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沿海三镇产城融合培育小城综合试点方案

合集下载

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泉政办〔2017〕130号

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泉政办〔2017〕130号

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正文:----------------------------------------------------------------------------------------------------------------------------------------------------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泉政办〔2017〕13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及《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闽政办〔2016〕212号)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主要目标到2020年,我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水平明显提升,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产城(镇)融合更加协调的新格局逐渐形成,茶叶相关产业总产值达210亿元,蔬果食用菌相关产业总产值达100亿元,花卉苗木相关产业总产值达100亿元,水产品相关产业总产值达148亿元;农产品加工物流业和休闲农业进一步提升。

农业竞争力逐步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活力显著增强。

二、推进多类型农村产业融合方式发展(一)产城(镇)融合型。

围绕泉州市中心城区和县城建设,在城市郊区建设科技型、生态型农业,推动现代都市农业与城市生态涵养保育相结合。

引导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等集中,促进产城(镇)融合和农村繁荣。

加快推进泉港产城融合示范区、南安市沿海三镇产城融合培育小城市综合试点等国家和省级产城融合试点建设,重点推进晋江市安海镇等22个市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和永春达埔香都小镇等5个入选省级第一批创建名单的特色小镇建设,促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绿色化融合发展,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带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城镇化。

关于沿海三镇产城融合培育小城市试点进展情况汇报

关于沿海三镇产城融合培育小城市试点进展情况汇报

南安市沿海三镇产城融合培育小城市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南安市发展和改革局(2017年5月25日)2015年2月,南安市沿海三镇产城融合培育小城市试点方案获省政府批复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方案要求,积极先行先试,加快沿海三镇产城融合试点工作。

沿海三镇以产兴城、以城促产步伐加快,2016年末,官桥、水头、石井等沿海三镇户籍人口总数30.3万人,城镇人口数16.83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55.56%(全市53.2%);完成工商税收合计17.99亿元,占全市各乡镇(街道)税收实绩的29.89%,发挥南安经济龙头支撑作用。

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主要工作成效和举措(一)试点推进强化组织协调、形成合力。

一是加强试点工作统筹协调,成立南安市沿海三镇产城融合培育小城市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指挥部由指挥部办公室、规划建设工作组、产业提升工作组、土地利用工作组、融资创新工作利用组、政务改革工作组等“一办五组”组成,统筹组织实施沿海三镇产城联动发展工作。

二是明确试点工作重点,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就试点工作作出指导,分管试点工作市领导围绕省试点方案要求,研究贯彻落实省级试点方案的意见和举措。

2015年出台《南安市沿海三镇产城融合培育小城市综合试点的实施意见》(南委办〔2015〕57号),明列近期重点推进项目(事项)55个;2016年制定《南安市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南政文〔2016〕222号),分年度化解工作任务,策划实施重点建设项目,确保试点改革任务推动落实。

(二)产城规划注重融合对接、全域推开。

一是全域规划逐步实施,注重发挥海港、空港、陆港优势,以“三湾联动、对接厦门”为方向,按照三镇一城、产城融合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南翼新城(南安组团)总体规划,推进南翼新城规划与厦门、晋江融合规划,完成南翼新城(南安组团)总规纲要,加快打造“三港一体”现代化滨海城市。

二是“多规合一”试点深入推进,以水头镇为全市“多规合一”试点之一,完成试点区控规“一张图”拼接等,加快划定“生态控制线”、“城镇增长边界”。

建设共富海岛样板工作要点(县级)

建设共富海岛样板工作要点(县级)

建设共富海岛样板工作要点(县级)2024年,为建设共同富裕海岛样板,积极探索构建有利于推动海岛共同富裕体制机制和缩小“三大差距”、公共服务优质共享领域有力支撑的工作体系,主要做好以下工作:1.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

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积极推进无人艇产业项目招引,奋力推动规上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完成“骑手暖心驿站”建设。

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全面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深化推进涉企法治服务增值化改革,持续优化提升政务、法治、市场、经济生态、人文等五大环境。

实施现代物流体系提能升级行动,加快推进一批强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2.激发区域发展优势。

全力推进特色生态产业发展,强化重点项目建设,扩大特色海产品如贻贝等产品展示平台。

全面补齐海岛基础设施短板,完善海岛基础设施,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2.0版,稳步提升农村公路通达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大陆引水工程建设。

走好走实走海岛共同富裕特色之路,常态化运行“领导小组+五大专班”机制,完善落实“每周会商+半月研究+月度例会”调度体系,总结一批共富特色之路的好做法好经验,加快复制推广小规模学校优化调整、美丽乡村示范建设等典型经验。

3.推动多元精准帮扶。

不断优化“海岛共富人才智库”,实施“新渔人”培育计划。

推进金融赋能域共富改革,推动普惠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强化政府性融资担保资源整合、产品创新,加大对融资担保支持力度,完善金融顾问工作机制,推动金融顾问为企业提供金融综合服务支持。

持续推进“飞地”建设,谋划打造“产业飞地”“科创飞地”,着力推进招商引资模式创新、机制优化,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形成招商项目问题闭环管理,充分发挥人才飞地效能,定期开展科创项目路演活动。

4.强化政策有效支撑。

完善交通领域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做好交通领域重点项目资金争取,加强对当前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精细管理,确保聚焦短板弱项、精准识别有效投资领域。

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

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
二、试点目标
1.建立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格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2.构建和谐城乡关系,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3.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提高城市经济活力。
4.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三、试点内容
1.人口市民化
5.宣传引导:广泛开展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试点工作的认识和支持。
五、预期成果
1.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模式,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促进人的城镇化。
3.优化城乡布局,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4.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5.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
(3)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农业转移人口的就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2.城乡布局优化
(1)编制试点区域城乡一体化规划,明确城镇空间布局、产业发展方向和生态环境保护。
(2)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互联互通水平,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3)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3.产城融合发展
试点目标:
1.促进人的城镇化,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承载能力。
3.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4.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
二、试点内容
1.人口市民化
(1)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体系,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落户通道。
(2)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
(3)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3.产城融合发展
(1)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南安沿海三镇产城融合培育小城综合试点方案

南安沿海三镇产城融合培育小城综合试点方案

附件2南安沿海三镇产城融合培育小城市综合试点方案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促进中小城市和城镇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南安市水头、官桥和石井沿海三镇一体联动、融合发展优势,助推厦漳泉大都市区建设,培育新型小城市,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三镇一城、产城融合”为目标,以加快推进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功能集成、要素集约为着力点,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统筹推进南安沿海三镇产业升级、空间优化、项目建设和体制创新,逐步实现全域基础设施一体化、产城发展集约化、生活环境宜居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培育具有区域特色和辐射效应的新型小城市,实现“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至2015年,形成沿海三镇全域一城的空间发展格局,城镇建成区面积达60平方公里,人口达50万人,城镇化率达65%,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产业转型成效明显,石材产业集群产值达700亿元。

至2018年,沿海三镇产城融合规模效应不断突显,城镇建成区面积达70平方公里,人口达60万人,城镇化率达70%。

产业优势加快提升,石材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000亿元,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配套完善,综合承载能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建成与厦漳泉大都市区相融合的区域发展框架。

至2020年,形成统筹沿海三镇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城镇建成区面积达81.6平方公里,人口达68万人,城镇化率达75%。

产业集群高度聚集,石材产业达到国际领军地位,石材产业集群产值达1200亿元以上。

沿海三镇城镇空间利用、布局形态明显优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明显提升,城镇功能配套明显增强,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生态宜居、产城融合、享誉世界的国际石材之都。

二、主要任务(一)融合三镇规划,加快产城一体步伐1.推进“多规合一”联动按照“三镇一城、产城融合”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南翼新城(南安沿海三镇)总体发展规划。

探索突破镇域限制编制重点片区单元控规或分区规划,完善三镇一城规划体系。

产城融合发展的逻辑起点难点及建议

产城融合发展的逻辑起点难点及建议

产城融合发展的逻辑起点、难点及建议黄征学产城融合是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培育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的重要抓手。

佛山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城市,截止到2018年,全市拥有村级工业园1025个,面积约178.06平方公里;拥有24.51平方公里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拥有禅城、南海、三水、高明沧江等4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批准面积29.79平方公里。

深入探讨佛山产城融合发展的逻辑起点,提出未来产城融合发展方向,加快打造优质生活圈,对促进我国大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一、产城融合的逻辑起点近些年来,佛山加快探索“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的新路子,推动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提升相互协调、共同提高,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

(一)提升村级工业园的发展质量20世纪80年代以来,“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发展模式,导致低效土地占用大量空间,佛山产业升级面临着双重尴尬:一方面,受空间发展的限制,许多有实力的企业纷纷向周边地区转移;另一方面,技术先进的企业难以找到合适的落脚地。

除土地资源外,城市的品质不高,也限制了产业和人才的集聚。

现有厂房中约有40%是低矮的破旧厂房,厂房和村庄相互交错,工业、商业、住宅、道路功能布局不合理。

有的地方建了新房,不拆旧屋,旧屋区成了“移民村”,有的旧屋甚至成为“藏污纳垢”之地,给人口、计生、消防、治安等社会管理带来不便。

2018年1月,佛山出台《佛山市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从管理体制、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人才评价激励服务保障等四方面提出吸引人才的23条措施,取得部分成效,但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圳和广州相比,差距依然明显。

智联大数据显示,粵港澳大湾区当前的人才净流入率为1.39%,处于人才净流入状态。

其中,深圳、广州是区域内的人才流动中心,从外界流入大湾区的人才有40.39%进入深圳,31.42%进入广州,两城的人才流入量之和占大湾区流入总量的七成以上。

泉州南安市两溪“文化、生态绿廊”概念性景观规划1、规划范围(一

泉州南安市两溪“文化、生态绿廊”概念性景观规划1、规划范围(一

泉州南安市两溪“文化、生态绿廊”概念性景观规划一、规划范围(一)晋江:南安段流经霞美、丰州,全长约8.4 km。

(二)东溪:发源永春,流经码头、梅山、洪濑、康美,至丰州双溪口与西溪汇合入晋江,干流总全长37公里,流域面积1917平方公里。

沿途纳诗溪、淘溪、罗溪和梅溪等支流,支流总长约128 km。

(三)西溪:发源安溪,流经仑苍、美林、溪美、柳城、霞美,至丰州双溪口与东溪汇合入晋江,全长28.2公里,总流域面积3101平方公里。

沿途纳英溪、兰溪、檀溪等支流,支流总长约71km。

二、规划思路(一)背景:依托国家“一带一路”、“海丝文明”、泉州环湾向湾城市发展战略,结合省、泉州市水利规划建设,并与南安十三五规划和各区、各镇规划相衔接,强调水生态、水利用;落实南安“十三五规划”中西溪发展轴和东西发展轴,提升中心城区集聚辐射作用,振兴南安北部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

(1)与安全生态水系深度结合;(2)与人口密集区域段和城市景观相结合;(3)与文化产业、文物保护、休闲旅游和美丽乡村等资源相结合;(4)与道路交通体系相结合;(5)与产业培育相结合;(6)与土地综合利用开发相结合。

2.定位:“两溪贯千年,再忆闽南源”。

体现:山水对话,水绿相融,历史记忆,文化流淌。

3.策略:以安全生态水系为核心主线,围绕“六个结合”实施两溪流域综合整治工程,实现以“背水发展”向“面水发展”的华丽转变,打造集文化追忆、文化展示、自然风景、产业发展等多元文化的区域旅游为主的跨界产业项目。

再现南安“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文化内涵和古闽南文化的发祥地(古时先有丰州后有泉州)4.功能分区按照“一镇一特色、一镇一品牌”的理念,以“两溪一湾”流域安全生态水系综合整治为契机,加快交通路网建设,完善区域市政景观和公共配套基础设施,深入挖掘、整合自然景观、民俗文化、传统技艺和宗教文化等闽南特色资源,推动美丽乡村和城镇片区改造建设,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以及流域周边土地综合利用开发和产业培育、转型升级。

南安市滨江机械产业基地排洪渠项目设计方案

南安市滨江机械产业基地排洪渠项目设计方案

南安市滨江机械产业基地排洪渠项目设计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我的书桌上,我拿起笔,开始构思这个项目。

南安市滨江机械产业基地,一个充满活力与发展潜力的地方,却因排水问题困扰已久。

我深吸一口气,让思绪随着文字流淌。

一、项目背景南安市滨江机械产业基地,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一个以机械制造为主导的产业基地。

近年来,随着基地规模的不断扩大,排水问题日益凸显。

尤其是雨季,排洪渠排水不畅,导致基地内涝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提出了这个排洪渠项目设计方案。

二、项目目标1.提高排洪渠排水能力,确保基地内雨水排放畅通无阻。

2.改善基地内环境,降低内涝风险,保障企业正常生产。

3.提升基地整体形象,为南安市滨江机械产业基地打造一个生态、环保的产业发展环境。

三、设计方案1.排洪渠设计(1)布局:排洪渠全长5公里,起点位于基地入口处,终点接入南安市排水管网。

渠道宽度根据地形及排水需求设计,确保雨水排放顺畅。

(2)材料:采用环保、耐用的PE管道,直径2米,抗腐蚀、抗老化性能强。

(3)施工:采用明挖法施工,渠道两侧设置防护栏,确保施工安全。

2.排水系统优化(1)雨水收集:在基地内部设置雨水收集池,收集雨水用于绿化、道路清洗等。

(2)排水管网:优化基地内部排水管网,确保雨水排放迅速、顺畅。

(3)排水设施:在基地内设置雨水篦子、检查井等排水设施,方便雨水排放和检查维护。

3.环保措施(1)绿化:在排洪渠两侧及基地内部进行绿化,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雨水径流。

(2)生态岛:在基地内设置生态岛,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水质,提高生态效益。

(3)环保材料: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环保材料,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四、项目实施1.成立项目指挥部,负责项目协调、监督和管理工作。

2.招标选定具有丰富经验的施工单位,确保项目质量和进度。

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4.做好施工期间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

5.项目完成后,进行验收和移交,确保项目达到预期目标。

南安市沿海三镇“产城融合”研究

南安市沿海三镇“产城融合”研究

南安市沿海三镇“产城融合”研究自2014年起,国家启动了各个层面的新型城镇化试点,福建省也鼓励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创新试点。

基于此,南安市选取了辖区内沿海的官桥镇、水头镇、石井镇三个地理单元完整独立,区域条件相对优越,产城根基比较厚实、人文风俗一脉相承的乡镇,探索基于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并于2015年3月份获福建省政府正式批准。

因此,本文从“产城融合”的视角入手,试图为地方政府培育具有区域特色和辐射效应的新型小城市,打造成为泉州南翼新城的核心区域提供决策参考。

全文在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和“产城融合”的概念和相关论述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调研,从区位环境、产业基础、城镇开发、城镇规划、文化传承等方面入手,掌握“沿海三镇”发展的基本现状。

然后采取数据对比和层次分析等方法,从“沿海三镇”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宜居程度等方面,深入分析“沿海三镇”新型城镇化建设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沿海三镇”产城融合培育小城市试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主体多元、产城割裂、土地空间利用低效、城市支撑系统不强、环境问题突出等五个方面。

围绕这些问题,结合三镇实际情况以及试点任务目标要求,认为沿海三镇产城融合培育小城市试点建设应该要探索设立一个类似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新型管理机构,在不改变现有行政区划的前提下,实现统一管理和规划建设;要坚持规划引领作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城市空间布局、生态环保建设、土地资源利用,以及交通、市政、公共服务等配套,构筑“多规合一”体系,以高标准的规划引领高水平的建设发展;要围绕打造世界石材之都,全力推进石材产业创新转型,加快构筑以石材产业为根基,空港经济+海洋经济+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1+3”现代产业体系;要实施差别化政策,引导企业“退城入园”,推行清洁生产审核,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升石粉碎石综合利用率,提升石材业污染整治水平。

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功能配套、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居民素质等全方位提升,打造高水准现代宜居城市;要注重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推进土地管理试点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城镇管理体制改革,最终来推动三镇一体化发展。

“港、产、城”融合发展——平阳跨域崛起的路径选择

“港、产、城”融合发展——平阳跨域崛起的路径选择

总投资750亿元的世界温州人家园项目 成功签约。围海总面积9062亩的宋埠 —— 西湾海涂 围垦工 程已实 现主堤坝 合 拢,围区内已完成10000亩建设用海报 批。围海面积为5万亩的飞鳌围垦中期 工程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区位 优势显现 。经过近 几年的规 划 建设,平阳的立体交通网络即将形成,特 别是平 阳东部地 区与温州 城市核心 区之 间将 形成“六 纵一横” 交通网。 今年,昆 宋 公路可建成通车,今明两年要开工建设甬 台温 高速 复线 、温 州绕 西南 平阳 段、 104 西 过 境、 飞 鳌大 道 以及 温 州城 市 轻轨 S2 线, 再加上距离温福铁路鳌江站、瑞安站都很 近, 三年后必 将成为 温州大 都市交通 枢 纽, 集疏运系 统十分完 善,给港 口的发展 、 临港产业的发展都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必 将推动城市的繁荣发展。
发展潜力 自然条 件优越。据 有关专家调 研反
映, 平阳港区 无论从潮 汐、潮流 、波浪, 还 是从 泥沙、海 床稳定、 地质条件 、通航能 力 来看,建港的技术是完全可行的,并且又 有南麂 作为天然 屏障。尤 其滩涂资 源丰 富,滩涂面积约80平 公里。当前,滩涂 围垦工程加快推进,围海总面积12051亩 的西湾( 墨城) 海涂围垦工程南片已顺利 通过海域竣工验收,北片也已开工建设,
路径选择 坚持规划先导.大力优化空间布局二
规划是 搞好建设 与发展的 先决条件 。城 市规划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城市功能的发 挥和形象品质的水准:只有主动适应 “港、 产、城”融 合发展的 要求,研究 制定 “港、产、城”一体化发展规划、港口总体规 划.明确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思想、任务目 标和建 设重点, 统筹基础 没施和产 业布 局,才能为一体化发展提供指导依据。在 此基础上,抓紧启动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规 划币¨“港、产、城”空间概念性规划.并对原 来的万全城镇总体规划进行修改完善,滨 }r .Hr 总体规划要按照“汀海一体”的理念, 融入“港、产、城 ”一体化的规划中 总体 设想是“以古盘山为核心的环状组l 才1式城 市发展格局.打造温州大都市南部中心” 为规划 定位,南滨 海新Ⅸ、 昆鳌中心城 区、 万伞产业新【xI 、南麂国际生态休闲度假区 的“ 一核两区 一岛”作 为规划布 局

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渔港建设的实施意见

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渔港建设的实施意见

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渔港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1.19•【字号】•【施行日期】2021.11.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渔港建设的实施意见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渔港是重要的民生基础设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快建设“海上莆田”的重要内容。

为进一步加快补齐我市渔港建设短板,改善渔业基础设施,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推动海洋与渔业高质量发展,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渔港建设的若干意见》(闽政〔2020〕2号)文件精神,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一、明确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一)加快规划实施,完善渔港布局。

根据《福建省渔港布局与建设规划(2020—2025年)》,计划到2025年,全市新建渔港7个(一级渔港2个、二级渔港3个,三级渔港2个),提升改造渔港8个(一级渔港2个、二级渔港2个,三级渔港4个),逐步形成以中心、一级渔港为主体,二、三级渔港和避风锚地为支撑,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管理规范的海洋渔业基础设施体系。

按照省海洋与渔业局、发改委、财政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实施渔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闽海渔〔2020〕24号)要求,加快渔港建设规划实施,力争六年规划三年完成,我市渔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设渔港项目15个(具体详见附件),其中未涉及生态红线的3个项目列入2020-2021年开工建设计划,涉及生态红线的12个项目暂时列入2022年开工建设计划。

(二)提升渔港功能,推进渔港经济区建设。

根据沿海各地自然条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原有渔港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小城镇建设和产业布局,逐步把具备条件的渔港建设成为融渔船安全避风、渔货集散、渔业生产、加工贸易、运输补给、滨海旅游、休闲渔业、生活体验等于一体的现代化渔业港口,促进以渔港建设辐射带动小城镇发展。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泉州市所辖7个县(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泉州市所辖7个县(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泉州市所辖7个县(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6.05•【字号】闽政文〔2024〕204号•【施行日期】2024.06.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泉州市所辖7个县(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闽政文〔2024〕204号泉州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审批7个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泉政文〔2024〕50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省自然资源厅审查通过的《石狮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晋江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南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惠安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安溪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永春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德化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统称《规划》)。

《规划》是县(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你市指导所辖县(市)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紧扣高质量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等重要使命,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进一步推动石狮市打造现代化纺织鞋服产业集群、现代化商贸城市,推动晋江市打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样板、现代化纺织鞋服产业集群,推动南安市打造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山水田园城市,推动惠安县打造临港绿色石化基地、雕艺文创产业集群,推动安溪县打造茶旅融合发展新业态、茶乡特色城市,推动永春县打造香产业发展高地、山地旅游目的地,推动德化县打造陶瓷产业基地、生态旅游城市。

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小城镇改革发展培育小城市的指导意见

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小城镇改革发展培育小城市的指导意见

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小城镇改革发展培育小城市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05•【字号】泉政办〔2016〕71号•【施行日期】2016.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小城镇改革发展培育小城市的指导意见泉政办〔2016〕7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的指导意见》(闽政办〔2015〕118号)、《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中小城市和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泉委发〔2014〕11号)和《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泉州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泉政文〔2014〕192号)等有关文件精神,为深化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加快培育小城市,经市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省委领导关于我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批示精神,紧紧围绕提升城镇化质量,正确把握小城镇的功能定位和发展优势,促进小城镇与环湾中心城市、县域城关分工协作、功能互补、协调发展,解决好“人进城、建好城、管好城”的问题,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不脱离群众、不搞大拆大建、不做形象工程。

——坚持因地制宜。

根据当地发展特色和资源禀赋,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居则居,探索有竞争力和生命力、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建设路径。

——坚持自然与文化相融合。

妥善处理好生产、生活与生态的关系,留住生态细胞和文化元素,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坚持市场主导。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使小城镇建设成为市场主导、自然发展的过程,成为政府引导、科学发展的过程。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加强海洋资源要素保障促进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加强海洋资源要素保障促进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加强海洋资源要素保障促进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公布日期】2023.07.01•【字号】•【施行日期】2023.08.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海洋资源正文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加强海洋资源要素保障促进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沿海各地级以上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全面建设海洋强省的工作部署,加快推动我省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现就加强现代化海洋牧场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的政策措施通知如下。

一、加强海洋空间规划支撑,保障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空间需求(一)加快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

尽快修编实施省级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按照近退远拓、疏近用远、生态发展的要求,统筹优化省管海域内现代化海洋牧场空间布局,有序疏退10米等深线以浅的“近海”养殖空间,科学规划10米等深线以深至领海线的“中海”养殖空间,逐步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向“深远海”发展,保障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海域空间需求。

其中,桁架类网箱及养殖平台、养殖工船原则上布设在低潮位水深不小于20米或离岸10公里以上的海域,重力式网箱布设海域水深不小于15米。

各地要在严格落实“三区三线”管控要求和保障海上运输、军事安全、生态安全的前提下,统筹现代化海洋牧场布局和未来发展需要,将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管理。

(二)推动海洋空间立体开发。

加快推进海域使用权立体分层设权,在保障海域基本功能且用海活动互不排斥的前提下,支持渔业用海与游憩用海、工矿通信用海等用海适度兼容,探索休闲渔业、风渔融合、渔光互补等新型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

在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和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等规划管控要求的前提下,规划拟建的港口、航道、锚地等公共基础设施实施前,其海域空间可安排用于重力式网箱、桁架类网箱及养殖平台等装备型现代化海洋牧场用海活动。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实施意见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实施意见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2.23•【字号】闽政[2010]4号•【施行日期】2010.02.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的实施意见(闽政[2010]4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促进小城镇健康有序发展,提高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小城镇在联结城乡、辐射农村、扩大就业和促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经研究,选择一批重点小城镇开展综合改革建设试点,以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进一步认识加快小城镇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加快小城镇发展,是夯实海西中心城市经济基础的重要基石。

随着海西战略的逐步推进,我省中心城市进入快速发展和扩张阶段,资源环境承载压力日益加大。

加快小城镇发展,加强与中心城市的功能互补,建设中心城市的“卫星城”,有助于缓解中心城市压力,吸引更多的转移人口在小城镇就业和落户,形成合理的城镇布局,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二)加快小城镇发展,是持久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重要动力。

扩大农村需求是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

通过小城镇建设,促进产业集中和人口集聚,带动农产品消费、住房消费、工业制成品消费和其他相关消费,延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形成新的投资增长点,有利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岗位、拉动经济增长。

(三)加快小城镇发展,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

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新机制,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向非农产业转移,可以有效减少农村人口数量,提高农村人均占有资源,逐步实现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切实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四)加快小城镇发展,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小城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港产城融合实施方案

港产城融合实施方案

港产城融合实施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在这一背景下,港产城融合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港产城融合是指将港口、产业和城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

本文将就港产城融合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以期为城市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

首先,港产城融合的实施需要充分发挥港口的功能。

港口作为城市的门户,具有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加强与城市产业的对接,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建设港口经济区、拓展港口功能、提升港口服务水平等方式,推动港口与产业的融合发展。

其次,产业的发展也是港产城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是城市经济的支柱,而产业的转型升级对城市发展至关重要。

在实施港产城融合方案时,应该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产业与城市的深度融合,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也是港产城融合的重要环节。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该充分考虑港口和产业的布局,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同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为港产城融合提供有力支撑。

最后,港产城融合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政府应该加强政策引导和规划指导,为港产城融合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企业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投入,推动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港产城融合的实施。

综上所述,港产城融合实施方案需要充分发挥港口、产业和城市的优势,加强各方合作,共同推动城市发展。

只有通过港产城融合,才能实现城市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推动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界能共同努力,共同推动港产城融合实施方案的落地,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最新)

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最新)

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开展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x〔x〕2503号)和市委《关于印发<x市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x〔x〕19号)要求,结合x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x理论、“x”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和x全会,以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总体要求,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引领,以创新发展、转型追赶为主线,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深入推动产业民生生态“三大转型”,加快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多元化投融资、土地要素流动、公共服务供给、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和突出问题,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和老工业基地振兴,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新型工业城市。

二、基本原则——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立足于资源枯竭型老工业城市这一基本区情,聚焦制约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建立完善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综合改革研究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

——统筹城乡、产城融合。

以实施《x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为契机,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城乡一体发展、产城融合发展。

——改革创新、先行先试。

把综合试点改革与专项试点改革结合起来,积极争取国家和x支持,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推动形成综合改革试点与特色试点内容相结合、重点领域与全面改革相补充的良好局面。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把改善民生、增进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民生事业发展,不断把学有优教、劳有所得、病有良医、老有善养、住有宜居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让广大城乡居民更多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主要目标到x年,城市综合改革取得明显成效,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南安沿海三镇联动发展,打造“国际石材之都”

南安沿海三镇联动发展,打造“国际石材之都”

南安沿海三镇联动发展,打造“国际石材之都”12日,南安市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沿海三镇产城联动发展试点方案和南翼新城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汇报,并就试点方案和规划方案的进一步完善进行了讨论。

市领导黄南康、王春金、黄永俊、戴景胜、林荣忠、杨远志、许勤荣、蔡龙群、黄文福、薛建明、黄景阳,泉州市公安局副局长、南安市公安局局长庄文斌参加会议。

为充分发挥南安沿海三镇区域联动效应,打造“国际石材之都”,进一步加快产业与城镇一体联动、融合发展,推进独具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建设,南安特制订《沿海三镇产城联动发展试点方案》,并形成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提出,将以沿海三镇全域一体为目标,以加速产城联动为重点,以试点改革为动力,统筹推进规划实施、村镇建设、产业发展和体制创新,至2020年,形成统筹沿海三镇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产业化、城镇化“两化”联动成效明显,城镇空间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协调发展,建成面积将达81.6平方公里,石材产业集群产值达1200亿元,成为联结厦漳泉城市联盟的综合产业新城。

规划中的南翼新城由官桥镇、水头镇和石井镇三镇构成,将打造成为泉州副中心城市的核心部分,厦漳泉同城化与对台重要平台,泉州临港新兴产业基地。

规划中,南翼新城将向西对接厦门,向东对接泉州、安海湾,强化区域通道与腹地联系,进行石材产业空间优化整理,以产业推动空间整合,实现区域设施区域共享,实现“国际石材之都”的发展目标。

市委书记黄南康表示,经过进一步的调研、考察和修改完善,沿海三镇产城联动试点方案和南翼新城规划都已相对成熟。

他强调,不管是试点方案还是规划编制,首先要制定工作目标,收集各方意见,及时落实到位。

其次,要明确区域的空间布局定位,对人口分布、产业开发、生态建设以及港口、文化、对台等建设都要融合起来,统一规划;要明确今后发展方向,在对接好厦门的同时重点体现主导作用;要加大改革力度,在总体框架的基础上,拓宽改革思路;要梳理可行性的支持政策,并进行高度浓缩;要统筹区域发展,控制规划项目;要成立领导小组,加强协调统筹,加快有效落实;要做细方案,进一步修改完善,同时明确部门分工,抓紧时间,全力做好试点方案和规划编制这两项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南安沿海三镇产城融合培育小城市综合试点方案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促进中小城市和城镇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南安市水头、官桥和石井沿海三镇一体联动、融合发展优势,助推厦漳泉大都市区建设,培育新型小城市,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三镇一城、产城融合”为目标,以加快推进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功能集成、要素集约为着力点,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统筹推进南安沿海三镇产业升级、空间优化、项目建设和体制创新,逐步实现全域基础设施一体化、产城发展集约化、生活环境宜居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培育具有区域特色和辐射效应的新型小城市,实现“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至2015年,形成沿海三镇全域一城的空间发展格局,城镇建成区面积达60平方公里,人口达50万人,城镇化率达65%,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产业转型成效明显,石材产业集群产值达700亿元。

至2018年,沿海三镇产城融合规模效应不断突显,城镇建成区面积达70平方公里,人口达60万人,城镇化率达70%。

产业优势加快提升,石材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000亿元,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配套完善,综合承载能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建成与厦漳泉大都市区相融合的区域发展框架。

至2020年,形成统筹沿海三镇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城镇建成区面积达81.6平方公里,人口达68万人,城镇化率达75%。

产业集群高度聚集,石材产业达到国际领军地位,石材产业集群产值达1200亿元以上。

沿海三镇城镇空间利用、布局形态明显优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明显提升,城镇功能配套明显增强,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齐备、生态宜居、产城融合、享誉世界的国际石材之都。

二、主要任务(一)融合三镇规划,加快产城一体步伐1.推进“多规合一”联动按照“三镇一城、产城融合”要求,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南翼新城(南安沿海三镇)总体发展规划。

探索突破镇域限制编制重点片区单元控规或分区规划,完善三镇一城规划体系。

开展“多规合一”试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生态控制线规划等统一与衔接。

在不突破建设用地总规模、不涉及基本农田的前提下,支持沿海三镇适时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

2.强化规划衔接管控加强与厦漳泉同城化发展规划对接,推进沿海三镇与厦门翔安区、晋江市在产业、市政、港口、物流、岸线和环保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与互补。

按照“生活、生产、生态”三类空间相协调要求,科学划定全域生态控制线,加强基本农田、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保护,合理确定沿海三镇城镇开发边界和建成区人口规模。

健全“项目服从规划、规划衔接项目”的科学规划体系,在确保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的均衡性、严把生态控制线的前提下对控规进行动态维护。

3.优化产城发展空间以产带城,构建“一心两轴四组团多区”城市空间布局,打造城市贸易服务中心,培育水头中心区域、海联城市高端商贸设施、石材专业生产服务与行政文化设施的核心区,加快建设“沿海快速通道—贤林大道”沿海发展轴、“沿海大通道—南官公路—324国道(复线、新复线)”城市发展轴,发展临港高新组团(石井组团)、南翼新城核心组团(水头组团)、官桥综合商贸组团(官桥组团)、传统优势产业组团(官桥园区组团)等四大组团。

建设临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商务休闲区、生态发展区等多个区域。

以城促产,构建“1+4+3”产业布局体系,培育水头海联产业服务中心,拓展规划建设海联西高端石材园、永泉山石材孵化园、官桥精品石材园、石井中小石材企业创业园等四大石材产业园区,培育石井空港高新产业园区、石井港口物流产业园区与官桥产业转移园区等三大新兴产业区,打造以水头为新城核心区和石材贸易展示中心,以官桥为新城宜居组团和精品石材加工制造中心,以石井为滨海休闲城镇和空港、海港物流中心的城市发展格局。

(二)实施以产兴城,加速城乡产业融合4.打造石材千亿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链上下延伸。

加快石材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推进重点企业技术改造,支持石材企业兼并重组,股改上市,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石材千亿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深加工、高附加值石制品,推动石产业链向荒料开采、工程设计、安装等上下游延伸。

支持沿海三镇石材企业申报办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和建筑幕墙工程设计施工等相关资质。

推动沿海三镇石材循环经济园区建设,支持争取列入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

推进组建产销联盟、采购联盟、资金联盟和石材装饰一体化联盟。

推进陶瓷、机械等关联产业发展,建设机械精工产业园、石材化工辅料小区,推动陶瓷、机械产业向大理石瓷砖、高档石砖、石材建陶机械装备拓展。

推动产业竞争力内外拓展。

支持沿海三镇有条件的企业加快“走出去”,建立海外营销网络和资源供应基地,掌握国际贸易主动权。

注重城市营销、产业宣传,提升“中国•水头石材指数”影响力,争取纳入国家价格监控指数体系,掌握行业价格话语权;支持“南安•世界石都”集体商标注册,打响沿海三镇国际化城市名片;推动海峡股权交易所设立石材专业板块。

扶持国家级石材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推动沿海三镇出口型企业联合组建大型外贸公司。

推进企业向园区集中。

统筹开发沿海三镇产业园区、专业市场等产业平台,加快现有产业基地升级优化。

实行“划业入园、划行入市”,强化产业引导,严控项目准入,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水价和气价,以石井中小企业集中生产园区规划建设为载体,加快零星分散企业分期搬迁、整合入园,推动大板、玉石展销企业集中入市进馆。

5.推进二三产业融合加快老城旧园“优二进三”。

布局建设国际性石材采购、技术研发、创意设计、总部办公和展示体验中心,推动大型央企国企和民企来沿海三镇设置区域性产品采购中心,加快形成国内外知名的工业旅游示范区。

扶持做大石材物流、石材养护、矿山服务、质检研发、石材金融、电子商务等石材高端服务业,支持沿海三镇创建省级或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推行物流企业远程年检、甩挂运输及购置税返还试点,争取国家物流产业调整和振兴专项。

支持国家石材建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设。

鼓励按照国家级专业展会标准要求,提升水头“11.8”石博会、石井“9.7”农订会影响力。

探索建设石材期货市场、矿权网上交易平台,开展矿山交易服务。

立足产业文化、海丝文化、郑成功文化和闽南侨乡文化,结合产业园区、专业市场升级改造,推进石文化博览园、工艺品交易一条街等建设,加大重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抢救、传承、保护和合理利用,实施郑成功史迹、蔡氏古民居等旅游景观改造。

加快新港新城“二三同进”。

依托石井港区、闽台农产品市场等载体,推动设立对台离境免税店、农产品贸易中心,培育港口物流服务、滨海生态旅游、海洋高新技术、空港产业等新兴业态。

统筹厦门翔安区和南安石井连片区域,规划建设空港产业城,适时推动设立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支持在石井镇设立石材保税区、海关监管区,推动石井港区一类口岸建设,加快沿海三镇外贸通关便利化。

加快发展高端生活服务业,建设城市星级酒店、大型卖场、商业文化中心等,打造环湾都市生活圈。

6.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实施都市型农业培育计划,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集体经济组织改制组建公司制企业,探索推广农村股份合作经济联社发展模式。

支持沿海三镇设施农业建设,大力发展食用菌、中草药、水产、畜禽养殖等产业,推动创建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整合官桥、水头粮油加工资源,扶持发展官桥粮油食品深化加工,激活中国粮食城市场效应。

推进国家级坛紫菜良种场等海水养殖基地建设,提升水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功能利用水平。

(三)建设宜居城市,提升产城综合承载力7.全域一体建设基础设施实行三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统建共享,支持更多国家、省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布局落户沿海三镇。

推进海西城际轨道水头站设点前期工作,支持泉厦漳城市联盟线、晋江世纪大道连接线、内坑双龙连接线等环湾干道尽快建设。

推进滨海大道、科院路、贤林大道、联十一线官桥至水头段(324国道新改线)等三镇骨干路网建设,启动官桥324国道至石井贤林大道交通整治(国道置换接管),加快延平大道等整治提升。

推进石井港填海区二期用海规划申报,加快3-5万吨级码头群、新联检大楼和电子口岸平台等港口通关设施建设,打造泉州南翼主要商港。

8.提升城市发展品质以郑成功文化、海洋文化带、石材文化圈、闽台交流文化圈等人文功能布局城市建设空间,留足山海、保留文化,建设彰显闽南文化、滨海特色的精品城区。

依据常住人口规模布局文体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特色文化传承、展示场所,提升沿海三镇公共文化服务功能。

构建符合闽南地域特色的绿色建筑实施体系,培育集成房屋、绿色建筑示范区项目。

支持沿海三镇“美丽乡村”建设,在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项目指标上给予倾斜,并支持纳入全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行动计划资金项目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项目。

支持沿海三镇开展石结构房片区改造。

9.增强市政服务功能统筹实施三镇交通、能源、供水、供气、垃圾处理、信息网络等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实现市政设施一体共享。

实施“平安畅通工程”,科学分配城镇骨干路网道路人车通行空间。

合理规划城乡客运和公交网线,扩大城市公交覆盖范围,试行水头、石井、官桥环线客运公交化经营。

参照城市电网标准,适度超前改造建设供电设施,加快天然气管网、燃气设施场站建设。

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自来水公司扩容,完善集中式供水系统,确保供水能力适度超前。

健全城乡一体垃圾收集、清运、无害化处理体系,推进石井南部片区、官桥片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支持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项目。

参照城市防洪标准,加强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城市排涝系统等建设。

大力推进沿海三镇“三网融合”,推动服务石材电子商务的大数据中枢建设,设立石材物流供应量信息平台,构建智能物流信息平台和智能交通、电网、水网、气网系统,完善沿海三镇数字化城镇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智慧型城市。

10.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沿海三镇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加大矿山生态恢复、水土流失治理和中小河流治理。

推广节约型园林绿地建设,实施沿海大通道景观提升等市政绿化工程,开展城市片林、立体绿化建设,提高城镇绿化覆盖率。

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加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效控制。

实施安海湾环境综合整治,加大生态型海岸线资源保护,建立跨市县安海湾、厦门湾海域污染联防联治机制。

加强固体废弃物回收综合利用,完善三镇石粉碎石回收利用系统。

推进陶瓷产业向砖石结合、绿色节能、集成利用方向转型。

加快新能源城市建设,发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产业。

(四)聚人兴产旺城,推进三镇市民待遇均等化11.吸引和培育产业人才队伍鼓励引进石材行业领军型人才和国(境)外人才智力,加大本土石材创意设计人才培养,完善石雕专业技术人员人才评价标准,支持举办国际性石材装饰设计大赛,设立国家级装饰设计师、玉石雕艺师等石材工艺大师评委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