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歌咏自然 部编统编版语文

合集下载

部编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部编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部编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部编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包括《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课文,以及语文园地一。

以下是详细内容:
1. 《观潮》介绍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雄伟和壮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2. 《走月亮》通过描绘“我”和阿妈在秋天的夜晚走月亮的情景,展现了一幅温馨、祥和、美丽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深深眷恋。

3. 《现代诗二首》包括《秋晚的江上》和《花牛歌》。

这两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美丽的景色和花牛在草地上的快乐生活。

4. 《繁星》通过描绘作者在不同时间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童年的回忆。

5. 语文园地一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四个部分,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

以上是部编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感受大自然复习要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感受大自然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感受大自然背起行装出发吧,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

一、课文知识1. 《草原》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主要作品有《龙须沟》、《猫》、《四世同堂》等,他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2.这篇课文记叙了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围绕一个“美”字,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深情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

课文向我们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3.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们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

4.《丁香结》一文的作者是宗璞,这篇散文分别从视觉和嗅觉描写了丁香花生长环境、开放态势、形状、颜色、气味五个方面的特点。

《《花之歌》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等赞美了花向往光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

5.“丁香结”象征着生活中化解不了的烦恼、愁怨。

文章给我们的启示: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正视生活中遇到的不顺心,把它看作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人生才有趣味。

6.“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对这句话的理解是: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人生的问题也是永远解不完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问题,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乐趣。

例如在考试中失利,与同学争吵等生活中不顺利的事情。

但积极面对,就能不断成长,也不失为有滋有味的生活。

从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从容、豁达,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7.《宿建德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他的诗多写田园山水,世称孟襄阳,和王维并称为“王孟”。

“宿”的意思是住宿,“宿建德江”写出了写作的地点和事由,诗人乘坐的船正停宿于建德江中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上,诗人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

诗的前两句直抒胸臆,客指的是诗人的自指。

愁字则是这首诗的诗眼。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1 观潮【教学目标】1.学会认“盐、屹、昂、顿、鼎、沸”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潮、据、堤、阔、笼”等15个字。

正确读写“笼罩、屹立、若隐若现、山崩地裂、齐头并进、漫天卷地、横贯”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3~4自然段。

3.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学会认“盐、屹、昂、顿、鼎、沸”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潮、据、堤、阔、笼”等15个字。

正确读写“笼罩、屹立、若隐若现、山崩地裂、齐头并进、漫天卷地、横贯”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难点】1.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2.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一、吟诵古诗,引入情境1.同学们,宋代潘阆写的《酒泉子.长忆观潮》中,这样写道: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

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

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

梦觉尚心寒。

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钱塘江观潮。

2.课件出示:钱塘江大潮,并引导学生体会“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各是什么意思。

二、自主读文识字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和新词,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2.小组之间交流自学生字的情况,做到把字音读准确。

3.课件出示会认生字,指名读。

“盐、屹、昂、顿、鼎、沸、贯、浩、崩、震、霎、余”字音难点:“崩”在本课读(bēng),避免读成(pēng),“震”“霎”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

(2)书写“潮、据、堤、阔、笼、罩、盼、滚、顿、逐、渐、犹、崩、震、余”易错字指导:“堤”的偏旁是提土旁,“震”的上半部不要错写成“雨”。

“罩”的上半部是“四”不要错写成“日”。

第1单元 歌咏自然

第1单元  歌咏自然

新教材完全解读教师用书九年级语文上·新课标(人)第一单元歌咏自然1.积累本单元中的一些重点字词和经典诗句。

2.注意新诗的艺术特征,了解借景抒情、象征、拟人等诗歌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

3.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扩展阅读,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加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1.反复诵读,把握诗歌的节奏、重音、感情等。

2.抓住诗歌“意象”的特点,体味诗歌的“意境”。

3.展开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中的自然美景,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4.揣摩语言,品味含蓄、精练、优美的诗歌语言。

1.联系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感受我国的壮丽山河,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感受诗歌中对美的歌颂,唤起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更好地体味自然的诗意、人生的情趣。

本单元所选四篇课文均是歌咏大自然的诗词,属新诗的范畴,是诗人从自然中获取灵感、受到启发,用美妙的诗行,弹奏出自然的乐音,抒发情志的典范作品。

《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豪迈之作。

通过描写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毛泽东作为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全词熔写景、抒情和议论为一炉,胸襟开阔,感情奔放,意境恢宏。

《雨说》是一曲动人心弦的爱之歌。

诗人采用了拟人的艺术表现手法,借“雨”这位爱心使者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轻声诉说,倾吐真情,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传达了诗人真诚美好的祝福。

《星星变奏曲》是一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

它运用了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现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达了诗人对黑暗而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是“朦胧诗”的代表作。

《蝈蝈与蛐蛐》和《夜》是两首优美的田园诗。

它们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而又各有其特点。

前者描绘了盛夏蝈蝈的乐音和严冬蛐蛐的歌儿,借以赞美大地的诗歌从不停息,歌颂大自然的美好生机;后者着力展示了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其安适、宁静的心境。

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要素解读

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要素解读

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要素解读第一单元:最美的风景在身边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是我们与世界沟通的工具,也是我们传承文化的载体。

四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以“最美的风景在身边”为主题,通过诗词、故事、歌曲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美景,激发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语文之美,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和家国情怀。

一、诗词欣赏第一单元的诗词《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通过对登高远眺的描写,让学生感受到登高远眺所带来的宽广和壮美。

在课文中,学生可以领略到“众芳摇落独暄妍”这样的描写手法,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启发学生对身边美景的发现和感悟,增强学生的意境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二、故事阅读第一单元的故事《精卫填海》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精卫填海》中描绘了一只小小的鸟精卫,用自己的“微著”去填海。

这样一个平凡的小生命,却有着不平凡的精神。

精卫填海,寓意着对挑战和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可以让学生深刻领会到“精卫填海”的含义,激发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的勇气和毅力,引导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乐观的心态,不断积极向上。

三、歌曲学唱第一单元的歌曲《水手的宝贝》是一首优美的歌曲,通过歌曲中对家乡的描绘,让学生表达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通过学唱这首歌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更能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让学生在歌声中感悟自己的家乡之美,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作文指导第一单元的作文指导是“身边的美景”。

通过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美景,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和体会,鼓励学生用心去体会和发现身边的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写作过程中,让学生学会用美丽的语言来描绘身边的风景,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到语文之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五、综合应用第一单元的综合应用部分,设置了语文知识技能的培养,包括诗词背诵、语文知识的巩固和运用等内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读文章想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大单元主题情境式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读文章想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大单元主题情境式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单元任务群教案第1单元《读文章想画面,感受自然之美》人文主题分析本单元以“自然之美”为主题 , 编排了四篇课文 ,分别是《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 以单元整组编排的形式向我们呈现了不同风格、不同作家所体现出的自然之美。

四篇课文以“自然”为中心意象 ,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与独特的想象 , 同时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 ,主动地去发现美 ,感受美 ,并且创造美。

语文要素分析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 ,感受自然之美”。

学生在三上学习过现代诗《听听 , 秋的声音》,尝试过一边读一边想象。

三下第一单元的阅读要素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学生初步了解了通过对文章的理解 ,边读边想象画面。

《观潮》引导学生想象文章中描写的钱塘江大潮的样子和声音;《走月亮》引导学生根据文中的语句想象画面和气味;《现代诗二首》启发学生借助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繁星》则继续强化这一阅读要素。

“边读边想象画面”能引导学生把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和场景 ,使学生在之前的理解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感受 ,感受文字之美和情境之美。

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推荐一个好地方 ,写清楚推荐理由”。

为学生搭建了一个通过文字来记录自然之美的平台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将曾经去过的好地方用语言文字的形式分享给大家。

学习任务群定位综合人文主题及语文要素 ,将本单元定位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第一 ,从单元学习路径来看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文章 ,感受母爱、童心和自然之美 , 同时边读边想象画面 ,再把语言文字转换成形象的画面和场景 ,感受自然之美。

这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核心学习路径“发现美—感受美—记录美”是一致的。

引导学生走进自然之中 ,体验探索自然之美的旅程。

第二 ,从内容上看 ,文章以“自然”为中心意象 ,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与独特的想象。

2020秋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附复习要点 带目录

2020秋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附复习要点  带目录
2020 秋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附复习要点
目录 第一单元 1 草原 2 丁香结 3 古诗词三首
宿建德江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花之歌 习作:变形记 语文园地
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归纳
一、易读错的字
豆腐.(fu) 毛毯.(tǎn)
衣裳.(shang) 马蹄.(tí)
笨拙.(zhuō) 喜鹊.(què)
单薄.(bó) 鸣蝉.(chán)
二、易写错的字
稍.(shāo)微 点缀.(zhuì) 模糊(hu)
陈.(chén)列 幽.(yōu)雅 恍.(huǎng)然
腐:半包围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怨:右上是 ,不要写成“巳”。 薄: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德:右下“心”上面有一横。
幽(幽暗) 函(书函)
拙(笨拙) 薄(单薄) 茁(茁壮) 簿(账簿)
糊(糊涂) 蝴(蝴蝶)
蝉(金蝉脱壳)
弹(弹琴)
稍(稍微) 捎(捎信)
鹊(喜鹊) 鹃(杜鹃)
六、近义词
清鲜—新鲜 静寂—静谧 羞涩—羞怯 拘束—拘谨 渲染—衬托 朦胧—迷蒙 轻灵—轻快 单薄—瘦弱 妩媚—娇媚 愁怨—愁闷 日暮—黄昏 吹散—吹开 七、反义词 明朗—灰暗 舒服—难受 静寂—热闹 可爱—讨厌 迂回—径直 拘束—洒脱 羞涩—大方 潇洒—拘谨 朦胧—清晰 笨拙—灵巧 参差—整齐 单薄—强壮 妩媚—素雅 热乎乎—冷冰冰 八、词语搭配 (清鲜)的空气 (明朗)的天空 (无边)的绿毯 (奇丽)的小诗 (明如玻璃)的带子 (静寂)的草原 (好客)的主人 (响亮)的歌声 (淡淡)的甜香 (幽雅)的甜香 (参差)的绿 (半树)银妆 (一柄)花蕾 (两扇)红窗 九、词语归类 1. 描写草原的四字词语:一碧千里 翠色欲流 2. 形容白色的词语:雪白 莹白 银白 十、句子积累 1. 比喻句: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 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 2. 拟人句: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 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十一、考点提示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自然之美》备课主讲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自然之美》备课主讲稿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 “感受自然之美 ”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课文组成。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中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能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精读课文《观潮》,写了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在潮来潮去中展现了一幅幅雄奇多姿的画卷,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的特点;精读课文《走月亮》,写“我”和阿妈在秋夜月光下散步的所见所想,展现出一幅幅乡村静谧、清幽的夜景图,引导学生根据文章中语句想象画面,还可以想象文中描写的气味,让画面更加丰富;略读课文现代诗《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倦鸟归巢等会儿红霞满天的美景,《花牛歌》描绘了草地里悠然自得的花牛,启发学生借助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略读课文《繁星》,描绘了作者眼中三个不同时期、不同地方的满天繁星,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满天繁星的画面,继续强化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4.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山水、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围绕话题发表看法,不跑题。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相关。
6.选取自己喜欢的好地方分享给大家,并把推荐的理由写清楚。
单元评价
单元
教学
活动
任务
活动
学习内容
课时
观天下奇潮
活动一:观钱塘
活动二:绘钱塘
活动三:游钱塘
《观潮》
2课时
赏月夜美景
活动一:想画面
活动二:悟画面
活动三:写画面
《走月亮》
2课时
品诗歌意境
活动一:小小绘画家
活动二:最美朗读者
《秋晚的江上》《花牛歌》
2课时
绘自然之美
活动一:呵护自然美
活动二:最美的地方
活动三:感自然之美
《繁星》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习作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整体解读、要素细化与教学规划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整体解读、要素细化与教学规划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解读、要素细化与教学规划★整体解读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触摸自然”。

从古至今,秀美的山川风光一直是文人墨客所歌咏赞颂的对象,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不同的人在观赏到不同的自然景色时,也会根据自己彼时的经历,发出不同的感慨。

我们的学生大多生活在城市,跟自然景色和自然事物接触的机会非常有限,本单元编排这样的主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诗文作品,生发出对美好自然风光的热爱,进而由文本上的走近自然、触摸自然到行动上的走进自然,感受自然,并能借由自己所领略到的自然风光,抒发自己的无限感慨。

基于“触摸自然”的人文主题,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三篇讲读课文,一篇自读课文。

讲读课文分别是老舍的《草原》,宗璞的《丁香结》,古诗三首(孟浩然《宿建德江》、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自读课文是纪伯伦的《花之语》。

这四篇课在内容上都与自然风光相关,为学生本单元的文本学习,提供了适切的主题背景环境。

选文内容有的关于自然风光,有的关于自然意象,作者在对自然景物进行描写时,都借由景物展开了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所想内容不仅关于或是感慨,或是感悟。

学生在深入学习这四篇诗文的同时,更能将“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一阅读训练要素得到有效的落实。

纵观统编版语文教材,与“联想与想象”相关的语文要素,我们可以依照册序列举出如下: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就“联想和想象”这一语要素点,从低学段就已经有了相关涉及,而且贯穿小学语文教学的全学段。

一二年级,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产生想象的愿望,阅读文本上来看,这一阶段的学如下表所示:从上表中可见,基于想象力的习作训练从小学低段到小学高段都有涉及。

低年级,学生需要借助图片、例句等形式,展开想象,即基于一定的图文材料,进行想象创编。

三四年级,学生开始基于阅读文本,如童话、神话等极富想象力色彩的作品,发挥想象,进行想象故事的创编。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单元触摸自然一、单元整体概述本单元围绕“触摸自然”这一人文主题,背起行装出发吧,去触摸山川湖海的心跳。

安排了《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

《草原》中著名作家老舍生动地描述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情厚谊;《丁香结》里对丁香花开放的态势、颜色、形状和气味进行细致生动的描写,作者因雨中的丁香花以及古人对丁香结的看法而引发对人生思考;《古诗词三首》选取了《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三首诗词,这三首诗词都借景抒情,但因为作者的处境不同,所抒发的情感不同;《花之歌》是一首散文诗,想象丰富,格调清新,富有哲理,表面写花,但真正是写人,作者用花这种大自然的语言寄托自己的情操与追求。

本单元的表达特色:抓住景、物特点,引发联想,借景抒情,引发阅读思考,领悟哲理。

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基于以上文本特点,本单元确立了两个语文核心要素:一是抓住景、物特点,围绕“想开去”,联系生活场景想象画面,引发阅读思考,展开联想,领悟哲理。

二是学习多角度描写景物和情景交融的方法,发挥联想、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表达自己真情实感。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高学段,学生已具备了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的能力,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动态美,掌握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已经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读懂内涵相对高的文章,并能做出准确地分析和判断。

透过语言文字,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但对于文章的表达特色,把握得还不够准确,运用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这样的学情,本单元以“触摸自然”这一人文主题的四篇文章主要的语文要素就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确立了抓住景、物特点,围绕“想开去”,联系生活场景想象画面,引发阅读思考,展开联想,领悟哲理为主线,进一步提高学生能够抓住特点,多角度描写景物和情景交融的方法,发挥联想、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得详细,表达自己真情实感。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触摸自然1.草原在这一段中,作者描绘了自己在草原上的感受。

他觉得草原的天更加可爱,空气更加清新,天空更加明朗,让他想要高歌一曲。

草原的面积很广,但并不显得苍茫,四周都是绿色的小丘。

羊群在小丘上下来回去,好像给草原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小丘的线条柔美,犹如一幅中国画,让人惊叹又舒服。

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也能感受到草原的无限乐趣。

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

它表达了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在草原上面对别离的心情。

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借别之情。

本文是老舍先生的作品,他是一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满族北京人,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和《茶馆》等。

文章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

文章按由景及人的顺序记叙,主要的写作特点是情景交融。

通过描绘草原风光、喜迎远客、主客联欢三个生动的画面,体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第一段描写了城里街旁的丁香花,作者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将丁香花人格化,刻画出伸出宅院的半树丁香花娇俏灵动、惹人怜爱的情态。

同时,作者将小花比作星星,形象地写出了丁香花小巧、繁密、耀眼的特点。

第二段描写了细雨迷蒙中的丁香花,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朦胧绰约的紫色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十分新奇而又贴切。

同时,作者用“渗”来形容雨中紫色的丁香花因线条模糊而与白色的丁香花相互交融的状态,具有一种动态美。

最后,作者认为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表达了雨中丁香花朦胧绰约、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感。

在细雨迷蒙的天气中,丁香花妩媚、朦胧,与古诗词中“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的意境相契合。

通过亲身体会,作者十分赞同古人常将丁香和微雨联系在一起的写法。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

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具体包括第一课《春之颂》和第二课《夏之韵》。

这两篇课文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和夏天的热烈气氛,展现了大自然的魅力。

详细内容如下:1. 《春之颂》第一段:描述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的景象。

第二段:描绘春风、春雨、春花的特点。

第三段: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2. 《夏之韵》第一段:描述夏天的热烈气氛,万物生长的景象。

第二段:描绘夏雨、夏花、夏夜的特点。

第三段:表达对夏天的喜爱和赞美。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课文描绘的季节特点,培养学生的词汇积累和阅读理解能力。

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能力,学会运用优美的词语描绘季节变化。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句子,学会运用这些词语描绘季节变化。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春天和夏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两个季节的特点,引出本单元的主题。

2. 学习《春之颂》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词,掌握词语意思。

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描绘春天的方法。

课堂讨论:你喜欢春天吗?为什么?3. 学习《夏之韵》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词,掌握词语意思。

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描绘夏天的方法。

课堂讨论:你喜欢夏天吗?为什么?4. 随堂练习:请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词语,描绘一下自己最喜欢的季节。

六、板书设计1. 春之颂:春天的到来春风、春雨、春花赞美春天2. 夏之韵:夏天的热烈夏雨、夏花、夏夜赞美夏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词语,写一篇描绘你最喜欢的季节的短文。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单元解读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单元解读

第一单元单元解读【单元主题】本单元以“触摸自然”为主题,编排了《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

《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丁香结》描写了北京城内外丁香的美丽姿态,记述了由“丁香结”生发的联想;《古诗词三首》分别描述了月夜下的建德江、夏雨中的西湖以及上饶乡村的景色;《花之歌》则从花的视角描画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谢的现象。

四篇文章题材不同,景色各异,作者在描述景色时均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阅读训练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安排这一要素,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时不仅能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还能由课文展开联想,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同时,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

怎么想开去呢?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比如,阅读《草原》,读到主客相聚与惜别的内容,可以联想自己与别人相聚和惜别的情景,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

比如,《丁香结》一文,作者由丁香结引发了对人生的思考,由此可以想到其他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如梅、兰等,想想这些植物象征着什么,并由这些植物联想到人生。

围绕这一要素,本单元通过设计习题、“交流平台”进行训练,引导学生习得方法,如图所示:《草原》课后题《丁香结》课后题《草原》的课后题提示学生联想自己生活中相似的经历,借以理解作者的深厚情感;《丁香结》由花的“结”想到心的“结”,由具体事物引发人生思考,课后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作者的感悟。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再次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以《丁香结》《草原》为例,提示学生在阅读时可以基于课文内容、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

“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既是一种学习策略,也是一种阅读方法。

以上这些习题和提示语为我们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提供了方法,现制定并细化本单元的阅读学习目标如下:【写字训练要素】本单元要求学生会写22个字,会写37个词语。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三月桃花水》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三月桃花水》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三月桃花水》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三月桃花水》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描绘了春天美丽的景色,通过描绘桃花水、绿柳、燕子等自然景物,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能够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对春天的景色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诗意语言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也各有差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课文的诗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观察等方式,学会欣赏春天的美景,提高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诗意语言。

2.学会欣赏春天的美景,运用诗意语言进行描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春天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的诗意。

3.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春天美景的感悟。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相关春天的图片或视频。

3.作文纸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音乐,营造春天的氛围,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春天的印象。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景。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诗意语言,如“桃花水、绿柳、燕子”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春天美景的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诗意语言进行描述,如“桃花似火、绿柳如烟”等。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组学生的描述,进行展示和点评。

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巩固对诗意语言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由发挥,用诗意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季节或自然景物。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春天的美景和诗意语言的重要性。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自然之美 单元知识考点梳理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自然之美 单元知识考点梳理

“走月亮”时的无限乐趣。
续表
“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
重点 难点
这句话在表达情感和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 “ 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四次。 这句话的反复出现,抒发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
无比幸福和喜悦的心情,起到了串联全文的作用。
第 3 课 现代诗二首
作家 作品
续表
第 4 自然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钱塘江大
潮到来时的情景?
重点 难点
第 4 自然段中, 作者从视觉和听觉这两个方面描 写了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情景。 视觉:白线———白线拉长,变粗———如水墙—
——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听觉:山崩地裂。
续表
连环喻 就是用一连串的比喻句来描写事物。 比如“再近些, 写作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 手法 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 地飞奔而来”,连用两个比喻句,描绘出了大潮来 时的形态和颜色,震撼人心。
第一单元 自然之美 单元知识考点梳理
第1 课观潮
盐yán官镇 薄bó雾 屹yì立 昂ánɡ首东望


人声鼎dǐnɡ沸fèi


横贯ɡuàn


会认字 浩hào浩荡荡
山崩• bēnɡ地•裂

震zhèn动

霎shà时

余yú波


恢huī复


续表
会 写 字
多音字
续表
lǒng(笼罩) 笼 lóng(笼子)
bó(薄雾)
薄 bò(薄荷) báo(薄饼)
mèn(闷雷) 闷 mēn(闷热)
háo(风号浪吼) 号 hào(号码)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歌咏自然》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歌咏自然》教案

第一单元歌咏自然1.理解、积累本单元新学的词语。

2.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培养审美想象、审美感情和审美意识。

3.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1.诵读品味,融入文本意境,领会思想内容、艺术境界。

2.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和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1.在阅读中,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和思考人生的哲理。

2.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

本单元以反映自然世界的内容为主题。

所选诗文,有古代诗歌也有现代散文,都是文情并茂的精彩篇章,内容健康向上,风格清新优美。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情辞兼美的写景散文。

文章从山、水两方面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思路清晰,安排有序。

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整体感知,鉴赏文章色彩和谐的意境美。

《雨的四季》分别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雨的特点:春雨美丽而娇媚;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沉静;冬雨自然而平静。

表现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雨的情义,把雨表现得可感可触、亲切可爱。

文章用诗化的语言,增强了形象感,体现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古代诗歌四首》中,《观沧海》一诗,曹操借助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次北固山下》描写了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苍茫萧瑟的夕照秋景图,表达了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凄苦、惆怅之情。

描写自然世界的诗文,兼有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等多种美质。

教读本单元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美景美情‛这一内核,将学习课文的过程当作感知和品尝美的过程,多角度解读课文。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自然之美(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学期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自然之美(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主题阅读——自然之美建议时间:30分钟黄果树瀑布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瀑布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近闻名的“银雨洒金街”的奇景。

黄果树瀑布()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远比它宽,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声轰鸣,山回谷应。

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

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1.【理解字词】“白练”的“练”的意思是()A.白绢B.练习,反复学习,多次地操作C.经验多,精熟2.【运用词语】填入文中括号里的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A.虽……但……B.不仅……而且……C.因为……所以……3.【品读字词】把画“”的句子中的“泻”换成“流”好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梳理脉络】本文是按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

先写远听______,再写近观______以及瀑布溅起的水花形成的“_______________”的奇景,接着写坐在下面,真切地感受到瀑布形态的____________与声音的______,读后令人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

5.【提取信息】读短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6.【想象画面】读下面的句子,想象画面,并完成练习。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课文】教案完整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全单元课文】教案完整版

1观潮导学案设计课题观潮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认识“盐、屹”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等15个生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抓住关键语句,感受钱塘潮的神奇壮观,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

课前准备1.搜集整理钱塘江大潮的相关资料和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2.搜集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激趣导入,析题解题(用时:3分钟) 1.解析课题。

2.板书课题,设疑引读。

1.交流汇报:观潮就是指观看、观赏钱塘江大潮。

2.齐读课题,思考:为什么钱塘江大潮会被称为“天下奇观”?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解读课题,一是从字面入手,二是从内容入手。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用时:12分钟) 1.指导学生初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重点考查“震”“霎”“逐”的读音;指导“贯”“昂”“鼎”的结构。

3.指导集体交流书写要点:“盼”右上部是“八”,不是“人”;“堤”和“堵”左边都是“”,不是“”;“犹”右边是“尤”,不是“龙”。

4.课件出示词语,引导学生交流。

5.检查朗读情况。

1.初读课文,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3.小组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4.小组讨论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5.指名逐段朗读,同桌合作读。

1.在理解词语时,引导学生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师可让学生造句,加强对词语的理解。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时,教师要深入了解学情,便于集中指导。

三、朗读课文,理清层次(用时:10分钟) 1.指导学生分段。

2.指导学生归纳段落大意。

1.朗读课文:个人读,同桌互读。

2.小组合作:(1)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来给课文分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歌咏自然
1.理解、积累本单元新学的词语。

2.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培养审美想象、审美感情和审美意识。

3.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1.诵读品味,融入文本意境,领会思想内容、艺术境界。

2.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和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1.在阅读中,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和思考人生的哲理。

2.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

本单元以反映自然世界的内容为主题。

所选诗文,有古代诗歌也有现代散文,都是文情并茂的精彩篇章,内容健康向上,风格清新优美。

《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抓住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情辞兼美的写景散文。

文章从山、水两方面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思路清晰,安排有序。

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整体感知,鉴赏文章色彩和谐的意境美。

《雨的四季》分别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雨的特点:春雨美丽而娇媚;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沉静;冬雨自然而平静。

表现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雨的情义,把雨表现得可感可触、亲切可爱。

文章用诗化的语言,增强了形象感,体现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古代诗歌四首》中,《观沧海》一诗,曹操借助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次北固山下》描写了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天净沙·秋思》描绘了一幅苍茫萧瑟的夕照秋景图,表达了游子长期漂泊异乡的凄苦、惆怅之情。

描写自然世界的诗文,兼有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等多种美质。

教读本单元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抓住“美景美情”这一内核,将学习课文的过程当作感知和品尝美的过程,多角度解读课文。

1.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培养审美想象、审美感情和审美意识。

2.学习多角度探究课文内容的阅读方法,培养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3.在阅读中,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和思考人生的哲理。

4.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理解和认识课文,把握文章思想内涵。

5.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操。

学习这几篇课文,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重诵读,通过富有感情的诵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培养美的情趣,养成好的语感。

2.理清思路,学习作品精巧的构思。

3.将整体感知与抓住重点深入理解有机结合起来。

4.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注重品味语言。

《春》一文的语言十分优美,要在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后,重点抓住优美的语句加以品味、理解,这篇散文语言精美、准确生动、朴实鲜活、意味隽永,可品味的地方很多,如文中动词的运用、句式的变化、口语的穿插……都是很有味道的。

这一步骤,要注意突出重点,抓住精彩的地方深入体会。

《济南的冬天》宜采取多种形式反复阅读,如教师范读、学生范读、齐读、散读等。

阅读这篇课文,宜引导学生自己去理解。

《雨的四季》分别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雨的特点:春雨美丽而娇媚;夏雨热烈而粗犷;秋雨端庄而沉静;冬雨自然而平静。

文章用诗化的语言,增强了形象感。

在学习此文时,应注意有感情地朗读训练。

《古代诗歌四首》的阅读要按照诗词的特点进行,首先要结合注释疏通诗句,初步感知句意。

其次,从整体上理解诗歌内容、情感。

再次,通过反复诵读,发挥联想、想象,体会诗词意境。

写作1课时
第1课春
1.易错字
酝酿.(niàng)黄晕.(yùn)应和.(hè)涨.起来( zhǎng)宛.转(wǎn)戴着笠.(lì)抖擞.(sǒu)
2.多音字
涨(ǎ)涨价指的是物价上涨。

(à)头昏脑涨头脑发昏。

形容因繁忙或事物毫无头绪 使人厌烦。

散(ǎ)松散结构或排列不紧密。

(à)散发分发 发出。

晕()头晕一种常见的脑部功能性障碍 也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

(ù)黄晕黄色的光圈。

薄( )单薄天冷时穿的衣服少而薄 (力量、意志等)薄弱 不充实 (身体)瘦弱。

()薄饼一种烫面饼 很薄 两张相叠 烙熟后能揭开。

( )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 茎叶有清凉的香气 可入药 提炼出的芳香化合物可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