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观察物体(三)》是人教版数学五下的第一单元,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形状,提高空间想象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认识不同形状的物体,并能够用相应的几何图形表示。
2.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理解物体的三维空间结构。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物体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物体形状的判断、对三维空间结构的理解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不同形状的物体的特点,并能够用相应的几何图形表示。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理解物体的三维空间结构。
2.难点:培养学生对物体形状的判断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丰富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物体的形状和三维空间结构。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立方体、球体、圆柱体等。
2.准备相应的几何图形卡片。
3.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玩具、家具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然后,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和实物,向学生讲解不同形状的物体的特点,并让学生用相应的几何图形表示。
小学数学《观察物体三》教案
第一单元:观测物体(三)教学内容教材P2例1及练习一第1、2题课时第1课时间20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根据从一种方向看到旳图形摆立体图形。
能分析和辨别从不同角度观测立体图形旳状况。
过程与措施:通过推测和拼搭图形旳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旳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旳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旳爱好。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能根据从正面、上面或左面看到旳平面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旳拼搭方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旳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
教学活动第二次思考(或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窗们都玩过积木吧,教师给你们4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摆出从正面看到旳是下图旳图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观测物体(三)。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学生探究。
学生提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若干个小正方体。
师:目前同窗们每个小组均有若干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如何拼搭立体图形,才干从正面看到旳是,看一看哪个小组得出旳措施最多。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引。
学生动手操作,小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
2.探究成果报告。
(1)一共有4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到旳是,可以先一行摆3个小正方体,剩余旳1个小正方体旳摆放位置有如下几种状况:①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旳背面,如下图。
②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旳前面,如下图。
师:摆出旳立体图形旳形状是不同旳,但是从正面观测时,看到旳图形是相似旳。
尚有其她旳拼搭措施吗?学生思考,动手实验。
学生接着展示:人们在拼搭旳过程中要多思考,从不同旳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会发现不同旳结论。
3.学生探究。
师:如果再增长一种同样旳小正方体,也就是用5个同样旳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旳形状不变,应当如何拼搭呢?下面就请各小组旳同窗用手中旳小正方体进行拼搭,看哪个小组得出旳结论最多。
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引。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 观察物体》(第3课时)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第3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3课时,主要内容是利用多角度观察物体,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他们在前两个课时中已经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对物体的形状和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物体的观察,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多角度观察物体,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多角度观察物体,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2.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物体的观察,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发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2.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3.问题解决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或长方体物体,用于观察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图片或实物模型,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让学生感受到观察物体的重要性和乐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复杂的物体图片或实物模型,让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正方体或长方体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尝试描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巩固(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练习题或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章《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章《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认识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能够观察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能够描述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属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学生运用直观的方法,提高观察与分类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难点:描述物体的属性,进行分类。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各种具有不同形状、颜色和大小的物体。
2.教材准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第1章相关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教具展示几种不同的物体,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2. 学习新知识(15分钟)•带领学生一起观察更多的物体,引导学生描述不同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引导学生学习用分类法对观察到的物体进行归类。
3. 操练与实践(20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让每组选择一些物体进行观察和分类。
•让学生用语言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物体的特征。
•老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各组观察到的特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物体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4. 总结与拓展(10分钟)•结合课堂讨论,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老师给出一些延伸问题,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拓展他们的观察与分类能力。
五、板书设计•关键词: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分类法:按形状、颜色、大小分类六、课堂讨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物体特征,与同学讨论物体分类的方法。
七、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中收集不同的物体,用分类法进行整理,并描述其中一个物体的特征。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提高观察、描述、分类等能力,培养对物体属性的敏感度和思维能力,为以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观察物体(三)》名师教案
《观察物体(三)》名师教案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2页的例1和例2以及课后做一做。
观察物体(三)是在二年级观察物体(一)和四年级观察物体(二)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推理能力的空间观念的又一次提升,也为第三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学习应放手于生,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并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使学生的推理能力得以锻炼,空间观念得以发展。
(二)核心能力在拼摆小正方体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三)学习目标1.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摆法的多样化,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验证的过程,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2.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积累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四)学习重点根据从一个方位看到的平面图形能拼摆出多种不同位置关系和形状的立体图形。
(五)学习难点能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经过想象与推测,拼摆出这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观察物体(三)》名师教学课件、小正方体教具、小正方体学具。
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课前复习(1)右边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连一连。
(2)有两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这两个图形可能是什么图形?【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例题做准备,同时认识到同一个物体,观察角度不一样,观察到的图形也不一样】(二)课堂设计1.导入出示课前复习(2)有两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这两个图形可能是什么图形?师:请问这两个图形可能是什么图形?学生自由发言。
师:看来,只给出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同学们很难确定究竟摆的什么立体图形。
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来研究“观察物体”,即怎样通过看到的图形,还原图形本来的样子。
五下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
五下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使用科学方法观察物体的特征和变化。
2.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特征和变化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物体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学习使用科学方法观察物体的特征和变化。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物品:纸巾、铅笔、玻璃杯、瓶盖等常见物品。
2.实验器材:放大镜、手电筒等。
3.实验材料:水、油、醋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纸巾,让学生观察纸巾的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材质等,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纸巾是否有其他特征或变化。
Step 2:观察物体特征(2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常见物体,如铅笔、玻璃杯、瓶盖等,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外观和结构特征,并逐个进行讨论。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思考,例如物体的形状是什么样的?有多少个面?有没有边?有没有圆形的物体?等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放大镜等工具进行观察。
Step 3:观察物体变化(25分钟)教师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如水、油、醋等,让学生观察物体在实验过程中的变化。
首先,教师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个玻璃杯,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实验材料进行观察。
然后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结果和发现。
最后,每个小组选取一个实验过程进行演示,并向全班做报告。
Step 4: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师可以用几个问题引导讨论,例如:在实验过程中,你观察到了哪些物体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学生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对物体的特征和变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Step 5: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例如:你能想到其他的物体特征和变化吗?你能设计一些实验来观察这些特征和变化吗?学生可以在小组或个人进行讨论和思考,并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实验设计。
观察物体三教案
观察物体三教案观察物体三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察物体三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观察物体三教案1教学目标观察由两个简单的几何体拼搭而成的物体,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体会从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方位的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在教学同时,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的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难点先通过观察两个物体确定观察到的形状,再根据观察到的形状摆出物体模型。
教学准备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师生活动一、导入课题二、教学“正面、侧面、上面”三、新授四、练习1、做P17(1)2、做P18(2)五、布置作业1、出示一个长方体。
让学生说说长方体有几个面。
理解从“正面、侧面、上面”看的意思。
说说从正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侧面和上面呢?2、变换长方体的位置。
再让学生说说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形状各是什么?3、拿己的长方体,同桌一人说从哪个面看,一个说看到的形状。
1、出示两个两样大小的长方体拼搭后的物体。
如书上左边小男孩搭的物体。
说说现在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2、如书上女孩拼搭两个长方体。
在书上连一连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各是什么形状。
3、想一想,右边男孩搭的物体,从正面和上面看,形状相同吗?是怎样的形状?从侧面看呢?4、这两个长方形还可以怎样搭?同桌先搭一搭,再说说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
先读题,理解题意。
同桌按要求拼拼搭搭,再说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什么。
集体订正。
先直接根据直观图作出判断。
再搭出物体订正。
课堂作业:P18(3、4)晚自习作业:每课练P11课后感受观察物体三教案2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体会图形变换的意义,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3、在分组活动的过程中,与他人能够合作交流。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三》精选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三》精选教案范文三篇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三》精选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三》精选教案范文一教材与学情分析:“观察物体”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知识,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在前面经历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立体图形以及集合组合体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根据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借助操作,实现从二维到三维空间的转化,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例1是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例2是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图。
学生经过二年级下册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从不同角度观察单个立体图形的学习,以及四年级下册从3个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几何组合体的学习。
已经掌握了一些观察的方法、培养了一些操作的能力,积累了较丰富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本节课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通过用小正方体拼搭几何组合体的活动,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进一步积累活动经验,同时侧重积累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1.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摆法的多样性。
2.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并还原立体图形。
3.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根据看到的平面图形按要求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借助空间想象还原立体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正方体教具、小正方体学具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师:同学们,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个新闻:郑州。
(播放“纸片楼”新闻视频)师:在刚才的视频中,为什么有人会看到“纸片楼”呢?(学生答,教师随机点评。
单元整体教学《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三)》一、单元学习目标1.能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让学生体会到可能有不同的摆法。
2.能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让学生体会到有些摆法的确定性。
3.在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二、学习目标1.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摆法的多样化,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验证的过程,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2.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积累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评价任务:1.会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会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四、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课前复习(1)右边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连一连。
(2)有两个立体图形,,这两个图形可能是什么图形?【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例题做准备,同时认识到同一个物体,观察角度不一样,观察到的图形也不一样】(二)课堂设计1.导入出示课前复习(2)有两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是,这两个图形可能是什么图形?师:请问这两个图形可能是什么图形?学生自由发言。
师:看来,只给出从正面看到的图形,同学们很难确定究竟摆的什么立体图形。
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来研究“观察物体”,即怎样通过看到的图形,还原图形本来的样子。
(板书课题)2.问题探究(1)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体会摆法的多样性出示例1: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的图形。
①理解题意,初步想象师:请同学们仔细读题,你得到了哪些关键信息?引导小结:四个一样的小正方体、从正面看、看到的形状。
师:闭上眼睛,你能想象出这个立体图形吗?②操作实践、验证师:请你把刚才想象到的立体图形,用我们的学具(四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把它摆出来。
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济南市甸柳第一小学李君昌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经过想象与推理,总结出这一组立体图形有很多不同的摆法;能根据从上面、正面、左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基本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2.通过观察、拼摆、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渗透想象、推理、验证、总结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思维的严谨。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从不同角度欣赏他人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根据从一个角度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能拼摆出多种不同位置关系和形状的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能根据从三个角度观察到的图形,经过想象与推理,拼摆出这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三、教学准备正方体积木,实物投影,互动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通过课前与学生玩的手影游戏入手,引导学生发现,能根据观察到的手影想象出相应的手势,进而上升到能根据观察到的二维影子图想象出三维手势图,如果把影子换成图形,你还会玩吗?引出课题。
这节课我们在玩中学习观察物体(三)。
【设计意图:游戏入手,激发兴趣,使学生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认识上升到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认识。
同时给本节课的定位是,在玩的过程中学习,玩中有学。
】(二)教学例1——从正面这一个角度观察二维图形,能得到很多三维图形。
活动:“用4个同样的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这样的图形。
”1.审题。
先请学生读活动要求,再让学生说说需要注意哪几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注意“数量、观察角度和看到的图形”。
【德育渗透点: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审题的方法与能力,渗透严谨习惯的培养。
】2.想象。
引导学生先展开想象,摆出的图形可能是什么样子?并通过全班交流,明确方法可能不止一种。
小学数学_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观察物体(三)》教案【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1.能根据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经过想象与推理,拼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随着观察方向的增加,体会摆法的由多到少。
2.经历观察、想象、验证、总结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根据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平面图形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教学难点】借助空间想象还原立体图形。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正方体。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这节课我们就充分发挥想象的力量,继续学习观察物体(贴课题)。
请看大屏幕,有一个小正方体像这样(ppt演示)穿墙而过,想象一下,墙面上会留下什么?(弱音)(两位同学)生1:一个洞、轮廓生2:正方形的洞师:没错,正方体穿墙而过后,墙面上留下了一个正方形的洞。
现在反过来,如果墙面上就留下这样一个正方形的洞,它一定是一个小正方体穿墙而过留下的吗?生:不一定师:那会是几个小正方体?怎样穿墙而过的?生:我觉得是2个、3个、4个、无数个,只要把它们排成一排就可以师:同意吗?这么多小正方体排成一排穿墙而过后,为什么墙面上只留下一个正方形的洞呢?生:因为前面的把后面的都挡住了。
师:谁听明白他的意思了?他们都用了一个字?“挡”。
“挡”字用的太好了,也就是说,前面的小正方体把后面的小正方体都--挡住了,所以在墙面上只留下一个正方形。
二、探究新知(一)从一个方向观察1、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刚才老师见识了你们强大的想象力,接下来借助想象开始研究(坚定的说)。
请看,默读。
2.分析题意。
师:想一想,你关注了哪些信息?生1:从正面看师:正面看,他注意到了观察方向,太棒了,还有吗?生2: 4个小正方体。
师:数量,还有吗?生3:还有那样的图形。
师:嗯,图形。
大家都关注到所用正方体的数量,观察的方向,以及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观察物体(3)∣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观察物体(3)∣苏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和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观察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 认识和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 解决与观察物体相关的问题。
教学方法1. 操作法: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物体,如一个立方体,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并描述他们看到的形状。
2. 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物体,如一个圆柱体,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并描述他们看到的形状。
2. 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三、巩固(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物体,如一个圆锥体,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并描述他们看到的形状。
2. 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四、应用(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物体,如一个球体,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并描述他们看到的形状。
2. 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 教师强调观察物体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他们对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的理解。
2. 课后作业: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并描述他们看到的形状。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让他们在观察和操作中学习。
观察物体三的教学设计5篇
观察物体三的教学设计5篇观察物体三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38页---40页。
教具、学具准备:长方体药箱、圆柱、球、长方体实物若干、圆柱和球的组合学具。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使学生明确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教学流程:一、古诗导入激发情趣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宋代诗人苏轼的那首《题西林壁》吗?让我们共同来朗诵这首诗。
(课件出示诗句和庐山不同景色)师: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2、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需要这样,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物体,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二、观察物体探究新知(一)观察长方体1、整体观察(出示长方体小药箱)(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观察这个长方体的药箱,谁来说说这个药箱有几个面?都是哪几个面?每个面的形状是什么样的?(2)生回答,师强调看到的面,是相对观察者说的。
(3)师:请同学们按照活动要求观察这个小药箱请(课件出示观察要求)(4)学生观察。
a同学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药箱,说一说自己看到了哪几个面。
b坐在不同方向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药箱的哪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5)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有的同学看到一个面,有的看到两个或三个面。
你能找出个位置看到所有的面吗?最多能看到药箱的几个面?请大家站起来走一走,看一看。
(6)学生自由走动,观察。
(7)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发言精彩极了,我们不论站在哪个位置,都不可能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
《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7
《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8页、39页的例1和例2。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通过观察物体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过程方法:通过观察物体、想象猜测、合理推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养成多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分工、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纸箱一个、圆柱体、正方体、球、纸卡。
学具:学生每5人一组,每组自制学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每人记录单一张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中,使学生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推理的过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
并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多媒体展示《盲人摸象》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每个人得的结果不同,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他们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因此他们的结论都不完全。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帮助盲人叔叔,使他们知道大象具体是什么样子的,并指出这节课将和大家一起研究怎样正确地观察物体,才不至于像盲人叔叔们一样片面地了解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目的:一方面是在上课的初始阶段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使学生从故事的寓意中初步感知:要全面地了解物体就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感受物体。
)二、观察物体,探究新知(一)出示鞋盒1.导入:大象我是拉不来,但我找了一个身边最常见的物体,看,这是什么?今天咱们就从它开始:2.问题:这是什么立体图形?有几个面?3.七嘴八舌:a.在你的位置观察,你看到了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看到的面会不一样?b.一次最多看到几个面?你能找到一个位置看见所有的面吗?(小组交换位置看看)4.验证:用自己身边的一些长方体来验证刚才的结论,看是不是正确。
观察物体(三)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根据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经理根据观察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的过程,体会立体图形与它相对应的平面图形的转换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拼摆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根据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立体图形与它相对应的平面图形的转换方法。
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观察物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1。
(1)给出4个小正方体,要求摆出从正面看是的图形,你有几种摆法。
(2)学生动手摆一摆,说一说,并讨论回答。
(3)课件出示三种摆法后,提出问题“如果再增加1个小正方形,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4)学生仔细思考,操作拼摆,并小组讨论解答,说出自己的思路。
(5)PPT演示拼摆结果。
2.学习例2。
”(1)出示例2(2)提出问题“你能摆出兰兰所观察的图形吗?”(3)学生思考,说出自己的思路。
(4)分析已知平面图形的特点,还原立体图形。
(1)从正面看到的是,说明所观察的立体图形只有一层,左右有两个。
(2)从左面看到的是,说明所观察的立体图形只有一层,前后有两个。
(3)从上面看到的是,说明所观察的立体图形有前后两行,前面有两个,后面有一个。
5.总结方法:根据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先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分析,推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再结合从其他两个方向看到的形状综合分析,最后确定立体图形。
6.完成第2页的“做一做”。
三、知识应用1.完成练习七的第2题。
2.完成练习七的第4题。
3.完成练习七的第6题。
4.完成练习七的第7题。
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习题下图,把9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摆在一起。
从正面和左面所看到的图形面积之和是()平方厘米。
板书下图,把9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摆在一起。
观察物体(三)教学措施
观察物体(三)教学措施
观察物体是自然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可
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在进行观察物体的教
学时,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首先,可以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
教
师可以准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物体或图片,如水杯、水果、动物标
本等,让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材质等特征,引
导他们用眼睛去观察,用手去触摸,用耳朵去听等,从而激发学生
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其次,可以进行实地观察和实验。
带领学生到校园或者周边的
自然环境中,让他们亲自观察各种自然物体,如树木、花草、昆虫等,或者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等,让学生
通过亲身实践来感受和理解物体的特性和规律。
此外,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观察和描述。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
具体的问题,如“这个物体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它的颜色有哪些变化?它的表面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它的重量是多少?”等,让学
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最后,可以进行讨论和总结。
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和感受,共同总结规律和结论,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知识的深化。
总之,观察物体的教学措施应该多样化,既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和深化,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
《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例1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观察物体(三)一、教学内容:教材P2~例1二、教学目标:1.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2.能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几何组合应的体,体会有些摆法确定的性。
3.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难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四、教学过程:(一)图片赏析为什么同一座建筑物,每个人看到的形状不同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三)(板书)(二)合作探究例11. 按要求摆一摆(1)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的几何体。
(2)学生动手摆一摆,并汇报交流。
(3)还可以怎样摆?【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总结出只通过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得到的几何立体图形不是唯一性的。
】2.提问:如果再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不变,你可以怎样摆?学生尝试动手摆一摆。
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以组为单位在投影以上展示交流。
你有什么发现?【设计意图:通过摆一摆的活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三)拓展应用智力游戏:两个同学为一组做游戏,一个同学画,另一个同学猜,负责猜的同学要想办法通过你提问的问题确定这个物体是什么,猜完后,在把物体拿出来验证一下,看是否猜对了。
学生玩游戏,教师指导。
(四)总结 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五)作业布置课本P3练习一 1、2、4、6题板书设计:观察物体。
多种感官参与发展空间观念———《观察物体(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导入新课师:观察物体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课件出示下图)(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反馈,说说理由。
师:同学们以前学习的知识很扎实,前面我们已经经历了两次“观察物体”的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一样的,也有可能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观察物体(三)》。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伊始,教师带领学生找到新知的生长点和延伸点。
本节课的生长点就是四年级学习的给出一个几何图形,知道它的三视图,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二、自主活动,探究新知1.教学例1(1)。
按要求摆一摆。
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的几何体。
(1)读题,理解其意。
[引导学生发现“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从正面看是()”两个信息]师:你打算怎么摆?谁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预设:先摆3个一行,剩下1个摆在它们的后面。
师:同意他们的说法吗?想不想自己动手摆一摆。
(两人一组拿出4个小正方体,动手摆一摆,并验证自己的摆法是否正确)(2)交流汇报。
师:摆好了吗?摆好了的同学坐端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三位同学是怎么摆的?(教师指定学生上台展示,然后反馈全班学生同类型的摆法有多少)预设1:把3个小正方体摆一行,然后把1个小正方体摆在后面。
师:你为什么这样摆?还有把1个放在后面的什么位置?生:因为把3个放在一行,从正面看就是(),后面1个摆在左、中、右这三个位置,不会影响从正面看图形的样子。
(课件出示下图)师:这个小正方体可以放后面,还可以放哪里?预设2:先确定3个摆一行,然后把1个小正方体摆在前面。
(课件出示下图)师:除了上面6种摆法,还有不一样的吗?预设3:在第2位同学的基础上,把其中的1个小正方体往前移。
(课件出示下图)师:除了可以这样移动,其实还有其他的移法,但不管怎么移动,只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是这样的()就可以了。
【设计意图: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说一说打算怎么摆,让学生在头脑中先想象一下,然后再动手操作验证,初步体会摆放方法的多样化和不变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全班交流反馈,形成认识
谁来说你的想法?
这些摆法你试过了吗?和组内同学一起摆一摆。观察一下,从正面看到的是三个正方形吗?
刚才我们摆了那么多图形,其实这些图形的摆法都是有联系的,你们看这三种(手指前三个)都是先摆好三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有三个小正方体(边说边摆)再在它们三个的后面任意摆一个。从正面看,眼前的小正方体遮住了后面摆的小正方体。所以从正面看仍然是三个小正方体。谁能说说第二行是怎么摆的?
课时教学设计
学校:
年(班)级:五年级
人数:
日期:
学科:数学
课题:观察物体(三)
课型:空间与图形
教师:
教学目标(三维融通表述):
1、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摆法的多样化。
2、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
3、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有了前面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还原几何组合体的经验,这里可以放手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完成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还原的逆向思考
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这里根据观察到的三个米面摆小正方体的方法是确定的,体会还原过程的多样性,以及最后结果的确定性,注意引导学生由几何直观过渡到空间想象与分析推理。当然,有时候由三个面摆放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还需要结合进一步的信息确认,这里不作要求
预设
2.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可以确定物体的形状。
3.不管哪种摆法,最后结果都一样。
动手拼摆
谈收获
趣味猜测,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后面学习作好准备。
给出探究要求,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盒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摆放方法的多样化。
通过操作和交流,让学生发现只看一个面摆小正方体的方法是多样的,同时体会不同方法的内在联系。随后增加的体验练习,让学生由依赖几何直观逐步过渡到空间想象。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联系比较、分析推理、归纳概括的能力,获得基本的教学活动经验。
同学们看看他们摆出来的图形一样吗?(一样)
通过拼摆,大家有什么发现?
小结:还原原来的物体时,我们可以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拼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最后通过验证加以确认。通常,由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可以确定原来物体的形状。
同学们很善于思考,下面你能用自己的发现来完成这个挑战吗?我们来动手,根据这三个面看到的情况摆一摆,并验证自己的摆法是否正确
2、根据三个面摆放,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
(1)出示探究内容,明确探究要求。
下面分别给出了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图形,你能用小正方体摆出原来的形状吗?(出示课件教材例2)
(2)现在有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可以怎样摆呢?同学们可以先思考一下,和同桌交流后再动手。摆好后同样可以自己验证摆出的图形是否正确。
通过“做一做”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三视图通常可以确定一个物体的具体形状”,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通过一定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与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同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思路进行分析。
2分钟
12分钟
14分钟
2分钟
8分钟
2分钟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三)
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确定物体形状。
说得真好!第二行的摆法也有一定的规律呢!大家看看,如果我们把三个当中的一个前移一下,或者后移一下,方法是不是就更多了呢?
(4)应用体验
如果再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保证从正面看还是三个正方形,你还会摆吗?
我们刚才根据正面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几何组合体,大家有什么发现?
小结:正面看起来形状相同的几何体,其摆法不一定相同。根据从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摆小正方体,摆法是多样的。最后,我们发现虽然摆法很多,但是有规律可循。所以,只看一个面并不能确定组合的几何题究竟是什么样子,还需要从更多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图形。
学生猜测:
长方体和球体
长方体和圆柱体
长方体和圆锥体
圆柱体和球体
两个圆柱体(横着放的圆柱体和竖着放着的圆柱体)
圆柱体和圆锥体
口答题目中的信息。
学生动手拼摆,验证交流方法。
呈现自己的摆法
——观察验证——
揭示方法
第二行也是先摆好三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有三个小正方体。再在前面的任意位置摆一个。从正面看,后摆的这个遮住了前面摆的其中一个小正方体,还是不影响从正面看到的图形。。
放在后面被遮挡住或放在前面挡住已有的一个都行。
学生动手拼摆,验证交流方法。
预设2.我是先根据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先摆出来(),
然后发现从正面、左面看到的图形都符合。
预设3.根据这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想象该怎样摆,然后摆好后在验证。……
预设
1.三个方向观察可以确定一个物体的形状,只观察一个面不一定能知道物体的形状。
1.做一做。这是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图形,这个立体图形是怎样拼摆的?如果想不出借助手中的学具摆一摆。
2.哪个几何体符合要求?在对的括号里打√。(教材4页5题)
如果上面换成
是哪个图形?(答)
小结:对,我们在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时,都是把他们转化成以前学习过的图形进行研究。
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看到的平面图形按要求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难点:借助空间想象还原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时间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
自主活动,探究新知
(三)
实践应用
(四)全课总结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这里有两个立体图形,但只让你们看到它的正面,你能猜出我放的是什么立体图形吗?
其实,老师摆的是两个圆柱体。看来,同学们只看正面图并不好确定究竟摆的是什么立体图形?今天的知识可以帮助咱们!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1、根据一个面摆放,体会摆法的多样性。
(1)出事探究内容,明确探究要求。
探究问题: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
图形。
同学们,请看屏幕,你看到了哪些信息?
(2)学生动手拼摆,验证交流方法。
(3)全班交流反馈,形成认识。
谁来介绍你的摆法?(指名)
预设:1.先从正面看到的图形,用两个小正方体摆出这样的形状。然后再根据从左面看到的图形,在原来的形状上增加一个小正方体,这时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不变。最后再看从上面看到的图形,发现这个小正方体应该往下挪。
现在摆出的形状正确吗?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从3个方向验证)
通常,根据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可以确定原来物体的形状。
作业训练
(自己组编)
教材3页:
1——4题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