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政治经济学 第五章
产资料,对于一些资本来说,也需要其它资本为之提供市场。
每个个别资本的循环为其它个别资本正常循环提供条件。
个别资本运动的互相交错:一个资本的买,就是另一个资本
的卖;当一个资本实现了它的商品价值的同时,另一个资本 可能就开始了它的生产过程。 社会资本的运动是指互相交错、互为条件的单个资本运动的总 和。
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个物质部门在一定时期内
(通常是以年为单位)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 和。
社会总产品是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因为只
有社会总产品,才既包括用于生产消费的生产资料,
又包括用于个人生活消费的生活资料
2019/2/3 9
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可以从实物形式和价值形式两个方面进行分
业,制造业,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可分为两大
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生产性服务业、生活 性服务业)。
2019/2/3 12
社会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即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包括价值、实物补偿两
个方面。
析。
从价值形式上看,社会总产品分为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不
变资本c)、劳动力价值(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三
部分。
从实物形式上看,社会总产品按其最终用途(使用价值)分
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
2019/2/3
10
两大部类的划分
与此相适应,社会生产便分为两大部类(从产品最终 用途出发):
2019/2/3 6
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共同点 个别资本 运动内容 运动形式 运动过程 运动目的 剩余价值的生产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等三种循环形式 购买、生产、销售三阶段,生产和流通过程统一 资本价值增殖 个别资本与社会资本的不同点 社会资本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社会资本: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有
单个资本所组成的总和,即社会总资本。
个别资本与社会总资本
甲: G-W<APm…P…W′-G′
社
会 乙:机器,丙:燃料,丁:原料,戊:建筑商
总
资
工人:工资,资本家:m
本
A:食品,B:纺织品,C:鞋子,D:服装, E:日化
(二)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运动的关系
实现条件:
基本实现条件:Ⅰ( v + m ) = Ⅱc 两个派生条件:
Ⅰ(c + v + m ) = Ⅰc + Ⅱc Ⅱ(c + v + m ) = Ⅰ( v + m ) + Ⅱ(v + m )
实现条件的含义
1. 基本实现条件: Ⅰ(v+m)=Ⅱc
在价值上,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
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
在实物上,第一部类所生产的生产资料,在扣除本
部类的需要后,要同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要相 等。
这一实现条件,体现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内
在联系。只有这样,两大部类产品的交换才能实现, 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如果Ⅰ(v +m) 大于或小于Ⅱc,都会使一部分产品无法实现, 从而使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遇到困难。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不变资本价值 可变资本价值 剩余价值
(三)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社会总产品
3.why?
社会总产品中既包括了用于生产消费的生产资料, 又包括了用于个人生活的消费资料。因此,只有 以社会总产品为出发点研究社会总资本运动,才 能体现社会总资本运动的特点和内容。
4.考察的直接对象:商品资本的循环
政治经济学课件05_第五章
2、两个部类的积累互为前提、互为条件 3、两个部类的积累规模互相制约 任何一个部类的积累都不是孤立的过程,而是一个有
限度和有制约的积累过程
(二)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规律
列宁:《论所谓市场问题》提出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规律
前提: 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一)理论内容:1.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增长最 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其次是制 造生活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 料的生产。 该规律制约着社会总产品各构成部分的增 长速度 2. Ⅰ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受Ⅱ 生活资料 增长的制约。
基本条件: Ⅰ(v+m)= Ⅱc 上述公式可派生出:
Ⅰ(c+v+m)=Ⅰc +Ⅱc Ⅱ(c+v+m)= Ⅰ(v+m) +Ⅱ(v+m)
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一、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1、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
2、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和基础,但积累不是 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
3、实现资本积累的两大条件:
四 新经济下如何看待经济危机?
(一)新经济: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由知识 要素驱动,以网络经济为核心内容的经济。
(二)实践证明,新经济并未消除经济危机。 (三)新经济非但未能消除经济危机,而且使经济
震荡加剧。 1加剧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竞争。 2人才市场对高科技人才的竞争加剧。 3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大了资本市场泡沫与金融
第四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4、根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1)现象层面的两对矛盾 ◇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
之间的矛盾。 ◇ 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五章
— 28 —
二、相对人口过剩 (四)相对过剩人口的基本形式
在相对过剩人口的最底层,还有一些属于赤贫,需要社会救济的人们。他们由三部分人组成:
丧失劳动能力或劳动能力低下的人;
孤儿和需要救济的贫民及其子女;
流浪者或没有正当职业的人。
产资料和劳动力,需要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 本。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 本化,就是资本积累。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资本积累又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 10 —
二、资本积累的实质
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驱使资本家进行扩大再生产出于两重原因:
第一
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因,人口过剩 (四)相对过剩人口的基本形式
在资本主义社会,相对过剩人口有三种基本形式:
流动的过剩人口
潜在的过剩人口
停滞的过剩人口
1
2
3
— 27 —
二、相对人口过剩 (四)相对过剩人口的基本形式
一类是因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变化 而发生的失业,称为周期性失业人口,
在资本主义现实经济 中,还存在着其他 两类的失业人口:
— 31 —
一、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二)无产阶级的贫困化
1.无产阶级贫困化的含义
伟大的马克思
无产阶级贫困是指无产阶级由于不占有生产 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这种经济地位。
马克思将无产阶级的贫困分为相对贫困和绝对贫困 两种表现形式: 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是指无产阶级的工资收入在国 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日益下降, 无产阶级的绝对贫困是指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 级经济生活状况的绝对恶化。
竞争规律是资本积累的外在动因。资本家为 在竞争中击败对手,必须不断地进行资本积累, 第二 扩大生产规模用以增强资本实力。
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五章
第五章 市场经济和资源配置方式
6. 市场体系 商品市场; 生产要素市场(劳动力;房地产;技术、信息市场)。 (生产资料既属于商品市场,也属于生产要素市场) 7. 市场秩序: 市场准入和退出秩序;市场竞争秩序;交易行为秩序。 8. 市场组织 按照功能可分为:市场流通组织;市场中介组织;市场 管理组织 。
第五章 市场经济和资源配置方式
2.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区别: ①内涵不同。 ②产生时间不同。 联系: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 商品经济,也就没有市场经济。具体表现在: ①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础; ②商品经济规律——价值规律是市场机制的内在根据;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高度决定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
第五章 市场经济和资源配置方式
3.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第一,市场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发生联 系的场所。 第二,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拥有生产经 营自主权。 第三,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 动。 第四,整个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法 制基础。
第五章 市场经济和资源配置方式
4.市场机制 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其中价格机制 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5. 市场调节 调节的内容:价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需求。 实现调节作用的条件: ①企业具有完善的经营机制; ②市场价格既反映价值也反映供求关系; ③企业经济利益与市场经营效果紧密联系; ④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实行优胜劣汰 ; ⑤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实现平衡。
第五章 市场经济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 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 市场体系和市场秩序 考情分析 本章重点考察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市场经济 的特征以及市场体系 。命题形式以选择、简答为主。
第五章 市场经济和资源配置方式
1、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的三个基本要素:资源使用的时间、空间和数 量。 资源配置的目标:使有限的资源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 效益(包括消费者的个人利益、企业效益、国民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配置的方式: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 二者的区别在于:第一,要求有不同的管理制度;第二, 实现资源配置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二者又可以在 某种经济体制中以不同的形式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经济运行
3、继续完善我国的市场价格目标模式
• 过去,我国实行的是计划价格。改革的目标, 就是将这一模式改革为三类主体定价: • ①国家定价领域 • 主要是对于有关国家经济命脉、关系国计民 生、垄断以及最大宗的商品的定价。 • ②生产者和经营者定价领域 • 中小企业以及广大非国有经济的商品定价。 • ③生产者、经济者为主体,政府为主导的定 价领域。
2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选择的必然性
1、市场经济体制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 求 由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我国生产目前只 能是商品生产,因此经济形式也只能是市场经 济形式。 • 2、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发展深化的结果 过去,我们把市场经济看成是资本主义,实 践证明,这种理论是错误的。市场经济只是一 种经济体制,不是社会形态。 3
• 一、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微 观经济活动主体 • 1、企业的概念 • 企业是产品及劳务的生产经营单位,是 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经济组织。可以 称作国民经济的“细胞”。
8
企业形成的三个基本条件是:
• ①它必须是该组织内各当事人经济权利的 集合,即所有者权利、经营者权利的集合, 即“法人” • ②这种经济权利的集合是在一定制度安排 下实现的 • ③它必须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能独立 承担财产责任与民事责任的经济实体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国企改革 • 1、国企改革的重要性 • 国有企业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 节,只有深化改革,才能提高国有企业的 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才能发挥国有企业在 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 重要作用
14
2、如何实现国有企业制度改革
• 主要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 ①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推进 资产合理流动与重组,增强国有经济的控 制力 • ②国有大中型企业要继续实行规范的公司 改革,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 ③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积极引入竞争机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5章ppt课件
3、数量规定: 级差地租 = 生产价格 --- 个别生产价格
注:马克思认为: 土地的价值由劣等地“社会 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的
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土地等级 投资 产量 个别价值 社会价格 个别生产价值 社会生产价值 绝对地租 级差地租
A
40 1
60
60
50
50
五、地租的价值基础
A、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与价值来源的而矛盾 B、级差地租与劳动价值论和平均利润的矛盾
《资本论》第三卷 完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二、现象与本质
第六节 有关问题的争论
一、关于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
A、两总计相等问题(投入与产出同时转型) B、一般与特殊的关系问题 C、生产价格的起源问题
注:1、马克思“投入”按“价值”计算,“产出”按“生产价格” 计算。 2、西方观点:两总量相等不能同时存在。
二、如何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
A、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解释: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 是按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分配,非劳动要素所有者单纯 凭借着要素所有权得到收入,来自对剩余劳动所创造 的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因而是剥削收入。由此必然 得出一个结论:要消灭剥削就必须消灭私有制!这一 观点无疑只能为限制私人经济而不是促进私人经济, 为剥夺私有财产而不是保护私有财产提供依据。
1、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和周转速度不同,若按价值交换,各 部门的利润率会出现不等
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化
部门 预付资本 价值 个别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 生产价格
I 70c+30v 130 30%
20%
120
II 80c+20v 120 2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五章
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因素
1 2 3 4
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同方向变化
反方向变化 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周转速度: 资本周转速度: 同方向变化
同方向变化 不变资本的节省: 不变资本的节省:
相关公式推理: 相关公式推理: c∶ v
m’ m 40 20 P’ 40% 20%
60∶40 100% 80∶20
生产部门 食品 纺织 机械
资本 70c+30v 70c+30v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产业资本的循环与周转理论
20
2.生产资本的循环(p111) 以生产资本为出发点和复归点的循环。
P … W´ — G´• G — W … P
特点:清楚表明生产过程是一个连续 不断的再生产。
21
3.商品资本的循环(p111) 以商品资本为起点和回归点的循环运动。
W´ — G´• G — W … P … W´
50
五、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和不变资本 与可变资本划分的区别(即生产资本两种 划分的区别): (p116) 生产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形式 存在的资本,生产资本由货币资本转化而 来,生产资本的价值量与货币资本量相等。
51
生产资本中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 资本叫做不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 的资本叫可变资本,所以生产资本可以 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同时依据价 值周转方式不一样,生产资本又可以分 为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所以生产资本 会有两种划分方式。
33
资本的生产时间是指资本处于生产领域中 的时间,包括劳动时间与非劳动时间,劳动时 间是劳动者为生产产品而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 劳动对象进行生产的时间,非劳动时间包括原 材料的储备时间、自然力独立发挥作用的时间 和劳动过程正常的中断时间。 (p114)
34
劳动时间
资本的生 产时间 非劳动时间
原材料的 储备时间
自然力独立发 挥作用的时间 劳动过程正常 的中断时间
35
资本周转时间的构成: 流通时间 生产时间 劳动时间 非劳动时间 流通时间
购买时间 生产资料 与劳动力 相结合的 时间
原 材 料 储 备 时 销售时间 间、正常停工 时间、自然力 独立发挥作用 的时间
36
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能反映资本 的周转速度。资本周转一次所需的时间 越长,资本的周转速度越慢;资本周转 一次所需的时间越短,资本的周转速度 越快,周转时间与周转速度呈反向变动 关系。(p113)
政治经济学教程第五章 资本的运动过程
首先,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其次,货币职能转变为资本职能最重要 的条件是购买劳动力。
最后,货币表现为资本的 一种职能,其原因在于一定的 社会经济条件。
政 治 经 济 学 第 五 章 资 本 的 流 通 过 程
生产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形式存在的资本 ② 生 产 资 本
首先,职能是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
其次,生产资本的两个要素——生产资料
和劳动力之所以成为资本,是由于两者特殊的
结合方式和它们所起的特殊的作用决定的。
最后,生产资本两个要素的区别及资本家对 它们采取的不同态度。
政 治 经 济 学 第 五 章 资 本 的 流 通 过 程
商品资本是指以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
③ 商 品 资 本
⒈ 资 本 循 环 的 三 个 阶 段
①购买阶段 公式: G — W 内容和职能、要求、性质 ②生产阶段 公式: W 内容和职能、地位、性质 ③销售阶段 公式: A
A
Pm
… P … W′ Pm
W′— G′
内容和职能、性质、地位
政 治 经 济 学 第 五 章 资 本 的 流 通 过 程
2.产业资本的三种形式
第五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一节 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第二节 社会资本再生产与流通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政 治 经 济 学 第 五 章 资 本 的 流 通 过 程
第一节 资本循环与周转
投放在工业、农业、采掘业和建 筑业等物质生产部门中的资本
政 治 经 济 学 第 五 章 资 本 的 流 通 过 程
一、资本的循环过程
首先,职能是通过对商品的销售,收 回预付资本的价值和实现剩余价值。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共54页文档
03.05.2020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6
第一节 平均利润与竞争
利润率的影响因素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例,它反映资本
的价值增值程度。其影响因素包括: ——剩余价值率。其他条件既定,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
正相关。 ——资本有机构成。可变资本占比越大,剩余价值就越
多,利润率越高。 ——资本周转速度。资本周转越快,年剩余价值率越
03.05.2020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3
第一节 平均利润与竞争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原因
利润在观念上被当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是因为: ——商品价值中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采取了成 本价格形式,因此剩余价值好像不是由可变资本、而是由 全部预付资本产生的。 ——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好像工人的全部劳动都得 到了报酬,因此,生于价值也好像是由资本产生的。
03.05.2020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8
第一节 平均利润与竞争
——资本周转的时间。 在资本有机构成以及其它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利润率 和周转时间成反比。这可以从可变资本所推动的剩余劳动 来理解。如果两个相等的可变资本的周转时间不同,它们 在一年内推动的剩余劳动也不同,生产的年剩余价值量也 不等,从而利润率自然也会就不等。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13
第一节 平均利润与竞争
理解平均利润率的几个要点:
——平均利润率不是利润率的绝对平均化,而只是资本主 义经济或市场经济的一种内在趋势。
——平均利润率的计算应该考虑到加权平均,即除了考虑 各部门的个别利润率之外,还要考虑各部门资本在社会总 资本中所占的比重。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以资本的可流动为前提的,这暗 示着行业的进入和退出壁垒较小,市场结构应更接近完全 竞争市场。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26.04.2021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6
第一节 平均利润与竞争
——资本周转的时间。 在资本有机构成以及其它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利润率 和周转时间成反比。这可以从可变资本所推动的剩余劳动 来理解。如果两个相等的可变资本的周转时间不同,它们 在一年内推动的剩余劳动也不同,生产的年剩余价值量也 不等,从而利润率自然也会就不等。
21
第一节 平均利润与竞争
生产价格同商品价值的关系: 生产价格的形成使个别部门的剩余价值与平均利润发生 了偏离,进而使生产要素的价值和成本价格发生了偏离。 但是,只要从全社会总和的角度来考察,就可以看到:剩 余价值总量和平均利润总量相等,成本价格总和和生产要 素价值总和相等。因而,价值总和等于生产价格总和,可 见,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成为纯粹的经济形式,即能够取得一定货币收入的形式。 ——土地的经营同土地所有权和土地所有者完全分离。土
地所有者具有土地的所有权,而农业资本家则雇佣工人经营 和使用土地。
26.04.2021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34
第三节 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
资本主义地租所体现的阶级关系: ——雇佣工人 ——产业资本家 ——土地所有者 农业资本家从雇佣劳动者身上榨取剩余价值,土地所
26.04.2021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4
第一节 平均利润与竞争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原因
利润在观念上被当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是因为: ——商品价值中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采取了成 本价格形式,因此剩余价值好像不是由可变资本、而是由 全部预付资本产生的。 ——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好像工人的全部劳动都得 到了报酬,因此,生于价值也好像是由资本产生的。
政治经济学 第五章 产业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及
四、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 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有何不同? 1.划分的依据不同 2.划分的内容不同 3.划分的目的不同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的划分依据和划分内容
按在剩余价值生产 中的作用不同划分 资本的各个部分 按资本价值周转方 式不同划分 固定资本
不变资本
厂房、机器、设备、 工具等 原材料、燃料、辅 助材料等
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① 假定 ⊿c:追加的不变资本 ⊿v:追加的可变资本 m/x:资本家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 ② 实现条件
Ⅰ(c + v + m)=Ⅰ(c + ⊿c)+Ⅱ(c + ⊿c) Ⅱ(c + v + m)=Ⅰ( v +⊿v + m/x) + Ⅱ ( v + ⊿ v + m/ x )
3.生产资本的构成 ① 固定资本 ● 指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 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折旧费用=固定资本原始价值/固定资本平均使用年限 折旧率=折旧费/固定资本原始价值
② 流动资本 ● 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 式和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③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2.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 ① 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② 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整个部门、个 别企业) ③ 不变资本的节省
④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四、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1.不同生产部门利润率的差别 ● 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利润率反而较高 ● 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利润率反而较低
生产 资本有 部门 机构成 m/ m 商品 p / 价值 30% 20% 10% 平均 利润 率 20% 20% 20% 平均 生产 利润 价格 20 20 20 120 120 120
政治经济学课件--《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2019/1/27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11
第一节
平均利润与竞争
企业或部门为了获取高利润率的通常做法: ——价格竞争; ——营销努力; ——销售组织与服务; ——技术创新;
——对市场竞争进行限制;
2019/1/27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12
第一节
平均利润与竞争
企业或部门在利润竞争过程中所形成的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 ——垄断竞争; ——寡头垄断; ——完全垄断; 市场结构分析中的S-C-P范式。
2019/1/27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13
第一节
平均利润与竞争
市场类型 完全竞争 垄断竞争 寡头垄断 完全垄断
企业的 数目 大量 较多 较少 独家
产品同质 性程度 完全同质 有些差别 同质或差别 /
进入和退 出壁垒 没有 较低 较高 很高
信息分布 情况 充分且对称 较为充分 不充分 很不充分
代表性行 业 农业 日用品 汽车 行政垄断
成本价格:生产商品所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或者说,成本价格是商品价值中必须用来弥补为生产该商
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部分。成本价格作为不变 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的转化形式,掩盖了两种资本在价值 增值中的不同作用。
2019/1/27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3
第一节
平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润与竞争
利润: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如果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 部预付资本(成本价格)生产出来的,那么剩余价值就转 化为利润。 马克思:“剩余价值,作为全部预付资本的这样一种 观念上的产物,取得了利润这个转化形式”。
令成本价格为k=c+v,利润记为p,则
W=c+v+m 就转化为:W=k+p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工 作 日(小时) 4小时 0
必要劳动时间
4
8
剩余劳动时间
m' =
4小时
= 100%
4 0 4 8
2
m' = 10
6小时
4小时
= 150%
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劳动时间
工作日的最低限度:必须在必要劳动时间以上
工作日的最高限度:受两个因素决定
1、生理因素;2、社会道德因素
工作日的实际长度:还取决于资产阶级和 无产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和斗争
作为资本的货币和作为货币的货币 两者根本区别:在于能否带来m。
G----W----G’(G+△G)
资本──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总公式
G—W—G′
(G′=G+ ▲G)
它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运动。
从总公式的形式上看,包含着一个矛盾。 一方面,作为资本的货币经过流通要带来更多 的货币,即产生剩余价值; 另一方面, 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交换 必须是等价交换,交换的结果只能是价值形式上 发生变化,不能引起价值量的变动。
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 6小时,创造新价值30元
价值 80元
(2)资本价值增殖过程
资 本 的 生 产 过 程 劳动 具体 过程 劳动 价值 抽象 增殖 劳动 过程
创 造
使用价值 旧价 值
再生产
劳动力 价值
剩余价值
23
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
值形成过程。 价值增殖过程的秘密就在于劳动力这一特 殊商品的使用上。 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 要的必要劳动时间,如果价值形成过程只 达到这一点,即工人新生产的价值只等于 劳动力的价值,那就只是单纯的价值形成 过程。如果价值形成过程超过了这一点, 从而生产出剩余价值,价值形成过程就转 化为价值增殖过程。
政治经济学 第五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演变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 第二节 资本主义所有制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运作特征的演变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演变
一、前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更迭
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动与经济制度——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资本主义 社会?
二、资本原始积累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存在的条件
第三节 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特征的演变
一、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建立-19世纪70年代,分散竞争 二、从竞争到垄断 垄断的形成:技术进步与资本集中(兼并)——竞争力的集中 缺陷:(以效率为标准)
生产过剩现象日益严重(市场问题) 垄断企业控制市场,使得小企业成为垄断企业的附庸 阻碍了要素在市场上的自由流动,降低配置效率 抑制技术革新,降低经济活力
资本积累(资本势力与资本主导)
资本主义的萌芽。 重商——交易——分工——生产率提升——利润——资本积累
(15-17世纪的欧洲国家)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演变
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对外:殖民掠夺 对内:重商主义的国家政策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发展
时间:17世纪60年代-19世纪30年代的 形式:宪政运动或暴力革命 目标:自由与平等——权利 结果:私人产权(第三等级)的界定和保护——资本积累与大规模投
资——工业革命
第二节 资本主义所有制
一、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特征 本质:生产资料私有制,本质特征是通过雇佣劳动力占有与剥夺。(私有财 产神圣不可侵犯—法治;保证了有效组织生产要素的基本条件。) 前提条件:自由平等的交易关系:劳动力的人身自由 二、资本主义所有制的主要形式 独资企业 股份制企业(资本的社会化-优化) 法人股份制企业——法人机构的交叉持股 国有资本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
是100多年以前的事,当时的生产结构主 要是两大部类 100多年以后,世界经济发生了重大的变 化,社会经济结构与以往差距很大 现在更多采用“三次产业分类法”
背景知识:“三次产业分类法”
1、产业划分 2、中国产业划分 3、WTO 4、GATS
第二节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
一、简单再生产的地位
抽象 3、但是为了研究的方便,马克思对扩大再 生产的研究是分析外延扩大再生产。即, 假设生产技术不变、有机构成不变、劳动 生产率不变
二、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为了实现扩大再生产,剩余价值的部分
必须转化为资本,以追加可变资本和不 变资本:
⊿c m m—— x ⊿v 社会总产品中 含有追加生产资料 和消费资料部分
/
即: Ⅰ(c+v+m)= Ⅱ(c+⊿c)+ Ⅰ ( c+⊿c)
Ⅰ (v+ ⊿v+ m/x )+ Ⅱ (v+ ⊿v+ m/x ) = Ⅱ(c+⊿c)+ Ⅱ (v+ ⊿v+ m/x )
即: Ⅱ (c+v+m)= Ⅰ (v+ ⊿v+ m/x )+ Ⅱ (v+ ⊿v+ m/x )
结论
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社会总产品实现的图示
Ⅰ: (4000c+400⊿c)+(1000v+100 ⊿v)+ 500 m/x=6000 Ⅱ:(1500c+100⊿c)+( 750v + 50 ⊿v)+ 600 m/x =3000
四、扩大再生产实现的条件
第一部类 内部交换 与第二部 类交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产业资本循环经过三个阶段:(1)购买阶段 即资本家用货币购买生产资料(Pm )和劳动力(A )的阶段 (2)生产阶段 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作为资本的要素结合起来,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 (3)售卖阶段
2、资本循环总公式:
G —W ⎩⎨⎧m P A
···P ···W ’(W+ω)-G ’(G+g )
3、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方式:
货币资本的循环:G —W ···P ···W ’—G ’
生产资本的循环:P ···W ’—G ’·G —W ···P
商业资本的循环:W ’—G ’—W ···P ···W ’
4、三个循环统一的条件:(1)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按一定比例在空间上同时并存
(2)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必须具有时间上的继起性
5、三种资本形式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即分别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生产剩余价值、实现剩余价值”。
6、资本周转:是产业资本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的资本循环过程
资本周转时间:是产业资本的一个循环周期所经历的时间,它是产业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
资本的生产时间:劳动时间、非劳动时间
决定劳动时间长短的因素:产品的性质、生产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高低和管理水平的高低 非劳动时间由三部分构成:原材料储备时间、自然力独立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停工时间 资本流通时间包括:生产资料的购买时间和上平的售卖时间
影响流通时间因素:(1)市场的供求状况 (2)产销距离的远近 (3)交通运输和通讯条件 (4)广告业发达程度 (5)媒体发达程度 (6)信用及其发达程度 (7)产品是否适销 (8)社会法制水平
7、资本周转速度:人们一般以“年”为单位来计算资本周转速度
资本周转次数(n )=)
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
一年(u U 8、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除了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外,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也产生影响。
资本周转时间与资本周转速度成反比。
资本周转次数与之成正比,流动资本比重大则周转速度快。
9、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区别:(1)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2)周转时间不同 (3)价值收回方式不同 (4)实物更新方法不同
10、预付资本总周转: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次数)=预付资本总额流动资本周转总额
固定资本周转总额+
固定资本周转总额=固定资本年周转次数⨯预付固定资本额
流动资本周转总额=流动资本年周转次数⨯预付流动资本额
11、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的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①影响年剩余价值量。
预付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一般来说其中的预付可变资本周转速度也加快,也就是一年中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越多,而剩
余价值是由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产生的,这样,以年来计算的剩余价值的数量即年剩余价值量就会增加。
②影响年剩余价值率。
年剩余价值率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
预付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则一年中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越多,从而年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