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卫与葫芦公开课教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兵卫与葫芦公开课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
《清兵卫与葫芦》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五单元里的精读课文,也是省新课程会考基本篇目之一。这篇小说是日本作家志贺直哉写的主张尊重个性的作品,小说的精彩之一为情节的摇摆和结尾的跌宕,是小说情节教学的很好的范例;精彩之二是小说极具时代教育意义——于学生而言,“于我心有戚戚焉”;于教师而言,“拨开云雾见青天”;于家长而言,“风物长宜放眼量”;于社会而言,“不拘一格降人才”。故在设计本课时,以新课标对外国小说鉴赏的基本理念为基点,以单元教学要求的建议为依据,重心落在以上两处精彩之处的鉴赏之上,整个设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彰显语文的“人文性”,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志贺直哉其人其作;把握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体会情节中的“摇摆”及结尾的跌宕;领会作品的内容与主旨。
情感目标: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期望和坚持个性解放、人道主义的精神追求。
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鉴赏外国小说的能力。
发展性目标:通过学习体验,引发学生对个性的解读,正确培养自己的兴趣和个性的同时,学会尊重别人的兴趣和个性。
【教学重点】把握小说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体会情节中的“摇摆”及结尾的跌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情节运行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前准备】
1.收集整理作者志贺直哉的相关资料(生平及作品)并与他人共享。
2.以小组为单位,课前交流自己对本文的理解。
3.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小调查: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你的父母是如何对待你的兴趣爱好的?(一石惊起千层浪,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出清兵卫的悲剧故事)
二.整体感知
1.简介故事情节。
(学生所讲的情节可能比较细,教师借此引入情节的基本模式。适当结合教材第68页的话题:情节)
2.情节的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就这篇小说而言,它的情节是怎样运行的?
发生:清兵卫痴迷于葫芦。
发展:清兵卫发现独特葫芦。
高潮: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砸碎葫芦。
第二高潮:葫芦辗转卖到高价。
结局:清兵卫改变爱好。
(该环节主要让学生根据小说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梳理出这篇小说的基本情节。)
三. 鉴赏探究
(一)情节和细节
问题设计1:清兵卫一毛钱买来的葫芦被校役卖了五十元的高价后又被古董店老板卖了六百块的高价,你觉得这样得情节设计合理吗?为什么?请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加以体会。
明确:这个结局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理由如下:
(1)清兵卫热衷于葫芦(第2-6段,品其细节,重点品味错把老头子的秃头当葫芦的细节)
(2)清兵卫对葫芦有着独到的鉴赏眼光(和客人、父亲的眼光不同)
(3)清兵卫买特别葫芦时的复杂心情(第22-28段,品其细节)
问题设计2:在刻画清兵卫这个人物时,用了一些简练传神的细节描写,试着找出来体会一下。
明确:(1)对于客人的批评,清兵卫只是淡淡的一句“这样的好呀”,这足见他的执拗。
(2)当教员没收了心爱的葫芦,清兵卫“连哭也没哭一声”,“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既生动地表现了他惊愕、害怕的心理和手足无措的表情,又强调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之大。
(3)面对父亲的呵斥,“清兵卫沉默了”,作者的用词多么凝练、精妙,把清兵卫在有理无处辩的情况下执拗地坚持己见、不愿屈服、不予理会的心理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而当揍他、辱骂他的父亲“一个一个”地砸碎他心爱的葫芦时,清兵卫“只是脸色铁青,不敢做声”,经历了震惊、恐惧、痛苦和绝望之后,他认命了,永远地放弃了自己的喜好。
正是这些简练传神的神情、语言、动作及心理描写,塑造了清兵卫这个鲜明生动而又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小结:情节不可缺少细节,细节是情节的生动展示。情节可组成小说的骨架,细节则是小说的血肉,正如一个人,有血有肉才能活起来,否则只是骷髅一具。
(该环节通过对小说细节的鉴赏,领会人物的传神形象)
(二)情节和冲突
问题设计3:小说情节的发展一般都是由矛盾冲突推动的。这篇小说中的矛盾冲突体现在那里?请找出来具体分析一下。
矛盾冲突一:清兵卫的爱好与别人的不理解之间的冲突。
矛盾冲突二:清兵卫独到的眼光与世俗常人的眼光之间的冲突。
问题设计4:在矛盾冲突中,清兵卫是失败了还是胜利了?
——从冲突一看,清兵卫的爱好最终被生生扼杀,他是失败了。
——从冲突二看,清兵卫慧眼发现的葫芦,被卖到六百块的高价,他又是胜利者。
问题设计5:“摇摆”是小说情节设置的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它让小说的情节波浪起伏。请小组合作欣赏小说情节“摇摆”设置之处,并体会其妙处。
例如:当清兵卫上修身课玩葫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这一时间发生以后,没有马上叙述其结果,而是宕开一笔,去写这个教员的爱好。小说中的云右卫门是一个表演歌颂武士道的演员。作者在此暗含了对武士道精神的某种嘲讽。如此宕开一笔,产生了别样的效果:悲剧的气愤降低,反倒多出点喜剧的意味;意义的重点,也从清兵卫的失败,转移到教员的失败。
问题设计6:清兵卫、父亲、教员的爱好分别是什么?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明确:清兵卫所爱好的葫芦,象征的是自然、美、和谐,而教员所爱好的武士道,则象征压抑个性、外强中干甚至带点滑稽的强权。
(该环节通过对小说矛盾冲突的分析,探究问题并为学生领会悲剧主题做准备)
(三)情节和主题
问题设计7:根据上面的情节安排,可以看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父与子的矛盾冲突,实际上是表现了“大人”在不理解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情况下,对孩子的天性和天赋的粗暴扼杀,体现了作者对他们的批评,同时呼吁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让个性健康发展(呼唤尊重个性,发展个性);清兵卫与常人的矛盾冲突,表现了美和自然在恶俗的时代氛围中处境艰难、倍感孤立的现状,体现了作者的忧思;而危机爆发后的最终结果,则象征着个性解放和人道主义的精神追求的曲折胜利,当然,里面也蕴含着新的矛盾冲突。
四.体验感悟
自由辩论:正方:中学生能痴迷于自己喜欢的活动或东西
反方:中学生不能痴迷于自己喜欢的活动或东西
(该环节通过自由辩论,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思想对个性发展进行情感体验)
五.拓展交流
补充阅读资料:《画家和他的孙女》《风筝》
发展个性的前提:完成学习任务,不影响身心健康,不违反法律,不侵害他人利益,不违背道德;在合适的时间、场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