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卫与葫芦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优秀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七册《清兵卫与葫芦》,具体内容包括:1. 文章阅读:理解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学习作者通过对比、讽刺等手法描绘人物形象的特点。
2. 章节分析:第一至三段,了解清兵卫与葫芦的关系;第四至六段,分析清兵卫的性格特点;第七至九段,探讨葫芦在清兵卫人生中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体会作者描绘人物形象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3. 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通过对比、讽刺等手法描绘人物形象的特点。
2. 教学重点:分析清兵卫的性格特点及其与葫芦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葫芦实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葫芦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寓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文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了解文章大意。
3. 章节分析:(2)分析第四至六段,通过对比手法,探讨清兵卫的性格特点。
(3)分析第七至九段,理解葫芦在清兵卫人生中的意义,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阅读理解题,引导学生运用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一道关于人物形象分析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清兵卫与葫芦》2. 板书内容:(1)清兵卫与葫芦的关系(2)清兵卫性格特点(3)葫芦的寓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文章中清兵卫与葫芦的关系,谈谈你对清兵卫性格的认识。
2. 答案提示:关注文章中的对比、讽刺等手法,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清兵卫与葫芦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但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清兵卫与葫芦:文学作品的解读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文学作品的解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3.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及深刻内涵。
二、教学重点1.分析清兵卫的性格特点。
2.理解葫芦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3.探讨作品所揭示的社会问题。
三、教学难点1.葫芦的象征意义及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2.作品的社会背景及深刻内涵。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论生活中的“葫芦”形象,引发学生对葫芦的好奇心。
2.介绍《清兵卫与葫芦》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分析清兵卫的形象1.学生讨论清兵卫的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一、分析葫芦的象征意义1.学生探讨葫芦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二、分析作品中的社会现象1.学生讨论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如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人性的扭曲等。
三、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作品的主题及现实意义。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三课时1.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二、写作训练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清兵卫的短文。
2.教师批改作业,给予评价。
三、课后作业1.学生阅读《清兵卫与葫芦》的原文,深入理解作品。
2.写一篇关于《清兵卫与葫芦》的读后感。
第四课时一、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读后感,讨论作品对自己的启示。
二、拓展阅读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人性的文学作品,如《活着》、《百年孤独》等。
2.学生交流阅读心得。
2.学生反馈学习收获。
五、教学评价1.作业布置:写一篇关于《清兵卫与葫芦》的论文,分析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及社会背景。
六、教学反思2.学生反馈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清兵卫与葫芦》这部文学作品,掌握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及社会背景。
同时,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重难点补充:第一课时三、教学重点1.分析清兵卫的性格特点。
2024年教案清兵卫与葫芦
2024年教案清兵卫与葫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清兵卫与葫芦》,详细内容包括:1. 研读课文,理解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关系,探讨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2. 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3. 了解中国民间传统文化,认识葫芦在民间艺术中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深厚感情;2. 学会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掌握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对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葫芦图片,引发学生对葫芦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3. 精读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探讨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感情;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某一段落为例,讲解细节描写的作用;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取课文中的某一段落,分析其细节描写,并进行交流分享;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清兵卫与葫芦》2. 内容:a. 清兵卫与葫芦的关系b. 细节描写的作用c. 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运用细节描写,写一段话描述你与某位亲友之间的深厚感情;b. 查找资料,了解葫芦在民间艺术中的用途,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
2. 答案:a. 示例:我与妈妈之间的感情如同一颗永不磨灭的珍珠。
每当我遇到困难,妈妈总是用她温柔的目光鼓励我,仿佛在说:“孩子,勇敢一点,你能行。
”b. 示例:葫芦在民间艺术中有许多用途,如酒器、水瓢等。
在课文中,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感情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体现了民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中的《清兵卫与葫芦》一文进行设计。
具体内容包括:1. 文章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清兵卫与葫芦》全文,理解故事情节,分析清兵卫和葫芦之间的关系。
2. 语文知识点讲解:对文章中出现的重要词语、成语、修辞手法等进行详细讲解。
3. 思想教育:通过分析文章,教育学生珍惜友谊,关爱他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情节,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学会运用语文知识分析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教师讲解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中的一些成语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文章情节的梳理,语文知识点的讲解,以及思想教育的引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教材、《清兵卫与葫芦》阅读笔记、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享自己与好朋友之间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友谊的思考。
2. 自主阅读:学生阅读《清兵卫与葫芦》全文,边读边勾画重要信息,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成语、修辞手法等,共同分析清兵卫和葫芦之间的关系。
4.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文章中出现的重要语文知识点进行讲解,结合例题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师设计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文章《清兵卫与葫芦》2. 重点词语:清兵卫、葫芦、友谊、关爱3. 成语:患难与共、形影不离、情深似海4.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友谊的理解。
(2)运用文章中的成语,写一段话描述你和好朋友之间的友谊。
答案:(1)友谊是一种珍贵的情感,它能让我们在困难时得到支持,快乐时分享喜悦。
2024年教案清兵卫与葫芦
2024年教案清兵卫与葫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清兵卫与葫芦》一文。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详细介绍清兵卫对葫芦的热爱以及他独特的审美观;第三至五自然段,阐述清兵卫因葫芦而遭遇的种种困境;第六至八自然段,描述清兵卫在困境中坚守信念,最终获得认可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清兵卫对葫芦的热爱及其原因。
2. 分析清兵卫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3. 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审美观,尊重他人的兴趣爱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清兵卫在困境中坚守信念的原因,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清兵卫的性格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张葫芦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葫芦的认识和印象。
接着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清兵卫与葫芦之间有什么故事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3. 精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分析清兵卫对葫芦的热爱及其原因。
讲解关键词汇,如“执着”、“审美观”等。
4. 例题讲解:分析清兵卫在困境中坚守信念的原因,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分析清兵卫的性格特点。
6.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如何处理。
8. 课后拓展: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清兵卫坚守信念的意义。
六、板书设计1. 清兵卫与葫芦2. 主要内容:清兵卫的爱好:葫芦清兵卫的性格特点:执着、坚定、勇敢困境中坚守信念的原因:热爱、审美观、信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清兵卫坚守信念的理解。
2. 答案要求:不少于200字,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1. 清兵卫的性格特点分析。
2. 清兵卫在困境中坚守信念的原因。
教案:清兵卫与葫芦
教案:清兵卫与葫芦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情节,分析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兴趣与现实压力之间的冲突,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2.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教学难点:1.理解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兴趣与现实压力之间的冲突。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故事的相关材料,如故事文本、图片等。
2.学生准备阅读故事,并做好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葫芦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葫芦的特点和魅力。
2.教师简要介绍故事的背景和主要人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互相交流。
三、情节分析(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关系,讨论清兵卫对葫芦的热爱和追求。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清兵卫面对现实压力时的选择和价值观。
四、小组讨论(2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情节进行讨论。
2.小组讨论清兵卫在不同情节中的选择和原因,分享自己的看法。
3.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全班进行交流和讨论。
五、价值观引导(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兴趣与现实压力之间的冲突,讨论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
2.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看法,互相交流。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反思,互相交流。
教学延伸:1.学生进行故事情节的角色扮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重点难点梳理1.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2.难点:理解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兴趣与现实压力之间的冲突。
二、教学过程对话设计1.导入环节:教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葫芦吗?它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植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清兵卫与葫芦》就是围绕着葫芦展开的。
故事发生在一个小村庄里,主人公清兵卫与葫芦之间有一段特殊的关系。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集合5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集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清兵卫与葫芦》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背景、主要事件、人物性格分析以及文章的主题思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背景,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的主要事件,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清兵卫与葫芦的兴趣。
2. 课堂讲解:(1)介绍故事背景,让学生了解清兵卫与葫芦的历史背景。
(2)分析文章的主要事件,梳理故事情节。
(3)讲解清兵卫、葫芦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3. 例题讲解:(1)挑选一道关于清兵卫与葫芦的典型题目,详细讲解解题思路。
(2)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性格,理解文章主题思想。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一道关于清兵卫与葫芦的练习题。
(2)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清兵卫与葫芦》2. 主要内容:(1)故事背景(2)主要事件(3)人物性格分析(4)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背景。
(2)分析清兵卫、葫芦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3)谈谈你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
2. 答案:(1)故事背景:战国时期,燕国与赵国交战,燕国将领清兵卫在战场上英勇善战,赵国将领葫芦则善于用计。
两人在战场上展开了一场智慧与勇气的较量。
(2)人物性格特点:清兵卫勇猛、正直、忠诚;葫芦机智、狡猾、善于用计。
(3)主题思想:文章通过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表达了爱国情怀,强调了智慧与勇气的重要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分析较为到位,但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还需加强。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集合7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集合7篇清兵卫与葫芦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期望和个性解放、人道主义的精神追求。
2、结合单元话题,仔细体会本篇小说情节发生的特点及其妙处,如本小说中的摇摆处理,矛盾冲突对情节的推动作用等。
3、在体味__结构艺术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细节描写、摇摆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1、分析小说情节发生的特点及其妙处。
2、把握作品主题,理解“摇摆”等小说中常用的方法与技巧。
三、教学时间 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志贺直哉(1883-1971),日本作家。
1904年发表处女作《菜花与少女》。
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武者小路实笃、木下利玄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
围绕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
志贺直哉是“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
1917年发表的著名中篇小说《和解》,写他立志于文学创作与父亲发生冲突而终于得到和解的经历。
作者从此进入创作旺盛时期。
《在城崎》(1917)相继问世。
从1921年开始,着手写他生平唯一的长篇小说《暗夜行路》,于1937年完成,这是他的代表作。
志贺直哉的作品大多从自己及和自己有直接关系的生活中取材,是现代日__学中从自我经验中取材最多的作家。
在创作方法上的现实主义的精神,对同时代的日本作家有深刻的影响。
志贺直哉于1971年10月21日逝世。
(二)初读课文,把握作品情节运行模式1.回顾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其中小说能够吸引人最关键的要素:情节。
2.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总体把握故事。
一个叫清兵卫的小学生热衷于葫芦,并且对鉴赏和收藏葫芦有特别的天赋,但最终在老师、父亲的压力下被迫放弃爱好的故事。
3.回顾小说情节的运行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4.__的情节运行模式发生:清兵卫痴迷于葫芦。
教案清兵卫与葫芦
教案清兵卫与葫芦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材《中国现代文学》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清兵卫与葫芦》一文。
该文讲述了清兵卫对葫芦的热爱,以及他在追求葫芦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艰辛和挫折,最终通过努力获得葫芦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认识到追求理想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文学作品鉴赏能力的培养;写作技巧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清兵卫与葫芦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课堂讲解(10分钟)(1)介绍作者及文章背景。
(2)详细讲解文章内容,分析清兵卫对葫芦的热爱及其追求过程。
(3)讲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并分析其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15分钟)让学生设想自己追求一个喜爱的事物,会经历怎样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一道关于文章主题思想的题目进行讲解,指导学生如何分析题目,找出答案。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的修辞手法,对文章进行鉴赏分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文章中清兵卫追求葫芦的过程,谈谈你对追求理想的看法。
(2)运用课堂所学的修辞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喜爱的事物的短文。
2. 答案:(1)示例:我认为,追求理想需要勇气和毅力。
清兵卫在追求葫芦的过程中,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始终坚定信念,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给我们启示,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清兵卫与葫芦》一文,引导学生认识到追求理想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技巧。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古代文学》第七章《明清小说》第二节《清兵卫与葫芦》,详细内容包括:小说《清兵卫与葫芦》的文本阅读与解析,通过对该小说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明清时期小说的艺术特点及社会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的能力;3. 激发学生对明清小说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说的艺术手法分析,如讽刺、夸张等;教学重点: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清兵卫,你会如何面对困境?”2. 文本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3.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艺术手法;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小说中的讽刺、夸张手法;5. 讨论与分享:分组讨论,每组分享学习心得;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清兵卫与葫芦》2. 内容:人物形象:清兵卫、葫芦艺术手法:讽刺、夸张主题思想:反抗压迫、追求正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小说中的讽刺手法;(2)谈谈你对清兵卫与葫芦的认识。
2. 答案:(1)讽刺手法:通过对比、夸张等手法,揭示社会黑暗,批判封建统治;(2)清兵卫与葫芦:勇敢反抗压迫,追求正义,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力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明清小说,如《红楼梦》、《西游记》等,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思考如何将小说中的精神品质运用到实际中,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的能力培养;2. 教学难点中的小说艺术手法分析,如讽刺、夸张等;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讽刺手法及对清兵卫与葫芦的认识。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汇总7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汇总7篇清兵卫与葫芦教案篇1教学目标:1、领会小说的内容和题旨2、理解故事与情节的关系,并且能够举例说明。
3、能结合作品分析情节生发的途径及其效果。
(危机爆发)教学重点:1、领会小说的内容和题旨2、理解故事与情节的关系教学难点:分析情节生发的途径及其效果(危机爆发)。
教学用具:常规用具;PPT辅助。
教学过程:一、导入:名人小故事(1)——妈妈,我想要跳到月亮上去。
——好啊,不过一定要记得回来喔。
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2)身材矮小的邓亚萍,喜欢乒乓球,所有人都不看好她,但是父亲对她说:你很优秀,真的!教师语:面对孩子的天性,我们往往缺乏足够的耐心,缺乏上时的心态。
生活中,大人们常常不知就里地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样的一个孩子,感受他独特的世界,思索我们的人生。
二:文本感知:1、检查预习:你会读吗?热衷战战兢兢茶卤薪水哆嗦呵斥熠熠乖觉2、请几位同学复述故事情节(训练学生用间接地语言概括中心内容的能力)明确:它讲述了一个小学生热衷于葫芦,并且对于鉴赏和收藏葫芦有特别的天赋,但最终在老师和父亲的压力下被迫放弃爱好的故事。
三、文本研习1、小说开头这样写到:“自从发生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
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
正如他过去热衷于葫芦一样,现在他热衷着绘画……”(1)小说采用了哪种记叙方式?有什么作用?(倒叙:先说结局,设下悬念,引起兴趣)(2)阅读21——36,思考:.“这件事”指一件什么事?明确:这件事:(21-27)开端:清兵卫发现葫芦;(28-29)发展:教员没收(30-36)高潮:父亲砸碎葫芦(3)所谓命运,就是你周围的人。
在这件事情上,周围的人都有什么样的反映?父亲—“圆睁着眼呵斥”“抓”“揍”“骂”“拿起槌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母亲—“吓得战战兢兢地不敢出声”“哭”“唠唠叨叨”“怨言”教员—“气得连声音都颤抖”“没收”“挟着一只书包来访问”(4)你觉得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简单、粗暴,对孩子缺乏耐心;在家庭中拥有绝对的强权。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浙江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浙江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小说《清兵卫与葫芦》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分析清兵卫的性格特点及其与葫芦之间的情感联系。
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式结构。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运用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民间传说的兴趣和尊重。
引导学生理解坚持追求个人兴趣和面对困难的重要性。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清兵卫与葫芦》全文。
与小说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民间传说。
2.2 教学重点:小说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清兵卫性格特点的探讨。
2.3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中深层的文化含义。
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分析小说特点。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葫芦图片,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简述小说背景和作者简介。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标记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教师辅导学生解决阅读中的疑问。
3.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析清兵卫的性格特点。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课堂练习:学生选择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练习。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第四章:作业布置阅读相关背景资料和民间传说。
第五章:教学反思教师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
学生反馈学习情况和问题。
对教学内容和过程进行改进和调整。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的:了解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6.2 评价方法:课堂讨论和提问,观察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情况。
角色扮演表演,评价学生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作业和短文,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七章:教学资源7.1 教学资源:《清兵卫与葫芦》原文文本。
与小说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资料。
文学鉴赏指导书籍和文章。
7.2 资源使用:在课堂上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情节的理解。
提供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说背景和文化内涵。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清兵卫与葫芦》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葫芦的象征意义;(2)可以理解故事中清兵卫的性格特征;(3)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葫芦的象征意义,理解清兵卫的性格特征,提高语言表达和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了解葫芦象征意义的理解和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3. 教学方法(1)任务导向式的接听阅读指导法。
(2)团队探究法。
(3)互动式讨论法。
4. 教学课时本教学内容共计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二、教学流程第一课时1. 教师带领学生们审视图片,讲解葫芦象征意义。
问学生们葫芦常常出现在哪些文化中?为什么会这样呢?教师提示学生们开始思考。
2. 小组学生们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搜索和阅读相关资料来深入探究葫芦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们注意葫芦与文化、信仰、传统习俗等其他对象的联系。
3. 学生分成阅读短篇小说《清兵卫与葫芦》,然后进行各组交流,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听从有关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教师鼓励在谈话时发表他们的看法,同时要注意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评价学生的表现,并总结吸收。
第二课时1. 请学生分组讨论小说《清兵卫与葫芦》中清兵卫的性格,并用报告和讨论的形式进行交流。
2. 让学生在故事中寻找表明清兵卫性格特征的句子,并发表对这些句子的认识和理解。
3. 通过借鉴学生的对话和交流,让学生们在小组会议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整个故事的主题。
三、教材资源教材:《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第二十二章《民间故事》第一节《《清兵卫与葫芦》。
其他教材:教学PPT、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效果1. 老师会帮助学生了解葫芦的文化象征,从而改变他们以往文化认识的局限性,具有大量的文化学习价值。
2. 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有效地使用自己的研究和思考,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果。
2024年清兵卫与葫芦教案设计
“2024年清兵卫与葫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情节,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清兵卫的形象特点,体会课文的语言风格。
2.教学难点:把握课文的主旨,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清兵卫与葫芦》的作者及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把握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3.讨论分析(1)分组讨论,分析清兵卫的形象特点。
4.精讲课文(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5.写作训练(1)教师给出写作话题,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
(2)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成果,全班交流、评价。
6.口语表达训练(1)教师设计口语表达题目,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表达。
(2)学生展示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全班交流、评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3)教师布置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四、教学评价1.学生自评: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2.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指出对方的优点和不足。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1.教师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学生反思: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六、教学资源1.课文:《清兵卫与葫芦》2.教学课件:包含课文内容、作者简介、写作手法等3.写作话题: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的写作题目4.口语表达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的口语表达题目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建议1.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024年清兵卫与葫芦教案(精选
2024年清兵卫与葫芦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清兵卫与葫芦》,主要围绕第四、五、六自然段进行深入讲解。
详细内容包括: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关系、清兵卫的性格特点及其与葫芦的寓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分析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要尊重和欣赏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寓意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重点: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的内容及其表达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了解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故事。
3. 讲解课文:a. 对第四自然段进行详细讲解,分析清兵卫的性格特点。
b. 对第五自然段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清兵卫为何对葫芦情有独钟。
c. 对第六自然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认识到尊重和欣赏他人的重要性。
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道阅读理解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关系,并派代表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清兵卫与葫芦》2. 主要内容:a. 清兵卫的性格特点b. 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关系c. 尊重和欣赏他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尊重和欣赏他人”的作文。
2. 答案: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与尊重和欣赏他人相关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清兵卫与葫芦之间的寓意。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中的作文题目及答案。
精选清兵卫与葫芦教案四篇
精选清兵卫与葫芦教案四篇清兵卫与葫芦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对待待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个性发展。
2.从不同角度解读小说。
3.心理活动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如何善待他们2.难点:体味传神的心理描写。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设计一、预习读课文,掌握课文出现的生词。
二、导入作者简介三、感知--研读1.阅读课文,理清小说脉络。
故事采用倒叙的方法。
第一段中说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卫兵和葫芦就断了关系,课文中间部分叙述了这件事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对葫芦的痴迷。
第二部分:写坚持自己的审美标准而被父亲呵叱。
第三部分:写父亲砸碎了他心爱的葫芦,也彻底毁了一个孩子了兴趣爱好。
2.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他对葫芦的痴迷?你认为哪个地方写得最传神?讨论并归纳:他对卖葫芦的店铺特别钟情,总是呆呆地站在门前望,他所居住的小镇,所有的葫芦都已被他一一看过;他制作加工葫芦的技术很娴熟;把秃头当成葫芦;能在二十来个当中发现一个特别的。
3.花一毛钱最张以六百元的高价卖出,这说明了什么?这个结果与前文的哪些内容构成对比?讨论并归纳:这说明他具有独到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与前面父亲对他的审美观的否定构成对比,同时批判了长辈的专断行为使一个孩子失去了自己原有的爱好和能力。
4.如何理解文末父亲对其新爱好的态度?父亲仍无法理解他的爱好,使我们不得不担心,他的这项喜好又能坚持多久?5.从文中找出清兵神态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
6.请谈谈你读完这篇小说后的感受四、作业完成课后练习清兵卫与葫芦教案篇2【教学思路】选修课程更强调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多元的评价方式。
《外国小说欣赏》定位为“欣赏”,更强调学生主体的体验。
“话题”的限定,更强调理性思考与单元意识。
语文课程应始终注重能力与素养的提升。
基于对课程和教材的这些认识,本课在教学组织上遵循由感性体验到理性总结再到具体实践的认知规律,借助学案《探究学习表》,采用自主阅读与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生本、生生、师生之间的对话以期达到促进学生能力与素养提升的目的。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清兵卫与葫芦》这一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背景、主要情节以及人物性格特点。
该章节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七册。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背景,理解其主要情节,感受其中的幽默与讽刺。
2. 分析清兵卫、葫芦等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珍惜友谊,关爱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清兵卫、葫芦等人物形象,理解故事中的幽默与讽刺。
2.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情节,体会故事所传达的寓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友谊的幽默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的幽默与讽刺。
3. 课堂讲解:(1)讲述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背景。
(2)分析清兵卫、葫芦等人物形象。
(3)讲解故事中的幽默与讽刺,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友谊,关爱他人。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一个幽默例句,讲解其修辞手法及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创作一个幽默句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本节课所学,以“清兵卫与葫芦”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2)运用幽默与讽刺的手法,创作一个小故事。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搜集关于友谊的幽默故事,与同学分享。
(2)举办一次以“幽默与讽刺”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幽默才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与答案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施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教学难点:分析清兵卫、葫芦等人物形象,理解故事中的幽默与讽刺。
补充说明:分析人物形象是理解文学作品的关键,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等细节,从中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2024年清兵卫与葫芦 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清兵卫与葫芦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清兵卫与葫芦》,使学生了解并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清兵卫对葫芦的热爱。
2.培养学生通过细节描绘,理解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人生哲理,懂得珍惜和坚持。
二、教学重点1.故事内容的理解。
2.清兵卫的性格特点分析。
3.故事主题的提炼。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清兵卫对葫芦的热爱。
2.如何让学生从故事中汲取人生哲理。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内容。
2.准备与故事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五、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葫芦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们对葫芦有什么了解?”2.故事讲述(1)教师讲述《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注意语气、表情的运用,让学生沉浸在故事情境中。
(2)故事讲述完毕,教师提问:“故事中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清兵卫为什么那么喜欢葫芦?”3.分析讨论(1)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清兵卫的性格特点。
4.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设想:“如果你是清兵卫,你会怎么对待你的葫芦?”(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点评。
5.故事主题提炼(1)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主题,如“珍惜、坚持、热爱”等。
6.拓展延伸(1)教师出示与葫芦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材料,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关于葫芦的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点评。
(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课后作业1.根据故事《清兵卫与葫芦》,写一篇关于清兵卫的读后感。
2.观察身边的植物,选择一种你喜欢的,用文字描述它的特点,表达你的喜爱之情。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并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清兵卫对葫芦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表达能力,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人生哲理。
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需在细节处理上更加细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一导入:1欣赏外国小说的宗旨2:小说的基本元素今天我们来学习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文学流派,“百桦派”的次要代表人物,志贺直哉的代表作,清兵卫与葫芦。
Ppt3作者简介Ppt二读到小说标题,你有甚么疑问?(1清兵卫是谁?他与葫芦是甚么关系?)3 自读小说,看看小说讲了一个甚么故事?4请先生复述故事5梳理小说情节的运转模式。
Ppt发生发展高潮结局发生爱好葫芦发展购买葫芦高潮葫芦没收高价卖出结局改换爱好三 6从小说故事情节我们可以看到清兵卫对葫芦怎样?。
Ppt 痴迷酷爱7清兵卫热衷于葫芦表如今哪些方面?(1)技巧很好(2)(2)把一老头儿的脑袋错看成葫芦(3)(3)白天看葫芦,早晨整理葫芦(5)(4)飞快买下葫芦,片刻不离 (13)还从哪里可看出他痴迷酷爱? (6) (28)8这几个方面,作者用的是甚么描写?(细节描写)四小说中清兵卫的心思有无变化?又怎样的发生变化:?Ppt痴迷热爱——沉默固执——恐惧害怕——喜欢绘画不仇恨9是甚么让清兵卫与葫芦断了关系?父亲不悦呵斥教员没收告状父亲打人砸葫芦10这表现大人的甚么?(大人的独裁、蛮横)11小说的结尾给你以怎样的感受?(小说的结尾有甚么特点?)12 0.1=50=600 放弃葫芦,爱上绘画(出乎预料情理当中13然而父亲又是怎样的表现?开始嘀咕14 请你给小说再续个结尾15你觉得清兵卫有着怎样的性情特点?(痴迷于葫芦的儿童,独具慧眼的天赋,身处困境的孤独者,反抗精神)16他的父亲具有怎样的性情特点?(暴力独裁仁慈残暴自以为是)17教员呢是个甚么样的人?传统保守固执迂腐思想保守18因而可知,清兵卫的成长环境是怎样的?(传统保守固执迂腐思想保守暴力独裁仁慈残暴扼杀儿童本性极其恶劣的环境)19你觉得小说的主题是甚么?批判扼杀儿童本性的残暴行径。
表达对儿童成长寿运的忧思。
呼吁顺应发展儿童的兴味爱好。
本性个性。
(这也是作者寻求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个性,倡导人道主义精神的表现。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范文汇总五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范文汇总五篇清兵卫与葫芦教案篇1一、总体构思:学生刚刚学完《清兵卫与葫芦》一文,并且尝试编排、表演了课本剧,为续写小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这节写作课可以看作是《清兵卫与葫芦》一文教学的延伸,教师要有效利用学生已经高涨的阅读热情、学习兴趣和青少年特有强烈的好奇心,通过对话、交流、讨论,打开学生想象的翅膀,激起他们的写作激情。
教学中,仍然要继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他们自主意识;要帮助他们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准确、生动地创编故事;要指导他们懂得自我欣赏、自我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时间安排两课时,最好两节课连在一起。
二、过程设计教法学法1、课前布置学生编写课本剧:以小说的结尾句“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作为开头,合理想象,续编故事,准备在班级表演。
每个大组编排一个剧本。
大组组长负责本组剧本的编排演。
2、课堂教学以学生的表演,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为主。
教师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表演或者发表自己的观点;启发学生从续编故事、对话交流和表演中得到写作的灵感。
3、现场写作,自我评价、修改习作。
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师:大家一定爱看动画片吧,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看哪部动画片吗?当然,你还得说说喜欢它的理由。
(学生各抒己见)师:这些大家喜闻乐见的动画主人公形象都是作者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而得来的。
同样,如果我们在写作时有了丰富的想象力,也一定会把作文写得更好。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续写,就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我想通过这次的写作来测评一下同学们的想象力,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观察学生的反应,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写作热情。
)教师点击电脑,借助多媒体系统展示续写的有关知识和要求。
(见板书设计)教师简要点拨。
(二)课本剧表演。
1、各大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报告本组课本剧编排演的分工合作准备过程。
教师记载,作为期末综合评价内容之一。
2、四个大组轮流表演课本剧。
3、讨论、评点:师:请同学们评一评,刚才课本剧表演是不是小说《清兵卫与葫芦》情节的继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志贺直哉相关生平、代表作品;
2、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
3、结合单元话题,仔细体会本篇小说情节发生的特点及其妙处,如本小说中的摇摆处理,矛盾冲突对情节的推动作用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体味文章结构艺术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细节描写、摇摆等艺术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期望和个性解放、人道主义的精神追求。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分析小说情节发生的特点及其妙处。
2、把握作品主题
难点:理解“摇摆”等小说中常用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葫芦工艺品图片)看了这些葫芦的图片,大家是否也惊叹于葫芦的美呢?今天我们就要走近一个叫清兵卫的日本小男孩,看看他与他的爱好——葫芦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我们一起来学习《清兵卫与葫芦》。
二、作家作品
志贺直哉(1883-1971年),日本著名小说家,被日本评论家誉为“小说之神”。
新现实主义的第一人。
1910年,与有岛武郎、有岛生马等共同创办《白桦》杂志,他们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
代表作长篇小说《暗夜行路》。
三,初读课文,把握作品情节运行模式
1、回顾小说三要素:情节、人物、环境,其中小说能够吸引人最关键的要素:情节。
2、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总体把握故事。
明确:一个叫清兵卫的小学生热衷于葫芦,并且对鉴赏和收藏葫芦有特别的天赋,但最终在老师、父亲的压力下被迫放弃爱好的故事。
3、回顾小说情节的运行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4、本文的情节运行模式:
发生:清兵卫痴迷于葫芦。
发展:清兵卫发现独特葫芦。
高潮: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砸碎葫芦。
第二高潮:葫芦辗转卖到高价。
结局:清兵卫改变爱好。
四、赏析文本
1、文章开头交代故事的结局,有何好处?
明确:,这种写法称为倒叙。
作者开篇设置了一个悬念:“这件事到底是什么事呢?清兵卫“过去”又是如何“热衷于葫芦”呢?
悬念的作用: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
增加文章的曲折,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
2、读课文2-6段,从哪里看出清兵卫是热衷于葫芦的?
概括:常常买葫芦,处理葫芦
把一老头儿的脑袋错看成葫芦
总是呆呆的望葫芦,常常上街看葫芦
喜欢收拾葫芦,看葫芦
大概所有的葫芦,都被他一一看过了
小结细节描写的作用:第一,使情节更丰满。
生动的说明了清兵卫特别喜爱葫芦,到了痴迷的程度,葫芦于他是一种很重要的乐趣,绝不是三分钟的热度使然。
第二,推动情节发展。
清兵卫看过了很多葫芦,这为下文表现他对葫芦的高超鉴赏力作了铺垫,不会让读者觉得后文安排突兀。
3、学生分角色朗读父亲与客人的谈话部分,思考:为什么写到父亲与客人的谈话?
清兵卫喜欢什么样的葫芦?客人又喜欢什么样的葫芦?父亲怎么看清兵卫的爱好?
明确:展示了两大矛盾冲突:清兵卫的爱好和父亲的不支持的矛盾;
清兵卫的独到眼光和世俗眼光的矛盾。
为下文矛盾的爆发做铺垫。
说明清兵卫欣赏葫芦的眼光独到,为下文葫芦卖出高价作铺垫。
4、教员发现了清兵卫的小动作,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如何处理这件事,转而写教员的爱好?明确:作者这样写,使时间暂停,情节的推进被“吊”了一“吊”,是运用了“摇摆”的处理方式,使得文章有张有弛,曲折有致。
5、引入摇摆的概念
摇摆:小说在运行时不是毅然决然地向前突奔,而是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出现了犹豫不决的状态。
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6、还有哪些情节体现了摇摆? 阅读课文的高潮部分。
(1)教员家访,父亲恰好不在。
(2)清兵卫“心头别别地跳着”,担心他会注意到自己的其他葫芦,结果教员沉醉于自己的训斥,并未注意到仅在咫尺的那些葫芦,清兵卫终于松了一口气,我们也和他一样松了一口
气。
(3)刚刚松了一口气,可父亲很快回来了,知道了教员的来访,不仅把清兵卫暴打了一顿,并且非常粗暴地将剩下的葫芦“一个一个地砸碎”,
7、小结“摇摆“的作用:通过这几处的摇摆,我们可以发现,“摇摆”是小说情节设置的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它让小说的情节波浪起伏,是小说运行的动力之一。
通过语言、情节性格、主题的摇摆,小说才得以如河流一般不住地奔流向前。
小说的运行过程,其实就是摇摆的过程。
我们抽去小说的内容去看纯粹的结构时,将会发现,那是一个经过若干次摇摆之后留下的曲折、回绕、反反复复的图形。
那么大家在进行写作的时候,也可以试着采用“摇摆”这种方式,使你的文章波浪起伏,山重水复,从而增添艺术的魅力。
8、至此,矛盾冲突达到了高潮,为什么不直接交代结局,而是宕开一笔写那个用一毛钱买来的葫芦会卖到600块钱的?0.1=50=600?
明确:体现了情节上的摇摆
照应前文,说明清兵卫眼光独特,很识货
和前文形成对比,父亲训斥清兵卫的话,“你懂得什么,也来插嘴”。
也说明大人们对清兵卫不理解
增强悲剧色彩,加大讽刺力度
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9、对于清兵卫的新爱好,父亲是何态度?安排这个结局有何用意?
明确:“又开始嘀咕了”。
暗示读者,清兵卫对绘画的爱好会在家长粗暴地干涉下又一次放弃,
就结构而言,照应开头。
就内容而言,暗示作品主题,清兵卫又有了新的爱好,但这新的爱好也仍然是为父亲所不喜欢的。
这就蕴含了新的矛盾。
小说再次戛然而止,无限的后续故事留待读者自己去想象,也许又是葫芦故事的重演,这就使得悲剧意味加重。
试想,如果不断地重演这样的故事,会对清兵卫造成什么影响?清兵卫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五,总结本文主题
本文通过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被老师和家长扼杀的故事,表现了“大人”在不理解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情况下,对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粗暴扼杀,体现了作者对他们的批评,同时呼吁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让个性健康发展。
六、拓展延伸:阅读下列材料,谈谈你的感想。
老达尔文支持儿子的兴趣和爱好
世界著名博物学家达尔文,幼年时期和其他孩子一样,看不出有什么“天才”的灵感。
但从7岁开始,他就很有兴趣地搜集许多风干的植物和死了的昆虫。
他还搜集硬币、图章、贝壳和化石等许多杂七杂八的东西。
可是,达尔文的父亲老达尔文却非常支持孩子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他把花园里的一间小棚子交给孩子,用来做化学实验。
为了使他写的东西更流畅,老达尔文帮助他读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在父亲帮助下,达尔文从小养成了搜集动植物标本的爱好,并富有幻想,学会了做严格科学的记录,也学会了用优美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而这一切,正是他在日后作出成就所必需的东西。
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
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
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
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学习冲茶。
在钻研茶艺的过程中,陆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仅学会了复杂的冲茶的技巧,更学会了不少读书和做人的道理。
当陆羽最终将一杯热气腾腾的苦丁茶端到禅师面前时,禅师终于答应了他下山读书的要求。
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祖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
表达训练:
如果你是清兵卫,你会如何与父亲沟通?
如果你是清兵卫的父亲,你会怎样对待孩子的喜好?
如果你是清兵卫的老师,你会怎么对待违反纪律的清兵卫?
你们有没有类似清兵卫的遭遇?你们想对家长老师说什么呢?
七、结语
人生的旅途上,我们都应该相信梦想的价值,坚持自己的梦想,同时,要学会尊重他人的个性,相信,“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天才”!
八、练笔:续写
小说的结尾意犹未尽,清兵卫对葫芦的爱好被扼杀后,又热衷于绘画了,他的这一新的爱好能守住吗?后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续写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