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通用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七人口、城市和交通专题提升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城市交通(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城市交通(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人教版第二轮复习专题提升训练城市交通一、选择题公交车作为廉价、高效的公共运输工具,为减轻城市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现象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公交车系统也出现了“小城市无人坐,大城市没车坐”的困境。

据此完成1~3题。

1.造成“小城市无人坐,大城市没车坐”困境的根本原因是( )A.公交系统完善程度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C.城市人口数量差异D.城市交通拥堵状况答案 B解析从根本上看,造成“小城市无人坐,大城市没车坐”困境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原因,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故B项正确。

2.在21世纪初,小城市公交车也曾经出现过人满为患的场景,可能是因为( )A.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少B.城市公交的线路完善C.乘坐公交车成本低D.交通拥堵状况在加剧答案 A解析在21世纪初,经济相对落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少,当时城市公交的线路尚不完善,致使小城市公交车也曾经出现过人满为患的场景,故A项正确,B项错误。

乘坐公交车目前也是最经济环保的交通运输方式,成本很低,C项错误。

当时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少,交通拥堵状况不是很严重,D项错误。

3.小城市为缓解当前的问题,可以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是( ) A.降低票价B.优化线路C.增加站点D.减少班次答案 B解析为缓解小城市公交车无人坐的问题,可以采取的最有效的措施是优化线路,只有当交通线路完善优化后,才能服务更多的人,才会有更多的人选择公交出行,B项正确;而降低票价,增加站点,减少班次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A、C、D三项错误。

城市人行天桥(如图)一般建造在车流量大、行人稠密的交叉口、广场及铁路上面。

人行天桥只允许行人通过。

同一城市的天桥,它们的造型、规模大小、用材、装饰、色调等式样差异很大。

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城市功能区附近,人行天桥数量最多的是( )A.居民区B.商业区C.工业区D.行政中心答案 B解析据材料可知,人行天桥一般建在车流量、人流量大的区域。

高考地理-人口、城市与交通-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人口、城市与交通-专题练习 (含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人口、城市与交通【易错雷区,步步为赢】图Ⅰ为香港2010~205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预测图。

据此完成1~2题。

图Ⅰ图Ⅱ1.图Ⅱ中①、②、③、④四条香港人口总数增长曲线与图Ⅰ预测符合的是()A.①曲线B.②曲线C.③曲线D.④曲线2.按照本预测,香港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时段是()A.2010~2020年B.2020~2030年C.2030~2040年D.2040~2050年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即出现“人口红利”。

反之,可能出现“人口负债”。

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读图,完成3~5题。

中国抚养比和就业比历史变迁及展望3.婴儿潮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较高的现象,下列年份中“婴儿潮”较明显的是()A.1950~1960年B.1960~1970年C.2000~2010年D.2040~2050年4.关于上图信息说法正确的是()A.就业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就业机会少导致的B.抚养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劳动年龄人口较多导致的C.2015年以后抚养比逐渐升高是由于婴儿潮导致的D.近几年就业比逐渐下降将会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5.2015年后“人口负债”愈发严重,对此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有()①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增加生育率②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③限制劳动年龄人口向国外迁移④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⑤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⑥建立健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②⑤⑥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的流动形式。

据此完成6~7题。

6.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发展③城市工业、服务业发展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7.关于我国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C.区域协调发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引汉济渭”工程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穿越秦岭,使汉江和渭河联系起来。

专题07 人口-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真题题源解密(新高考通用)(原卷版)

专题07 人口-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真题题源解密(新高考通用)(原卷版)

专题07人口考情概览:解读近年命题思路和内容要求,统计真题考查情况。

2024年真题研析:分析命题特点,探寻常考要点,真题分类精讲。

近年真题精选:分类精选近年真题,把握命题趋势。

知识速记:归纳串联解题必备知识,总结易错易混点。

名校模拟探源:精选适量名校模拟题,发掘高考命题之源。

考向考查统计命题解读考向一人口的分布2024·浙江卷(1月),1~2题,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人口考查形式多为图文结合形式来表现某种人口现象,重在考查学生看图识图能力和对人口模块知识点概念的理解。

重点考查人口的迁移和人口的增长,侧重原因、特点和影响类的题目。

考向二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迁移2024·湖南卷,4~5题,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年龄结构2024·广西卷,3~4题,人口迁移(流动)产生的原因及影响2024·北京卷,4题,吸引人口迁入的原因(拉力作用)2024·浙江卷1月,28题,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考向三人口容量2024·北京卷,11题,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命题分析人口是我国最重要的国情,尤其近年来我国人口问题日趋严重,呈复杂化、多样化,是经济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所以在高考中是避不开的一个点。

2024年高考地理,重点考查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迁移方面的知识点,如湖南卷4~5题,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年龄结构;广西卷3~4题,人口迁移(流动)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北京卷4题,吸引人口迁入的原因(拉力作用);浙江卷(1月)28题,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

人口分布于人口容量部分的知识点考查较少,浙江卷(1月)1~2题,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北京卷11题,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考查形式多为图文结合形式来表现某种人口现象,重在考查学生看图识图能力和对人口模块知识点概念的理解,侧重原因、特点和影响类的题目。

试题精讲考向一人口分布(2024·高考·浙江卷1月)西安是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心城市,拥有国家级航空产业基地,该基地位于阎良。

XX高考地理二轮人口、城市与交通专题复习(附答案)【DOC范文整理】

XX高考地理二轮人口、城市与交通专题复习(附答案)【DOC范文整理】

XX高考地理二轮人口、城市与交通专题复习(附答案)XX高考地理二轮人口、城市与交通专题复习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如图为我国XX—2034年分年龄段人口结构趋势图,图中①②③曲线代表不同年龄段。

读图,回答1~3题。

.到2034年,我国0—15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分别达到A.58% 24%B.19% 24%c.24% 19%D.19% 58%解析根据我国各年龄段的变化趋势可判断,①曲线为16—59岁人口的比重,②曲线为0—15岁人口比重,③曲线为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

由此可直接读出2034年各年龄段人口的比重。

答案 B.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增长速度过快B.劳动力不足c.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D.人口老龄化解析从图中各年龄段人口变化规律可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在下降,劳动人口绝对数量大,而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老龄化现象严重。

答案 D.中央决定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这一政策的实施可能使A.人口死亡率较目前更高B.国家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增大c.0—15岁人口比重上升D.人口向国外进行大规模迁移解析我国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可能会造成新出生婴儿增加,使0—15岁人口比重上升。

答案 c人口负担系数是指非劳动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重。

人口红利期指的是人口负担系数小于或等于50%的一段时期。

下图是某省人口年龄结构图,下表是XX年该省流动人口年龄构成表。

根据材料完成4~5题。

年龄段省外流入省内流出0—14岁5.715.6—24岁36.120.6—44岁53.853.1—59岁3.49.10岁及以上1.01.6据图判断,该省人口红利期结束于A.XX—2020年B.2020—2030年c.2030—2040年D.2040—2050年解析由材料可知,人口红利期是指人口负担系数小于或等于50%的时期,即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50%的时期。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全国最新一模二模试题分项汇编专题07 人口问题(含详解)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全国最新一模二模试题分项汇编专题07 人口问题(含详解)

专题07 人口问题(2022·安徽黄山·一模)性别比是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量。

通过对省外流入人口性别比的研究,可以及时反映本省产业发展状况和部分社会问题。

2020年浙江省省外迁入人口达1618.6万,居全国第二。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2010年相比,浙江省省外流入人口性别比的变化反映了本省()A.制造业吸引力强化B.养老产业吸引力下降C.义务教育对男童的吸引力下降D.卫生事业吸引力强化2.2020年,以下年龄段中,因性别比失衡而导致社会问题较严重的是()A.0-9岁B.9-18岁C.30-39岁D.54-63岁3.专家分析上图得出:“近十年来浙江省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化,导致由个体迁入逐步转变为举家迁入。

”其判断依据为()A.1-12岁B.45-56岁C.57-69岁D.70-81岁(2022·四川巴中·一模)读四川省第七次、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对比表,完成下面小题。

项目普查次数总人口家庭户规模人口性别比成都平原经济区常住人口占全省比重第七次人口普查8367.5万 2.51人102.1950.12%第六次人口普查8041.8万 2.95人103.1445.87%4.影响成都平原经济区常住人口占全省比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人口政策B.经济状况C.地形地势D.气候条件5.四川省家庭户规模变化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A.年轻人婚后独居增多B.家庭子女数量减少C.住房条件改善D.生育政策调整6.下列关于四川省人口性别比(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变化原因组合正确的是()①外出务工人员男性居多①女性老龄人口比重较大①“男女平等”观念进一步增强①“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仍较浓厚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2022·四川广安·一模)人口集聚程度是某地人口密度与全国人口密度的比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呈现出集聚的特征与趋势,并且具有区域差异性。

2021届高考地理全国版二轮复习参考训练:专题检测(七) 人口、城市与交通

2021届高考地理全国版二轮复习参考训练:专题检测(七)  人口、城市与交通

专题跟踪检测(七)人口、城市与交通A级——基础提速练下图为2005~2010年安徽、河北、四川、广东四省人口迁出及影响的省级行政区统计图。

据此回答1~3题。

1.①②③④对应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A.河北、安徽、广东、四川B.四川、安徽、河北、广东C.河北、安徽、四川、广东D.安徽、四川、广东、河北2.下列有关③省人口流出至迁入地所产生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使迁入地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大幅度减轻B.提高迁入地城市化水平C.缓解迁入地环境压力D.加剧迁入地人才外流3.与③省人口迁移相比,④省()A.影响范围大,影响程度弱B.影响范围大,影响程度强C.影响范围小,影响程度弱D.影响范围小,影响程度强解析:1.A 2.B 3.B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人口迁出地与人口迁入地空间距离较近,有利于人口发生流动,故①应为河北、②应为安徽、③应为广东、④应为四川。

第2题,③为广东省,它与迁入省级行政区存在经济水平的落差,广东省向周边这几个省级行政区迁出的人口以经商、务工为主,由广东省流出至迁入地的人口规模不大,难以削弱当地人口流出的影响,所以不会大幅度减轻迁入地的人口老龄化程度;人口的迁入会使迁入地环境压力加大;人口的迁入会帮助迁入地留住更多的人才,促进工业化,从而促进迁入地城市化发展。

第3题,读图可知,与③省相比,④省人口流出影响的省级行政区较多,范围较大,影响程度总体较强。

“P+R”停车场,即驻车换乘停车场。

市民早上驾车停进“P+R”停车场,然后换乘地铁或公交抵达工作单位,下班后再坐地铁或公交到达停车场,驾车回家。

2016年北京市建设了一批“P+R”停车场,凭当天公共交通凭证,在规定时间段内停放车辆每次收费2元。

据此回答4~5题。

4.北京市“P+R”停车场适宜布局的地点及原因是()A.二环以内,流动人口多,停车场利用率高B.三环到四环之间的住宅区附近,出行方便C.五环到六环之间的地铁站附近,换乘便利D.六环以外的高速公路沿线,地价低且交通通畅5.建设“P+R”停车场能够()A.缓解城区交通拥堵状况B.减少私家车的拥有量C.促进城区商业中心外迁D.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解析:4.C 5.A第4题,据材料可知,驻车换乘停车场适宜布局在距离地铁站近,而且有便捷的交通与之相连的地方,故C选项正确。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七人口城市和交通提升练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七人口城市和交通提升练

专题提升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下图为我国2005~2034年分年龄段(0~15岁、16~59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结构趋势图(含预测),图中①②③曲线代表不同年龄段。

读图,回答1~3题。

1.到2034年,我国0~15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分别达到()A.58% 24%B.19% 24%C.24% 19%D.19% 58%2.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A.人口增长速度过快B.劳动力不足C.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D.人口老龄化3.中央决定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这一政策的实施可能使()A.人口死亡率较目前更高B.国家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增大C.0~15岁人口比重上升D.人口向国外进行大规模迁移解析第1题,根据我国各年龄段的变化趋势可判断,①曲线为16~59岁人口的比重,②曲线为0~15岁人口比重,③曲线为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

由此可直接读出2034年各年龄段人口的比重。

第2题,从图中各年龄段人口变化规律可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在下降,劳动人口绝对数量大,而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老龄化现象严重。

第3题,我国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可能会造成新出生婴儿增加,使0~15岁人口比重上升。

答案 1.B 2.D 3.C读2013年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4~5题。

4.关于俄罗斯国内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部地区以人口迁出为主,西部地区以人口迁入为主B.中央区人口迁入数和迁出数都是最多的C.东部地区的人口都迁入中央区和西北区D.伏尔加沿岸区人口迁移数量大于西北区5.引起俄罗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A.东部地区地形崎岖,气候寒冷B.东部地区资源丰富,交通便利C.西部地区资源缺乏,人口密度小D.俄罗斯鼓励人口向西部地区迁移解析第4题,据图可看出,乌拉尔山脉以东的地区,都以人口迁出为主,西部的伏尔加沿岸区和北高加索区也以人口迁出为主,只有中央区、西北区和南方区三个区以人口迁入为主;中央区人口迁入数量最多,但人口迁出数量比伏尔加沿岸区少;东部地区的人口除迁入中央区和西北区之外,还有部分迁入南方区;人口迁移数既包括人口迁出量,也包括人口迁入量。

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升练7人口城市和交通36

新课标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升练7人口城市和交通36

专题提升练7 人口、城市和交通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老年抚养比是老年人口数(65岁及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岁)之比。

下表为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比较(%),据此完成第1~2题。

1.关于甲、乙两国人口老龄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国老龄化程度高于乙国B.甲国老年人口数量较小C.乙国人口老龄化早于甲国D.乙国人口老龄化晚于甲国2.2000—2010年甲国老年抚养比的增长快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长,可能是因为甲国( )A.少年人口增长速度慢于老年人口B.老年人口比重增长快于总人口增长C.大量劳动力的国际劳务输出D.老年人口比重增速快于劳动力比重增速答案1.C 2.D解析第1题,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乙国人口老龄化时间早于甲国,老龄化程度高于甲国。

第2题,从题干材料可知老年抚养比是指老年人口数(65岁及以上)与劳动年龄人口数(15~64岁)之比,老年抚养比的增长快于老年人口比重的增长说明老年人口比重增速快于劳动力比重增速。

(2016·天津卷,5)读图,完成第3题。

我国某省1990—2014年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3.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率的变化。

由图中可以看出该省1990—2000年常住人口数量迅速增加,说明人口增长较快,人口增长率较高;2000年之后,人口数量增加速度放缓,人口增长率较低。

D项符合要求。

读2005—2012年河北省城镇化率示意图,完成第4~5题。

4.2005年以后,河北省的城市化处于( )A.初级阶段B.加速阶段C.逆城市化阶段D.再城市化阶段5.河北省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有( )①地处环首都、环渤海核心地带,区位优势明显②国家“十二五”规划将京津冀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纳入国家战略,有政策支持③城镇体系不完善,大城市带动能力弱④城市功能不完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不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4.B 5.B解析第4题,从图上可以看出,2005年河北省的城镇化率为37.70%,到2012年城镇化率为46.80%,说明河北省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逆城市化是出现在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的现象;再城市化是城市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退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

2025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7人口城市与交通试题

2025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7人口城市与交通试题

第一部分专题七A卷—基础练(2024·浙江高三模拟)下图是我国某乡村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据此完成1~3题。

1.上图乡村的人口增长现状是( D )A.少儿比重大,人口增长速度加快B.环境美丽,老年人口迁入多C.医疗卫生水平高,人口死亡率下降D.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出率高2.该乡村人口现状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是( C )①土地撂荒,水土流失加剧②养老服务难以保障③劳动力短缺④就业压力增加⑤环境压力减小A.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⑤3.上图乡村可能位于我国的( B )A.浙江沿海地区B.河南中部地区C.西藏南部地区D.上海郊区【解析】第1题,由图中信息显示,该乡村青少年人口比重大,少儿比重小;受经济因素影响,大量的青壮年人口外出务工,老年人口留守乡村,导致人口迁出率高,老龄化高;随着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水平在提高,人口预期寿命延长,提高了老龄化程度后,又可以导致人口的死亡率提升。

故选项D正确。

第2题,大量的青壮年人口外迁,老年人口留守乡村,该乡村养老服务难以保障,且青壮年劳动力短缺,就业压力减小;土地撂荒,植被复原,水土流失减轻;总人口削减,环境压力减轻。

②③⑤正确,①④错误。

故选项C正确。

第3题,该乡村应位于河南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慢,乡村收入低,导致青壮年人口大量外迁;浙江沿海地区,乡村经济发达,外迁现象少;西藏南部人口较少,且以少数民族为主,外迁不明显;上海郊区都已经城市化。

故选B。

(2024·安徽淮北高三一模)下图示意南京市占地面积较大的四个区域居民通勤方式结构。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 A )A.甲区通勤呈高碳排放特征B.乙区远距离通勤比例最小C.丙区步行出行率约占56%D.丁区自行车出行比例最高5.与乙区相比,丁区居民通勤平均碳排放较低,主要是因为该区域( D )A.公交班车较多B.居民收入较高C.距地铁站点近D.用地类型多样【解析】第4题,依据所给结构统计图获得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居民通勤方式比重),进行相应推断和分析。

高三二轮地理复习能力提升《人口城市交通》试题

高三二轮地理复习能力提升《人口城市交通》试题

2020 高三地理二轮能力提高人口城市与交通专题训练2020.04(时间 45 分钟,满分 90 分 )一、选择题 (每题 4 分,共 44 分)自全国松开“ 独自二孩”政策以来,从政策成效看,远低于预期,为促使人口平衡,应付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2016 年启动全面实行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以下图表示我国1960~2045 年每五年劳感人口增添率变化(含展望 ),达成 1~3 题。

1.从独自二孩到全面二孩政策,时间相隔不到三年,影响两次生育政策调整间隔短的主要原因是A .人口老龄化严重B.劳动力严重不足C.育龄妇女人数少D.生育观点的改变2.“全面二孩”政策的实行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 .有益于扩大内需B.家庭负担连续加重C.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D.出生人口性别比上涨3.以下年份中,我国劳感人口数目最多的年份是A.1965 年B.1980 年C.2015 年D.2035 年非农化人口是指从事二、三家产为主要收入根源的人口,非农化率是指非农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值, NU 值是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水平的比值, NU 值趋近于 1.2 时就业构造较为合理。

读 1992 年以来我国 NU 值的变化图,回答 4~5 题。

4.联合图文信息能够推测A .NU 值越低,则城市化水平越高B.1992 年以来,我国就业构造趋于合理C.乡村中会含有少许的非农化人口D.图示期间,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水平基本同比变化5.据图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图示期间城市化水平先降再升后趋于稳固B.1992~ 1998 年,非农化率的增速减缓C.2003~ 2010 年,非农化率保持稳固D.1995~ 2003 年,城市化进度显然加速国都地域环线高速公路,俗称“北京大七环”,于2018年8月全线贯穿。

“ 北京大七环”立交桥许多,此中通州-大兴段就建有15 座立交桥,且立交桥设计坡度较小。

《北京人口蓝皮书:北京人口发展研究报告(2018)》显示: 2017 年末,北京市外来人口、户籍人口实现了双降落,20年来初次实现负增添,人口散布中心化趋向有所缓解,此中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京津冀都市圈内的中小城市。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第部分专题人口城市与交通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第部分专题人口城市与交通

人口、城市与交通(建立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2021·广州冲刺模拟)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许多国家表现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特点,即“城乡倒置〞现象。

读图,答复1~2题。

【导学号:01252063】中国城乡人口老龄化开展趋势1.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消失时间约在( )A.2021年B.2045年C.2060年D.2075年2.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开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以此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至2025年前,实施该政策影响可能有A.减少老龄人口数量B.减轻家庭及社会养老负担C.改变我国人口增长模式D.影响劳动人口职业构成1.B 2.D [第1题,读图可知,2045年,农村老年人口比重与城镇老年人口比重一样,2045年以前,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实线)高于城镇老年人口比重(虚线),2045年以后,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实线)低于城镇老年人口比重(虚线)。

第2题,全面放开二孩,由于儿童数量增加,会使得从事与婴幼儿与儿童有关行业从业人员需求增加,影响劳动人口职业构成,D正确。

2021 年前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呈增加趋势,不会减轻家庭及社会养老负担,A、B错误;由于生育人群数量与生育意愿原因,全面放开二孩,不会改变我国人口增长模式。

](2021·浙江高考)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一直维持在2亿人以上,且持续增长,城乡间人口流动是主要流动形式。

完成3~4题。

3.城乡间人口流动与城市经济开展、农村经济水平提高联系密切,下面三者关系排序应是( )①城乡间人口流动②农业专业化开展③城市工业、效劳业开展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4.关于我国人口流动表达,正确是( )A.人口流动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B.生态环境是人口流动主要因素C.区域协调开展会减缓流动人口增长D.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流动可提高城市化水平3.D 4.C [第3题,城市工业、效劳业开展,扩大了劳动力需求,可以提供大量就业时机,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而农村劳动力减少,又为农业专业化开展创造了条件,题中三者关系排序正确是③→①→②,故D正确。

(全国通用)2020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人口、城市与交通专题考前必刷题

(全国通用)2020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人口、城市与交通专题考前必刷题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人口、城市与交通专题考前专练(2018 •广东深圳市调研)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

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

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 万。

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据此完成1〜3题。

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B. 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C. 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扌畧荒D. 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2.“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A技能与素质的提升 B.年龄构成的年轻化C.数量的大幅度增多D.性别结构的均衡化3.“城归”现象最先给乡村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 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B. 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C.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D. 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答案 1.D 2.A 3.B解析第1 题,由材料可知,随着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城归” 返乡创业,将会给家乡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现实影响。

“城归”返乡创业的出现与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有关。

故选D。

第2题,“城归”人员在城市积累了资金和技术,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帮助,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使得乡村人口红利升级。

故选A。

第3题,过去由于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得农村产生大量的留守儿童和农村老年人口占比上升,而“城归”现象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增加家庭收入和促进农业规模化发展属于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属于社会效益;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及基础设施建设不是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

故选B。

(2018 •全国文综川)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七人口、城市和交通提高训练(人口与城市)(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3·新课标Ⅰ,7~8)下图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 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该城市中人口约1 300万。

据此完成1~2题。

1.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该城市(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2.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A.美国B.日本.俄罗斯D德国解析第1题,由图可以看出总人口增长速度减慢,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增大,A、项错误;总人口增长速度大于0,所以总人口增加,B项错误;人口净迁入量为国际净迁移率和国内净迁移率相加再乘以总人口,图中显示国际净迁移率为正略有下降,而国内净迁移率为负且下降较大,所以人口净迁入量减少,D项正确。

第2题,读图可知该城市80年代和90年代国际迁入量都比较大,而国内迁移率为负,且90年代比80年代大幅下降,说明90年代该市国内迁出量较大;90年代美国西部和南部经济发展迅速,东北部城市环境质量较差,导致年轻人口由于经济就业因素和老年人口由于环境因素,由东北部迁往西部和南部地区,故A项正确;而德国、日本和俄罗斯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不符合题意,故B、、D项错误。

(2013·新课标Ⅱ,1~2)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3~4题。

3.2005~2010年(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4.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域间的人口迁移( )A.延缓了皖、赣、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解析第3题,由统计图坐标读出各省的迁入、迁出人口比重的高低,苏、津、粤、浙、京、沪等省市迁入人口比重高,迁出人口比重低,皖、赣、黔、川等省迁入人口比重低,迁出人口比重高。

从而比较得出机械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而两省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差不大,项正确。

迁出、迁入人口数量还与各省人口总量有关,A、B项错。

本题没有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信息,但考虑到安徽和天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可推断出安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要远高于天津,D项错。

解题关键在于正确读图,看清坐标是相对量而不是绝对量。

第4题,我国2005~2010年人口迁移以乡村向城市迁移为主,故迁入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提高,迁出地区由于乡村人口迁出,人口总量减少,城市化水平有所提高。

文字材料信息显示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延缓迁入地区的老龄化进程,加剧迁出地区的老龄化水平。

故B项正确,A、、D项错误。

2016年1月,江苏省的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建设在江苏省两会得到热议。

委员们建议江北新区应加快形成以新材料、生物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读江北新区位置图,回答5~7题。

5.江北新区发展的区位优势有( )A.空间大,土地价格较低B.邻近南京主城区,联系便利.位于主导风的上风向,环境优美D.邻近安徽省,扩大南京辐射范围6.江北新区建成后可以( )A.降低南京市城区的房价B.缓解南京市区的人口压力.作为南京的高级住宅区D.方便南京各区之间的联系7.江北新区产业布局合理的是( )A.西部地区-重点发展重化工业B.东部地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滨江地区-重点发展航运物流、港口贸易D.丘陵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粮食生产解析第5题,江北新区位于南京市长江的北边,面积大,且之前经济欠发达,土地价格较低。

受长江阻隔,江北新区与南京主城区联系不便。

选A。

第6题,江北新区的建成可以缓解市区人口和工业的压力,市区人口和工业可向本区迁移。

选B。

第7题,滨江地区水运交通便利,适合发展航运物流和港口贸易;西部地区位于河流的上游,不适合发展重化工业;东部地区位于河流的下游,适合重化工业的发展;丘陵地区适合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生态农业。

选。

答案5A 6B 7下图为台湾人口金字塔图(含预测)。

读图回答8~9题。

8.由图可知( )A.1983年台湾少儿人口比重较低B.2011年台湾数量最多年龄段人口出生于1983年前后.1983年40~50岁年龄段人口即2060年相同年龄段人口D.2060年台湾劳动力数量达到最高峰9.台湾目前应当( )A.逐步调整人口性别比例B.推动人口外迁.大力发展劳动力导向型产业D.发展技,提高劳动效率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1983年台湾少儿人口数量较多,比重较高,故A错误。

2011年台湾30岁左右的人口数量最多,该年龄段人口出生在约30年前,即1983年前后,故B正确。

1983年40岁至50岁年龄段人口数量与2060年同年龄段人口数量相当,但是不可能是同一群人,因为1983年40岁至50岁的人口,至2060年早已100多岁了,故错误。

2060年劳动力数量少于2011年,故D错误。

选B。

第9题,台湾人口出生率已经开始下降,劳动力数量也在减少,故B、错误。

台湾男女人口数量差别不大,故A错误。

鉴于劳动力减少,台湾需要发展技,提高劳动效率。

选D。

答案8B 9D(2016·南昌市二模)人口抚养比是指被抚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可分为少儿(0~14岁)抚养比、老年(65岁及以上)抚养比。

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1982~2007年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城市抚养压力最大的年份是( )A.1982年B.1992年.2002年D.2007年11.由图可知,该城市1982~2007年( )A.少儿抚养比持续升高B.总抚养比持续升高.外青壮年大量涌入D.农业生产结构产生变化解析第10题,总抚养比越大,城市抚养压力越大。

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

读图可知,该城市1982年15~64岁人口比重最小,即少儿(0~14岁)和老年(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最大,总抚养比最大,抚养压力最大,选A。

第11题,1982~2007年,少儿抚养比持续降低;总抚养比先降低后升高;15~64岁人口增长很快,可能是城市化过程中外青壮年大量涌入造成的;从图中不能看出该城市农业生产结构产生变化,选。

答案10A 11二、综合题(共56分)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4分)材料一我国不同年份普查人口数量(单位:亿)与不同年份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单位:‰)变化组合示意图。

(不包括台湾、香港、澳门)材料二普查结果显示,2011年,我国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不包括台湾、香港、澳门)。

不同年龄段构成变化见下图(单位:%)。

材料三2011年与2000年人口接受教育水平差异比较表(以十万人为单位,不包括台湾、香港、澳门)。

(1)根据人口的普查数据描述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

(6分)(2)材料一中的人口数量数据反映出我国人口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人口年均增长率的变化得益于什么?简述这种变化的积极意义。

(9分)(3)上述人口的普查数据反映出我国人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挑战有哪些?(9分)解析第(1)题,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主要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方面描述。

第(2)题,我国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增长快,每年净增长人口数量大和人口老龄化。

回答该题必须结合表格,从表格中提取相关信息。

第(3)题,回答该题注意题目要求,要从“人口、经济、社会发展”三方面入手分析。

答案(1)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2)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这表明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得到了较好的执行,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的控制。

这种转变的意义在于缓解了人口增长对资、环境、社会的压力,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一个较好的基础。

(3)一是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加快,二是出生人口的性别比偏高,三是人口的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些都会给我国人口、经济、社会的发展带重大影响。

13.(2016·江西模拟)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6分)材料一2015年9月,欧洲正面临二战后最大难民潮。

不断的难民主要自叙利亚、利比亚等局势动荡地区。

据了解,此次难民潮有大批难民选择前往德国。

德国的经济发达,当前人口出生率和失业率都很低,政府和民众对难民持欢迎态度。

材料二一个叙利亚家庭需要花费两年的家庭收入,才有可能将家中的年轻人送到欧洲。

到达欧洲后,他们要找到工作或者做买卖,再将攒下的钱寄回家里,让其他家庭成员欧洲团聚。

材料三下面为叙利亚及周边国家示意图和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分布图。

(1)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大量叙利亚难民选择到德国避难的原因。

(5分)(2)从人口角度分析,大量难民涌入将会对德国带哪些影响。

(5分)(3)说明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分布的突出特征,并简析其原因。

(6分)解析第(1)题,以两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差异切入,从德国有利于避难的条件——稳定的社会环境、宽松的难民政策、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第(2)题,结合德国的人口国情(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短缺)和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社会经济产生影响的具体表现(就业机会、社会负担、社会治安等),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3)题,读叙利亚难民避难地分布图,可以发现避难地主要为叙利亚的邻国,而且国家比较多,再结合这些国家的相关特征分析原因即可。

答案(1)德国经济发达,能提供较好的救助(社会福利);就业机会更多;社会稳定,人身较安全;有宽松的难民政策。

(2)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缓解人口老龄化。

不利影响:影响社会安定;与当地人竞争就业岗位;加重社会负担。

(3)多分布在邻国;分布在多个国家。

原因:距离近,路费少;可走陆路(不走水路),易于到达;文化、语言、民族、宗教等方面差异小。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分)俄罗斯政府计划无偿发放远东地区(乌拉尔山以东)的土地给俄罗斯公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该项政策的实施,将刺激其欧洲部分的人口向远东地区迁移。

下图为1990~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人口资料图。

(1)试分析1990~2010年俄罗斯远东地区总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6分)(2)影响俄罗斯远东地区未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分)(3)俄罗斯欧洲部分人口迁往远东地区,将给其欧洲部分带哪些不利影响?(3分)(4)俄罗斯面对本国人口问题,可以采取哪些可行的人口政策?(3分)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俄罗斯远东地区总人口数量不断下降,原因可从自然增长率特点和人口迁移方面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