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_第一节_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修水坝:整个河流来说,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特征;生物,阻断 了它们的生存空间,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水坝上游,地下水 水位抬高,库区水位提高容易引起滑坡等;水坝下游,减少河流 流量,泥沙淤积减少,河流入海口地区容易发生海水倒灌、侵蚀 海岸,地下水水质变差等。
城市是人类改造自然环境最剧烈的地方,现代都市的 问题首先是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其次是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
环境 污染 水污染
噪声、固体废弃物污染
思考: 1.列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并分析其中的差异。
2.分析图中的案例,哪一个地区的环境问题有可能影 响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
1.列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并分析其中的差异。
1、发达国家多环境污染问题,如加利福尼亚的大 气污染、北海和地中海的工业和生活污染等。发展中国家 多为生态破坏问题,如非洲森林的砍伐和草原的过度放牧 造成了严重对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思考:如果你生活在乡村,你所能看到的生产活动会对环 境产生哪些影响?如果你生活在城市里,你所能了解到的 生产活动会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农村: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渍化,毁林开荒、滥垦滥牧 等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问题。 城市:工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及其引发 的生态破坏问 题。
可 持 续 发 展
以节俭为荣——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 足当代人的需求,
而又不危及后代人
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经济系统 人的管理调控 社会系统 (含人口、科技)
第1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4
1、采集渔猎时期——崇拜与依赖自然 图腾崇拜
5
2、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
原因:生产力有很大提 高,人口迅速增长。
体现:人与自然的对抗 性增强,人类还不能正确认 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但已 有了科学的萌芽。
6
2、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
玛雅文明为什么会消失?
力,发达国家工业转移,问题较严
重-----主要是生态破坏
23
4、环境问题的分布差异
城市的环境污染
乡村的生态破坏
24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5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 后代人需求的发展模式。
26
2、可持续发展的实质与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③共同性原则:爱护地球需要全人类共同参与 (强调的是义务)
31
3、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32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课堂小结
33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随环堂境练问习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 ) A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 B 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C 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 D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36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作业布置 1、练习册P75——79 2、复习课堂所学内容
37
它强烈刺激人的眼睛和 呼吸器官,轻者使人眼睛红 肿,喉咙疼痛,重者呼吸困 难,手足抽搐,甚至死亡。
22
4、环境问题的分布差异
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城乡差异
分
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布 差 异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3.基本原则
公平性 、持续性、共同性。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可持 续发展实施的前提是明确其内涵和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所示: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公平 性原 则 ①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②代际之间的纵向
公平性;③人类生存与其他物种生存的公平性;
④各国有权开发本国资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 环境造成损害
则
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
球性目标和政策等
[例2]
(2010·浙江高考)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科学院构建的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体系, 由生存、发展、环境、社会和智力五个支持系统组成。 其中生存支持系统与生存资源禀赋(土地资源、水资源、
气候资源等)、农业投入水平、资源转化效率等有关,发
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也不要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
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
3.后果与危害
对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
的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加 强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等。 4.解决的措施和建议 针对环境问题的原因、危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3.环境问题的区域差异
由于各地区经济结构、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的不同,
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有所不同。环境问题的地域性特点 表解如下: 地区 环境问题 形成原因
由于交通、工业活 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动和人类居住地的 城市地区 如大气污染、水污染、 过分密集,造成污 噪声污染等 染物的集中
地区
环境问题 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如
一般可从政策、法规性措施,工程、技术类措施,宣传、
教育类措施等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2011上海单科,15-16)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 虽少,但对地球生命至关重要。 4.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 臭氧层能够 (B) A.降低大气温带 B.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 C.促发光化学反应 D.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 5.据观侧,地球上空臭氧空洞现象最为严重的 地方出现在 (C) A.青藏高原上空 B.北极附近上空 C.南极附近上空 D.北美大陆上空
本题反思总结
崇拜自然
人 地 关 系 历 史 演 变
地理环境 决定论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环境问题的机制、表 现、地域差异
人定胜天论
人 地 关 系 思 想 的 历 史 演 变
人地协调发展
可持续 发展论 原基 则本
内 涵
【目标达成练习】
(2012浙江文综)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 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召开,大会重点关注了二 氧化碳排放。完成下题。 1.2009年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年下降40%~50%。下列措施中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 B) ①推广太阳能、核能 ②降低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 消费的比重 ③增加森林面积 ④提高单位GDP能 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对话与评价】 【合作探究一】 环境问题的成因与表现
对点训练1(2012· 大纲全国文综)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完成下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 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 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 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人类与环境是怎样的关系?
(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 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2)人的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的废弃物 要排放到环境中。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征服自然” “和谐论” ①科学和技术突 ①环境与发 飞猛进,社会生 展问题得到 产力水平迅速提 普遍关注, 高。 可持续发展 ②人类试图成为 的思想逐步 自然的主宰,以 形成并得到 牺牲自然为代价,公认 。 积累了巨大物质 ②在寻找一 财富。 条人口、资 ③人地关系全面 源、环境和 呈现不协调,人 发展相互协 地矛盾迅速激化。调的道路。
加利福尼亚: 全球烟雾最严 重的地区之一
中国:工业发展 加重了环境污染
非洲:树林 破坏、过度 放牧产生严 重的社会问 题,沙化严 重
印度洋: 全球增温 是海平面 太升,威 胁低地
澳洲:化学肥 料、欧洲的耕 作方式以及硬 蹄类动物引起 土地退化
南美洲:热带 森林破坏,野 生动物受到威 胁
南太平洋:过度捕捞及全 球增温导致海面上升,威 胁低地和岛屿
原因: 燃煤、汽车等排放的废气和烟尘
危害: 危害人体健康 原因: 硫氧化物与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的排放 危害: 损害人体和生物体,使土壤、水体酸化, 加快建筑物腐蚀 分布: 欧洲、北美、中国长江以南
北海和地 中海:受 工业和生 活废物的 严重污染
欧洲:河道 改造的影响, 湿地正遭受 破坏
东欧和北亚:工 业污染和核污染 造成附近土地荒 芜,危害健康
(1)A图建立自然保护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即人 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 物种 的生存,要 保 持适度 人口 的 规模,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处理 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2)B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 共同 性原则;中外公众是消 费者,又是 生产 者,也是环境的 管理 者,我们要自觉 接受 和可持续发展 的教育和培训,监督 决策 和 经济 活 环境保护 动,积极购买 生态标志 商品。
一些区域性的环境问题会影响到全球
2.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一节人地思想的演变【课程标准】1、阅读资料,了解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的几个历史阶段。
2、知道不同历史阶段人地关系思想的特点。
【高考考纲】人地关系的演变。
【知识梳理】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1.采集渔猎时期:人类对自然既又,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人类与环境是一种关系。
2.农业文明时期:人类自然,人类对环境依赖性,对抗性,环境遭到破坏,出现局部的问题。
3.工业文明时期:人类自然,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人地矛盾迅速短缺,破坏,污染从局部扩展到。
二、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图中大圆表示______,小圆表示_________。
A箭头表示人类从环境中索取______和________,B箭头表示人类把_________和_________所产生的____________排放到环境中,C箭头表示人类作用于环境的同时,环境也把它所受到的______,反过来作用于_________。
2.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的再生速度,生态破坏、资源短缺。
②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污染。
3.环境问题的原因与表现:①原因:a 压力。
b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c 片面追求,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
②表现:,,4.环境问题的表现城市:主要表现为地区差异乡村:主要表现为局域性:发达国家:主要表现为国家差异发展中国家:主要表现为全球性:如: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提出:开始,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并得到公认。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
2.内涵:持续发展持续发展持续发展。
其中是基础,是条件,是目的。
3.原则:、、【考题典例】我国农村目前仍有许多地方使用农作物秸杆作燃料,回答下列问题:(1)将秸杆作燃料,产生的最大问题是A产生炊烟,污染环境B导致水土流失C 家畜饲料减少,破坏生态平衡D 有机质不能还田,土壤肥力下降 (2)从生态角度看,农作物秸杆最好的利用方式是 A 发展沼气 B 编织工艺品 C 焚烧回田 D 饲养牲畜解析:秸杆仍然是我国农村许多地方的重要能源之一。
高中地理知识点: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高中地理知识点: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1、人地关系演变:
崇拜自然(原始时期)→改造自然(农业时期)→征服自然(工业时期)→人地和谐(即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现在)
2、人类不断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人类不断通过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和能量;人类对待环境的态度和行为,会得到环境不同的响应(环境的反馈作用)。
3、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会造成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会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
4、环境问题主要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从其分布来看,
①城市以环境污染为主,乡村以生态破坏为主;②发达国家以环境污染为主,发展中国家,由于承受人口和发展的双重压力,而且发达国家将许多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均较严重。
5、产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即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6、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社会可
持续,其中生态可持续是基础,经济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是目的。
7、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必修二 第六章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环境问题全球化
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
拯救地球是我们地球村每一个村民的责任!
〖当堂训练〗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回答 1~2题。
1、图中箭头③表示的人类活动可能引起
A.台风、寒潮 B.地震、海啸 C.滑坡、泥石流 D.土地荒漠化、盐碱化 【提取信息】箭头③表示人类从自然 界中获得的物质和能量。 【思路整理】人类活动→索取资源方 式不当→乱砍滥伐→水土流失→可能引 发滑坡、泥石流灾害。 【答案】C
A. 共同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协调性原则
点拨:公平性原则体现了同代人之间要 公平,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 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也要公平。
【答案】B
• “涸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 ——持续性原则
〖当堂训练〗
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回答 1~2 题。
1.图中①②③④号码的含义分别是 A.①经济系统、②生态系统、③社会 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 B.①生态系统、②经济系统、③社会 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 C.①社会系统、②生态系统、③经济 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 D.①社会系统、②经济系统、③生态 系统、④人的管理调控
二、直面环境问题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
资源的速度超过了
资源本身及其替代 品的再生速度时。
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二、直面环境问题
生态破坏: 资源短缺: 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 主要表现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 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源和能源等短缺
二、直面环境问题
二、直面环境问题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
5.环境问题表现形式的地域差异?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崇拜自然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和环境
(二)直面环境问题
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 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 身及替代品的再生速 度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 净能力
生态破坏 资源短缺
环境污染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加剧
水资源
资源短缺: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 水土流失
生态破坏:
土地荒漠化 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水污染、大气污染 土壤污染、噪声污染
三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概念:
1987年,世界环境与 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 的未来》报告中明确指出 :
2.内涵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人的管理调控
3.三个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同 代人之间 代际之间
①共享资源环境 ②财富的分配也要公 平
物种之间
环境和发展得到关注, 20世纪70以来可持续发展 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 认,人口、资源、环境和 发展相互协调
矿山开采:
①造成土地、植被 资源破坏;
建城市:
城市是人类改造自然环 境最剧烈的地方。产生的环 境问题有环境污染、交通拥 挤、住房紧张、绿地面积减 少等。
②对土地和水体造成 污染;
③诱发地质灾害。
14
二 、 直面环境问题
(一)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关系
人类 环影
生产活动
境 响环
境
消费活动
物质和能量
人类 社会
废弃物
环境
环境 反作 用于 人类
15
讨论:图中内圆和外环分别表示的是什么?箭头呢?
人类通过生 产,生活影 响环境
受到人类活动影 响的环境反作用 于人类社会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ppt
(1)分析各历史时期的人地关系, 吸取其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 训 (2)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环 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表现
生产力低下,发 展缓慢,人口稀 少,对自然完全 陌生
生产力提高,学会 耕种,粮食稳定, 人口增多
科学、技术水平提高, 人类利用资源能力和 数量大增,人口快速 增长。
过度消耗资源, 将污染转嫁给发 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
人口增长过快和发展 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 题
1、概念:
联合国环发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 : “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 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内涵: 生态持续发展
(图6.12) 经济持续发展 社会持续发展
3、原则: 公平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
共同关于农业社会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 造环境的作用微弱 B、大规模的耕作、灌溉和放牧使生态系 统日趋复杂稳定 C、人类利用资源的范围和强度加大,出 现了各种环境问题 D、人类被动地适应环境,对人地关系的 认识肤浅
阿斯旺大坝
下列说法反映人地关系属于哪个阶段? 1、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 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
索取资源的速 度超过了资源 本身及其替代 品的再生速度 排放废弃物超 过了环境自净 能力,导致环 境质量下降
地
社会
理
物质、 人类 废弃物 能量
(表现:水 土流失;土 地荒漠化; 生物性减少 等等)
环
境
(表现:水污染; 大气污染、土壤 污染;噪音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放射性污染;海 洋污染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②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 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 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③资源短缺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 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 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
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 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之 内,寻求可持续发展
则
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
国际社会应超越国界、民族、
共同 地区的决策和行动应 性原 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 则 的协调
宗教、文化的制约,以积极、
务实的态度参加环境领域中的 国际合作
侧重的是“义务”
【限时训练】三维设计 P148 1、2 【限时训练】课时跟踪检测P355 7、8、10、11
【限时训练】 时间:1分钟
1.读下面漫画图,有关其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的说法, 不正确的是 ( )
A.①——臭氧层破坏,危害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 B.②——森林破坏,使地球生态系统受损
C.③——生态破坏引发的水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D.④——环境污染引发的全球变暖问题,使地球生态系 统受损 解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随意排入江河湖海,使江河湖 海和地下水的水质变坏,危害人体健康。故水污染是环境
农村 地区、发
展中国家严重
城市 地区、发
达国家严重 交通、工业活动
形成 原因
过度消耗资源
利用资源的方式 和人类居住地过 不当或过度开采 分密集,造成污
染物集中
[温馨提示]
环境污染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导
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环境污染往往
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 ,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
3.应用: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P144
二、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 环境空间 ,从环境中 获取 物质和能量 。 (2)人类活动的 废弃物 要排放到环境中。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向环境 索取资源 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 的再生速度。 (2)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 自净能力 。
第一讲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明纲析情】
考纲要点 考纲解读
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 史演变。 2.人类所面临的主要 环境问题。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 内涵;协调人地关系 的主要途径。
1.识记:人地关系的思想演变,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 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 原则。
污染。
答案:C
【限时训练】三维设计 P148 1、2 时间:1.5分钟 【真题演练】 三维设计 P146 例1 时间:1.5分钟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维设计P145
1.概念: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机后 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温馨提示]P145
(1)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中,“公平性”侧重的是“权利
”,“共同性”侧重的是“义务”,“持续性”侧重 的是“发展”。 (2)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重点理解公平性原则, 不要把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
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而后者强调全球一个整体。
【考点突破】 三维设计 P146 考点二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P146 考点二
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垂直递减率为0.6℃/100米。但在
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
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气温逆转的现象就是逆温。
③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 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2)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应针对具体的环境问题分析,
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箭头⑤⑦是指人类通过生活、
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可
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 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 得到保护或改善;二是不合理 利用,使环境质量下降。
箭头⑥⑧是指环境把它所受到
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 ,另一种是恶性的,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 人类的生存。
课后作业: 1.课时跟踪检测P359-360 1-4、8-11。 2.预习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课堂小结】
人地关系历史的演变
人 被 动 适 应 环 境 人 主 动 适 应 环 境 人 主 宰 自 然 环 境 人 地 协 调 发 展
地理环境 决定论
人涵
基本原则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地域差异P144 主干知识回眸
问题
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 、土 地荒漠化、 生物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 、水
水资源、土地资
表现 源、矿产资源和
污染、土壤污染、
噪声污染、放射
能源 等短缺
多样性 减少等 性污染、海洋污 染等
问题 地域 差异
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发达国家更突出
[知识拓展]三维设计P145 考点二 4.分析有关环境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及应对措施 (1)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而自然原因有 时也是环境问题形成的重要原因。分析自然原因时 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 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
②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 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 什么是逆温现象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的长 波辐射,一般情况下,离地面越远,气温越低,即气温随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表析如下: 原则 含义 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 公平性 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 具体做法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各 国都有发展权,应和子 孙后代共享资源和环境
原则
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
间的公平
侧重的是“权利”
侧重的是“发展”
原则 持续 性原 含义 具体做法 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开 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处理好发
【考点突破】P145 考点一 3.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表现
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人类与环境的关
系不协调而造成的,对其成因及表现的分析理解,可 从以下方面进行: (1).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对立 统一的关系 箭头①②分别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箭头③④指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