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9课《清兵卫与葫芦》 教案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清兵卫与葫芦》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一、总体构想本文是日本近代文学作家志贺直哉的一篇小说。
志贺直哉是日本重要的文学流派“白桦派”的主要代表,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这篇小说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学习新课前,有必要先让学生通过上网、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相关知识,增加对白桦派及其代表作家的了解,这样既有助于开阔语文视野,又有益于理解这篇小说的主题。
这篇小说故事情节完整生动,以现实主义的笔法批判了粗暴扼杀少年个性的做法,呼吁尊重个性、让个性自由发展的主题;作者善于用简练传神的描写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生动传神的描写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小说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热情。
因此,小说的主题、简练传神的描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教师还应积极、正确的引导学生认识个性培养以及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本课学习应继续培养学生课前自学的习惯和能力,课文的阅读和生字词应当让学生自己解决,并以此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教学课时安排二课时。
二、过程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探究性阅读、表演为主,强化主观感受。
在训练学生听、说、读、写、演各方面能力的同时,培养他们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养他们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采用课本剧的方式,引导学生置身于作品中,理清思路,体会文中的心理、语言等描写,感知课文的情感倾向,理解主要内容并从中获得人生的感悟与提示。
力求达到“课标”中规定的“使学生学会欣赏作品、领会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实施的能力”的要求。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自学要求:课堂学习前,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白桦派”写作风格;熟读课文,了解小说内容——第一遍朗读,边读边记下生字词,然后查字典自己解决文字障碍;第二遍默读,边读边画出认为写得精彩、生动的句段,可以在文字旁或者在预习本上加以评注、写下自己的心得。
人教版选修 外国小说欣赏 第五单元 第9课《清兵卫与葫芦》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情节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2.结合文章理解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及摇摆的相关知识;3.初步了解情节运行的动力“危机爆发”;4.理解文章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的情节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结合文章理解“摇摆”的这种模式及其作用;3.理解文章中细节描写的作用【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名人小故事(1)——妈妈,我想要跳到月亮上去。
——好啊,不过一定要记得回来喔。
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2)身材矮小的邓亚萍,喜欢乒乓球,所有人都不看好她,但是父亲对她说:你很优秀,真的!※教师语:面对孩子的天性,我们往往缺乏足够的耐心,缺乏上时的心态。
生活中,大人们常常不知就里地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样的一个孩子,感受他独特的世界,思索我们的人生。
二、作者简介志贺直哉(1883~1971),日本作家,1883年2月20日生于宫城县。
祖父是相马藩府的家臣。
1910年,与人共同创办《白桦》杂志。
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
志贺直哉为“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
白桦派:20世纪初在日本兴盛起来的自然主义文学,已逐渐趋向末流,成为仅仅刻板地描写琐碎丑恶的日常生活的文学。
大部分由贵族子弟学校学习院出身的一群年轻的文学艺术工作者,对此表示不满,他们举起理想主义的旗子,创立独自的一派。
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派”。
三、情节之细节分析:小说开头这样写到:“自从发生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
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
正如他过去热衷于葫芦一样,现在他热衷着绘画……”1.小说采用了哪种记叙方式?有什么作用?(倒叙:先说结局,设下悬念,引起兴趣)2.阅读21——36,思考:.“这件事”指一件什么事?明确:这件事:(21-27)开端:清兵卫发现葫芦;(28-29)发展:教员没收(30-36)高潮:父亲砸碎葫芦3.所谓命运,就是你周围的人。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9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
课题名称
《清兵卫与葫芦》
授课时间
教师姓名
学生年级
课时
课程标准描述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的基础薄弱,对文本赏析深度不够,需要多探讨,多提点,能不能渗透主题,还不好说。
学习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预习,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采用自由诵读的方式,准确找出清兵卫对葫芦的情感。
2.通过再读课文,根据课文语段,准确说出大人们是如何看待清兵卫喜欢葫芦的态度。
3.通过精读课文,能够通过葫芦价值的变化,准确评出小说主题。
重点
通过独立分析和集体讨论,从小说情节中探索,体会情节中的矛盾点。
难点
通过小组展示和师生互评,合理的理解父亲长辈们的做法。
评价任务
对应学习目标,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可选项)
导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效果及问题预设
导
德国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兴趣是求知的原动力,是智慧的触发器,是才能的增长点,是成功的奠基石。古今中外,很多人在兴趣的指引下走向了成功,可是,也有很多人的兴趣被家长、老师或者社会给扼杀了。今天我们学习日本作家志贺直哉的小说《清兵卫与葫芦》,来品味一下这是怎样一个悲剧故事。
考试大纲描述
1.筛选信息并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对主要观点和文章特色进行鉴赏评价的能力
2.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
3.对文本内容、作者态度、风格、修辞性质等方面的理解、鉴赏和评价
高二语文新人教(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课件:第9课《清兵卫与葫芦》(共53张)
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导入新课看了这些葫芦的图片,大家是否也惊叹于葫芦的美呢?今天我们就要走近一个叫清兵卫的日本小男孩,看看他与他的爱好——葫芦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我们一起来学习《清兵卫与葫芦》厂T甌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志贺直哉相关生平、代表作品;2、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
3、结合单元话题,仔细体会本篇小说情节发生的特点及其妙处,如本小说中的摇摆处理,矛盾冲突对情节的推动作用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体味文章结构艺术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细节描写、摇摆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期望和个性解放、人道主理精神追求干重难点:重点:1、分析小说情节发生的特点及其妙处。
2、把握作品主题难点:r理解“摇摆”等小说中常用的方法与技巧。
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r作者简介: 志贺直我(1883-1971), 日本作家。
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 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 主义的文学。
是“白桦派”的 主要代表。
代表作品主要有:处女作《菜花与少女》、 中篇小说《和解》、长篇小说《暗夜行 路》。
被誉为日本的“小说之神”。
T越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11910年,志贺直哉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武者小路实笃.木下利玄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
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和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 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志贺直哉是“白桦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他的小说《清兵卫与葫芦》以现实主义的笔法,批判了那种粗暴扼杀少弦师1 •你会读吗? zhong 执衷八、、lu 茶卤he chi 呵斥ling 名伶guai jue乖觉战战诺谿y |熠熠duoSuo 哆嗦dfgu 嘀咕I 一、填空: 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与葫芦 的 倒叙的手法,以葫芦为线 二、思考:文章的情节结构分为哪几个部分?试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本篇小说中出现的重要字词;2、了解志贺直哉相关生平、代表作品;3、领会作品的内容与主旨。
二、能力和方法目标1、通过对本篇小说中人物语言、行为的分析,准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2、结合单元话题,仔细体会本篇小说情节发生的特点及其妙处。
三、情感目标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危机爆发对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难点:危机爆发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一、了解作家:志贺直哉(1883-1971),日本作家。
1904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
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武者小路实笃、木下利玄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
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
志贺直哉是“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
1917年发表的著名中篇小说《和解》,写他立志于文学创作与父亲发生冲突而终于得到和解的经历。
作者从此进入创作旺盛时期。
《在城崎》(1917)相继问世。
从1921年开始,着手写他生平唯一的长篇小说《暗夜行路》,于1937年完成,这是他的代表作。
志贺直哉的作品大多从自己及和自己有直接关系的生活中取材,是现代日本文学中从自我经验中取材最多的作家。
在创作方法上的现实主义的精神,对同时代的日本作家有深刻的影响。
志贺直哉于1971年10月21日逝世。
二、问题探究:(一)、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热爱葫芦(开端)——买到好葫芦(发展)——葫芦被缴——葫芦被砸(高潮)——葫芦高价出售(结局)——爱好绘画(尾声)(二)、精读全文,具体分析情节1、欣赏开头小说开头说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兵卫的爱好由葫芦转向了绘画,这件事到底是什么事呢?开篇没有交代,这样的写法称之为什么写法?有何作用?明确:这件事指清兵卫最喜欢的一个葫芦被教员没收了,其他的葫芦被父亲砸碎了。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清兵卫与葫芦》9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大同四中胡玉芳一、教材分析单元要求《清兵卫与葫芦》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
《外国小说欣赏》这册书主要是引导学生欣赏外国小说以及初步感知小说基本特征。
全书共八个单元,每个单元一个话题。
共16篇课文,均为名家名篇。
第五单元的话题为情节,单元教学目标是:1领会作品的内容与题旨;2理解故事与情节的关系,认识情节生发的途径及其效果;3体会小说情节与细节的关系,增强在阅读和写作中对细节的敏感;4考察小说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理解“摇摆”“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等技巧对情节运行的作用;5了解“突发性事件”和“危机爆发”等小说情节的运行动力。
文本解读《清兵卫与葫芦》是日本作家志贺直哉的作品,这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曲折回环地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异国的悲剧性故事,是小说情节教学很好的范例。
二、学情分析本文文笔简洁清新,学生在整体感知方面不会有太大难度。
并且小说贴近学生生活,能够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可以顺利领会作品的内容。
本单元的话题是小说的情节,作为小说叙事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基本上能够把握小说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能够顺利理清小说的情节脉络。
但学生对情节中的细节、摇摆、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等技巧缺乏系统了解,教师需在这方面着重引导、点拨,使学生在必修教材的基础上更明确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小说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分析关于外国小说阅读教学,《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中均要求:识记外国重要作家及其国别和代表作。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1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提高文学修养。
2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3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4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把握人物性格特征;5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6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清兵卫与葫芦》章节,内容主要包括: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背景、主要事件、人物性格分析以及作品的主题思想。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情节,了解作品背景。
2. 分析清兵卫的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的把握能力。
3. 掌握作品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清兵卫人物性格分析,作品主题思想的提炼。
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人物性格的把握,主题思想的领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收藏的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收藏话题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导入:展示清兵卫与葫芦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故事背景。
3. 讲解:详细讲解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情节,分析清兵卫的人物形象。
4. 例题讲解:分析清兵卫收藏葫芦的心理动机,探讨其性格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具有类似性格特点的人物,并进行分享。
6. 主题思想提炼:引导学生从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中,领悟作品的主题思想。
六、板书设计1. 《清兵卫与葫芦》2. 主要内容:故事背景清兵卫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清兵卫与葫芦》中清兵卫的性格特点,并结合作品主题,谈谈你对收藏的看法。
答案示例:清兵卫的性格特点:执着、单纯、善良。
他热爱收藏葫芦,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种爱好并不被理解。
作品通过清兵卫的形象,反映了人们对收藏的误解,以及对个性追求的束缚。
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其他关于收藏的文学作品,进一步了解收藏文化,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清兵卫人物性格分析2. 作品主题思想的提炼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作业设计一、清兵卫人物性格分析1. 清兵卫对葫芦的热爱程度,以及这种热爱对他的生活产生的影响。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二选修《清兵卫与葫芦》,主要围绕第四单元“民间故事与小说”中的第二章节展开,详细内容为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
通过对该故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情节,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2.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对民间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教学重点: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情节,以及故事所传达的民间文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简短的民间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展示清兵卫与葫芦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3. 讲解:详细讲解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解释民间故事的特点。
4. 例题讲解: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分析其他人物形象,巩固所学知识。
7.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民间故事,激发他们对民间文化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清兵卫与葫芦》2. 内容:a. 民间故事特点b. 故事情节概括c. 人物形象分析d. 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故事内容,概括清兵卫与葫芦的特点。
b. 分析故事中其他人物形象,并说明其作用。
c. 搜集并分享一个你喜欢的民间故事。
2. 答案:a. 清兵卫:机智、勇敢;葫芦:神奇、寓意吉祥。
b. 略。
c.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例题、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情节,对民间故事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课堂互动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9课《清兵卫与葫芦》学案1
《清兵卫与葫芦》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作者;了解清兵卫的形象和性格。
2、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3、体会本文前后对比照应的写法及体会心理和神态描写。
4、培养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的个性;尊重别人的兴趣和个性。
【学习过程】(一)预习(明确学习目标,布置自主预习)1、作者简介:志贺直哉(1883-1971年),日本著名小说家,被日本评论家誉为“小说之神”。
新现实主义的第一人。
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他们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一派。
代表作长篇小说《》。
2、背景链接:日本与中国同属东方国家,文化上受中国影响较深,封建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文化传统上强调统一的意志,缺少个性和自由的空气,因而扼杀个性的现象比较普遍。
3、通读课文,标记生字词,梳理结构。
(二)展示(展示自学效果,展示学习疑难,合作探究释疑)1.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完全无误的一项是( )A.葫.芦(hú)狭.小(xiá)热衷.(zhōnɡ) 呵叱.(zhà)B.模.样(mó) 顽.固(wán)摩擦.(cā) 隐瞒.(mán)C.纵.使(zònɡ) 跃.进(yào)吮.吸(shǔn) 塑.料(sù)D.绘.画(huì) 檐廊.(lánɡ)投掷.(zhì) 屹.立(yì)解析:A项,“叱”应读作chì;B项,“模”应读作mú;C项,“跃”应读作yuè。
答案:D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乖觉古董薪水珊栏B.锤子嘀咕接洽机械C.哺育玷污恪守埋怨D.包庇畸形寄托喘气解析:A项,珊—栅。
答案:A3.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7月11日,因美国驻叙大使________叙利亚内政。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第9课清兵卫与葫芦教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第9课清兵卫与葫芦[新课入门须知][作者档案]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年开始,着手写他生平唯一的长篇小说《暗夜行路》,历时15日本在文化上受中国影响较深,封建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文化传统上强调统一,缺少个性和自由空气,因而扼杀个性的现象比较普遍。
同时作者青少年时代一直与父亲不和,父亲一直对他选择走文学创作的道路持反对意见。
在早期的创作中,志贺直哉以此为主题写下了不少作品,表达对那些刻板地描写琐碎的丑恶的日常生活的文学非常不满,表达“看重个性自由”的理念。
本文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
[常识积累]白桦派:日本现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流派,因一批作家与美术家自己创办的文艺刊物《白桦》而得名。
代表作家是志贺直哉、有岛武郎、武者小路实笃等。
反映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年轻一代的文艺思想,否定自然主义,提出新理想主义,宣扬人道主义。
作品感情纯真,格调昂扬,充满了理想主义激情。
在艺术方面,文体新颖、清淡含蓄,表现了东方人独特的深沉而典雅的心境。
一、读准字音1.单音字(1)茶卤.(lǔ) (2)檐.廊(yán)(3)呵叱.(chì) (4)槌.子(chuí)2.多音字(1)模⎩⎪⎨⎪⎧ 模.型模.样 (2)藏⎩⎪⎨⎪⎧收藏.ɡ宝藏.ɡ(3)塞⎩⎪⎨⎪⎧ 塞.子塞.外塞.责 (4)参⎩⎪⎨⎪⎧参.考人参.参.差二、写准字形1.⎩⎪⎨⎪⎧ 摊子滩头2.⎩⎪⎨⎪⎧ 唠叨涝灾3.⎩⎪⎨⎪⎧ 脏话赃款4.⎩⎪⎨⎪⎧ 喘气揣测5.⎩⎪⎨⎪⎧ 挟持狭小6.⎩⎪⎨⎪⎧ 伶人拎东西7.⎩⎪⎨⎪⎧ 对弈神采奕奕 8.⎩⎪⎨⎪⎧ 疲倦缱绻 三、用准词语1.词语辨析(1)顽固 顽强(2)厉害 利害战战兢兢:形容十分小心谨慎或害怕的样子。
一、了解行文脉络二、赏析文本指要1.在这篇小说中,情节上的摇摆手法是怎样体现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八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外国小说欣赏
语文:《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人教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情节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2.结合文章理解情节运行模式和运行动力3.了解小说的运行模式和运行动力的知识4.理解文章中细节描写的作用【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的情节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结合文章理解情节运行模式和运行动力3.理解文章中细节描写的作用【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我们所学的几个单元的外国小说中,如《丹柯》《炮兽》等你觉得小说的情节怎样呢?请举例具体分析。
(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对,也就是说作家在让小说在运行时,不是毅然决然地向前奔突,而是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呈现出犹豫不定的状态,即使小说情节“摇摆..”《清兵卫与葫芦》,这篇小说的情节也是否具有我们所说的情节“摇摆”呢?大家认真阅读体会。
二、作家简介(用投影)志贺直哉(1883-1971年),日本著名小说家,被日本评论家誉为“小说之神”。
1904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
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
志贺直哉为“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白桦”派成为日本现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流派。
三、梳理情节,体会情节的“摇摆”——“文似看山不喜平”1.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说说这篇小说的情节也是否具有我们所说的“摇摆”呢?具体情节如何?喜爱、热衷、痴迷葫芦,——“移情别恋”,爱好绘画。
具体如下热爱葫芦——买到好葫芦——葫芦被缴——葫芦被砸——葫芦高价出售——爱好绘画2.通过课文的这些情节,你能发现让情节“摇摆”的原因吗?结合情节分析。
(讨论)讨论、交流:出乎意料;突发事件;危机爆发。
3.小说情节一般过程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候开端前有序幕、结局后有尾声。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清兵卫与葫芦》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志贺直哉教材分析《清兵卫与葫芦》是日本小说家志贺直哉写的一篇主张尊重个性的小说,通过讲述一个异国的悲剧性故事,揭露封建家长专制思想对青少年的扼杀。
文章叙述直白,易于理解,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是对学生进行小说的阅读欣赏与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的结合单元话题,赏析小说情节的运行模式、细节与情节、情节的摇摆等知识;指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情感态度,深刻理解作品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教育,使之获得人生的感悟。
教学方法设想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作品,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只是培养学生自读的一个环节。
根据单元目标的分解,学生应该在学习讲读课的时候获得自读的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以一个12岁的小孩儿一个一毛钱的葫芦经过两次辗转卖到600元探寻该小孩儿长大后可能的职业为话题导入,引到寻找细节、梳理情节的主线上来。
(给学生交代清楚:围绕“葫芦”和“清兵卫”,寻找关于描写性质的“细小的情节”。
)二、出示目标(围绕情节,借助细节弄清楚情节的产生、发展、生发、波澜、动力和意外各是怎样产生的。
5分钟时间,要求做勾画、批注)三、细节归类(幻灯片)(根据学生回答归类细节)葫芦类:•一、“把玩”葫芦1、常常、切开、掏出来、装上、卤、泡、装、擦亮2、每天、常常、坐、收拾、装、包、放、藏、看、系、挂3、带到学校、藏着摩擦•二、“观察”葫芦1、异常专心、心里想着、失神、错看、自哂2、呆呆、一个人、一一看过了•三、“收藏”葫芦立刻、发着跳、喘着气、急匆匆、跑、片刻不离、清兵卫类:•一、面对父亲:不高兴、呵斥、打砸。
清兵卫:沉默、脸色发青,不敢作声。
•二、面对父亲的朋友:取笑、否定这样的好啊;偷偷发笑;不过大一点就是了。
•三、面对教员:奚落、顽固哭也没哭一声、发呆、哆嗦着嘴唇,缩成一团。
四、细节赏析(幻灯片)(一)情节之产生葫芦:1、常常、切开、掏出来、装上、卤、泡、装、擦亮。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清兵卫与葫芦》课堂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清兵卫与葫芦》课堂教学设计《清兵卫与葫芦》课堂教学设计第五中学俞建望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目标:了解志贺直哉其人其作,掌握和理解小说的内容。
2、能力目标:把握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体会情节中的“摇摆”及结尾的跌宕;引导学生领会小说的内容和题旨;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培养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的个性,尊重别人的兴趣和个性;教学重点把握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体会情节中的“摇摆”及结尾的跌宕;教学难点体会情节中的“摇摆”及结尾的跌宕;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用平时的阅读小说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悟中学懂,上升为一种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德国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的确,兴趣是求知的原动力,是智慧的触发器,是才能的增长点,是成功的奠基石。
古今中外,很多人在兴趣的指引下走向了成功,可是,也有很多人的兴趣被家长、老师或者社会给扼杀了。
今天我们来学习作家志贺直哉的小说《清兵卫与葫芦》,来品味一下这是怎样一个悲剧故事。
二、作家作品志贺直哉(1883-1971年),著名小说家,被评论家誉为“小说之神”。
新现实主义的第一人。
19,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他们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
代表作长篇小说《暗夜行路》三、整体把握,故事情节抽生朗读,概括情节。
一个叫清兵卫的小学生热衷于葫芦,并且对鉴赏和收藏葫芦有特别的天赋,但最终在老师、父亲的压力下被迫放弃爱好的故事。
四、具体分析情节提问:这篇小说的情节性(故事性)很强。
而故事情节都按一定的模式运行:发生—发展——结局。
请大家按照这个模式,把文章的情节主线理清。
1:发生——展示矛盾(在文章的发生部分,作者往往要展示矛盾。
文章最主要的矛盾是什么?)提问1:清兵卫对葫芦的态度如何?父亲、老师是如何看待清兵卫痴迷葫芦的?清兵卫喜欢什么样的葫芦?父亲和客人喜欢什么样葫芦?明确1:清兵卫痴迷葫芦,但是父亲和老师觉得他是没出息的孩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清兵卫与葫芦》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志贺直哉相关生平、代表作品;2、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
3、结合单元话题,仔细体会本篇小说情节发生的特点及其妙处,如本小说中的摇摆处理,矛盾冲突对情节的推动作用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体味文章结构艺术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摇摆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期望和个性解放、人道主义的精神追求。
教学重难点:重点:1、分析小说情节发生的特点及其妙处。
2、把握作品主题难点:理解“摇摆”等小说中常用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安排:一课时一、导入让学生谈谈自己童年的爱好二、整体把握1、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篇小说的内容。
一个痴迷收藏葫芦的男孩在大人的干涉下放弃收藏葫芦的故事。
三、深层理解1、清兵卫的“痴迷”在文中有哪些表现?制作葫芦、买葫芦、看葫芦、鉴赏葫芦、不离葫芦2、有哪些人“干涉”清兵卫的爱好?他们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他们为什么会去“干涉”清兵卫的爱好?3、教员为什么对清兵卫热点葫芦的爱好如此忿恨?仅仅是出于一位老师恨铁不成钢的心意吗?信仰不同4、樱花与武士道日本有句谚语:“花中樱花,人中武士”,之所以把二者结合起来,是因为日本人认为樱花精神与武士道精神相似。
单片的樱花并不如团簇的樱花显得壮观与美丽,这就像日本武士道要求共性展示精神一样。
而且,日本人认为樱花最美的时候不是盛开的时候,而是凋谢的时候,樱花凋谢有个特点,就是一夜之间满山的樱花全部凋谢,没有一朵花留恋枝头。
樱花的瞬间开放,瞬间凋零,就如同武士在片刻的美丽中达到人生的顶峰后毫无留恋地惨烈地结束自己的生命一样。
5、清兵卫选择“放弃”的内在原因是什么?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四、合作探究如何看待清兵卫的“痴迷”和大人的“干涉”?清兵卫们:你们有选择爱好的自由,但不要让爱好阻断了你们前行的步伐,没有现实生活的附丽,爱好将是空中楼阁。
大人们:你们有教育孩子的义务,但不要让教育演变成对天性的扼杀,不尊重个性与专制的教育注定遭遇失败的命运。
清兵卫与葫芦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用心读课文,把握关键词句。
2、体会作品运用简练传神的描写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塑造人物。
3、指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情感态度,深刻理解作品的主题。
4、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使之获得人生的感悟。
教学重点:目的2、3教学难点:目的4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
了解学生对情节的熟悉程度,教师概述故事情节,学生找出与原文情节不符的地方并更正。
故事梗概:有一个12的日本小学生叫清兵卫,他特别喜欢葫芦,喜欢那些样子稀奇古怪(①没开口的带皮葫芦,样子很周正)的葫芦。
有一次竟把一个小孩子(②老头儿)的光秃秃的脑袋错看成了葫芦,自己都忍不住大笑。
他每天放学后,就一个人到街上看葫芦,大概店铺里所有的葫芦都被他一一看过了。
有一次在后街,发现的一个老婆婆摊子前的一串葫芦,并被其中以个很普通的葫芦所吸引,结果急匆匆跑回家拿来五毛钱(③一毛钱)买下。
从此片刻不离这个就、葫芦,以至于上课时偷偷在桌子底下摩擦被教员当场没收并被当作垃圾叫校役处理。
教员状告家长,清兵卫遭到打骂,他父亲把那些葫芦全部卖了。
(④砸碎)从此,清兵卫与葫芦断了关系。
过了不久,他又热衷于绘画,不过他的父亲又在嘀咕。
值得说明的是,校役并没有扔掉那只没收的葫芦,而且把它拿到古董店换了五块钱(⑤五十块钱),古董店老板又把这个葫芦卖给当地的富豪,价钱是六百块。
二、引导学生根据文中传神的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1、教师提问:小说主人公清兵卫对葫芦的感情怎样?你是怎样知道的?找出关键的语句,指出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把表现了清兵卫怎样的性格特点?2、学生分组讨论、明确教师点拨并板书。
清兵卫喜爱葫芦描写方法→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独特的爱好三、揣摩教员、父亲对清兵卫的爱好的做法与态度1、教师引导:清兵卫如此衷爱葫芦,作为他的教员、家长,他们又怎样看待?有哪些做法?2、学生表演,再现情节。
情节①教员没收葫芦情节②父亲砸碎葫芦3、教师点拨小结:教员:要干涉父亲:坚决反对板书四、理解小说的现实意义,揣摩作者的情感与态度,深刻体会文章的主旨。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第9课《清兵卫与葫芦》公开课教案
课题:《清兵卫与葫芦》编号:43号《清兵卫与葫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志贺直哉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2.结合单元话题,掌握小说情节的运行模式、细节、摇摆等知识。
3.指导学生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追求个性自由发展和个性解放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赏析小说情节运行模式、细节及摇摆等知识。
2.把握作品主题。
教学难点:理解“摇摆”等小说常用技巧。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具】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在黑板上画葫芦,引入“葫芦文化”的话题。
葫芦,谐音“护禄”、“福禄”,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成熟的葫芦结籽儿很多,被看作是人丁兴旺,多子多孙的象征;再加上其造型优美,给人以和谐的美感。
所以,在中国人们都特别喜欢葫芦,就连电视剧里也常常赋予葫芦多种特异功能,比如我们熟知的《葫芦娃》。
其实,不止在中国葫芦受欢迎,在日本,有一个叫清兵卫的小男孩,他也十分热衷于葫芦,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个12岁的少年与葫芦之间发生的故事。
(板书)二、学习目标齐读学习目标。
(掌握小说情节的运行模式、细节、摇摆等知识。
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追求个性自由发展和个性解放的主题。
)三、检查预习1.检查同学们对志贺直哉的了解情况,并及时给予补充(白桦派,小说之神,代表作等)。
2.检查课文预习情况。
请同学回答“小说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
四、推进新课(一)情节之运行模式我们知道小说有三大要素:人物、环境和情节。
情节是故事的核心,它整体上决定了故事走向和发展。
今天咱们就围绕“情节”来赏析文本。
情节是一系列具有前因后果的事件的展开,这些事件展开的过程就是它的运行过程。
情节的运行方式中整体上都遵循一个基本的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这篇小说也不例外。
根据刚刚同学简述了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我们按照情节模式概述课文情节。
明确:发生:清兵卫痴迷于葫芦。
发展:清兵卫发现独特葫芦。
高潮: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砸碎葫芦;葫芦被高价转卖。
2020-2021学年人教高中语文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第五单元《清兵卫与葫芦》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教学目标】1、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
2、结合小说,掌握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及摇摆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难点】把握小说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体会情节中的“摇摆”。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时侯有一个很火的电视叫《快乐星球》,里面的一首插曲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老师家长你听我说,春天只有一种颜色太单调,折了翅膀的小鹰飞不高~~~台湾知名漫画家朱德庸曾说过:大人常以为小孩什么都不懂,但大人什么都懂却不懂小孩。
孩子的爱好被无情的压制甚至扼杀,这样的故事每每听来都让人唏嘘不已,就像鲁迅的《风筝》,童年的关谷神奇等等。
任何人都讨厌生活被安排,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清兵卫就是这样一个不幸的孩子。
二.认识作者,梳理情节1.认识作者由全文的标题是《清兵卫与葫芦》可知,这篇小说围绕一人一物展开。
那么小说中发生了哪些故事呢?作者又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一个故事?小说相较于诗歌,以生动和通俗见长,小说的生动在于它的引人入胜的情节,情节是我们这一单元的主要话题,这节课我们主要掌握两方面内容:首先,掌握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
其次,结合小说,理解摇摆的相关知识。
先对作者进行简单介绍:志贺直哉是日本文学“白桦”派的代表作家,享有“小说之神”的誉称。
他的作品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提倡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文学。
年轻时他曾经爱好写作而与不支持他的父亲产生过矛盾,甚至因此而离家出走,本文写于他离家出走之后的第二年。
2.梳理情节课文第一段第一句:这是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跟葫芦的故事。
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兵卫跟葫芦就断了关系。
“这件事”是什么事?你能讲讲这个故事吗?我们都知道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分四个主要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就这篇小说而言,它的情节是怎样运行的呢?请试着用四个字的词概括小说各部分的情节。
开端:清兵卫痴迷葫芦。
发展:清兵卫买下独特葫芦。
高潮: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砸碎葫芦。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八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外国小说欣赏
语文:《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人教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情节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2.结合文章理解情节运行模式和运行动力3.了解小说的运行模式和运行动力的知识4.理解文章中细节描写的作用【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的情节结构,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结合文章理解情节运行模式和运行动力3.理解文章中细节描写的作用【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我们所学的几个单元的外国小说中,如《丹柯》《炮兽》等你觉得小说的情节怎样呢?请举例具体分析。
(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对,也就是说作家在让小说在运行时,不是毅然决然地向前奔突,而是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呈现出犹豫不定的状态,即使小说情节“摇摆..”《清兵卫与葫芦》,这篇小说的情节也是否具有我们所说的情节“摇摆”呢?大家认真阅读体会。
二、作家简介(用投影)志贺直哉(1883-1971年),日本著名小说家,被日本评论家誉为“小说之神”。
1904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
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
志贺直哉为“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白桦”派成为日本现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流派。
三、梳理情节,体会情节的“摇摆”——“文似看山不喜平”1.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说说这篇小说的情节也是否具有我们所说的“摇摆”呢?具体情节如何?喜爱、热衷、痴迷葫芦,——“移情别恋”,爱好绘画。
具体如下热爱葫芦——买到好葫芦——葫芦被缴——葫芦被砸——葫芦高价出售——爱好绘画2.通过课文的这些情节,你能发现让情节“摇摆”的原因吗?结合情节分析。
(讨论)讨论、交流:出乎意料;突发事件;危机爆发。
3.小说情节一般过程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候开端前有序幕、结局后有尾声。
2022年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清兵卫与葫芦》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感受小说“情节〞之美,分析并掌握“摇摆〞对情节、人物及主旨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小说中表达的大人对孩子天性和天赋的扼杀,追求个性自由开展的期望;表达扼杀的盲目及专制,令孩子在不知觉不觉间埋没其天赋悲剧色彩。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情节的“摇摆〞,理解“摇摆〞对小说情节、人物及主旨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1、掌握情节的“摇摆〞及其作用。
2、把握小说主旨。
三、教学难点:1、“摇摆〞对情节、人物及主旨的作用。
2、小说主旨深层次的悲剧意义。
四、教学方法:启发法,提问法,讨论法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如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看山,我们看它的起伏;“间关莺语花低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听曲,我们听它的变化。
这种起伏,这种变化就是曲折。
曲折也能产生美。
把曲折放入小说中,是否也能产生美呢?今天让我们再次品味?清兵卫与葫芦?,一起去探寻这种美。
二、网上任务反应【自主学习单——问题设计】1、用“情节的根本运行模式〞概括本小说开展脉络,并标出相应段落。
2、比对原文,寻找下面段落与原文的差异,谈谈你更喜欢哪一个并说明理由。
三、鉴赏探究〔一〕教师引导——明“摇摆〞之意1、高潮改编这时候,教员挟着一只书包来访问他的父母亲。
“这种事情,家里应该干预……〞教员对清兵卫的父母这样说,母亲听得战战兢兢,父亲听得火冒三丈。
清兵卫对于这位教员的顽固吓得什么似的,哆嗦着嘴唇,在屋角里缩成一团。
教员训斥一番以后便离开了。
父亲终于压制不住内心的怒火,拿起槌子把清兵卫的葫芦一个一个都砸碎了,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声。
2、比对结果3、解释“摇摆〞〔二〕合作探究——品“摇摆〞之美探究一:寻找情节中的“摇摆〞【问题设计】“摇摆〞是小说情节设置的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它让小说的情节波浪起伏。
请小组合作找出小说情节“摇摆〞设置之处。
[学生活动]探究二:赏析“摇摆〞,分析其作用【问题设计】“摇摆〞是小说非常重要的写作技巧,它的运用对小说有什么作用?请同学们反观“摇摆〞,品读赏析其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体会本文前后对比照应的写法。
2、体会心理和神态描写。
3、思考怎样保护孩子培养的的自尊自主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本文前后对比照应的写法及体会心理和神态描写。
难点:思考怎样保护孩子培养的的自尊自主的人格。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设想:
主要教学内容:检查预习、速读课文、分段、完成课后练习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检查(注音)
1、生字:
茶卤(chá lǔ)葫芦籽(hú lu zǐ)呵斥(hē chì)
战战(zhàn)兢兢(jīng) 薪水(xīn shuǐ) 隐瞒(yǐn mán)
嘀咕(dí gu) 干涉(gānshâ)
2、多音字:
没收(mîshōu) 没有(mãiyǒu) 便宜(piányi) 方便(fāngbiàn)
人参(rãnshēn) 参考(cānkǎo) 参差不齐(cēncībùqí)
朝鲜(cháoxiǎn) 朝气(zhāoqì)
3、词语:
呵斥:大声斥责。
热衷:十分爱好某种活动。
隐瞒:把事情真相掩盖起来不让人知道。
光彩熠熠:形容闪亮发光。
茶卤:很浓的茶水。
异常:不同寻常。
郑重:严肃认真。
名伶:旧时称著名的演员。
干涉:参与过问别人的事。
校役:学校中做辅助教学工作的人。
古董店:专门经营古代留传下来的器物的商店。
乖觉:机警联聪明。
薪水:工资。
怨恨:对人或事物强烈的不満。
嘀咕:猜疑,犹疑不定。
二、作者简介:
志贺直哉:(1883~1971) 日本作家。
1883年2月20日生于宫城县,祖父是相马藩府的家臣。
3岁即随父母上京,开始受贵族子弟式的教育。
18岁从学于宗教家内村槛三,21岁入学习院高等科,有志于文学创作。
1904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
1906年入东京帝国大
学文科英文系,两年后转国文学科,中途辍学。
与武者小路实笃、木下利玄共同创办传阅杂志《望野》。
创作短篇小说《某晨》、《到网走去》,向《帝国文学》投稿被退回。
继续创作《速夫之妹》、《荒娟》等小说。
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武者小路实笃、木下利玄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
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
志贺直哉是“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
1910年发表曾被《帝国文学》退稿的《到网走去》与新作《剃刀》,1912年发表短篇小说《克罗谛思日记》,显示他出众的才华,为文艺界瞩目。
1917年发表的著名中篇小说《和解》,写他立志于文学与父亲发生冲突而终于得到和解的经历。
作者从此进入创作旺盛时期。
《在城崎》(1917)、《佐佐木的场合》、《好人物夫妇》(1917)等名著,以及历史小说《赤西蛎太》(1917)相继问世。
从1921年开始,着手写他生平唯一的长篇小说《暗夜行路》,历时15年之久,于1937年完成。
这是他的代表作,写一个孤独的知识分子在不幸的生活中与思想苦闷的道路上探索的历程。
主人公时任谦作是祖父和母亲的私生子,在兄弟间一直遭受歧视,在母亲死后,他与祖父及其年轻的妾共同过着寂寞的生活。
为立志从事文学事业与父亲发生冲突,婚后又发现妻子不忠,便独自流浪,最后在旅途中病倒。
妻子赶到时,只见病床上的丈夫睁开柔和而充满爱情的眼睛。
志贺直哉于1918年经过短暂停顿后,重新执笔,以创作上新的成就,蜚声于大正文坛,被称为新现实主义的第一人。
他对人性作深邃的观察,对于庸俗与虚伪有惊人的敏感与强烈的憎恶。
他具有理想主义的热情。
1917年的中篇小说《好人物夫妇》,表现了他心境的转移,从生气蓬勃与激越的性格转变为苍劲沉着的态度。
志贺直哉的作品大多从自己及和自己有直接关系的生活中取材,是现代日本文学中从自我经验中取材最多的作家。
在创作方法上的现实主义的精神,对同时代的日本作家有深刻的影响。
志贺直哉一向关心社会事务,在政治上和文学上表现坚贞不屈。
早年关怀足尾矿工中毒事件,同情小林多喜二的牺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保持沉默,以示对侵略战争的抗议。
后期的作品还有《万历红瓷瓶》(1933)、《台风》(1934)、《早春的旅行》(1941)、《寂寞的一生》(1941)以及战后创作的《灰色的月亮》和《被腐蚀的友情》等。
志贺直哉于1971年10月21日逝世。
三、速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开端发现葫芦
发展教员没收
高潮砸碎葫芦
尾声葫芦变价
结局改变爱好
四、问题讨论:
清兵卫对葫芦热爱有加,他也曾几次对别人的葫芦不以为然,说明什么?为什么他后来又改变了他的爱好呢?这个爱好真的不好吗?
讨论后教师结合练习一提示如下:
说明清兵卫对葫芦并不盲目痴爱,而是对葫芦确实有一定的研究他对葫芦的鉴赏是有一定的眼光的这些结果与前文多处内容构成对比,例如:①、父亲呵斥他:“什么话,你懂什么,也来多嘴!”②、他买这个葫芦只花了一毛钱。
③、教员把葫芦当着脏东西让老年校役扔掉。
校役把葫芦卖了50元。
这样写与后文写商人卖了600元构成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