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小结《运动和力》

合集下载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教案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教案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目标1.知道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和速度。

2.了解车的发展历史,调查不同类型的车有不同的动力类型。

3.通过实验,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之间的关系。

4.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意识到要用实验数据作为证据。

教学重点通过让小车运动起来,体会力的作用。

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小车、绳子、曲别针、垫圈、计时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引导: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这些物体有的是静止不动的,有的是处于运动中的。

学生分别列举静止不动的物体和运动中的物体。

物体的状态也不是始终不变的,有的物体会从静止状态变成运动状态,有的物体会从运动状态变成静止状态。

那么怎样才能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呢,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想一想并回答问题。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以小车为例,想办法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

板书课题:3.1让小车运动起来二、聚焦几千年前,人类就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车,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类型的车,它们都是怎样动起来的,学生观察各种车的样式,思考它是怎样动起来的。

三、探索活动一:让小车动起来教师引导:接下来我们试一试如何利用材料让小车运动起来。

怎样利用垫圈、绳子让小车运动起来,学生想一想如何让小车运动起来。

全班交流,总结方法:将绳子和垫圈安装在小车上,将垫圈垂在桌面下方。

运用垫圈重力,转化为绳子对小车的拉力,使它运动起来。

活动二:拉力大小对小车运动快慢的影响引导学生进行预测。

教师指导:增加垫圈数量使拉力变大,用计时器记下小车运动相同距离的时间,比较不同垫圈数量时,小车运动的时间长短。

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

如何使小车在终点处停下来呢,(用手挡住小车,可以让它停止。

)2.从挂一个垫圈开始,一个一个增加垫圈,直到小车可以动起来3.再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观察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优秀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优秀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运动和力》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运动和力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运动和力的概念,让学生知道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了解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同时,教材还设计了一些有趣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运动和力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周围的运动和力现象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他们对于运动和力的本质和规律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逐步理解和掌握运动和力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2.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和理解运动和力的现象。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和体验运动和力的作用。

3.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和探索运动和力的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具:准备《运动和力》的教材和相关的教具,如小车、球等。

2.实验材料: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如绳子、桌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例,引导学生关注运动和力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和规律,让学生了解和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运动和力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和体验运动和力的作用。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运动和力的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探索运动和力的规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运动和力的知识,强调重点和难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运动和力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整理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整理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整理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和力》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运动和静止、力的作用、摩擦力、惯性、简单机械等。

这些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学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力的作用、摩擦力、惯性等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直观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和静止、力的作用、摩擦力、惯性、简单机械等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力的作用效果。

3.摩擦力的产生和减小。

4.惯性的概念。

5.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

2.运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概念。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物理学的实际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弹簧测力计、摩擦垫等。

2.教学多媒体:PPT、视频、图片等。

3.学习资料:教材、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抛掷物体,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运用PPT或视频,展示各种运动和力的现象,如滑梯、跳绳等,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运动和力。

3.操练(15分钟)进行一系列实验,如斜面滑车实验、弹簧测力计实验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效果、摩擦力的产生和减小、惯性等概念。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运动和力、摩擦力、惯性等概念,并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5.拓展(10分钟)介绍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如杠杆、滑轮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九年级一二单元知识点物理

九年级一二单元知识点物理

九年级一二单元知识点物理在九年级一二单元的物理学习中,我们将学习一些重要的物理知识点,包括力、能量和机械运动等。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力的概念与特点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

力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2.力的表示方法:常用的表示方法有矢量箭头、力的大小和作用点等。

3.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是描述力的三要素。

4.力的叠加原理:当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可按照力的矢量相加原理求出合力。

二、力的效果与力的分类力的作用会产生一些效果,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力的平衡:当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2.力的使物体加速度:当合力不为零时,物体会产生加速度。

3.力的使物体形变:某些力会使物体产生形变,如拉力、压力等。

力可以根据其性质和作用对象的不同进行分类,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接触力:力的作用对象是直接接触的物体。

2.重力:物体受到地球或其他天体的吸引力。

3.弹力:物体受到弹性变形后恢复原状的力。

4.摩擦力:物体之间相互接触并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力。

三、能量的概念与能量转换能量是物体或系统具有的做功能力,是物体活动的基本原因。

能量的转化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势能:物体由于位置、形状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3.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4.能量守恒定律:孤立系统内能量的总量是不变的。

四、机械运动的描述与计算机械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由于力的作用而改变位置的过程。

描述机械运动常用的几个物理量有:1.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末位置的位移量。

2.时间:物体运动所经历的时间。

3.速度: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的位移量。

4.加速度:单位时间内速度发生的变化量。

根据这些物理量的关系,可以进行一些运动的计算和分析。

五、小结九年级一二单元的物理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力、能量和机械运动等知识点。

通过了解力的概念和特点,我们能够理解力在物体运动和形变中的作用;通过学习能量的转换,我们能够了解物体能量的变化和守恒规律;通过掌握机械运动的描述与计算,我们能够运用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运动与力初中一年级物理科目教案

运动与力初中一年级物理科目教案

运动与力初中一年级物理科目教案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与力的基本概念。

2. 学习运动与力的关系。

3. 掌握运动与力的计算方法。

4. 提高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运动与力的概念和关系。

2. 运动与力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1. 运动与力的定义。

2. 运动与力的关系。

3. 运动与力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结合示例分析的方法。

2. 学生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实验观察和实践操作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运动与力。

2. 新知讲解运动与力的定义:运动是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或参照物改变位置的过程,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停止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可以使物体改变速度、改变方向、改变形状或停止运动。

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引起物体运动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没有力就没有运动。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就会保持其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运动与力的计算方法: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F=m*a。

其中,F是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单位是牛顿(N);m是物体的质量,单位是千克(kg);a是物体的加速度,单位是米每平方秒(m/s²)。

3. 练习与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 物体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保持匀速直线运动?2) 物体在何种情况下能够实现加速或减速运动?3) 物体的质量对运动有何影响?4) 给定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如何计算物体所受合力?4. 实验操作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和测量,验证运动与力的关系,并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运动与力的应用,如汽车开始和停止运动、游泳运动与力的关系等,并与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和思考。

六、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运动与力的基本概念、关系和计算方法。

七、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上与运动与力相关的练习题,并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019版小学科学四年级第三单元让小车运动起来

2019版小学科学四年级第三单元让小车运动起来

三、研讨
气球喷气为什么能推动小车运动呢? 是什么力推动小车运动的?
四、拓展
火箭、喷气式飞机都是靠喷气 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观看视频《火箭发射全过程》 观看视频:《水上飞行器》
教科版四上《运动和力》单元
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一、聚焦 我们拉一拉橡皮筋会有什么感觉?
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 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 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实验要求及活动手册
人人 动手
及时 记录
轻声 交流
三、研讨:
1.橡皮槌和小车在什么情况下具有能 量?我们是怎么知道的?
2.运动着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和运动速 度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四、拓展
小结: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 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
教科版四上《运动和力》单元
7.设计制作小车(一)
活动:1. 缓慢挥动橡皮槌敲击音叉; 2. 较快挥动橡皮槌敲击音叉; 3. 快速挥动橡皮槌敲击音叉。
比较:三次实验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二、探索 2. 撞击实验
实验器材:
有了这些器材、可以怎么做这个实验?
二、探索 2. 撞击实验
二、探索 2. 撞击实验
温馨提示: ①在木块的起始位置摆放小 旗或其他标记,释放小车去 撞击木块。 ②用小旗或其他标志标记木 块被撞后的位置。 ③测量距离,记录数据。
小结:使用轮子搬运重物最省力也最方便。
生活中的摩擦力
增大摩擦力:
轮胎上的花纹
减小摩擦力:
车柄手的花纹
瓷砖上放地毯
轴承中的滚珠
链条滴润滑油
拉链上涂蜡烛
生活中还有其它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吗?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集体备课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集体备课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和力》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

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不同形式的运动,如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力和运动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关于运动和力的经验,如拉扯物体、推动物体等。

但学生对于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还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感受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让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运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让学生理解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形式的运动。

2.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己发现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感受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和交流自己的发现。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可以运动的物体,如小车、球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车或球,以便进行实验和观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是如何运动的?运动有哪些形式?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运动的物体,如小车、球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尝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推动小车、踢球等。

并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变化。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力和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同形式的运动有哪些特点?并请各组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运动?如摩擦力、重力等。

并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验证自己的思考。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上册《力与运动》说课稿(含反思)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上册《力与运动》说课稿(含反思)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力与运动》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常见的力》的《力与运动》。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说课。

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中的第三课,紧紧围绕运动的快慢即物体的运动速度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设置运动员比赛的情境,从公平公正的角度提出距离与时间,这实际上就是影响速度的两个重要因素,最后揭示出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第二部分是给常见的交通工具、动物等运动速度排序;第三部分从实际操作层面去感知速度,测量走路的速度,在这个活动里面学会测量距离与时间,然后运用前面所学到的知识去计算速度;第四部分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孩子们的身边出发,理解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整节课用运动速度来描述物体的运动,通过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给运动速度排序等,从量化的角度去描述运动。

二、学情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运动并不陌生,从每天自己做的运动到身边各种物体的运动,运动有快有慢,而"速度"则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测量运动的速度,比较运动的快慢;同时将运动与能量建立联系,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物理学概念的教学在小学阶段存在严谨性和小学生认知特点的矛盾,小学科学的教学既要保证概念的严谨又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教材用较多证据和资料,以测量活动和分析活动为首相接的主线,展开教学内容,重在学生的亲身体验,为将来中学学习打好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1.知道能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2.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3.能够测量并计算物体的运动速度。


4.能够给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排序,了解不同的运动物体有着不同的运动速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速度的意义并能够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

难点∶测量并计算走路的运动速度。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复习教案:运动和力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复习教案:运动和力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复习教案:运动和力教案标题:运动和力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2. 知道力的作用和种类。

3. 理解运动的三要素。

4. 掌握应用力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一、引入活动(5分钟)1. 准备一些有关运动和力的图片和玩具,引发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发生变化就是运动。

2. 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3. 力的种类:推力、拉力、摩擦力、重力等。

4. 运动的三要素:物体、力、运动状态。

三、实践操作(20分钟)1. 实验一:探究力的作用- 准备一块光滑的桌面和一本书- 要求学生用手控制力的大小,尝试将书从桌面上推动到桌边。

- 学生记录推动的结果,分析力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2. 实验二:探究力的种类- 准备一本书和一条绳子- 要求学生用绳子拉书,用手推书,比较拉力和推力对书的作用。

- 学生总结拉力和推力的区别和作用。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回答问题:- 什么是运动?- 什么是力?- 有哪些种类的力?- 运动的三要素是什么?- 如何掌握应用力的方法和技巧?2. 小组讨论:-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力的作用和种类,并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 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拓展延伸(5分钟)1. 观察周围环境,找出更多运动和力的例子。

2. 家庭作业:写一篇关于运动和力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运动和力的概念及其关系,认识不同种类的力以及运动的三要素。

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全部优秀教案(共9份)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全部优秀教案(共9份)

根据2020年教科版四上新教材制定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全部教案(共9份)学校:姓名:日期: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材简析】学生在三年级是现已发现有时物体是相对停止的,有时是运动的。

那么这样让不同类型的车运动起来,本课的研讨就是从这个问题开端的。

本课共规划了2个首要活动:一是聚焦环节,查询不同类型的小车动力来历;二是探究环节,用垫圈作为动力,探求拉力巨细与小车运动的联系,包含用多大的力能使小车运动起来,用不同巨细的力小车的运动速度会有什么改变。

然后引导学生知道不同类型的小车用不同的动力类型;而力可以使停止的物体运动起来,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停止。

【学情剖析】学生现已见过并体会过各种各样的运动的车辆,也对这些车如何运动起来有必定的了解。

在前面的科学学习中,他们开始知道过“力”,开始知道力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

可是他们并没有从科学试验的角度研讨小车运动与力巨细之间的联系。

【教育方针】科学概念方针1.力可以使停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停止2.不同类型的车有不同的动力类型科学探求方针1.查询了解不同类型的车的不同动力系统2.会装置用重力拉动的小车3.会研讨拉力巨细与小车运动快慢之间的联系4.能用试验数据证明自己的估测科学态度方针1.发展进一步研讨运动和力之间的爱好2.意识到要用试验数据作为依据科学、技能、社会与环境方针体会到生活中车辆类型是五光十色的,具有不同的动力类型【教育重难点】重点:经过试验探求拉力巨细和小车运动快慢之间的联系难点:有序地进行合作探求,并用试验数据阐明拉力巨细和小车运动快慢之间的联系【教育预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小车、垫圈,棉绳、秒表、班级活动记载单小组:小车、垫圈,棉绳、秒表、计算器、学生活动手册。

【教育进程】一、聚焦:提醒课题(预设5分钟)1.出示划艇图片发问:怎样让停止的划艇运动起来?怎样让划艇运动更快?怎样让它停下?(预设:学生关注到是力影响了物体的运动)2.图片一次展现马车、推车、火车、轿车、自行车、太阳能小车发问:它们都是怎样动起来的?发问:你还知道哪些类型的车?都是怎样动起来的?教师将学生的回答记载在班级记载表中3.出示小车,设问:你能让它动起来吗?提醒课题:让小车运动起来(板书)二、探究:探究小车运动与拉力巨细之间的联系(预设20分钟)[材料预备:小车、棉绳、垫圈、挂钩、秒表、计算器、学生活动手册]1.出示小车、绳子、垫圈,设问:你能用这些材料让小车运动起来吗?2.学生交流想法教师适时诘问:拉小车的绳子多长才适宜?(并演示小车的绳子太长或太短会怎样)3.设问:让小车运动起来的拉力是怎样发生的?4.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是垫圈的重力发生了拉力。

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教学设计(新版)

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教学设计(新版)

小学科学新课标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教学设计(新版)一. 教材分析《运动和力》是新课标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二力平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以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现象来分析问题。

但是对于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相互性以及二力平衡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操作来进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以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以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2.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和二力平衡的条件。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气球、小车、弹簧测力计、细线、钩码等。

2.教学课件: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二力平衡的动画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感受到力的作用效果,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展示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的相互性以及二力平衡的动画演示,让学生对这三个概念有一个直观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来验证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相互性,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和理解力的作用。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相互性进行巩固。

5.拓展(5分钟)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通过实验现象来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相互性以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教案

第三单元运动和力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目标1、了解车的发明历史,知道这些车是怎样运动的。

2、知道什么是重力,了解重力的作用。

3、能够利用垫圈和绳子,想办法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再想办法让运动的小车静止下来。

4、通过实验,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5、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索让静止的小车动起来,让运动的小车静止下来的方法。

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操作,探索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手册的实验记录表、让小车动起来的实验材料、探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关系的实验材料等等教学过程一、聚焦1、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他们有的是静止的,有的是运动的。

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我们教室里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列举出静止的物体和运动的物体。

2、有的物体一开始是静止的,后来就运动起来了,有的物体一开始是运动的,后来就静止下来了。

那么,怎样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又怎样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下来呢?今天我们以小车为例,来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1让小车运动起来3、人类早在几千年前就发明了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见到各种各样的车。

那么,你们知道哪些类型的车呢?他们又是怎样动起来的?出示课本41页的“车的类型和动力记录表”。

学生分小组活动,讨论交流车的类型和动力,并填写好这张记录表。

全班交流,分别说一说车的类型和动力。

4、教师相机出示相应的车子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车的外形特点。

预设:车的类型和动力二、探索教师引导:我们怎样才能使小车运动起来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索。

活动一:想办法让小车动起来1、出示垫圈、小车和绳子三样实验材料,提出要求:利用垫圈和绳子,想办法让小车动起来。

2、全班交流,讨论让小车动起来的方法。

出示课本42页的中间一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实验方法及要求。

实验方法:将小车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在小车的一端系上绳子,另一端系上钩子,钩上垫圈,垂在桌面下。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整理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整理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整理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和力》这一单元主要包括力的作用效果、力的运动关系以及简单机械等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以及掌握简单机械的使用方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力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还需要通过实验和操作来加深对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运动关系的理解。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掌握简单机械的使用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让学生理解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知道物体受力后会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

3.让学生掌握简单机械的使用方法,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力的作用效果的深入理解。

2.力与运动关系的理解。

3.简单机械的使用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来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力与运动关系以及简单机械的使用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弹簧、小车、杠杆等。

2.教学课件:力的作用效果、力与运动关系、简单机械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力的作用效果,引发学生对力的思考。

2.呈现(1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力的作用效果、力与运动关系以及简单机械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些概念。

3.操练(2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每组选取一个简单机械进行实践操作,了解其使用方法。

4.巩固(10分钟)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巩固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力与运动关系以及简单机械使用方法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力还可以用来做什么?让学生举例说明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力的作用效果、力与运动关系以及简单机械的使用方法。

单元小结《力》1

单元小结《力》1

单元小结:力[基础知识复习] 1、力 (1)力是______对_______的作用。

每一个力的产生都有自己的____物和________物。

( 2 ) 力 的 作 用 效 果 是 力 可 以 改 变 物 体 的 ____________ 或 力 可 以 改 变 物 体 的 ______________。

(3)力的三要素是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的。

2、弹力 (1)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 原理: 弹簧测力计时一定不要超过它的 3 、重力 (1)重力是由于 总是 A、一本书 的受力示意图。

【基础练习】 1、 如 图 所 示 , 两 只 小 船 静 止 在 水 面 上 , 小 明 用 力 推 另 一 只小船,另一只小船会向前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的 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照物,小明是 “静止”)。

2、 用 绳 子 系 住 水 桶 , 把 井 中 的 水 桶 吊 上 来 , 水 桶 受 到 竖 直 向 上的拉力,此时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A、 手 B、 水 桶 C、 绳 子 3、 在 水 中 划 船 时 , 使 船 前 进 的 力 是 ( A、 人 对 船 的 推 力 C、 水 对 船 浆 的 推 力 ) ) D、 地 球 的 ;此 时 以 小 明 所 坐 的 船 为 参 。

的(填“运动”或 ,另一条船是 ,同时也说 而产生的,它的施力物体是 ;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质量 ) D、一个鸡蛋 B、一支粉笔 C、一张课桌 ;重力的方向 。

, 其关系式是 。

(2)如右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而产生的。

弹簧测力计的工作 。

使用(2)5N 大约是下面哪个物体受到的重力((3)如图所示,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若不计空气阻力,请作出足球在空中飞行时B、 船 桨 对 水 的 推 力 D、 水 直 接 对 船 的 推 力 )4 、 托 起 下 列 物 体 所 需 要 的 力 中 , 其 大 小 最 接 近 1N 的 是 (A、 一 块 砖B、 一 个 橙 子C、 一 瓶 可 乐 )D、 一 块 橡 皮5、 关 于 力 的 认 识 中 , 下 列 说 法 错 误 的 是 ( A、 没 有 物 体 就 没 有 力 的 作 用B、 力 能 使 物 体 发 生 形 变 或 改 变 物 体 的 运 动 状 态 C、 物 体 间 力 的 作 用 是 相 互 的 D、 只 有 相 互 接 触 的 物 体 才 会 产 生 力 的 作 用 6、 几 个 同 学 用 同 一 弹 簧 拉 力 器 比 试 臂 力 , 拉 力 器 上 有 三 根 弹 簧 , 结 果 每 个 人 都 能把手臂撑直,则( ) B、 手 臂 长 的 人 所 用 的 拉 力 大 D、 每 个 人 所 用 拉 力 一 样 大 A、 臂 力 大 的 人 所 用 拉 力 大 C、 体 重 大 的 人 所 用 拉 力 大 说法正确的是( A . 30 N ) B . 60 N C. 0 N D. 无 法 确 定 )7 、 甲 、 乙 两 位 同 学 分 别 用 30N 的 力 拉 一 个 弹 簧 测 力 计 的 两 端 , 关 于 测 力 计 示 数8、 下 列 图 象 中 , 能 正 确 反 映 重 力 与 质 量 关 系 的 是 (A.B.C.D.9、 在 校 足 球 赛 中 , 守 门 员 大 脚 开 球 , 足 球 在 空 中 划 过 一 道 美 丽 的 弧 线 , 足 球 在 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如不考虑空气阻力,则足球( A. 只 受 重 力 C. 只 受 脚 的 踢 力 B. 受 重 力 和 脚 对 它 的 踢 力 D. 不 受 力 ) )10 、 如 果 地 球 上 的 物 体 没 有 重 力 作 用 , 下 列 说 法 不 正 确 的 是 ( A. 河 水 不 能 向 低 处 随 意 流 动 B. 水 壶 里 的 水 无 法 倒 入 人 口 中 C. 人 一 跳 就 可 能 离 开 地 球 D. 物 体 失 去 了 质 量11 、 如 图 所 示 , 是 小 球 放 在 斜 面 上 所 受 重 力 的 示 意 图 , 其 中 正 确 的 是 ()A.B.C.D.12 、 一个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为地球上的六分之一, 有 人 在 地 球 上 的 质 量 是 60kg , 到 月 球 上 他 的 体 重 为 ___________N , 质 量 为 ________kg 。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运动和力》这一单元主要包括力的作用、力和运动的关系以及惯性现象等知识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掌握力的三种表现形式(推、拉、提),了解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以及认识惯性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实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周围的运动和力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理解和应用力与运动关系的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的思维方式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和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力的作用和力与运动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力的作用效果,掌握力的三种表现形式,认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了解惯性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种表现形式,力与运动的关系,惯性现象。

2.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惯性现象的解释。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和力与运动的关系。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力的作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力的作用效果的图片、视频,力的三种表现形式的教具,惯性现象的实例。

2.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小车、球等。

3.课件:力的作用效果的动画,力的三种表现形式的动画,惯性现象的动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效果,如推、拉、提等。

提问:你们知道力是怎么样的吗?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2.呈现(10分钟)利用动画演示力的三种表现形式:推、拉、提。

八年级物理物质和运动单元小结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物质和运动单元小结人教版

初二物理物质和运动单元小结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物质和运动单元小结二. 考纲焦点1. 热点:(1)受力分析与作力的图示(2)惯性和惯性定律(3)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2. 趋势:一是用密度知识分析鉴别日常生活中物体的真假、物体质量是否合格及间接测量一些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分析力和运动的关系的选择、填空、简答和计算的常规题;二是设计测密度实验的开放性试题,如根据给出的多种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选定所需器材进行实验;用“控制变量法”对密度、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材料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

三. 解题档案1. 由密度计算公式变形,可以求出质量和体积,再由SL V =,可间接求出面积和长度。

2. 判断一个物体是空心还是实心的方法有:比较密度法,比较体积法,比较质量法。

3. 对于连在一起的几个物体,如果要求单个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力时可以用“隔离法”4. 构造数学模型(建立方程组)解答物理问题【典型例题】[例1] 有一个深为30cm 的圆柱形桶,桶内装的水完全结成了冰,冰面高出水面2cm ,求桶内的水原来的深度是多少?解析:本题中要求水的深度,而水的质量和桶的横截面积都不知道,初看起来无从着手,但仔细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冰和水是同种物质,它们只是状态不同而质量是相等的,桶又是圆柱形,横截面积是一定的,分析了这些条件就不难求得本题的答案了。

答案:因为水冰m m =,所以水水冰冰V V ρρ= 即水水冰冰Sh Sh ρρ=所以水水水冰Sh h S ρρ=+)2( 即 cm cm g cm g cm cm h 18/)9.01(/9.02233=-⨯=-=冰水冰水ρρρ 方法提练:善于发现题中的隐藏条件是解决一些物理问题的关键,而隐藏条件的发现又是以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为依据,所以观察和分析是解决物体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2] 一卷细铜电线,说说怎样方便地测出它的长度?解析:可以根据铜线的质量和铜的密度算出铜电线的体积,再测出铜电线的横截面积,就可以方便的算出这卷铜电线的长度。

四上运动与摩擦力

四上运动与摩擦力
科学科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
3-5 运动与摩擦力
科学聚焦 当你在桌面上推手或者用手推书的时候有什么感受?
你感受到的这种阻力是什么力呢?是怎样产生的呢? 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
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往往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 这种力叫摩擦力。
科学聚焦 怎样才能减少搬运巨石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呢?
搬运重物 的方式
直接滑动
拉力的大小(填螺母个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值
11 14 11 12
使用“滚木” 5
6
5
5
我发现:使用滚木比直接滑动的摩擦力 小 。
思考:用“滚木”移动重物,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优点:比较省力,受到的摩擦力比较小; 缺点:需要重复搬动摆放“滚木”,不方便。
如何改进?
科学探索 1.模拟搬运重物的过程 --装上轮子和使用滚木
大小:当挂的垫圈能够刚好拉动小车时,垫圈的数量 可以代表摩擦力的大小。
摩擦力
物体的运动方式会影响摩擦力的大小:滚动时受到的 摩擦力小,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
轮子的发明是人类技术上的巨大进步。
增大有益摩擦:增大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重 力;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等。
减小有害摩擦: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减小重力;减小物体接 触面的粗糙程度等;使接触面分离。
当我们看到雄伟的古代建筑时可曾想过, 古人在没有大型机械的情况下是如何搬运巨石 等重物的呢?人们在搬运的过程中会产生巨大 的摩擦力,怎样才能减少这种摩擦力呢?
在重物下面放滚木,比直接在 地面上滑动的摩擦力要小。
科学探索 1.模拟搬运重物的过程 --怎样证明使用滚木比直接滑动受到的摩擦力小
直接滑动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小结:
《运动和力》
【基础知识复习】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在_____________时,总保持_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_状态。

即当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_________,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是什么运动情况,此时只做____________运动。

(2)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

理解:物体运动时_______受力,而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_____受力(选填“一定”“不一定”)。

(3)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中,让小车每次都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进入水平面的_________相同。

2、惯性:(1)定义:______物体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

理解:________的物体具有惯性,它只与物体的______有关,与物体运动与否、运动快慢、受不受力都无关。

(2)惯性现象的解释:①确定研究对象,明确其原来的运动状态;②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③说明研究对象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④说明结论。

3、平衡力:
(1)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状态时,我们就说这几个力是_________。

此时这些力的全力为_______。

(2)二力平衡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的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的力,叫做摩擦力。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和。

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关。

(3)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应使木块做_________运动,这是利用____________知识,通过测出拉力推出摩擦力。

(4)增大摩擦的方法有:,。

减小摩擦的方法有:①,②,③,④。

【基础练习】:
1、小雨同学通过绳子拉着一石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假设它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则该石块将:()
A、做匀速直线运动
B、继续做匀速圆周运动
C、落到地面上
D、立即停止运动
2、下面属于利用惯性“有利”一面的是:()
A、赛车在转弯时滑出赛道
B、高速路上汽车限速行驶
C、跳远运动员跳远时助跑
D、人踩到西瓜皮后滑倒
3、关于惯性的理解和现象的解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子弹射出后能在空中继续飞行,是由于子弹的惯性大于空气阻力。

B、汽车驾驶员和前排乘客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人的惯性。

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惯性的作用。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

4、一个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属于相互作用力的是()。

A、杯子对桌面的压力与桌子所受的重力
B、杯子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
C、杯子对桌面的压力与杯子所受的重力
D、杯子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
5、一个物体在一对平衡力的作用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这对平衡力突然消失时,则物体:()
A、立即停止运动
B、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C、速度减小,最后停止
D、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6、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一个重800N的物体。

当物体静止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_____N;当物体以1m/s的速度匀速上升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_____N;当物体以2m/s的速度匀速下降时,绳对物体的拉力是_____N。

7、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这属于摩擦;用圆珠笔在作业本上写字,这属于摩擦。

8、雪后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轮胎上常装有防滑链,这样做是为了;
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安装轴承,并加注润滑油,这是为了。

9、如图所示,重10N的物体用F=40N的压力压在竖直墙面上,
物体沿墙面匀速下滑,则物体受到墙壁的摩擦力:()
A、等于10N
B、大于10N,小于40N
C、小于10N
D、大于40N
10、一个重为50N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不动,它受到了个力的作用;当用水平向右的10N的力推它时,没有推动,此时它受到了个力的作用,这些力 ______(选填“是”、“不是”)平衡力,此时摩擦力推力(大于、小于、等于)。

当水平推力增大到20N时,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摩擦力等于 N;当水平推力增大到30N时,摩擦力(变大、变小、不变)。

当在此物体上再放一个10N的重物再推它运动时,此时摩擦力(变大、变小、不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