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三年级科学第2册教案陆地的表层
北京版三年级科学第2册教案土壤与植物
土壤与植物【教学目标】1.知识:知道土壤是由岩石变化而成的。
知道空气、水分、植物、动物等是土壤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原因。
知道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陆地的表层。
陆地的地形主要有平原、山地、高原、丘陵和盆地。
2.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土壤和岩石等自然事物产生亲近和探究的欲望。
【教学方法】讲述法、发现法和讨论法。
【教学重点】知道空气、水分、植物、动物等是土壤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原因。
知道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陆地的表层。
陆地的地形主要有平原、山地、高原、丘陵和盆地。
【教学难点】知道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陆地的表层。
理解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教学准备】挂图、照片、文字资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生活得地球上,覆盖着的除了坚硬的岩石,还有什么呢?让学生思考在地球的表面除了岩石之外,还有土壤。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讲述:今天我们来研究土壤是怎样形成的?板书:土壤的形成二、学习新课1.土壤的形成:提问:你知道土壤是怎样形成的吗?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回答。
(挖掘学生自身深处的知识,让学生自己进行解答。
)讲述:土壤的形成原因。
大块岩石崩解成小块,小块再变成碎屑,并且逐渐变化为土壤。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内容,理解土壤的形成原因。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问:是什么力量使大块岩石逐渐崩解的?学生思考风化的作用:流水、阳光、风力、温度等。
(巩固所学之知识,进一步理解风化的破坏作用。
)2.认识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提问:说说土壤与植物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进行思考: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释土壤与植物的密切关系。
(使学生对土壤产生感激之情、亲近之情。
)讲述:大多数植物生长在土壤中,它们的根扎根在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土壤为植物提供了生存的环境和生活的条件。
组织学生阅读文字资料:汉字“土”学生解释“土”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认识陆地的表层。
最新北师大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北师大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一课植物的生长
教学目标
- 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特点
- 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 学会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并记录
教学重点
- 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过程
- 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
1. 植物的结构:
- 根、茎、叶的功能和作用
- 植物的器官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2. 植物的生长过程:
- 种子的发芽和根的生长
- 茎的生长和叶的生长
- 花和果实的生长
3. 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 光照、水分、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营养和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活动
1. 观察植物的不同部分,并进行简单的植物解剖实验。
2. 利用实验方法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并记录观察结果。
3. 进行室内种植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植物生长的差异。
4. 组织学生团队观察附近自然环境中的植物,记录植物生长的特点和环境条件。
教学评估
- 学生完成观察记录并做出合理解释。
- 团队观察报告的撰写和展示。
教学资源
- 北师大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材
- 植物标本和实验器材
- 种子和
- 记录表格和观察笔记本
教学延伸
- 组织学生实地考察植物园或农田,了解更多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环境需求。
- 研究不同地区的植物种类和适应性,展示调研结果。
第二课动物的生长与变化
...
(继续编写下一节课内容)。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1.6《陆地的表层》 北京课改版(共12张PPT)
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陆地 的表层。我们所看到的陆地 地形主要有平原、高原、山 地、丘陵和盆地。
高原
丘陵
盆地
平原
山地
谈学习体会
●我知道地面的岩石凹凸不平,大 地呈现出高原、平原、山地、丘陵、 盆地等多种地形。
●我知道岩石有很多种,不同岩石 的性质和用途各不相同。
●我知道如何分析岩石的相同和不 同点并对岩石进行分类。
●我知道陆地表层能够生长植物的 物质叫土壤。按照颗粒粗细程度, 土壤可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
谈学习体会
●我知道土壤由岩石变化而来。土 壤在空气、水和生物的共同作用下, 不断发生着变化。 ●我知道土壤为植物提供了生存的 环境和生活的条件;植物也保护
北京版小学三年级科学第2册PPT课件:地球的内部
(1)地壳在地球各处的厚度是不一样的,
海洋底部薄,陆地部分厚。( √
)
(2)科学家可以利用地震波、磁力等,对
地球内部情况进行探知。( √
)
(3)地幔和地核主要由铁构成,所以地球
上的铁取之不尽。( x )
地球内部的运动对我们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形成 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产 生火山和地震等自然灾害。
地球的内部
课堂导入
你想知道地球内部有什么吗? 下面我们通过图片来猜测地球内部有什么?
新课学习
从地面到地球中心约6300千米,而现在最先进的 钻机钻探的深度也不过十几千米。如果把地球比作 一个苹果的话,那就相当于连表皮也没有钻透,怎 么知道地球里面的情况呢?
•
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传播,有的可以一
直传到地心。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不同的
物质,就会有不同的反射和折射,用仪器把这
些信息记录下来,再进行分析研究,就可以推
知地下物质的状态和分布情况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科学家就是利用地震波、磁力等提供的信
息,对地球内部的情况进行探索的。
你知道地球内部的构造吗?
地核 地幔
地壳
扩充知识
地球内部可以分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地壳 在地球各处的厚度是不一样的,从5千米到70千米 不等,海洋部分薄,陆地部分厚。 地幔主要由硅、铁、镁等成分组成,厚约2900千 米。温度约为1000-3000摄氏度,内部压力很大, 是一种过热状态下的特殊的固态物质。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地核的半径为3400多千 米,主要由铁和镍组成。这一层密度很大,温度为 4700摄氏度。
小学科学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教案)
小学科学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表面的特征,包括陆地和水域的分布。
2. 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3. 掌握地壳的构成和特点,理解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对地球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准备:1. 教师:教案、教学PPT、演示地球模型、图片、视频资源等。
2. 学生:教科书、笔记本。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问:地球是什么?有哪些特征?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他们对地球的好奇心。
Step 2:地球表面特征(15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的表面特征,包括陆地和水域的分布。
2.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表面的特征,并帮助他们分辨陆地和水域。
3.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地球上有陆地和水域?陆地和水域分布的规律是什么?Step 3:地球的内部结构(15分钟)1. 教师用演示地球模型向学生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模型,并帮助他们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组成和特点。
3.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内部结构对我们有何影响?为什么地壳是我们生活的基础?Step 4:地壳的构成和特点(20分钟)1. 教师向学生解释地壳的构成和特点,包括岩石、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2.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地壳的构成和特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3. 引导学生思考:地壳的构成和特点与地球表面的形成有何关系?Step 5:地壳的运动和变化(20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地壳的运动和变化现象,如地震、火山喷发等。
2. 向学生解释地壳运动的原因,并引导他们思考地壳变化对人类的影响。
3. 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图表和火山喷发现象,了解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危害。
Step 6:课堂小结(10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所学到的重点和难点。
2. 通过提问巩固学生对地球表面和内部的理解。
小学科学39《地球的表面》(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39《地球的表面》(教案及反思)教案及反思:小学科学39《地球的表面》一、教案1. 教学目标:- 了解地球的表面是由陆地和水域组成的。
- 掌握地球的陆地和水域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情况。
- 理解地球的表面特征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2. 教学内容:- 地球的表面组成:陆地和水域。
- 陆地的分布情况:大陆、岛屿、高山、平原、沙漠等。
- 水域的分布情况:大洋、海洋、湖泊、河流等。
- 地球的表面特征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地球的陆地和水域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情况。
- 理解地球的表面特征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4. 教学准备:- 地球模型- 图表、图片等教具- PPT或黑板和彩色粉笔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观察地球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表面是由什么组成的。
(2)呈现:使用图片或PPT展示地球的陆地和水域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情况,并让学生观察。
(3)讲解:通过讲解,介绍地球的陆地和水域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情况,包括大陆、岛屿、高山、平原、沙漠等陆地特征,以及大洋、海洋、湖泊、河流等水域特征。
(4)实践: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调查附近的地理环境,观察并记录自己所处地区的陆地和水域特征,然后向全班呈现。
(5)总结:通过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让他们总结地球的表面特征对人类生活的意义。
(6)拓展:邀请地理相关专业的家长或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地球表面的知识。
6. 巩固练习:请学生根据自己对地球表面的理解,设计一幅地球表面的插图,并附上简单的说明。
7. 作业布置:请学生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你身边有哪些陆地和水域特征?- 这些地球的表面特征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二、反思这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具,使学生在观察、实践和思考中主动学习。
通过地球模型的呈现和图片的展示,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地球的表面组成。
小组调查活动让学生参与实践,并培养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三年级下册科学学案1.6 土壤与植物陆地的表层 北京课改版
土壤与植物【学习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什么是土壤,初步建立土壤与植物的关系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会运用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外能积极收集与土壤有关的资料,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有关土壤和植物的关系的信息。
【学习重难点】重点: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难点:掌握用收集资料的方法来探索土壤与植物。
【学习过程】一、思考导入大多数植物生长在土壤中,它们根扎在土壤中吸取水分和养分。
想一想,土壤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什么?二、合作探究1.探究新知(活动一)根据你的知识的积累,你认为植物生长需要哪些养分?2.探究新知(活动二)讨论:取种植同种植物的土壤,区别是前者植物茂盛生长,后者植物已腐败,检测一下土壤中的成分有什么不同?需要了解的数据有哪些?交流从数据资料中获得的信息。
讨论:如何利用数据资料总结出土壤与植物的关系呢?操作部分思考:植物腐败后会带给土壤什么物质?三、延伸拓展课后思考题:任何类型的土壤对植物都是有好处的,对吗?为什么?那种土质更适合植物生长?陆地的表层【学习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什么是陆地的表层,初步建立陆地表层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会运用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认识和了解陆地的表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外能积极收集与陆地表层有关的资料,能积极地与同伴一起交流有关陆地表层的信息。
【学习重难点】重点:陆地的表层构成。
难点:掌握用收集资料的方法来探索陆地的表层。
【学习过程】一、思考导入陆地的表层是由什么构成的?二、合作探究1.探究新知(活动一)根据你的知识的积累,思考陆地地形主要包括哪些?2.探究新知(活动二)讨论:观察不同陆地地形的图片,你能够发现它们的哪些特点?需要了解的数据有哪些?交流从数据资料中获得的信息。
讨论:如何利用数据资料总结出陆地的表层的特征呢?操作部分思考:为什么陆地的表层会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态?三、延伸拓展课后思考题:构成陆地表层的物质有哪些?哪种占比例最高?。
《陆地的表层》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陆地的表层》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2、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2、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二、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四、课时安排0.5课时五、教学准备一些典型的地形地貌图片、陆地的表层课件。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课件展示各地图片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你可以感受到那里的地形吗?新课讲解:初步探索地形特点,说说你喜欢的地方有什么特点,地形是怎样的?一、活动一:进一步探究地形特点1、学生探究讨论(综合小结)2、课件出示相应地形图片,教师补充介绍地形地貌特点。
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二、活动二:了解家乡的地形1、我们的家乡是什么地形呢?它有什么特点呢?2、教师出示家乡地形的课件,学生分组讨论填表。
3、汇报,小结,补充完成统计表三、活动二:初步观察地形图1、引入刚才我们这几张图片可以反映出我们整个家乡的以及整个国家的地形吗?我想光凭我们的图片是很难了解清楚的。
整个地球表面的地形又是怎样的呢?所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件礼物。
请看!(教师出示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希望在它们的帮助下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师板书课题:地球表面的地形)。
三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1.6《陆地的表层》 1 北京课改版(30页PPT)
海洋
• 表面被陆地分隔为彼此相通 的广大水域称为海洋,约占
地球表面积的71%。
三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1.6《陆地的 表层》 1 北京课改版(30页PPT)
三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1.6《陆地的 表层》 1 北京课改版(30页PPT) 三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1.6《陆地的 表层》 1 北京课改版(30页PPT)
三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1.6《陆地的 表层》 1 北京课改版(30页PPT)
三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1.6《陆地的 表层》 1 北京课改版(30页PPT) 三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1.6《陆地的 表层》 1 北京课改版(30页PPT)
三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1.6《陆地的 表层》 1 北京课改版(30页PPT)
三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1.6《陆地的 表层》 1 北京课改版(30页PPT)
三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1.6《陆地的 表层》 1 北京课改版(30页PPT) 三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1.6《陆地的 表层》 1 北京课改版(30页PPT)
三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1.6《陆地的 表层》 1 北京课改版(30页PPT)
湖泊
• 在陆地表面上有一些周边高、 中间低,能够蓄相当水量的 天然洼地,我们称它为湖泊 (内陆盆地中流动缓慢或静 止的较大的水域)。
其他常见的地形
• • • •
海湖河峡 洋泊流谷
三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1.6《陆地的 表层》 1 北京课改版(30页PPT)
三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1.6《陆地的 表层》 1 北京课改版(30页PPT)
峡谷
• 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峭的谷 地。
三年级下科学优秀课件-1.6《陆地的 表层》 1 北京课改版(30页PPT)
山地
• 山地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 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 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分 布。
三年级科学下册 观察陆生植物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观察陆生植物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陆生植物的特征和分类。
2. 学会观察和描述陆生植物的外部特征。
3. 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1. PPT幻灯片。
2. 教学用具:植物标本、放大镜、铅笔、纸张。
教学过程
引入活动
1. 利用幻灯片展示一些陆生植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陆生植物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植物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
研究主题1:陆生植物的特征和分类
1. 通过幻灯片介绍陆生植物的特征,如根、茎、叶等。
2. 分类讲解:根据植物的特征和生长环境,将陆生植物分为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三类。
研究主题2:观察陆生植物的外部特征
1. 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份植物标本和放大镜。
2. 要求学生观察标本植物的根、茎、叶等外部特征,并用铅笔在纸上画出观察到的特征。
研究主题3:分享观察结果和讨论
1. 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植物外部特征图,并介绍自己观察到的特点。
2. 全班共同讨论不同植物的共同特征和区别。
总结
1. 回顾本节课研究的内容,总结陆生植物的特征和分类。
2. 强调观察的重要性和发展观察能力的必要性。
3. 鼓励学生多与自然接触,观察更多的陆生植物。
教学评估
1. 教师观察学生的观察记录和画图,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2.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讨论,评价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地的表层
【教学目标】
1.知识:
(1)知道土壤是由岩石变化而成的。
(2)知道空气、水分、植物、动物等是土壤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原因。
(3)知道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陆地的表层。
陆地的地形主要有平原、山地、高原、丘陵和盆地。
2.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土壤和岩石等自然事物产生亲近和探究的欲望。
【教学方法】
讲述法、发现法和讨论法。
【教学重点】
知道空气、水分、植物、动物等是土壤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原因。
知道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陆地的表层。
陆地的地形主要有平原、山地、高原、丘陵和盆地。
【教学难点】
知道岩石和土壤构成了陆地的表层。
理解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教学准备】
挂图、照片、文字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生活得地球上,覆盖着的除了坚硬的岩石,还有什么呢?让学生思考在地球的表面除了岩石之外,还有土壤。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2.讲述:今天我们来研究土壤是怎样形成的?
板书:土壤的形成
二、学习新课
1.土壤的形成:
提问:你知道土壤是怎样形成的吗?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回答。
(挖掘学生自身深处的知识,让学生自己进行解答。
)
讲述:土壤的形成原因。
大块岩石崩解成小块,小块再变成碎屑,并且逐渐变化为土壤。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内容,理解土壤的形成原因。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
提问:是什么力量使大块岩石逐渐崩解的?学生思考风化的作用:流水、阳光、风力、温度等。
(巩固所学之知识,进一步理解风化的破坏作用。
)
2.认识土壤与植物的关系。
提问:说说土壤与植物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进行思考: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释土壤与植物的密切关系。
(使学生对土壤产生感激之情、亲近之情。
)
讲述:大多数植物生长在土壤中,它们的根扎根在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土壤为植物提供了生存的环境和生活的条件。
组织学生阅读文字资料:汉字“土”学生解释“土”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
3.认识陆地的表层。
提问:岩石和土壤构成了我们陆地的表层。
那你知道陆地都有什么样的地形吗?学生进行回答:山地、高原、丘陵、盆地。
回答不上来的教师进行讲解。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什么样的地形是山地?什么样的地形是盆地?什么样的地形是丘陵?什么样的地形是平原?什么样的地形是高原?青藏、华北、东北、四川
用音像资料理解陆地的几种地形。
了解我国几大高原、平原和盆地。
(让学生的思维碰撞,解释几种地形地貌。
)
【作业布置】
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思考进行解答。
相互补充。
(整理学生的思维,使之有个完整的认识。
)
2.搜集有关我国地形地貌的有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