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单元 风和水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总复习课件第十三单元密度、压强和浮力综合2022年(全国通用)

初中物理总复习课件第十三单元密度、压强和浮力综合2022年(全国通用)

知识清单
1.液体压强的规律:(1)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4) 相同高度,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液体压强公式:p=ρgh。其中,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g=10N/kg;h是液体内部某 位置到液面的高度。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 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
4
3.在水平桌面上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甲和乙两种液体,把质量也相 同的实心小球A和B放入杯中,静止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B.小球A的密度大于小球B的密度; C.甲、乙烧杯底受到的液体压强相等; D.球A受到的浮力比球B大
4
4.水平桌面上两个底面积相同的容器中,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两个完全相 同的小球M、N分别放入两个容器中,静止时两球状态如图所示,两容器内液面相 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D )。 A.两小球所受浮力FM<FN; B.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C.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 D.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F乙
3
一、 密度与液体压强
考向一 液体压强相关计算
典例一:如图所示,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竖直悬浮在某液体中,上表面受到液 体的压力F1为5N,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2为13N。(g取10N/kg)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是( D ) 。 A.正方体受到的浮力为8N B.液体的密度为0.8×103kg/m3 C.液体对物体下表面的压强为1.3×105Pa D.正方体上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5cm
3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复习及例题讲解(38ppt)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复习及例题讲解(38ppt)

练一练
12.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物体温度的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B.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内能的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 D.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会增加
知识梳理
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取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让


他们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他 们温度的高低,从而研究他们 吸热能力的差异,装置如右: 实验采用的物理方法是什么? 怎样得到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 油? 怎样确定水和食用油吸收了相 同的热量? 怎样比较他们吸热能力强弱?
温度 t/℃ 80
A
B
20 0 1 0 20 时间 t/min
练一练
2、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 图中a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 加,则图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C) A.a B.b C.c D.d
0
温度/0C
a
b c d
时间/min
练一练
3、以下为某同学实验数据,分析并回答问题:
比热容概念的应用:
分析表格数据,回答问题:
几种物质比热容c 单位:J/(㎏.℃)
水 冰 煤油
4.2×103 2.1×103 2.1×103
砂石 玻璃 橡胶
0.92×103 铁钢 0.67×103 1.7×103 铜
0.46×103 0.39×103
水银 0.14×103
酒精 甘油
2.4×103 水蒸气 1.88×103 2.5×103 干泥土 0.84×103
例题讲解
Q吸=Q放(热平衡,没有热量损失)
强化训练9:取100g某种液体,测得它的 温度是20℃,把80g的铁块加热到100℃后 投进液体里,测得混合后的温度为32℃, 请鉴别是什么液体。(不计热量损失)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作业设计(含答案)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1)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作业设计(含答案)2023-2024学年度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 (1)

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自然单元重组单元二、单元分析(一) 课标要求本章内容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中涉及了三个主题。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涉及了两个主题,分别是“物质”和“运动和相互作用” 。

而第二节内能和第三节比热容属于“能量”主题。

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亲身经历对知识的探究过程,发展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动手操作实验的科学精神。

具体内容要求如下:1.3.1 知道常见的物体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2.1.2 知道自然界和生活中简单的热现象,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主要特点,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3.3.1 了解内能和热量3.3.2 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能运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二) 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从本章开始,在八年级对运动研究的基础上,开始热学相关知识的学习,从宏观的物体运动进入微观的分子热运动,从机械能拓展到内能,在八年级上册宏观热现象的基础上介绍其深层次的微观机制。

本章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也是物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从可以直接感知的宏观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微观机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本章的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以前学过的一些热现象的本质,为下一章学习内能的利用打下基础,而且也向学生介绍了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

第一节由“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作用力”三个部分构成。

本节教学内容都比较抽象,与日常生活观念有一定的距离,而对困难的突破也就在于通过大量的实验与生活现象,推理、总结和归纳出关于分子动理论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分子动理论的普遍性、规律性。

通过各种探究实验与体验实验,加强他们对分子动理论的了解。

本节的重点是“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难点是对“分子间存在作用力”的理解。

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重要方法都是加强学生的体验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推理得出规律。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3课《我爱家乡的山和水》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13课《我爱家乡的山和水》教学设计

第十三课我爱家乡的山和水教材分析:本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山水风景、家乡的物产与人们的生活,旨在促进学生对家乡生活的悦纳和责任。

而《我爱家乡的山和水》这一课引导学生从可观可感的家乡风貌认识自己生活的地方,发现自己生活地方的美好。

学情分析:该教材的对象是二年级学生,由于学生年龄小,对“家乡”“故乡”的概念混乱,爱家乡的教育需要与学生生活建立联系。

发现家乡的美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家乡的亲近感。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2.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3.行为与习惯:关注关心自己生活的地方,发现家乡的美,逐渐养成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

4.过程与方法: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记录家乡的美。

教学重点: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用画笔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资料与课件。

2.学生准备:留意自己身边的美景,拍照并用简单语言描述自己家乡的美丽之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课件1)播放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问:这首歌表达的是什么内容?(对家乡的赞美)你爱自己的家乡吗?你的家乡在哪里?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三课《我爱家乡的山和水》,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一)活动一:我的家乡在这里1.(出课件2)孩子们,让我们欣赏《我的家乡在这里》图片。

找一找这里有你的家乡吗?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这都是哪里?3.思考: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山水、美景)4.(出课件3)交流:你生活的家乡在哪里?学生参考图中的话说一说。

(如:1.我家住在山脚下,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2.我家住在小镇上,街道干净整洁,周围绿树环绕.....)也可以这样填空。

(我的家乡在()省()县()镇()村。

2022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单元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1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石油与国家安全课

2022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单元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1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石油与国家安全课

石油对外依赖度过高,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安全的危害 ①获取境外资源的难度加大; ②利用境外资源的成本陡增; ③资源运输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02 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一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完成(1)、 (2)题。
(1)图中影响 d 曲线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地 B.劳动力 C.资本 D.技术 (2)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 为土地的( ) A.数量 B.质量 C.类型 D.区位
❽动态理解储油构造--油气田的形成 最初,岩层水平,油分散在含油层,水分散在含水层,气分散 在含气层中。褶皱开始形成时,随着岩层的弯曲,水油气开始出现 不均匀分布,水油气都开始顺着岩层向地势低的地方(向斜槽部)流 动。油气密度较小,浮在含水层之上的岩层中,只能在背斜的岩层 中汇集,形成油气富集区(称为“储油构造”)。
4.分类
分类标准
类型
举例
土地资源、水资源 、气候资源、
可再生资源
生物资源等
是否可以更新或再生
❷ 矿产资源(金属矿产、非金属矿
非可再生资源
产、 能源矿产)
5.战略性矿产资源 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区域发展、社会稳定和 国际竞争力 具有战 略意义,对经济安全、国防安全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 响和 制约作用的矿产资源。
4.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与人类活动--以水资源为例 (1)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从东南 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造成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❺ (2)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间接导致我国人口 、城市及 _经__济__发__展__水__平_的区域差异。 (3) 缓 解 我 国 水 资 源 时 空 分 布 不 均 问 题 的 措 施 ①修建大型 蓄水 工程。 ② 跨流域调水工程。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单元第1课《风》(第2课时)课件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三单元第1课《风》(第2课时)课件

陈丹说“我也会画风了。”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
几棵弯弯的小树.
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 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赵小艺笑着说:“我还能画!”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 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三个小朋友正说着,画着,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 景物好象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理解课文。

核心问题:作者从哪里发现了
风的踪迹?
一读:读课文,说一 说有谁看见过风吗。 三品:品味第3小节 的内容,说一说从哪 里知道风来了。
二画:在文中画出第1、2 小节描写风在哪里的语句 。 四思:这首小诗表达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击 听朗读
听范读,边听边 思考核心问题。 同时认准字音, 理解词语意思。
6、阅读天地。 小山上的风
没有一个人知道,
没有一个人能告诉我: 风从什么地方来, 风到什么地方去。 它从某个地方飞来,
以它最快最快的速度。
我总是没法留住它,
我拼命跑也赶不上它的脚步!
如果我放掉手中
那系在风筝上的绳索, 那么风筝就会随着风 飘上一天一夜也难说。 我将去寻找风筝,
看它停落在哪个山坡;
波( 波浪 )
战( 战斗 )
3、词语巧搭配。(连一连) 树叶 林木 河水 风儿
颤动
起波
点头
游戏
4、我会写带“风”字的四字词语。 风吹草动 和风细雨 __________ 风吹雨打 __________ 狂风暴雨 __________ 风风雨雨 __________ 风调雨顺 __________
1 风
品析释疑
结构主旨
课堂拓展
当堂检测
1. 背诵诗歌(重点)理解诗歌的意思,感知风的特点

最新-2021版一轮历史课件:第十三单元 第24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精品

最新-2021版一轮历史课件:第十三单元 第24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精品

(二)文化贡献:《四书》《五经》的文化传承 1.整理西周文献 (1)《诗》——这是西周至春秋时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有 3 000 篇之多,经孔子删订以后,保留了 305 篇,通称 300 篇。这部 诗歌选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即各地的乐调, 共十五国风;雅,周人的官话称为雅言,是西周王畿的诗;颂, 即宗庙祭祀的乐歌。 孔子很重视《诗经》,他总是启发学生们去读诗,将读诗与做 人联系起来。
考点一 传统文化的滥觞——春秋战 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 (一)背景
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逐渐瓦 经济
解;社会生产力有了极大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 因素
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政治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对社会变革的 因素 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
第十三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 第24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C目录 ONTENTS
考点一 考点二 课时训练 规范提升
变。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演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汉武帝时期,“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两宋时期, 程朱理学形成,它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的主体地位;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发展儒学,倡导求实 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提出“无 “无为”
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有消极悲观的态度,希望回 小国寡民 到“小国寡民”社会
(二)评价 1.积极意义 (1)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其思想 主张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 人格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2)老子关于“天道”与“人道”的论述,展示了中国古代辩证 思维的绚丽画卷,其中充满智慧和洞察力,对中华民族思想文 化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部编版二年级教案(水和风)

部编版二年级教案(水和风)

第十三单元风和水
单元说明:
本单元编排了有关水和风的两篇主体课文:《风》《我是什么》。

《风》:通过充满童趣的语言引导学生明白大自然中的风虽然看不见,但只要仔细观察风过后周围事物的变化,就能发现它的踪迹。

《我是什么》介绍了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原来司空见惯的“云”“雨”“露珠”“雪”“霜”“雹子”是水的不同形态。

因为有了“三态”变化,我们这个星球更有灵气了。

本单元“语文天地”中安排了积累新部首、组字、写话、词语归类等练习。

同时,通过“听天气预报”、阅读《对韵歌》《雾》等活动,引导孩子们去关注大自然中的各种物候现象,引导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学会观察、思考和探究,在大自然中感受和发现,激发学生热爱、探究神秘的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金钥匙”进一步学习看上下文猜字。

北师小学语文二上第十三单元语文天地《雾》课文解读

北师小学语文二上第十三单元语文天地《雾》课文解读

课文解读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采用拟人的手法,把雾写成一个淘气又可爱的孩子。

课文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把雾出现在海上、天空中、岸边、城市时,分别发生的不同变化和藏起自己后出现的变化形象地勾画了出来。

全文共7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总起,只用了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就拉近了文章和孩子们的距离,给人以亲切感,让孩子们感觉好像是在读自己小伙伴的故事一样,有一种想继续读下去的欲望,想知道这个孩子是怎么淘气的,他到底做了些什么,是好事还是坏事。

第2~5自然段写雾把所见到、所想到的一切都藏起来了。

“我要把……藏起来”反复说,正表现了雾很淘气。

“甚至小黑猫”这个细节,说明他谁都没放过;选取小黑猫这个典型对象符合儿童心理。

“看来,再也没有什么可藏的了”强调雾藏起了所有的事物,也预示雾将要慢慢散去,再也藏不住东西了。

从自然科学知识的角度看,这几个自然段说明了雾的特点——笼罩地面,使人们视野不清。

第6自然段写雾想把自己藏起来,结果所有的事物都出现了。

从孩子的角度看,是雾藏起了自己,太阳出现了,大海出现了,城市出现了。

从自然科学知识的角度看,是太阳出现后,雾就散去了;雾是“消失”,而不是藏起来了。

能够把平淡的科学知识讲得饶有兴味,是这篇文章的绝妙之处。

在作者笔下,雾很淘气,也很能干,还有些神秘。

“有一天”就像一
个故事的开头。

课文语言生动活泼,把这篇课文安排在“语文天地”中也是为了结合“风和水”这一单元主题,让我们了解雾也是水的一种存在方式。

课文把雾这个孩子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让孩子们在极富童趣的语言中增长科学知识。

第十三单元 内能【复习课件】-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大单元复习(人教版)

第十三单元  内能【复习课件】-2023年中考物理一轮大单元复习(人教版)

3 【单元学习任务】 ★知识点一:分子热运动
一、物质的构成 特别提醒 常见的微小物体不是分子:分子的尺度很小,人们用肉眼观察到的都不是分子,分子 只能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细小的灰尘、空气中极小的水滴,极细的铁粉都是微小物 体,而不是分子,它们仍然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宏观物体。
3 【单元学习任务】 ★知识点一:分子热运动
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质扩散得越快,分子运动月剧烈
3 【单元学习任务】 ★知识点一:分子热运动
一、分子热运动 特别提醒 分子热运动的意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 分子热运动。 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同一物体,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的温度越高。即温度是物体分 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 0℃的物体分子照样做无规则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只是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不同。温度低时,分子热运动相对缓慢,但并没有停止,不 能错误的认为0℃时物质分子不再做热运动。
三、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1.探究实验:分子间的作用力
现象1:将两个铅块地面磨平,紧压在一起, 在下面重物不能它们分开;现象2:用胶水涂 抹在两物体表面,压实后两个物体被牢牢得粘 在一起现象3:生活中常见的固体、液体能保 持一定的体积,不会散开
实验观察
现象分析 因为物体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分子间的压力使两个铅块或涂 胶水的两个物体结合在一起, 分子间的压力使固体和液体的 分子不会散开
3 【单元学习任务】 ★知识点一:分子热运动
一、分子热运动 2.扩散现象 (1)定义: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扩散现象的实质 是分子(原子)的相互渗入。 (2)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也说明物质的 分子间存在间隙。 (3)影响扩散的因素: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即分子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 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北师小学语文二上第十三单元《风》课文解读

北师小学语文二上第十三单元《风》课文解读

课文解读这首小诗行文清新活泼、浅显易懂,像邻家大哥哥在哼念童谣。

平凡中透露着灵动、朴实中蕴涵着优美,大家都非常喜欢。

全诗以第一人称,从儿童的视角去观察、描写生活中的微风,让我们初步感知风的特性,受到美的熏陶。

虽然三个小节描写的都是微风,但细细品读,三处微风各有各的特点。

第1小节,我们从树叶颤动发现风的踪迹,此时的风细弱,几乎让人无法察觉。

第2小节,我们看见林木点头,就知道微风正拂过,此时的风与第1小节的风相比较,劲儿大了一些,让整个林木轻轻晃动,这样的风我们会感觉到。

第3小节,在河水起波的时候,我们又找到了风。

此时的风比第1小节的风略微大一点,依旧文文弱弱,只吹得河水泛涟漪。

每一节诗结构相似,都是先写“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再写从哪些景物的变化中可以发现风的踪迹。

这里,“谁”表示无论什么人、所有的人,不表示疑问。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重复出现,反复强调风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下文说明只有细致观察,才能感受到风的存在。

“不用说我和你了”也重复三次,把“你”“我”,所有的读者都带入了诗歌创设的情境中。

“在那儿了”“走过了”“来游戏了”三句把风拟人化,一句比一句活泼,反映出作者在观察风的时候欣喜的心情。

第1小节,在微风的吹拂下,小树叶轻轻颤动,这一片片树叶就像一个个淘气的孩子。

他们或者在微风中窃窃私语,或者你拥我挤扎堆儿,或者在说悄悄话,或者在歌唱舞蹈。

伴着微风,小树叶都有了生命的色彩。

第2小节,在微风的吹拂下,林木微微点头,成排的林木彬彬有礼地向风儿致敬,他们或者托微风捎去对远方朋友的思念,或者在感谢大自然的照顾与恩泽。

第3小节,风孩子更是与河水玩起了游戏,河面上波光粼粼,层层涟漪像花朵绽放,风孩子与河水你追我赶,共同嬉戏。

无论是哪一节小诗所描绘的生动活泼的美丽景象,作者都创设出了流动的意境。

这首诗语言特点显著,于不变中有变,错落有致。

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 【培优训练真题精选】-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沪科版)(解析版)

第十三章 内能与热机 【培优训练真题精选】-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沪科版)(解析版)

2023-2024学年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单元练习(沪科版)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培优训练·真题精选】一、单选题1.(2023·新疆·统考中考真题)人类最早发明的热机是()A.蒸汽机B.内燃机C.喷气发动机D.火箭发动机【答案】A【解析】热机是指各种利用内能做功的机械,17世纪人类发明了热机,最早的热机是蒸汽机;内燃机、喷气发动机、火箭发动机都是19实际后期发明出来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3·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气体膨胀对外做功,自身内能会减少D.热传递过程中,温度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答案】C【解析】A.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的热量多,故A错误;B.物体吸收热量过程中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C.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则物体内能减小,故C正确;D.在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故D错误。

故选C。

3.(2023·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5月30日,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如图)。

火箭使用一种叫做偏二甲肼的液体燃料,是因为该燃料具有较大的()A.热值B.比热容C.密度D.体积【答案】A【解析】火箭升空过程中,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运载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要求燃料的热值越大越好,这样它在燃烧时就会给火箭提供更多的能量,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4.(2018·甘肃兰州·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四冲程内燃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机效率越高,所做的有用功就越多B.汽油机在吸气冲程中吸入汽缸的是空气C.一个工作循环对外做功一次D.压缩冲程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答案】C【解析】A.机械效率高低,只能反映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比例的多少,只有在总功一定时,热机效率越高,所做的有用功就越多,故A错误;B.汽油机在吸气冲程中吸入了汽油和空气的混合气体,故B错误;C.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因此一个工作循环做功一次,故C正确;D.汽油机在压缩冲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D错误。

大班音乐风和水教案参考7篇

大班音乐风和水教案参考7篇

大班音乐风和水教案参考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应急预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so on.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大班音乐风和水教案参考7篇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和同事的沟通来获取有关教案适切性的反馈,教案可以帮助我们确保课程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音乐风和水教案参考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单元第1课风(第1课时)ppt课件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单元第1课风(第1课时)ppt课件
第三部分(第3节)写“我们”从河水起波发现风 的踪迹。
读课文,说一说作者从哪些地方发现了风。
作者从树叶颤动、林木点头、河水起 波这三个地方发现了风的踪迹。
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小诗,用浅显易懂的 语言,为我们描述了三处各具特点的风,让我 们感知了风的特性,受到了美的熏陶。
习题源于《点拨》“课后练习单”的“基础知识练”
造句:一阵微风吹来,河水起波了。
辨析词语
知道 了解
相同点:两个词都含有“明白、知道”的意思。 不同点:“知道” 指有一定的认识;“了解” 指较
全面深入的认识,比“知道”程度深,面广。 造 句:①这件事,我知道其中的原由。
②我对他非常了解。
第一部分(第1节)写“我们”从树叶颤动发现风 的踪迹。
第二部分(第2节)写“我们”从林木点头发现风 的踪迹。
1、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 有书籍 ,就好 像没有 阳光; 智慧里 没有书 籍,就 好像鸟 儿没有 翅膀莎 士比亚 2、书籍使人变得思想奔放。革拉特珂夫 3、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雨果 4、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 眼睛看 到纸面 上的话 ,另一 只眼睛 看到纸 的背面 。歌德 5、我扑在书籍上,就好像饥饿的人扑在 面包上 。高尔 基 6、书籍是巨大的力量。列宁 7、书人类发出的最美妙的声音。莱文


左窄右宽,右上边横带 短钩。
yóu

三部分都要窄,书写要 紧凑。


“戈”字一横向上拉, 右上角有一点。
我会认
chàn

易读错字
chàn
颤动

起波
多音字
kān(看门) 看 kàn(看报)
理解词语
颤动:颤动:抖动;振动。本文指树叶在抖动;振动。 造句:风来了,树叶在颤动。

《风》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风》二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个人采集整理 -ZQ教材剖析:《风》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十三单元《风和水》地第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是有名作家叶圣陶先生写地一篇优美地诗歌.经过这篇课文地学习,使学生感觉到风地特色,领会诗歌地神韵,体验到大自然地奇特.这篇课文要修业生背诵,累积语言,再仿写,学习运用语言.学情剖析:《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当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地思想感情,应当重视语文地熏陶感染作用,应侧重培育学生地语文实践能力.这篇课文既锻炼了学生地察看力和想象力,也锻炼了学生地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过程中更培育了学生对语文地热爱之情.教课目的:.学生自主识字,认识个生字,会写个生字,在实践中总结不一样地识字方法,逐渐灵巧运用. .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诗歌,领会诗歌地神韵..在读、议、画、写中感觉风地存在,领会风地巧妙,激发他们热爱、研究神奇地大自然地思想感情 .教课要点和难点:教课要点:.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诗歌..感知风地特色,领会诗歌地神韵.教课难点:.仿写《风》 ..培育学生察看自然、感觉自然地兴趣和习惯.资料个人采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教课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课流程:一、游戏激趣 ,导入新课 .、师: 小朋友今日表现地真好 ,老师决定玩个游戏奖赏你们 ,游戏地名字叫“听声辨物”看.谁地耳朵最尖 !、播放风地声音,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声音,报告 .、师 :你们真厉害 ! 是风 .你们见过风吗 ?(学生报告 )谁来谈谈它是什么样子地?(学生自由议论) 生: 下雨地时候 ,风刮得很大 ,特别惧怕 .生: 风轻轻地吹着 ,小草弯下了腰 .生: 风吹在身上很舒畅二、范读 ,创建情境 .、师 :小朋友们察看得真认真 .风是调皮地 ,它有时很温柔 ,有时又很烦躁 .那你们想知道叶圣陶爷爷笔下地风是什么样地吗 ?就让我们来赏识《风》这首小诗 .资料个人采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教师范读,学生聆听.三、识字 .、师 : 听了这么美地诗 ,是否是也想自己来试一试 ?那请你们也像这样美美地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 : 大家读得很认真,这有几个叶子宝宝要考考你们.(出示课件 )、认读生字词 .、“颤”字笔划比较复杂,大家议论一下用什么方法记着它. 学生议论报告1 / 3、师 : 同学们真棒 ! 叶子宝宝夸你们了.此刻它们回家了.我们一同来读读课文吧.(同桌互相读课文 )四、初步感知课文.、师 : 方才我们读了小诗.此刻要考考你们,谁来谈谈诗中哪些地方告诉你风来了?、学生报告 :树叶抖动、林木点头、河水起波.、师 :说得真好 !固然风看不见 ,摸不着 .可是当我们看到抖动地树叶、点头地林木、浮起涟漪地河水地时候 ,我们就知道风来了 .这时地风怎么样 ?资料个人采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生: 舒畅,温柔五、品读感悟 ..师 : 多么舒畅地细风啊 !就像妈妈地手轻轻地抚摸着我们地脸 . 你喜爱这三节诗中地哪一处细风 ,先美美地读一读 ,再谈谈你地感觉 .资料个人采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学生自主选择 ,自读感悟 .、师 : 你最喜爱哪一处细风?谁来谈谈 .(依据学生地报告分节学习)第一节 :()学生朗诵谈喜爱地原由.其余学生评论.()比动作,理解“抖动”地意思.()小结 : 本来知道一个词地意思除了读课文 ,还能够做动作感觉 .除此以外 ,我们还能够想象 ,请大家举起你们地小树叶 ,闭上眼睛 .资料个人采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师口述 ,创建情形 .师 :我们就是那一片片抖动地小树叶.秋姑娘来了 ,金色地阳光洒在我们地身上,一阵细风吹过, 我们轻轻地抖动. 小树叶们 ,此刻请张开你们地眼睛. 在那样地美景中,此时地你最想说什么?最想做什么?资料个人采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学生谈感觉 ,教师指导个性朗诵.()小结 :看来每一个人对课文有不一样地感觉 ,因此朗诵地味儿也不一样 .请大家带着自己不一样地感觉自由朗诵这节小诗吧 !资料个人采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二节 :()学生谈喜爱这处风地原由并朗诵,其余生评论.()师 : 你感觉如何读好小诗?你有什么建议?生: 读地时候内心想着风就能读好 .生: 要用柔和地口气来读 .生: 我感觉配上动作读会更好()师生配动作朗诵.第三节 :()学生谈喜爱原由并朗诵.()师问 : 风和水会在做什么游戏?()学生张开想象,并指名说一说.()男女生竞赛读:多么风趣地风啊! 让我们经过朗诵告诉大家.()随文识字写字:波(字形小魔术)游(注意右侧是子)戏(注意偏旁是戈字部)六、试试背诵 ..、学生齐读全诗.、这首诗有什么规律?(学生议论报告 )2 / 3诗中每个小节地前两行同样,后边地两行也有同样之处.、试试背诵 .、配乐表演背诵.七、拓展延长 .、师 : 此刻你们喜爱风吗?(喜爱 )那么请你们一同来模仿写一个小节,像诗人同样读出来.①出示范句 :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可是___ ,我们知道___.②小组议论 ,轮番说 .、组内代表报告,评比优异诗歌.、班级报告,师生赏析并评论.八、讲堂检测:展现仿写地一节诗歌,评论.板书设计 :树叶抖动在那边了林木点头风正走过了河水起波来游戏了3 / 3。

初三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答案解析

初三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答案解析

初三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交警在查“酒驾”时,先请司机打开车窗,若闻到酒精气味,则要求司机必须接受酒精含量的测试.交警能闻到酒精气味是因为酒精()A. 分子间有空隙B. 分子很小C. 分子在不断运动D. 分子可分【答案】C【解析】酒精分子不断向四周扩散,能使人闻到酒精特殊的香味,这与酒精的分子不断运动有直接关系,而与其它分子的特性无关.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的理解和认识,以及运用微粒的基本特征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的能力,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2.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紧紧压在一起,在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

这个实验事实说明()A. 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B. 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C.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D. 分子之间存在斥力【答案】C【解析】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C正确为答案。

3.美丽的荷城贵港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风光胜地。

下列四季美景的现象中,属于扩散的是()A. 春天,鲤鱼江畔柳枝摇曳B. 夏天,东湖公园荷花飘香C. 秋天,南山公园落叶纷飞D. 冬天,平天山上云雾缭绕【答案】B【解析】A. 春天,鲤鱼江畔柳枝摇曳,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和分子运动无关,故A错误;B. 夏天,东湖公园荷花飘香是花的香味分子的扩散现象,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B正确;C. 秋天,南山公园落叶纷飞,树叶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和分子运动无关,故C错误;D. 冬天,平天山上云雾缭绕,云的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和分子运动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应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及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要注意区分分子运动与宏观的机械运动的区别。

4.关于物体的内能,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温度只要不变,内能就一定不会变B. 同一物体温度越低,内能越大C. 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内能可能会不同D. 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小【答案】C【解析】A.物体的温度只要不变,内能就一定不会变,错误,晶体的熔化过程,温度不变内能增加;不符合题意; B.同一物体的温度越低,内能越小,故B不符合题意;CD.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部所有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越大,内能越大,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单元风和水风【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读4个生字。

书写4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认识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学习重点】认读4个生字。

书写4个生字。

【学习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课时设计】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认读4个生字。

书写4个生字【学习过程】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1.(课件出示古诗)师:先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整首诗的朗读,注意你预习时读不准的字音。

2.过度: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学会朗读这首古诗。

(想)那首先得过了生字这一关。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1.认读4个生字。

书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培养认识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交流展示,适度拓展1.自由轻声地读古诗,要求:1) 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 把古诗读通顺。

2.出示生字,自由读。

3.指名读,正音。

4.开火车检查字音。

5.齐读。

四、强化训练,当堂达标1.过度:同学们的古诗读得如此的好,想不想知道每一句到底描绘了怎样的景物?(想)那赶快读诗吧!2.自由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难问题?3.学生汇报。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课件理解。

)4.朗读、背诵古诗。

五、作业布置: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学习过程】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1. 自由读诗,读通顺。

2. 指名读。

3. 开火车接读。

4. 齐读。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1.认读4个生字。

书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培养认识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交流展示,适度拓展1.同桌互读古诗,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并读一读。

☆自由读。

☆指名读(出示课件让学生在情景中找到感觉)。

☆有感情地齐读。

2.背诵古诗。

☆自由背。

☆指名背。

四、反馈矫正,尊重差异1.分男女生有感情地背。

解落\三秋叶——稍快、高能开\二月花——慢、柔过江\千尺浪——快、高入竹\万竿斜——后三个字一点一顿2.齐背。

五、作业布置:背诵课文。

六、总结提升:这首小诗描绘了刮风时景物的变化。

题目是“风”,全诗无一“风”字,但每一句说的又都是风:风可以把秋天的树叶吹落,可以使春天的花开放,可以在江面掀起千尺浪,可以钻进竹林,让竹子歪斜。

板书设计:风树叶颤动在那儿了林木点头正走过河水起波来游戏教学反思:水【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学习重点】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及与人类的关系。

【学习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课时设计】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学习过程】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1.给学生充分地时间自由读课文。

同时用笔标出生字、词语和不懂的地方。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生评议读书情况。

强调标出的生字、词语,注意难点的字音。

如:"躁、灾"是平舌音;"稼"是第四声,在"庄稼"一词中,读轻声等。

3.读书交流,鼓励质疑。

说说读完课文你了解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解答。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读书质疑的良好习惯。

教师有效地收集学生读文后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与走向。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三、交流展示,适度拓展1.利用生字卡片,出示"我会认"中的11个字。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指认,交流识字的方法。

2.请同学来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生字和词语。

(参见"我会读")。

3.分组开火车读字词比赛,评出优秀小组,读得不准的,请组内的同学帮助纠正。

四、强化训练,当堂达标1.出示"我会写"中的"冲、晒、池、浮"四个左右结构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特点,以及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

2.教师范写。

边写边强调重点。

如:"晒"的第九笔是竖弯,不是竖弯钩;以及"两点水"和"三点水"在写法上的异同。

3.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

教师巡视,师生共同评议。

五、作业布置:用学会的词语说说话,给生字找朋友。

六、总结提升:学生根据自主的学习活动,汇报学习成果,交流学习感受。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学习过程】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是会不断变化的。

那么水是怎样变化的?水除了变化以外,还有什么特点呀?你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把这些问题弄懂呢?2.学生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交流方法。

(学生可能会提出"小组读书,边读边记"、"画表格填写"、"故事表演"、"绘画表现"等方法。

)(这样的设计应该建立在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以问启思,讨论探究阅读理解的方法,充分发挥了阅读主体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学生的特点可能会找出一些方法,但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注意方法的可行性,以帮助学生进行科学有效地学习。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三、互动探究,合作求解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学习方法,进行合作学习。

教师要及时关注各组学习情况,因材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正确地运用自主选择的阅读方法,以确保学习质量。

四、交流展示,适度拓展1.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小组学习),汇报学习情况。

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以下的问题。

(1)水的不同状态及变化过程。

(2)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样子。

(第3自然节)(3)水在人类生活中的利弊。

2.教师可利用课件或录像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认识和理解。

组织评价各组的学习情况,特别注重对学生合作情况,创新方法及学习态度的评价。

(充分相信学习,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自主学习。

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的作用。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合作学习及主动探究的意识。

)五、强化训练,当堂达标1.引导学生结合对文中重点语句的体会和理解,练习感情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如:用突出重音的方法读出"落、打、飘";用愉快、轻柔的语气读出白云与红霞的美丽、可爱;用沉闷的语气读出云的"沉甸甸";用轻而慢的语调读出水的"平静、温和";用稍强的语气读出水"汹涌澎湃"等。

2.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水的变化"及"水的不同性格"。

3.组织学生分别戴上"水、汽、云、雨、雹子、雪"的头饰,表演课文内容。

适当加上运用和表情。

(从读到说最后到演,科学地遵循了儿童思维发展规律。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利用了儿童善于表现自我的特点。

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培养了创新的胆识和表演能力。

)六、作业布置:和伙伴一起合作读课文,读最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水云雨露珠霜雹子雪教学反思:语文天地【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则,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学习带“两点水”和“雨字头”的生字,我解部首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加偏旁组新字,辨析形近字。

通过扩词、造句、编故事,丰富词汇,增强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阅读短文《雾》,想像“雾把自己藏起来”是什么意思。

总结认字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认字。

【学习重点】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则,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学习难点】阅读短文《雾》,想像“雾把自己藏起来”是什么意思。

总结认字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认字。

【课时设计】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则,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学习带“两点水”和“雨字头”的生字,我解部首的意思。

【学习过程】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1.出示生字:雾露雹冰冻凌江河泛2.读一读,看看这些字各有什么结构特点?3.这些偏旁和生字有什么联系?4.你能将它们写漂亮吗?5.咱们来比试比试。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1.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则,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学习带“两点水”和“雨字头”的生字,我解部首的意思。

3.加偏旁组新字,辨析形近字。

三、互动探究,合作求解1.你能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的字吗?2.学生尝试变字。

(在变字小魔术中,孩子既复习了生字,又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四、交流展示,适度拓展1.下面的字娃娃长得很像,你能将它们分清楚吗?2.咱们多给它们找几个朋友吧。

(帮助孩子分清字形,不写错别字,归类复习效果良好。

)3.出示句子: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很暴躁。

4.你能依照例子说说吗?5.学生练习造句。

五、反馈矫正,尊重差异1.读读下面的词语:雹、霜、雾、露、雪、河、海、冰、江、冻2.这些词语中,许多词都是好朋友,请你给它们分分组。

3.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可按部首分,可按水的形态分,可按这些事物在哪里分。

)六、强化训练,当堂达标朗读《国学金典》第4页。

七、作业布置:背诵《国学金典》第4页。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阅读短文《雾》,想像“雾把自己藏起来”是什么意思。

总结认字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认字。

【学习过程】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1.老师讲述《小溪流的歌》2.引导学生思考:小溪流的家在哪儿?3.小溪流为什么不停地奔走?4. 出示彩图:提示问题,学生根据提示编故事5.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上有谁?山泉娃娃从哪儿来?山泉娃娃在干什么?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1.通过扩词、造句、编故事,丰富词汇,增强口语表达能力。

2.阅读短文《雾》,想像“雾把自己藏起来”是什么意思。

3.总结认字方法,鼓励学生自主认字。

三、互动探究,合作求解1.每天天气都在变化,你怎么知道冷暖情况的?2.老师播报天气预报。

3.天气预报讲些什么内容?(风力、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等。

)4.想一想,听准听懂天气预报有什么好处?5.老师模拟第二天的天气预报,你觉得明天天气如何?四、交流展示,适度拓展1.雾孩子也来和咱们交朋友了,我们一块儿认识它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