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三二轮复习物理周测卷一.直线运动.doc
2016届高三二轮复习(衡水万卷)物理作业卷 直线运动1 Word版含解析
2016万卷作业卷(一)直线运动1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物理学建立、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由它们的重量决定,伽利略在他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利用逻辑推断,使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了困境B .德国天文学家幵普勒对他的导师——第谷观测的行星数据进行了多年研究,得出了开普勒三大行星运动定律C .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卡文迪许扭秤”首先较准确的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D .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2.(2015重庆高考真题)高空作业须系安全带.如果质量为m 的高空作业人员不慎跌落,从开始跌落到安全带对人刚产生作用力前人下落的距离为h (可视为自由落体运动).此后经历时间t 安全带达到最大伸长,若在此过程中该作用力始终竖直向上,则该段时间安全带对人的平均作用力大小为A.mg +mg -mg +D.mg 3.(2015广东高考真题)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骑自行车做直线运动,前1小时内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0.2~0.5小时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B .0.2~0.5小时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C .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小D .0.8小时内,甲、乙骑车的路程相等4. 质量为2kg 的物体在x ﹣y 平面上作曲线运动,在x 方向的速度图象和y 方向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质点初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垂直B . 质点所受的合外力为6NC . 质点的初速度为5m/sD . 2s 末质点速度大小为6m/s5. 一遥控玩具小车在平直路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A . 15s 末汽车的位移为300mB . 20s 末汽车的速度为﹣lm/sC . 前10s 内汽车的加速度为3m/s 2D . 前25s 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二 、多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6. 两辆游戏赛车a 、b 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行驶.0=t 时两车都在同一计时线处,此时比赛开始.它们在四次比赛中的t v -图如图所示.哪些图对应的比赛中,有一辆赛车追上了另一辆7. 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沿固定粗糙的斜面上滑至最高点又返回出发点的过程中,选择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下列有关速度v 、加速度a 、位移x 、动能E k 随时间t 变化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AB CDA.B.C.三 、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8.(2015四川高考真题)严重的雾霾天气,对国计民生已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汽车尾气是形成雾霾的重要污染源,“铁腕治污”已成为国家的工作重点,地铁列车可实现零排放,大力发展地铁,可以大大减少燃油公交车的使用,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2016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全国名校试题专题分项汇编专题01直线运动(解析版)
一、选择题:1.【北京重点中学2014—2015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不为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速度一定随时间变化B.物体速度的方向一定随时间变化C.物体速度的大小一定随时间变化D.物体速度不一定随时间变化【答案】A【解析】考点:考查了对曲线运动的理解2.【北京重点中学2014—2015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物块以某一初速度沿粗糙的斜面向上沿直线滑行,到达最高点后自行向下滑动,不计空气阻力,设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下列哪个图象能正确地表示物块在这一过程中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于整个过程当中摩擦力始终对物体做负功,故物体的机械能持续减小,所以物体回到出发点的速率小于开始运动时的初速度,故D错误.由于物体上升和下降过程中通过的路程相同,而上升时的平均速度大于下降时的平均速度,故物体上升的时间小于物体下降的时间.故AB错误,而C正确.考点:考查了速度时间图像3.【北京重点中学2014—2015届高三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 s内通过的位移是3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3 s内的平均速度是3 m/s B.物体的加速度是1.2 m/s2C.前3 s内的位移是6 m D.3 s末的速度是4 m/s【答案】AB【解析】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4.【北京市西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关于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 B .物体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C .物体位置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 D .物体位置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分式va t∆=∆,物体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因此B 正确,ACD 错误。
考点:加速度5.【丰台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三物理】把一个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物体达到最高点后落回抛出点。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周测试题 周练1《直线运动》 含答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周周练(直线运动)1、某航母跑道长200m.飞机在航母上滑行的最大加速度为6m/s2,起飞需要的最低速度为50m/s.那么,飞机在滑行前,需要借助弹射系统获得的最小初速度为A.5m/sB.10m/sC.15m/sD.20m/s2、将甲乙两小球先后以同样的速度在距地面不同高度处竖直向上抛出,抛出时间间隔为2s,他们运动的V-t图像分别如直线甲、乙所示。
则A.t=2s时,两球的高度差一定为40mB.t=4s时,两球相对于各自抛出点的位移相等C.两球从抛出至落地到地面所用的时间间隔相等D.甲球从抛出至达到最高点的时间间隔与乙球的相等3、汽车以恒定功率沿公路做直线运动,途中通过一块沙地。
汽车在公路及沙地上所受阻力均为恒力,且在沙地上受到的阻力大于在公路上受到的阻力。
汽车在驶入沙地前己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驶入沙地到驶出沙地后的一段时间内,位移s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可能是4、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t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v-t图象中,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a -av -v5、如图7,游乐场中,从高处A到水面B处有两条长度相同的光滑轨道。
甲、乙两小孩沿不同轨道同时从A处自由滑向B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甲的切向加速度始终比乙的大B.甲、乙在同一高度的速度大小相等C.甲、乙在同一时刻总能到达同一高度D.甲比乙先到达B处6、甲、乙两物体在t=0时刻经过同一位置沿x轴运动,其v-t图像如图所示,则A.甲、乙在t=0到t=ls之间沿同一方向运动B.乙在t=0到t=7s之间的位移为零C.甲在t=0到t=4s之间做往复运动D.甲、乙在t =6s时的加速度方向相同7、如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置一时间(x-t)图线。
由图可知A在时刻t1 ,a车追上b车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的大8、 (10 分)某兴趣小组利用自由落体运动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倾斜的球槽中放有若干个小铁球,闭合开关K,电磁铁吸住第 1 个小球. 手动敲击弹性金属片M,M 与触头瞬间分开, 第1 个小球开始下落,M 迅速恢复,电磁铁又吸住第2 个小球. 当第1 个小球撞击M 时,M 与触头分开,第2 个小球开始下落……. 这样,就可测出多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1)在实验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有_________.(A)电路中的电源只能选用交流电源(B)实验前应将M 调整到电磁铁的正下方(C)用直尺测量电磁铁下端到M 的竖直距离作为小球下落的高度(D)手动敲击M 的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2)实验测得小球下落的高度H =1. 980 m,10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T =6. 5 s. 可求出重力加速度g = ______ m/ s2.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在不增加实验器材的情况下,请提出减小实验误差的两个办法.(4)某同学考虑到电磁铁在每次断电后需要时间Δt 磁性才消失,因此,每个小球的实际下落时间与它的测量时间相差Δt,这导致实验误差. 为此,他分别取高度H 1和H2,测量n个小球下落的总时间T1和T2. 他是否可以利用这两组数据消除Δt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请推导说明9、(18分)(1)研究小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16(a)所示其中斜面倾角θ可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16(b)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
高三物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直线运动
-专题一 直线运动1、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在0~6s 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B.在0~6s 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C.在0~4s 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m/sD. 5~6s 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负功2、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图中OPQ ∆和OQT ∆的面积分别为1s 和2s ()21s s >.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0s 处。
A .若012s s s =+,两车不会相遇B .若01s s <,两车相遇2次C .若01s s =,两车相遇1次D .若3由此可求 A.前B.前C.前D.154、2006则起飞前 A.vt 5、a 、b A. a 、 B.20 C.60 D.406个路标0~20秒的A.在B.在C.在D.在7、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 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B .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 C .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 D .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 8、汽车由甲地开出,沿平直公路开到乙地时,刚好停止运动.它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0~t 0和t 0~3t 0 两段时间内,汽车的 ( )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B.位移大小之比为1∶2C.平均速度大小之为2∶1D.平速度大小之比为1∶19、小球由空中某点自由下落,与地面相碰后,弹至某一高度,小球自由下落和弹起过程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g=10 m/s 2,则 ( )A.小球下落的最大速度为5 m/sB.小球向上弹起的最大速度为3 m/sC.小球能弹起0.8 mD.小球在运动的全过程中路程为0.8 m10、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相距 s =7 m,物体A 以v A =4 m/s 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B 此时的速度v B =10 m/s,只在摩擦力作用下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a =-2 m/s 2,那么物体A 追上物体B 所用的时间为 ( )A. 7 sB. 8 sC. 9 sD. 10 s11、某物体从A 点开始沿一直线运动,它运动的v-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第1 s 末和第5 s 末离A 点距离最远B.物体在第2 s 内和第3 s 内的加速度是相同的C.物体在4 s 末返回出发点AD.物体在1 s 末、3 s 末、5 s 末速度方向改变12.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其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x =2t +3t 2(m),则该质点的初速度为______m/s ,加速度为______m/s 2,3 s 末的瞬时速度为______m/s,第3 s 内的位移为______m.13.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在20 s 内它们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大小关系是 ( )A .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B .平均速度大小相等,平均速率C .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相等D .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大小均相等14.(2009)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 m/s 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 0=13.5 m 处作了标记,并以V =9 m/s 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 =20 m 。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01 直线运动(测)(含解析)1
专题01 直线运动(测)【满分:11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 将一只皮球竖直向上抛出,皮球运动时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成正比.下列描绘皮球在上升过程中加速度大小 a 与时间 t 关系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答案】C【名师点睛】本题关键是受力分析后得到加速度的表达式,然后结合速度的变化得到阻力变化,最后判断出加速度的变化规律。
2.做匀加速沿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一个3 s 内的平均速度比它在第一个5 s 内的平均速度小3 m/s ,则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 ( )A .1 m/s 2B .2 m/s 2C .3 m/s 2D .4 m/s 2【答案】C【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知,第一个3s 内的平均速度为第1.5s 末的速度;第一个5s 内的平均速度为第2.5s 末的速度;则由v a t =可得:233/1a m s ==;故选C 。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加速度的计算及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要注意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同时平均速度还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3.某科技馆中有一个展品,该展品放在较暗处,有一个不断均匀滴水的水龙头(刚滴出的水滴速度为零),在某种光源的照射下,可以观察到一种奇特的现象:只要耐心地缓慢调节水滴下落的时间间隔,在适当的情况下,看到的水滴好像都静止在各自固定的位置不动(如图中A、B、C、D所示),右边数值的单位是cm)。
要出现这一现象,所用光源应满足的条件是(取g=10m/s2):()A.普通的白炽光源即可B.频闪发光,间歇时间为0.30sC.频闪发光,间歇时间为0.14s D.频闪发光,间歇时间为0.17s【答案】D【名师点睛】本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的应用问题;考查分析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巧妙利用视觉暂留和光源的周期性。
2016高考物理(全国通用)二轮专题配套练习三年模拟精选专题一质点的直线运动Word版含答案
A组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2015·山东青岛期末)(多选)甲、乙两车在同一直线上同方向运动,两车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4 s末两车相遇,由图可知()A.甲车的速度变化比乙车慢B.乙车出发时乙车在甲车之前20 m处C.乙车出发时甲车在乙车之前40 m处D.相遇前甲、乙两车的最远距离为40 m解析在v-t图象中斜率表示加速度,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的越快,而甲的斜率小,说明甲车的速度变化比乙车慢,A正确;在v-t图象中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因此在4 s内甲车的位移为60 m,其中前2 s的位移为15 m,而乙车4 s内的位移为20 m,由于在4 s末两车相遇,因此乙车出发时乙车在甲车之前25 m处,B、C错误;甲出发时两车距离最远,且最远距离为(60-20)m=40 m,D正确.答案AD2. (2015·哈尔滨六中第一次模拟)某质点在0~3 s内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在第1 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第2 s内的平均速度B.t=3 s时,质点的位移最大C.质点在第2 s内的加速度与第3 s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质点在第2 s内的位移与第3 s内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解析由于v-t图线的“面积”表示位移,由图线可知,质点在第1 s内的位移大于第2 s内的位移,故在第1 s内的平均速度大于第2 s内的平均速度,故选项A错误;由图线可知t=3 s时质点的位移大小等于0~2 s时间内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减去2~3 s内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故此时质点的位移最小;选项B错误;直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故质点在第2 s内的加速度与第3 s内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选项C错误;质点在第2 s内的位移为正,第3 s内的位移为负,“面积”大小相等,故质点在第2 s内的位移与第3 s内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选项D正确;故选D.答案 D3. (2015·甘肃部分高中联考)测速仪安装有超声波发射和接收装置,如图所示,B为测速仪,A为汽车,两者相距335 m,某时刻B发出超声波,同时A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B接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A、B 相距355 m,已知声速340 m/s,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20 m/s2B.10 m/s2 C.5 m/s2D.无法计算解析超声波从B发出到A与被A反射到被B接收所需的时间相等,在整个这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x=355 m-335 m=20 m.因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开始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所以x1=5 m,x2=15 m,则超声波被A接收时,A、B的位移x′=(335+5) m=340 m,所以超声波从B发出到被A接收所需的时间T=x′v声=1 s,则t=2T=2 s.根据Δx=aT2得,a=10 m/s2.答案 B4.(2015·杭州地区7校期末)某汽车在启用ABS刹车系统和不启用该刹车系统紧急刹车时,其车速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分别如下图中的①、②图线所示.由图可知,启用ABS后()A.t1时刻车速更小B.0~t1的时间内加速度更大C.加速度总比不启用ABS时大D.刹车后前行的距离比不启用ABS更短解析根据v-t图象,启用ABS后在t1时刻速度大于未启用时的速度,A错误;在v-t图象中,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大小,因此在0~t1的时间内,启用ABS时加速度小于未启用时的加速度,B错误;而在t1~t2时间内,启用ABS后比启用前加速度更小,C错误;在v-t图象中,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的位移,因此启用后位移更小,D正确.答案 D5. (2015·河北保定调研)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时刻沿同一直线运动,他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4 s~6 s内,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B.前6 s内甲通过的路程更大C.前4 s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D.甲、乙两物体一定在2 s末相遇解析0~2 s内甲有加速度a甲=4-02-0m/s2=2 m/s2,乙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2 s~6 s内甲的加速度a甲=0-46-2m/s2=-1 m/s2,乙的加速度a乙=-2-26-2m/s2=-1 m/s2,甲、乙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A项错;前6 s内甲通过的位移为甲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x甲=12×6×4m=12 m,同理乙通过的位移x乙=(2×2+12×2×2-12×2×2)m=4 m,B正确;前4 s甲、乙的位移不相等,平均速度不相等,C项错;由于不知道甲、乙是不是在同一地点出发,所以2 s末甲、乙不一定相遇,D项错.答案 B6.(2014·湖北重点中学联考)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v-t图象正确的是()解析根据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得,0~1 s为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v=at=t,速度为正方向,D错;第一秒末的速度v=1 m/s,1~2 s加速度变为负值,而速度为正方向,因此为减速,v′=1 m/s-a(t-1).当第二秒末,速度减小为0,B错;2~3 s,加速度为正方向,初速度为0,物体为正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v=a(t-2)=t-2,即从第二秒开始又重复前面的运动,C对、A错.答案 C7.(2014·山东潍坊一中高三检测)(多选)如图所示,t=0时,质量为0.5 kg的物体从光滑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B点后进入水平面(经过B点前后速度大小不变),最后停在C点.每隔2 s物体的瞬时速度记录在下表中,重力加速度g=10 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3 s的时刻物体恰好经过B点B.t=10 s的时刻物体恰好停在C点C .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12 m/sD .A 、B 间的距离小于B 、C 间的距离解析 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可以求出物体下滑的加速度a 1=4 m/s 2和在水平面上的加速度a 2=-2 m/s 2.根据运动学公式:8+a 1t 1-a 2t 2=12,t 1+t 2=2,解出t 1=43 s ,知经过103 s 到达B 点,到达B 点时的速度v =a 1t =403 m/s.如果第4 s 还在斜面上的话,速度应为16 m/s ,从而判断出第4 s 已过B 点.是在2 s 到4 s 之间经过B 点.所以最大速度不是12 m/s.故A 、C 均错误;第 6 s 末的速度是8 m/s ,到停下来还需的时间t ′=0-8-2 s =4 s ,所以到C 点的时间为10 s .故B 正确.根据v 2-v 20=2ax ,求出AB 段的长度为2009 m .BC段长度为4009 m ,则A 、B 间的距离小于B 、C 间的距离,故D 正确.答案 BD8.(2013·辽宁三校联考,17)(多选)某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利用加速度传感器研究质量为5 kg 的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规律,并在计算机上得到了前4 s 内物体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设第1 s 内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先向正方向运动,后向负方向运动B .物体在第3 s 末的速度最大C .前4 s 内合外力做的功等于前2 s 内合外力做的功D .物体在第4 s 末的动能为22.5 J解析 at 图象中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代表物体此段时间内获得的速度的大小,且在时间轴上方速度为正,时间轴下方速度为负.结合题图可知物体在0~4 s 内,一直向正方向运动,所以A 错;物体在0~3 s 内图线与坐标轴围的面积最大,所以3 s 末的速度最大,则B 正确;由图线可知2 s 末物体速度与4 s 末物体速度相同,由动能定理可知,前2 s 内合外力做的功与前4 s 内合外力做的功相等,所以C 正确;由图象可得,第4 s 末物体的速度v =12×(1+2)×1 m/s +12×2×2 m/s -12×1×1 m/s =3 m/s ,物体的动能E k =12m v 2=22.5 J ,所以D 正确.答案 BCD二、非选择题9.(2015·武汉调研)甲、乙两质点在同一时刻、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质点甲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a 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质点乙做初速度为v 0,加速度大小为a 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至速度减为零保持静止.甲、乙两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置x —速度v 图象如图所示,虚线与对应的坐标轴垂直.(1)在x-v 图象中,图线a 表示质点________(填“甲”或“乙”)的运动,质点乙的初速度v 0=________;(2)求质点甲、乙的加速度大小a 1、a 2.解析 (1)质点甲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随位移增大而增大,对照图象可得a 是甲的位移速度图象.乙匀减速,速度随位移的增大而减小,对照图象b 是乙的位移速度图象,初速度为v 0=6 m/s(2)设质点乙、甲先后通过x =6 m 处时的速度均为v ,对质点甲:v 2=2a 1x ①对质点乙:v 2-v 20=-2a 2x ②联立①②解得:a 1+a 2=3 m/s 2③当质点甲的速度v 1=8 m/s 、质点乙的速度v 2=2 m/s 时,两质点通过相同的位移均为x ′.对质点甲:v 21=2a 1x ′④对质点乙:v 22-v 20=-2a 2x ′⑤联立④⑤解得:a 1=2a 2⑥联立③⑥解得:a 1=2 m/s 2 a 2=1 m/s 2答案 (1)甲 6 m/s (2)2 m/s 2 1 m/s 210.(2014·济南部分学校调研)道路交通法规规定:黄灯亮时车头已越过停车线的车辆可以继续行驶,车头未越过停车线的若继续行驶,则属于交通违章行为.一辆以10 m/s 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红绿灯路口,当汽车车头与停车线的距离为25 m 时,绿灯还有2 s 的时间就要熄灭(绿灯熄灭黄灯即亮).若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 m/s 2,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 5 m/s 2.请通过计算说明:(1)汽车能否不闯黄灯顺利通过.(2)若汽车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恰好能紧靠停车线停下的条件是什么? 解析 (1)若驾驶员使汽车立即以最大加速度加速行驶,2 s 内前进的距离.s 1=v 0t +12a 1t 2=24 m由于s 1小于25 m ,所以汽车不能不闯黄灯而顺利通过.(2)若汽车紧靠停车线停下,则其位移为25 m .设加速度为aa=v202s=2 m/s2由于a小于5 m/s2,所以汽车能够恰好紧靠停车线停下的条件是加速度为2 m/s2.答案(1)不能(2)加速度为2 m/s2B组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2015·安徽郎溪中学)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静止平板车,车上放一物块,物块与平板车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t=0时,车受水平外力作用开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t=12 s后车静止不动.平板车足够长,物块不会从车上掉下,g取10 m/s2.关于物块的运动,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0~6 s加速,加速度大小为4 m/s2,6~12 s减速,加速度大小为4 m/s2 B.0~6 s加速,加速度大小为2 m/s2,6~12 s减速,加速度大小为2 m/s2 C.0~6 s加速,加速度大小为2 m/s2,6~12 s先加速后减速,加速度大小为2 m/s2D.0~6 s加速,加速度大小为2 m/s2,6~12 s先加速后减速,加速度大小为4 m/s2解析由乙图知,在0~6 s内,小车的加速度为4 m/s2,而物块在摩擦力作用下加速度最大为a=μg=2 m/s2,所以物块与小车发生相对运动,物块的加速度为2 m/s2,6 s末物块速度为v=at=12 m/s,6 s后小车做减速运动,物块继续加速当二者速度相等后,由于小车继续减速,速度小于物块的速度,所以对物块的摩擦力改为向左,物块在此滑动摩擦力作用下做减速运动,加速度a =μg =2 m/s 2,所以A 、B 、D 错误,C 正确.答案 C2. (2015·黑龙江省哈三中模拟)水平方向的传送带,顺时针转动,传送带速度大小v =2 m/s 不变,两端A 、B 间距离为3 m .一物块从B 端以v 0=4 m/s 滑上传送带,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g =10 m/s 2.物块从滑上传送带至离开传送带的过程中,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解析 物块B 刚滑上传送带时,速度向左,由于物块与传送带间的摩擦作用,使得它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a =μg =4 m/s 2,当物块的速度减小到0时,物块前进的距离为s =0-422×(-4) m =2 m ,其值小于AB 的长3 m ,故物块减速到0后仍在传送带上,所以它会随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向右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与减速时是相等的,当其速度与传送带的速度相等时物块向右滑行的距离为s ′=22-02×4m =1 m ,其值小于物块向左前进的距离,说明物块仍在传送带上,以后物块相对于传送带静止,其速度就等于传送带的速度了,所以选项B 正确.答案 B3.(2015·银川市宁大附中期末)在地面上以初速度v 0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经过2t 0时间小球落回抛出点,其速率为v 1,已知小球在空中运动时所受空气阻力与小球运动的速率成正比,则小球在空中运动时速率v 随时间t 的变化规律可能是()解析小球上升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mg+k v=ma,故随速度的减小,加速度逐渐减小,v-t图线切线的斜率逐渐减小;当物体下降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mg-k v=ma,则随速度逐渐增大,加速度逐渐减小,v-t图线切线的斜率逐渐减小;由于有阻力作用,故回到地面的速度将小于初速度v0,故选项A正确.答案 A4.(2015·湖北枣阳白水期末)(多选)假设高速公路上甲、乙两车在同一车道上同向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速度均为v0=30 m/s,距离s0=100 m.t=0时刻甲车遇紧急情况后,甲、乙两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6 s时两车等速B.t=6 s时两车距离最近C.0~6 s内两车位移之差为90 mD.两车0~9 s内会相撞解析由图象知,甲在前3 s内的加速度a甲1=-10 m/s2,在3~9 s内的加速度a甲2=5 m/s2,乙在前3 s的加速度为零,在3~9 s内的加速度a乙2=-5 m/s2.根据题设及图象分析知:甲前3 s 内做加速度为-10 m/s 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设速度减为0所用时间为t 1,则v 0=a 甲1t 1,解得:t 1=3 s ,故3 s 未甲的速度刚好为0.甲3 s 后以5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v 甲6=at 得:v 甲6=5×3 m/s =15 m/s.乙在前3 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3 s 后以-5 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减速过程中的初速度为30 m/s ,由v 乙6=v 0-at 得:v 乙6=30 m/s -5×3 m/s =15 m/s ,故t =6 s 时两车等速,A 正确;又因为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当乙车速度减到和甲车相等的时候两车相距最近,B 正确;由运动学公式得:在前3 s 内,对甲有:x 甲1=12(v 0+0)t 1=12×30×30 m =45m ,对乙有:x 乙1=v 0t 1=30×3 m =90 m.在3 s ~6 s 内,对甲有:x 甲2=12v 甲6·Δt =12×15×3 m =22.5 m对乙有:x 乙2=12(v 0+v 乙6)Δt =12×(30+15)×3 m =67.5 m故0~6 s 内两车位移之差为Δx =x 乙1+x 乙2-x 甲1-x 甲2=(90+67.5-45-22.5) m =90 m<100 m ,所以两车不会相撞,故C 正确、D 错误.答案 ABC5.(2015·辽宁一模)如图所示,一物块从一光滑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顶端O 点无初速释放后,先后通过P 、Q 、N 三点,已知物块从P 点运动到Q 点与从Q 点运动到N 点所用的时间相等,且PQ 长度为3 m ,QN 长度为4 m ,则由上述数据可以求出OP 的长度为( )A .2 m B.98 m C.258 m D .3 m解析 设相等的时间为t ,加速度为a ,由:Δs =at 2,得加速度:a =Δs t 2=4-3t 2=1t 2 Q 点的速度为PN 段的平均速度:v Q =v PN =4+32t =72t则OQ 间的距离:s OQ =v 2Q 2a =494t 2×t 22=498 m则OP 长度:s OP =s OQ -s PQ =498 m -3 m =258 m故A 、B 、D 错误,C 正确.答案 C6. (2014·山东青岛高三上学期期中)某同学以校门口为原点,向东方向为正方向建立坐标系,记录了甲、乙两位同学的位置—时间(x-t )图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t 1时刻,甲的瞬时速度为零,乙的速度不为零B .在t 2时刻,甲、乙速度可能相同C .在t 2时刻,甲、乙两同学相遇D .在t 3时刻,乙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解析 因为x-t 图线的斜率等于物体的速度,所以在t 1时刻,甲的瞬时速度不为零,乙的速度为零,选项A 错误;在t 2时刻,甲、乙速度方向不相同,所以速度不可能相同,选项B 错误;在t 2时刻,甲、乙两同学位移相同,所以两同学相遇,选项C 正确;在t 3时刻,乙的位移为零、速度不为零,加速度无法判断,选项D 错误.答案 C7.(2014·河北正定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中,某人从车窗相对于车静止释放一个小球,不计空气阻力,用固定在路边的照相机对汽车进行闪光照相,照相机闪两次光,得到两张清晰的照片,对照片进行分析,知道了如下信息:①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为0.5 s ;②第一次闪光时,小球刚释放,第二次闪光时,小球刚好落地;③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汽车前进了5 m ;④两次闪光时间间隔内,小球位移的大小为5 m .根据以上信息尚不能确定的是( )A .小球释放点离地的高度B .第一次闪光时汽车的速度C .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D .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汽车的平均速度解析 据题意,已知小球做平抛运动,其运动时间为t =0.5 s ,则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高度为h =12gt 2=1.25 m ,A 选项正确;由于知道小球的位移L =5m ,则可以求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距离为:x =L 2-h 2,进而可以求出小球平抛运动的水平初速度为v 0=x t ,该速度也是第一次闪光刚释放小球汽车的速度,B 选项正确;在两次闪光时间内汽车前进了d =5 m ,则可以求出小车在两次闪光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 =d t ,D 选项正确;而在两次闪光时间内小车做什么运动无法确定,故选择C 选项.答案 C8.(2013·合肥模拟)在地质、地震、勘探、气象和地球物理等领域的研究中,需要精密的重力加速度g 值,g 值可由实验精确测定.近年来测g 值的一种方法叫“对称自由下落法”它是将测g 值转化为测量长度和时间.具体的做法是:将真空长直管沿竖直方向放置,自其中O 点向上抛小球又落至原处的时间为T 2,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 点高H 的P 点,小球离开P 点至又回到P 点所用的时间为T 1,测得T 1、T 2和H ,可求得g 等于( )A.4H T 22-T 21B.8H T 22-T 21 C.8H (T 2-T 1)2 D.H 4(T 2-T 1)2 解析 设小球上升的最高点距抛出点的高度为h ,则有h =12g ⎝ ⎛⎭⎪⎫T 222,h -H = 12g ⎝ ⎛⎭⎪⎫T 122,联立解得g =8H T 22-T 21,选项B 正确. 答案 B二、非选择题9.(2014·上海徐汇期中)在游乐场中,有种大型游乐机叫“跳楼机”.参加的游客被安全带固定在座椅上,由电动机将座椅提升到某一高处,然后由静止释放.座椅沿光滑杆自由下落一段高度后开始受到压缩空气提供的恒定阻力,下落36 m 后速度刚好减小到零,下落的总时间是6.0 s .求:(g 取10 m/s 2)(1)座椅被释放后,下落过程中速度的最大值v m ;(2)座椅被释放后,自由下落的距离s 1;(3)有一游客质量为60 kg ,在下降过程中,座椅对该游客支持力功率的最大值P m .解析 (1)v m =2s t =2×366.0 m/s =12 m/s.(2)自由下落的距离s 1=v 2m 2g =1222×10m =7.2 m (3)减速下落的距离s 2=s -s 1=(36-7.2)m =28.8 m减速下落时的加速度a 2=0-v 2m 2s 2=-1222×28.8 m/s 2≈-2.5 m/s 2 (说明:正负均可)由ma 2=mg -F N 可解得F N =mg -ma 2=60×12.5 N =750 N支持力的功率最大值P m =F N v m =750×12 W =9 000 W答案 (1)12 m/s (2)7.2 m (3)9 000 W10.(2015·江苏泰州模拟)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 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 0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1)传送带从静止开始加速到v 0所需的时间;(2)从传送带开始运动到速度刚达到v 0这段时间内,煤块相对地面的位移大小;(3)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黑色痕迹的长度.解析 (1)设经历时间t ,传送带由静止开始加速到速度等于v 0,v 0=a 0t 所以,t =v 0a 0(2)煤块与传送带之间发生了相对滑动,煤块的加速度a 小于传送带的加速度a 0.根据牛顿定律,可得a =μg则当传送带速度刚达到v 0时,煤块相对地面运动的位移为s 1=12at 2=12μg (v 0a 0)2=μg v 202a 20(3)设经历时间t ,煤块则由静止加速到v ,有v =at =μg v 0a 0由于a <a 0,故v <v 0,煤块继续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再经过时间t ′,煤块的速度由v 增加到v 0,有v 0=v +at ′,此后,煤块与传送带运动速度相同,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不再产生新的痕迹.设在煤块的速度从0增加到v 0的整个过程中,传送带和煤块移动的距离分别为s 0和s ,有s 0=12a 0t 2+v 0t ′,s =v 202a传送带上留下的黑色痕迹的长度 l =s 0-s由以上各式得l =v 20(a 0-μg )2μa 0g答案 (1)v 0a 0 (2)μg v 202a 20考向一 对v-t 图象的考查1.(加速度、平均速度的计算)“蛟龙号”深潜器在某次实验中下潜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A .深潜器运动的最大加速度是2.0 m/s 2B .下潜的最大深度为360 mC .在3~8 min 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8 m/sD .深潜器在6~8 min 内处于失重状态解析 根据v-t 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可求最大的加速度为a =ΔvΔt =130m/s 2,所以A 错误;“面积”表示位移,由图知,4 s 末下潜到最深处,所以可求下潜的最大深度h =360 m ,故B 正确;由图知在3~8 min 内的位移等于120 m ,故平均速度v =x t =0.4 m/s ,所以C 错误;深潜器在6~8 min内向上加速运动,故处于超重状态,所以D 错误.答案 B考向二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考查2.(传送带问题)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水平放置,一滑块沿光滑水平面每次都以速度v1从左端滑上传送带.当传送带保持不动时,滑块沿传送带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为x1;当传送带以速率v2逆时针运动时,滑块沿传送带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为x2;当传送带以速率2v2逆时针运动时,滑块沿传送带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为x3,则()A.x1>x2,x2>x3B.x1>x2,x2=x3C.x1=x2,x2=x3D.x1=x2,x2>x3解析当传送带保持不动时,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为a=μg,向右运动的最大位移为x1=v212μg;当传送带以速率v2逆时针运动时,物块的加速度不变,仍做匀减速运动,则滑块沿传送带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为x2=v212μg;同理当传送带以速率2v2逆时针运动时,物块的加速度不变,仍做匀减速运动,滑块沿传送带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为x3=v212μg,则选C.答案 C考向三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结合图象问题的考查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问题)如图所示,足够长的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某物块以初速度v0从底端沿斜面上滑至最高点后又回到底端.上述过程中,若用h、x、v和a分别表示物块距水平地面高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t表示运动时间.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解析 根据位移—时间关系,则上滑时:h sin α=v 0t -12a 1t 2,下滑时:h m sin α-h sin α=12a 2t 2,根据数学知识可知,选项A 正确;同理则上滑时:x =v 0t -12a 1t 2,下滑时:x x -x =12a 2t 2,故选项B 错误;上滑的加速度:a 1=g (sin α+μcos α),下滑的加速度a 2=g (sin α-μcos α),上滑的位移大小等于下滑的位移大小,故选项C 正确,D 错误.答案 AC4.(实际应用问题)为了体现人文关怀,保障市民出行安全和严格执法,各大都市交管部门强行推出了“电子眼”,据了解,在城区内全方位装上“电子眼”后,机动车擅自闯红灯的记录大幅度减少,因闯红灯引发的交通事故也从过去的5%下降到1%.现有甲、乙两辆汽车正沿同一平直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它们行驶的速度均为10 m/s.当两车快要到一十字路口时,甲车司机看到绿灯已转换成了黄灯,于是紧急刹车(反应时间忽略不计),乙车司机为了避免与甲车相撞也紧急刹车,但乙车司机反应较慢(反应时间为0.5 s).已知甲车紧急刹车时制动力为车重的0.4倍,乙车紧急刹车时制动力为车重的0.5倍.g 取10 m/s 2.求;(1)若甲司机看到黄灯时车头距警戒线15 m ,他采取上述措施能否避免闯红灯?(2)为保证两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不相撞,甲、乙两车行驶过程中应保持多大距离?解析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甲车紧急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1=f 1m 1=0.4m 1g m 1=4 m/s 2; 乙车紧急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2=f 2m 2=0.5m 2g m 2=5 m/s 2; 甲车停下来所需时间t 1=v 0a 1=104 s =2.5 s 这段时间滑行距离s =v 202a 1=1022×4m =12.5 m s =12.5 m <15 m ,甲车司机能避免闯红灯.(2)设甲、乙两车行驶过程中至少应保持的距离为s 0,在乙车刹车的t 2时间两车恰好不相撞,则有:v 0-a 1(t 2+0.5)=v 0-a 2t 2v 0×0.5+v 0t 2-12a 2t 22=v 0(t 2+0.5)-12a 1(t 2+0.5)2+s 0 代入数据联立方程解得:t 2=2 s s 0=2.5 m答案 (1)能 (2)2.5 m。
2016届高三二轮复习物理作业卷 直线运动2含解析
2016万卷作业卷(二)直线运动2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 ,每块砖的厚度为d 。
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B .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 .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d T2 D .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7d 2T2.(2014•湖北模拟)高铁专家正设想一种“遇站不停式匀速循环运行”列车,如襄阳→随州→武汉→仙桃→潜江→荆州→荆门→襄阳,构成7站铁路圈,建两条靠近的铁路环线.列车A 以恒定速率以360km/h 运行在一条铁路上,另一条铁路上有“伴驳列车”B,如某乘客甲想从襄阳站上车到潜江站,先在襄阳站登上B 车,当A 车快到襄阳站且距襄阳站路程为s 处时,B 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当速度达到360km/h 时恰好遇到A 车,两车连锁并打开乘客双向通道,A 、B 列车交换部分乘客,并连体运动一段时间再解锁分离,B 车匀减速运动后停在随州站并卸客,A 车上的乘客甲可以中途不停站直达潜江站.则3.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段长为L 、质量分布均匀的绳子.在水平向左的恒力F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绳子中某点到绳子左端的距离为x ,设该处绳的张力大小为T ,则能正确描述T 与x 之间的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4. a 、b 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b 加速时,物体a 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 的加速度B .40秒时,a 、b 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 mC .60秒时,物体a 在物体b 的前方D .20秒时,a 、b 两物体相距最远5. 一滑块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滑行,t=0时其速度为l m/s ,从此时刻起在滑块运动方向上再施加一个水平作用力,力F 和滑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a 和b 所示,设在第1 s 内,第2s 内,第3s 内力F 对滑块做的功分别为W 1、W 2、W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W 1=W 2=W 3B .W 1<W 2<W 3C .W 1<W 3<W 2D .W 1=W 2<W 3二 、多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6. 如图所示,平行于光滑斜面的轻弹簧劲度系数为k ,一端固定在倾角为 的斜面底端,另一端与物块A 连接,物块B 沿斜面叠放在物块A 上但不黏连。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01直线运动练含解析
直线运动1.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均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 ) A. 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 B. 与它的位移成正比 C. 与它的速度成正比 D. 与它的动量成正比【来源】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物理(新课标I 卷) 【答案】 B2.【2016·上海卷】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为16 m 的路程,第一段用时4 s ,第二段用时2 s ,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 )A .22m/s 3 B .24m/s 3 C .28m/s 9D .216m/s 9【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2t时刻的瞬时速度,在第一段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在第二段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则物体加速度为:,故选项B 正确。
【考点定位】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
【方法技巧】本题先通过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2t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两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再根据加速度公式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
了,对给出的物理量所表示的含义明确,然后选择正确的公式分析解题。
3.【2015·浙江·15】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t ∆,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x ∆,用x t ∆∆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x t∆∆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 ( )A .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B .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C .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D .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 【答案】A【考点定位】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以表示瞬时速度,掌握光电门测量滑块瞬时速度的原理。
4.【2015·四川·9】严重的雾霾天气,对国计民生已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汽车尾气是形成雾霾的重要污染源,“铁腕治污”已成为国家的工作重点,地铁列车可实现零排放,大力发展地铁,可以大大减少燃油公交车的使用,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选题辑周测一直线运动
周测一直线运动解析:画出质点由静止开始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中Obc.显然三角形Ocd面积为v0t02,是初速度为0(末速度为v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而Obcd对应的面积比v0t02大,选项C对.5.(2020·广东肇庆一模)(多选)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图中△OPQ和△OQT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s2>s1).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s0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s0>s1,两车相遇1次B.若s0<s1,两车相遇2次C.若s0=s1,两车相遇1次D.若s0=s2,两车相遇1次答案:BC解析:由题图可知,在T时间内,甲车前进了s2,乙车前进了s1+s2;若s0>s1,则s0+s2>s1+s2,即s甲+s0>s乙,两车不会相遇,故A错误;若s0<s1,则s0+s2<s1+s2,即s甲+s0<s乙,在T时刻之前,乙车会超过甲车,但甲车速度增加得快,所以甲车还会超过乙车,则两车会相遇2次,故B正确;若s0=s1,则s0+s2=s1+s2,即s甲+s0=s乙,则两车只能相遇1次,故C正确;若s0=s2,则s0+s2=s2+s2>s1+s2,即s甲+s0>s乙,两车不会相遇,速度相等时距离最小,故D错误.6.(2020·湖南怀化一模)如图所示,甲、乙两车同时由静止从A点出发,沿直线AC运动.甲以加速度a3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到达C点时的速度为v.乙以加速度a1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到达B点后做加速度为a2的匀加速运动,到达C点时的速度亦为v.若a1≠a2≠a3,则( )A.甲、乙不可能同时由A到达CB.甲一定先由A到达CC.乙一定先由A到达CD.若a1>a3,则甲一定先由A到达C答案:A解析:根据速度—时间图线得,若a1>a3,如图(a)所示,因为末速度相等,位移相等,即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相等,则t甲<t乙.若a3>a1,如图(b)所示,因为末速度相等,位移相等,即图线与时间轴所围成的面积相等,则t甲<t乙.通过上述分析发现,本题作不出位移相等、末速度相等、时间也相等的图象,所以甲、乙不能同时到达.故A正确,B、C、D错误.7.(2020·河南安阳一模)一物体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以一定的初速度做匀减速运动.若已知物体在第1 s内位移为8.0 m,在第3 s内位移为0.5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第2 s内位移为4.0 m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一定为3.75 m/s2C.物体在2.5 s末速度一定为0.5 m/sD.物体停止运动的时刻为3.5 s末答案:A解析: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得,第1 s内的位移为x1=v0t1+12a0t21=8.0 m,第3 s内的位移为x3-x2=(v0t3+12a0t23)-(v0t2+12a0t22),代入数据解得v0=9.875 m/s,a0=-3.75 m/s2,故v3=v0+a0t=-1.375m/s,说明在3 s前物体已经停止运动.根据平均速度推论知,0.5 s末物体的速度为v=8 m/s,则从0.5s 末开始到物体停止运动的时间为v a ,则2 s 后物体运动的时间为v a -1.5 s =8 m/sa-1.5 s ,采用逆向思维得物体从2 s 后到停止运动的过程中位移为12a ⎝ ⎛⎭⎪⎫8 m/s a -1.5 s 2=0.5 m ,解得加速度大小为a =4 m/s 2.根据x 1-x 2=aT 2得,第2 s 内物体的位移为x 2=x 1-aT 2=8 m -4×1 m=4.0 m ,故A 正确,B 、D 错误.物体在2.5 s 末的速度为v′=v -at′=(8-4×2) m/s=0,故C 错误.8.(2020·湖北模拟)设竖直向上为y 轴正方向,如图所示图线为一质点沿y 轴运动的位置—时间(yt)图象,已知图线为一条抛物线,则由图可知( )A .t =0时刻质点速度为0B .0~t 1时间内质点向y 轴负方向运动C .0~t 2时间内质点的速度一直减小D .t 1~t 3时间内质点相对坐标原点O 的位移先为正后为负 答案:C解析:0~t 1时间内,y 不断减小,说明t =0时刻质点速度不为0,0~t 1时间内质点向y 轴正方向运动,故A 、B 错误.根据图线斜率表示速度可知,0~t 2时间内质点的速度一直减小,故C 正确;t 1~t 3时间内质点相对坐标原点O 的位移一直为正,故D 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7分)9.(6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示的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1)下列操作中必要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A .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线与长木板保持平行B .为减小系统误差,应使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C .调节木板的倾斜度以平衡摩擦力D .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2)如图是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选取0、1、2、3计数点,但0与2之间的原始记录数据已模糊不清,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 Hz ,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1)A(3分) (2)0.667(3分)解析:(1)细绳应与长木板表面平行,保证拉力即为其水平方向的合力,故A 正确;本实验中只要能使小车做加速运动即可,没必要应使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也没必要平衡摩擦力,B 、C 错误;开始记录时,应先给打点计时器通电打点,然后再释放钩码,让它带着纸带一同落下,如果先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由于重物运动较快,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会对实验产生较大的误差,故D 错误.(2)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其中间时刻的速度,所以v 01=s 1t 1=5.53×10-20.1m/s =0.553m/s ;v 03=18.59×10-20.3 m/s =0.619 7 m/s 2.0~1的中间时刻与0~3的中间时刻相差0.1 s ,故a =v 03-v010.1m/s 2=0.667 m/s 2.10.(11分)在某次实验中,图1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其中A 、B 、C 、D 、E 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0.1 s.(1)根据________可判定小车做________运动.(2)计算各点瞬时速度,v B =________m/s ,v C =________m/s ,v D =________m/s.(3)以打A 点为计时起点,在图2所示坐标系中作出小车的vt 图线,并根据图线求出a =________. (4)图线与纵轴交点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答案:(1)纸带上相等时间间隔位移差为定值,计数点间距依次增大 匀加速直线(2分) (2)1.38 2.64 3.90(3分)(3)如图所示 12.6 m/s 2(5分) (4)计数点A 对应的速度(1分)解析:(1)由题图1纸带可知,x BC -x AB =x CD -x BC =x DE -x CD =12.6 cm ,由此可知,小车在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定值,且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变大,故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0.1 s ,小车的瞬时速度v B =x AC 2T =0.276 m 2×0.1 s =1.38 m/s ,v C =x AD -x AB2T=0.603 m -0.075 m 2×0.1 s =2.64 m/s ,v D =x AE -x AC 2T =1.056 m -0.276 m2×0.1 s=3.90 m/s.(3)应用描点法作图,a =Δv Δt=12.6 m/s 2.(4)vt 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表示计数点A 对应的速度大小.11.(12分)(2020·湖南六校联考)20世纪风靡美国的一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方法“头脑风暴法”,某学校的一个“头脑风暴实验研究小组”,以“保护鸡蛋”为题,要求制作一个装置,让鸡蛋从高处落到地面而不被摔坏,鸡蛋要不被摔坏,直接撞击地面的最大速度不能超过2.0 m/s.现有一位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一个装置来保护鸡蛋,用A 、B 两块较粗糙的夹板夹住鸡蛋,鸡蛋夹放的位置离装置下端的距离s =0.45 m ,当鸡蛋相对夹板运动时,A 、B 夹板与鸡蛋之间的摩擦力都为鸡蛋重力的5倍,现将该装置从距地面某一高度处自由落下,装置碰地后速度为0,且保持竖直不反弹,不计装置与地面作用时间,g 取10 m/s 2.求:(1)如果没有保护,鸡蛋自由下落而不被摔坏的最大高度h ;(2)如果使用该装置保护,刚开始下落时装置的下端离地面的最大高度H. 答案:(1)0.2 m (2)4.25 m解析:(1)没有保护时,鸡蛋自由下落而不被摔坏,由v 2t -v 20=2gh 得h =0.2 m.(2)如果使用保护装置,则鸡蛋下落经历了两个过程:自由落体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设鸡蛋下落H 时的速度为v ,这个速度也是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设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则有v 2=2gH,2f -mg =ma ,f =5mg ,v 2t -v 2=2(-a)s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H =4.25 m.12.(18分)(2020·重庆七中等六校联考)据统计,开车时看手机发生事故的概率是安全驾驶的23倍,开车时打电话发生事故的概率是安全驾驶的2.8倍.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某一速度行驶时,司机低头看手机2 s ,相当于盲开50 m ,该车遇见紧急情况,紧急刹车的距离(从开始刹车到停下来汽车所行驶的距离)至少是25 m ,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1)求汽车行驶的速度和刹车的最大加速度大小;(2)若该车以108 km/h 的速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前方100 m 处道路塌方,该司机因看手机2 s 后才发现危险,司机的反应时间为0.5 s ,刹车的加速度与(1)问中大小相等.试通过计算说明汽车是否会发生交通事故.答案:(1)25 m/s 12.5 m/s 2(2)会发生交通事故解析:(1)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 1=x t =502m/s =25 m/s.汽车刹车的最大加速度为a ,则a =v 212x=12.5 m/s 2;(2)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v 2=108 km/h =30 m/s ,司机看手机时,汽车发生的位移为x 1=v 2t 1=60 m ,司机的反应时间内汽车发生的位移的大小为x 2=v 2Δt=15 m ,刹车后汽车发生的位移x 3=v 222a=36 m ,此过程中该汽车前进的距离为x =x 1+x 2+x 3=111 m>100 m , 所以该汽车会发生交通事故. 周测一 直线运动(B)(本试卷满分95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2020·安徽模拟)(多选)物体从A 点由静止出发,先以加速度a 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某速度v 后,立即以加速度a 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B 点时速度恰好减为0,所用总时间为t.若物体以速度v 0匀速通过AB 之间,所用时间也为t ,则( )A .v =2v 0 B.1a 1+1a 2=tvC.1a 1-1a 2=t 2vD.1a 1+1a 2=t 2v 答案:AB解析:根据题意并结合运动学公式有x =v 0t =v 2t 1+v 2t 2=v 2(t 1+t 2)=v2t ,解得v =2v 0,故A 正确;由t 1=v a 1,t 2=v a 2,得t =v a 1+v a 2,即1a 1+1a 2=tv ,故B 正确,C 、D 错误.2.(2020·陕西长安一中模拟)古希腊权威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经所言:物体从高空落下的快慢同物体的重量成正比,重者下落快,轻者下落慢.比如说,十磅重的物体落下时要比一磅重的物体落下快十倍.1 800多年来,人们都把这个错误论断当成真理而信守不移.直到16世纪,伽利略才发现了这一理论在逻辑上的矛盾.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通过实验来验证:伽利略用铜球从斜槽的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伽利略手稿中记录的一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伽利略对该实验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结论.下列哪项是伽利略得出的结论( )时间 1 2 3 4 5 6 7 8距离 32 130 298 526 824 1 192 1 600 2 104A.v t =v 0+atB.Δx T2=k C .v 2t -v 20=2ax D.x 1t 21=x 2t 22=x 3t 23=…=k答案:D解析:伽利略最初猜想沿斜面自由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即v =kt ;由此伽利略得出推论: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有x =k′t 2,即k′=x t 2,结合以上的分析,比较x t 2即可,则有x 1t 21=321;x 2t 22=13022=32.51;x 3t 23=29832≈331;x 4t 24=52642=32.8751;x 5t 25=82452=32.961;x 6t 26=1 19262≈331;x 7t 27=1 60072≈32.651;x 8t 28=2 10482=32.8751,由以上数据比较可知,各组数据中x t 2都接近32.5,考虑到测量的误差等原因,可以认为xt2是一个常数,即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四个选项中,A 、B 、C 错误,D 正确.3.(2020·东北三省四市二模)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用x 表示运动位移,用t 表示运动时间.从t =0时刻开始计时,物体xt与t 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为k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等于kB .物体做变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均匀减小C .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等于kD .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等于2k 答案:D解析:根据x =v 0t +12at 2可得x t =v 0+12at ,则x t t 图象的斜率为k =12a ;由题图可知-k =12a ,a =-2k ,可知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等于2k ,D 正确,A 、B 、C 错误.4.(2020·广东省实验中学月考)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前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 ,每块砖的厚度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B .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 .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dT2D .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7d2T答案:A解析:因为小球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可知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位置“1”是初始位置,初速度为零,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与题图矛盾,故A 错误,B 正确;根据Δx=aT 2得,小球下落的加速度a =Δx T 2=d T2,故C 正确;根据平均速度推论知,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v =x 242T =7d2T,故D 正确.5.(2020·江西南昌二模)一质点在t =0时刻从坐标原点出发,沿x 轴正方向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a 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t =1 s 时到达x =5 m 的位置,速度大小为v 1,此时加速度立即反向,加速度大小变为a 2,t =3 s 时质点恰好回到原点,速度大小为v 2,则( )A .a 2=3a 1B .v 2=3v 1C .质点向x 轴正方向运动的时间为2 sD .质点向x 轴正方向运动最远到x =9 m 的位置 答案:D解析:设质点运动的第一段时间为t 1,第二段时间为t 2,由题可知质点在1 s 末的速度为v 1,最后的速度为v 2,则x =12a 1t 21,代入数据得a 1=10 m/s 2,v 1=a 1t 1,v 2=a 2t 2-a 1t 1,由题意有x =v 12·t 1=v 2-v 12·t 2,联立解得a 2=12.5 m/s 2,v 1=10 m/s ,v 2=15 m/s ,即a 2=54a 1,v 2=32v 1,故A 、B 错误;质点向x 轴正方向减速的时间为t 3=v 1a 2=1012.5s =0.8 s ,所以质点向x 轴正方向运动的时间为t =t 1+t 3=1 s +0.8 s =1.8 s ,故C 错误;质点向x 轴正方向运动最远的位置x m =v 12(t 1+t 2)=102×(1+0.8) m =9 m ,故D 正确.6.(多选)在空中的某点O 处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不计空气阻力,0.8 s 后物体的速率变为4 m/s ,关于此时物体的位置和速度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 )A .在O 点上方,速度方向向下B .在O 点上方,速度方向向上C .在O 点,速度方向向下D .在O 点下方,速度方向向下 答案:BC解析:若物体此时的速度方向向下,即v =-4 m/s ,由公式v =v 0-gt 得,v 0=4 m/s ,则物体上升和下降的位移大小相等,物体回到了O 点,故A 、D 错误,C 正确;若物体此时的位置在O 点上方,速度方向向上,v =4 m/s ,由公式v =v 0-gt ,得v 0=12 m/s ,符合题意,B 正确.7.如图所示为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 图象.图中t 2=3t 1,质点在0~t 1时间内和t 1~t 2时间内位移相等.则( )A .在0~t 1时间内,质点的加速度逐渐变小B .在t 1~t 2时间内,质点的加速度逐渐变大C .质点在0~t 1时间内和t 1~t 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相等的D .质点在0~t 1时间内和t 1~t 2时间内,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 答案:D解析:根据vt 图线的斜率可得,在0~t 1时间内,质点的加速度逐渐变大,在t 1~t 2时间内,质点的加速度逐渐变小,A 、B 错误;质点在0~t 1时间内和t 1~t 2时间内位移相等,但时间不相等,所以平均速度不相等,C 错误;质点在0~t 1时间内和t 1~t 2时间内,速度都沿正方向,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D 正确.8.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t 图象如图所示,图中△OPQ 和△OQT 的面积分别为s 1和s 2(s 2>s 1).计时开始时,甲、乙两车相距s 0,在两车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甲车在乙车前方且s 0=s 1+s 2,两车相遇1次B .若甲车在乙车前方且s 0<s 1,两车相遇2次C .若乙车在甲车前方且s 0=s 2,两车不会相遇D .若乙车在甲车前方且s 0=s 1,甲车追上乙车前,在T 时刻相距最近 答案:B解析:T 时刻甲、乙两车速度相等.若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当s 1+s 2≥s 0+s 2,即s 0≤s 1时乙车将超越甲车,由于甲车加速度较大,此后甲车又将超越乙车,两车相遇两次;若乙车在前甲车在后,s 0=s 2时,甲车加速度较大,故两车在T 时间不会相遇,在t>T 时会相遇;当s 0=s 1时,有s 1+s 2=s 0+s 2,两车恰在T 时刻相遇.选项A 、C 、D 错误,B 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7分)9.(8分)如图甲所示,用包有白纸的质量为m(kg)的圆柱棒代替纸带和重物,蘸有颜料的毛笔固定在电动机上并随之转动,代替打点计时器.当烧断悬挂圆柱棒的线后,圆柱棒竖直自由下落,毛笔就在圆柱棒表面的纸上画出记号,如图乙所示,设毛笔接触棒时不影响棒的运动.测得记号之间的距离依次为20.0 mm 、44.0 mm 、68.0 mm 、92.0 mm 、116.0 mm 、140 mm ,已知电动机铭牌上标有“1 200 r/min”字样,由此研究圆柱棒的运动情况.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毛笔画相邻两条线的时间间隔T =________ s ,图乙中的________(填“左”或“右”)端是圆柱棒的悬挂端.(2)根据图乙所给的数据,可知毛笔画下记号D 时,圆柱棒下落的速度v D =________m/s ;圆柱棒竖直下落的加速度a =________m/s 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1)0.05 左 (2)1.6 m/s 9.6 m/s 2解析:(1)时间间隔T =601 200s =0.05 s ,从左向右相邻两条线的距离越来越小,所以左端是悬挂端.(2)由v n =x n +x n +12T可计算出v D =68.0+92.0×10-3m 2×0.05 s=1.6 m/s.由Δx=aT 2可得a =Δx T 2=24×10-3m 0.05 s=9.6 m/s 2.10.(10分)利用自由落体运动可测量重力加速度.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图中的M 为可恢复弹簧片,M 与触头接触,开始实验时需要手动敲击M 断开电路,使电磁铁失去磁性释放第一个小球,小球撞击M 时电路断开,下一个小球被释放.(1)为完成实验,除图示装置提供的器材外还需要的器材有________和________. (2)用图中所示的实验装置做实验,测得小球开始下落的位置与M 的高度差为120.00 cm ,手动敲击M的同时开始计时,到第80个小球撞击M 时测得总时间为40.0 s ,可求得重力加速度g =________m/s 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若该同学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A .手动敲击M 时提前计时 B .手动敲击M 时延后计时C .记录撞击M 的小球个数时少数了一个D .记录撞击M 的小球个数时多数了一个答案:(1)刻度尺 秒表(4分) (2)9.6(4分) (3)AC(2分)解析:(1)由h =12gt 2知,需要用刻度尺测量小球开始下落的位置与M 的高度差h ,用秒表测量总时间.(2)一个小球自由下落的时间t =40.080 s =0.50 s ,g =2h t 2=2×1.200 00.502m/s 2=9.6 m/s 2.(3)手动敲击M 时提前计时或记录撞击M 的小球个数时少数一个都会增加自由下落的时间t ,使根据g =2ht2算出的g 值偏小.11.(14分)一质点由静止开始从A 点向B 点作直线运动,初始加速度为a 0,(1)若以后加速度均匀增加,每经过n 秒增加a 0,求经过t 秒后质点的速度.(2)若将质点的位移s AB 平分为n 等份,且每过一个等分点后,加速度都增加a 0/n ,求该质点到达B 点时的速度.答案:(1)a 0t +a 02n t 2 (2)⎝ ⎛⎭⎪⎫3-1n a 0s AB解析:(1)作出at 图线,图线围成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每经过n 秒增加a 0,则t s 时,加速度a =a 0+tna 0,(2分)则t s 内速度的变化量Δv=12⎝ ⎛⎭⎪⎫a 0+a 0+t n a 0t =a 0t +a 02nt 2.(3分)因为初速度为零,则t s 后的速度v =a 0t +a 02nt 2.(2分)(2)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得,2a 0s AB n=v 21-0,(2分)2⎝ ⎛⎭⎪⎫a 0+a 0n s AB n =v 22-v 21.(1分)……2⎝ ⎛⎭⎪⎫a 0+n -1a 0n s AB n=v 2B -v 2n -1.(1分) 累加,解得v B =⎝ ⎛⎭⎪⎫3-1n as AB .(3分)12.(15分)同向运动的甲乙两质点在某时刻恰好通过同一路标,以此时为计时起点,此后甲质点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v =4t +12(m/s),乙质点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s =2t +4t 2(m),试求:(1)两质点何时再次相遇?(2)两质点再次相遇之前何时相距最远?最远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1)5 s (2)2.5 s 12.5 m解析:(1)由甲质点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v 甲=4t +12 (m/s)得甲做匀变速直线运动,v 0甲=12 m/s ,a 甲=4 m/s 2(2分)则甲的位移随时间变化关系为s 甲=12t +2t 2(m)①(2分)由乙质点位移随时间变化关系s 乙=2t +4t 2(m)②若甲乙再次相遇,两者位移相等,则有s 甲=s 乙③(1分) 由①②③得t 1=0 s t 2=5 s(1分)由题意得两质点5 s 时再次相遇.(1分)(2)由乙质点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s 乙=2t +4t 2得乙做匀变速直线运动,v 0乙=2 m/s ,a 乙=8 m/s 2(2分) 则乙的速度随时间变化关系为 v 乙=2 (m/s)+8t④(2分)由甲质点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 v 甲=4t +12 (m/s)⑤由题意得当两质点速度相等时,两者相距最远, v 甲=v 乙⑥(2分)由④⑤⑥得t 3=2.5 s⑦则两质点再次相遇之前2.5 s 相距最远(1分)由①②⑦得两质点的最远距离为s 甲-s 乙=12.5 m(1分)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016届高三二轮复习物理周测卷 一.直线运动含解析
2016万卷周测卷(一)直线运动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 。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经过某一路标,从此时开始,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先加速后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一个路标时的速度相同,则( )A .甲车先通过下一路标B .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C .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D .三辆车同时通过下一路标2.(2015山东高考真题)距地面高5m 的水平直轨道A 、B 两点相距2m ,在B 点用细线悬挂一小球,离地高度为h ,如图。
小车始终以4m s 的速度沿轨道匀速运动,经过A 点时将随车携带的小球由轨道高度自由卸下,小车运动至B 点时细线被轧断,最后两球同时落地。
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210g m s 。
可求得h 等于A .1.25mB .2.25mC .3.75mD .4.75m3.(2015江苏高考真题)如图所示,某“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m 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s 和2s 。
关卡刚放行时,一同学立即在关卡1处以加速度22/m s 由静止加速到2m/s ,然后匀速向前,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A .关卡2B .关卡3C .关卡4D .关卡54. 如图所示,一滑块以初速度v 0自固定于地面的斜面底端冲上斜面,到达某一高度后又返回底端。
取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
下列表示滑块在斜面上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5. 伽利略对变速运动问题研究时,坚信自然界的规律是简洁明了的,他从这个信念出发,猜想落体一定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而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它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
但是,速度的变化怎样才算“均匀”呢?他考虑了两种可能: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时间来说是均匀的,即v 与t 成正比,另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位移来说是均匀的,即v 与x 成正比。
后来发现,如果v 与x 成正比,将会推导出十分复杂的结论。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01 直线运动(练)(含解析)
专题01 直线运动(练)1.【2016·全国新课标Ⅲ卷】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 内位移为s ,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
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 )A .2s tB .232s tC .24s tD .28s t【答案】A【方法技巧】在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时,由于这一块的公式较多,涉及的物理量较多,并且有时候涉及的过程也非常多,所以一定要注意对所研究的过程的运动性质清晰明了,对给出的物理量所表示的含义明确,然后选择正确的公式分析解题。
2.【2015·江苏卷】如图所示,某“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m 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s 和2s 。
关卡刚放行时,一同学立即在关卡1处以加速度2m/s 2由静止加速到2m/s ,然后匀速向前,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 ( )A .关卡2B .关卡3C .关卡4D .关卡5 【答案】C【解析】由题意知,该同学先加速后匀速,速度增大到2m/s 用时t 1=1s ,在加速时间内通过的位移m at x 12121==,t 2=4s ,x 2=vt 2=8m ,已过关卡2,t 3=2s 时间内x 3=4m ,关卡打开,t 4=5s ,x 4=vt 4=10m ,此时关卡关闭,距离关卡4还有1m ,到达关卡4还需t 5=1/2s ,小于2s ,所以最先挡在面前的是关卡4,故C 正确。
【方法技巧】本题主要是公式,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匀速运动的位移、速度公式,可以分段计算,注意关卡的开关、闭关时间,找到位移与关卡间距离的关系。
3.【2015·福建卷】一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其运动过程的v-t 图像如图所示,求:(1)摩托车在0-20s 这段时间的加速度大小a ;(2)摩托车在0-75s 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大小。
【答案】(1)1.5m/s 2 (2)20 m/s【解析】(1)由图知,在0-20s 内做匀加速运动,根据tv a ∆∆=,可求加速度a =1.5m/s 2; (2)根据v-t 图像与坐标轴围面积表示位移可求在0-75s 时间内位移为x =1500m ,所以平均速度为20m s x v t==. 【方法技巧】本题主要识图能力,理解v-t 图像的含义,利用图像求解加速度与位移、平均速度等4.【2014·全国Ⅰ卷】公路上行驶的两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高中物理高三专项训练高三二轮专题精练之:直线运动.doc
高三二轮专题精练之: 直线运动班次姓名学号1.物体沿向来线运动,在刻时的速度为 v 2,则t 时间内经过的行程是v 1 和 v 2 的关系为 ()s ,它在中间地点处的速度为v 1,在中间时A . 当物体做匀加快直线运动时,C. 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v 1>v 2 v 1=v 2B.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D.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 v 1>v 2v 1<v 22.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像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地点,如下图,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由图可知( )A .在时辰 t 2 以实时辰 t 5 两木块速度同样B .在时辰 t 1 两木块速度同样C .在时辰 t 3 和时辰 t 4 之间某瞬时两木块速度同样D .在时辰 t 4 和时辰 t 5 之间某刹时两木块速度同样3.如下图,能够表示两个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同时落地的速度-时间图象的是(t 0 表示落地时间)( )v vvv112 1221θθθ θtO2Ot 0 tOt 0 tOt 0 t 0 tA .B .C .D .4.如下图, A 、 B 两物体相距 s=7m ,物体 A 以 v A =4m/s 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
而物体B此时的速度 v B =10m/s ,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加快度 a =- 2m/s 2。
那么物体 A 追上物体 B所用的时间为()v Av BA . 7sB . 8sABC . 9sD . 10ss5.物体静止在圆滑水平面上,先对物体施一水平向右的恒力F 1,经 t 秒后物体的速率为 v 1时撤去 F 1,立刻再对它施一水平向左的水平恒力 F 2,又经 2 t 秒后物体回到出发点,此时速率为 v 2,则 v 1、 v 2 间的关系是 ()A . v 1v 2 B . 2v 1 v 2 C . 3v 1 2v 2 D . 5v 1 3v 26.气球以 10m/s 的速度匀速上涨, 某时辰在气球正下方距气球4m 处有一石子以 20m/s 的速度竖直上抛,不计阻力,取g=10m/s 2,则石子( )A .必定能击中气球B .必定不可以击中气球C .若气球速度减小,必定还可以击中气球D .若气球速度增添,必定不可以击中气球7.一筑路工人在长300m 的地道中,忽然发现一辆汽车在离右地道口150m 处以速度v o =54km/h 向地道驶来,因为地道内较暗,司机没有发现这名工人。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直线运动测含解析.doc
直线运动【满分:11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运动着的汽车制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3.5 s停止,则它在制动开始后的1 s内、2 s内、3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A.1∶3∶5 B.1∶2∶3 C.1∶8∶16 D.3∶5∶6【答案】 C【解析】错误!未指定书签。
2.某新型战机在跑道上由静止开始做加速直线运动.测得战机5s末的速度为40m/s、10s末飞离跑道时的速度为 70m/s,在跑道上共运动了 500m.则它在跑道上运动的平均速度为()A.35m/s B.40m/s C.50m/s D.70m/s【答案】 C【解析】由题意可知,飞机在总位移为500m,用时10s,则由平均速度公式可得:错误!未指定书签。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要注意找出相应的位移和时间,本题应注意飞机的运动不是匀加速运动,故不能根据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求解.3.一质点在0~10 s内,其v-t图象的图线恰好是与两坐标轴相切的圆弧,则()错误!未指定书签。
A.0时刻,质点的加速度等于0B.10 s内质点的位移约为21.5 mC.质点的加速度大小等于1m/s2时的速度等于4.5 m/sD.质点的加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答案】 B错误!未指定书签。
4.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初速度为零的竖直向下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B.只在重力作用下的竖直向下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C.重的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值大D.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答案】 D【解析】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为g,初速度为零的竖直向下的运动的加速度不一定是g,所以不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故A错误;只在重力作用下的竖直向下的运动不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要看初速度是否等于零,故B错误;无论轻还是重的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都是g,故C错误;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2016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02直线运动(测)(原卷版)
2016年高三二轮复习讲练测之测案【新课标版物理】总分_______ 时间_______ 班级_______ 学号_______ 得分_______【满分:110分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
第9-12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重庆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关于伽利略对自由落体的研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伽利略认为在同一地点,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快慢不同B.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C.伽利略通过数学推演并用小球在斜面上运动,验证了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伽利略用小球在斜面上运动“冲淡重力”,验证了运动速度与位移成正比2.【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新校2016届高三10月月考物理试题x】如图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向右飘,在河面上的两条船上的旗帜分别向右和向左飘,两条船运动状态是:()A. A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B. A船肯定是静止的C. B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D. B船可能是静止的3.【2016•辽宁师大附中高三上期中】一个物体在多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仅使其中一个力大小逐渐减小到零,然后又从零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大小(此力的方向始终未变),在此过程中其余各力均不变.那么,图中能正确描述该过程中物体速度变化情况的是:()4.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该质点: ( )A 、在第1s 末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B 、在第2s 末加速度方向发生了改变C 、在前2s 内发生的位移为零D 、第3s 末和第5s 末的位置相同5.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物理试题】一列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人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的旁边观测,第一节车厢通过他历时2s ,整列车厢通过他历时8s ,则这列火车的车厢有: ( ) A .16节 B .17节C .18节D .19节6.【2016•衡水市二中高三上期中】如图所示,两条曲线为汽车a 、b 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的v-t 图像,已知在t 2时刻,两车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t 1~t 2时间内,a 车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B .在t 1~t 2时间内,a 车的位移比b 车的小C .t 2时刻可能是b 车追上a 车D .t 1时刻前的某一时刻两车可能相遇7.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物理试题】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出发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x-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以看出在0~4 s 内: ( )A .甲、乙两物体始终同向运动B .4s 时甲、乙两物体间的距离最大C .甲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的平均速度D .甲、乙两物体之间的最大距离为4 mA B C D8. 【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9月教学质量监测考试物理试题】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实验,若从t =0时起汽车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移与速度的平方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0时汽车的速度为10m/sB 、刹车过程持续时间为5sC 、刹车过程经过3s 的位移为7.5mD 、刹车过程汽车加速度大小为9. 【西藏拉萨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某一时刻a ,b 两物体以不同的速度经过某一点,并沿同一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两物体的加速度相同,则在运动过程中: ( )A .a ,b 两物体速度之差保持不变B .a ,b 两物体速度之差与时间成正比C .a ,b 两物体位移之差与时间成正比D .a ,b 两物体位移之差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10.【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把在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称“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另类加速度”定义为A =v t - v 0s ,其中v 0和v t 分别表示某段位移s 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A >0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A <0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而现在物理学中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v t - v 0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A 不变,则a 也不变. B.若A >0且保持不变,则a 逐渐变大. C .若A 不变,则物体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v 0+ v t2 . D.若A 不变,则物体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v 02+ v t 2211.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9月月考物理试题】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位移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 )A .当乙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20mB .在0~10s 这段时间内,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大C .在10s~25s 这段时间内,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小D.两物体在10s时相距最远,在25s时相遇12.【2016•株洲市二中高三第一次月考】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直线开出,然后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下表给出了不同时刻汽车的速度,根据表格可知:()A、汽车在t=5s时刻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B、汽车匀速运动的时间为5sC、汽车从开始运动直到停止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约8.73m/sD、汽车加速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减速段的平均速度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2016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直线运动阶段综合测评
4.(2014届上海市奉贤区期末)一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可知()
A.4 s内物体在做曲线运动
B.4 s内物体的速度一直在减小
C.物体的加速度在2.5 s时方向改变
D.4 s内物体速度的变化量的大小为8 m/s
解析:4 s内物体在做直线运动,4 s内物体的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选项A、B错误;物体的速度在2.5 s时方向改变,4 s内物体速度的变化量的大小为8 m/s,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答案:A车在后,某时刻两车同时开始运动,两车运动的过程如图所示,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当t=4 s时两车相遇
B.当t=4 s时两车间的距离最大
C.两车有两次相遇
D.两车有三次相遇
解析:t=4 s时两车速度相等,甲车的位移x1=(16+8)×2=48 m,乙车的位移x2=40 m,x1-x2=8 m>6 m,故两车在4 s前就已经相遇,选项A错误;t=4 s时甲在乙前2 m处,故选项B错误;当t=6 s时甲乙两车第二次相遇,此后甲车做匀速运动,乙车做匀减速运动在t=10 s时两车第三次相遇,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D.人追不上公共汽车,且车开动后,人车之间的距离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设两者速度相等时用时为t,对汽车:v=v0+at,即:6=0+1×t,解得:t=6 s,此时:x人=vt=6×6=36 m,x车=×t=×6=18 m,x车+d-x人=18+20-36=2 m,此时未追上,以后就追不上,相距最近为2 m,在人追车的过程中,当人的速度比车大时,两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当车的速度增加到比人的速度大时,两者的距离越来越大.故选项B、D正确.
A.t1>t2
B.t1=t2
C.v1∶v2=1∶2
2016年高考真题1直线运动
2016年高考真题1 直线运动一、选择题1. (全国新课标I 卷,21)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
已知两车在3t s =时并排行驶,则( )。
双选A. 在1s t =时,甲车在乙车后B. 在0t =时,甲车在乙车前7.5mC. 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2s t =D. 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m2.(全国新课标II 卷,19)两实心小球甲和乙由同一种材料制成,甲球质量大于乙球质量.两球在空气中从静止开始下落,假设它们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与球 的半径成正比,与球的速率无关.若它们下落相同的距离,则( )双选A .甲球用的时间比乙球长B .甲球末速度的大小大于乙球末速度的大小C .甲球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球加速度的大小D .甲球克服阻力做的功大于乙球克服阻力做的功。
3.(全国新课标III 卷,16).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 内位移为s ,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
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
A. B. C. D.4.(上海卷,14)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为16 m 的路程,第一段用时4 s ,第二段用时2 s ,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
(A)22m/s 3 (B)24m/s 3 (C)28m/s 9 (D)216m/s 95.(江苏卷,5)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速度v 和位置x 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
6.(海南卷,1)在地面上方某一点将一小球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在随后的运动中( )。
A .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都在不断变化B .速度与加速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一直减小C .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率的该变量相等D .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动能的改变量相等。
二、计算题1、(四川卷10题17分)避险车道是避免恶性交通事故的重要设施,由制动坡床和防撞设施等组成,如图竖直平面内,制动坡床视为水平面夹角为的斜面。
2016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答案:一、直线运动
2016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一、直线运动一、选择题1. 【解析】根据v t -图,甲、乙都沿正方向运动。
3s t =时,甲、乙相遇,=30m/s v 甲,=25m/s v 乙,由位移和v t -图面积对应关系,0-3s 内位移1=330m=45m 2x ⨯⨯甲,()1=310+25m=52.5m 2x ⨯⨯乙。
故0t =时,甲乙相距1-=7.5m x x x ∆=乙甲,即甲在乙前方7.5m ,B 选项正确。
0-1s 内,1=110m=5m 2x '⨯⨯甲,()1=110+15m=12.5m 2x '⨯⨯乙,2=7.5m x x x 乙甲''∆=-,说明甲、乙第一次相遇。
A 、C 错误。
乙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为=45m 5m=40m x x x 甲甲'=--,所以D 选项正确; 2.【答案】BD【解析】由已知 设f kR = ① 则受力分析得F mg f =-合 ② F ma =合 ③343m R πρ=⋅ ④由①②③④得243k a g R πρ=-⋅ 由m m >甲乙 ρρ=甲乙 可知a a >甲乙 C 错 由v-t 图可知甲乙位移相同,则v v >甲乙 B 对 t t <甲乙 A 错由功的定义可知 =W f x ⋅克服 x x =甲乙 f f >甲乙 则W W >甲克服乙克服 D 对3. 【答案】A 【解析】设初速度为1v ,末速度为2v ,根据题意可得221211922mv mv ⋅=,解得213v v =,根据0+v v at =,可得113+v v at =,解得12at v =,代入2112s v t at =+可得2sa t=,故A 正确; 4. 【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在第一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1116/4v v m s ==;在第二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2216/2v v m s ==;则物体加速度为:21844//33v v a m s m s t --===,故B 正确 5.【答案】A【解析】由题意知,小球在下落的过程中速度方向向下,与题目中规定的正方向相反,为负值,C 、D 错;小球的运动为匀变速运动,依据2202v v ax -=可知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二次函数,故A 正确,B 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万卷周测卷(一)直线运动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 。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甲、乙、丙三辆汽车以相同的速度经过某一路标,从此时开始,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先加速后减速,丙车先减速后加速,它们经过下一个路标时的速度相同,则( ) A .甲车先通过下一路标 B .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 C .丙车先通过下一路标 D .三辆车同时通过下一路标2.(2015山东高考真题)距地面高5m 的水平直轨道A 、B 两点相距2m ,在B 点用细线悬挂一小球,离地高度为h ,如图。
小车始终以4m s 的速度沿轨道匀速运动,经过A 点时将随车携带的小球由轨道高度自由卸下,小车运动至B 点时细线被轧断,最后两球同时落地。
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的大小210g m s 。
可求得h 等于A .1.25mB .2.25mC .3.75mD .4.75m3.(2015江苏高考真题)如图所示,某“闯关游戏”的笔直通道上每隔8m 设有一个关卡,各关卡同步放行和关闭,放行和关闭的时间分别为5s 和2s 。
关卡刚放行时,一同学立即在关卡1处以加速度22/m s 由静止加速到2m/s ,然后匀速向前,则最先挡住他前进的关卡是A .关卡2B .关卡3C .关卡4D .关卡54. 如图所示,一滑块以初速度v 0自固定于地面的斜面底端冲上斜面,到达某一高度后又返回底端。
取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
下列表示滑块在斜面上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5. 伽利略对变速运动问题研究时,坚信自然界的规律是简洁明了的,他从这个信念出发,猜想落体一定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而最简单的变速运动,它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
但是,速度的变化怎样才算“均匀”呢?他考虑了两种可能: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时间来说是均匀的,即v 与t 成正比,另一种是速度的变化对位移来说是均匀的,即v 与x 成正比。
后来发现,如果v 与x 成正比,将会推导出十分复杂的结论。
那么,十分复杂的结论是什么呢?下面关于这个结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是二次函数关系。
B 、物体运动的位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是二次函数关系。
C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的速度成正比关系。
D 、t=0时刻,初速度和位移均为零。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 )6. 一物体自t =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有A .在t =6s 时物体离出发点最远,最远为30mB .在0~6s 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v vv vv vv vC.在0~4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7.5m/sD.在5~6s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负功7.(2015新课标I高考真题)如图(a),一物块在t=0时刻滑上一固定斜面,其运动的v—tv、1v、1t均为已知量,则可求出图线如图(b)所示。
若重力加速度及图中的A.斜面的倾角B.物块的质量C.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D.物块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8. 一水平传送带以2.0m/s的速度顺时针传动,水平部分长为2.0m,其右端与一倾角为θ=37°的光滑斜面平滑相连,斜面长为0.4m,一个可视为质点的物块无初速度地放在传送带最左端,已知物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μ=0.2,试问:(1)物块到达传送带右端的速度。
(2)物块能否到达斜面顶端?若能则说明理由,若不能则求出物块上升的最大高度。
(sin37°=0.6,g取l0 m/s2)9. (2015新课标2高考真题)下暴雨时,有时会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某地有一倾角为θ=37°(sin37°=53)的山坡C ,上面有一质量为m 的石板B ,其上下表面与斜坡平行;B 上有一碎石堆A (含有大量泥土), A 和B 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
假设某次暴雨中,A 浸透雨水后总质量也为m (可视为质量不变的滑块),在极短时间内,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1减小为83,B 、C 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减小为0.5,A 、B 开始运动,此时刻为计 时 起点;在第2s 末,B 的上表面突然变为光滑,μ2保持不变。
已知A 开始运动时,A 离B 下边缘的距离l =27m ,C 足够长,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 2。
求: (1)在0~2s 时间内A 和B 加速度的大小 (2)A 在B 上总的运动时间2016万卷周测卷(一)答案解析一、单选题 1. 【答案】B 2. 【答案】A【解析】小球从A 点掉下后做平抛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由h=0.5gt2得A 点卸下的小球落地的时间为1s ,根据匀速运动的特点得小车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时间为0.5s ,故B 点悬挂的小球落地的时间为0.5 s ,B 点悬挂的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由h=0.5gt 2得小球下落的高度为1.25m ,A 项正确。
3. 【答案】C【解析】由题意知,该同学先加速后匀速,速度增大到2m/s 用时t 1=1s ,在加速时间内通过的位移m at x 12121==,t 2=4s ,x 2=vt 2=8m ,已过关卡2, t 3=2s 时间内x 3=4m ,关卡打开,t 4=5s ,x 4=vt 4=10m ,此时关卡关闭,距离关卡4还有1m ,到达关卡4还需t 5=1/2s ,小于2s ,所以最先挡在面前的是关卡4,故C 正确。
4. 【答案】A 5. 【答案】C二、多选题 6. 【答案】BC 7. 【答案】ACD【解析】小球滑上斜面的初速度0v 已知,向上滑行过程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末速度0,那么平均速度即02v ,所以沿斜面向上滑行的最远距离012vs t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向上滑行过程01sin cos v g g t θμθ=+,向下滑行11sin cos vg g t θμθ=-,整理可得011sin 2v v g t θ+=,从而可计算出斜面的倾斜角度θ以及动摩擦因数,选项AC 对。
根据斜面的倾斜角度可计算出向上滑行的最大高度00101101sin 224v v v v v s t v gt gθ++=⨯=,选项D 对。
仅根据速度时间图像,无法找到物块质量,选项B 错。
三、简答题8.答案:(1)2m/s (2)不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0.2m解析:(1)物块在传送带上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μmg=ma l ,s 1=L a v <m 1212=,所以在到达传送带右端前物块已匀速,速度为2m/s 。
(2)物块以初速度ν0滑上斜面,之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加速度大小a 2=gsin θ,当物块速度减为零时上升高度最大,此时沿斜面上滑的距离为s2=m 312220=a v ;由于s 2<0.4m ,所以物块未到达斜面的最高点。
物块上升的最大高度:h m =s 2sin θ=0.2m 。
9.【答案】(1)a 1=3m/s 2; a 2 =1m/s 2;(2)4s【解析】(1)在s 内,A 和B 受力如图所示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和力的平衡条件得: f 1=μ1N 1 N 1=mgcos θ f 2=μ2N 2N 2=N 1+ mgcos θ以沿着斜面向下为正方向,设A 和B 的加速度分别为a 1和a 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11sin ma f mg =-θ 212sin ma f f mg =+-θ联立以上各式可得a1=3m/s2a2=1 m/s2(2)在t1=2s,设A和B的加速度分别为a1和a2,则v 1=a1t1=6m/sv 2=a2t1=2m/st>t1时,设A和B的加速度分别为a’1和a’2,此时AB之间摩擦力为0,同理可得:a’1=6 m/s2a’2=-2 m/s2即B做匀减速,设经时间t,B的速度减为零,则:v2+a’2t2=0联立(10)(12)(13)可得t2=1s在t1-t2时间内,A相对于B运动的距离为s=(12a1t21+v1t2+12a’1t22)-(12a2t21+v2t2+12a’2t22)=12m<27m此后B静止不动,A继续在B上滑动,设再经时间t后,A离开B,则有L-s=(v1+a’1t2)t3+12a’1t23可得,t3=1s(另一解不合题意,舍去)则A在B上的运动时间为t总t 总=t1+t2+t3=4s(利用下面的速度图象求解,正确的,参照上述答案信参考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