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识病-中浆

合集下载

中浆

中浆

二、发病特点
发病年龄: –多见于20-45岁男性青壮年, –男女之比差异较大,约5~10∶1 90%以上为单眼发病,一种自限性疾病 ,大多数在3~6个月自行恢复,预后良好;视物变形和变 小可持续1年以上。
三、病因
• 本病的病因至今不明,可能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发病 可能与以下情况有关: A.年龄:20~50岁的青壮年,其中80%在35~45岁。 B.性别:男性较女性多10倍以上。 C.精神紧张:A型性格者交感神经紧张,易发生情绪波动, 血中儿茶酚胺高,易发生中浆。 D.吸烟、饮酒,或长期大量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E.其他:疲劳、感冒、病毒感染、肝炎等。
六、治疗
1、保守治疗: (1)本病有自限性,80~90%的患者,一般在3~6个月内 可自行愈合,因此,有学者认为可不予以任何治疗。 (2)可用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药物:vitC、vitE、芦丁等。 一般禁用强烈扩血管药物,以免加重病变部位的渗出。 (3)对于精神紧张或休息不好者,可适量给予镇静剂。 (4)避免过度劳累,注意营养、休息,减少摄入刺激性食 物,戒烟戒酒。 (5)严禁使用糖皮质激素
八、护理措施
• • • • • 1、卧床休息 2、饮食护理 3、眼部护理 4、心理护理 5、相关知识宣教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简称中浆
提纲
• • • • • • • • 1、定义。 2、发病特点。 3、病因。 4、临床表现。 5、检查方法。 6、治疗。 7、护理诊断 8、护理措施
一、定义
• 中浆是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 简称,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功能损害, 形成以黄斑部或附近视网膜神经上皮局限 性浆液性脱离为特征的常见黄斑疾病。
六、治疗
2、激光光凝治疗: 成功的光凝治疗可以缩短病程,减少复发,目前,光 凝疗法是治疗中浆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看图识病-中浆

看图识病-中浆

【概述】1.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简称“中浆”,为1866年von Graefe首先报告。

直至1965年以后,有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简称荧光造影)技术,才肯定了"中浆"是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失代偿,屏障功能受损,染料渗漏所致浆液性RPE和/或神经视网膜脱离,故认为"中浆"原发病变位于RPE层。

2. 2.近年来应用靛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技术,发现了"中浆"有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异常灌注,故又考虑"中浆"的原发病变部位在脉络膜毛细血管, RPE和视网膜病变为继发病变。

3. 总之,"中浆"是一常见的,病因和病机仍不十分清楚的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多见于20~45岁的青壮年,男性较女性高7倍以上。

"中浆"易复发又有自限性倾向。

【临床表现】【症状】自觉不等程度视力下降或视物模糊,视物变形、变小,并伴色觉改变;中心或旁中心相对或绝对暗点。

【眼底所见】1.典型病例可见黄斑区1~3DD的盘状浆液性视网膜浅脱离区,相应视网膜下有灰黄色小点或玻璃体膜疣样改变,在病之后期或恢复期更明显,可伴有RPE脱离和/或色素紊乱;中心凹光反射消失或弥散。

2.一些复发或病程长的病例,眼底病变可以十分广泛,主要表现为RPE广泛色素变动,或大小不等的RPE萎缩区,还有的盘状视网膜脱离不在黄斑,而远离黄斑部位(距中心凹2500μm以外),甚至在颞上下血管弓之外或附其近。

3."中浆"病例不合并视网膜和/或RPE下出血,一旦有出血存在,说明已有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形成或合并有其他血管性病变。

查看原图【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中浆"诊断和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检查技术,归纳起来至少有以下五方面的表现形式。

中浆与中渗的区别

中浆与中渗的区别

中浆与中渗的区别
这二个的区别是这样的。

中浆:是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屏障功能失常,脉络膜毛细血管的渗漏液经过此损害区进入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存,形成黄斑部视网膜神经上皮浅脱离。

中渗:又叫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炎.为发生于黄斑部的孤立的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灶,属于肉芽肿性炎症,在炎症等因素作用下,造成脉络膜毛细血管层-Bruch膜-视网膜色素上皮的损害,诱发脉络膜发生新生血管,经过损害的Bruch膜进入视网膜色素上皮下,或进一步进入神经上皮下。

由于新生血管的渗漏、出血、机化,最后形成瘢痕,使中心视力发生永久性损害。

中浆荧光素造影可见渗漏点;中渗荧光素造影可见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及出血。

其实中浆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在3~6个月可以自行恢复,预后也比较良好;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主要是保护性治疗为主,可以试试肌苷,ATP,或叶黄素,中医对这个病有的叫视惑,也有叫云雾移睛,还有视瞻昏渺,等等。

中医认为这个病是内络气郁,玄府不和引起的。

我在临床上常常用老前辈庞赞襄老中医的一个经验方加减治疗效果很好。

而中渗的治疗就有点难了。

如果怀疑是结核可试用抗结核的药治疗三周,如果病灶缩小视力好转就可以坚持治疗,如果三周没有好转应该放弃结核治疗。

如果考虑为其它炎症也可以用皮质类固醇与消炎药治疗,另外可以用激光破坏中心凹以个的新生血管。

可以达到制止病情发展的作用。

治疗后能保持0.5的视力就是比较有效的治疗了。

中医治疗与中浆基本一样,但是中医最注意的是因人,因时,因地,在结合临床表现和舌,脉的情况进行辩证施治。

这只是个人的心得不当请各位同道指正。

【色诊彩图】学会了这个你就是神医,也可用于自我查病!

【色诊彩图】学会了这个你就是神医,也可用于自我查病!

【色诊彩图】学会了这个你就是神医,也可用于自我查病!掌握好色诊,能够为我们自己的健康摄取第一道的屏障。

中国人以红黄为主色。

各人都有其常色,五脏有其正色,四时有其时色,各部位有其位色。

病色是在明亮的间接日光下观察到的非常、非正、非时、非位,太过不及之色。

观色要在远距离第一眼印象的基础上,由形到色,由远及近,由大到小,一竖三横转一圈的顺序诊断。

(见下图示)病色以有神、明亮、润滑、光泽为轻,暗滞、干枯、污浊为重。

病色有虚实、表里、寒热、阴阳之分。

白为虚、红为热。

心肝脾肺肾,各有其色,白为肺、红为心、黄为脾、青为肝、黑为肾。

望诊要多种诊断综合考察。

面色只是其一。

面部还有眼、唇、舌、耳,也要仔细观察。

本博只讲面,眼、唇。

望诊基础:脏腑在面部的分部(下面两图互相参考,灵活应用)开始分述:脸部发黄我们脸上的气色应当是有红色黄色两种颜色组成的,如果只剩下一种黄色了,那是病色。

(如下图)血脂偏高,会使脸色偏黄、偏暗,有一些污浊,好像洗脸的时候有没有洗干净的感觉,中医叫做黄而暗浊。

(如下图)淡黄色在鼻尖是脾气虚,病人不愿意吃饭,稍微吃一点东西肚子就涨,不吃不涨,吃完就涨,很可能还会大便失常。

他也会逐渐消瘦。

(如下图)如果淡黄色出现在两侧的鼻翼,那是胃气虚,胃气虚的人虽然想吃,但是他吃不下吃不多,吃进去了之后就难受,而且不消化。

(如下图)两个眉毛之间和眉毛上方黄而发暗、发乌,这是痰湿。

这种情况下,把心情保持好,另外吃一些行气化痰的药,就会逐渐逐渐地痊愈。

(如下图)脸色淡黄,而且还发干,是脾胃虚弱。

应当吃补脾的药物。

(如下图)如果脸上又黄又明亮,说明病人不久之后会发生水肿。

(如下图)脸部发红我们脸上的气色应当是有红色黄色两种颜色组成的,如果只剩一种红色了,而且特别明显,那这个红就是病色。

满脸通红,说明正在发烧,或者血压正在升高,那么肝火上延了。

这是实热,必须用清热解火的方法去治疗。

(如下图)如果满脸苍白,而在颧颊的部位上出现了一道,或几道娇艳的红色,那是真寒假热。

太全了玉米26种常见病、虫、药害图谱

太全了玉米26种常见病、虫、药害图谱
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病虫害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加强防治有助于提高玉米产 量和质量。
减少经济损失
病虫害给玉米生产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加强防治有助于减少损失。
提高农民病虫害防治意识和技能水平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提高农民对病虫害防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推广先进技术
积极推广先进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农民防治技能水平。
玉米锈病
01 02
症状
玉米锈病主要侵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果穗、苞叶乃至雄花。初 期仅在叶片两面散生浅黄色长形至卵形褐色小脓疤,后小疱破裂,散出 铁锈色粉状物。
发生规律
玉米锈病病原菌以夏孢子在病叶上越冬,成为下年的初次侵染来源。
03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提高
根据病虫害种类和发生程度,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 的农药品种。
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掌握正确的用药量、 用药方法和用药时期。
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和合理混配,避免长期单一使用同 一种农药,防止病虫害产生抗药性。
注意施药时期和天气条件
01
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预测 预报,选择最佳的施药时期,
提高防治效果。
除草剂药害
2,4-D丁酯药害
叶片卷曲成葱状,茎脆易折,叶色 浓绿,雄穗很难抽出,气生根畸形,
严重时叶片枯黄,无雌穗;
乙草胺药害
玉米植株矮化,生长缓慢,心叶变 形扭曲成鞭状苗,茎节畸形、肿大;
莠去津药害
叶片叶绿素受到破坏,老叶片上出 现白斑、干枯、死亡;
烟嘧磺隆药害
心叶变黄、失绿、生长受阻,植株 矮化,有时产生丛生、倒生现象, 严重时心叶腐烂死亡。
土壤处理

中鉴粉末显微图

中鉴粉末显微图
粉末:橙红色。 •分泌管道(管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泌细胞) •花粉粒,圆球形,外壁有短剌及疣状雕纹。 萌发孔3个。 •花柱表皮细胞分化成圆锥形,未端较尖的单 细胞毛。 •花冠顶端细胞分化成乳头状绒毛。
显微鉴别—红花
红 花 粉 末
显微鉴别—大黄
甘草粉末:淡棕黄色
①晶鞘纤维 ③ 淀粉粒
② 具缘纹孔导管 ④ 木栓细胞
甘草粉末 (染色后)
【黄连显微鉴别】
1.石细胞:壁厚,壁孔明显 2.中柱鞘纤维:纺锤形 3.木纤维:细长,壁薄 4.木薄壁细胞:壁稍厚 5.鳞叶表皮细胞:壁波状弯
曲 6.导管
黄连粉末:味连-黄棕色或黄色 1 石细胞 2 中柱鞘纤维 3 木纤维 4 鳞叶表皮细胞 5 淀粉粒
4
粉末显微特征—小茴香
①网纹细胞。
②油管碎片。 ③镶嵌状细胞:由 5~8个狭长形细 胞以其长轴作不 规则方向嵌列。 ④内胚乳细胞:
黄柏粉末特征
石细胞鲜黄色, 不规则分枝状
晶鞘纤维
黄柏粉末特征
【显微鉴别-肉桂】
【显微鉴别—肉桂】
【显微鉴别—金银花】
花粉粒众多,黄色,球 形,外壁具小刺状突起 及雕纹 ,萌发孔3个。
腺毛有两种 1、倒圆锥形,顶部平 坦; 2、头部近圆形,头部 细胞有黄色分泌物。
非腺毛两种 1、一种长而弯曲,壁 薄,疣状突起明显; 2、较短,有的具单或 双螺旋。
【显微鉴别—金银花】
【显微鉴别—金银花】
【显微鉴别—金银花】
花粉粒
腺毛
【显微鉴别—金银花】
金银花粉末特征
非腺 毛
显微鉴别—红花
麻黄粉末图
1、气孔侧面观,哑 铃形或听筒形。
2、角质层突起部分 呈不规则条状。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疾病PPT演示课件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疾病PPT演示课件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01
深入研究发病机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有望通过基因测序、蛋白质组学等技术
手段,深入揭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
02
创新诊断方法
未来可能会借助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开发出更加准确、快速、
便捷的诊断方法,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03
探索新的治疗手段
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出现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手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 变
汇报人:XXX
2024-01-16
CONTENTS
• 疾病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原则与方案制定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工作部署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 称中浆)是一种以视网膜色素上皮层 功能损害为主要特点的常见黄斑疾病 。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本次项目成果总结回顾
病例收集与整理
成功收集并整理了大量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病例,为 后续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持。
临床研究与分析
通过对病例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揭示了该病变的发病机理、临床表 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
学术交流与合作
积极开展了与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中心性浆液性 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发病机制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多 数研究认为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的功 能障碍有关,可能涉及多种因素如感 染、炎症、免疫反应、血管异常等。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中医诊断学图谱

中医诊断学图谱

两颧紫绀,额角青黑
• • • • 面色青黄,两颧紫红,额角青黑, 口唇溃疡结痂,颈胸皮肤紫黑。 唇茧,阴斑。肝肾阴火上炎, 湿热蕴毒血瘀(柯杰森氏病)
满面通红
• 满面通红,两腮、口鼻尤甚。 • 头痛、牙痛。胃热肝火(高血压病)
面白颧红
• • • • • • 面白透出嫩红,眼圈发红, 精神萎靡。舌胖而红, 边有齿痕,苔白有红点,根黄腻。 温病。湿热伤及气阴, 肾亏虚火上炎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恶色,面色黧黑,舌红肿胀
• • • • • • 面色萎黄黧黑,晦暗枯槁, 面容消瘦,目不欲睁,舌嫩胀大, 光红无苔,根部两条白腐苔。 咳喘。胃肾阴竭, 痰饮上泛 (肺癌消化道转移,继发性贫血)
浮红色散
• 面色嫩红带白,腮红浮露而散,明堂明润,两目无神。 • 水肿。肺肾气阴两虚(急性肾小球肾炎)
黄浊,面浮胖
面色红黄,吐弄红舌
• 面睑浮肿,其色红黄,额黑沉而浊,腮红浮而聚。舌红吐弄。 • 水肿。风热袭肺,水道不通(急性肾小球肾炎)
面色红黄,阳黄
• 主色面黑,病色红黄,两目黄赤,面容消瘦 • 胃脘痛。湿热蕴结,气滞血瘀(胆管胰腺癌)
面色黄白
• 面色黄白如鸡皮,夭然不泽,准头黄润。 • 崩漏。气血双亏(更年期综合征,子宫出血)
• 面红娇嫩,浮露而散,右腮独红;鼻下血迹斑斑,口角舌下生疮 • 冬温。肺胃阴伤,火旺动血(发热待查)
青黄
• 面色青黄,天庭山根尤显,腮红沉浊而散,口唇色淡。 • 虚痨。气阴两伤,气虚血瘀(系统性红斑狼疮)
颧唇紫绀
• 面色黄泽而散,两颧紫红,浮露抟聚,准头明润,口唇紫绀,下颏晦 暗,面目虚浮。 • 水肿。脾肾阳虚,湿郁化热,气滞血瘀(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闭锁不全,心功能不全Ⅲ°)

中药鉴定-执业药师一彩图(上)

中药鉴定-执业药师一彩图(上)

中药鉴定-执业药师一彩图(上)
狗脊:近边缘1~4mm处有1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或条纹
绵马贯众:有黄白色维管束5~13个
大黄: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散在
何首乌:皮部有4~11个类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
牛膝:其外周散有多数黄白色点状维管束,断续排列成2~4轮。

川牛膝:断面浅黄色或棕黄色,维管束点状,排列成轮同心环。

商陆:切面木部隆起,形成数个突起的同心性环轮,俗称“罗盘纹”。

白芍: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
黄连:味连,形如鸡爪,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板蓝根:有纵皱纹、横长皮孔样突起及支根痕
甘草:显“菊花心”
黄芪: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

嚼之微有豆腥味。

人参:根茎(芦头)长1~4cm,直径0.3~1.5cm,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艼)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

三七:主根习称“三七”,支根习称“筋条”,根茎习称“剪口”,须根习称“绒根”。

川芎: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可见波状环纹(形成层)及错综纹理
防风:根头部有明显密集的环纹,习称“蚯蚓头”。

太劳累要防“老板眼病”

太劳累要防“老板眼病”

太劳累要防“老板眼病”
作者:
来源:《华声文萃》2022年第09期
时常熬夜、过度劳累会诱发一种眼病,就是“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为“中浆”。

由于这种疾病好发于管理层人员,所以有些人把这种眼病称为“老板眼病”。

虽然“中浆”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可以在3至6个月自行恢复,但“中浆”复发率高达30%以上,反复发作可以导致不可逆性的视力损害。

因此,“中浆”的4个症状表现需要大家日常多加留意。

中心视力减退注视目标时看不清目的物,而目标旁边的景色或物体反而清晰。

视野中心暗点黄斑病变可导致发生在视野中心的视觉敏感度下降,从而出现视野中心暗点。

患者多主诉视野正中呈现灰绿色或茶色盘状暗影。

视物变小变形“中浆”患者黄斑部渗出水肿,致使视网膜圆锥细胞的间隙增加及排列不规则,从而可致视物失真。

表现为患眼和健眼相比视物变小或视物弯曲变形。

视物对比度下降主要表現为视野内的整体色彩不鲜明,对比度下降,呈现灰蒙蒙的样子,甚至难以辨别图像。

(摘自《生命时报》)。

浆细胞形态辨识(血液学检验课件)

浆细胞形态辨识(血液学检验课件)

在什么疾病中浆细胞 的比例会明显增多呢?
浆细胞形态辨识
一、浆细胞系
原始浆细胞
幼稚浆细胞 成熟浆细胞
二 形态变化的特点
胞体圆形或 长椭圆形, 体积由大至小
胞核圆形,常 偏位,核染色 质由粗颗粒状 到聚集成块状, 核周有淡染区
胞质较多,呈 灰蓝色,有时 呈火焰状,颗 粒由无至偶见,
常有空泡
1
2
3
原始浆细胞
胞体直径15-25um,圆形或椭圆形。 胞核圆形,占 胞质较多,呈深蓝色、不透明有核旁淡染区, 无颗粒,可以有空泡。
幼稚单核细胞
胞体直径12-16um,常成椭圆形。 胞核圆形,常偏位。 核染色质开始出现聚集,较原浆细胞粗,染色深紫红色。 胞质丰富,深蓝色、不透明,常有空泡及核旁半月形淡 染区,偶有少许嗜天青颗粒。
成熟浆细胞
胞体直径8-15um,常呈长椭圆形。 胞核圆形较小,占胞体1/3以下,核常偏位。 核染色质聚集呈块状,副染色质淡红色,排列成龟背状。 胞质丰富,深蓝色、不透明,有泡沫感,有时边缘呈红 色,核旁常有明显的半月形淡染区,偶见少许嗜天青颗粒。

中浆护理查房PPT

中浆护理查房PPT
YOUR LOGO
中浆护理查房
汇报人:
20XX.XX.XX
目 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中 浆 病 概 述 03 中 浆 病 患 者 的 护 理 评 估 04 中 浆 病 患 者 的 护 理 措 施 05 中 浆 病 患 者 的 健 康 教 育 06 中 浆 病 患 者 的 心 理 护 理
避免过度用眼:患者应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如手机、电脑等,以免加重病情。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以免影响病 情。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稻壳儿
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摄入
生冷等
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全 麦面包等
保持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少食 多餐,避免过饱过饥
生活方式的调整建议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高糖、高脂、高盐饮食 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随访内容和方法
随访时间:根 据患者病情和 恢复情况确定
随访时间
随访内容:包 括病情变化、 用药情况、生
活状况等
随访方法:电 话、邮件、上 门随访等方式
随访记录:记 录每次随访的 情况,以便跟 踪和调整治疗
方案
患者和家属的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饮食、适当运动 等。
环境因素:紫外 线、吸烟、饮酒 等不良生活习惯
免疫因素:自身 免疫反应导致中 浆病
血管因素:血管 壁损伤导致中浆 病

浆细胞——精选推荐

浆细胞——精选推荐

浆细胞免疫分泌疾病IMMUNOSECRETORY DISORDERS免疫分泌疾病的共同特征为单克隆性免疫球蛋⽩分泌细胞增⽣。

这些细胞为浆细胞或淋巴细胞,产⽣单种免疫球蛋⽩或其多肤亚单位,⽽在⾎清和尿中作为单克隆蛋⽩(M蛋⽩)被发现。

诊断需综合形态学、免疫学以及临床资料。

表14为WHO修订的造⾎系统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案有关免疫分泌疾病分类[109]。

不同类型的免疫分泌疾病其临床表现、形态学特征、或单克隆蛋⽩也不同。

表14免疫分泌疾病分类(临床和病理学亚型)浆细胞⾻髓瘤(多发性⾻髓瘤)浆细胞⾻髓瘤亚型浆细胞⽩⾎病冒烟性⾻髓瘤惰性⾻髓瘤⾻硬化性⾻髓瘤(POEMS综合征)可⼘分泌性⾻髓瘤浆细胞瘤⾻孤⽴性浆细胞瘤⾻髓外浆细胞瘤Waldenstrom' s巨球蛋⽩⾎症(免疫细胞瘤,淋巴浆细胞性淋巴瘤)重链病(HCD)γHCDµHCDαHCD免疫球蛋⽩沉积病原发性淀粉样变性系统性轻链病POEMS:多发性神经病,脏器肿⼤,内分泌病,M蛋⽩以及⽪肤改变等。

浆细胞⾻髓瘤(多发性⾻髓瘤)PLASMA CELL MYELOMA(Multiple Myeloma)浆细胞⾻髓瘤是最常见的免疫分泌疾病,是以肿瘤性浆细胞多处⾻髓浸润,伴有⾎清和尿单克隆γ球蛋⽩病为特征(338-344)。

当怀疑⾻髓瘤时应进⾏以下分析(339):⾎清和尿蛋⽩电泳蛋⽩免疫固定或免疫电泳⾎清和尿蛋⽩定量放射性⾻扫描⾻髓检查⾻髓异常浆细胞增加,或浆细胞瘤伴有⾎清和尿单克隆γ球蛋⽩病,和/或放射性⾻扫描溶⾻性病变等均是建⽴诊断的参数(339,341,345,346)。

在不同诊断标准中,必需的浆细胞最低⽐率和单克隆蛋⽩的量有所不同[342,346]。

即使已有可靠的免疫学和放射性⾻扫描的证据,也常采⽤⾻髓检查来确定诊断和估计病变程度,许多病例甚⾄仅靠⾻髓检查就可做出诊断。

对于恰当的评估穿刺涂⽚和活检切⽚两者都是必须的,⼤多数情况下两者都能独⽴做出诊断,但有时仅其中之⼀有确切证据。

中心暗点扩大诊断详述

中心暗点扩大诊断详述

中心暗点扩大诊断详述*导读:中心暗点扩大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是确诊中浆的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激光治疗中浆的依据。

其表现形式多样,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表现:(1)渗漏点型:为CSC的典型表现。

有3种渗漏点形态:①圆点扩大型(又称墨渍弥散型):以染料渗漏的一点为中心向四周扩大,最常见,占70%~80%(图1)。

②喷出型(又称冒烟型):呈冒烟状,是由于FFA后期染料进入脱离的视网膜下间隙内形成一盘状荧光池所致,占10%~20%(图2)。

③不典型渗漏点型:病变常呈丛状分布,呈外围亮中央黑的荧光染色点和(或)窗样缺损样或玻璃膜疣状荧光亮点,渗漏不明显或极缓慢,不伴盘状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多见于慢性复发性、亚急性或恢复期病例。

同一眼内的渗漏点可以多个,以上3种类型的渗漏也可以同时存在,均在荧光造影静脉期后出现,仅极少数在动脉期出现,这是中浆与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重要鉴别点之一,后者的渗漏时间在动脉早期。

(2)局限区RPE渗漏染色型:表现为局限性RPE强荧光染色,渗漏十分缓慢,相应区伴或不伴盘状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常伴发广泛RPE失代偿和(或)RPE萎缩带。

(3)RPE浆液性脱离型:FFA早期即显荧光,并逐渐增强,造影后期呈界限清楚、形态大小不变、染色均匀的荧光池,有些病例可以在脱离的RPE上同时伴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这种情况下FFA早期出现渗漏点,后期有盘状荧光。

(4)混合复杂型:除了有渗漏性病变[渗漏点和(或)RPE染色和(或)RPE脱离]外,还伴发RPE萎缩带和(或)下方周边部浆液性视网膜脱离。

RPE萎缩带范围可以很广,由后极部向下方延伸,有时周边部眼底可有三角综合征的表现。

(5)正常荧光造影所见型:尽管较少见,但也确实存在。

推测可能是RPE屏障功能尚未明显损害,不足以渗漏荧光素,但可以渗漏水分子,或是因为RPE渗漏十分缓慢,观察时间不够长,或已是恢复期,渗漏点已封闭,视网膜下液尚未完全吸收的缘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1.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简称“中浆”,为1866年von Graefe首先报告。

直至1965年以后,有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简称荧光造影)技术,才肯定了"中浆"是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失代偿,屏障功能受损,染料渗漏所致浆液性RPE和/或神经视网膜脱离,故认为"中浆"原发病变位于RPE层。

2. 2.近年来应用靛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技术,发现了"中浆"有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异常灌注,故又考虑"中浆"的原发病变部位在脉络膜毛细血管, RPE和视网膜病变为继发病变。

3. 总之,"中浆"是一常见的,病因和病机仍不十分清楚的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多见于20~45岁的青壮年,男性较女性高7倍以上。

"中浆"易复发又有自限性倾向。

【临床表现】【症状】自觉不等程度视力下降或视物模糊,视物变形、变小,并伴色觉改变;中心或旁中心相对或绝对暗点。

【眼底所见】1.典型病例可见黄斑区1~3DD的盘状浆液性视网膜浅脱离区,相应视网膜下有灰黄色小点或玻璃体膜疣样改变,在病之后期或恢复期更明显,可伴有RPE脱离和/或色素紊乱;中心凹光反射消失或弥散。

2.一些复发或病程长的病例,眼底病变可以十分广泛,主要表现为RPE广泛色素变动,或大小不等的RPE萎缩区,还有的盘状视网膜脱离不在黄斑,而远离黄斑部位(距中心凹2500μm以外),甚至在颞上下血管弓之外或附其近。

3."中浆"病例不合并视网膜和/或RPE下出血,一旦有出血存在,表明已有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形成或合并有其他血管性病变。

查看原图【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中浆"诊断和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检查技术,归纳起来至少有下列五方面的表现形式。

1.渗漏点型是最常见的形式。

有三种渗漏点形态,均是在荧光造影的静脉期后出现。

①圆点扩大型或墨渍弥散型(pinpoint leak,inkbot leak):即以染料渗漏的一点为中心向四周扩大,这是渗漏点型中最多见的,占70%~80%。

②喷出型:呈冒烟状或蘑菇烟云状(smokestack leak),占"中浆"病例的10%~20%,与造影晚期荧光素染料进入脱离的视网膜下间隙内,形成淡淡的盘状荧光池。

以上这两种渗漏点是"中浆"最典型的表现。

患眼中大部分(70%)是一个渗漏点,较少(20%)是两个渗漏点,少数是多个渗漏点同时存在。

③不典型渗漏点表现:有的是RPE窗样缺损状高荧光,成灶性或多灶性,荧光造影显示极缓慢的渗漏或极不明显的渗漏。

2.局限区RPE渗漏染色: 相应病灶区RPE局限高荧光染色(a diffuse type of RPE leakage),并不表现为RPE脱离。

这是局限区RPE弥漫失代偿的表现,为缓慢的RPE弥漫渗漏(incontinence or ooze)。

3.浆液性RPE脱离:孤立的RPE脱离位于中心凹附近,病人常有症状;远离中心凹者(>2500um)常无症状,常在"中浆"病例的对侧眼见到。

临床上浆液性RPE脱离常与渗漏点同时存在。

RPE脱离可能是"中浆"的不同表现形式或不同病程的表现。

RPE浆液性脱离荧光造影早期即显荧光,并逐渐增强,造影后期呈界限清楚、形态大小不变、染色均匀的荧光池(RPE下荧光池)。

4.上述各型单独或联合并伴发RPE萎缩带:这种RPE萎缩带可以范围很广,由后极部向下方延伸,可以位于视乳头颞侧或鼻侧,甚至萎缩带末端可伴大泡性浆液性视网膜脱离(bullous retinal detachment)。

有时周边部眼底有三角综合征的表现。

萎缩带的顶端是RPE渗漏点或弥漫RPE染色区。

5.荧光造影未见渗漏现象:这种现象如真正存在,也仅仅是极少数"中浆"病例,存在黄斑浆液盘状视网膜脱离,但荧光造影没有明显RPE渗漏改变,推测可能是RPE 屏障功能尚未明显损害,不足以渗漏荧光素,或已是恢复期,渗漏点已封闭,视网膜下浆液尚未完全吸收之故。

查看原图多发渗漏点伴RPE脱离查看原图【病因】1."中浆"的病因至今不明,可能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其发病与年龄、性别、气候和周身情况(如病毒感染、精神紧张、妊娠、器官移植、肾功能衰竭、感冒、肝炎)等均有关。

2.A型性格者交感神经紧张,易发生情绪波动,血循环中儿茶酚胺高,这类病例易发生"中浆"。

【病理和病机】1."中浆"的发病机理不十分清楚,但原发病理在RPE和/或脉络膜毛细血管,而盘状视网膜脱离是继发病变。

缺血、炎症、外伤、变性、生物化学或免疫学改变均可使RPE和/或脉络膜毛细血管发生病变。

2.荧光造影显示"中浆"主要是RPE细胞失代偿,表现为RPE连续性的中断,故出现RPE渗漏染料,这是RPE的连接复合体即屏障功能破坏的结果,但这不是RPE细胞坏死。

3.近年来临床应用ICG眼底血管造影发现"中浆"病例不仅有RPE渗漏性改变,更主要是见到相应区脉络膜毛细血管充盈迟缓或高灌注,通透性增强现象。

4.由此,根据临床、实验和ICG造影所见似可以说明中浆原发病理部位在脉络膜毛细血管,RPE病变可能是继发脉络膜病变的结果。

【激光治疗的那些事】激光治疗"中浆"是目前最有效、安全、并发症少的方法。

可以缩短病程,利于视力恢复, 能否减少或预防复发尚无定论。

1.原则上黄斑部激光治疗应不用蓝光,可选用绿、黄、橙红、红和半导体红外光。

2.激光参数:光斑大小50~200μm,曝光时间0.1~0.3s,输出功率0.1~0.4W,输出功率大小与使用的波长、视网膜脱离程度和视网膜下积液的成分有关。

应严格限制激光斑反应强度,RPE层应是I级光斑反应(极淡灰色斑),以能见到有光凝反应即可。

3.技术要求:①对于中心凹和无血管区以外的渗漏点,一般是直接光凝渗漏点;②对于累及中心凹及无血管区的渗漏点,常采用间接光凝法,即在盘状视网膜脱离边缘半周或一周光凝数点或数十点,分1~2排,这种治疗可能不如直接光凝恢复快,但疗效亦较好。

③对于盘状浆液性脱离局限区内多发渗漏点,或渗漏点定位困难,或未见到渗漏点而是局限区内弥漫RPE渗漏染色,可行格栅光凝。

累及中心凹的渗漏点,或中心凹渗漏点经过间接光凝后疗效不显著者,亦可以谨慎地行格栅光凝,但需注意勿伤及中心凹。

④对于浆液性RPE脱离,只须于脱离边缘光凝1~2排,或行脱离区内的格栅光凝,激光斑亦应是I级反应,但应较光凝"中浆"渗漏点的光斑略强一些。

4.激光治疗"中浆"的机理是属于RPE的激光扩创术,即利用激光热效应破坏失代偿的RPE细胞和刺激周围正常RPE细胞增殖,形成新的脱色素的RPE细胞和新的RPE屏障功能。

5.激光治疗"中浆"的时机与适应证存在争论:(1)因为"中浆"是自愈性疾病,过去认为病程3~6个月以上才适于激光,实际上黄斑长期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视细胞外节与RPE细胞绒毛突的正常定向性生理嵌合不可能恢复正常,病程越长,这种嵌合越不完善,视功能恢复亦越不完善。

(2)还有认为视力好的病例不必激光。

视力好的病例,说明渗漏点不在中心凹或浆液视网膜脱离没有侵犯或轻度犯及中心凹,这种病例激光时不存在危险性,应尽早治疗,而且因为没有中心凹部位浆液性视网膜脱离,所以这类病例视功能恢复最满意。

(3)激光有一定危险性。

远离中心凹的渗漏点光凝时无任何危险性,只是接近中心凹及其无血管区内的渗漏点,需要特别注意,越近中心凹,光凝时有一定危险。

需严格控制激光输出功率及仔细光凝。

6.激光治疗疗效。

激光治疗肯定可以促进恢复,缩短病程。

绝大部分病例光凝一周后即有视力提高,症状改善。

几乎绝大部分病例只须一次光凝即治愈。

因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正确掌握激光技术,早日进行激光治疗,应作为"中浆"的首选治疗附上两张OCT查看原图借贵贴,问一下,此病和色素上皮炎的如何鉴别?色素上皮炎的患者临床上确实不多见,所以专家学者研究的也少,我查了中华眼科学及眼科全书等很多书上都没有提及,只是眼底病学上有一段话供参考:典型的如Deuchman所报告的急性色素上皮炎甚为少见,多数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中表现为内黑外亮呈葡萄串样的病变诊为色素上皮炎,而类似这种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表现,亦见于反复发作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Deuchman所报告的病例为女性,中年以上,眼底出现急性病灶表现如灰白小斑,排列成簇或成串,数周后病变自行消退,遗留色素紊乱、脱失或少有增殖,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色素增殖处呈低荧光而外围色素脱失处为高荧光,呈所谓“内黑外亮”的外观。

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出现中黑外亮呈串或簇的病变并不少见,如果未见其它急性过程,不宜单凭荧光血管造影的表现诊断为急性色素上皮炎,这些表现只是表明色素上皮有脱色素与色素增殖。

这段话说明色素上皮炎与中浆不好鉴别,可能我们临床上好多患者都诊断为中浆了。

本人对这个病也了解不多,几点意见仅供参考,不对之处多提意见:1.中浆病的渗漏点大多数是一个,引起的神经上皮脱离也多数是一处,而急性色素上皮炎,可能多处色素上皮病变,病灶较多。

2.既然是炎症,不妨用前置镜看看后部玻璃体内有没有炎性颗粒。

3.个人认为色素上皮炎引起的神经上皮脱离范围应该比中浆的范围小,因为炎症引起的是液体渗出,而不是中浆的液体漏出。

4.FFA:炎症引起的局部色素上皮细胞功能下降应该比中浆的范围大,所以FFA早期影像应该是片,而不是点状渗漏。

对于无法自愈的或反复发作的病例,如果患者经济条件允许,PDT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方案。

我们通常采取50%量维速达尔+83S全时长激光治疗,目前治疗效果极好。

色素上皮炎症,屏障功能受损,为什么造影上晚期一般高荧光不明显扩大呢?因为没有脉络膜通透性增高。

介绍比较详细,但是对最新的使用半量PDT治疗没有介绍,确实中浆是临床上常见的,很多同道认为中浆是能自行恢复的,重视不够,但长期的神经上皮脱离,可能导致永久性的感光细胞的损伤,对有特殊需求的患者,可以使用半量PDT治疗,缩短病程,保存较好的视力,其中北大的赵明威教授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建议到赵明威大夫个人网站看看一个患中浆2年的患者就诊时的OCT图像查看原图实施半量PDT治疗20天后的OCT图像,神经上皮基本回贴,视力改善这个国外已经有海量的文章,然而,我们实践过程中发现效果不是十分令人满意,部分患者术后视力下降明显,造成了纠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