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我的家在这里》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的家在这里》优质课 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的家在这里》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的家在这里》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一个孩子和他的家人在一个小镇的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家庭、家乡和祖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他们开始对家庭、家乡和祖国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故事和情境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对家庭和亲人的感情比较深厚,容易产生共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家庭、家乡和祖国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思考,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培养家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家庭、家乡和祖国的重要性。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内容,深化对家庭、家乡和祖国的理解,培养家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家庭、家乡和祖国的重要性。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深化对家庭、家乡和祖国的理解,培养家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材料:准备相关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情感引导: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情感引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
例如,提问:“你们最喜欢的家庭成员是谁?为什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课件,引导学生跟随故事情节,感受家庭、家乡和祖国的重要性。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适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我的家在这里》教案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我的家在这里》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的家在这里》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的一个教学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庭、家乡和祖国,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爱国情怀。
本节课通过讲解家庭的重要性、家人的关系以及家乡的特色,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家乡的美好,进而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三年级之前,已经对家庭和家乡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家庭的重要性、家人的关系以及家乡的特色可能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思考和体验家庭和家乡,从而提高他们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家人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家庭的重要性2.家人的关系3.家乡的特色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体验家庭和家乡的重要性。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他们的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讲解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庭和家乡的特色。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案例、图片等。
2.准备教学道具,如家庭角色扮演卡、家乡特色物品等。
3.布置教室,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家庭和家乡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回忆家庭和家乡的美好时光,激发他们对家庭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家人的关系以及家乡的特色。
通过讲解、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家庭和家乡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家庭生活中的场景,体验家庭亲情。
同时,让学生展示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分享家乡的特色。
4.巩固(5分钟)针对所学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家庭和家乡的认识程度。
5《我的家在这里》(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5《我的家在这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家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学会用“家”来形容自己所熟悉的环境,引导孩子们关注身边的家庭环境。
2.理解家庭成员的义务和责任,感受家庭温暖和和谐。
3.培养孩子们感恩家庭的情感,增强孩子们热爱家的意识。
4.学会用团结、友爱、互助等美德来描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引导孩子们树立合作、理解、体谅的观念。
二、教学环节1. 情境热身说“我的家在这里”,引导孩子们以图片、声音、五官、语言等多项方式表述自己家的位置和特点,感受家的温馨和幸福。
2. 观看视频观看《家在哪里》的视频,让孩子们通过视频中的场景,体会到人与家的情感联系。
3. 听故事让孩子们聆听《互帮互助的家》,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互相帮助的关系,营造温馨团结的家庭氛围。
4. 分组互动让孩子们按照小组,互相分享自己家庭的特点、互帮互助的场景等,感受到家庭美满和温馨。
5. 合唱歌曲教唱《家的温暖》,引导孩子们通过歌曲,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幸福。
三、教学方式情境热身、观看视频、听故事、分组互动、合唱歌曲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使学生在亲子互动、语言表述、课外阅读等方面得到提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效果评估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家的概念,能否用词语来表达家的位置和特点;检查学生对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理解情况,是否掌握了团结、友爱、互助等美德的内涵。
五、延伸拓展1.家庭共建:开展“我的家庭”主题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在家庭微信群中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共同规划家庭目标和家庭责任。
2.家教启蒙:指导家长通过特定的行为方式和言辞,让孩子们从小养成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习惯,并在日常生活中营造温馨团结的家庭氛围。
3.探究家庭文化:鼓励学生通过采访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等长辈,探究家庭各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并做为课外阅读,为学生打开一个了解更广泛人文历史文化的窗口。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我的家在这里》教案教学设计_1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我的家在这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是基于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和法律意识。
本教案以第5课《我的家在这里》为例,通过教学设计,帮助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的概念和成员,认识家庭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1.认识家庭的概念和成员。
2.理解家庭的重要性。
四、教学准备1.教材:《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2.道具:家庭图片、家庭成员图片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利用家庭图片引发学生对于家庭的思考和讨论。
通过提问,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家庭是什么?–家庭有哪些成员?步骤二:引入教材1.引导学生打开教材第5课《我的家在这里》。
步骤三:阅读教材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步骤四: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每个小组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讨论并进行交流:–你听过哪些关于家庭的故事?–家庭成员在家里承担哪些角色和责任?步骤五:小组分享1.每个小组选取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讨论的结果。
2.全班进行互动交流,补充和讨论其他观点。
步骤六:归纳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家庭的重要性,并与学生一起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六、教学延伸1.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了解不同家庭的特点和成员角色,并进行展示。
2.学生可设计一份家庭成员的调查问卷,并进行调查分析。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家庭的概念、成员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八、作业布置1.完成教材中的习题作业。
2.设计并完成一份家庭成员的调查问卷。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培养了他们的交流合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更深入地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并将其与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五课《我的家在这里》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五课《我的家在这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五课《我的家在这里》。
教材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背景,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家庭、学校和社区,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我是谁、我的家在哪里、我爱我家。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家庭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家庭生活,培养学生的家庭情感和家庭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家庭观念,他们对家庭有深厚的感情。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家庭的认识较为片面,只关注家庭的物质生活,忽视家庭的精神生活。
此外,部分学生可能对家庭成员的分工和责任不够了解,缺乏家庭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庭,知道家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珍惜家庭生活,热爱家庭的情感。
3.引导学生懂得家庭成员之间的分工和责任,培养家庭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庭,知道家庭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珍惜家庭生活,热爱家庭的情感,以及懂得家庭成员之间的分工和责任,培养家庭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家庭情感。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分工和责任,培养家庭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不同类型的家庭。
2.准备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家庭成员之间的分工和责任。
3.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不同类型的家庭,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家庭?家庭对我们的重要性是什么?2.呈现(10分钟)呈现案例材料,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分工和责任。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意识。
3.操练(10分钟)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家庭成员之间的分工和合作。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我的家在这里》教案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我的家在这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感悟家乡的美好,认识家乡的人,认知家乡的文化;2.能够描述自己家乡的环境、特色及自己在家的所见所闻;3.能够体验乡村的美好, 对乡村家庭的生活有自己的感悟;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爱家、爱乡、爱国的情感;2.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珍惜资源、关爱环境的价值观。
二、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答的方式了解学生们所居住的地方。
紧接着介绍、播放宣传片、画册、照片等展现学生们的家乡,帮助他们了解家乡的美丽以及文化特色。
2. 主体活动1.阅读课文《我的家在这里》。
教师可以做一些预读的导入让学生了解一些抽象的和陌生的词语,如土楼、茶叶、宣传画册、传统手工艺品、传统民居等。
然后请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内容填写相应的阅读策略表格,并在读完后注重对课文中的陌生单词和词语进行解释,鼓励学生尝试记忆和使用这些陌生单词和词语。
2.听录音。
学习过后,播放录音并让学生们跟读,认真听第五遍的录音,帮助学生们吸收和理解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并加强记忆课文。
3.同桌交流、小组合作整理课文。
学生分为小组讨论并归纳答案,每组确定一名代表和其他小组进行交流。
交流后教师把所有内容归纳成一张课堂要点,对于其中重要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
4.写作活动。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家乡的情况、文化特色、环境和自己的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3. 总结教师再次对所有的课堂要点进行概括,让学生全面理解本节课讲的内容。
最后进行评价,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针对本课的目标进行评价和反思。
三、教学反思为使本课的教学过程更有效,笔者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本科目内容。
首先,通过导入,使学生更好地将课文和现实联系起来,其次,在阅读时鼓励学生记忆生词和短语,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接下来,通过小组、同桌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深入交流,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课文。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我的家在这里》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我的家在这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的家在这里》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的一个教学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学会关爱家人,尊重家庭成员,以及学会与家人沟通和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家庭观念和亲情体验。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家庭的理解较为片面,只关注到家庭的物质层面,忽视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精神支持。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学生在家庭中过度依赖科技产品,缺乏与家人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导致家庭关系疏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是提供情感支持和关爱的地方。
2.培养学生尊重家庭成员,关爱家人的意识。
3.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解决家庭问题,增强家庭凝聚力。
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提高家庭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解决家庭问题,增强家庭凝聚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家庭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家庭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家庭问题,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经历,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沟通。
4.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家庭成员,模拟家庭情境,提高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家庭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教学PPT,展示教材内容和情境。
3.准备时间:40分钟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家庭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家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家庭的理解是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问题。
让学生思考:“家庭问题应该如何解决?”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5课《我的家在这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5课《我的家在这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的家在这里》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5课的主题。
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到家的温暖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家的意义,感受到家的温暖,增强对家庭的热爱和珍惜。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已经对家庭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家的深层次意义和重要性可能还没有完全领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感悟家的意义,激发他们对家庭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家的意义,感受到家的温暖。
2.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3.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家的意义,感受到家的温暖。
2.难点: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家的温暖和重要性。
2.情感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和珍惜家庭。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家的感悟和想法,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2.设计好教学活动和情境。
3.准备好课堂讨论的问题和引导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家庭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家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解和展示,让学生了解家的不同方面,如亲情、温馨、安全感等。
3.操练(15分钟)设置情境,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角色扮演、家庭游戏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家的温暖。
4.巩固(10分钟)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的感悟和想法,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达对家庭的爱和珍惜,如写信、制作礼物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强调家的意义和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如回家后向家人表达爱意,观察家人的付出等。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我的家在这里》教案教学设计_1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我的家在这里》教案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本课是新版三年级下册的道德与法治第5课,课题为《我的家在这里》。
本课以家庭为中心,通过教授孩子们正确的家庭观念、生活常识和交往技巧,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创新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情感目标1.了解家庭的重要性,感悟父母的爱与付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增强亲情意识。
2.培养学生的爱家、爱国之情。
2.知识目标1.了解家庭环境的基本常识,学习了解家庭中的生活水平与经济条件。
2.学生能够掌握在家庭中的家务劳动技能,初步了解团结、合作和节约。
3.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可以从生活中感知文明和环境的变化,提高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几个问题来引出本课主题:•你们每个人的家都在哪里?•家里有几口人?•家庭环境是怎样的?•家庭是什么?它在你心中有什么样的地位?2.讲授环节第一部分:了解家庭本部分将教孩子们如何去了解家庭,学习了解家庭中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条件。
1.引导学生观察家里的环境,了解家庭的生活条件和经济状况。
2.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操作等方式,教授孩子们掌握家务劳动技能,了解团结、合作和节约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爱家、爱国本部分将带领学生认识到家庭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爱家、爱国之情。
1.引导学生回忆曾经对父母的付出。
2.分享家庭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趣事,让学生了解家庭交往的重要性。
3.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让学生表现爱家、爱国之情。
3.巩固练习环节第一部分:生活小常识知识竞赛本部分将让学生参加生活小常识知识竞赛,以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二部分:家庭行为规范绘画作品创作本部分将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家庭行为规范,注重确立家庭行为规范的意义和价值。
4.展示活动环节本环节将展示学生创作的绘画作品,分享学生在学习中的所思所想所感。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5 我的家在这里 教案3篇
《我的家在这里》(第1课时)1一、课程标准《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我们的社区生活”里第2条指出“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本地区的变化和发展;了解对本地区发展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这是本课的编写依据。
二、学情分析随着三年级儿童活动范围和视野的不断扩大,他们的生活已经逐步从家庭与学校扩展到社区,这是他们走出家庭和学校之后一个比较大的生活圈,也是他们在家庭与学校之外的主要生活、游戏与学习场域。
有目的地引导他们了解社区与自己的关系,有助于他们形成归属感。
社区是学生生活的地方。
对学生来说既熟悉,又不熟悉。
大多数学生并不知道社区的真正概念及功能,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居住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社区是一个大家庭,自己是社区一份子,作为生活在社区中的人要爱社区,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年级学生年龄偏小,对社会事务性探讨不深入,有意识地让他们通过探寻表面变化的原因,一步步认识和理解社区,感受社会进行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通过引导儿童认识社区与自己成长的关系,唤醒儿童的公民主体意识,通过参与实践,激活儿童的参与意识,点燃一个公民的责任意识。
本课由两个板块组成。
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和体验社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
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我能做点什么”,目的是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社区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培养他们为社区尽责的意识。
两个板块之间有先后的逻辑关系,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分享自己在社区里的成长足迹,认识和体会社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再引导他们关注社区存在的不足,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改进社区运行和发展,提升他们对社区的责任感。
四、教学目标:1.认识和体会居住地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2.有为居住地尽责任的意识,积极参与居住地的公共生活。
五、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和体会社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5课《我的家在这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5课《我的家在这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下第5课《我的家在这里》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庭、社区和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社区的积极情感。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对家庭、社区和家乡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情感态度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对家乡和社区存在忽视甚至厌倦的情绪。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关心家乡、热爱社区的积极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庭、社区和家乡之间的关系,认识家乡的特色和优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社区的积极情感,增强对家乡和社区的归属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庭、社区和家乡之间的关系,认识家乡的特色和优势。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社区的积极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和体验家乡的魅力。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家乡的美丽风光和特色文化。
2.设计调查表,让学生了解家庭、社区和家乡之间的关系。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家乡的美丽风光和特色文化,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调查表,让学生了解家庭、社区和家乡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家庭、社区和家乡的认识,以及家乡的特色和优势。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我的家在这里》教案教学设计_1
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我的家在这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新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第5课,主要讲述了“家”对于孩子的重要意义。
学生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该能够深刻理解到“家”的概念,认识到家庭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幸福的重要性,并且懂得尊敬、关心和爱护家人。
本课也是一节思想品德课,对于学生的思想引导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家”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能够正确表达尊敬、关心和爱护家人的情感。
•能够感受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友爱,增强家庭感情。
•能够理解家庭生活中的分工合作等道理,培养家庭共同生活的意识。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爱家的情感态度。
•培养尊重家庭成员的态度。
•培养乐于助人和关心他人的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积极向上、勇敢向前的意志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了解“家”这一概念,认识到家庭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幸福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尊敬、关心和爱护家人的情感。
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友爱,增强家庭感情。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敢向前的意志品质,引导学生坚定自信,勇于迎接人生的挑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师生问好互动,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2)通过一幅图片或者一首歌曲,让学生回忆起自己的家庭,引出本节课的话题“我的家在这里”。
2. 展示课文(5分钟)(1)展示课文《我的家在这里》,让学生朗读课文。
(2)师生合作讲解生词和短语。
3. 教学重点讲解(10分钟)(1)通过讲解“家”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幸福的重要性。
(2)通过讲解学生与家人之间应该保持的互动和情感互动方式,引导学生尊敬、关心和爱护家人。
(3)通过讲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友爱和协作,增强家庭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幸福和温馨。
4. 课外拓展(10分钟)(1)通过观看一段爱家的视频,激发学生爱家的情感。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我的家在这里》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5课《我的家在这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家庭的构成和功能,认识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家庭的态度,增强学生家庭观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珍惜家庭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我的家在这里》三、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定义和组成,认识家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家庭成员间关系的理解和尊重。
四、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和培养学生珍惜家庭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家,询问学生对家庭的认识和家庭的重要性。
2.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家庭,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家庭的特点和成员。
3. 感受家庭的温暖播放相关视频素材,展示家庭之间的亲情、关爱和温暖的场景。
让学生感受家庭的重要性和独特价值。
4. 学习课文让学生课前预习《我的家在这里》这篇课文,并提问学生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引导学生理解家庭的定义和成员间的关系。
5.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自己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并以小组展示的形式呈现。
6. 讨论分享每个小组呈现完毕后,全班进行讨论,了解不同家庭成员间关系的多样性。
7. 思考问题老师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如: - 家人之间该如何相互理解和尊重? - 家人之间应该如何表达爱和关心? - 你在家中承担什么角色?8. 情感体验通过小组活动或个人写作的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家庭的爱和感激。
9. 课堂总结回顾课堂学习内容,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家庭的态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情境导入,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中理解家庭这一主题,提升了学生对家庭的认识和感悟。
同时,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在评价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小组讨论和个人表达来进行评价,总结学生对家庭的理解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5 我的家在这里》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5 我的家在这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5 我的家在这里》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庭,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关爱家人,体会家庭的温暖。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家庭观念,对自己的父母和亲人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家庭的认识较为模糊,对家庭责任感的理解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的个性差异较大,家庭背景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庭,培养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2.培养学生关爱家人的情感,学会关心家人的需求和感受。
3.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了解和互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庭,培养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2.难点:让学生学会关爱家人,体会家庭的温暖,提高沟通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家庭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庭关系和家庭责任。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图片,用于教学呈现。
2.准备教材和教学PPT,确保教学内容完整。
3.准备时间:40分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示例:展示一张全家福,提问:“这张照片上都有谁?他们和你有什么关系?”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家庭。
示例:讲述一个家庭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关爱。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典型案例,思考家庭关系和家庭责任。
示例:分组讨论:“这个家庭中,每个人都在承担什么责任?他们是如何关爱彼此的?”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分享和全班交流,巩固学生对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的认识。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五课:我的家在这里)教案
5.学生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方法和建议。
【小结】
不论你是生活在村子里,还是生活在城市的小区里,人们都需要和谐相处,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不断改善不完美的地方,只有这样,我们生活的家园才会更加美丽、舒适。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⑤
课
堂
小
结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自己的村子或者小区,这里有我们成长的足迹,这里有我们的欢声笑语。我们不仅喜欢自己生活的地方,还熟悉这里的人和事。学完这一课,希望大家能齐心协力共同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为自己家园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老师:我想再请大家想一想,在你生活的村子或小区里,除了家人,你最熟悉哪些人呢?他是做什么工作的?你为什么会对他们印象深刻呢?
老师:你知道自己的村子或小区的村志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为什么叫那个名字吗?
【小结】
我们生活在一个平安和谐的大家庭里,这里有我们成长的足迹,有我们熟悉的人和事,我们在这里快乐地成长,留下了无数的欢声笑语。这里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②
说
说
自己的家源自老师: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家乡的图片。
老师:同学们,你能看出图片上是哪里吗?刚才的画面是不是让你想到了自己的家?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回忆一下,自己的家在哪里?家的周围有什么标志性的建筑?
教师指定学生描述自己的家。
老师:同学们都讲得津津有味,说得很详细。从大家的描述中,我也感受到了大家都很爱自己的家。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五课 我的家在这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深入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
2.过程与方法
在游戏及分享的活动过程中,掌握与人交流的方法,主动与人交流。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5我的家在这里》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5我的家在这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5我的家在这里》这一课是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和社区,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社区意识。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使学生明白家庭和社区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珍惜和爱护自己的家庭和社区。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社交能力,对自己的家庭和社区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家庭和社区的认识上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对家庭和社区的成员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了解不够,对社区的功能和作用认识不足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家庭和社区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和社区,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社区意识。
2.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家庭和社区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和社区,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社区意识。
2.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庭和社区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使学生明白家庭和社区的重要性。
2.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观察教学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家庭和社区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2.课件:相关的图片、案例和视频等。
3.学具:白纸、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家庭和社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这些图片中都有些什么?你对自己的家庭和社区有什么看法?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家庭和社区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家庭和社区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庭和社区的认识和看法,通过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5课《我的家在这里》第1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5课《我的家在这里》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我的家在这里》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5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题是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家庭,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学会关心和爱护家人。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家庭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家庭的理解较为片面,只关注到家庭的经济条件、居住环境等方面,而忽视了家庭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
此外,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可能会对家庭规则产生抵触情绪。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基本情况,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学会关心和体贴家人。
3.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感情。
4.培养学生学会处理家庭矛盾,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基本情况,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难点: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学会关心和体贴家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家庭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家庭生活的乐趣。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家庭生活经历,增进对家庭的认识。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家庭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家庭问题,学会处理家庭矛盾。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案例,用于教学展示。
2.准备纸张、画笔等工具,让学生绘制自己的家庭树。
3.准备视频材料,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意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基本情况,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和案例,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家庭中的亲情。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生活经历,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之道。
4.巩固(5分钟)家庭树:让学生绘制自己的家庭树,写上家庭成员的名字,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认识。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的家在这里》教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的家在这里》教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自己生活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能力目标: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展示自己生活环境的整洁和美丽。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能向别人简单地介绍自己生活的地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关心、感受自己生活的地方,能向他人简单、清楚地介绍自己生活的地方。
教学难点:使每位学生都能了解自己住的地方,热爱自己的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老师:同学们,说到家乡你能想到什么?先看看老师带来的图片,看完之后你能说说自己的家乡吗?学生:观看图片后,畅所欲言。
二、新知讲授活动一:我在这里长大老师:我们生活在这里,这里有我们成长的足迹,有我们的欢声笑语。
说一说,你的家住在哪里?那里都有什么?学生:交流回答。
例如:我出生在安徽的一个小村庄,我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
村前是一条小河,村后是片片庄稼和树林。
例如:我们小区有四十多栋楼房。
到了傍晚,很多人在小区中心花园聊天、散步。
老师:在你生活的地方,你最喜欢哪里?为什么?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吧。
学生:交流回答。
例如:我最喜欢村后的小竹林,我常和伙伴们在这里看蚂蚁、捉迷藏。
例如:我最喜欢小区里的儿童乐园,我常和伙伴们在这里玩耍。
例如:奶奶经常给我讲家乡的传说。
例如:我常看到保洁阿姨,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都在小区里维护环境卫生。
例如:我知道电工师傅会更换掉小区里不亮的灯泡。
老师:你知道居委会、村委会、小区物业在哪里吗?它们都负责什么?除此之外,你还熟悉这里的什么人和事呢?学生: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老师:为什么大家要住在同一个村或社区里呢?为什么我们村叫王家村呢?学生:讨论回答。
老师:你居住的村庄或社区叫什么名字?你知道这个名字的来历吗?学生:思考回答。
老师:你们村或社区开展过哪些活动?可以在班里模拟表演。
如果你是村委会主任或居委会主任,你想为村里或社区设计什么样的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我的家在这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深入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
2、在游戏及分享的活动过程中,掌握与人交流的方法,主动与
人交流。
3、通过加深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培养对社区的热爱和自豪。
教学重点
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并且能简单介绍给大家。
教学难点
使每位同学都能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热爱自己的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燕子说,这里有温暖的泥窝:
小白鹅说,这里有可爱的小河:
小山羊说,这里有青青的山坡:
小朋友说,这里到处都是有我成长的足迹。
小结:不管生活在什么地方的小朋友,都非常喜欢自己的家乡,因为家乡总能带给我们欢乐。
二、讲授新课
(一)说说自己的家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家乡的图片。
师:同学们,你能看出图片上是哪里吗?刚才的画面是不是让你
想到了自己的家?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回忆一下,自己的家在哪里?家的周围有什么标志性的建筑?
教师指定学生描述自己的家。
师:同学们都讲得津津有味,说得很详细。
从大家的描述中,我也感受到了大家都很爱自己的家。
师:我想再请大家想一想,在你生活的村子或小区里,除了家人,你最熟悉哪些人呢?他是做什么工作的?你为什么会对他们印象深刻呢?
师:你知道自己的村子或小区的村志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为什么叫那个名字吗?
小结:我们生活在一个平安和谐的大家庭里,这里有我们成长的足迹,有我们熟悉的人和事,我们在这里快乐地成长,留下了无数的欢声笑语。
这里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二)我想说
师:我们一起来阅读故事《井深情更深》。
师: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请大家思考:村里家家户户有了自来水,人们为什么还喜欢到井边来呢?
全班内交流。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分析得也很对。
即便家家户户都有了自来水,人们还是到井边来,是因为这里聚集着全村人的心,那清清的井水,流淌着村民之间亲切的情意。
(三)我能做点什么
师:大家对自己生活的村子或者小区已经非常熟悉了,那么你能想一想,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吗?
教师举例提问:
小区垃圾没人管,你会怎么做呢?
水渠遭到破坏,你会怎么做?
生活区道路被占,你会怎么做?
小区绿地被占,你会怎么做呢?
学生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方法和建议。
小结:不论你是生活在村子里,还是生活在城市的小区里,人们都需要和谐相处,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不断改善不完美的地方,只有这样,我们生活的家园才会更加美丽、舒适。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小结:同学们,我们生活在自己的村子或者小区,这里有我们成长的足迹,这里有我们的欢声笑语。
我们不仅喜欢自己生活的地方,还熟悉这里的人和事。
学完这一课,希望大家能齐心协力共同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为自己家园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板书设计:
我的家在这里
熟悉找问题?
喜欢说点子
热爱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