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并序》导学案(1)及答案

合集下载

琵琶行导学案答案

琵琶行导学案答案

琵琶行导学案答案琵琶行导学案答案《琵琶行》〔并序〕导学案·答案1、给加点字注音。

铮〔zhēng〕悯然〔mǐn〕谪居〔zh?〕还独倾〔huán〕间关〔jiān〕.....湓浦口〔p?n〕贾人〔gǔ〕荻花〔dí〕霓裳〔nícháng〕六幺〔yāo 〕......裂帛〔bó〕幽咽(y?) 浔阳〔xún〕慢捻〔niǎn 〕舫船〔fǎnɡ〕......虾蟆陵〔há mɑ〕呕哑〔ōu yā〕嘲哳〔zhāozhā〕阑干〔lán 〕琴弦〔xián 〕........红绡〔xiāo〕钿头〔diàn〕银篦〔bì〕春江花朝(zhāo) ....2、解释以下加点词的含义。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贬官,降职今漂沦憔悴:漂泊沦落....明年秋,送客湓浦口:第二年使快弹数曲:畅快...因为长句:于是创作弟走参军阿姨死:古代指歌舞妓的头面人物....凝绝不通声暂歇:突然,一下子秋月春风等闲度:随随意便...梦啼妆泪红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却,退回....去来江口守空船:走了以后暮去朝来颜色故:容貌衰老....江州司马青衫湿:文中指江州司马穿着黑色的单衣。

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整体感知3、本文有几条线索?本文的主旨句是哪句?明确:琵琶女身世为明线,作者的感受为暗线。

主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4、仿照第1节“江头送客闻琵琶”概括每小节大意。

明确:江头送客闻琵琶江上聆听琵琶曲歌女倾诉身世苦同病相怜伤迁谪重闻琵琶青衫湿探究案探究点〔一〕1、自读诗前小序,并考虑这段小序有何作用?明确:①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②概述琵琶女身世;③点明写作动机;④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2、诵读第1段并考虑:诗的开第一篇关于秋天月夜送别情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①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②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

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琵琶行并序》【教学目标】1、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诗的结构特点。

2、领悟作者的艺术特色,学习描写音乐的方法。

3、理解文章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诗的结构特点2、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掌握作者描写音乐的高超技巧。

2、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诵读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分析本诗的结构特点【教学难点】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深沉感情。

【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首,“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现存诗近三千首。

2、写作背景《琵琶行》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后的第二年秋天写的。

元和三年(808 ),白居易任“谏官”(即左拾遗);五年,调京兆府户曹参军;九年,接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宰相武元衡被刺死,白居易首先上疏,急请捕"贼"。

朝廷深恶其僭越言事,诬其"浮华行","甚伤名教",贬为江州司马。

【自主学习】一、粗读通文本:学生齐读课文,完成系统集成“心有千千结”。

二、范读赏诗音。

听课文录音,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

三、细读理结构。

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诗歌的脉络和结构,完成下题。

课文五个段落,试依照例句,为各段拟一个小标题。

1、江头送客思管弦2、移船聆听琵琶曲3、江心听诉身世苦4、同病相怜感慨多5、重闻琵琶青衫湿【合作探究】四、悟读体诗情1、诗人对琵琶女持什么样的情感?一是对琵琶女高超音乐才能的欣赏与赞扬;二是对其悲遭遇的深切同情。

高中语文 第6课《琵琶行(并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 第6课《琵琶行(并序)》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琵琶行》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及贡献。

2.理解《琵琶行》的内容和诗人深沉的感情。

3. 了解和掌握描摹音乐的手法。

4.背诵诗歌。

【解题及作者介绍】《阳光课堂》P27《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

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自主学习任务】一、确定字音,完成《阳光课堂》P27(一)。

二、学生各自朗读,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

三、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诗歌小序,总结本段知识。

简析诗前小序:1.注意几个字词: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左迁,贬官。

明年:第二年。

今指今年下一年。

委身:托身。

嫁的意思。

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命,叫;酒,名词作动词。

因:于是;为:作,写。

命:命名,取名。

2.小序有何作用?(1)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2)概述琵琶女身世;(3)点明写作动机;(4)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琵琶行》自主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琵琶行》的内容和诗人深沉的感情【自主学习任务】1.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翻译诗歌,总结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感情。

(一)完成《阳光课堂》P27 (二)(三)(四)(五)(二)简析诗歌的内容:分别从诗人和琵琶女的角度概括各个诗节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诗人:浔江送客闻琵琶琵琶女:孤寂月夜弹琵琶其中:“枫叶荻花秋瑟瑟”为环境描写,渲染悲凉气氛,奠定全诗基调。

“主人下马客在船”为互文。

第二节琵琶女:月夜弹奏琵琶曲诗人: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三节:琵琶女:江心自叙身世苦少年:本居京城色艺绝老大:门前冷落守空船第四节昔日:才高位显居京城如今:谪居浔阳处境艰诗人:同病相怜感慨多第五节诗人:重闻琵琶青衫湿琵琶女:却坐促弦弦转急感情在“满座皆泣”中达到高潮。

(完整版)《琵琶行》导学案带答案的

(完整版)《琵琶行》导学案带答案的

《琵琶行》导学案【学习目标】情感目标:从失意者的互相同情慰藉之情中受到悲剧美的陶冶,从而认识封建社会(压制人才)的黑暗,激发学生珍视今朝的成才环境。

知识目标:1.解题、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及本诗名句,学会古诗诵读。

2.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3。

欣赏作者运用生动、新颖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感受诗中音乐描写的意境;能力目标:进一步巩固并领会对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如何塑造艺术形象把握主题(体会诗人把琵琶女的遭遇于自己被贬谪的境况联系起来的用意,理解诗歌的主题)。

【学习重难点】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是重点;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学法指导】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查阅词典,初解文本;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课前预习】1.查阅作家作品及创作背景。

2.熟练诵读课文,分组讨论,翻译课文,积累字词,找出名句。

【知识导学】1。

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 _,___胡儿能唱琵琶篇_.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这位诗人就是白居易.2.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后被贬为江州司马。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3。

《琵琶行(并序)》学案含答案

《琵琶行(并序)》学案含答案

年级活页导学案第周第 16 课时时间月日组长签字制作人:班级姓名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顺畅地诵读全诗并背诵第二节;2.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3.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1.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是重点;2.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教学程序一、激趣导入谁能说出一些古代与音乐有关的故事?《诗经》:“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高渐离易水送别荆轲。

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

司马相如向卓文君求爱弹奏《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皇,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

”稽康悲奏《广陵散》。

《西厢记》莺莺听张生弹琴:“其声壮,似铁骑刀枪冗冗;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声高,似风清月朗鹤唳空;其声低,似听儿女语,小窗中,喁喁。

他那里思不穷,我这里意已通,娇鸾雏凤失雌雄。

他曲未终,我意转浓,争奈伯劳飞燕各西东,尽在不言。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寄闲情淑女解琴书”黛玉论琴:“琴者,禁也。

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其淫荡,去其奢侈。

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

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

所以古人说‘知音难遇’。

若无知音,宁可独对着那清风明月,苍松怪石,野猿老鹤,抚弄一番,以寄兴趣,方为不负了这琴。

……”《三国演义》诸葛亮演空城计时焚香弹琴以示其闲静而惑乱司马懿。

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也有刘正风与魔教长老琴箫合奏而为知己的故事。

马志远曾据《琵琶行》作《江州司马青衫泪》杂居。

叙述白居易和裴兴奴恋爱故事。

二、自学指导一齐读全诗,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思考下列问题(10分钟)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共同点?三,自学指导二自读诗歌3,4节,思考“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1)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作品风格以及本诗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2.把握全文的文言现象及诗歌大意,品读诗歌中描写音乐的语言;3.品味诗歌意境,分析琵琶女形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1.把握诗歌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欣赏诗中运用比喻修辞方法来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3.背诵全诗。

【学习方法】朗读法、自主研读法、师生合作探究法。

【学时安排】4学时一.【知识链接】1.解题: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著有《长恨歌》。

行,又叫“歌行”,其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2.作者简介: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人生观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卖炭翁》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有同情农民的作品,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人》、《后宫词》等),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如《卖炭翁》、《红绒毯》等)。

由于得罪了唐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喻诗。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导学案及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导学案及答案
《琵琶行》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 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在这里,诗人把一个琵琶女视 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部 融合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相关知识 歌行体,是在汉魏六朝乐府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体诗,正式形成于唐代。这类诗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长兄,长子。 6.文言句式 (1)歌以赠之。 (介词"以"的宾语"歌"前置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示强调。) (2)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于穆、曹二善才"放在动词"学后"作补语。"于"相当于"向"。) (3)转徙于江湖间。 (介词结构后置。"于江湖间"作动词"转徙"的补语。"于"相当于"在"。) (4)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本"后省略动词谓语"是"。) (5)使快弹数曲。 ("使"后省略宾语"之",指"琵琶女"。) (6)送客湓浦口。 ("客"后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被"。)
历史制造了许多悲剧,而并非所有悲剧都因悲剧的主角而演绎成永恒的绝美。
写作运用
【适用话题】可用于“知音”“情感”“音乐”“审美”“理解”“关注弱者”“同情”
“和谐”“同情心是人性的标志”“要忧民之忧”“流泪如何不丈夫” 等话题或题目中。
运用范例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一等奖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一等奖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经典名句赏析:教师引导学生赏析《琵琶行》中的经典名 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与反馈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多 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 高教学效果。
教学手段:PPT演示、多媒体展示、实物展示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播放《琵琶行》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 境。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了解《琵琶行》 的背景、作者、主题和艺术特色。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解决学习 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 理解《琵琶行》。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一等 奖设计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目录
CONTENTS
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2 教学目标 3 教学内容 4 教学重点与难点 5 教学方法与手段 6 教学过程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琵琶行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阅读和 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琵琶行》所表达的情感,培养 对文学的热爱。
教学内容
《琵琶行》的背景介绍
作者白居易简介
《琵琶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经典名句赏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琵琶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难点:经典名句的赏析和理解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导学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教师讲 解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琵琶行并序》名师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琵琶行并序》名师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琵琶行并序》名师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琵琶行并序》名师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琵琶行并序》名师导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琵琶行并序》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一部抒情长篇小说,叙述的是汉武帝时期的艺童王昭君在被迫逃亡途中的遭遇和沉醉于琵琶音乐中的心境。

该文艺术性极高,语言优美,以及它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不仅令人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在今天仍然能够给我们带来启示和指引。

本文将针对人教版高一必修三中的《琵琶行并序》这一篇重要的文学经典,给大家提供一份名师导学案,旨在通过深度解读和阅读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该文所展现的艺术风采和人文内涵。

一、前置知识概述1.古代舞蹈古代舞蹈是指在显著时期(公元前2100年至公元10世纪)中国舞蹈的发展及传承。

它有着独特的形式、技艺和精神内涵,表现了古代人民的生产劳动和精神生活,以及中国的灿烂文化。

2.古代音乐古代音乐是古代中国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音乐理论、音乐技巧、器乐和声乐等多个方面。

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智慧。

二、课程阅读1.作品背景《琵琶行并序》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一篇长篇小说。

该文讲述了汉武帝时期的艺童王昭君被迫逃亡的故事,她经过多次辗转,最终抵达塞外。

在逃亡的过程中,王昭君发现了琵琶这种乐器的魅力,并沉淀了她那独特的人生境界。

2.作品分析1)情节分析《琵琶行并序》中的情节主要分为两个环节:虞倩婉教王昭君练习琵琶,王昭君下落不明。

整个故事情节流畅,有着清晰的线索,表现了王昭君在意外之间的生活历程,以及她对琵琶音乐的真正热爱和追求。

2)文学手法分析《琵琶行并序》中运用的文学手法丰富多样,尤其是白居易所运用的心理描写和言语交流,用他独特的情感语言,表现了王昭君在琵琶音乐中的心理变化。

3.文章思考1)人文思考《琵琶行并序》是一篇极富人文内涵的文学作品,它所表达的却是超越个人的普遍人性。

我们从中不仅可以感受到艺术的美,更可以感受到人性从困境中崛起的力量和智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现人性真谛的机会。

高中语文必修三新人教版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新人教版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琵琶行》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家作品,归纳文言现象。

(2)熟悉课文,联系时代与背景及作家的创作风格,在朗读背诵中提升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2、过程与方法(1)整体感知,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时代与作者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

(2)涵咏诗歌语言,体会作品情感和艺术特点。

(3)理解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天涯沦落的感伤和内涵;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提高文学趣味,感受作品的社会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引导学生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涵咏诗歌形象和语言。

3、背诵诗歌,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教学难点:品味作者对音乐的精湛描写,学习象声摹音、设喻作比的修辞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学法指导:1、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初解文本;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咏,体悟情感。

2、学诗三步走:“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悟”,体味意境,感受形象;“品”,咀嚼涵咏,品味语言。

【课前热身】1、了解与课文有关的知识:“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南宋王灼《碧鸡漫志》解释说:“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

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

”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云:“体如行书曰行。

”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看,所谓“行”,是指那些流走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

2、走进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生于河南新郑。

少年时期,避乱江南。

贞元十六年(800)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琵琶行》并序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琵琶行》并序导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不断传承,中国古代文学逐渐成为了人们了解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其中,《琵琶行》作为唐代文学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何通过《琵琶行》的学习,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的内涵和价值,进而增强文化自信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本文将以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琵琶行》为例,设计一份《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1. 理解《琵琶行》的基本情节,掌握主要人物特征和情感表达。

2. 熟悉《琵琶行》的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认识古代音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3. 意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增强文化自信。

二、学习过程:1. 导入环节:了解《琵琶行》的背景和作者从《琵琶行》的标题和课本中相关的文字中,引导学生们了解《琵琶行》这首诗篇的文学形式和基本情节,以及这首诗的作者白居易的基本情况和创作背景。

通过音乐和视频,让学生感受到琵琶的音乐特点,加深对诗篇中音乐形象的理解与感受。

2. 感受情感环节:理解《琵琶行》的情感表达和主旨思想通过朗读和分析课文,帮助学生理解《琵琶行》中人物情感的表达和描写,并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让学生感受到“无情不似多情苦”,“好事多磨”等诗中主题思想的深刻内涵,引导学生思考人物情感的内因和外部条件,以及背后所体现的深刻的人性和人文关怀。

3. 文学特点环节:掌握《琵琶行》的文学特点和艺术价值通过比较古代音乐与现代音乐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了解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在学习《琵琶行》的过程中,让学生寻找文学表现手法的变化和演化之处,了解诗篇创作和表现手法的典型特点,探究其文学形式呈现的艺术价值。

4. 文化传承环节: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和特点通过与学生讨论古代音乐的形成与发展,引导学生领悟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促进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既在理论知识方面,也在实践操作中加强学习。

《琵琶行_并序》导学案答案.doc

《琵琶行_并序》导学案答案.doc

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琵琶行并序》导学案【参考答案】【学习过程】一、实词1.①名词,话/名词,字/动词,说②动词,吩咐,命令/动词,命名,题名③数词,几 /名词,数量④副词,暂时/副词,一下子,忽然⑤动词,拨动/名词,拨子,弹奏弦乐所用的工具2.①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后一年。

②“因为”古义:于是写了。

今义:连词,表示原因。

“长句”古义:唐代习惯把七言诗叫做长句。

今义:长句子。

③古义:整理。

今义:整治,治理。

④古义:年纪大了。

今义:排行第一的。

⑤古义:突然冲出。

今义:超出一般。

⑥古义:刚才。

今义:朝前面。

⑦古义:突然,一下子。

今义:暂时。

3.①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②名词用作动词,摆酒;③形容词"重”''轻”均带宾语,用作动词,看重,轻视。

二、1.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译为"在” /介词,表示比较,译为"比” /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2.动词,做/动词,当作,作为/介词,给/动词,弹奏三、1.省略句,省略虚词,于。

同时是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于溢浦口送客。

2.倒装句,正常语序为:于江湖间转徙。

3.被动句,意思是:被这个人的话感动。

4.判断句。

本来是长安倡女。

5.省略句。

使其快弹数曲。

五、1.①小序: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②第一段:“混阳江头夜送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再用“枫叶荻花秋瑟瑟”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主人”四句,写饯别时的凄凉情景。

“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一个“惨”字点出了凄凉环境。

最后借江边月影,烘托出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

“忽闻”两句对忽然传来的琵琶声悠然神往,从感情上由忧转喜,引起下文。

2.第二段乐声的描写可以分为三个小层次:第一层:诗人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描写乐声。

以“急雨”“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三组比喻,描写乐声由急骤粗重而急促轻细,而纷繁清由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琵琶行 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琵琶行 导学案

琵琶行并序1.能够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诗人深沉的感情。

2.领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具体内涵,把握诗歌意境。

3.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并能运用这一技法进行片段习作。

1.连线作者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

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曾倡导并掀起新乐府运动。

现存诗近3 000首,主要有: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并序》、《卖炭翁》(七古)、《钱塘湖春行》(七律)等。

2.探寻背景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大官僚及皇帝,43岁时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

次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

白居易压抑不住内心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

由于他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最终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后被贬为江州司马。

《琵琶行并序》就写于他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第二年秋天。

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慨叹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

行,又叫“歌行”,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名曲之一,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1、识字注音(1)重点字湓.浦口( ) 钿.头云篦.( ) 嘲哳..( ) 迁谪.( ) 虾蟆..陵( ) 霓裳.( ) 铮.铮( ) 悯.默( ) 2、实词(1)、一词多义①言⎩⎪⎨⎪⎧ 感斯人言 凡六百一十六言自言本是京城女②命⎩⎪⎨⎪⎧ 遂命酒 命曰《琵琶行》 ③数⎩⎪⎨⎪⎧ 使快弹数曲 一曲红绡不知数 ④暂⎩⎪⎨⎪⎧ 凝绝不通声暂歇 如听仙乐耳暂明 ⑤拨⎩⎪⎨⎪⎧ 转轴拨弦三两声 曲终收拨当心画(2)、古今异义①明年秋,送客湓浦口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6 《琵琶行并序》学案有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6 《琵琶行并序》学案有答案

6 琵琶行并序第1课时1、简介作者||,教师补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

青年时期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读书时期特别刻苦以至于舌上生疮||。

少年就以诗成||,曾以《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到京城拜望大诗人顾况||,深得赞赏||。

29岁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拾遗、刑部尚书||。

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写下了不少揭露现实黑暗||,反映劳动人民痛苦的诗篇||,即被称为的“讽喻诗”||。

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

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

青年时因战乱曾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有“兼济天下”、“为民请命”的理想和信念||,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长篇叙事诗有《琵琶行》、《长恨歌》||。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简介写作背景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

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3、本文属于乐府诗||,简介乐府: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开始设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行祭祀||,召开宴会或举行其他仪式时演奏||。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三第琵琶行并序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材料6 琵琶行并序本课话题——知音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彼此同是沦落天涯、四处飘零的人,虽说初次相逢,又何必曾经互相认识呢?琵琶女的身世,激起诗人情感的共鸣,两人堪称生命的知音。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真正的知音应该是肝胆相照,琴瑟和鸣,是闪电与雷鸣瞬间的交集,是一颗心与另一颗心的一拍即合。

就像一场雷电交加的暴风雨,雨水淋湿了你,也浇透了我。

那时的你,那时的我,同在其中,天地共存,冥冥之中灵魂与灵魂融合了,灵魂与灵魂交织了。

宛如两颗流星相撞,在刹那的撞击中,人生最灿烂的火花迸射出炫彩夺目的光华,书写出生命中最优美的乐章!1.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意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之意。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高山流水”遂成为知己或知音的代名词。

2.伟大的友谊马克思和恩格斯因共同的理想和信念结成了深厚友谊,成为知音。

这种友谊在历史上是无双的,改变了整个人类的历史。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白居易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

——李贺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蒲松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孟子[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湓.浦( ) 铮.铮然( )倡.女( ) 贾.人( )悯.然( ) 迁谪.( )浔.阳( ) 荻.花( )管弦.( ) 霓.裳( ) 六幺.( ) 嘈.嘈( ) 幽咽.( ) 水浆迸.( ) 船舫.( ) 虾.蟆( ) 红绡.( ) 钿.头( ) 银篦.( ) 阑.干( ) 呕哑..( )( ) 嘲哳..( )( ) 【答案】 p én zh ēn ɡ ch ān ɡ ɡǔ m ǐn zh é x ún d í xi án n í y āo c áo y è b èn ɡ f ǎn ɡ h á xi āo di àn b ì l án ōu y ā zh āo zh ā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为⎩⎪⎨⎪⎧委身为.贾人妇(动词,作为,做)因为.长句(动词,创作)为.君翻作(介词,替,给) (2)命⎩⎪⎨⎪⎧遂命.酒(动词,命令)命.曰(动词,命名,题名) (3)闻⎩⎪⎨⎪⎧忽闻.水上琵琶声(动词,听见)以勇气闻.于诸侯(动词,闻名)闻.寡人之耳者(动词,使……听到)博闻.强识(名词,见闻、知识) (4)举⎩⎪⎨⎪⎧举.酒欲饮无管弦(动词,端起)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杀人如不能举.(形容词,尽)将军向宠……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动词,推举、推荐)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动词,拿)(5)信⎩⎪⎨⎪⎧低眉信.手续续弹(副词,随意、随便)烟涛微茫信.难求(副词,的确、确实)楚怀王贪而信.张仪(动词,相信)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名词,媒人)(6)故⎩⎪⎨⎪⎧暮去朝来颜色故.(形容词,衰老)故.垒西边(形容词,旧的)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交往、交情)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名词,原因、缘故)此物故.非西产(副词,原本、本来)(7)迁⎩⎪⎨⎪⎧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动词,贬官、放逐)再迁.为太史令(动词,调动官职)(8)言⎩⎪⎨⎪⎧感斯人言.(名词,话,说的话)凡六百一十六言.(名词,字)自言.本是京城女(动词,说)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2)遂命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3)商人重.利轻.别离(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轻视(4)歌.以赠之(名词用作动词)作歌(5)梦.啼妆泪红阑干(名词用作状语)在梦里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明年..秋古义:第二年。

高二语文导学案2.6《琵琶行》并序(一)(新人教版必修3)

高二语文导学案2.6《琵琶行》并序(一)(新人教版必修3)

7 琵琶行并序 2 二中闫春霞《〈琵琶行〉并序》导学案(一)高一语文编写人:闫春霞审稿人: 2009年6月20日【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白居易及其诗歌创作主张。

2、整体把握文章,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疏通文意。

3、进一步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朗读背诵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目标2难点:目标3【学法指导】自学法: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初解文本。

【知识链接】1、品思题目《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

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等古体。

2、作者介绍唐•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自号“酔吟先生”。

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

其祖父时迁居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

小时候聪颖过人,5/6岁即学作诗,9岁便懂音韵。

由于“家贫多故”,11/12岁便颠沛流离,接触了人民的苦难生活。

后到长安应试,以《赋得古原草送别》得顾况赏识。

落第后回家伏案苦读,竟至口舌生疮,手肘结茧。

27岁中进士,因取中“拔萃”,授秘书省校书郎。

唐宪宗元和年间,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东宫属官,掌讽谏太子过失)。

元和十年贬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

唐穆宗时,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

晚年以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分司东都。

出任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以44岁为界,之前抱定“兼济天下”之思,之后则“独善其身”。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人称“诗魔”,和好友元稹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反对六朝以来的“嘲风雪,弄花草”的作品,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即所谓“讽喻诗”(《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当时对外国也有一定影响。

2022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6《琵琶行》导学案(1)

2022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6《琵琶行》导学案(1)

【使用说明】1.依据预习案通读全诗,有感情的朗读;借助“教材助读〞,从整体上理解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所有题目都在课前书面完成,认真书写,独立完成,标准作答,按时上交。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示出来,并填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限时20分钟,独立完成。

一.教材助读1.走近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写下了不少感慨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白居易诗作通俗易懂,明丽流畅。

文学史流传“老妪解诗〞的佳话。

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

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

2.了解背景: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锋利。

外族不断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统治阶级内部朋之争日益加剧,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日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白居易早年避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

唐宪宗元和十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

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洲司马。

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有愤慨。

到江洲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世态炎凉。

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到江洲的第二年就创作了这篇著名的长诗。

3.文体知识:行,又叫“歌行〞,是乐府歌辞的一种体裁。

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

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自由,富于变化,可屡次换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琵琶行并序 2《〈琵琶行〉并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白居易及其诗歌创作主张。

2、整体把握文章,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疏通文意。

3、进一步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朗读背诵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目标2难点:目标3【学法指导】自学法: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初解文本。

【知识链接】1、品思题目《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行,又叫“歌行”,源于汉魏乐府,是其名曲之一。

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平仄不拘,用韵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歌、行、引(还有曲.吟.谣等)本来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它源于汉魏乐府,是乐府曲名之一,后来成为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

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等古体。

2、作者介绍唐•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自号“酔吟先生”。

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

其祖父时迁居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

小时候聪颖过人,5/6岁即学作诗,9岁便懂音韵。

由于“家贫多故”,11/12岁便颠沛流离,接触了人民的苦难生活。

后到长安应试,以《赋得古原草送别》得顾况赏识。

落第后回家伏案苦读,竟至口舌生疮,手肘结茧。

27岁中进士,因取中“拔萃”,授秘书省校书郎。

唐宪宗元和年间,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东宫属官,掌讽谏太子过失)。

元和十年贬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

唐穆宗时,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

晚年以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分司东都。

出任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以44岁为界,之前抱定“兼济天下”之思,之后则“独善其身”。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人称“诗魔”,和好友元稹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诗经》的优良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反对六朝以来的“嘲风雪,弄花草”的作品,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即所谓“讽喻诗”(《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当时对外国也有一定影响。

其艺术成就最高的是长篇叙事抒情诗。

白居易的诗通俗好懂,传说“白傅作诗,老妇皆懂”。

3、写作背景《琵琶行》创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

白居易任谏官时,直言敢谏,同情民间疾苦,写了大量的讽谕诗,触怒了唐宪宗,得罪了权贵。

元和十年,宰相武元衡被藩镇李师道派人刺杀。

白居易情急之中上疏请捕刺客,触犯了权贵的利益,被指责越职奏事,贬为江州刺史;又进而诬陷他作《赏花》《新井》诗“甚伤名教”,再贬江州司马。

江州当时被看成是“蛮瘴之地”,加之州司马虽然名义上是刺史的佐史,实际上是一种闲散职务,这对白居易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嘲弄。

他的被贬其实是一桩冤案,他连遭打击,心境凄凉,满怀郁愤。

次年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创作出这首传世名篇。

【学习过程】1.填空《琵琶行》选自《》,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朝诗人。

诗中富有哲理性的名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琵琶行》的“行”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湓.浦口(pén)憔.悴(jiāo)六幺.(yāo)B.铮.铮然(zhēng)贾.人(jiǎ)荻.花(dí)C.虾.蟆陵(há)嘈.杂(cáo)钿.头(diàn)D.江浸.月(jīn)呕哑.(yā)嘲哳.(zhā)3.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曲罢悯然钿头银蓖司马青衫枫叶荻花B.转徒江湖漂沦憔悴梦啼妆泪忧愁暗恨C.轻拢慢捻天崖沦落幽咽泉流谪居卧病D.东船西舫恬然自安添酒回灯暮去朝来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使快.弹数曲快:赶快。

B.歌.以赠之歌:歌唱。

C.凡六百一十六言.言:句。

D.座中泣.下谁最多泣:眼泪。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弦弦掩抑..声声思掩抑:低沉抑郁。

B.老大..嫁作商人妇老大:排行第一。

C.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离去回来。

D.满座重闻皆掩泣..掩泣:掩饰哭泣。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铁骑突出..鞍马稀..刀枪鸣 B.门前冷落C.整顿..声..衣裳起敛容 D.凄凄不似向前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请你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可真难,真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啊!B.刚退居二线的老王抱怨说:“你看我才退了下来几天,就‘门前冷落鞍马稀.......’了,真是人走茶凉啊!”C.这段时间,我们一起流汗,一起流泪,“相逢何必曾相识.......”,我提议,干杯!D.轮到中国选手申雪、赵洪博出场了,大家都屏住呼吸,场内一片寂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8.对《琵琶行》中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嘈嘈”形容弹奏动作的粗重,“切切”形容弹奏动作的轻细。

B.“间关”形容鸟声婉转,这里指音乐的流畅悦耳。

C.“别有幽愁暗恨生”,是说音乐勾起听众内心深处的愁思和怨恨。

D.“银瓶乍破”“刀枪鸣”形容音乐的激越雄壮,惊心动魄。

9.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千呼万唤始出来,。

,此时无声胜有声。

,相逢何必曾相识。

座中泣下谁最多,。

【课堂检测】1.对第一段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两句交代地点、时间和这一段的中心事件,环境描写烘托出离别时悲凉的气氛。

B.三四两句写诗人骑马送别船上即将远行的朋友,要为朋友饯行,却连音乐也没有。

C.五六两句写饯别时诗人与朋友的内心都十分悲痛,茫茫的江面上映着月影,更增添了悲凉之感。

D.从七八两句琵琶声使人产生的情绪变化可知:前面的“无管弦”、“惨将别”等起了反衬的作用。

2.对第二段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欲语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说明琵琶女不愿见官员,她虽曾为歌伎,却仍不失女子的羞怯。

B.“拢”、“捻”、“抹”、“挑”是弹奏的手法,而这些繁复的手法在一个句子中写出,又是“信手”弹来,足见技巧的娴熟。

C.“间关”形容鸟叫声,与《诗经》中“关关雎鸠”的“关关”相同;“滑”形容乐曲的婉转流畅,与“冷涩”的“涩”相对。

D.由“冷涩”到“凝绝”描绘了声音由迟缓轻细、越来越细,到逐渐消失的过程,“此时无声胜有声”胜在情思缅邈,意味无穷。

3.对第二段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一段没有写对话。

其实人们之间肯定有交谈,关于琵琶女也只是用“欲语迟”、“千呼万唤”带过,这样处理是为了集中描写琵琶女的演奏。

B.这一段没有写琵琶女的容貌。

她应该是风韵犹存的,或者她的愁容,她的憔悴。

没有写这些是为了更突出她演奏的高超技艺。

C.这一段没有写众人。

其实船上还有客人,也还应该有船夫和仆人。

诗人只以主述者置身其间并传达感受,是为了突出中心事件和主体形象。

D.这一段也没有写其他的船只。

江面上不可能只有这“东船西舫”两只船,但没有写这些,这是为了渲染一派宁静沉寂的气氛。

4.对第三段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乐曲演奏过程中,诗人和客人的反映显然引起了琵琶女的注意,她感受到了尊重和理解,遇到了知音,所以才主动讲出了自己的身世。

B.琵琶女对自己的才艺和年轻时的容貌颇为自信,当年红极一时的歌伎生涯使她觉得非常美好,因此在自述时仍流露出对那一段生活的怀念。

C.“弟走从军阿姨死”,家庭的变故使琵琶女失去了生活的依靠,而这就成了她人生的转折点,从此遭冷落,不得已“嫁作商人妇”。

D.琵琶女的演奏之所以使人感到“别有幽愁暗恨生”,主要是因为她怨恨世人重色轻才,出嫁后丈夫又重利轻别,使她感到孤独寂寞。

5.对第四段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住近湓江”、“举酒独倾”与琵琶女“守空船”是一样的孤苦。

B.诗人在政治上被贬谪,琵琶女在生活上遭遗弃,二者有相通之处。

C.诗人与琵琶女同是离开京城来到僻远的浔阳,都有繁华不再的感伤。

D.诗人把全部情感和慨叹凝结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课外拓展】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白居易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有人评论这首诗中的“景”和“情”全由第三句关联,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在唐代,冬至是一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本诗写诗人冬至时节客居邯郸驿,孤寂思家,诗人是怎样表现他的思乡之情的?请结合全诗的三、四两句加以赏析。

【课堂小结】【学习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