言语。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
中秋的庭院地上月光如洗,寂静的树上栖息着几只乌鸦。
清凉的秋露点点无声无息,悄然打湿了香浸满院的桂花。
今夜皓月当空,引得那世间多少人深情遥望。
不知道这秋夜缠绵的情思所承载着的千般愁绪,又要降临到谁家。
新编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5课《鲁滨逊漂流记》思维导图
丹尼尔・笛福(1660-1731),生于英国,是
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代表作
有《鲁滨逊漂流记》《杰克上校》《罗克萨
作者
娜》等。
生字
畜 xù畜养 chù牲畜 作 zuō作坊 zuò作家 尽 jǐn尽管 jìn尽兴 劲 jìn劲头 jìng劲敌多音字
流落 、 凄凉、 寂寞、恐惧 、倒霉、忧伤、
逊“遇险上岛”“建房定居” “养牧种植”“救‘星期
五’”“回到英国”等情节。“节选”写了鲁滨逊初到岛
主题
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课文表现了鲁滨
逊不畏艰险、正视现实、乐观向上、机智坚强、聪
明能干、气和、抛
弃、重见天日、防御、侵袭、倾覆、宽慰、
词语
深重、困境、 焉知非福
第一部分(1~7):具体描写鲁滨逊在岛上的生活
充满困难,而且很孤寂。
结构
第二部分(8~10):写鲁滨逊记录并列出自己的
处境,决心开始安排自己在岛上的生活。
本课内容由“梗概”和“节选”组成。“梗概”写了鲁滨
六年级语文下《手指》教案及反思
六年级语文下《手指》教案及反思教材分析:《手指》是六年级下册第一组“人生感悟”专题中的一篇自读课文。
本组教材教学要求:既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
本文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
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设计理念:本设计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按照“感知--感受--感悟”这一认识事物的规律,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重在学生自主阅读,教师适当点拨。
让学生逐步学会“略读方法,提高略读能力,扩大阅读面。
从而培养学生写“所见、闻所、所思、所感”作文。
教学目标:1.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字词。
读读记记“瘙痒、窈窕、秽物、堂皇、缈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各自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清楚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五个兄弟,住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
”你们猜这是什么?对,就是手指。
2.谈话:同学们,我们人人都有一双手,手上长着十个手指(伸出两只手),时时看到,常常用到。
可你去仔细想过他们吗?是不是对他们的存在感到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
比如我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板书:5*手指3.简介作者:丰子恺(出示课件)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
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人教版 语文六年级下册 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考点梳理考点一:字音1.易混的多音字zhēng(正月)mài(山脉)hōng(哄堂大笑)yān(咽喉)正zhèng(正在)脉mò(脉脉)哄hòng(起哄)咽yàn(狼吞虎咽)yè(哽咽)2.易读错的字蜜饯.(jiàn)掺.和(chān)唾.沫(tuò)翡.翠(fěi)札札.(zhá)栖.息(qī)吞噬.(shì)一钹.(bó)僧.人(sēng)黄焖.鸡(mèn)擢.素手(zhuó)弄机杼.(zhù)考点二:词语听写陈醋饺子擦洗眨眼通宵元旦搅拌燃放亲戚小贩摆摊轿车骆驼腊月熬粥细腻栗子汤匙章节灌溉浓稠嘟囔褐色染缸脏水脉脉筷子汉宫朴素轻盈王侯乌鸦栖息水浒传咽唾沫考点三:词语积累1.意思相同的词语表示“都是、全是”的意思;一律、清一色、通通表示“第一、获胜”的意思:勇夺第一、喜获金牌、摘得桂冠2.四字词语万不得已截然不同万象更新日夜不绝悬灯结彩哄堂大笑一无所有能歌善舞各形各色行善积德随心所欲优哉游哉身无分文开山鼻祖两面三刀青面獠牙别无所求师传身授考点四:背诵、默写背诵古诗三首:《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寒食》考点五:课文理解1.《北京的春节》的作者是(老舍)。
文章以(时间)为顺序,细致地描写了老北京春节的一系列(风俗),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2.《腊八粥》是作家(沈从文)的作品,讲述了腊八那天八儿等不及要吃粥的(嘴馋)、对粥的(猜想)以及看到粥的(惊异),写出了一家人其乐融融的亲情,表现出作者(对普通百姓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亲情的眷恋)。
3.《寒食》一诗表面上看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京城内富有浓郁情味的风俗画),实际上是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
人教版语文五、六年级下册必背内容汇总
第1课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宋] 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弄冰[宋] 苏轼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村晚[宋] 雷霆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日积月累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第二单元·日积月累鸟鸣涧[唐] 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唐]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 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九闻军官收河南河北[唐] 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日积月累凉州词[唐] 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第六单元·第15课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矛与盾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日积月累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及笄(jī):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而立:指人三十岁。
不惑:指人四十岁。
花甲:指人六十岁。
古稀:指人七十岁。
期颐:指人一百岁。
·第七单元·日积月累乡村四月[宋] 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词语盘点及词语解释
第二课《匆匆》多音字:jǐn尽管尽快;尽头无穷无尽藏cáng:躲藏隐藏zàng:宝藏西藏近义词空虚—空乏觉察——发觉叹息——叹气徘徊——彷徨反义词:匆匆——缓慢空虚——充实徘徊——果断1.涔涔:汗流不止的样子。
2.潸潸:流泪不止的样子。
3.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4、伶伶俐俐:形容非常灵活。
5、蒸融:蒸发、融化。
6、游丝:蜘蛛等所吐的丝,飘荡于空中,故称游丝。
3《桃花心木》多音字:sàn散步散会;sǎn散文散乱近义词:优雅——雅致语重心长——苦口婆心勃勃生机——生机盎然反义词:模仿——独创语重心长——轻描淡写勃勃生机——死气沉沉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其中的道理。
文中指桃花心木的枯萎使人不明白原因。
枯萎:干枯萎缩7、.从从容容:非常镇定,不慌不忙的样子。
文中用来形容种树人对树苗的生长了解非常清楚,对树苗的枯萎一点儿也不惊讶和慌张。
8、.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文中用来形容种树人的说话,表现出对人的真诚恳切和情意深长。
9、.无缘无故:没有任何缘由。
10、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谊深长。
11、优雅:优美高雅。
12:勃勃生机:精神旺盛或欲望强烈的样子。
13、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文中指桃花心木的枯萎使人不明原因。
4《顶碗少年》近义词:偶然——偶尔萦绕——缠绕启示——启发歉疚——愧疚反义词:喧哗——肃静偶然——必然不慌不忙——手忙脚乱刹chà那:极短的时间;瞬间。
1,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座无虚席:座位没有空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
2,不失风度:不丧失美好的举止姿态。
3,陶醉:很满意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文中指顶碗少年的表演使作者受到很大震动,留下深刻感受。
4,附和:形容言语、动作追随别人。
文中用来形容在少年第二次表演失败时,一些观众跟着别人起哄的表现。
5,陶醉:形容很得意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要点汇总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知识要点汇总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主题是“人生感悟”。
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文言文两则》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应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无奈,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桃花心木》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该经受考验,学会独立自主。
《顶碗少年》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
《手指》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1、背诵课文,默写。
2、知识点:《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学弈》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告诉我们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学无止境的道理。
3、注释(1)字、词:弈:下棋。
通国:全国。
诲:教导。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鸿鹄:天鹅。
援:引,拉。
俱:一起。
弗:不。
矣:了。
为:因为。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重点文中几个“之”的意思辩斗:辩论,争论。
以:认为。
去:离。
日中:正午。
及:到。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
意思是天气很热。
汤:热水。
决:判断。
孰:谁。
汝:你。
(2)句子: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译)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孰为汝多知乎?(译)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3)译文:《学弈》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
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引箭把它射下来。
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学生不如前一个学得好。
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长江作业本5手指答案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写 一写。
做什么事都不要小瞧别人,只有团结, 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
性格特点。 食指用来做各种复杂、危险的事,他有
勤劳卖力,敢于探索的精神。 课后拓展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五指争功 一天,五个手指头聚在一起讨论谁的本领 大。大拇指首先站起来,(趾 指)高气扬地说: “这个问题很简单,当然是我的本领最大,要 不怎么我排在第一呢?”食指不干了.急忙说 我最了不起,人们不论干什么,都是用我来指 指点点的,哪儿有你们什么事……”中指没等
食指说完,连忙站起来(辩 辨)说:“快看 快看,伸直五个手指头,比比谁最高……”无 名指、小指也不甘示弱,都拿出自己的看(kān kàn)家本领,与他们争论。
他们的争吵声被角落里的花皮球听见了, 花皮球给他们提了个建议:看谁能拿动它,谁 就最有功劳。五个手指头互相看了看,都觉得 这个建议可行,于是他们个个(磨 摩)拳擦 (cāchǎ)掌,挨个试,可他们谁都没能拿起来。 花皮球又提了一个建议:如果你们五个手指头 头一起来拿,会是怎么样?五个手指头齐上阵,
果然轻轻一拿就拿起来了。五个手指头你看我, 我看你,都不好意思地笑了。
1.用横线画出短文括号中正确的字或读音。 2.五个手指头都认为自己的本领最大,短 文中写了大拇指、食指、中指的理由,请 简要地写下来,并联系课文说说无名指、 小指的“看家本领“是什么。
大拇指:排在第一。
食指:指指点点。
中指:最高。
三、根据课文内容,看看下面句子分别描 写什么手指,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A.大拇指 B.食指 C.中指 D.无 名指 E.小指
1.在五指中,他是最肯吃苦的。 ( A) 2.他本身的用处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 戴戒指。 (D) 3.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 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 C ) 4.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5课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生字拼音、部首、笔画、笔顺、结构、组词、基本解释查询
用竹木铁条等做成的阻拦物:栅栏。栅子。
[ shi ]
1、〔上栅〕。
2、〔下栅〕地名,均在中国广东省。
[ cè]
〔上栅〕〔下栅〕地名,均在中国广东省。
控
kòng
扌
11
横、竖钩、提、点、点、横撇/横钩、撇、点、横、竖、横
左右结构
控组词
控马
控边
控鲤
控卷
控制系统
控鹄
控制数字
控咽
控制流计算机
控告
控抑
上下结构
霉组词
霉气
霉黑
霉天
霉雨
霉毒
霉烂
霉瘠
霉菌
霉气星
霉风
霉黧
霉湿
霉头
霉的基本解释
1、霉菌。
2、东西因霉菌的作用而变质:霉烂。发霉。衣服霉了。
籍
jí
竹
20
撇、横、点、撇、横、点、横、横、横、竖、撇、点、横、竖、竖、横、竖、横折、横、横
上下结构
籍组词
籍馆
籍躝
籍稾
籍马
籍设
籍记
籍配
籍籍
籍礼
籍伍
籍口
籍没
籍圃
籍田
贷
dài
贝
9
撇、竖、横、斜钩、点、竖、横折、撇、点
上下结构
贷组词
贷恤
贷减
贷偿
贷赡
贷钱
贷本
贷卖
贷貣
贷称
贷罪
贷子
贷全
贷施
贷借
贷舍
贷负
贷的基本解释
1、借入或借出:贷款。
2、通过相关手续、按一定条件借出的钱:农贷。信贷。
3、推卸:责无旁贷。
4、宽恕:严惩不贷。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篇一: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为了能帮助广大小学生朋友们提高语文成绩和语文思维能力,小编为各位同学整理了六年级语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更多学习内容和学习材料尽在。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理解词语1、先弄清词语中每个字的意思,再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来理解。
如:疾驰,疾是飞快,驰是奔跑,疾驰就是飞快奔跑的意思。
2、运用近义词或反义词来解释。
如:(近义【小学生期中复习】) 焦急就是着急的意思。
(反义) 熟悉就是不陌生的意思。
3、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如《养花》一文,从到院子里看花回屋工作再出去再回屋,就可以猜出循环是不断重复的意思。
今天就和大家就分享到这,祝各位同学学习愉快!【篇二: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与总结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主题是“人生感悟”。
五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文言文两则》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应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无奈,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桃花心木》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该经受考验,学会独立自主。
成功之母”的哲理。
《手指》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第一课《文言文两则》 1、背诵课文,默写。
2、知识点:《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学弈》这个故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这个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告诉我们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和学无止境的道理。
3、注释弈:下棋。
通国:全国。
诲:教导。
为:因为。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文中几个“之”的意思辩斗:辩论,争论。
以:认为。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
意思是天气很热。
汤:热水。
决:判断。
(2)句子: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译)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答案【篇一: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册参考答案】的春节我会写翡翠逛街熬粥鞭炮杂拌初旬腊八蒜我会填 1.截然不同 2.万象更新 3.张灯结彩我知道农历一月一日农历一月十五日农历五月五日公历四月五日农历八月十五日农历九月九日我会补 1.不是而是 2.虽可是而且 3.即使精彩回读 1.词: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好处:避免词语重复造成的句子呆板僵硬,可使句子生动准确。
2.《红楼梦》: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水浒传》:林冲宋江武松3.喜欢。
“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 快乐幸福。
4.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
跟进阅读 1.(1)列举内容的省略(2)列举内容的省略(3)解释说明3.时间顺序。
除夕和大年初一写的很详细,而过年的准备工作和初二及初二以后的日子简写。
这样可以直接详细的表现春节的热闹情形。
7.藏戏我会写 1.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带着面具演出的。
2.我看了杂技表演。
3.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
精彩回读 1. d? ?r zh?ng2.指用具体的事物或用夸大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意义或思想感情。
比如,藏戏中用白色代表纯洁,戴白色面具的是善者、好人,这是象征;用半黑半白的面具表现两面三刀的性格则是夸张跟进阅读 1.泼水节2.醉得迷迷糊糊的。
小心谨慎的样子。
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
8.各具特色的居民我会写 1.多起竹楼傍水而居 2.树满寨花满园 3.绿绿的凤尾竹遮天盖地 4.清风徐来花果飘香我会填 1.列数字 2.举例子引用精彩回读 1.残败现代参差2.荒僻宏大腐蚀3.平安无事,没有受到疾病或灾难的损害。
4.从“他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到“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2.(1)奇异古色古香(2)临水依山傍谷田坝边省时省工(3)飞檐翘角三面环廊古朴秀雅(4)温暖亲切温馨画境4.第二段:吊脚楼的构造第三段:吊脚楼的妙处9.和田的维吾尔我会做 1.眼睛笑容花儿维吾尔的姑娘很美丽2.五颜六色各异衣服3.(1)维吾尔的姑娘小伙不但漂亮,而且能歌善舞。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人教版新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人教版新版大家是不是在找人教版新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知识内容呀,下面为大家精心的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人教版新版,方便大家!《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故事表达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课后第3题:①为是其智弗假设与?曰:非然也。
答: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答: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③孰为汝多知乎?答: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散文。
本文围绕“匆匆”展开表达,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
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慨。
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课后第2题:“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答:作者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大海。
日记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这是我国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
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辛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①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拟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答:“不确定”是指生活中不可预料的一些坎坷、曲折、磨难。
生活中的“不确定”,比方生病、父母下岗、遇到自然灾难等。
②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答:因为种树人不定期、不定量地给树浇水,就是让树木适应环境,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宏大的能量,学会自己在土地里找水源,深深扎根,茁壮成长。
所以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手指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
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