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教学反思:《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的教学反思和总结

教学反思:《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教案的教学反思和总结

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我认为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学生的学习表现、教案的实施情况以及拓展补充的效果。

本文将结合《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这个教案,总结我们班级的教学效果,并对教案进行必要的反思。

一、学生学习表现在教学之前,我在班级中进行了一次测试,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蒙古帝国和元朝的基本了解程度。

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于蒙古帝国和元朝都只是有模糊的印象,对于其中的繁荣和衰落原因、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了解不足。

因此,本次教学的目标便是让学生尽可能地了解这些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在讲解中,我重点关注了蒙古帝国的兴起、成吉思汗的治国理政和蒙古民族的发展历程,以及元朝建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在讨论环节中,我引导学生一起讨论这些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并鼓励他们就这些话题展开深入思考。

学生们的学习表现还不错。

他们在讨论环节中积极发言,并且表现出了较强的观察力、分析力和综合能力。

不过,部分学生仍然存在一些情况:有些同学在讨论中表现得比较消极,可能是对这个话题的兴趣不够;另外,有一些同学对于一些历史事件的概念和背景了解不足,需要更加仔细地进行讲解和引导。

二、教案实施情况《蒙古的兴起和元朝建立》这个教案,是我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编写而成的。

在实际教学中,我逐步完善了教案,并且针对不同的学生做了一些调整。

因此,教案的实施情况还算比较顺利。

教案体现了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的要求。

教案中涉及到的知识点、思考问题和考查要点,都与大纲和教材相符。

这也使得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

教案注重了任务的分析和导向。

教案中的内容都紧密围绕着最重要的问题展开,他们都是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这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集中精力,提高学习效率。

教案灵活性较高。

在教学实践中,我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

比如,如果学生对于某些历史概念不理解,我可以加强讲解;或者如果学生在讨论中表现消极,我可以采用不同的讨论方式,进一步促进他们的参与。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元,反抗的是蒙古贵族的民族压迫,与人民群众的愿望 相一致,是正义行为。抗元失败后,又表现出宁死不屈 的精神和崇高气节,理应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纪念。因此, 我们肯定文天祥抗元,但并不否定元统一的进步性,只 是二者的角度不同。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206 年,铁 木真统一蒙古,被尊为“成吉思汗”。 1271 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1279 年完 成全国的统一。 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不断发 动战争扩张其疆域,建立广袤的国家。忽必烈行汉法建 立统一的元朝,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 局面,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 的开发,还开创了明清 500 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 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忽必 烈的改革精神及吸收先进文化的大度值得我们学习。
与中原汉族之间战争不断,民族矛盾尖锐;另一方面,
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民族之间的交融达
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国家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北宋建
立后,基本上统一了中原和江南,与雄踞长城和大漠的
辽以及在西北崛起的西夏并立,民族之间和战交错。金
灭辽、灭北宋后,南宋与金南北对峙的局面形成。12
世纪初,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发动了对周围地区的长
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最终达到理解本课重难点的任
务。
(根据您的教学思路,以及您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理
解,说明您采用何种教学实施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怎么
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成吉思汗统一蒙
古、蒙古天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内积极与统一。三部
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连,成吉思汗统蒙古、蒙古灭西夏和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 及总结反思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案例反思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案例反思

第12 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三课, 主要讲述蒙古的兴起及其所建立的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涉及元朝的政治史和经济史内容。

在整个单元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全国的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

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水陆交通运输的发展、大都的繁荣、频繁的中外往来、行省制度的建立和民族融合的发展等基本史实。

(二)过程方法与能力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内容以及教师提供的材料,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和“论从史出”的历史意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和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从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

通过对文天祥抗元斗争事迹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对行省制度、西藏和台湾问题的学习,加强对祖国统一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是本课的重点。

(通过播放音像资料、展示图片、地图等方式突破)难点:“行省制度”,此概念对于初一学生有一定难度。

讲述时结合《元朝疆域》图讲明:行省制度施行的目的、内容和作用,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米取的策略主要是情境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以及探究式教学策略。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资源准备:视频《文天祥》、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展示章丘及贵州相关图片,从赞扬章丘与讲述教师的家乡民族出发。

设计意图: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初步感知民族融合,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根据您的教学思路,以及您对高效课堂的理解, 说明您采用何种教学实施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怎么样培 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课堂有效甚至高效)
抓住本课线索,进行分析讲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归纳分析法:归纳本单元内容,并深入分析历史事件发 教学策略选 生的深层原因。比较分析法:对所学的相似知识点进行 择与设计 比较。习题现固法:利用典型习题现固本单
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
识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 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 作用。文天祥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 气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2)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 奋发读书的决心。 (分析学生在本课中所需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学 生的课堂学习行为与习惯、合作学习氛围、学生认知障 碍等) 学生对于本课涉及岳飞的精忠报国、文天祥的留取 丹心让学生了解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 祖国、报效祖国的品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例如, 学生学习能 戚继光的但愿波海平、辛弃疾的醉里挑灯、林则徐的虎 力分析 门销烟。又如,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慷慨就义,黄继 光为了掩护战友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枪,一定要把这些英 雄人物的事迹及言论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心灵受 到强烈的震撼,让学生深切地体会什么是悲壮的美、崇 高的美。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思想境界更加崇尚,思想感 情得到升华。让学生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学习目 标,促使学生努力学习。
得更好、更细致。综上所述,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 德育教育,教师要深挖教育资源,灵活采用多元化的教 学方法,实现德育渗透,唯有这样,才能达到历史教学 的德育目的。
1、元朝的建立 时间:1271 年 都城:大都 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 2、元朝灭南宋和文天祥抗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谁的 诗你能解释它的意思吗 这是文天祥的诗。意思是,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 死,但死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名垂青史。(文天祥 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 三、元朝的政治与经济 1、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 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世祖 从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世祖的经济政策与蒙古 初入黄河流域时有何不同 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元世祖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还 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北 方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联系前面学习的“江南经济的发展”,这时,元朝 的经济重心在哪个地方

初中历史社会七年级《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附教学反思

初中历史社会七年级《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附教学反思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案 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 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2、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 济发展情况。

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元世祖恢复 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大都的繁荣、频繁的中外往来、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 合的发展等基本史实。

b5E2RGbCAP (2)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 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 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p1EanqFDPw(3)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民族关系问题的正确观念,体会民族融合对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2)通过文天祥抗元斗争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 观。

(3)结合行省制度中西藏和台湾问题,采用学生针对当前实际情况发表见解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辩证 唯物主义历史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DXDiTa9E3d (4)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民族融合。

难点:行省制度。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和问题教学法的交叉使用。

教学课时 1 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分组收集有关文天祥抗元的历史资料。

元朝统一示意图。

唐、元运河对比图。

唐、元疆 域对比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两宋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哪几个少数民族政权? 学生回答: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及女真族建立的金。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与反思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与反思
①统一蒙古各部 ②建立蒙古政权 ③灭亡南宋 ④定国号为元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局面开始形成于( )
A.西夏灭亡后 B.金灭亡后
C.契丹灭亡后 D.匈奴灭亡后
4.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阿骨打 D.阿保机
5.下列不属于忽必烈即位后采取的措施是( )
A.广开言路 B.整顿吏治 C.注重农桑 D.改用汉姓
6.统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主流。我国历史上结束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分裂,实现大一统的朝代是( )
A.秦朝 B.隋朝 C.元朝 D.清朝
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意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将时间主要分配在本课的重难点上。本课的重点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统一全国。本课的难点是对元朝统一的进步性与文天祥抗元斗争的正义性做辩证分析。在本课引入过程中用朝代政权更迭表让同学们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系统梳理的过程,同时用元朝是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问题引入新课,衔接流畅。
学科
历史
年级
七年级
教师
所在学校
版本、册数、课目名称
部编版七下第十二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教学目标
了解铁木真统一蒙古的基本史实及建立蒙古政权的时间,知道蒙古灭西夏与金的史实。识记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的相关史实。理解忽必烈推行汉制原因及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及措施
蒙古的兴起,元朝的建立。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积极作用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幻灯片展示我国封建王朝历代政权更迭表,——思考:我国封建社会有哪几次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一统局面。(提示,如秦,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初中历史_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

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等基本史实。

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讲述法、情景创设法、自主学习法、分析提示法等多种教法综合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元朝的历史地位应予肯定。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2、难点:民族融合三、教学资源:自制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件展示1:射雕英雄传视频因为本课讲的是民族史,所以我先让同学们以射雕英雄传为背景,了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这个政权曾在我国历史上做出重大贡献、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蒙古族建立的元朝。

由此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展示本课课题和学习目标)【讲授新课】课件展示: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蒙古秘史》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课本了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前后蒙古人民所过的截然不同的生活,以突出铁木真统一蒙古这一伟大历史功绩。

一、“一代天骄”统一蒙古师:12世纪时,蒙古高原上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史书记载“没有逃避的地方,只有冲锋打仗。

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问题1:这一诗句反映了蒙古高原上当时怎样的局面?生:战乱、奴役。

或深受战乱之苦,遭受他族蹂躏。

问题2:但是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

七年级历史下册《蒙古兴起和元朝建立》教学反思

七年级历史下册《蒙古兴起和元朝建立》教学反思

七年级历史下册《蒙古兴起和元朝建立》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和目标《蒙古兴起和元朝建立》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的一篇重要教材,本篇内容主要讲述了蒙古部落的崛起和成为一个统一帝国的历程,以及元朝的建立和对中国的影响。

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1.了解蒙古部落的形成和一系列的扩张战争,认识蒙古帝国的崛起对亚洲乃至世界历史的影响。

2.了解元朝的建立过程和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认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融合与交流。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历史观。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2.1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蒙古部落的形成和崛起。

2.成吉思汗的统一战争和建立蒙古帝国。

3.元朝的建立过程和对中国的影响。

4.元朝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5.元朝对中外交往的促进。

2.2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1.讲述与讨论结合:教师先通过多媒体、图片等方式进行课堂讲解,引导学生了解蒙古部落的兴起和扩张过程,然后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

2.视频欣赏:选择相关历史纪录片或教育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听材料进一步了解蒙古帝国和元朝的建立。

3.小组演练:安排学生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或小剧场表演,模拟成吉思汗的统一战争过程,让学生亲身感受蒙古帝国的崛起过程。

4.案例分析:教师选择一些具体案例,如元朝政权的建立、元朝对中国政治的改革和对民族文化的影响等,让学生分析案例并撰写分析报告,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5.视觉展示:通过展示相关地图、图片等视觉材料,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元朝的版图和政治经济状况。

三、教学反思和改进3.1 教学反思通过对本节课教学的观察和学生的学习反馈,我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1.学生对蒙古帝国和元朝的历史背景理解不深刻:部分学生对蒙古帝国的发展和元朝的建立缺乏整体性的认识,只能记住一些零散的知识点,没有形成系统的历史观。

2.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待提高:在案例分析环节,部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层次分析能力较弱,只能简单地描述事实,缺乏对历史事件的深入思考和抽象能力。

七下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王娜 滕州北辛中学

七下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王娜  滕州北辛中学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12世纪蒙古族兴起,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统一全国,结束了政权并立的状态,并把中国的版图扩展到最大。

行省制度的实施,加强了自身的统治。

与此同时,元朝的社会经济也继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元朝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课程标准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

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水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大都的繁荣、频繁的中外往来、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发展等基本史实。

过程和方法: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起来的强大的政权;元朝统一全国,疆域幅员辽阔;行省制度对内地和边疆实行有效的管辖,促进了民族的融合;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中外交往频繁。

元朝的历史地位应予肯定。

四、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

难点:“行省制度”。

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请同学们欣赏腾格尔的歌曲《天堂》。

(播放歌曲《天堂》)。

同学们,这首歌唱出了哪个民族的生活场景?学生:蒙古族教师:提到蒙古族,同学们想到了什么呢?学生:辽阔的草原,雄健的奔马,雪白的帐篷,浓香的酥油茶。

七年级历史《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七年级历史《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七年级历史《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初一历史教学反思:课题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计划学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蒙古族的兴起及其所建立的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涉及元朝的政治和经济史内容。

教材通过三目内容来完成,第一目着重介绍“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

第二目主要讲述元朝的统一,包括忽必烈建立元朝、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往及行省制度的确立等内容。

第三目呈现的是元朝民族的融合与发展。

在整个课程标准中,是十分重要的一节课。

在教材中,本课知识承载量大,从蒙古兴起一直讲到元朝的政治、经济及民族融和的发展情况,是“特立独行”的一课,是编写的妙笔。

 学情分析
 1、分析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现状。

学史兴趣较浓,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合作学习能力较强。

 2、分析学生现存的学习问题。

不能将历史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缺乏对必要历史知识的积累,全面、辨证地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

 3、分析学生目前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行为。

希望通过声、图、文等多种形式了解历史,得到启示;希望通过课堂讨论、合作交流,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以期达到“以史为鉴”。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蒙古族的兴起背景和历史经过;2. 了解元朝的建立过程及其影响;3. 掌握相关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和主要内容;4.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导学内容:一、蒙古族的兴起1. 蒙古族的起源和发展2. 成吉思汗的崛起与统一蒙古部落3. 蒙古族的军事优势和征服战争二、元朝的建立1. 蒙古帝国的建立和扩张2. 忽必烈的称帝和建立元朝3. 元朝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4. 元朝对中国的统治和影响导学步骤:一、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与蒙古族和元朝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频素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这个话题的探索欲望。

二、进修蒙古族的兴起1. 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或课本,了解蒙古族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包括成吉思汗的崛起和统一蒙古部落的过程。

2. 分组讨论蒙古族的军事优势和征服战争,探讨蒙古族是如何通过战争征服世界各地的领土。

三、进修元朝的建立1. 让学生了解蒙古帝国的建立和扩张历史,以及忽必烈的称帝和建立元朝的过程。

2. 分析元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讨论元朝对中国的统治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四、总结与讨论组织学生对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进行总结,让他们归纳出关键事件和主要内容,并就蒙古族和元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展开讨论,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五、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资料或上网搜索,深入了解蒙古族和元朝的历史,拓展对这个话题的认识和理解。

导学案评判:本导学案设计结构合理,内容丰富详实,旨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思考,培养其分析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本导学案的进修,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蒙古族和元朝的历史,认识到历史事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反思6篇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反思6篇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反思《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反思6篇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反思篇1《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一课教学内容较多,因此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意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将时间主要分配在本科的重难点上,本课的重点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统一全国,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本课的难点是对元朝统一的进步性与文天祥抗元斗争的正义性做辩证分析。

同时,我认为这节课是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和反抗民族压迫,弘扬民族气节的好教材。

因此要在传授历史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强化教育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以下几点:1、蒙古统一后对西夏、畏兀儿、金和南宋的战争,是我国国内的民族战争和统一战争,不使用“侵略”与“反侵略”,“爱国”与“卖国”的提法,重在分清是非,反对民族压迫;2、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多次发动西征,并向东、向南攻击高丽、安南、缅甸,进攻日本、爪哇,是对外国的非正义侵略战争。

而且本课的教学完成后,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部分教学内容存在问题。

首先是在新课导入上,这节课我并未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导入,而是进行了直接导入,我对《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进行了简单的复习后,直接导入新课,学生的反应普遍比较迟钝,甚至个别学上表现出了茫然的状态,而我在设计导入时尽想着不给学生增加过多负担,本课教学内容略多,课堂时间分配略显紧张,如果再向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那么很可能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时间分配都较为合理,因此我认为如果导入形式是图片导入或歌曲导入,学生的积极性会大为提高,而对于旧课的复习可以进行适当的删减,因此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上,自己应该多思考,多总结。

初中历史_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教学内容分析】《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的教学内容。

主要讲述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及忽必烈建立元朝并统一全国的史实。

本课内容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二是蒙古灭西夏与金,三是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从纷杂的史实中理清线索,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辩证的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认识到蒙古族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学生情况分析】经过一个学期的历史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结合学生对历史图片、视频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图片、视频结合史实的方法,讲授与探究相结合,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利用史实分析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历史思维和全面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阅读找出并识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全国的相关史实;2.通过分析史料探究元朝统一的进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培养辩证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认识到蒙古族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子,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教学思路设计】本课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把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合作探究。

为帮助学生树立整体意识,将本课教学内容整合为“一代天骄缔大国”、“一统天下铸辉煌”和“一身正气为河岳”三个篇章。

第一篇章——一代天骄缔大国。

主要学习成吉思汗的历史功绩并正确评价成吉思汗。

重在引导学生正确的评价历史人物。

第二篇章——统天下铸辉煌。

主要学习忽必烈行汉法的意义,重点引导学生梳理出元朝建立并统一全国的过程。

第三篇章——一身正气为河岳。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反思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反思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从蒙古的兴起到元朝的建立,我们了解了这一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相关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

本课的教学内容翔实,学生获益匪浅,但也存在一些教学问题和困难。

首先,本课面对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把握历史潮流和个人英雄的关系。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人们通常习惯于崇尚史诗式的英雄故事,而忽视了历史进程中群体力量的发挥。

本课中的蒙古历史和元朝建立,虽然离不开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等英雄的决策和战略,但更重要的是这些个体行为与社会变革的相互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结合具体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环境,深化学生对历史潮流和个人行为的理解。

其次,在本课中我们还面临着一个难点,即如何让学生理解和记忆各种具体战争、迁徙和政治制度等内容。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思考能力相对落后,他们需要更加具体、有趣的案例来帮助他们梳理历史脉络。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和生动的讲解语言,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记忆课程内容。

最后,本课还面临一个挑战,即如何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启发他们的历史思考能力。

历史学科在现代教育中经常受到质疑,因为它不仅面对着具体的事件和信息,而且它必须同时关注历史背景、文化因素、人类行为等多个层面。

因此,历史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启迪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在讲解历史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历史故事中的人性、情感、价值等要素的解读,把历史课程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相结合。

总之,本课有着许多值得探讨和深化的问题,我们期望不断完善历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加简洁、生动、深入的历史教育资源。

同时,教师与学生都应该共同努力,为保护历史文化、传承人类文明而不断学习和实践。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蒙古族的兴起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史实,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了解忽必烈建立元朝的过程,认识元朝的统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过程与方法识读有关成吉思汗、忽必烈两位历史人物的图像资料、文字史料,获取历史信息,尝试了解蒙古族兴起与元朝统一的历史;阅读《知识拓展》,正确看待文天祥的抗元行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元朝统一对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起到的作用【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建立教学难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积极作用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

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腾格尔的这首《天堂》体现了他对自己家乡内蒙古草原的赞美。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他们骁勇善战,曾建立起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王朝。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统一蒙古1.在蒙古族的历史文献《蒙古秘史》中,对12世纪的蒙古草原有这样的描述。

材料一:星天旋转,诸国争战……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材料二: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

有草皮的地翻转着,全部百姓反了,不卧自己被儿里,互相攻打。

2.请同学们分析材料思考问题:这些描述反映了当时蒙古草原上的什么局面?当时牧民们的最大心愿是什么?提示:这些描述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

这种战争给蒙古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他们渴望摆脱战乱,结束分裂,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3.最终谁结束了这种混战的局面?提示:铁木真(成吉思汗)。

4.教师追问:为什么铁木真能够担此重任呢?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有着怎样的成长经历?提示:蒙古草原的长期混战,使得人们苦不堪言,他们渴望统一。

青少年时代的铁木真经历了许多磨难,练就了他坚强的意志和机敏的品质,再加上一支强大的军队,铁木真成就了丰功伟业。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反思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反思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从三个方面来设置课程:一、蒙古的兴起与发展;二、元的建立与发展。

三、元的统一与文天祥抗元的辩证关系。

第一部分的内容,从三个方面来讲述:蒙古统一前的背景、蒙古政权的建立、蒙古汗国的扩张—灭西夏灭金。

然后通过几张知识卡片,认识伟大领袖成吉思汗,让学生明白一个英明的贤主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这一部分的问题是,对于蒙古政权的建立和成吉思汗的治国措施,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过于简略,没有补充更加充实的史料,让学生加深印象。

第二部分的内容,从两个方面来讲述:忽必烈的汉化措施、蒙古族完成统一的步骤。

通过材料展示,让学生总结出来忽必烈采取汉化措施是有利于元统治的巩固和多民族国家的交融与发展的。

通过对事件的排序,梳理蒙古族由兴起到统一中国的简单经过。

这一部分的问题是对于蒙古族统一全国的过程讲的过于简略,主线拎不清楚。

第三部分的内容,通过自主讨论理解元的统一与文天祥抗元的辩证关系。

这一部分学生表现的很好,但我的引导方向没有做好,功力还是太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课后反思本课在全册教科书中属于第二单元,这个单元的中心内容是讲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本课侧重讲民族关系的发展。

除文化外,元朝部分只占一课书,所以内容繁多,从蒙古兴起一直讲到元朝的政治、经济及民族融合的发展情况。

全课只设三大子目,一是“一代天骄”统一蒙古;二是忽必烈建立元朝;三是民族融合的发展,学习时可把重点放在第二子目。

本课介绍的元朝也是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跟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联系较大,所以复习反馈的内容我选择第9课。

上课时利用10分钟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知识回顾,小组成员之间互批纠错,将上节的重点知识进行强化练习,教师点评后,进行新课预习(约10分钟),教师分配任务,小组领到任务后在组长的带领下快速预习,教师深入到各组进行点播、指导。

督促学生预习完本组的问题再看其他组的问题,整体了解课文。

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后,适时点播、总结,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知识。

上完课后,学校组织我们历史组进行了评课,通过校领导和同行们的点评,我发现自己的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为此我认真地进行了反思:
我本节课优点之处是:
一、符合新课改的路子,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复习巩固环节学生在纠错时很认真,能准确的找出别人的错误。

特别是奖励机制的运用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部分学生能提前预习导学案并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

我本节课不足之处是:
(一)、学生方面
1、学生在黑板上默写的内容错别字太多,书写不规范,书写速度慢,耽误了时间。

2、展示时节奏太慢,没有紧迫感,表现不积极,学生只关注自己小组的问题,其他问题没有认真听,导致其他问题掌握的不好。

3、班级学生参与的还不够多,只是少数好学生的天下,学困生袖手旁观。

4、学生回答问题时声音太小,站姿不端正,扭扭捏捏,不大方。

(二)、教师方面
1、我讲课时声音有点小,后面的同学听不清。

2、有些地方我点拨、提升、指导的不到位。

如在讲元朝经济状况时,我应该结合前面的内容,向学生交代南宋时经济重心移到了南方。

应该将元朝的运河与隋朝的大运河做一下比较,让学生找出二者的不同;应该使用大屏幕将元朝的疆域与秦朝、汉朝、唐朝的疆域作一下比较,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出元朝的疆域空前辽阔,这样要比老师在那直白介绍,效果要好得多。

3、本节课时间安排的不是很合理,复习巩固环节用的时间过多,所以巩固练习环节没有完成,致使课堂环节不是很完整。

4、自己放手的力度还不够,还应该再加大力度,要相信学生的能
力。

以上是我对本节教研课进行的反思,自己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加倍努力,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在平时教学中要多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争取打造一个象杜郎口中学那种大容量、快节奏、有生气、有序、充满活力的新课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