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寺东大殿实测数据解读

合集下载

五台山佛光寺建筑特点与保护研究

五台山佛光寺建筑特点与保护研究

谢谢观看
保护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佛光寺,我们建议: 1、加强法律保护: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保护范围和责任主体,加 大对破坏文化遗产行为的惩处力度。
保护问题
2、提高保护意识:通过宣传教育、展览等活动,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 认识和意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工作。
保护问题
3、落实修缮工作:对佛光寺内的建筑进行定期检查和修缮,确保文物的安全 与完整。同时,加强文物档案建设,对寺内文物进行全面登记和数字化管理。
三、文物价值
3、建筑科学价值:佛光寺东大殿的木结构建筑技术和施工工艺体现了中国古 代建筑的杰出成就,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科学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四、结论
四、结论
佛光寺东大殿作为中国唐代建筑的瑰宝,无论是从历史背景、建筑特点还是 文物价值来看,都展现出其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和艺术魅力。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 个辉煌灿烂的时期,而佛光寺东大殿则是这一时期文化和艺术的缩影,为我们深 入研究中国唐代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保护问题
4、推动可持续发展:在保护佛光寺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旅游资源, 实现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有机结合。通过制定科学的旅游规划和管理措施,控 制游客流量,减少对寺内环境的影响。
保护问题
5、加强国际合作:与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开展合作交流,引进先进的保护 理念和技术手段,提高佛光寺保护工作的专业水平。
五台山佛光寺建筑特点与保 护研究
目录
01 佛光寺的建筑特点
03 参考内容
02 保护问题
内容摘要
五台山佛光寺位于中国山西省五台县,是中国佛教古建筑群中的一颗璀璨明 珠。本次演示将探讨佛光寺的建筑特点及其在保护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以期加强 对这一文化遗产的认知与重视。

对佛光寺东大殿唐代彩塑布局规律的分析

对佛光寺东大殿唐代彩塑布局规律的分析

Fashion Color人文张玮Zhang Wei太原师范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0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Taiyuan Shanxi 030000 An Analysis of the Layout Rules of Tang Dynasty Painted Sculptures in the East Hall of Foguang Temple对佛光寺东大殿唐代彩塑布局规律的分析摘 要:佛光寺东大殿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木构建筑,殿中佛坛上的34尊唐代彩塑体型高大,数量众多,分布密集。

在历史上东大殿曾经过多次修缮和改建,大殿门板从内柱推移到了外柱,这就改变了大殿内的空间,也改变了彩塑原有的视觉效果。

还原东大殿彩塑原本的布局方式和视觉效果即可发现,这种布局思路中继承了许多石窟寺的空间布局经验,对石窟寺的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可以更加清晰的认识东大殿空间布局所遵循的规律,深刻理解古人对于雕塑和展示空间这二者关系的认知。

关键词:布局方式;立柱;前廊;石窟Abstract: The East Hall of Foguang Temple is the largest existing Tang Dynasty wooden building in China. The 34 Tang Dynasty painted sculptures on the Buddhist altar in the hall are tall, numerous and densely distributed. In history, the East Hall has been repaired and rebuilt many times. The door panel of the hall has been moved from the inner column to the outer column, which has changed the space in the hall and the original visual effect of the painted sculptures. It can be found by restoring the original layout and visual effects of the painted sculptures in the East Hall. This layout idea inherits many experience in the spatial layout of cave temples. By studying the evolution law of cave temples, we can more clearly understand the spatial layout of the East Hall. The rules of the art, and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ancients' cogni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ulpture and exhibition space. Keywords:layout;column;front porch;grotto一、佛光寺概况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西北三十公里的豆村镇,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

佛光寺大殿_中国古典建筑分析

佛光寺大殿_中国古典建筑分析
高 约1/4.77。殿顶用板瓦铺设,脊瓦条垒 砌,正脊两端,饰以琉璃鸱吻。二吻虽 为元代补配,但高大雄健,仍沿用唐代形 制。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 高度约为柱高的1/2。粗壮的柱身、宏 大的斗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给人以 雄健有力的感觉。 大殿构架由屋深柱网、铺作层和屋顶梁 架三部分叠加而成,七铺作斗拱纵横恣 肆,威压四方,是现存中国古建筑中斗 拱挑出层数最多、距离最远的一个实例,也是我国集唐代建筑、彩塑、壁画、 题记、经幢于一殿的孤例。 佛光寺大殿在脊檩下仅用叉手,是现存古建筑 使用这种做法的孤例。同时佛光寺大殿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唐代木构建 筑暨第二早的木结构建筑(仅次于五台县的南禅寺大殿)。它虽然比南禅寺 大殿晚七十五年,但规模远胜于彼,且在后世修葺中改动极少,所以国内一 般都将东大殿作为仿唐建筑的范例。也被被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中国第一 国宝”。
大殿简介
佛光寺大殿坐东朝西,三面 环山,西向豁然开朗。寺区 周围松柏苍翠,环境清幽。 寺内建筑高低错落,布局疏 朗,主从有致。最东的高地 高出前部地面约十二三米。 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单檐 庑殿顶,总面积677平方米。 大殿外表朴素,柱、额、斗 拱、门窗、墙壁,全用土红 涂刷,未施彩绘。
大殿结构
佛殿正面中五间装板门, 两尽间则装直棂窗。大殿的 梁架,分为明栿和草栿两大 类,明栿在天花板以下,草 栿不用斧斤加工,在天花板 以上。天花板都作极小的方 格,与日本天平时代(约为 唐中叶)的遗构相同,这也 是大殿为唐建的例证。平梁 上用大叉手而不用侏儒柱, 两叉手相交的顶点与令拱相交,令拱承托替木与脊搏,是唐时期建筑特征。 大殿的平面由檐柱一周及内柱一周合成,分为内外两槽。外槽檐柱与内柱当 中,深一间,好象一圈回廊;内槽深两间广五间的面积内别无立柱,内槽大 梁(即四椽栿),是前内柱间的联络材。檐柱头微侧向内,角柱增高,因而 侧脚和生起都很显著。柱头卷杀作覆盆样,前檐诸柱的基础上均有覆盆,以 宝装莲花为装饰,每瓣中间起脊,脊两侧突起椭圆形泡,瓣尖卷起作如意头, 为唐代最通常的作风。

佛光寺东大殿历史沿革进展研究_张荣

佛光寺东大殿历史沿革进展研究_张荣

中国文物报/2016年/6月/24日/第006版研究佛光寺东大殿历史沿革进展研究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执笔人张荣五台山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公元471—499年)时期。

相传燕之宕昌王巡游至此,来到山门前,忽见佛陀光明遍照山林,因赐额“佛光寺”,寺院名称由此而立。

后逢北周武帝宇文邕“灭法”,五台山寺院大部分荒废。

隋灭北周,五台山佛教寺院又逐渐复兴。

唐元和、长庆年间在高僧法兴的主持下,兴建了著名的佛光寺弥勒大阁。

唐会昌五年(845),唐武宗下令灭法,佛光寺僧人被遣散,寺内建筑被毁。

唐大中年间,佛光寺复兴,唐大中十一年(857)在东侧高台上兴建了东大殿。

佛光寺东大殿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殿堂式唐代建筑。

由于东大殿内保存有唐代木构、唐代墨书题记、唐代塑像、唐代壁画,被梁思成先生称为“四绝”,誉为我国古建筑第一国宝。

受山西省古建筑研究所委托,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2015年起为佛光寺东大殿进行数字化勘察。

该项目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2005年起为佛光寺东大殿第一期勘察研究工作(《佛光寺东大殿建筑勘察研究报告》文物出版社,2011年)的延续。

在第一期针对东大殿建筑大木勘察研究的基础上,第二期勘察研究工作重点针对东大殿塑像、壁画、题记、附属文物等。

勘察采用的技术手段包括:以三维激光扫描、倾斜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为主的数字化记录;基于碳14年代测定手段,结合文献、题记、特征分析的建筑考古研究;人工调查配合多种微损检测、取样分析判断以及文物残损量化。

本文主要通过对大木与塑像、壁画等文物的建置时代分析,推演东大殿历史沿革。

东大殿大部分木构件和部分塑像、壁画通常被认为是唐代原构,本次勘察碳14测定年代基本证实这一观点。

明确指向东大殿始建(857年)的构件包括:东大殿绝大部分木构件(包括板门、地栿),主佛坛塑像内部木骨泥胎,前内柱列弥陀说法图、卷草3幅壁画,主佛座束腰壁画等。

佛光寺东大殿介绍

佛光寺东大殿介绍

更让他们惊喜的是,整个佛光寺“是一个古 代艺术的‘新大陆’”,唐、金、明、清建 筑齐备,梁思成激动之地称其为“中国第一 国宝”。回到北京后,他撰写了《记五台山 佛光寺的建筑》,轰动了中外建筑学界,佛 光寺从此真容得现,被誉为“亚洲佛光”
Page
5
佛光寺位于五台县东北三十里处的佛光山腰,依山而建, 高低层叠,爱护你意思而得名,四坐东面西,东南北三面 群峰环抱,西面低平开朗。1961佛光寺被名为第一批全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区周围松柏苍翠,环境清幽。 寺内建筑高低错落,布局疏朗,主从有致。全寺可分三个 院落,一院低,三院高,二院花香喷溢,争芳吐艳。佛光 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唐代达到鼎盛,名播长安、 敦煌等地,远及日本等国。 Page 6
Page 3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寻找 佛光寺之名远扬千里之外,在于它重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的主殿 东大殿。它的发现,它的声名,它的命运,与梁启超的长子、我国著名建 筑学家梁思成及其夫人林徽因密切相关。 梁思成最早是从一张图片上认识佛光寺的,那是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拍 摄的敦煌石窟第61窟壁画。壁画是一幅唐朝人绘制的完整清晰的五台山寺 院图,其中有“大佛光之寺”。壁画是唐朝时画的,寺必然就是唐或唐之 前修建,而在当时,日本人以嘲讽的口气给中国古代建筑下了一条定论: 在中国已经没有唐代时期的木构建筑,要看中国唐代木构建筑,就去日本 的奈良、京都吧。
Page 2
据记载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 唐朝时发兴禅师在寺内兴建了高达三年十二米的弥勒大阁, 僧徒众多,声名大振,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 大举灭佛佛光寺因此被毁,今一座祖师塔幸存。公元847 年,唐宣宗李忱即位,佛教再兴,佛光寺得以重建。1937 年6月梁思成等人对佛光寺进行了考察,测绘。

被梁思成誉为“我国第一国宝”的山西五台山佛光寺

被梁思成誉为“我国第一国宝”的山西五台山佛光寺

被梁思成誉为“我国第一国宝”的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佛光寺,保存有中国最重要的一座古建筑——唐代木结构建筑东大殿,佛光寺的地位在古建界众所周知,被梁思成先生誉为“我国第一国宝”(注:梁思成《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

佛光寺位于五台山台外,坐落在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新村后的山崖之前。

寺宇规模较大,但是和五台山台怀镇大寺相比的话,还是规模较小。

按照资料,佛光寺曾经为五台山“古十寺”之一(注:宋·延一《广清凉传·五台境界寺名圣迹六》),那么现存的规模显然不是佛光寺原状,在佛光寺鼎盛时期的盛况,我们已不得而知。

山门前的油松粗壮,枝丫似虬,与山门及照壁相映成趣,是游客到了佛光寺看到的第一幅画面。

进入山门,整个佛光寺尽收眼底,正面的东大殿坐落在高高的山崖之上,绿树掩映,左侧的文殊殿宏大古朴,这两座建筑是佛光寺最重要的建筑,也是佛光寺最重要的看点。

庭院中间耸立着古老的唐代经幢,因为林徽因与之合影的照片网络上随处可见而名扬天下。

经幢(chuáng),中唐以后出现,盛行于两宋,因刻有经文而得名,经幢上一般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因《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能净一切恶道,能净除一切生死苦恼”,所以人们把它刻在经幢之上。

佛光寺两通唐代经幢都是刻的此经。

佛光寺唐乾符四年经幢佛光寺唐大中十一年经幢庭院内的经幢雕刻于唐乾符四年,乾符四年,公元877年,“乾符”唐僖(xī)宗李儇(xuān)的年号。

唐僖宗李儇是唐懿宗李漼(cuǐ)的第五子,唐懿宗李漼是唐宣宗李忱(chén)长子,佛光寺东大殿建于唐宣宗李忱(chén)大中十一年。

而唐僖宗李儇之弟唐昭宗李晔(yè)在天祐元年(904)被朱温所弑,唐朝实际已亡,虽然后面有唐哀帝李柷(zhù)在位三年,但唐哀帝李柷就和他的名字“柷”一样,实际就是个演戏的,形同虚设,只是朱温篡(cuàn)唐的一个跳板而已。

乾符四年,已是唐王朝的黄昏时分了!文殊殿,重修于金天会十五年,公元1137年。

以佛光寺大殿为例诠释唐代营建方式

以佛光寺大殿为例诠释唐代营建方式

新材料·新装饰2021年3月第3卷第5期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豆村的佛光山中,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公元471—499年),在隋唐时代为五台名刹之一。

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武宗“灭法”时,寺庙中大部分建筑被毁坏,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宣宗“复法”后陆续重建。

寺庙坐落在朝西的山坡上,背负崇山,左右山峦环抱,寺院布局依山岩走向呈东西向轴线,自山门向东,随地势辟成三层台地,形成依次升高的三重院落,第一层台地院落开阔,中轴线上有唐僖宗乾符四年(公元877年)建造的陀罗尼经幢。

北侧有金天会十五年建造的文殊殿。

第二层台地中部有近代建的两庑,两庑之后建有南北两个跨院。

第三层台地就山崖削成,陡然高起8m 左右,中间有踏步通上,台上以坐东面西的东大殿为全寺主殿,这就是闻名遐迩的佛光寺大殿。

殿前立有唐大中十一年建的经幢,殿之东南有祖师塔,大约建于北朝末。

大殿后部紧接山崖。

东大殿高踞山腰台地,可俯视全寺,在地形利用上颇为成功。

这组寺院容晚唐大殿、金代配殿、北朝墓塔和两座唐幢于一寺,堪称荟萃中华古建瑰宝的第一寺。

1佛光寺大殿整体布局1.1平面大殿面阔7间,长34m ;进深八架椽(4间),深17.66m ,殿身平面柱网由内外两圈柱子组成,属宋《营造法式》的“金厢斗底槽”平面形式。

内槽柱围成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的内槽空间,两圈柱子之间形成一周外槽空间,内槽后半部设大佛坛。

佛坛背面和左右侧面由扇面墙和夹山墙围合,大殿正面中部五间,设板门,两端尽间和山面后间辟直棂窗,其余三面均围以厚墙。

1.2构架唐宋古建筑中,把使用斗栱的抬梁式建筑分为“殿堂作”和“厅堂作”,在宫殿、庙宇等建筑上,一般使用“殿堂作”,即内外柱等高并且都使用斗栱与梁枋组合,并使用平闇作为屋内天花。

大殿为殿堂型构架,由下层柱网层、中层铺作层和上层屋架层水平层叠而成。

这组构架是现存唐宋殿堂型构架建筑中时间最早、尺度最大、形制最典型的一例。

佛光寺大殿的殿堂构架有以下特点。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彩塑壁画遗存若干问题稽考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彩塑壁画遗存若干问题稽考

五台山傳光寿i大殿彩f麈禹遗4老十问籙釋考崔元和1罗世平2(1.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太原030024;2.中央美术学院,北京100102)摘要:五台山佛光寺中央佛坛现存泥质彩绘塑像35身,其中33身唐代塑绘格局、造像样式等原有基本面貌保存完好,为中原地区体量最大及数量最多的一坛唐代彩塑造像遗存;但此佛坛 现存1身送供人等身像及1身韦陀像,则分别属金代和明代彩塑造像遗存。

此殿左右山墙及后檐墙 内壁下方所置近300身五百罗汉塑像及南尽间窗下墙内壁下方所置1身僧人等身像,则为明代塑 绘遗存。

此殿拱眼壁、扇面墙及须弥座束腰处壁面等处,还遗存有唐、宋、明、清等朝代壁画多幅, 其中《弥陀说法图》《毗沙门天降妖护法图》等数幅壁画,为中原地区现在仅有的唐代壁画遗存。

关键词: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彩塑壁画;稽考文章编号:1〇〇〇-6176( 2019 )02-0034-07此33身塑像为唐代遗存之主要原因在于:1.唐塑格局保存完整《敦煌地理文书汇辑校注》所收《往五台山 行记》:“廿六日从建安尼院起,至大贤岭饭,四 十里兼过山,名思良岭。

又到佛光寺四十里宿。

廿七日夜见圣灯,一十八遍现,兼有大佛殿七 间,中间三尊,两面文殊、普贤菩萨。

弥勒阁三 层七间,七十二贤,万菩萨,十六罗汉,解脱和尚 真身塔、锁骨子和尚塔,云是文殊、普贤化现。

常 住院大楼五间,上层是经藏,于下安众,日供僧 五百人。

房廊殿宇、更有数院。

功德佛事极多,难可具载”^2。

此《行记》中有“戊寅年出沙洲, 二月二十至五台山,……辛卯岁十一月回……” 等出归记载,据郑炳林研究,其所谓“戊寅年”, 应为五代后梁贞明四年(918 ),“辛卯年”应为五 代后唐长兴二年(931)年以后®13,其所记应为中图分类号:B 949文献标识码:A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集唐代木构建筑、彩 塑、壁画、题记等多种珍贵遗存为一体,自1937 年6月被梁思成等人考察发现后,就引起国内 外广泛关注,迄今已有众多研究成果问世,但 因重建年代久远、传承过程复杂等原因,仍有 一些问题需作进一步厘廓。

佛光寺东大殿建筑勘察研究报告

佛光寺东大殿建筑勘察研究报告

佛光寺东大殿建筑勘察研究报告佛光寺东大殿建筑勘察研究报告佛光寺东大殿是位于中国福建省漳州市的一座古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繁复的雕刻工艺而闻名。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我们进行了一次详细的建筑勘察研究,以便为后续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建筑模型及基本信息佛光寺东大殿位于佛光寺的核心位置,是该寺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整个建筑群采用传统的东亚廊桥式风格,由大殿及两侧的过厅组成。

大殿为木结构,七间进深,屋顶覆盖以琉璃瓦,外部装饰以雕刻为主。

大殿长30米,宽27米,高28米,建造于唐代,历经多次修复后至今保存较完整。

建筑风格及特点佛光寺东大殿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南方传统建筑与东亚传统佛教建筑的特点。

大殿的屋顶造型独特,采用单檐歇山式,歇山屋顶上有丰富的雕刻,包括福寿双全的祥云图案、佛教经文和各种传统纹饰等。

大殿两侧的过厅则采用了单檐歇山式建筑,从大殿两侧延伸出来,形成了寺庙的主要门厅。

建筑勘测结果分析通过对佛光寺东大殿进行勘测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建筑材料:大殿的主要结构材料为木材,屋顶覆盖使用琉璃瓦,外部装饰使用青石和砖石等材料。

材料的选择体现了当时的建筑工艺和技术水平。

2. 建筑结构:大殿的整体结构稳固,采用古代木结构工艺,如榫卯结合和斗拱结构等。

大殿通过多根横梁和立柱承载整个屋顶的重量,保证了建筑的稳定性。

3. 装饰工艺:大殿的外部装饰工艺非常精湛,包括浮雕和雕塑等。

这些装饰都以佛教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主题,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此外,大殿的门窗等部分也进行了精细的彩绘装饰。

4. 砖雕技术:建筑内部的柱子和梁上的砖雕是该建筑的亮点之一。

这些砖雕造型各异,精细度高,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雕刻艺术水平。

保护建议佛光寺东大殿作为一处重要的文化遗产,需要得到保护和修复。

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我们提出以下保护建议:1. 加强建筑结构的检测和维护,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进行必要的修复工作,包括对屋顶瓦片的更换、木构件的修复和表面装饰的修复等。

佛光寺东大殿介绍

佛光寺东大殿介绍

佛光寺东大殿介绍
佛光寺东大殿,又称释迦牟尼大殿。

位于山西省原平市北郊
十公里处的佛光山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佛光山原名紫金山,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早在北魏时
期就有“普天之下,惟寺是尊”的记载。

唐贞观十九年(公元
645年),玄奘法师从长安出发前往印度取经,途径山西、陕西、河南等地,在洛阳龙门山云门寺时,见此处“山高地险”、“诸山
皆隐”,便在此建寺,取佛经中的“法藏”、“般若”二字命名为“法光”。

此后历代均有修葺。

明正统年间(公元1436~1449年)改为大雄殿,以供奉释迦牟尼佛。

佛光寺东大殿依山而建,平面
呈长方形,南北长20米,东西宽17米,总高28.8米。

全殿以
木制结构为主,建筑面积1220平方米。

佛光寺东大殿平面呈长方形,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单檐歇
山顶),高28.8米。

殿内的主尊释迦牟尼佛为弥勒菩萨与韦驮菩
萨的化身。

佛身后是西方三圣像。

—— 1 —1 —。

山西五台佛光寺无垢净光塔门楣研究

山西五台佛光寺无垢净光塔门楣研究

30Epigraphy金石之声山西五台佛光寺无垢净光塔门楣研究佛光寺位于五台县城东北约30公里的佛光山腰,作为五台名刹,虽地处僻静的南台外,却是五台山现存最古老的寺庙。

据史籍所载,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67—499年),北周建德三年(574年)武帝灭佛波及佛光寺,寺庙被毁。

唐初高僧解脱禅师重修佛光寺,在唐武宗会昌法难期间(840—846年),寺宇再次遭受破坏,唐宣宗继位(846年)后便复兴佛法,诏令愿诚主持重修佛光寺,并于大中十一年(857年)完工。

宋以后佛光寺声名渐隐,金代修建了大型配殿文殊殿等,明清时期又经过多次修补添建,渐成现今格局。

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等一行首次对佛光寺进行了科学的调查和记录,佛光寺才重新走入大众视野。

1961年国务院公布佛光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五台山以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佛光寺作为支撑申遗的核心寺庙,是五台山世界遗产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走进山门,抬眼望去便是坐落在高耸台地上的东大殿,双树婆娑间雄阔豪迈的唐风扑面而来。

重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年)的东大殿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殿堂式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保存文 /杨晓芳 王炜佛光寺无垢净光塔位置示意31完整,被梁思成称为“国内古建筑之第一瑰宝”。

就在大殿后方的山坡上,还保存有一座早于东大殿一百余年的无垢净光塔,该塔曾因出土一批精美的白石造像而引起学界关注。

根据造像题记,该塔修建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年),是佛光寺现存有明确纪年的佛塔中年代最早的一座。

本文研究的对象就是现存放于佛光寺库房,曾作为无垢净光塔重要建筑构件的一件石质门楣。

背景唐朝李氏政权崇信佛教,至武周尤甚。

据潘吉星《论韩国发现的印本<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李致忠《<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译刻考》等文研究考证,圣历二年(699年)起武后因年迈多病,求诸佛法消灾增寿,先命于阗高僧实叉难陀译出《离垢净光陀罗尼经》一卷,随后又于长安元年(701年)命弥陀山和法藏重译出第二版,并更名为《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

斗拱里富含的数学

斗拱里富含的数学

斗拱里富含的数学斗栱与三角不变形原理杜牧用“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展现阿房宫的巍峨,欧阳修用“有亭翼然临于泉”描绘醉翁亭的飘逸。

但是古建筑的屋面美则美矣,是否有不足之处呢?我们看一下圣母殿的实景图和按材料力学绘制的弯矩图,并用现代数学的方法来做结构力学分析。

从图上可以看到,外挑的屋檐的弯矩,与屋架内部的弯矩不协调,檐椽悬挑尺寸显然过大。

由于檐椽的弯矩M1=qL1²/2, 上架椽的弯矩M2=qL2²/10,L1与L2大体相等(L1甚至更大),那么弯矩比例达到5倍之多。

这必然会导致两种可能:要么檐椽不安全,要么上架椽断面尺寸过大造成无谓的浪费。

从尺寸比例的协调性来说,减少檐口外挑尺度是削足适履,不可行。

那么工匠们是如何来处理这个矛盾的?从材料性能和营造技术出发,他们给出的答案是—斗栱(或写作斗拱)。

斗栱最初是作为檐椽下面的斜三角支撑,可以减少檐椽的外挑尺寸,从而减小弯矩,达到与上架椽基本协调的目的。

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是唐代遗存的实物,斗栱端庄质朴,以实用为要务,充分体现了作为结构受力构件的内涵,实现了力与美的统一。

从数学上说,斗栱的整体形象类似三角形,符合三角不变形的几何原理。

下图为梁思成先生的手绘图以及佛光寺东大殿现状斗栱照片。

斗栱起到出跳承檐的作用,支撑位置约在檐出的0.6~0.7倍,檐椽的根部弯矩减少为原来的1/5左右,与上架椽弯矩的比例达到完美的1:1,并且斗栱造型奇特、制作精巧,结构与装饰合二为一,给建筑增添了风采。

这就是中国古建筑的第三个数学密码:不变形三角的斗栱支撑作用和1:1弯矩。

可惜唐代以降,斗栱在结构上起的作用越来越少,式样上却越来越繁复浮夸,几乎沦为了奢侈的雕饰。

宋《营造法式》和清工部《清式营造则例》中,除了柱头铺作,更有补间铺作之类浪费材料的累赘,实属画蛇添足。

中日唐代佛寺的比较..

中日唐代佛寺的比较..

内部就显得局促一些,但佛光寺东大殿现状无
廊,殿内空间颇显宽阔。佛光寺东大殿内佛
坛宽及五间,而金堂则仅三间,由于佛坛大
小不同,局促的感觉也相对削减了。
日本古建筑是我们了解哪些在中国已没有实物或实
物特别稀有的时代的建筑的一面镜子,日本本现存的 古代建筑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为我们供给旁证、弥补缺 欠,足为他山之助,
我国佛光寺东大殿与日本招提寺金堂 之异同
佛光寺东大殿平面图
我国佛光寺东大殿与日本招提寺金堂 之异同
不同之 处:
2、斗拱的组合,就斗拱本身来说,招提寺 金堂和佛光寺东大殿之间的差异是较大的, 虽然都是七铺作双抄,金堂单下昂,东大殿双 下昂。
但是由于它们组合方法和细部处理不同,而呈现出截然 不同的效果。
相像之 寺金堂前檐设廊柱一列夕板门五间装于檐
处:

之上,尽间安窗;佛光寺东大殿现状虽无廊
柱,板门五间装在檐柱上,似为相异,实则
经实地考察,东大不殿然前。槽金柱,原为檐柱,样础
无覆盆,础盘与地面相平,素面无饰,柱身两侧有
安装过门槛和门额的卯洞,被后人用纸皮和油饰
掩盖,前檐柱础宝装莲瓣,雕造精细,现在被地袱
通过对唐招提寺与佛光寺的比较,我们可以比照
异同,进而了解唐代佛寺在形制、风格和构造上的变 化。
我国佛光寺东大殿与日本招提寺金堂 之异同
相像之 1,平面比较,招提寺金堂和佛光寺东大殿平
处:
面同是广七间,深四间。
2、柱网配置及屋顶外观,两殿平面柱
网布局,都属宋《营造法式》中规定的“金
箱斗底槽”,内部设金柱一周。屋顶为单檐
四注顶(四阿顶),外观外形极为相像。
佛光寺东大殿立面图
我国佛光寺东大殿与日本招提寺金堂 之异同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在这里,他们惊喜地发现,东大殿南侧有一座砖塔 与敦煌壁画上所绘的砖塔一模一样,特别是东大殿, 梁思成凭经验断定属唐代建筑。
最后,在寺内僧众帮助下,他们在殿内搭起了架子, 拭去千年尘封,终于在大殿木梁找到唐代墨书,和 殿外的石经幢相互应证,终于确凿无疑地证实:
中国有唐代木构建筑,日本人的定论可以休矣!
斗拱剖析
斗拱剖析
斗拱剖析
外檐转角斗拱:
施于四角柱之上。
其正侧两面均出双杪双下昂,如柱头铺作。
45度角线上则出角华拱两杪角昂三层。
正侧两面第二跳华拱上之瓜子拱和慢拱相交于第二 跳角华拱之上,在转角毗连之面伸出,为华拱两跳, 跳头施单斗,与昂上令拱并列以承替木。
第二跳昂头施正侧两面相交之令拱,并与由昂相交, 以承相交之令拱及橑檐枋。
由昂头别施宝瓶以承角梁。
华拱第一跳后尾即与泥道拱相列,第二跳以上即引 伸为各层罗汉枋。
角华拱后尾第二跳伸出为角乳栿,由第一跳角华拱 承托以达内角柱之上。
两面昂尾都相交压于转角毗连之面最上柱头枋之下。
斗拱剖析
斗拱剖析
斗拱剖析
斗拱剖析
斗拱剖析














佛光寺东大殿 柱头铺作侧剖图
斗拱剖析
五台佛光寺东大殿 杀斜尾栱
华栱上与下昂斜切,在昂身 下形成一块楔形构件,用以 承垫斜置的昂身。
其构件形象表现为华栱外跳 将卷头斜杀,故称“杀斜尾 栱”。
佛光寺东大殿斗拱里转第四 跳华栱栱头隐刻,在外与昂 身斜切,四椽栿(明栿)背 上华栱在外与平棊斜切(隐 刻卷头)为这种形象的栱最 早的表现。
内柱有柱头、两山柱头、补间和转角4 种。

中建史佛光寺剖析

中建史佛光寺剖析

东大殿前陡峭的台阶
门额上书“佛光真容禅寺”,边上有“大明万历四十二年 奉旨重修”小字
存世一千一百多年,为我国最古的木门
东大殿前景
六角形祖师塔
建于北魏时期,是 唐代武宗会昌五年 灭法,佛光寺被毁 时留下的唯一建筑 物,是全国仅存的 两座古塔之一,弥 足珍贵。
——认知东大殿
佛光寺东大殿模型
存世四大唐构之一,在古建中的地位首屈一指。佛光寺东 大殿,“除殿本身为唐代木构外,殿内尚有唐塑佛菩萨像 数十尊,梁下有唐代题名墨迹,栱眼壁有唐代壁画。此四 者一已称绝,而四艺集于一殿,诚我国第一国宝也。”
三院高,二院花香四 溢
——游览认识佛光寺建筑构成
大佛光寺山门
一进山门,就能看见院子里的乾符四年幢。幢身 八面,刻陀罗尼经。落款时间为“乾符四年岁次 丁酉七月庚子十九日”。幢座为须弥座,束腰各 面刻乐伎
文殊殿
为金代建筑,殿内佛坛上有七尊塑像,中为骑青狮的文殊 菩萨两旁为胁侍菩萨。东西墙和北墙上,原有五百罗汉彩 绘,现仅存二百四十五尊。
琴面昂
(假昂)
耍头昂状
斗拱出跳演变
清式出跳和宋式一样,出 跳只有华栱和昂,不过清 称华栱为翘,斗拱一般描 述为几翘几昂几踩什么科, 翘即为出跳华栱数踩数为 2M+1,m为出跳数即为出 翘和出昂的数目和
清式 单翘五昂十三踩平身科
唐宋式斗拱形制的表示方法为: 几铺作几抄几下昂。 算法:每朵斗拱的铺作数为出 跳数+3.即n(铺作数)=m(出 跳数)+3(常数项)。常数项 可以理解为栌斗,耍头和衬方 头。 清式斗拱形制的表示方法: 几踩几翘几昂。算法:清式 斗拱每拽架都有横拱,故每 攒斗拱里外拽架加正心上的 一道正心拱枋,即每攒的踩 数。

中国唐代著名古建筑:佛光寺东大殿(木构殿堂型构架)

中国唐代著名古建筑:佛光寺东大殿(木构殿堂型构架)

东大殿(修建者:愿诚和尚)东大殿是现存的三座唐代木构殿堂型构架建筑中规模最大的,现存唐代中最古老、最典型的实例。

大殿构架由屋深柱网、铺作层和屋顶梁架三部分叠加而成,七铺作斗拱纵横恣肆,威压四方,是现存中国古建筑中斗拱挑出层数最多、距离最远的一个实例,也是我国集唐代建筑、彩塑、壁画、题记、经幢于一殿的孤例。

佛光寺东大殿在脊檩下仅用叉手,是现存古建筑使用这种做法的孤例。

东大殿作为唐代建筑的典范,形象地体现了结构和艺术的高度统一,简单的平面,却有丰富的室内空间。

大大小小、各种形式的上千个木构件通过榫卯紧紧地咬合在一起,构件虽然很多但是没有多余的、没用的。

而外观造型则是雄健、沉稳、优美,表现出唐代建筑的典型风格。

东大殿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单檐四阿顶,虽然经过多次修葺,大体仍保持唐代原来面貌。

东大殿由内外两圈柱组成平面柱网,内外柱等高,檐柱有侧脚及升起。

檐口曲线平缓,出檐深远。

斗栱尺度雄大,形式古朴。

脊槫下不施侏儒柱,仅用叉手,是现存已发现古代木建筑中的构造孤例。

殿内遗有释迦、弥勒、普贤、观音等唐代塑像,以及唐、宋壁画和题记。

东大殿坐东朝西,最东的高地高出前部地面约十二三米。

大殿面阔为七间,长为34米;进深为四间,长为17.66米;单檐庑殿顶。

殿内设有一圈内柱,后部设有“扇面墙”。

由内外两圈柱子形成“回”字形的柱网平面,称为“金厢斗底槽”。

整个构架由回字形的柱网、斗拱层和梁架三部分组成,这种水平结构层组合、叠加的做法是唐代殿堂建筑的典型结构做法。

佛光寺平面图大殿屋面坡度较平缓,举高约1/4.77。

正脊及檐口都有升起曲线,屋面筒瓦虽是后代所铺,但鸱尾式样及叠瓦脊仍遵旧制。

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

粗壮的柱身、宏大的斗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觉。

东大殿建在低矮的砖台基上,平面柱网由内外二圈柱组成,这种形式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金厢斗底槽”。

内外柱高相等,但柱径略有差别。

根号2(迷人的 √2)

根号2(迷人的 √2)

根号2(迷人的√2)根号2(迷人的√2)每一个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神圣事物的亵渎。

——马克思(一)√2的诞生,沾满鲜血,令人扼腕叹息古希腊著名的毕达哥拉斯学派(Pythagoreanism)认为"万物皆数",世间万物(包括宇宙星辰)的性质都是由自然数之间的比值决定的。

所以这个学派的一个基本信条是:自然数和分数是万事万物的本质。

但是,据说毕达哥拉斯学派内部的一个成员希巴斯(Hippasus)却动摇了这个信条,希巴斯他勤奋好学,善于观察分析和思考。

一天,他研究了这样的问题:"边长为1的正方形,其对角线的长是多少呢?" 他根据毕达哥拉斯定理,计算是根号2 ,并发现根号2 即不是整数,也不是整数的比。

他既高兴又感到迷惑,根据老师的观点,根号2 是不应该存在的,但对角线有客观地存在,他无法解释,他把自己的研究结果告诉了老师,并请求给予解释。

"什么?"毕达哥拉斯大吃一惊,"竟然有不是整数又不是整数之比的东西?""是的!"希巴斯说,"我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希巴斯证明√2不是两个整数的比的过程采用的是反证法。

希巴斯的论证极富逻辑性,无懈可击。

毕达哥拉斯看过希巴斯的证明后,闷声不响,双手颤抖,额面上冒出汉珠。

希巴斯连忙问:"怎么了老师,我做错了吗?""你没有错!你……你给我出去!"毕达哥拉斯神态异常,挥手让希巴斯出去。

希巴斯不解地看着老师,迈步出门。

刚要关上门,毕达哥拉斯又突然喊到:"回来!" 希巴斯又走回来。

毕达哥拉斯口气十分严肃地说:"你给我证!这事不许外传,除了你除了我,不许让第三个人知道!""为什么?""不为什么!这是我的规矩,懂吗?"希巴斯狐疑地点点头,告辞走了。

出现一个小小的√2,毕达哥拉斯为什么令他惊恐不安呢?我们知道,是无理数,是不能表示为分数的数,尽管当时毕达哥拉斯大名鼎鼎,但对无理数也一无所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