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兵卫与葫芦》公开课整理版

合集下载

《清兵卫与葫芦》课件

《清兵卫与葫芦》课件

替葫芦的东西,那便是绘画。 绘画,自从有了新的寄托,他
正如他过去热衷于葫芦一样, 早已不怨恨教员和怨恨用槌子
现在他正热衷着绘画…… 打破了他十多只葫芦的父亲了。
可是他的父亲,对于他的 喜欢绘画,又在开始嘀咕了。
作业 参考课文第69 页情节运行中关于“摇摆”的知识, 在第 24-27段间插入一个摇摆情节。不少于 300 字。
大人常认为小孩什么都不懂, 但大人什么都懂却不懂小孩。
——朱德庸《绝对小孩》
志贺直哉(1883-1971年)
“小说之神” 日本“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 追求个性解放,强调人的尊严 代表作:《暗夜行路》 《到网走去》 《在城崎》 《和解》 《学徒的菩萨》
清兵卫 与 葫 芦
0.1=50=600
“这是一叫清兵卫的孩子跟葫芦的故事。” 关键词: 清兵卫、葫芦、绘画、热衷
情节 ①过去,清兵卫热衷于葫芦。 ②发生了这件事,清兵卫和葫芦断了关系。 ③现在,清兵卫正热衷着绘画。 第 28-36 段,教员没收葫芦,父亲砸碎葫芦。
情节
第 28-36 段所记叙的“这件事”中 哪些情节让你印象深刻?
葫芦被没收后,清兵卫“面无人色”“发呆”。 清兵卫被骂“没出息”,“将来也不会有出息”。 教员“训斥”,父亲边“揍”边“训斥”。 清兵卫的父亲把葫芦“一个一个地砸碎”。
清兵卫和葫芦断了关系。 ※清兵卫喜欢的不是马琴葫芦
※葫芦被没收、砸碎
③现在,清兵卫正热衷着绘画。(结局)
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那便是绘 画。正如他过去热衷于葫芦一样,现在他正热衷 着绘画……
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会重演吗?
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会重演吗?
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
……清兵卫现在正热衷于

清兵卫与葫芦---优秀课件

清兵卫与葫芦---优秀课件
面父亲对他的审美观的否定构成对比,同时批判了长辈 的专断行为使一个孩子失去了自己原有的爱好和能力。
2.清兵卫的父亲对他的喜欢绘画,又开始嘀咕了。 ——父亲仍无法理解他的爱好,使我们不得不担心,
他的这项喜好又能坚持多久? 3.“清兵卫的父亲忽然注意到柱子上的葫芦,就拿起
锤子一个一个地砸碎;清兵卫只是脸色发青,不敢做 声。”
讲解:XX
11
一、整体感知课文
课文主要写了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与葫芦 的故事。采用 倒叙 的手法,以 葫芦 为线索,首尾呼应,文章主要内容写:
(清兵卫)痴迷葫芦(开端)

(清兵卫)发现葫芦(发展)

(教员、父亲)没收葫芦、砸碎葫芦(高潮),
校役 葫芦变价 (第二高潮)
(清兵卫)
改变爱好 (结局) 讲解:XX
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第30段)
哆嗦着嘴唇,在屋里缩成一团
(第33段)
心里别别地跳着,怕他会注意到
(第33段)
只是脸色铁青,不敢做声
(第36段)
讲解:XX
27
理解课文细节描写作用——细节让情节丰满充实: 1.清兵卫花一毛钱买的葫芦,最终被古董商以600 块钱的高价卖了出去。 ——这说明他具有独到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与前
讲解:XX
28
这里对清兵卫的描写表现了他在经历了震惊、恐惧、痛苦和
绝望之后,已经认命了,不敢,也不想再坚持自己的爱好了。这
相写,更加让人感叹和深思粗暴专制的严重恶果。
4.“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还带到学校里去。终于因
志贺直哉生平唯一的长篇小说:《暗夜行路》。
讲解:XX
9
他的作品早在20世 纪20年代就由鲁迅、周 作人、楼适夷等著名作 家陆续翻译介绍到中国 来,对中国现代文学和 当代文学都产生过一定 的影响。

清兵卫与葫芦完整讲课文档

清兵卫与葫芦完整讲课文档
表达主题
刻画人物 吸引读者 丰富情节
第二十页,共30页。
❖ “摆”是小说情节设置的一个很重要的
技巧,它让小说的情节波浪起伏。请小组合 作欣赏小说的高潮部分,说说作者在这里安 排了几次摇摆。
第二十一页,共30页。
1、当清兵卫上修身课玩葫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 这一事件发生以后,没有马上叙述其后果,而是宕
摇 开一笔,去写这个教员的爱好。
2、教员家访,清兵卫只求不要危及自己剩下的其
摆 他葫芦。结果教员只管训斥,并未注意近在咫尺的
那些葫芦。刚刚松了一口气,父亲回来了,最终注 意到那些葫芦,并非常粗暴地将之“一个一个地砸 碎”。
3、一毛钱买的葫芦,被卖至五十块、六百块钱。
第二十二页,共30页。
三、小说主题
矛盾存在:
1.清兵卫喜爱葫芦与父亲的不理解
2.清兵卫独到的眼光与世俗眼光的矛盾
第九页,共30页。
3、作者很善于以简练传神的描写来表现复杂的心
理活动。仔细体味当清兵卫的天性遭受扼杀的时候,清 兵卫的内心感受。
(1)于是这个清兵卫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连哭也
没有哭一声。
惊愕、害怕、欲哭无泪。
(2)他脸无人色地回到家里,靠在火炉边发呆。
除此主题之外,小说有没有更深一层的意义?
第二十三页,共30页。
这篇作品也传达了作者对美和自然在恶俗 的时代氛围中处境艰难、倍感孤立的忧思。
小说中的清兵卫是孤立的。他每天从学校回来,也不和 别的孩子玩,不是上街看葫芦,就是自己玩葫芦。清兵卫似 乎没有朋友,他的朋友只是他的葫芦、他的爱好。他的世界 无法跟别人沟通。这大概是一种天才的苦闷。
小说表达了对“大人”在不知就里的情况下,粗 暴扼杀孩子天性和天赋的一种批评,表达了对追求个 性自由发展的期望。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集合5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集合5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集合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清兵卫与葫芦》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背景、主要事件、人物性格分析以及文章的主题思想。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背景,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中的人物性格特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的主要事件,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清兵卫与葫芦的兴趣。

2. 课堂讲解:(1)介绍故事背景,让学生了解清兵卫与葫芦的历史背景。

(2)分析文章的主要事件,梳理故事情节。

(3)讲解清兵卫、葫芦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

3. 例题讲解:(1)挑选一道关于清兵卫与葫芦的典型题目,详细讲解解题思路。

(2)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性格,理解文章主题思想。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一道关于清兵卫与葫芦的练习题。

(2)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清兵卫与葫芦》2. 主要内容:(1)故事背景(2)主要事件(3)人物性格分析(4)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背景。

(2)分析清兵卫、葫芦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3)谈谈你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

2. 答案:(1)故事背景:战国时期,燕国与赵国交战,燕国将领清兵卫在战场上英勇善战,赵国将领葫芦则善于用计。

两人在战场上展开了一场智慧与勇气的较量。

(2)人物性格特点:清兵卫勇猛、正直、忠诚;葫芦机智、狡猾、善于用计。

(3)主题思想:文章通过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表达了爱国情怀,强调了智慧与勇气的重要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分析较为到位,但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还需加强。

《清兵卫与葫芦》公开课(课件)

《清兵卫与葫芦》公开课(课件)

俺甚至还跟贝多芬似的摆弄过几天乐器。 不过人家玩的是钢琴,俺玩的是口琴。甭管 啥琴,反正都是琴。可人家贝多芬他爹每天 都玩命似的逼他练琴。俺爹呢,三哄两哄就 骗走了俺的口琴,送给了俺姑家的孩子。后 来人家贝多芬闭着眼睛都会作曲了,可俺现 在闭上眼睛就只会做梦。
梳理情节
发生: 爱葫芦 发展: 买葫芦 高潮: 砸葫芦 第二高潮:卖葫芦 结局: 放弃葫芦
情节与细节
细节使情节更加谨严 细节丰富了人物形象 ……
情节运行的方式
1. 基本模式 2.摇摆 3.出乎意料 情理之中
情节的摇摆
摇摆:小说在运行时不是毅然决然地 向前突奔,而是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出现了 犹豫不决的状态。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 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 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 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 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总结主题
——小说表达了对“大人”在不知就里的情况 下,粗暴扼杀孩子天性和天赋的一种批评,表 达了对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期望。
——这篇作品也传达了作者对美和自然在恶俗 的时代氛围中处境艰难、倍感孤立的忧思。
探究思考
结局之一:葫芦被卖高价。 结局之二:清兵卫放弃葫芦。
小说的结局安排有什么特点? 你从中读出了怎样的用意呢?
学以致用
在我们学过的小说中,你能找到情 节中的摇摆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 尾吗?试着分析其作用。
装 在 套 子 里 的 人
作文欣赏
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俺没啥文化,可认得字,平时爱看个名人 自传啥的。看得多了,总觉得那些名人小时候 也没啥大不了的,都跟俺差不多,有时还不如 俺呢。不过人家为啥后来就出名了呢?俺一直 都闹不明白,同样都是爹妈生的,后来的差别 咋就这么大呢?

精选清兵卫与葫芦教案3篇

精选清兵卫与葫芦教案3篇

精选清兵卫与葫芦教案3篇清兵卫与葫芦教案篇1教学目标:1、领会小说的内容和题旨2、理解故事与情节的关系,并且能够举例说明。

3、能结合作品分析情节生发的途径及其效果。

(危机爆发)教学重点:1、领会小说的内容和题旨2、理解故事与情节的关系教学难点:分析情节生发的途径及其效果(危机爆发)。

教学用具:常规用具;PPT辅助。

教学过程:一、导入:名人小故事(1)——妈妈,我想要跳到月亮上去。

——好啊,不过一定要记得回来喔。

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2)身材矮小的邓亚萍,喜欢乒乓球,所有人都不看好她,但是父亲对她说:你很优秀,真的!教师语:面对孩子的天性,我们往往缺乏足够的耐心,缺乏上时的心态。

生活中,大人们常常不知就里地扼杀了孩子的天性,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样的一个孩子,感受他独特的世界,思索我们的人生。

二:文本感知:1、检查预习:你会读吗?热衷战战兢兢茶卤薪水哆嗦呵斥熠熠乖觉2、请几位同学复述故事情节(训练学生用间接地语言概括中心内容的能力)明确:它讲述了一个小学生热衷于葫芦,并且对于鉴赏和收藏葫芦有特别的天赋,但最终在老师和父亲的压力下被迫放弃爱好的故事。

三、文本研习1、小说开头这样写到:“自从发生这件事以后,清兵卫和葫芦就断了关系。

过了不久,他又有了代替葫芦的东西。

正如他过去热衷于葫芦一样,现在他热衷着绘画……”(1)小说采用了哪种记叙方式?有什么作用?(倒叙:先说结局,设下悬念,引起兴趣)(2)阅读21——36,思考:.“这件事”指一件什么事?明确:这件事:(21-27)开端:清兵卫发现葫芦;(28-29)发展:教员没收(30-36)高潮:父亲砸碎葫芦(3)所谓命运,就是你周围的人。

在这件事情上,周围的人都有什么样的反映?父亲—“圆睁着眼呵斥”“抓”“揍”“骂”“拿起槌子来一个一个地砸碎”母亲—“吓得战战兢兢地不敢出声”“哭”“唠唠叨叨”“怨言”教员—“气得连声音都颤抖”“没收”“挟着一只书包来访问”(4)你觉得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简单、粗暴,对孩子缺乏耐心;在家庭中拥有绝对的强权。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古代文学》第七章《明清小说》第二节《清兵卫与葫芦》,详细内容包括:小说《清兵卫与葫芦》的文本阅读与解析,通过对该小说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明清时期小说的艺术特点及社会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的能力;3. 激发学生对明清小说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说的艺术手法分析,如讽刺、夸张等;教学重点: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你是清兵卫,你会如何面对困境?”2. 文本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3. 例题讲解: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艺术手法;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小说中的讽刺、夸张手法;5. 讨论与分享:分组讨论,每组分享学习心得;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清兵卫与葫芦》2. 内容:人物形象:清兵卫、葫芦艺术手法:讽刺、夸张主题思想:反抗压迫、追求正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小说中的讽刺手法;(2)谈谈你对清兵卫与葫芦的认识。

2. 答案:(1)讽刺手法:通过对比、夸张等手法,揭示社会黑暗,批判封建统治;(2)清兵卫与葫芦:勇敢反抗压迫,追求正义,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力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明清小说,如《红楼梦》、《西游记》等,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生活,思考如何将小说中的精神品质运用到实际中,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分析小说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的能力培养;2. 教学难点中的小说艺术手法分析,如讽刺、夸张等;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讽刺手法及对清兵卫与葫芦的认识。

清兵卫与葫芦 完整版课件【精选】

清兵卫与葫芦 完整版课件【精选】

卡盟平台 卡盟平台
这篇作品也传达了作者对美和自然在恶俗 的时代氛围中处境艰难、倍感孤立的忧思。
小说中的清兵卫是孤立的。他每天从学校回来, 也不和别的孩子玩,不是上街看葫芦,就是自己玩葫 芦。清兵卫似乎没有朋友,他的朋友只是他的葫芦、 他的爱好。他的世界无法跟别人沟通。这大概是一种 天才的苦闷。
“摇摆”是小说情节设置的一个很重 要的技巧,它让小说的情节波浪起伏。 请小组合作欣赏小说的高潮部分,说说 作者在这里安排了几次摇摆。
1、当清兵卫上修身课玩葫芦“给级任教员看见了” 这一事件发生以后,没有马上叙述其后果,而是
摇 宕开一笔,去写这个教员的爱好。
2、教员家访,清兵卫只求不要危及自己剩下的其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 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 陈子良 原创
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 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 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 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 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 笑柄,可鄙的。
①.父亲呵斥他:“什么话,你懂什么,也来多嘴!” ②.他买这个葫芦只花了一毛钱。 ③.教员把葫芦当着脏东西让老年校役扔掉。 校役把葫芦卖了50元,商人又卖了600元。
对比作用:说明清兵卫对葫芦确实有非凡的鉴赏 力,嘲讽了大人的愚蠢保守。
5.清兵卫那么痴迷葫芦,而且对葫芦有着 不一般的看法,可老师、父亲为什么不准他喜欢 葫芦?
3、作者很善于以简练传神的描写来表现复杂 的心理活动。仔细体味当清兵卫的天性遭受扼杀 的时候,清兵卫的内心感受。
(1)于是这个清兵卫葫芦,终于被当场没收,清兵卫 连哭也没有哭一声。

清兵卫与葫芦公开课

清兵卫与葫芦公开课
0.1=50=600 ?
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2、把握情节中的摇摆及结尾的跌宕。 3、领会小说的内容与主旨。
预习检测
1、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 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2、志贺直哉(1883-1971年),日本著名小说家 。 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主要代表作
《 暗夜行路》,被誉为 “小说之神”。
“0.1元=50元=600元”的结果与前文的这 些内容构成对比: ①.父亲呵斥他:“什么话,你懂什么,也来多 嘴!” ②.他买这个葫芦只花了一毛钱。
③.教员把葫芦当做脏东西让老年校役扔掉。
校役把葫芦卖了50元,商人又卖了600元。
小结:对比作用:说明清兵卫对葫芦确实有非凡 的鉴赏力,嘲讽了父亲、教员的无知与粗暴。
找一找
文中还有哪些能够表现 清兵卫痴迷于葫芦的典型的 细节?谈谈这些细节描写有 什么作用?
常常买葫芦,处理葫芦的过程
(第2段)
上街的时候,走过卖葫芦的铺子或仅仅门口挂着葫芦 的店铺,总是呆呆地地站在门口张望 (第4段)
每天放学回来,也不跟别的孩子玩,常常一个人上街
去看葫芦
(第5段)
他红着脸,呼呼地喘着气跑回来,买了葫芦就跑着回
每一个“摇摆”都为下一个情节作铺垫,这 种方式使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推动了情节的发 展,增添了小说的魅力。
喜悦、松弛
买葫芦,课 教员 上玩葫芦 爱好
父不 教员未注意到 在家 葫芦,离开
热衷葫芦
热衷绘画
教员 发现
教员 家访
教员 训话
紧张、恐惧
父回家, 砸葫芦
领悟主题
“0.1元=50元=600元”, 这个 结果与前文的哪些内容构成对比, 有什么作用?
主要文学观点: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

清兵卫与葫芦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清兵卫与葫芦》这一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背景、主要情节以及人物性格特点。

该章节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七册。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背景,理解其主要情节,感受其中的幽默与讽刺。

2. 分析清兵卫、葫芦等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珍惜友谊,关爱他人。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清兵卫、葫芦等人物形象,理解故事中的幽默与讽刺。

2.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情节,体会故事所传达的寓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友谊的幽默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的幽默与讽刺。

3. 课堂讲解:(1)讲述清兵卫与葫芦的故事背景。

(2)分析清兵卫、葫芦等人物形象。

(3)讲解故事中的幽默与讽刺,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友谊,关爱他人。

4.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一个幽默例句,讲解其修辞手法及作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创作一个幽默句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本节课所学,以“清兵卫与葫芦”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2)运用幽默与讽刺的手法,创作一个小故事。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搜集关于友谊的幽默故事,与同学分享。

(2)举办一次以“幽默与讽刺”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幽默才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3.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与答案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施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教学难点:分析清兵卫、葫芦等人物形象,理解故事中的幽默与讽刺。

补充说明:分析人物形象是理解文学作品的关键,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等细节,从中揭示人物的性格特点。

清兵卫与葫芦 优秀课件

清兵卫与葫芦 优秀课件
—他是一个痴迷,眼光独特
的葫芦收藏的爱好者。
四、清兵卫放弃自己收藏葫芦爱好的 原因是什么?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的?
1、客人的不认同 2、教员的不理解 3、家长的不支持
五、清兵卫因为教员的不理 解,家长的不支持,客人的不 认同而被迫放弃了自己收藏葫 芦的爱好,他的遭遇令人心痛, 作者写这个故事,意图表达什 么?
二、试用一句话归纳故事情节:
写了一个叫清兵卫的小学生 热衷于收藏葫芦,并且对鉴赏 和收藏葫芦有特别的天赋,但 最终在老师、父亲的压力下被 迫放弃爱好的故事
三、清兵卫是一个怎样的收藏者形象? 清兵卫喜欢收藏葫芦,并与 别人欣赏的眼光迥然不同,他只 喜欢收藏没有开过口的,带皮的, 周正的,平凡的葫芦。他喜欢葫 芦到了痴迷的地步,以至于把老 头子的秃脑袋看成了葫芦。
的彼岸。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这个婆娘不是人, 九天仙女下凡尘。 儿孙个个都是贼,
偷得寿桃献至亲。
• 概括情节’摇摆”有哪些作用?
表达主题 刻画人物 吸引读者 丰富情节
《清兵卫与葫芦》续写
昏黄的灯光下,清兵卫趴在桌子上,如饥似渴地翻着一本 本新买来的绘本,眼神专注于那一页页的写实画。他时不时地 忍不住拿起笔练上几笔,画上的每一笔似乎都倾尽心力,格外 的认真;他有时只是看着,露出浅浅的微笑,轻轻地用手抚摸 那绘本上的一笔一画;他有时会突得站起,拍案叫绝他看到的 一幅幅惊人的美图,然后高高地将绘本举过头顶,大笑着,手 舞足蹈着……每每夜晚母亲来叫晚提醒他该睡觉时,他都依依 不舍地钻进被窝,机灵的眼睛转动着耳朵倾听着,洞察周围的 动静,直到父母的壁灯熄了,早已迫不及待的他“骨碌”从床 上爬起来,将绘本藏在被窝中,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手电,继续 享受自己的宝贝。早上,睡意朦胧的他不情愿地抓起书包,离 开他再三检查过的安全隐藏绘本的地方,他可不想再被父亲发 现了…… 每天他都会认真地听完每节课,他不想被抓住任何把柄失 去自己珍爱的绘本……可是那天一早,他穿过大街转出弯时, 眼球一下子被眼前琳琅满目的画作吸引住了,他兴奋地穿梭在 每一幅精致的画面中。原来镇上这两天举办画展,这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语文版初中语文九上《清兵卫与葫芦》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语文版初中语文九上《清兵卫与葫芦》

8 清兵卫与葫芦教材分析1.学习《清兵卫与葫芦》这篇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反应社会生活。

学习本文以语言﹑动作﹑神态﹑心里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的特点。

本单元四篇课文,主题深刻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学习《孔乙己》让学生懂得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弱者和别人的不幸,让学生懂得要有同情心,继承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

《一厘米》,告诉学生要懂得体谅父母,学会宽容,做一个诚实、正直、善良的人。

《差半车麦秸》让学生体会到游击队员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懂得革命战争的艰险。

2.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清兵卫与葫芦》主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尊重别人的个性。

)学情分析1.这课学生不难懂,内容学生一下就了解,我想要上的是让学生懂得关心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尊重别人的个性。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阅读小说,学生是可以读得下去的,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里描写学生也是懂的。

3.学生认知障碍点:对扼杀学生的爱好,抑制学生个性发展的那种痛,学生不一定体会得那么深刻。

本节课就是让学生以当导演拍电影的方式深刻体会个性、爱好被扼杀的那种绝望与悲哀,从而唤起他们关注自己的个性,发展自己的个性,尊重他人的个性。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比较深刻地了解作者在小说里表现的关注青少年个性,反对封建家长粗暴干涉孩子兴趣的思想倾向。

2.了解清兵卫的形象和性格。

3.品尝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尝语言和结构。

4.培养朗读小说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青少年个性被扼杀的绝望、无奈与悲哀,救救孩子们!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开头(一)、简介作者:志贺直哉是日本作家,“白桦派”代表作家之一,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文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生,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作用,提倡人道主义与理想主义文学,形成“白桦”一派。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语文版初中语文九上《清兵卫与葫芦》PPT课件-(四)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语文版初中语文九上《清兵卫与葫芦》PPT课件-(四)

连他的老师也只有46岁。
2007年暑假,老滕没有让儿子小滕回家,而是让儿子去清华大学感受学校的学习氛
围。直到现在,老滕还时常告诫儿子,要好好学习,等本科毕业后还要考名牌大学的研
究生。
黑龙江晨报 (本文来源:人民网 作者:金雷)
自学考上清华大学研究生。
2005年,老滕的儿子小滕即将参加当年的高考。小滕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学习
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
为了让儿子考上名牌大学,老滕在生活上把儿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同时对儿子的学
习也十分关心。高考临近,老滕对儿子说:“你只能考北大、清华,不然天津大学也行,
如果考不上,你就别考了,去别的学校也没有意思。”
2、这五段写清兵卫喜欢葫芦的内容,实际上可分为两个部分,即他“玩葫芦” 与“观赏葫芦”两件事。但是在写法上却摇曳多姿。第2段与第5段,第3、4 段和6段其实各有承接关系。这样错落地写,是为了在叙事时不单调。(分析: 1、将面上的概括性的信息与点上的具体性的信息分布有致。2、将“清兵卫 是个才十二岁的小学生”与其居住的“镇”是一个小市街放在后面补充,与 前面信息给人留下的想象产生了跌宕之美。)
你很优秀,真的!
浅层主题
表达了“大人”对小孩天性和天赋的粗暴扼 杀的批评。呼吁尊重孩子个性,让孩子个性 自由发展。
小说的主题
如何理解“大人”的这一种做法? 玩物丧志,玩什么“物”。 生活与小说。
老汉不满儿子未考取名牌高校 自学考上清华大学
人民网5月8日报道 62岁的哈尔滨市民老滕因儿子没有考上名牌大学,为了激励儿子,
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
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来看,你认 为小说表现什么主题?
清兵卫怕得脸色发青
看了这则《通报批评》,你有何感受?

清兵卫与葫芦公开课

清兵卫与葫芦公开课

感知课文 小说开头说自从发生了这件事以后,清兵卫的爱好由葫 芦转向了绘画,这件事到底是什么事呢?开篇没有交代, 这样的写法称之为什么写法?有何作用?
明确:这件事指清兵卫最喜欢的一个葫芦被教员没收 了,其他的葫芦被父亲砸碎了。作者开篇故意语焉不详, 这是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探究的兴趣。
整体把握
线索:葫芦
品读课文
对于清兵卫的痴迷其他人又 是怎样的态度呢最终又是怎样的 结局
家中父母的阻止特别是父亲的反对、呵斥、责 骂甚至最后粗暴的把所有的葫芦砸碎
在学校教员当场没收葫芦到家里家访强制扭 曲
最终清兵卫不得不放弃葫芦改变他的爱好
是什么让清兵卫与葫芦断了关系
教员没收葫芦上家告状 父亲责打砸碎所有葫芦
大人的专 制、蛮横
主人公:清兵卫 对葫芦——喜爱、热衷、痴迷
开头 倒叙:先说结局设下悬念 引起
结构特点
兴趣
结尾 再说结局呼应开头引人深思
文章的开头就告诉了我们故事的结果这 是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 倒叙 • 作用一:设置悬念引起读
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
• 作用二:避免平铺直叙使 文章显得波澜起伏
整体感知课文
课文主要写了_一__个__叫_清__兵__卫__的__孩_子__与__葫__芦__
一层地显示了清兵卫的天赋和独到的
审美力这部分又跟前边大人们对清兵
卫的批评形成对比突出了大人们的固 执、蛮横和自以为是
探讨交流
2 0.1元=50元=600元的结果与前文的这 些内容构成对比:
①父亲呵斥他:什么话你懂东西让老年校役扔掉校役把葫芦 卖了50元商人又卖了600元
小说主题
小说表达了对大人在不知就里的情况下 粗暴扼杀孩子天性和天赋的一种批评表 达了对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期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思考
“摇摆”是小说情节设置的一个重 要技巧,请找出《清兵卫与葫芦》中的 “摇摆”,并体会其妙处。
基本情节
发生:
发展: 高潮:


爱葫芦
插入客人与父亲的谈话 买葫芦
插入介绍教员喜欢武士道
收葫芦 砸葫芦 教员到来葫芦却逃过一劫
第二高潮: 卖葫芦 结局2: 放弃葫芦
归纳摇摆的作用
1.控制小说节奏,使小说自有张弛 2.使情节跌宕起伏摇曳生姿,引人入胜 3.揭示冲突,暗示主旨 4.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
“0.1元=50元=600元”的结果与前文的这 些内容构成对比:
①.父亲呵斥他:“什么话,你懂什么,也来多嘴!” ②.他买这个葫芦只花了一毛钱。 ③.教员把葫芦当着脏东西让老年校役扔掉。
校役把葫芦卖了50元,商人又卖了600元。
对比作用:说明清兵卫对葫芦确实有非凡的鉴赏 力,嘲讽了大人的愚蠢保守。
学习目标
1.把握小说情节运行的基本模式。 2.体会情节中的“摇摆”及结尾的跌宕 。 3.领会小说的内容与主旨。
品析情节张力,感悟个性风采
复述故事
0.1元=50元=600元
梳理情节
发生: 发展: 高潮: 爱葫芦
买葫芦
砸葫芦
第二高潮:卖葫芦
结局: 放弃葫芦
情节与细节
细节使情节更加谨严 细节丰富了人物形象 ……
2.清兵卫那么痴迷葫芦,而且对葫芦有着不 一般的看法,可老师、父亲为什么不准他喜欢葫 芦?
写出大人对孩子天性的扼杀、毁灭
批评了家长、教师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抨 击了旧的教育制度扼杀人的正常天性的罪恶。 除此主题之外,小说有没有更深一层的意义?
总结主题
——小说表达了对“大人”在不知就里的情况 下,粗暴扼杀孩子天性和天赋的一种批评,表 达了对追求个性自由发展的期望。 ——这篇作品也传达了作者对美和自然在恶俗 的时代氛围中处境艰难、倍感孤立的忧思。
达 芬 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 迪 生
志贺直哉
志贺直哉(1883-1971年), 日本著名小说家,被日本评论家 誉为“小说之神”。1904年发表处女作 《菜花与少女》。1910年,与有岛武 郎等人共同创办《白桦》杂志,围绕 于这个刊物的一些年轻作家与美术家, 对当时主张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文 艺思潮不满,要求肯定积极的人性, 主张尊重个性,发挥人的意志的作用,提倡人道主义 与理想主义的文学,形成“白桦”一派,“白桦派” 成为日本现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流派。志贺直哉是 “白桦派”代表作家 。代表作为生平唯一的长篇小说 《暗夜行路》。
人家列宁小时侯打破过他姑妈家的一个
花瓶,俺也打破过三姨家的一个,不是花瓶,
是碗。可人家列宁认了错还落了个诚实的美
名;俺也认了错了,却挨了俺三姨的一顿臭
骂,回去又挨了俺爹的一板子,现在想起来
屁股都还疼。后来人家列宁因为他的诚实在
全世界都有名,俺现在凭着一张嘴,就是说
假话的本事在村里倒也小有名气。
俺小时候也跟达芬奇一样爱画画,俺敢 说俺画的鸡蛋绝对比达芬奇的还要圆。人家 达芬奇画得不耐烦了还有一位艺术大师劝他 继续画;可俺画得正起劲,却被俺娘边拧住 耳朵边骂道:“小兔崽子,再敢往墙上乱画 就让你爹剁了你的狗爪子!”后来人家达芬
达尔文打小就爱养个小虫、小鸟啥的, 俺也是。人家养啥都成,可俺费了好大劲儿 养了一盒蚕宝宝,就为看看它们是咋吐丝结 茧的,结果却被俺娘统统给喂了鸭子。后来 人家达尔文完成了《进化论》,讲的全是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大道理;俺也打 算写本《天敌论》,就写“蚕的天敌中包括 凶狠的鸭子,但是最可怕的天敌还是俺 娘……”
奇画啥像啥,可俺现在呢?画匹马咋看咋像
骆驼。
俺小时候也爱看星星,就跟人家开普勒 似的。可人家开普勒从小就晓得什么是科学; 俺姥姥一有时间就给俺讲月宫里的仙女和玉 兔的故事,还说等俺长大了,把月亮里的仙 女娶回来给俺当媳妇儿。后来人家开普勒发 现了什么行星运动三大定律,俺直到现在才 闹明白原来自己上了当,月亮上根本没有那 个名叫嫦娥的女人,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兔子。
情节运行的方式 1. 基本模式 2.摇摆 3.出乎意料 情理之中
情节的摇摆
摇摆:小说在运行时不是毅然决然地 向前突奔,而是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出现了 犹豫不决的状态。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 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 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 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 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探究思考
结局之一:葫芦被卖高价。 结局之二:清兵卫放弃葫芦。
小说的结局安排有什么特点? 你从中读出了怎样的用意呢?
学以致用
在我们学过的小说中,你能找到情 节中的摇摆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 尾吗?试着分析其作用。
装 在 套 子 里 的 人
作文欣赏
差别咋就这么大呢?
俺没啥文化,可认得字,平时爱看个名人 自传啥的。看得多了,总觉得那些名人小时候 也没啥大不了的,都跟俺差不多,有时还不如 俺呢。不过人家为啥后来就出名了呢?俺一直 都闹不明白,同样都是爹妈生的,后来的差别 咋就这么大呢?
主题探究
1.清兵卫对葫芦热爱有加,他对别人的葫芦不以为
然; “0.1元=50元=600元”,这些都说明了什么?这个 结果与前文的哪些内容构成对比?
说明清兵卫个性独特,对葫芦并不盲目痴爱,确 实有一定的研究,他有非凡的鉴赏力和创造力。 这使的情节又达到高潮. 也说明大人们对清兵卫不理解
陈子良 原创
俺甚至还跟贝多芬似的摆弄过几天乐器。
不过人家玩的是钢琴,俺玩的是口琴。甭管
啥琴,反正都是琴。可人家贝多芬他爹每天
都玩命似的逼他练琴。俺爹呢,三哄两哄就
骗走了俺的口琴,送给了俺姑家的孩子。后
来人家贝多芬闭着眼睛都会作曲了,可俺现
在闭上眼睛就息
了,可俺真的希望中国能出一个爱因斯坦。
可俺又明白,就算中国能出100个爱因斯坦,
有50个在小时候就被家庭教育给干掉了,另
外的50个又被接下来的学校教育模式给一锅
端了,所以中国没能出现爱因斯坦!
你还别立刻就摇头否决,各位最好还是
仔细琢磨琢磨,看俺说的在理不?
再见
热烈欢迎各位莅临指导
授课内容:《清兵卫与葫芦》 授课班级: 高二 478班(理) 授课教师: 李克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