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经验论文 - PAGE 3 -
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3篇)
第1篇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合理划分教学层次,实现因材施教。
本文将从分层教学的背景、原则、实施策略以及实践效果等方面,对语文分层教学进行探讨。
一、背景语文作为我国的基础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导致部分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进度,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分层教学应运而生。
二、原则1.尊重个体差异:分层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不足,使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教学层次中得到全面发展。
2.循序渐进:分层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注重实践:分层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4.鼓励创新:分层教学应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实施策略1.合理划分教学层次: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兴趣和特长,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如A层次(优秀)、B层次(中等)和C层次(后进)。
2.制定分层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中得到提升。
3.采用分层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A层次采用启发式教学,B层次采用引导式教学,C层次采用辅导式教学。
4.设计分层教学作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实施分层教学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实践效果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分层教学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在适合自己的教学层次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2.提高教学质量:分层教学能够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中得到提高,从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分层教学的探索实践(3篇)
第1篇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我国教育领域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分层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旨在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分层教学的背景、理论依据、实践探索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分层教学的背景1. 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然而,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因此,分层教学应运而生,以满足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
2.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内容的选择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分层教学作为一种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3. 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包括智力、性格、学习习惯、家庭背景等方面。
分层教学正是基于这种差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1. 因材施教原则分层教学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发展性教学理论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发展潜力,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实现知识的建构。
三、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1. 分层标准分层教学首先要确定分层标准。
通常,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进行分层。
具体分层标准如下:(1)学业成绩: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将学生分为优、良、中、差四个层次。
(2)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
(3)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如数学小组、语文小组、英语小组等。
对分层教学一些实践和论文
对分层教学的一些实践和体会【摘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把学生分开层次进行教学,更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能较好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
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
【关键词】分层教学教学策略因材施教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呢?笔者以为: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人的能力并不是靠“听”会的,而是靠“做”会的,只有动手操作和积极思考才能出真知。
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又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
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不要由教学写出。
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
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营造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
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能真正把教师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分层教学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分层教学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的学生也千差万别。
学校教育要看到差别,重视差别,认真分析,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使他们各得所需,从而健康、和谐地发展。
多年来的语文教学,本人努力地进行分层教学的探索,现将具体做法和感悟总结于后,以求教于行家。
一、摸清学生“家底”,做好分层教学的前期准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逐个了解学生,掌握其爱好与语文学习的基本状况是分层教学的“良好的开端”。
怎样才能摸清学生家底呢?可以通过聊天、课堂提问、批改作业、观察学习习惯、不同形式的语文素养测试等方式。
通过这些详细的调查,语文老师就可以弄清全班学生的“家底”,进而将他们归类分等,通过日常接触中的察言观色,了解学生的智力状况以及性格、爱好、理想追求、意志等方面的非智力因素,也相当重要。
二、阅读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日常生活中人们的酒量高低不等。
如果在酒宴中,斟酒者无视酒量差距而“等量齐观”,海量者不能尽兴,不胜酒量者可能烂醉如泥,承受不起。
斟酒者会因此而受到双方的埋怨。
阅读教学也一样,语文老师要把握学生“量”的深浅,有分寸地设计教学。
对于优等生,语文老师不能只作一般性要求,还应有“高人一筹”的目标。
例如学习散文,语文老师既要像要求中等生那样要求优等生:能有感情、声情并茂地朗诵散文;能整体把握散文内容和思想感情;能领会写法、概括主旨;能理清作者思路。
还要有超出中等生的地方:能赏析精美段落,佳词佳句;能深入意境,想像作者所营造的境界;能作相应的模仿写作;能对作者和其散文品头论足,作有主见的评价。
对于后进生,语文老师就该适当放低门槛。
当然,放低也是应有分寸的,不能是一厢情愿,一味地使后进生下滑、下降。
放低要求是为了从实际出发,让后进生在学习中不至于失去信心、失望、放弃,而是为了让后进生有信心参与学习,继而经过努力,完成学习任务。
比如学习散文,我只要求他们读通顺,掌握重点字词,能理清结构,领会大意和作者的感情即可。
阅读教学,老师常常通过提问,来促进学生思考,反馈学习情况。
(论文3)我谈新课标下的英语课堂分层教学
我谈新课标下的英语课堂分层教学学校:南召现代中学姓名:李猛苍时间:2011年5月20日我谈新课标下的英语课堂分层教学南召现代中学英语组:李猛苍[文章摘要]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孔子这句话,用在我们现在实施的“高效课堂”中,就是要求我们在课堂上要注重分层教学,尤其随着《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广,对于这个话题要求更高了。
《英语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
强调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发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同一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差异较大,可接受的却是同一教学进度,这势必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差等生跟不上的局面。
那么,在现行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如何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呢?这就迫切需要英语教师摈弃传统的“一刀切”、“齐步走”等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教学法,以适应学生日益扩大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这一点的论述和“高效课堂”的宗旨不谋而合。
[关键字] 新课标英语课堂分层教学教学活动在我们的“高效课堂”上,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
那么在课堂的分层教学环节中,我们要如何做才能事半功倍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充分利用好三种教学活动,分别为:结对子(pair work)、小组活动(group work)、角色扮演(role play)。
这三种活动中小组活动以其适合国情,活动内容丰富,参与者积极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等诸多优点为广大教师所青睐。
通过这些课堂活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可以起到以下作用:1.通过教学活动,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增加运用语言表达的机会,又可以使学生间互相帮助,取长补短。
分层教学论文
《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因此,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在这一环节中实施分层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效的。
以下是我对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几点感受。
课堂教学是由于多种原因,一个班的学生往往存在着差异,怎样才能逐步缩小差异呢我认为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一、课前预习分层——激活思维,展现个性基于分层理念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对于促进小学语文整体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在说明分层教学含义的基础上,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行分层教学提供参考方法,以期有一定参考价值。
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初探俗话说的好:一只手伸出来,五个手指总有长短。
在我们教学对象中也总有各方面比较优秀的的学生。
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他们也都是父母的期盼,祖国的希望,关注每一位学生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生涯中,曾经花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去转化“后进生”,而忽略了中等生,更放过了先进生的进一步的发展。
要知道水涨才能船高,如果一个集体整体水平不高,那个体就不会有一个太突出的表现。
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实施适合不同档次学生的“分层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下面就谈一谈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一、课前预习分层——激活思维,展现个性每教一次新课,我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作不同的课前学习准备。
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自学后,试着向课外发展,可以去查查有关资料,中等生则要求他们能理解课文,考虑预习上和课文后的一些问题,如有时间和兴趣的则可以去查有关资料;而后等生仅要求他们能初读课文几遍,稍加了解课文内容。
二、课堂教学分层——尊重差异,表现个性1、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确定三维目标,即知识和能力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在编排上一般都是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分解到综合的。
教师在分解教学目标时,就应特别注意“了解”“掌握”“欣赏”“理解”“拓展”等用语的不同水平,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究(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教育界对教学方法的探讨愈发深入。
分层教学作为一种适应学生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青睐。
本文旨在探讨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究,以期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1.学生个体差异理论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一是学生个体差异理论。
该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兴趣、能力和发展需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2.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认为人类智能包括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智能等。
分层教学正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关注学生的多种智能发展,使学生在不同的领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1.合理划分教学层次分层教学的第一步是合理划分教学层次。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如基础层、提高层、拓展层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2.制定分层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基础层的学生应掌握基础知识,提高层的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拓展层的学生应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实施分层教学策略(1)分层备课: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准备不同难度的教学材料。
基础层的教学材料应注重基础知识,提高层的教学材料应注重能力培养,拓展层的教学材料应注重创新思维。
(2)分层授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层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基础层的学生可采用讲授法,提高层的学生可采用讨论法、探究法,拓展层的学生可采用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
(3)分层作业: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层次,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
基础层的学生应完成基础作业,提高层的学生应完成提高性作业,拓展层的学生应完成拓展性作业。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论文4篇(2)
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论文4篇(2)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论文篇三一、小学数学分层的概念和意义1.小学数学分层的概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体制也在不断的完善,而小学数学也逐步在开始进行分层教育.而这样的一个教学方式,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教育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质量,可以全方位把握其知识和内涵.小学数学分层学习的基本概念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不同,划分为不同层次和等级,根据划分的不同层次和等级把学生进行归类,随之组成水平相近的学习小组,教师在这些小组中实施分层教育.而因为小学生中每个人对数学的感悟都有较大的差异,从而确定了数学分层的必要性.2.小学数学分层的意义对小学数学进行分层教学,首先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其次,数学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自身对数学的学习能力以及掌握程度等方面划分的,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学质量,使传统的教学方式提早进行革新,使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最后分层教学是把重心放在学生身上,改变了教师沿袭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让学生也参与到其中,而不是单单教师在说,学生在听,这样更能凸显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把学生放在核心位置.二、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1.学生层面根据目前来看,小学数学分层主要把学生划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是能够熟练掌握知识,接受能力也比较强,学习态度良好以及成绩优秀的学生.第二层是学习水平处于中等,大概能掌握基础知识,接受能力一般和学习态度一般的学生.第三层是基础知识掌握较差,接受能力较弱,学习态度差以及成绩较不好的学生.因为是在进行小学数学分层教学,那么划分是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和数学能力来开展的.而分层是一个非静态的管理过程,必须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和对待学生,依据学生的现阶段表现实施分析,划分层次,从而使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充满热情和激情,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2.授课层面授课层面主要指的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一样的教学.对第一层的学生,应少讲多写多练,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使用新方法解决问题.对第二层次的学生,应挑重点来讲,重点来练,着重对课后习题和书本例子的讲解,提高训练强度.对第三层次的学生,要求不应该太高,讲基础多学多练,在基础上下工夫.比如:在教学“面积”时,第一层次的学生应掌握重点难点,适当的加入更深层次的内容进行面积计算,第二层次的学生则精讲面积的例题和解决好课后习题,第三层次的学生应清楚知道面积的概念和面积的基本计算.这样,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数学都富有成就感,为日后数学学习打下夯实的基础.3.训练层面一般来说,训练层次指的是小学教师进行组织训练的过程中,利用练习作业发现学生的问题,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纠正问题,改良自身的教学方式.而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得知,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要遵守“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即是把题目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三层则指训练中的三个层面的划分,即基础训练、变式训练以及综合训练.基础训练主要指的是为全班同学同时设定的,全班都要完成的任务.变式训练指的是对第二层次的学生进行制定的,题目难度属于中等水平,需要有一定的综合能力.综合训练指的是对第一层次的学生所制定的,需要较强的综合能力,题目难度系数偏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开创新眼界.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书中关于“百分数”的知识.第三层次的学生需要掌握百分数的概念和基础知识等.第二层次的学生需要把握百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转化,如何计算百分数.第一层次的学生则需要关注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分析百分数的相关计算题.4.考核评分层面在实施小学数学分层的过程中,小学数学分层的核心是为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个也是考核评分层面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依据学生的基础层次和能力划分,设定在不同层面中的考核评分判断标准,不仅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数学时所产生的成就感,还可以提高他们对数学的热情,增加上进心,实现预期目标.在对考核评分进行分层时,有些教师会出像AB卷、探讨题以及附加题等等,这些都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所进行的,也是分层考核评分的重要措施.三、总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创新,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成绩.而上文中主要从学生层面、授课层面、训练层面以及考核评分这四个层面描述了小学数学分层的实施策略,为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起了铺垫作用,有利于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开展.作者:陈燕玲单位:福建省南靖县实验小学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研究论文篇四一、课堂教学需要突出“三主”这个“三主”具体指教育教学以课堂为主要阵地,教育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育教学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
分层教学实践体会(3篇)
第1篇分层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进行分层,实施差异化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旨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分层教学的实践,以下是我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1. 学生差异理论:学生差异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通过主动建构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分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3. 发展性教学理论: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分层教学有助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分层教学的实践过程1. 分层前的准备工作(1)了解学生:教师通过观察、谈话、考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为学生分层提供依据。
(2)制定分层标准: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因素,制定分层标准,确保分层结果的合理性。
2. 分层教学实施(1)分层教学目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分层教学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2)分层教学内容:根据分层教学目标,设计分层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分层教学策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个性化辅导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分层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三、分层教学实践体会1.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分层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
2. 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分层教学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分层教学范文
分层教学范文
分层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差异,将学生分为
不同层次进行教学的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
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分层教学的具体范文。
第一节课,老师首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诊断测试,了解了学生
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差异。
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测试成绩将他们分
为三个不同的层次,高水平组、中水平组和低水平组。
每个组都有
一个专门的老师负责教学。
在高水平组,老师主要进行拓展性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
习资源和挑战性的题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在中水平组,老师主要进行巩固性教学,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在低水平组,老师主要进行补充性教学,帮助学生填补知识漏洞,
提高学习能力。
在接下来的几节课中,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
内容和方法。
在高水平组,老师不断引入新的知识点和挑战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在中水平组,老师不断进行巩固
性教学,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知识。
在低水平组,老师不断进行补充
性教学,帮助学生填补知识漏洞。
通过分层教学,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高水平组的学生在学习兴趣和能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中水平组的学生夯实了基础知识,低水平组的学生填补了知识漏洞。
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也得到了提高。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希望更多的老师能够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初中分层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初中教育改革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分层教学的背景、实践策略、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分层教学的背景1. 学生个体差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背景、教育资源的差异导致学生个体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教育改革需求:新课改强调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分层教学作为一种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实现教育改革的目标。
3.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分层教学有助于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三、分层教学的实践策略1. 分层标准(1)知识水平:根据学生在某一学科的知识掌握程度,将其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层次。
(2)能力水平:从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估,将其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
(3)学习态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其学习态度,将其分为积极、一般、消极三个层次。
2. 分层教学策略(1)课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优秀学生,教师应注重拓展知识面,培养其创新能力;对于一般学生,教师应注重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其学习成绩;对于较差学生,教师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提高其学习兴趣。
(2)作业布置根据学生层次,教师应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
优秀学生可以布置拓展性作业,一般学生布置基础性作业,较差学生布置巩固性作业。
(3)课后辅导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教师应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优秀学生可以参与竞赛、拓展课程等活动,一般学生可以参加辅导班、答疑课等,较差学生可以参加个别辅导、家校合作等。
3. 评价体系(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2)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绩,如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等。
课堂分层教学实践探讨(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课堂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课堂分层教学旨在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差异化的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课堂分层教学的内涵、实施策略、存在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课堂分层教学的内涵1. 概念课堂分层教学是指在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分为不同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差异化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模式。
2. 目标(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3)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三、课堂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1. 建立科学的分层标准(1)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因素,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2)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特长和兴趣;(3)定期对学生的分层情况进行评估,确保分层的准确性和动态性。
2. 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目标(1)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3.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等;(2)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教学效果;(3)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在分层教学中的作用。
4. 开展分层教学评价(1)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2)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分层教学中的进步;(3)强化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课堂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存在问题(1)分层标准不够科学,可能导致分层不合理;(2)教师对分层教学的理解和实施能力不足;(3)家长和社会对分层教学的认识存在偏差,可能影响学生的心理。
2. 对策(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分层教学的认识和实施能力;(2)完善分层标准,确保分层的科学性和合理性;(3)加强家校沟通,消除家长和社会对分层教学的误解;(4)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3篇)
第1篇摘要:分层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和兴趣进行分组,实现因材施教。
本文从分层教学的背景、实践方法、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部分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进度,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感到教学内容过于简单。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分层教学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探讨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二、分层教学的背景1. 学生个体差异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越来越大。
家庭背景、教育环境、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使得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兴趣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分层教学通过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和兴趣进行分组,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充分发展,从而实现教育公平。
3. 教育质量分层教学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
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提高教学效果。
三、分层教学的实践方法1. 分层标准分层教学的关键在于制定合理的分层标准。
通常情况下,分层标准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1)学生的成绩: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
(2)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进行分层。
(3)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
2. 分组方式分层教学可以采用以下分组方式:(1)按成绩分组:将学生按照成绩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优等生,B层为中等生,C层为后进生。
(2)按能力分组: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
(3)按兴趣爱好分组: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
3. 教学内容与方法分层教学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进行调整:(1)A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开展探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等。
分层教学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分层教学作为一种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本文通过对分层教学的定义、原则、实施策略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分层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差异,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方法。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分层教学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分层教学的原则1. 客观性原则:分层教学应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客观、公正地划分层次,避免人为因素干扰。
2. 发展性原则:分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适应性原则:分层教学应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4. 系统性原则:分层教学应遵循教育规律,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确保教学效果。
三、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1. 学生分层(1)入学测试:通过对学生进行入学测试,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等,为分层教学提供依据。
(2)平时观察:教师通过日常教学,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对学生的层次进行动态调整。
2. 教学内容分层(1)基础知识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基础知识内容。
(2)能力培养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能力培养目标。
3. 教学方法分层(1)讲授法:针对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采用详细讲解、反复强调的方法。
(2)讨论法:针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组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实践操作:针对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设置实践操作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评价方式分层(1)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总结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分层教学的效果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次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层教学的实践(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分层教学作为一种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本文以某中学为例,探讨了分层教学的实践过程,包括分层教学的实施步骤、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以期为其他学校提供参考。
关键词:分层教学;实践;实施步骤;问题;改进措施一、引言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兴趣等差异,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以某中学为例,分析分层教学的实践过程,以期对其他学校提供借鉴。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步骤1. 学生分层首先,根据学生的入学成绩、平时成绩、学习态度等因素,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
A层次为优秀生,B层次为中等生,C层次为学困生。
2. 教学内容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层次的教学内容。
A层次的学生学习较为轻松,可以适当增加难度,拓展知识面;B层次的学生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提高解题能力;C层次的学生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提高学习兴趣。
3. 教学方法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A层次的学生可以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B层次的学生可以采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C层次的学生可以采用个别辅导、分层练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教学评价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评价标准。
A层次的学生评价重点在于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B层次的学生评价重点在于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C层次的学生评价重点在于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5. 教学资源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
如:A层次的学生可以提供拓展阅读、实践项目等资源;B层次的学生可以提供基础知识复习资料、解题技巧等资源;C层次的学生可以提供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方法指导等资源。
三、分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教师对分层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入,实施过程中存在偏差。
关于分层教学的论文
农村小学语文的分层教学如今的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都很激烈,就连一向被视为净土的校园也加入了进来。
校园的竞争最主要的是生源的竞争。
老师们都喜欢成绩优秀的学生,但是优秀学生却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大都喜欢选择名校。
所以像我们这种不入流的农村学校就面临着“优生留不住,差生不停来”的尴尬局面。
因为生源质量不好,所以教学成绩不断下滑,校长责怪老师不够尽心,老师埋怨校长不把好转入学生的关,家长们也抱怨学生连个高中都考不起……如何走出这种困境?笔者以为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是提升目前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之一。
分层教学其实就是在教育中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孔子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先驱,他有许多分层教学的实践个案,非常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借鉴。
孔子曾评价他的学生“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客言也。
”这些语言都反映出孔子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别。
后来,因材施教的观点在历历朝各代都有提及,而且国外的许多教育家也指出因材施教能帮助学生不断的进步。
比如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的“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
也就是说其实没有差生,差生之所以差,是因为他的个体差异,也许是他的接受能力慢了点,也许是他不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如果我们慢下脚步等等他,或者换一种方法,也许就是另一种情况了。
现代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的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
”可见分层教学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为此,我开始在我所带的班级开始分层教学实践。
在我们班实施分层教学的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也学到了不少新知识,现在把我的几点浅薄的看法说出来,与各位同仁切磋。
实施分层教学,促进和谐发展论文
实施分层教学,促进和谐发展论文一、分层备课充分考虑各个层级在课堂中的活动,精心设计有关课文内容和课后需要巩固的问题。
在备课时,根据教材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和每个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掌握的不同情况,把着眼点放在B层级学生(中等生)的位置上,同时,充分考虑课堂的生成性与预设性的关系,兼顾A、C两级。
2.科学确定各层级教学目标。
教师在分解教学目标时,应特别注意“识记”“了解”“掌握”“鉴赏”“理解”“扩展”等用语的不同水平,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达成不同的教学目标。
3.认真分析学生,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
在确定教学目标前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选择合适的教法,做到因人施教,量体裁衣。
二、分层施教分层教学并不是复式教学,它是在集体教学的框架里,以中上水平(A、B 级)的学生为教学主体,转化暂差生,提高优生。
具体做法分课前预习与课中施教两阶段:1.课前预习。
C层级:读懂课文,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积累语言,学有所得;B层级:整体感知,进一步落实课后练习,初步自学课文;A层级:培养自主学习,训练批注,主动提问,能讲述预习所得,学会归纳、梳理、拓展、延伸等。
2.课中施教。
A.由浅入深。
为满足三个不同层次的需求,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
如教学课文《端午的鸭蛋》时,先布置任务,统一解决课文的生字词,借助工具书小组分工合作完成。
具体的教学步骤,设置三个环节:一是细读课文,说说课文抓住了家乡端午鸭蛋的哪些特点来介绍的。
要求用“课文写了端午鸭蛋,理由是”这种句式说话。
这一环节旨在训练C层级的学生能够读懂课文内容。
二是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一处句子,试作品味。
要求:①用批注的形式并给出示例。
②用“我最喜欢……因为……”这种格式说话。
三是鉴赏积累,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本文细腻而生动的语言风格。
例:假如请你选用下列一标点来表达对家乡鸭蛋的理解,你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备选标点有,。
?……)三个环节皆要品读课文,动笔作批注。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论文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论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论文一、分层教学的意义1.有利于满足社会对教学的需求。
社会发展需要得到多样化人才的支持,不同类型的人才应当具有不同的数学能力。
我国最新实施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做好分层教学,满足学生的数学个性化发展需求,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以及社会人才的丰富有着积极作用。
社会文明的进步,提高了社会对于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
数学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要素,利用分层教学法,让每一位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教学事业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2.有利于促进因材施教思想落实。
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这对于学生数学潜能的开发具有阻碍作用。
传统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向一个班级的学生传递一样的教学内容,用一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用一样的要求规范所有学生的学习行为。
这就使教师的讲授水平与部分学生的知识接受水平对接不起来。
课堂教学中出现不协调与不同步的问题,会使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吃不饱,一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吃不到。
而本校的分层教学把每个班级中成绩优异的学生挑选出来,组成新的班级进行授课,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有利于学生的全面进步。
二、分层教学的原则1.教学目标一致性。
因材施教思想是分层教学法的指导思想,其目的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利用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促进教学效果的明显提升,从而完成学科教学目标。
2.个性突出原则。
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学习个性,学习个性与学生的学习基础水平相匹配。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了解学生的学习差别,不要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只有认识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差异,才能促进分层教学法成功实施。
3.递进教学原则。
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通过进步达成提升能力的目的,对教学过程中的评价方法进行改革,认可每一位学生的大进步与小进步,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成就感得以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现数学分层教学的做法高二年级组 吴玉成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或接受新技能培训时,如果有一个正确的、积极的心理准备(求知欲),则其接收的效率将会高出被动接收效率的一至两倍。
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还会产生压抑、厌倦、对抗、恐惧等情绪进入心理的误区,严重影响学习的效果。
这种普遍的教育问题,在碧桂园这样还很年轻的学校里尤为突出(在高二年级达到顺德一中录取分数线的学生现在只剩十来个了),因此,我校实施的个性化教学是十分必要的,而在基础学科中的分层教学正是实现这种个性化教学的一种手段。
下面是我在数学科分层教学中的两点体会。
一、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的心理障碍,提高教学效率据我的观察与了解,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存在以下心理障碍:1.主观意识的惰性 这种心理在高一的时候已经产生,在高一学习时不注意高、初中数学学习方法的差异,仍采用初中学习的模式,一开始便养成思维的惰性,不在知识的运用、概念的深刻理解上多动脑筋,还有一些同学不能正确对待每一次考试成绩,心理情绪总是随“分数”起伏,不是认真分析失误的根源,只简单认为是自己发挥不好、粗心,掩盖了自己平时主观上努力不够、方法欠佳、思维懒散等不良思维品质,或者是垂头丧气,十天半月都回不过神来,意志消沉,思维懒惰。
2.喜欢死记现成公式、定理,厌倦逻辑推理 数学中的公式、定理多,在教材中绝大多数都进行了严谨的证明,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记结论,不善于分析思考其证明的思维方法,忽视其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中各种公式有几十个,死记硬背这些公式不仅记不住、记不牢,即使暂时记住了也不知怎样用,而书中在推导这些公式的过程中所用到的“角的变换”不仅是记忆这些公式的链条,而且还是解决有关三角变换的重要方法。
再如,在推导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前n 项和公式过程中所用到的“递推(不完全归纳)、迭加(迭乘)、倒序相加(相乘)、错位相减”等思想方法正是解决数列问题的常规思想方法。
我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生过程的理解和运用,这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
3.喜欢模式学习,缺乏联想习惯 由于在初中三年的学习,一定程度上养成了直接套用公式、定理的模式学习,但在高中学习中,对同样一个问题,甚至一个“式子”的理解程度不同,思维的角度不一样,将会直接影响解题过程的“繁”与“简”。
例如,“已知函数y =x 2-4x +9,求xy 的最小值;求769422+-++-=x x x x y 的最小值”等,看似一个纯代数问题,如用代数的观点解决此类问题则是比较复杂的,如果联想解析几何的斜率和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就使问题变得相当的简单。
我在解题时经常利用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来帮助学生形成联想的习惯,教育他们不要“见子打子”,如在复习“不等式”这一章时,就特别注意介绍“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4.只满足题目的答案,不注意解题过程的规范化,合理化由于高考和平时的各种考试,客观化试题的比例相当大,而在解答这些题时,学生养成了在草稿纸上随意画两下,然后连猜带估便了事,由此有的学生便忽视解答题的规范化书写:一是简单题不想写,中档题胡乱写,困难题不会写,运算繁琐的题不敢写;二是由于缺乏良好的书写习惯,解题的逻辑便经常不严谨,思维的跳跃性大,不系统,严重影响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我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求学生坚持解题“大写”:容易题要略写,大题要细写,中档题要边思边写,错题要改写。
这样的长期训练自然能使学生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二、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主旋律,提高教学效率欧拉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乌申斯基也曾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学习,必将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因此,我们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以保证他们有高效率的心理投入。
当学生学习带有轻松愉快而又紧张兴奋的心情时,他们就会对数学产生强烈的好感,从而将他们对一节课的局部兴趣,转化为对整个数学的持久兴趣。
我在教学活动中的各个层面上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以悬念开场如在讲等比数列新课前,我拿出一张厚度只有0.1mm的白纸,对学生说“我将其对折100次后它的厚度超过了地球到月球的距离”,在学生的惊奇和疑惑中导入了新课“要想证实这个问题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列——等比数列”。
这种紧扣教材又生动有趣的导言恰到好处地把学生引入到诱人的知识境界中,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介绍数学史如在将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之前,我先介绍了德国数学家高斯及其童年巧算1+2+3+…+n的故事,而后我乘势问:你们能利用高斯巧分组的思想计算12-22+32-42+…+992-1002的值吗?凭借着故事产生“热效应”学生很快算出结果,紧接着在我的指导下,学生自己轻松地用“倒序相加法”导出了求和公式。
转换角度习惯性的单一的角度往往限制住思维的开拓,阻碍数学思维的形式。
当一个人思考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入手,就会在发散思维中寻得成功。
如在讲“已知a,b ∈R +,且a +b =1,求证:91111≥⎪⎭⎫ ⎝⎛+⎪⎭⎫ ⎝⎛+b a ”这一题时,我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启发共寻求到了以下7种解法:【证法1】9812111111111411=+≥+=+++=⎪⎭⎫ ⎝⎛+⎪⎭⎫ ⎝⎛+⇒≤⇒=+ab ab b a b a ab b a 【证法2】=⎪⎭⎫ ⎝⎛+⎪⎭⎫ ⎝⎛+=⎪⎭⎫ ⎝⎛+⎪⎭⎫ ⎝⎛+⇒+=++=+b a a b b a a b a b a a 2211112111 9144124=+⋅+≥+⎪⎭⎫ ⎝⎛++b a a b b a a b 91111311311211133≥++∴≥+≥++=+=++=+)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a 同理 【证法4】⋯≤⎪⎪⎭⎫ ⎝⎛+≥++,又根据柯西不等式得,411111112ab ,ab )b )(a ( 【证法5】9414192121121211)11)(11(3232=⋅≥⎪⎭⎫ ⎝⎛++⎪⎭⎫ ⎝⎛++=++ba b b a a b a 【证法6】设a =sin 2θ,b =cos 2θ,则()()()945251111)11)(11(2222=+≥θ+θ+≥θ++θ++=++ctg tg ctg tg ba 【证法7】设a =21+t ,b =21-t ,则9412121111111112≥-+=+=+++=⎪⎭⎫ ⎝⎛+⎪⎭⎫ ⎝⎛+t ab ab b a b a 通过对解题思路的发散,使学生耳目一新,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化枯燥为趣味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趣味性的感染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所学内容形成清晰的记忆。
如在引入“数学归纳法”的证题步骤时我首先让学生当一回“将军”,给“万里长城上的烽火台的传递敌情”定下恰当的军令,而后又让他们解释“多米诺骨牌” 现象(中日韩三国的学生创造的吉尼斯世界记录是一次倒下两百五十万张)。
学生一下子活跃了,经过一番七嘴八舌的讨论,终于形成了与数学归纳法完全一致的原理。
解剖错误原因 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错误时,教师如能有意设置错误情境,让【证法3】学生辨析,然后因势利导,解剖错误原因,就会使学生透彻弄清错误的原因,增加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为了巩固利用平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条件——一定、二正、三相等,我给出了题目“求213x x y +=(x >0)的最小值” 的两种“解法”: 213x x y +==x xx x x y 321321322=⋅≥+=及213x x y +==≥++=212x x x y 32123xx x ⋅⋅323=。
通过讨论学生找到了错误的原因——“不定”和“不能相等”,紧接着又补了一道强化与提高的题目“求y =x (1-x 2) (x >0)最大值”,使得学生真正明白了错误的原因,也就完全掌握了这类问题的解法。
探索解题技巧 好的解题方法不仅能事半功倍,而且还能促使对所学知识的的融会贯通,伴随着巧解题目成功的喜悦,又必然激励学生去进一步攻克新的数学难关,使学生在“求技巧—兴趣—求技巧”的良性循环中对数学的爱好得到加强。
如“设x >0,y >0且x +2y =1,求证:22311+≥+yx ”,用消元法比较麻烦,而启发学生作如下变形:223223232211+=⋅+≥++=+++=+yx x y y x x y y y x x y x y x ,这样无异于给学生注入了一针兴奋剂,它们的思维立即活跃了起来,在老师的启发之下还能自觉地把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作进一步的扩散。
学以致用 本学期我们学习的不等式和数列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结合教学内容我适时给予一些应用问题让学生思考,把数学知识学以致用。
例如:“1999年我国人口总数已到13亿,如果人口的年增长率控制在0.3%,问到2010年底,我国人口总数将达到多少亿?”这样贴近生活的实例使学生倍感亲切,切实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有,懂得了作为一门工具——“数学”的学习的必要性,同时也增添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自我意识 心理学理论认为: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的心理、身体、行为以及自 己与别人、自己与社会关系的意识,主要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很显然人的独立思考和自信心应属于自我意识的范畴。
因此,我们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自我评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
例如“平面内有n 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直线不平行,任何三条不过同一点,证明这些直线交点的个数f (n )等于()121-n n ;又思考:上面的这些直线彼此共被分割成多少段?它们把所在平面分成多少个区域?”在教学时我没有直接去证明它,而是引导学生于猜想发现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体会结果是如何产生的。
①图形观察②列表猜想至此,学生通过独立的猜想,不仅发现了问题的规律,而且还理解了后面的证明中的“由k 到k +1”的理由,自我已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调动视觉 视觉对人的神经中枢的刺激最为强烈,通过视觉获得的信息更容易长时间的保留在人的记忆中。
对数学课来讲主要是多给学生以“形”“象”的教学,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提供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各种手段来实现直观教学的愿望。
通过多媒体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化模糊为清晰、化疑难为简易,更容易帮助学生对概念的形成的理解,对数形结合思想的掌握,也就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利用几何画板可以让直线动起来,使学生对倾斜角和斜率的对应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n n q lim ∞→的各种情况的理解,借助动画更容易让学生掌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