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儿童教育问题_困境与出路
关于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关于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与建议留守儿童问题的存在与建议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经济转型,中国出现了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或监护人工作需要,他们被迫长时间留在家乡或农村地区,与父母分离,并与亲情、教育和心理健康等诸多问题产生联系。本文将讨论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改善这个群体的处境。
一、留守儿童的存在性问题
1. 家庭照顾不足:父母为了谋生而外出打工,导致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和
照料。孩子从小就要自我保护和照顾自己,可能缺乏安全感和对良好价值观的引导。
2. 教育资源匮乏:大部分留守儿童定居在农村地区,那里的学校往往贫困且师
资力量薄弱。孩子们无法享受到城市孩子们所拥有的优秀教育资源,影响其学业和未来发展。
3.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与家人分离,缺乏陪伴和关爱可能导致留守儿童产生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他们面临的压力和困境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
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
1. 建立综合保障机制:政府应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并增加投入,在政策上给
予优先考虑。为父母提供更多的就业保障,减少他们外出打工的需要。同时,支持建立社区服务中心或学校托管机构,提供安全监管和教育资源。
2. 发展良好的农村教育体系:加强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并通过政策支持激励,吸引优秀教师前往乡村任教。除了具备基本课程之外,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满足未来社会发展所需。
3. 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在学校设置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定期组织心理健康培训
和活动。同时建立与当地医疗机构合作的机制,提供给予儿童和家长的心理咨询服务。
残障儿童教育困境原因分析
残障儿童教育困境原因分析
在当今社会,残障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残障儿童教育困境的存在主要源于多方面的原因,包括社会观念、教育资源、教育制度、家庭支持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将就残障儿童教育困境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够引起社会的重视,为残障儿童的教育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一、社会观念问题
在传统的社会观念下,人们往往对残障儿童持有偏见和歧视。他们认为残障儿童是“弱势群体”,认为他们无法融入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甚至认为他们是一种负担。这种社会观念导致了对残障儿童教育的忽视和歧视,使得他们在学校和社会中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二、教育资源不足
在中国的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农村地区的学校并不具备针对残障儿童的特殊教育设施和资源。即使在一些城市,也存在畸形的资源分配问题,导致特殊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缺乏教育资源使得残障儿童无法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三、教育制度不完善
中国的特殊教育制度多年来一直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政策不明确、监管不力、服务不到位等。很多地方的特殊教育制度都存在着缺乏规范和标准、教师队伍不足、教育培训不完善等问题,导致了特殊教育工作的滞后和不足。这使得残障儿童无法享受到与正常儿童相同的教育资源和权利,使得他们在学校和社会中更加边缘化。
四、家庭支持不足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对于残障儿童更是如此。很多残障儿童的家庭缺乏足够的支持和关爱。一方面,在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很多家长不愿意接受残障儿童,甚至产生厌恶和否定。很多家庭经济条件不佳,无法给予残障儿童更多的关爱和照顾。家庭的这种支持不足也直接影响了残障儿童的教育和成长。
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或者父母离异等原因,孩子长时间在家里由爷
爷奶奶或者其他家庭成员照看而不能得到父母的关爱和教育的一类儿童。他们在成长过程
中会面临许多教育上的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助。本文将从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
问题以及对策方面展开讨论。
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家庭教育
因为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很难得到父母的关爱和教育。而爷爷奶奶等长辈由
于文化水平的不足和身体条件的限制,也无法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这就导致了留守儿童
缺乏家庭教育,长期以来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二、心理问题
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和不安全,甚至会出现厌学、自闭、攻击等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
生活,长期下去可能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
三、教育资源匮乏
留守儿童所在的地区通常是偏远、落后的地方,教育资源匮乏,学校和教师的水平有限,教学条件落后。这就导致了留守儿童在学习上面临着困难,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针对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一、加强家庭教育
政府应该出台政策,鼓励父母回乡创业或就近就业,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需要加强
对爷爷奶奶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育儿水平,保障留守儿童在家庭中得到良好的关爱和教
育。
二、心理疏导及关爱关怀
学校和社会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和疏导工作,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爱心义工、心理咨询师等社会力量也可以组织开展关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 缺乏优质教育资源。农村地区相对城市而言,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设施
相对简陋,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这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在接受教育方面存在困难。
2. 学校设施条件差。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条件普遍较差,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
体育场馆等设施缺乏,影响了留守儿童的课堂学习效果。
3. 家庭教育的缺失。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普遍缺失,父母由于务工外出或其他
原因,无法给予孩子良好的教育和指导,这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4. 孩子情感上的空虚。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时间与父母分离,面临着与家庭成员的
情感疏离,他们容易感到孤独、无助和不安。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加强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提升教育资源的
供给水平,包括教师培训、学校设施的改善等方面。要加强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化配置,
让农村留守儿童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2. 建设良好的学校设施和环境。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改善学校的教学设
施条件,提供充足的图书、实验设备等,让留守儿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
3. 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机制。政府、学校和社会组织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
爱和保护,建立健全的留守儿童信息登记和监护制度,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保障。
4.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政府可以通过家庭教育培训、家庭教育指导员等方式,为农
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提供相关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指导,帮助他们提升教育观念和教育能力。
5. 加强心理辅导工作。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开展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减轻情感困扰,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
流浪人员救助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流浪人员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在生活中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针对流浪人员救助存在的问题,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
一些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 流浪人员收容困难
目前我国各地的收容站点数量较少,且往往条件简陋,无法满足流浪
人员的基本需求。一些地方的收容站点管理混乱,存在违规收费、虐
待等现象。
2. 心理需求无法满足
流浪人员由于长期生活在边缘状态,往往面临心理问题和社会融入困难。但目前社会对流浪人员的心理辅导和帮助较少,导致他们的心理
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
3. 就业和再就业困难
流浪人员往往没能力和技能,再加上社会对他们的歧视,导致他们面
临就业和再就业的困难。目前的相关政策和帮扶措施也未能有效解决
这一问题。
二、建议
1. 增加收容站点数量和改善条件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收容站点的投入,增加其数量,并改善条件,
提供充足的床位、温暖的饭菜和基本的生活用品,确保流浪人员的基
本生活需求。
2. 加强管理和监管
对收容站点的管理应加强监督和检查,严格禁止违规收费、虐待等行为,确保流浪人员在收容站点得到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3. 加强心理辅导和帮助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机构或部门,通过专业人员对流浪人员
进行心理辅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扰,重建自信,融入社会。
4. 提供职业培训和帮助
政府可以通过举办职业培训班、提供就业指导等方式,帮助流浪人员
获取一定的技能和知识,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5. 加强宣传教育
社会应加强对流浪人员的宣传教育,呼吁社会各界关爱他们,减少歧视,营造一个更加包容和温暖的社会环境。
流浪儿童现状与教育探讨—流浪儿童需救助社会体系需发挥作用各部门需通力协作
流浪儿童现状与教育探讨—流浪儿童需救助社会体系需发挥作用??各部门需通力协作
发布时间:2021-04-01T15:04:45.503Z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33期作者:周卫婷
[导读] 流浪儿童救助的困境与表现、流浪儿童的出路,流浪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对流浪儿童的教育对策与建议。
周卫婷
西安市工读学校陕西省西安市710111
内容摘要:流浪儿童救助的困境与表现、流浪儿童的出路,流浪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对流浪儿童的教育对策与建议。关键词:流浪儿童救助、困境与表现、出路、心理健康状况、教育对策与建议。
正文:迄今为止,对于流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我国已陆续出台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救助管理机构基本规范》、《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本规范》等诸多条文。为了进一步加大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力度,2011年8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专门颁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
一、流浪儿童救助的困境与表现
据民政部统计,目前我国约有50万人次的流浪儿童,流浪儿童受教育程度低。年龄段集中,生存方式单一,生活状况不佳。流浪儿童的形成有制度上的原因,也与开放的社会环境有关。贫困、家庭矛盾、监管不当、教育不当、制度不健全等原因都会导致儿童外出流浪。在我国,流浪儿童救助政策发展缓慢、执行过程中存在困境,制约了流浪儿童救助工作的开展。
对于流浪儿童的救助,我国社会经历了一个转折、渐进的过程。但由于救助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境,使得流浪儿童救助工作的成效并不显著。综合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救助政策制定与实施存在在结构上的困境,政府包揽救助政策,社会组织参与力量弱小;第二,救助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功能上困境使救助政策效果有限。比如,传统的收容遣送制度造成救助管理站在实施救助政策时,理念、方法陈旧;非营利组织自身存在缺陷、救助能力不足等问题。
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留守儿童是指因其父母长期在外地或外国工作,无法陪伴在身边的儿童。这些孩子在
日常生活中经常面临着很多问题,特别是在教育方面。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很多,
首先是学业进度缓慢。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家长的监督和鼓励,很容易
在学业上产生怠惰心态,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其次是心理问题。长期的孤独和孤立会给留
守儿童造成心理创伤,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等问题。再者是生活
自理能力不足。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指导和激励,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自理能力,
对社交和情感发展也会有影响。
针对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
一环。父母要尽量在与孩子的通信中鼓励他们,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父
母的在乎。学校和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关爱。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留守儿童关爱岗,提供
心理辅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等方面的帮助;社会则可以设立相关机构和组织,开展更
多的关爱活动,增加留守儿童的社交和情感经验。建立留守儿童关爱基金或机构。这个基
金可以用于资助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也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孩子成长的基础,需要引起重视。所以,心理疏导和帮助也是非常必要的。孩子们需要得到更多的关心和关爱,需要有人引导他们走出心理困境,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
在社会上,我们也可以做很多工作来帮助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留守儿童的权益。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对留守儿童教育给予更多的支持。需要加
流浪儿童教育问题_困境与出路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青少年研究·2013年第6期
流浪儿童教育问题:困境与出路
毕伟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北京100005)
【摘要】流浪儿童教育是中国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流浪儿童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的基础,同时也是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当
前流浪儿童教育还面临着制度缺失、资源短缺、内容失衡等问题,需要整合政府
与社会资源,提高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社会能力。坚持导向性与发展性并重,
以分类教育为原则,让更多符合条件的流浪儿童接受规范的义务教育,力争从
整体上提高中国流浪儿童群体的教育水平。
【关键词】流浪儿童教育问题救助保护
流浪儿童是伴随中国社会转型与变迁而出现的一个极其特殊的儿童群体。自20世纪90年代流浪儿童问题引起学界与社会的注意以来,流浪儿童的流浪原因与救助保护等研究领域得到了较多的关注。但与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等儿童群体的教育相比,流浪儿童教育方面的研究较为缺乏。既有研究中,尚晓援、吴文贤的调查发现,流浪儿童教育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指导思想尚不清楚、员工队伍不健全以及教育方法单一等几个方面。张苏辉在《关于流浪儿童教育的涵义、特征和本质的思考》中探讨了流浪儿童教育的涵义、意义、特征和本质。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实务方面,流浪儿童教育方式方法领域也有了许多有益探索,并形成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模式。既有的教育模式中,有代表性的是昆明家馨社区儿童救助服务中心的自选式教育模式、郑州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对流浪儿童提供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石家庄少年儿童保护教育中心的“长效教育”。但遗憾的是,石家庄的经验当前很难在只对流浪儿童进行短期保护的机构中推广①。
关于留守儿童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拉大,留守儿童问题
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
打工,将子女留在老家或亲戚家里照顾自己。他们面临着心理、教育、健康等多方面的问题,在成长过程中承受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和巨大的
成长困难。如何解决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
难题。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 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在家庭生活和情感关系方面会受到一定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较一般儿童存在差距。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
和关爱,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孤独、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2. 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环境和教育资源的限制,缺乏良好的教育氛围和教
育指导,对学业和学习兴趣产生消极影响。长期缺乏父母的教育指导
和关心,使得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较一般儿童有所下降。
3. 健康问题
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料,生活饮食、日常作息等方面不规律,容易导致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等身体健康问题。由于自身生活能力有限,留守儿童在紧急情况下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和救助,容易发生事故和伤病。
二、对策建议
1. 完善政策法规
应加强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立法和政策制定,保障留守儿童的基本权益和利益。建立健全全面的留守儿童保障体系,包括教育、心理健康、生活照料等方面的政策,并加强对政策的实施和监督。
2. 提高城乡教育资源均衡
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保障留守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资源,解决他们的学业问题。
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怀和教育,培养其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抗
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离异、家庭困难等原因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儿童。他们通常由年迈的奶奶、爷爷、亲戚或邻居照顾,由于家庭成员的离开,留守儿童面临着
许多教育问题,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本文将就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
对策进行探讨。
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1. 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往往存在缺失。他们缺乏父母的榜样与
引导,很难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长期以来,这种情况直接导致留守儿童的行为
问题和自我管理能力的不足。
2. 心理健康问题
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怀,留守儿童易感到孤独和无助,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长期的孤独感和情感缺失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容易出现自闭、抑郁、
焦虑等问题。
3. 学业水平低下
由于缺乏家长的指导和督促,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往往较差。在家庭环境中,他们缺
乏学习的动力和资源,容易陷入学习懈怠的状态。
4. 社交能力不足
长期的孤独和与同龄人的交往少,导致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不足。他们缺乏交往能力
和沟通技巧,往往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显得拘谨和内向。
针对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
1. 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
政府应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的投入,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为留守儿童提
供情感支持和心理辅导。中心可以设立心理咨询室、学习辅导室等,为留守儿童提供全方
位的帮助。
2. 加强社区服务
鼓励社区开展各种形式的儿童活动,如文艺表演、体育比赛、手工制作等,丰富儿童
的课外生活。鼓励社区志愿者开展义务辅导,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
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与解决方案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而长期留在家乡由亲戚或留守老人照料的儿童。他们通常缺乏父母陪伴和教育指导,面临着诸多教育问题。本文将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1.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陪伴,容易感到孤独、失落、不安全感,甚至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2.教育机会不均等
留守儿童所在地区的教育资源通常较为匮乏,教育机会不均等,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
3.习惯问题
长期缺乏父母的教育指导,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可能较差,如饮食不规律、作息不正常等。
4.自我管理能力差
缺乏父母的督促和指导,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可能较差,不
懂得照顾自己,存在安全隐患。
5.教育观念落后
留守儿童的家庭环境普遍较为贫困,家长普遍文化素质较低,教
育观念较为落后。
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方案
1.政府关注和支持
政府应该重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加大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2.家庭政策支持
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支持留守儿童家庭的发展,鼓励父母在
家乡创业或就业,减少长期外出务工对孩子的影响。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解决心理问题。
4.提供师资力量支持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留守地区的教师培训和支持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教育质量。
5.建立课后服务机构
学校和社会可以建立课后服务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生活的帮助和指导,拓宽他们的学习空间。
6.加强家庭教育
留守儿童的教育困境及对策探究
留守儿童的教育困境及对策探究
1. 引言
1.1 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
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可谓是一个严峻的社会现实。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数千万留守儿童,他们大部分来自农村地区,父母常
年在外打工,孩子留在老家由爷爷奶奶或亲戚照料。这种家庭结构的
不完整性给留守儿童带来了诸多问题和困扰。
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的关爱和教育指导,常常处于孤独、无助的状态。他们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教育引导,往往容易走向错误的道路,甚
至有可能受到不良影响。
留守儿童在学校教育方面也存在困境。由于农村教育资源有限,
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简陋,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相对较差,
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指导。
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十分严峻,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也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迫切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找到有效的对策,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1.2 留守儿童教育困境的原因
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监护和关爱,家庭结构的支持不足是造成他们
教育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或其他原因导致家
庭空巢,留守儿童在家中缺乏家长的引导和教育,容易在成长过程中
产生种种问题。
学校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也是造成留守儿童教育困境的原因之一。许多留守儿童所在的学校条件较差,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资源匮乏,导致他们无法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严重影响其学业发展和成
长。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也是导致其教育困境的原因之一。
长期与家人分离,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使留守儿童易受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困扰,进而影响其学习和生活质量。
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很多家长缺乏对流动学前儿童的了解和认识,不知道如何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2. 家长忙于工作,无法给予足够的陪伴和关注,导致孩子在情
感上感到孤独和不安全。
3. 家长对于流动学前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够了解,容易出现一些
错误的教育方式,比如过度的批评和惩罚。
4. 家长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和身体成长没有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导致孩子的成长受到限制。
对策:
1. 建立家庭阅读环境,鼓励孩子多读书,多听故事,增强孩子
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2. 适当调整家长的工作时间,争取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增进
亲子关系。
3. 学习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比如使用正面的激励和表扬,
避免过度的批评和惩罚,促进孩子的积极向上的发展。
4. 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保证孩子的饮食营养和睡眠质量,同
时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 1 -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城乡差距的扩大,在中国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他
们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离异或丧失能力等原因,无法与父母共同居住,常年在农村家中或由亲戚朋友照顾下生活的儿童。然而,留守儿童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境,这不仅对他们个人成长产生重要影响,也对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构成挑战。
二、心理健康问题
1. 缺乏安全感:由于缺少亲密关系和监护人照料,在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孤独
感和无人关注感。
2. 自尊心受挫:留守儿童通常不能享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容易遭受同龄
人排斥或歧视。
3. 情绪失调:父母长时间离开造成的情感缺失以及经济上给予不足等都可能导
致他们情绪低落、焦虑或抑郁等心理问题。
三、教育困境
1. 学习资源匮乏:由于留守儿童所处环境的相对封闭,他们在学习方面往往缺
少广泛且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发展。
2. 缺乏家庭辅导:父母长期不在家,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学习辅导和指导,使
得留守儿童在学校表现欠佳,并可能造成扼杀孩子兴趣爱好及个性发展等问题。
3. 学校关怀不足:由于数量众多和地域分布复杂,许多农村学校难以提供完善
的关怀机制和帮助服务体系。
四、行为问题与社会适应困难
1. 自我管理困难:缺少监督和约束,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养成一些不良行为或坏
习惯。
2. 社会交往能力差:由于长时间没有与父母共同生活,留守儿童可能缺少基本
社交技能,对人际关系建立存在困难。
3. 逃学和早婚现象:一些留守儿童在面对生活困难时,可能会选择逃学或从事
早婚等不健康的行为。
五、原因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和人口流动的加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在城市工作的父母不能时常回乡照顾孩子,导致许多农村孩子长期独自生活,面临着许多
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急需采取有效
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 缺乏家庭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关爱,长期独自生活容易导致他们感到孤
独和无助,丧失家庭温暖和安全感。
2. 教育资源匮乏: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条件简陋,教师素质不高,课
程设置不完善,教学质量较低。
3. 学习动力不足:由于长期独自生活,留守儿童的学习动力较低,缺乏家长的督促
和鼓励,自制力不强。
4. 心理问题严重:长期的孤独和缺乏家庭温暖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如
抑郁、焦虑等。
5. 安全隐患:留守儿童长期独自在家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存在安全隐患。
二、对策与建议
1. 加强家庭教育: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关怀和帮助,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营造
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3. 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在农村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
动和心理辅导,增加留守儿童的社交和游戏时间,减少孩子的孤独感。
4.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认识、理解和调
适自己的心理问题,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
5. 加强社会监护:建立留守儿童的安全监护机制,提高对留守儿童的保护和照顾力度,降低留守儿童发生意外事故的风险。
6. 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团队:组建社区志愿者服务团队,定期走访留守儿童家庭,
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留守儿童通常指的是由于父母离家打工或其他原因而长期留守在家中的儿童。他们通常面临着教育、心理、社交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本文将从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出发,探讨解决方案,以期提高留守儿童的整体教育水平和生活质量。
一、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
1.缺乏家庭教育
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教育,导致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导,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自卑感。
2.教育资源匮乏
留守儿童所在地通常是农村偏远地区,教育资源匮乏,教育条件差,学校设施简陋,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3.学习动力不足
由于长期缺乏家庭关爱,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动力,容易产生早
早辍学、逃学等问题。
4.心理问题
长期与父母分离会使留守儿童产生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发展成严重的心理障碍。
5.社交问题
缺乏家庭教育和社交机会,留守儿童的社交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较差,容易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人际关系问题。
二、留守儿童教育的解决方案
1.完善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保障
留守儿童的权益,并为他们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
2.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加强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改
善教学条件,提升教师素质,为留守儿童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3.加强家庭教育
通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培训,提高农村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水平,让他们更好地关心和教育留守儿童。
4.心理疏导和辅导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疏导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建立积极的心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青少年研究·2013年第6期
流浪儿童教育问题:困境与出路
毕伟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北京100005)
【摘要】流浪儿童教育是中国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流浪儿童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的基础,同时也是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当
前流浪儿童教育还面临着制度缺失、资源短缺、内容失衡等问题,需要整合政府
与社会资源,提高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社会能力。坚持导向性与发展性并重,
以分类教育为原则,让更多符合条件的流浪儿童接受规范的义务教育,力争从
整体上提高中国流浪儿童群体的教育水平。
【关键词】流浪儿童教育问题救助保护
流浪儿童是伴随中国社会转型与变迁而出现的一个极其特殊的儿童群体。自20世纪90年代流浪儿童问题引起学界与社会的注意以来,流浪儿童的流浪原因与救助保护等研究领域得到了较多的关注。但与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等儿童群体的教育相比,流浪儿童教育方面的研究较为缺乏。既有研究中,尚晓援、吴文贤的调查发现,流浪儿童教育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指导思想尚不清楚、员工队伍不健全以及教育方法单一等几个方面。张苏辉在《关于流浪儿童教育的涵义、特征和本质的思考》中探讨了流浪儿童教育的涵义、意义、特征和本质。在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实务方面,流浪儿童教育方式方法领域也有了许多有益探索,并形成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模式。既有的教育模式中,有代表性的是昆明家馨社区儿童救助服务中心的自选式教育模式、郑州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对流浪儿童提供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石家庄少年儿童保护教育中心的“长效教育”。但遗憾的是,石家庄的经验当前很难在只对流浪儿童进行短期保护的机构中推广①。
从语义学的角度来看,流浪儿童是流浪者与儿童的结合体,具有双重身份。就其社会性来讲,一些流浪儿童的思想与价值观明显呈现出非主流化状态。流浪儿童教育在实践层面上也与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有本质的不同。当前,留守儿童的义务教育主要由户口所在地解决,并经历了一系列政策演进过程。而在国内的一些二三线城市,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受到流入地政府一定程度的保障。
尽管在波及面上不及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但流浪儿童教育的复杂性、艰巨性却丝毫不逊收稿日期:2018-09-05
作者简介:毕伟,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博士后研究人员,上海金融学院金融伦理研究所副所长,社会学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社会政策、儿童社会工作、金融社会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课题“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流浪儿童群体研究”(课题编号:09CSH007)的研究成果之一。
①参见尚晓援吴文贤:《对我国流浪儿童教育问题的探讨》,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年第1期。
7
于前者。与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相比,流浪儿童具有更加弱势的特征。一方面,他们缺少基本的家庭与社会关怀。留守儿童身在家乡,流动儿童身在父母的流入地城市,他们大多能够享受到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一定程度的关怀,这是流浪儿童所无法奢求的。另一方面,流浪儿童的教育还受到物质条件的制约。这些特征决定了流浪儿童教育模式、教育特点与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等儿童群体有着显著的区别。本文试图厘清当前流浪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生成原因,探讨提高其教育水平与效率的路径。
一、流浪儿童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1.流浪儿童教育是中国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儿童教育的意义在于,教育实施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术规范,将儿童培养成为国家与社会期待的具有正确价值观与一定专业技能的人才,在此基础上,为国家与儿童自身的发展、社会文化的传承提供必要的条件。作为一个在改革开放与城市化进程中重新出现的特殊儿童群体,流浪儿童群体是中国儿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国家与社会给予特别关注。与之相对应,流浪儿童教育也是中国儿童教育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从社会整体角度讲,流浪儿童教育能够提高整个流浪儿童群体的道德水准与专业技能,从而促进中国儿童整体素质的提升。从流浪儿童自身发展的角度看,积极有效的教育能够提高流浪儿童个人的道德意识与职业技能,进而成为他们重返社会的重要条件。这也同样能达到提高中国儿童整体教育水平的效果。
2.流浪儿童教育是流浪儿童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的基础
“学习是一项终身的社会和个人经历,它将改变一个人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教育则是一个社会指导学习经历的正式设置”、“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这主要包括社会化、社会控制、筛选和分配、对外来人员的同化、社会革新与变迁。”[1]社会环境与成长经历对儿童社会化过程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特殊的社会环境与生活方式使流浪儿童在社会化的进程中面临角色失败、主文化传承失效等问题。这样的一个后果是,一些流浪儿童的价值观、人生观发生畸偏,人格缺陷较为明显,自我与超我发育不全,乃至形成一种畸形社会化。为了改变这种畸形社会化后果,适时而恰当的教育乃是第一要义。因为教育的首要功能是推动儿童顺利社会化,也就是向儿童传授知识与技能。这既包括专业训练,也包括文化价值观与规范的传播。
教育影响流浪儿童社会化的另一个途径是通过重要他人而实现的。重要他人意指对社会成员自身的社会化进程发挥重要影响的人物或群体。对于儿童而言,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他人一般包括父母、师长、同学、玩伴与偶像等。一些流浪儿童在流浪过程中,对其成长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主要来源于流浪儿童耳濡目染的特定人物形象。比如一些“白手起家”的“老大”、“行走江湖”的侠客等。我们固然不能武断地认为,这些流浪儿童心目中的“重要他人”都与社会期望相背离,但其在流浪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正功能相当有限却是确定无疑的。因此,如何重新建构在流浪儿童续社会化或再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人物,成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教育乃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在教育过程中,以公开或者潜移默化的方式,施教者通过与受教者的互动,鼓励、刺激、强化流浪儿童模仿自己的行为与观念,通过影响受教者(流浪儿童)的认知、感情、意识与行动,使社会认可的价值观念为流浪儿童所掌握乃至内化,进而使流浪儿童能够按照社会的评价标准观照并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推动其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的顺利进行。
3.流浪儿童教育是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爱儿童的传统文化与政府执政理念,使中国流浪儿童教育工作具备了深厚的人文与历史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