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苏教版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学案2

合集下载

《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淮阴侯列传》,使学生了解淮阴侯韩信的一生,掌握与其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韩信的性格特点及其对人生轨迹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因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掌握《淮阴侯列传》中的人物关系和主要事件。

2. 分析韩信的性格特点及其对人生轨迹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史记》的叙事手法和语言特色。

2. 客观评价韩信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史记·淮阴侯列传》2. 参考资料:关于韩信的历史文献、相关论文和评论3. 教学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及《淮阴侯列传》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韩信的一生及其相关历史事件。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韩信的性格特点及其对人生轨迹的影响。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疑问。

重点分析《淮阴侯列传》的叙事手法和语言特色。

5. 评价与反思:让学生客观评价韩信的历史地位和贡献,认识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因素。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拓展,介绍与韩信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如刘邦、项羽等。

2.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人物在同一历史时期的作用和地位。

七、课堂互动:1. 设置互动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淮阴侯列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鼓励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八、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 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淮阴侯列传》的学习效果。

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苏教版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读》刺客列传学案2

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苏教版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读》刺客列传学案2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课导入本课
二、结合有关注释,理解13段课文,完成下列练习,等待班级交流。

(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共同完成)
1.翻译这段
2.鉴赏“易水诀别”
(1)太子及宾客为什么“皆白衣冠以送之”?
(2)音乐描写有什么作用?
(3)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的?
三、结合有关注释,理解14段课文,完成下列练习,等待班级交流。

(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共同完成)
1.翻译
(1)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2)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3)左右既前,斩荆轲。

秦王不怡者良久。

2.鉴赏廷刺秦王
(1)秦廷行刺这一部分可分几个层次?
(2)作者是怎样描写廷刺秦王这一惊心动魄的场面的?
3.探讨问题
(1)评论荆轲“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的话。

(2)有人说荆轲刺杀秦王不成功,与他的过于自信和剑术不精是有关系的,你怎么看?
四、结合有关注释,理解15-18段课文,完成下列练习,等待班级交流。

(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和同学共同完成)
1.翻译
鲁勾践已闻荆轲之刺秦王,私曰:“嗟乎,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甚矣吾不知人也!曩者吾叱之,彼乃以我为非人也!”
太史公日: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

又言荆轲伤秦王,皆非也。

始公孙季功、董生与夏无且游,具知其事,为余道之如是。

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
2.探讨问题:司马迁如何看待荆轲刺杀秦王这件事?。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教案:淮阴侯列传【2】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教案:淮阴侯列传【2】

淮阴侯列传(2)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与含义以及文言句式宾语前置句等相关文言常识2、把握《史记》叙述历史事件时采用的起伏跌宕的叙事特色3、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激发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4、让学生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看待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提出独到的见解教学重点:1、复习巩固并积累文言常识2、体会叙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教学难点:1、体会叙事的跌宕起伏的行文特色2、体会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由旧知往新知的延伸2、设计相关的问题切入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设想其一本选段故事情节紧凑,学生容易读懂,所以梳理文章不作为重点,但与必修教材中涉及的文言知识点比较丰富,所以把积累文言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其二司马迁借助《淮阴侯列传》要表达一种独特的历史观:统治者心狠手毒,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1)功高震主;(2)单枪匹马(3)恃才放旷,君王对他早有猜忌;(4)杀功臣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的现象。

要引导学生体会。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布置预习1、《淮阴侯列传》叙写了哪几件事?2、自己疏通文章,找出必修教材里出现的文言文知识点在本文的落实点。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司马迁的身世经历中甘愿受宫刑,然后卑贱屈辱的苟活着的原因是有比尊严更加尊贵的事情需要他去做。

因为屈辱地受胯下之辱而青史留名的人物是谁?他为什么会这样?要想了解真相,我们就来研读《淮阴侯列传》吧。

二、介绍韩信:汉初军事家。

淮阴(今属江苏)人。

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

汉高祖元年(前2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

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

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

井陉之战,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人自为战,大破赵军。

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

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之《淮阴侯列传》教案设计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之《淮阴侯列传》教案设计
(1)功高震主;(2)单枪匹马(3)恃才放旷,君王对他早有猜忌;(4)杀功臣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的现象。
【思考3】韩信墓前有对联曰:“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联中“一知己”和“两妇人”分别指代什么人?
明确:“一知己”指萧何,“两妇人”指的是漂母和吕后。不仅概括了韩信一生,而且点出成败之由。
韩信,一代名将,旷世功臣。他在困境中挣扎,在草莽中崛起,在战斗中奋进,在胜利中沉沦。他在最能够背叛刘邦的时候忠贞不贰,却在最不可能反叛时涉嫌谋反。正如司马迁所说:“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因此,有人认为韩釜底抽薪谋反并不可能,也有人认为其造反证据确凿,还有人认为他是被逼上梁山。但这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韩信作为我们英雄时代的英雄人物,他的忍辱负重,他的自强不息,他的叱咤风云,甚至他的犹豫狐疑、患得患失,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永久的记忆,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思考3】研究文本P138中“阅读与探讨”部分的“萧何追韩信”“登坛拜将”,提问:这是从正面还是侧面写韩信的卓越才能?侧面表现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3.诵读、理解词语——被贬之后(8~10)
【思考1】概括每小节内容
第8节写刘邦忌讳韩信(补充省略的淮阴侯被贬的有关内容。)
第9节舍人得罪韩信,“舍人弟上变”不足信;(齐人蒯通对韩信的游说)
三、பைடு நூலகம்读文本
小组讨论:选择一部分进行分析——韩信的性格特点;韩信的军事才能;韩信为何被杀?
1.诵读、理解词语——早年屈辱(1~3)
【思考1】在此部分,三个小故事有什么作用?
反映了韩信早年穷困屈辱的生活。
怒绝亭长——屈辱之中的自尊
漂母饭信——自信和抱负
胯下受辱——坚忍,忍辱负重
补充三个故事的结局:(韩信被封为楚王)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2017-2018学年苏教选修《史记》选读 淮阴侯列传 学案

2017-2018学年苏教选修《史记》选读 淮阴侯列传 学案

第19课 淮阴侯列传1.通假字(1)乃晨炊蓐.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俯出袴.下,蒲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右倍.山陵,前左水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居常鞅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言公之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上怒曰:“亨.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同“褥”,床褥 (2)“袴”同“胯”,两腿间;“蒲伏”同“匍匐”,跪在地上爬行 (3)“能”同“乃”,竟然;“罢”同“疲”,疲劳 (4)同“蔽”,隐蔽 (5)同“背”,背靠,背向 (6)同“怏怏”,不满意,不服气,郁闷失意的样子 (7)同“叛”,反叛(8)同“烹”,古代的一种酷刑,把犯人放入大锅中煮死2.一词多义(1)绝⎩⎪⎪⎨⎪⎪⎧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从间道绝.其辎重: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秦之纲绝.而维弛: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佛印绝.类弥勒: 以为妙绝.:(2)假⎩⎪⎨⎪⎧ 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 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腾: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乃悟前狼假.寐: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 (3)治⎩⎪⎨⎪⎧ 又不能治.生商贾: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故治.国无法则乱: 不效则治.臣之罪:答案 (1)动词,离开/动词,拦截/动词,断绝/形容词,败坏/动词,横渡/形容词,与世隔绝的/副词,很/副词,达到极点 (2)动词,借/动词,代理/动词,借助/形容词,伪,与“真”相对,假装/连词,假如 (3)动词,维持/形容词,治理得好,太平/动词,治理,管理/动词,处理,处治3.虚词归纳且⎩⎪⎨⎪⎧ 赵王、成安君陈余闻汉且.袭之也: 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 且.喜且.怜之: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答案 (1)副词,将要/连词,况且/连词,又/副词,将近/连词,尚且/连词,而且4.古今异义词(1)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愿君留意..臣之计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古义:平民,百姓。

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苏教版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读》《秦始皇本纪》学案2

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苏教版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读》《秦始皇本纪》学案2

第二课时一、继续研读课文1.研读第12段。

(1)朗读第12段。

(2)解释下列加线字的用法或其他文言现象:一法度衡石丈尺并阴山至辽东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3)翻译原文: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

译文:原文: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

译文:2.研读第13段。

(1)朗读第13段。

(2)解释下列加线字的用法或其他文言现象:臣闻殷周之王千岁道古以非今,饰虚言以乱实以古非今者族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抚拂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他时秦地不过千里古义:今义: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古义:今义: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抚拂,何以相救?(句式)(3)翻译原文:13秦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译文:原文: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译文:3.研读第14段。

(1)朗读第14段。

(2)解释下列加线字的用法或其他文言现象: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闭中羡,下外羡门树草木以象山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句式)(3)翻译原文: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译文:原文: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译文:4.研读第15段。

(1)朗读第15段。

(2)解释下列加线字的用法或其他文言现象:所置凡七庙虽万世世不轶毁增始皇寝庙牺牲及山川百祀之礼古义:今义:(3)翻译原文:二世下诏,增始皇寝庙牺牲及山川百祀之礼。

译文:原文:群臣以礼进祠,以尊始皇庙为帝者祖庙。

译文:二、大组活动全班交流研读成果,提出疑难问题,大组讨论解决,或由老师解答。

三、复读全文,分析文章的结构: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9段):第二部分(10-15):要点归纳(板书):统一六国:统一天下后:三、问题探讨1.怎样看待秦始皇这个人?(有何优点?有何缺点?有何历史贡献及作用?)(小组讨论,学生可发表自己的观点)2.作者司马迁对秦始皇持怎样的的态度?四、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五、课后作业1.继续积累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和文言现象2.完成小题训练。

《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淮阴侯列传》,使学生了解淮阴侯韩信的一生,掌握史记的写作特色和文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史记中的史料,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阅读史记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学习《淮阴侯列传》,了解韩信的一生,包括他的生平事迹、战争成就和人际关系等。

2. 史记特点:分析史记的写作特色,如实录、公正、详实等,理解史记在我国历史文学中的地位。

三、教学重点1. 淮阴侯韩信的生平事迹和战争成就。

2. 史记的写作特色和文学价值。

四、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史记中的史料。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和史记特点,引导学生理解韩信的一生和史记的写作风格。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对韩信事迹的看法,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史记中的史料,让学生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历史问题。

4. 情感教育法:通过讲解韩信的事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5. 引导阅读法: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课后阅读,提高阅读史记的兴趣。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淮阴侯韩信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课文:组织学生朗读《淮阴侯列传》,感受史记的文学韵味。

3.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韩信的生平事迹,战争成就和人际关系,分析史记的写作特色。

4. 讨论分析: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

七、课堂练习1. 根据课文内容,概括淮阴侯韩信的生平事迹和战争成就。

2. 分析史记的写作特色,举例说明其在写作上的独特之处。

八、课后作业1. 熟读《淮阴侯列传》,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推荐阅读《史记》其他篇目,如《项羽本纪》、《留侯世家》等,了解史记的全貌。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淮阴侯韩信的事迹和史记的写作特色的理解程度。

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苏教版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导学案

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苏教版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导学案

【公开教学开课导学案模板】
《淮阴侯列传》导学案
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高二语文备课组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课前学习】
一、学生自主复习教材(本课内容所需知识准备)
二、学生自主预习教材(本课内容所学核心知识)
【课堂学习】
一、课前预习情况检查
二、构建知识框架和逻辑框架
三、自主研究例题(对自己的疑难进行标注,作为小组交流的重点内容)
四、小组合作、讨论与质疑(讨论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
五、师生合作研讨(重点解决各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和生成性问题)
六、总结提升阶段
【课堂训练】
【课堂思考】
【布置作业】
【课后检测】。

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苏教版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读》《孔子世家》学案2

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苏教版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读》《孔子世家》学案2

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检查有关重点词语的掌握情况和重点句子的翻译(具体见第一课时学案)。

二、研习第三部分(一)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疏通文意。

2.分组讨论,解决疑难,用红颜色的笔圈画出不懂的字词及句子。

(二)积累归纳重点文言字词句1.通假字匪兕匪虎,率彼旷野()意者吾未知邪()夫子盖少贬焉()2. 重点文言词语释义赐,而志不远矣(而:)楚救陈,军于城父。

(军:)陈、蔡大夫谋曰。

(谋:)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讥:疾:)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设行:)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徒役:)从者病,莫能兴。

(病:)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道:)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

(丑:)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有国者:)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使:)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兴师:)3.词类活用楚救陈,军于城父。

(军:)子能修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

()4.特殊句式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子路愠而见曰。

()吾何为于此?()人之不我信也。

()人之不我行也。

()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

()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

()不容然后见君子。

()(三)课堂探究1.课文第6、7两节写孔子困于陈蔡之间,作者描述孔子与身边弟子们的不同表现,有何作用?2.课文8-10节写了孔子与三个高徒的对话。

三个高徒对孔子“吾道”分别有怎样的看法?从他们的对话中,能够反映各人怎样的性格和行为特征?3.这段对话反映的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是:孔子:子路:子贡:颜回:三、课堂小结文章的6-11节是文章的第三部分,前两节介绍孔子被困的原因、被困的窘境、被困时的行为和心理。

接着三节分别写孔子与子路、子贡、颜回的谈话。

最后一节,写被围陈蔡之间的困境被解除,这一事情结局的介绍,似不经意,但却暗示孔子头清晰,处理问题举重若轻。

四、布置作业:文后“阅读与探讨”3。

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苏教版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读》《秦始皇本纪》学案1

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苏教版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读》《秦始皇本纪》学案1

《秦始皇本纪》学案班级姓名学号预习日期月日学习目标:1.了解历史上的秦始皇其人其事。

2.积累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和文言现象。

3.初步了解《史记》叙事的体例,叙事方式和叙事的艺术特色。

4.认识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

学习重点难点: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字词和文言现象。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桓齮()扈辄()羌瘣()井陉()王贲()雨()雪眇眇( ) 谥()朕()辟()禁黔()首黥()2.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畅语气。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汇报预习成果:1.板演加线字的拼音。

2.指名数人朗读课文。

二、研读课文(小组活动,每组包一块,或组内每人包一块,然后全班交流):1.研读第1段。

(1)朗读第1段。

(2)解释下列加线字的用法或其他文言现象:彗星见东方十四年,攻赵军于平阳(句式)非死云阳(句式)王之河南秦用李斯谋,留非(3)翻译原文:韩非使秦,秦用李斯谋,留非,非死云阳。

译文:2.研读第2-3段。

(1)朗读第2-3段。

(2)解释下列加线字的用法或其他文言现象: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腾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句式)皆坑之(3)翻译原文:初令男子书年。

魏献地於秦。

秦置丽邑。

译文:原文: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阬之。

译文:3.研读第4-5段。

(1)朗读第4-5段。

(2)解释下列加线字的用法或其他文言现象:燕太子丹患秦兵至国秦王觉之,体解轲以徇秦军破燕易水之西(句式)乃益发卒诣王翦军王翦谢病老归燕王东收辽东而王之大雨雪,深二尺五寸(3)翻译原文:燕、代发兵击秦军,秦军破燕易水之西。

译文:原文:昌平君徙於郢。

大雨雪,深二尺五寸。

译文:4.研读第6-7段。

(1)朗读第6-7段。

(2)解释下列加线字的用法或其他文言现象: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坏尽取其地(句式)秦王复召王翦,强起之,使将击荆反秦于淮南(句式)(3)翻译原文: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坏,其王请降,尽取其地。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淮阴侯列传

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淮阴侯列传

《淮阴侯列传》导学案第一学时学习目标1、进一步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知识2、学会通过事件的展开来刻画人物,3、学会在叙事中融进个人的好恶褒贬,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学习重、难点1、文言知识的积累2、叙事中细节的表现和叙述中蕴含情感的表达方法。

学习过程读一读韩信,汉初军事家。

淮阴(今属江苏)人。

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

汉高祖元年(前2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

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

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

井陉之战,背水为阵,大破赵军。

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

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

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灭楚军。

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

吕后知刘邦疑忌韩信,乃与萧何定计,于汉高祖十一年正月诱韩信至长乐宫,以谋反罪名杀之。

韩信著有兵书三篇,已失传。

记一记(一)语音商贾()蓐食()胯下()井陉()萆山()蒯通()夏说()阏与()后爨()裨将()传飧()陈豨()(二)通假字1.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2.于是信孰视之3.俯出袴下,蒲伏 4.虏魏王,禽夏说5.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 6.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7.出、背水陈 8.东乡坐,西乡对9.兵法右倍山陵 10.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11.人言公之畔 12.上怒曰:“亨之。

”13.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

”文本研习阅读课文1-3段,完成以下练习(一)理解实词,虚词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饭信,竟漂数十日吾必有以重报母(二)翻译句子#1、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2、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3、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史记〉选读》教案:第六专题《淮阴侯列传》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史记〉选读》教案:第六专题《淮阴侯列传》Word版含答案

《淮阴侯列传》教案江苏省丁沟中学陈庆德教学设想:本文位于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第六专题“善叙事理,其文疏荡”的单元,旨在了解《史记》的叙事艺术。

课文不算难懂,选文较长,属教学篇目。

选修教材的学习,旨在增加阅读,提升素养。

本文的教学以指导学生阅读的方式来处理教材。

课堂以自学练习为主。

在理解的基础上,最后做问题探讨。

另外,这个节选安排得不好,删去的内容非常影响对人物的理解,教学中宜补充。

专题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史记》叙事的体例、叙事方式和叙事的艺术特色。

2、一步让学生积累学习文言的知识,继续了解和掌握宾语前置的方法。

3、了解所选篇章的内容及相关文化内容。

4、学习司马迁的叙事艺术,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

着重学会组合调控各种材料,学会如何通过事件的展开来刻画人物,凸现主旨;学会在叙事中融进个人的好恶褒贬,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本文目标:了解《淮阴侯列传》所叙内容及相关文化知识。

教时设置:3教时第1教时要点:整体了解,疏通课文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学《淮阴侯列传》,本文是其中的节选,这个节选的部分不太好,节选的文字影响对人物的理解,学习中,我们将给大家补充出删去的部分。

下面我们来读这篇作品,二、简介人物和相关背景韩信出身于平民百姓,开始投靠项羽,后逃跑投奔刘邦,由于不受重用,又逃跑,后被刘邦的谋臣萧何追到并力荐给刘邦,封为大将后,战无不胜,攻无不可克,建功赫赫。

可以说,没有韩信,就没有刘邦的天下。

在楚汉战争胶着状态下,有一个士人蒯通建议他不必再帮刘邦,与楚汉鼎立三足,可他没有听,胜利后,刘邦突然袭击,解除他的兵权,后来又以谋反罪将他逮捕,几乎杀头,最后与一庄反案牵连,而被吕后诱杀。

三、朗读并翻译1、第1段(1)朗读并注意加线词的理解: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行,品行)又不能治生商贾——(治生,谋生;商贾,做买卖)常从人寄食饮——(寄,寄靠)不为具食——(具,准备)(2)指名翻译(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

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苏教版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读》《太史公自序》学案2

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苏教版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读》《太史公自序》学案2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研习文本4—6段1.自读,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2.解释重点字词:南略.邛、笮:还报.命: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夫天下称诵..周公:爰及..公刘:则学者至今则.之: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紬.史记石室金匮之书:诸神受纪.:明主贤臣忠君死.义之士: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

古义:今义:3.探讨问题:提问:概括第4段的主要内容。

明确:①②③提问:本段写作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明确:提问:第5段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提问:司马谈在怎样的情况下嘱托司马迁修史?明确:提问:司马谈临终嘱托包含了哪几层意思?明确:三层:①②③提问:面对父亲临终的嘱托,司马迁的反应如何?明确:提问:第6段叙述了什么内容?明确:①②提问:这两件事与写作《史记》有何联系?明确:三、研习文本第7—10段1.自读,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2.解释重点字词: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小子何敢让.焉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革而不知其权.被.之空言而不敢辞垂.空文以断礼义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善.(善):;恶.(恶):;贤.(贤):;贱.: )小子..何敢让焉。

古义:今义: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

3.探讨问题:提问:司马迁在第7段中阐述了自己创作《史记》的一个目的,请指出来。

明确:提问:孔子为什么著《春秋》?明确:提问:举《诗》《书》《礼》《易》《乐》的目的是什么?明确:提问:司马迁对《春秋》给予如此高的评价,其目的何在?明确:提问:壶遂认为孔子是在什么情况下作《春秋》的?明确:提问:司马迁同意他的看法吗?明确:提问:司马迁为什么要提及孔子著《春秋》的事?从与壶遂的辩论中,可以看出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什么否认自己是创作,而认为是“整齐”?明确:补充说明:太史公的担心不无道理。

《史记》的传播历经坎坷。

著成后,秘而不宣,将其“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以防被毁。

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苏教版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读》《高祖本纪》学案2

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苏教版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读》《高祖本纪》学案2

第二课时
研习《高祖本纪》第二部分,5--17段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郦()食()其()摄()衣荥()阳颖()阳
轘()辕()
黥()布章邯()啖()以利乘()胜玉玺()轵()道告谕()献飨()百余骑()更()改蚀()中栈()道跂()望深堑()垓()下氾()水
二、解释下面划线的字词,并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2、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3、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
4、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喜,秦军解,因大破之
5、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6、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7、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8、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9、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10、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11、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12、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13、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14、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

臣等以死守之。

15、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
16、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17、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苏教版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

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苏教版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

史记的影响学案班级姓名学号预习日期月日课前预习1.阅读《史记》选读第143-147页,初步了解《史记》;2.阅读学案有关材料。

教学过程学生自读,圈点勾画,老师择要加以强调。

一、《史记》的总体介绍《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同时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

中国古代史传文学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初具规模,记言为《尚书》,记事为《春秋》,其后又有编年体的《左传》和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

但是,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史学著作,却是司马迁的首创。

《史记》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发展已经达到高峰。

《史记》是传记文学名著,但它具有诗的意蕴和魅力。

《史记》指次古今,出入风骚,对《诗经》和《楚辞》均有继承,同时,战国散文那种酣畅淋漓的风格也为《史记》所借鉴,充分体现了大一统王朝中各种文学传统的融汇。

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苏教版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

江苏省兴化市楚水实验学校苏教版语文选修系列《史记选

刺客列传学案班级姓名学号预习日期月日【课前预习】〖自主阅读导引〗1.《刺客列传》全文五千多字,共写了曹沬、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个人,而其中单是荆轲一个人就用了三千多字,可见荆轲是司马迁这篇作品要表现的核心人物。

节选部分主要记叙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叙述了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从准备、实施、到最后失败,事件过程完整。

情节围绕一个“刺”字展开,波澜起伏,惊心动魄,人物的性格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得到了生动的表现。

另外几个刺客是:曹沫:详见《管仲列传》(《〈史记〉选读》P69注释12)专诸:春秋时期吴国人,家住阳山之野,靠为人屠猪维持生计,当时伍子胥隐居于此,与其交好。

后来,吴公子光欲刺其兄吴王僚,来见伍子胥,请其荐一勇士,伍子胥荐了专诸。

为了刺杀吴王僚,专诸于是隐太湖学治鱼三月。

藏鱼肠剑于鱼腹,成功地刺杀了吴王僚。

当时,吴王僚之子公子庆忌与其手握兵权的母弟掩余、烛庸均被派出征楚国,因此,公子光谋成王位,即吴王阖闾。

要离:春秋时期吴国人,因其折辱壮士丘迮(zé),被推为天下勇士。

自吴王僚死后,阖闾立国,公子庆忌逃往艾城,招纳死士,接连邻国,欲待时乘隙,伐吴报仇。

公子庆忌骨腾肉飞(形容奔驰迅速),走逾奔马,手能接飞鸟,步能格猛兽,矫捷如神,万夫莫敌。

因此阖闾日夜忧虑。

时伍子胥又荐赢弱体细的勇士要离刺杀庆忌。

要离献计残身灭家,取得庆忌信任,终于成功刺杀了庆忌。

(典故“壮士断臂”即来源于此)专诸和要离成就了一代霸主吴王阖闾(春秋五霸之一)。

聂政:战国时期魏国人,原居轵地深井,因得罪乡里,带母及其姐窨(yìn)避居齐国都城临淄,乃吴起好友。

后吴起因私利将其荐给豪富严遂,聂政到达韩国都城平阳后,成功的刺杀了忘恩负义的韩相国侠累。

2.背景介绍公元前228年(秦王政19年),秦王政派其大将王翦攻赵,杀掉赵葱,遂克邯郸,虏赵王迁。

王翦随即奉命率兵驻扎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准备向燕国进攻。

燕国这时处于朝不保夕、危如累卵的困难境地。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导学案2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一史记选读淮阴侯列传导学案2

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5—8节,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2、分析井陉之战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以及描写这次战争的主要手法。

一、自主学习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

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

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萆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令其裨将..【】传飱,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

”谓军吏曰:“赵已先据便地为壁,且彼未见吾大将旗鼓....【】,未肯击前行,恐吾至阻险而还。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赵军望见而大笑。

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

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

水上军开入..【】之,复疾战。

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

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而大惊,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

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没泜水上,禽赵王歇。

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

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诸将效.【】首虏,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

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

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

非臣所及也。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

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语文:《淮阴侯列传》学案(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doc

语文:《淮阴侯列传》学案(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doc

夏说()阚与()后爨((二)通假字I.亭长妻患之,乃晨炊寿食3.俯出褥下,蒲伏5.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7.出、背水陈9.兵法右倍山陵人言公之畔《淮阴侯列传》导学案(东山二中陈贵武)第一学时学习目标1、进一步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知识2、学会通过事件的展开来刻画人物,3、学会在叙事中融进个人的好恶褒贬,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学习重、难点1、文言知识的积累2、叙事中细节的表现和叙述中蕴含情感的表达方法。

学习过程读一读韩信,汉初军事家。

淮阴(今属江苏)人。

陈胜、吴广起义后,韩信始投项梁,继随项羽,后从刘邦。

汉高祖兀年(前206),经丞相萧何力荐,始为大将,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

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

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俘获魏王豹。

井隆之战,背水为阵,大破赵军。

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

四年二月,被封为齐王。

参与指挥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灭楚军。

韩信熟谙兵法,战功卓著,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

吕后知刘邦疑忌韩信,乃与萧何定计,于汉高祖十一年正月诱韩信至长乐宫,以谋反罪名杀之。

韩信著有兵书三篇,已失传。

记一记(一)语音商贾()暮食()胯下()井隆()革山()蒯通())裨将()传殖()陈獐()2.于是信孰视之4.虏魏王,禽夏说6.从间道革山而望赵军8.东乡坐,西乡对10.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12.上怒FI:“亨之。

”13.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

”文本研习阅读课文1-3段,完成以下练习(一)理解实词,虚词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厚食。

饭信,竟漂数十日吾必有以重报母(二)翻译句子#1、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2、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3、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一、继续研读课文
(一)研读第8-10段。

1.研读第8段。

(1)朗读第8段。

(2)理解下列加线的字词:
常称病不朝从——
信由此日夜怨望——
羞与绛、灌等列——
生乃与哙等为伍——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
各有差——
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何为为我禽?——
而善将将——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3)翻译
原文:信由是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译文:
原文: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译文:
2.研读第9段。

(1)朗读第9段。

(2)理解下列加线的字词:
淮阴侯挈其手——
唯将军令之——
必怒而自将——
恐其党不就——
虽疾,强入贺——
岂非天哉——
(3)翻译
原文: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

译文:
原文: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

译文:
3.研读第10段。

(1)朗读第10段。

(2)理解下列加线的字词:
臣固教之——
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跖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
乃释通之罪——
(3)翻译
原文:秦之纲绝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髙材疾足者先得焉。

译文:
原文: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
译文:
(4)品味、赏析
①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分析“笑”的含义。

②有人觉得“韩信谋反”的材料不够真实,可能是刘邦、吕后等故意编造出来欺骗世人的,你觉得呢?
③“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品味“喜”之个中之味。

(二)研读第11段。

(1)朗读第11段。

(2)注意加线词的理解:
则庶几哉——
后世血食矣——
不务出此——
(3)翻译
原文: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

译文:
(4)品味、赏析
“天下已集,乃谋畔逆”有何深意?
(参见第三课时“探讨问题”第2题)
二、补充相关内容(见《早读材料》)
三、作业:
1.熟读课文。

2.思考第3教时中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