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新西师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图形的放大或缩小》学案(精品资料)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2.学会使用倍数比和中心对称进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3.能够通过绘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图形。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使用倍数比进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2.学生能够通过中心对称进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理解概念并进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2.学生能够通过绘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图形。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让学生想象一种情景:如果我们想把一张纸放大或缩小,我们会怎么做呢?让学生讨论并总结其中的方法。

2. 引入新知识(10分钟)向学生介绍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放大是指把一个图形变得比原来大,缩小是指把一个图形变得比原来小。

3. 倍数比的使用(30分钟)(1)倍数比的定义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倍数比,如何使用倍数比进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给学生几组图形,让他们使用倍数比进行操作。

(2)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让学生学会使用倍数比对图形进行放大与缩小,并通过练习掌握。

4. 中心对称的使用(30分钟)(1)中心对称的定义介绍中心对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中心对称就是将一个图形沿着中心轴进行对称,使得对称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相等。

(2)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让学生通过中心对称的方法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并练习一些例题以掌握这个方法。

五、教学总结(5分钟)对本次课进行简单总结和复习。

六、教学评价1.学生能否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2.学生能否使用倍数比和中心对称对图形进行放大与缩小;3.学生能否通过绘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图形。

西师大小学数学六上《5.1图形的放大或缩小》word教案新部编本

西师大小学数学六上《5.1图形的放大或缩小》word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教学内容】西师版六年级上期第85—89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意义,理解图形的各条边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或同时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几,图形不变形的道理。

并能正确地对图形进行扩大或缩小。

2.在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的操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参与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要按一定的比例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图形才不变形的道理,并能正确地对图形进行扩大或缩小。

【教具、学具准备】相关图片、课件、方格纸等。

【教学过程】一、直观引入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张精美的照片,想看吗?(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很小的一张图片,如图1)师:有什么问题?学生可能回答图片太小了。

师:有什么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要求:把图片放大一点。

(师板书:放大)师:那我来把它放大。

(师边说边把图片拖很大,使学生只看到图片的一个局部,如图2。

)怎么样?这下没问题了吧?指导学生发现图片放得太大了,可以缩小一点。

师板书:缩小,然后把图片拖到适当大小(如图3)。

图3图1图2师:刚才这张图片经历了什么?生:放大和缩小。

师:咱们这节可就来研究“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两遍。

[点评:用图形“太小”、“太大”的方式,自然地引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切入课题迅速、贴切,辅之放大或缩小的直观演示,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探究欲望,为后面的学习作学习动力方面的准备]二、探索新知1.理解什么叫放大缩小师:同学们,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怎么理解放大和缩小?学生可能理解为放大就是把图片拉大点,缩小就是把图片拉小一点。

2016-2017年新西师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精品课件)

2016-2017年新西师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精品课件)
西师新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1课
学习目标
1.了解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意义,能理解图形 的放大或缩小。 2.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放大 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 法。
下面各组图形有什么相同的或不同的?
下面各组图形有什么相同的或不同的?
你能摆出两个大小不同 的正方形吗?
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形状相同,大小相同——完全相同图形 形状相同,大小不同——放大或缩小图形
每组图中的两个图形之间有什么变化?
每组图中的两个图形之间有什么变化?
从左到右,图形放大了,但形状没变。
把左边的正方形各边放大到原来的3倍。
把长方形的长、宽都缩小为原来的
1 。 2
把L形的各边放Βιβλιοθήκη 4倍。设计一个你喜欢的图形, 再将它放大或缩小。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问吗?
练习十八第1、4题。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图形的放大或缩小》优秀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图形的放大或缩小》优秀教学设计

《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材(西师版)六年级上册第64-65页,完成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目标】1.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意义,探究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变化规律,会按要求将图像放大或缩小。

2.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提升数学素养。

3.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意义,掌握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变化规律,会按要求作图。

【教学难点】理解图形放大或缩小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学生:圆规、刻度尺或三角板、铅笔、橡皮擦(课前把学生组织起看,感受视频)(课前板书课题:图形放大或缩小)课前师生互动师:同学们,说说看,你们喜欢怎样的老师?生:我喜欢和蔼可亲的老师。

师:(面带笑容很自信的)看老师的样子还算和蔼可亲的吧!生1:我喜欢有学问、有知识、对学生比较严格的老师。

生2:我比较喜欢幽默的老师。

师:我也比较喜欢幽默的老师。

随话说,幽默是智慧的化身嘛!就让我们在幽默的交谈中度过愉快的40分钟,好吗?师:猜猜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回答要求学生做一做)生1:我认为老师肯定喜欢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

(那我们该怎么举手?)生2:喜欢大声回答问题的学生(声音洪亮的学生)(师:你觉得你的声音洪不洪亮?生:不够师:那,你能够再洪亮一点吗?)生3:喜欢认真听讲的学生(那你们觉得应该是怎么做呢?)生2:我认为老师肯定喜欢成绩好的学生师:那你们能做到吗?生:能。

师:老师期待你们的精彩表现。

上课。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初步理解图形放大或缩小的特征师:同学们,刚才看到的是我校的葫芦丝《梦回古剑》在重庆电视台少儿春晚演出的视频,我们参加这次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当时我们还进行了合影,留下了这样一张照片,来,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很小的照片)。

诶,同学们,这张照片你们觉得怎么样啊?(语气要兴奋,上扬)生:太小了,看不清。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图形的放大或缩小|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图形的放大或缩小|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图形的放大或缩小|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中的第五章第一节《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我们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简单的数学运算来实现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我们将学习如何将一个图形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并且能够理解放大和缩小对图形面积和周长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图形放大和缩小的基本概念,了解放大和缩小对图形面积和周长的影响,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方法,以及放大和缩小对图形面积和周长的影响。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放大和缩小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白板、粉笔、图表、计算器以及一些实际的图形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图形,比如一个正方形,然后将其放大或缩小,让学生们观察并描述他们看到了什么。

2. 新课导入:我会向学生们介绍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概念,并通过一些实例来解释放大和缩小的方法。

3. 讲解与演示:我会通过一些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实例,向学生们展示如何将一个图形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同时,我还会解释放大和缩小对图形面积和周长的影响。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们一些实际的题目,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和解答。

比如,给定一个正方形的边长,让学生计算将其放大或缩小一定比例后的面积和周长。

5. 课堂讨论:我会鼓励学生们相互交流他们的计算结果和心得体会,以加深他们对图形放大和缩小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图形放大和缩小的概念,以及放大和缩小对图形面积和周长的影响。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

七、作业设计课后,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们能够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放大或缩小1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放大或缩小1  西师大版

《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意义,能理解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放大或缩小过程;掌握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喜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要按一定的比例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图形才不变形的道理教学难点:正确地对图形进行扩大或缩小。

教具、学具准备相关图片、课件、方格纸等。

教学过程一、直观引入二、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张精美的照片,想看吗?(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三、(出示很小的一张图片,如图1)四、师:有什么问题?五、学生可能回答图片太小了。

六、师:有什么要求?七、学生提出自己的要求:把图片放大一点。

八、(师板书:放大)九、师:那我来把它放大。

(师边说边把图片拖很大,使学生只看到图片的一个局部,如图2。

)怎么样?这下没问题了吧?十、指导学生发现图片放得太大了,可以缩小一点。

十一、师板书:缩小,然后把图片拖到适当大小(如图3)。

十二、师:刚才这张图片经历了什么?十三、生:放大和缩小。

十四、师:咱们这节可就来研究“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十五、(师板书课题)生齐读两遍。

十六、[点评:用图形“太小”、“太大”的方式,自然地引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切入课题迅速、贴切,辅之放大或缩小的直观演示,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探究欲望,为后面的学习作学习动力方面的准备]十七、二、探索新知十八、1.理解什么叫放大缩小十九、师:同学们,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怎么理解放大和缩小?二十、学生可能理解为放大就是把图片拉大点,缩小就是把图片拉小一点。

二十一、师:你们是这样理解的,这种理解对不对呢?现在我们就拿这张图片为例来按照你们的理解试一试。

二十二、师操作把图片拉扁或拉宽,使图片变形(如图4)。

二十三、师:如果你拿张照片到相馆去,相馆像这样把照片给你扩大或缩小,你还要吗?学生可能回答:不要,图片都已经变形了,看不清楚了。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的放大或缩小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探讨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这是几何变换的一个重要部分。

学生将学习如何识别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并理解其基本性质。

课程将涵盖放大与缩小的定义、比例尺的概念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这些概念。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概念。

2. 培养学生通过比例尺计算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尺寸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放大与缩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建立放大与缩小比例的概念。

2. 引导学生理解放大与缩小对图形面积和周长的影响。

3.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选择正确的比例尺。

教具学具准备1. 几何图形模型或图片。

2. 放大镜和缩小镜。

3. 比例尺教具。

4. 白板和标记笔。

5. 练习题和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的实例,如地图、照片等,引入放大与缩小的概念。

2. 基本概念:讲解放大与缩小的定义,以及比例尺的应用。

3. 互动活动:学生分组,使用教具进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实际操作。

4. 性质讲解:分析放大与缩小对图形面积、周长的影响。

5. 实例演示:教师通过板书演示如何使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6. 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8.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放大与缩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板书将包括以下部分:1. 放大与缩小的定义。

2. 比例尺的概念及其应用。

3. 放大与缩小对图形面积和周长的影响。

4. 实际问题解决的步骤。

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观察生活中放大与缩小的实例,记录下来并尝试解释。

3. 设计一个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小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课后反思1. 学生对放大与缩小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情况。

3.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

4. 教学方法和材料的适用性和改进空间。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图形放大或缩小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图形放大或缩小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图形放大或缩小教学设计1、图形放大或缩小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意义,能理解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2.过程能力与方法: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难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方格纸、火柴或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谈话:课前,咱们先来玩一个游戏,比比谁的眼睛最亮。

(课件演示)这是一位大家熟悉与喜爱的明星的照片,能看相出他是谁吗?(放大)这样能看清了吗?为什么刚才看不清而现在却能看清了呢?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现象。

教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现象?其实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图像放大和缩小的问题,如修建房屋和桥梁、修建公路和铁路等都需要先把物体绘在图纸上;同学们写生,也要按一定的比例把事物进行缩小;科学家在观察很小的微生物时也要用放大镜,然后按一定的比例把他们放大再记录下来,看来图形的放大或缩小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

所以,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索“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教师揭示课题——图形放大或缩小。

(教师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熟悉生活情境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并且帮助学生辨析生活中放大与缩小和数学意义上的放大与缩小的区别,初步感知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变化规律。

】(二)探究新知投影出示例1第一幅图片。

请同学们观察这两幅图,同桌之间说一说两张图片有什么相同或不同?这是两张大小和画面都完全相同的图片。

(教师可板书:形状相同,大小相同。

)真的是完全相同吗?我们来验证一下。

(教师用课件示进行验证。

)谈话:同学们去过动物园吗?你们最喜欢什么动物?喜不喜欢大象?下面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动物园吧!课件出示动物园的情境,最后定格在大象图片,变成两张大小不同但画面相同的图片。

小学数学西师新版六年级上册《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教案

小学数学西师新版六年级上册《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教案

小学数学西师新版六年级上册《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意义,能理解图形的放大或缩小2.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难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相关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课件展示:学校教学楼图片或者学生照片,将几组图片放大和缩小。

2.观察:你发现了什么?3.举例:你能举出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遇到图像放大和缩小的问题吗?4.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二、新授1.课件出示例1图片,学生:这是两张大小和画面都完全相同的图片。

(板书:形状相同,大小相同)教师:用课件演示进行验证。

2.出示大象图片教师:观察这两张图片,你又发现了什么?教师板书:形状相同,大小不同3.动手操作。

(1)摆正方形。

我们用火柴棍来摆一摆正方形,要求每个同学摆出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摆好后仔细观察,同桌互议,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

(2)出示:房屋图和六边形图。

教师:观察这两组图形的形状怎样?从左到右图形是怎样变化的?反之,从右到左又是怎样变化的?(3)总结提炼,揭示概念。

教师:图形放大或缩小时,形状相同、大小不同4.指导学生看教科书第64 65页5.教学例2。

(1)投影仪出示例2:理解题意,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图。

(2)学生动笔尝试画一画图1,教师巡视。

(3)学生板演,集体评议。

教师:说说你是怎样画的?(4)评讲反馈。

教师强调6.小组讨论,明确画法。

(1)小组讨论在方格纸里画图的步骤。

教师:按要求在方格纸里画图,我们应该按怎样的步骤画呢?四人小组议一议。

(2)反馈讨论情况,明确画法。

弄清楚是把图形放大或缩小。

确定图形每条边应画多长。

确定图形在方格纸中的位置。

7.规范操作,强化画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放大或缩小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放大或缩小 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放大或缩小西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应理解放大与缩小的比例关系,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概念,理解其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演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培养其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1. 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计算方法。

2. 图形放大与缩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放大镜、缩小镜、图形卡片等。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现象,激发其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概念,讲解其计算方法。

3. 实例演示: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体验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

4.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动手操作图形放大与缩小,培养其动手能力。

5. 知识讲解:讲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其原理。

6.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板书设计1. 图形放大或缩小2. 内容:放大与缩小的概念、计算方法、实例演示、动手操作、课堂练习等。

作业设计1. 基础题: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计算题。

2. 提高题:图形放大与缩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题。

3. 拓展题:研究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其他性质和规律。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演示和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了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掌握了其计算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引导。

同时,课后作业的设计还需进一步优化,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较高。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五单元《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五单元《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五单元《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节课是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五单元《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2.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性质;3.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应用。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掌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性质;2.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确定放大或缩小的比例。

教具学具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过程;2. 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3. 学生用学习用品,如尺子、圆规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照片的放大与缩小,引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讲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放大与缩小的含义;(2)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放大与缩小的效果;(3)引导学生发现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性质,如面积、周长的变化等。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的实例,如地图的缩放、衣服的放大等,让学生理解放大与缩小的应用。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性质和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板书设计:1.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2. 目录:(1)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2)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性质(3)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应用3. 正文内容:(1)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2)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性质(3)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应用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完成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相关的基础练习题;2. 提高题:让学生解决与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相关的实际问题;3. 拓展题:让学生探索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西师大版教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教学内容1. 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

2. 学习如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3. 掌握放大或缩小图形时,各边长的变化关系。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放大与缩小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过程中,各边长的变化关系。

2. 重点:掌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直尺、圆规。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一把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们每天都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图形,比如教室里的桌子、椅子,它们都有不同的形状和大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特殊的方法,那就是如何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2. 讲解: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当我们把一个图形的每个边都变长,这个图形就变大了,这就是图形的放大。

相反,当我们把一个图形的每个边都变短,这个图形就变小了,这就是图形的缩小。

3. 示例:我在黑板上画一个正方形,然后用粉笔把它放大,再缩小。

让学生观察正方形的大小变化,以及边长的变化关系。

4. 练习: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尝试将它放大或缩小。

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放大的倍数,然后画出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

5.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放大或缩小图形的方法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2. 板书内容:放大:图形的每个边都变长缩小:图形的每个边都变短边长变化关系:放大倍数× 原边长 = 放大后边长;缩小倍数× 原边长 = 缩小后边长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画出一个三角形,然后将它放大2倍,再缩小3倍。

2.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板书上的公式,计算出放大2倍和缩小3倍后的三角形边长,然后画出相应的三角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图形放大或缩小 第1课时》教案

西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图形放大或缩小  第1课时》教案

1、图形放大或缩小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页,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教学提示: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比的意义以及有关平面图形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习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要利用比例的知识,同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又是教学比例的现实素材。

教材在这部分的编写,将“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图形放大或缩小与“数与代数”领域的比例尺知识相融合,数形结合,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题——例1,例1是感受图形的放大或缩小,领会相似图形的特征。

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突出完全相同;第二层次突出画面相同,大小不同;第三层次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方式突出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从眼睛看到动手做,从画面过渡到实物形状,三个层次逐渐深化学生对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理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意义,能理解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2.过程能力与方法: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难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方格纸、火柴或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谈话:课前,咱们先来玩一个游戏,比比谁的眼睛最亮。

(课件演示)这是一位大家熟悉与喜爱的明星的照片,能看相出他是谁吗?(放大)这样能看清了吗?为什么刚才看不清而现在却能看清了呢?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图形放大与缩小的现象。

教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现象?其实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图像放大和缩小的问题,如修建房屋和桥梁、修建公路和铁路等都需要先把物体绘在图纸上;同学们写生,也要按一定的比例把事物进行缩小;科学家在观察很小的微生物时也要用放大镜,然后按一定的比例把他们放大再记录下来,看来图形的放大或缩小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5.1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word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5.1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word教案

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83页例1,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八第1、4题。

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意义,能理解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2.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具、学具准备相关图片、课件、方格纸、火柴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课件展示:学校教学楼图片或者学生照片,然后定格在2~3组图片,将几组图片放大和缩小。

2.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图片放大了和缩小了)3.举例:你能举出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遇到图像放大和缩小的问题吗?4.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教师:其实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图像放大和缩小的问题,如修建房屋和桥梁、修建公路和铁路等都需要先把物体绘在图纸上;同学们写生,也要按一定的比例把事物进行缩小(课件演示);科学家在观察很小的微生物时也要用放大镜,然后按一定的比例把他们放大再记录下来(课件演示),看来图形的放大或缩小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

所以,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索“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板书课题)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图片,同桌互议:两张图片有什么相同或不同?学生:这是两张大小和画面都完全相同的图片。

(板书:形状相同,大小相同)教师:用课件演示进行验证。

(2)同学们去过XX动物园吗?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动物园吧!课件演示:XX动物园,最后定格在大象图片,变成两张大小不同但画面相同的图片。

教师:观察这两张图片,你又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议一议。

学生:两张都是同一只大象的图片。

学生:图片的大小不同。

学生:从左往右观察,图片在变小;从右往左观察,图片在变大。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课件演示验证:两张图片景物相同但是大小不同。

(3)教师小结。

教师:同学们,刚才你们观察到第一组图片是两张大小和画面都完全相同的图片;第二组是两张都是同一只大象的图片,但两张图片的大小不同,一张是另一张缩小的图片。

西师大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1图形的放大或缩小》word教案

西师大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1图形的放大或缩小》word教案

图形的放大或缩小【教学内容】西师版六年级上期第85—89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意义,理解图形的各条边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或同时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几,图形不变形的道理。

并能正确地对图形进行扩大或缩小。

2.在图形的放大或缩小的操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参与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要按一定的比例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图形才不变形的道理,并能正确地对图形进行扩大或缩小。

【教具、学具准备】相关图片、课件、方格纸等。

【教学过程】一、直观引入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张精美的照片,想看吗?(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很小的一张图片,如图1)师:有什么问题?学生可能回答图片太小了。

师:有什么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要求:把图片放大一点。

(师板书:放大)师:那我来把它放大。

(师边说边把图片拖很大,使学生只看到图片的一个局部,如图2。

)怎么样?这下没问题了吧?指导学生发现图片放得太大了,可以缩小一点。

师板书:缩小,然后把图片拖到适当大小(如图3)。

师:刚才这张图片经历了什么?生:放大和缩小。

师:咱们这节可就来研究“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两遍。

图3图1 图2图5 [点评:用图形“太小”、“太大”的方式,自然地引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切入课题迅速、贴切,辅之放大或缩小的直观演示,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探究欲望,为后面的学习作学习动力方面的准备]二、探索新知1.理解什么叫放大缩小师:同学们,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怎么理解放大和缩小?学生可能理解为放大就是把图片拉大点,缩小就是把图片拉小一点。

师:你们是这样理解的,这种理解对不对呢?现在我们就拿这张图片为例来按照你们的理解试一试。

师操作把图片拉扁或拉宽,使图片变形(如图4)。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创新学案】:1 图形放大或缩小【新版】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创新学案】:1 图形放大或缩小【新版】
1图形放大或缩小
项目
内容
1第65页例2。
分析与解答:
(1)先数原来正方形的各边占几个格子,发现边长占()格,把正方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3倍后,边长占()格。
(2)先数原来L形的各边占几个格子,发现最长的边长占()格,最短的边长占()格,把L形的各边缩小到原来的 后,最长的边长占()格,最短的边占()格。
3.通过预习,我知道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其实就是图形的各边放大和缩小。
4.先用小棒摆出下面的图形,再摆出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 后的图形。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图形的变换。
参考答案
1.606060
2.(1)26(2)62313.略4.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的放大或缩小》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意义,能理解图形的放大或缩小。

2.通过观察、理解,动手操作体验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掌握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

、、重点难点
1.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2.掌握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

三、导学问题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1.
观察两幅图片,你有什么发现?
2.
用火柴棍来摆一摆正方形,摆出两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摆好后仔细观察,两个图形有什么特点?
四、参考资料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把一个图形的各边按一定的比例可以进行放大或缩小,从而得到该图形的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

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比较: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画一个图形放大与缩小后的图的步骤:①按比例计算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相应边的长度;②按相应边的长度画出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

(有时还需要测量有关对应角的度数。

注意: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状不变,就是对应角的度数不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