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读书人群像与《红楼梦》人文主旨
论《红楼梦》的三重主题
论《红楼梦》的三重主题孙逊《红楼梦》的主题是什么,这是近几年来探讨得最多、同时也是争论最大的一个问题。
或谓爱情主题,或云政治主题,或说反封建主题,或曰衰亡史主题,数说各执一是,都可谓是言之有据,言之成理。
正是由于这种胶着状态,使很多研究者对包括《红楼梦》在内的古典文学名著的主题问题的讨论已感觉厌烦,怀疑这样的探讨究竟有多少价值。
现在看来,对于作品主题的探讨依然是文学研究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问题是,我们必须改变过去那一套老的狭隘的观照和理解模式。
即如对《红楼梦》的主题,以上所作的单一化的、排它性的归纳各有其合理性,但同时又都有着明显的片面性,它不可能圆满解决有关《红楼梦》主题的争论。
事实上,作为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学作品,就如同那些丰富复杂的交响乐一样,完全有可能有两个以上而不是单一的主题。
本文拟就《红楼梦》的三重主题作一粗浅的分析和探索。
一、答案还得从作品本身去寻找《红楼梦》是我国最能体现文人经运匠心和作家独特个性的长篇小说。
有关作品的寓意和作家的底蕴都被曹雪芹巧妙地隐伏在作品的情节之中。
其中特别是前五回,在《红楼梦》全书的结构中具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整个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引线,也不仅是全书悲剧的一个缩影,而且是作者全部旨义的集中体现,可以说《红楼梦》的主题全都埋伏在这五回里。
从这个意义上说,前五回是解开《红楼梦》主题之谜的一把钥匙,是一部书的总纲之所在。
但是,由于前五回本身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要准确地把握住小说的主题也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
一个时期内,视第四回为总纲的说法曾风行一时,具体说,就是这回“护官符”上写的四句“俗谚口碑”乃是小说总纲之所在。
在这前后,又有过第五回或第一回为小说总纲之说,即:或谓第五回从判词和《红楼梦》十二支曲为小说之总纲,或谓第一回的《好了歌》和《好了歌》注为小说之总纲。
这期间,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或推崇此一说,或贬斥彼一说,彼此之间似乎是水火不相容,一定要否定掉谁,而只能选择和肯定其中的一说,并且往往把这种选择赋予某种政治色彩。
关于《红楼梦》的中心思想和寓意,这三个部分值得关注
关于《红楼梦》的中心思想和寓意,这三个部分值得关注时常会听到一句话“开口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红楼梦》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的符号,它参与进我们的生活中,如果不懂或者说没有看过《红楼梦》就会是个庸俗的人。
《红楼梦》事一部奇书,它包含了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医疗烹饪、园林建筑、服饰收藏、社会风俗等等,无所不包,任何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那么它的中心思想和寓意到底是什么呢?这个问题很大,姑且从以下几个细小的方面去论述。
第一,主要介绍了作者记忆里那些优秀的女子,是思念也是流传红楼梦中最热闹众人齐聚的冬日盛宴《红楼梦》给人印象深刻的事物里一定会有在贾府生活的优秀的女子们,她们各有特色和魅力,她们的出现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浸染了静好的岁月。
所以《红楼梦》中心思想和寓意的第一部分,就是作者想要记录和纪念在他记忆里那些优秀美好的女子。
空灵幻灭的黛玉、恰如牡丹华丽不可近的宝钗、爽朗如霁月清风的湘云、非凡果敢的探春、默默无闻让人心疼的迎春,泼辣爽利的王熙凤、和蔼可亲的贾母,这些优秀的女子每一个都是值得学习的人,她们也是只是故事中的人,但是好似总能在生活里找到她们的原型,或者在她们身上发现了自己的某个特质,自己或多或少会被她们所影响。
身为局外人都如此,那么亲自和她们生活在同一空间的曹公化身的宝玉,心中的感念和记忆比我们来得要深的多。
曹公晚间生活潦倒,或许记录众人过去的美好就是他生命中最大的慰藉。
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
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这一群美好的女子,都是宝玉的亲人、朋友和爱人,她们是他整个人生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他心中对于不能对她们尽到的承诺和呵护满是伤感和愧疚,只能将她们的故事一一记录下来,作为思念也作为传颂,她们不该被社会的长流所淹没,她们该是世间最美好的所在。
第二,用“假话”揭露当时封建社会“真实”的黑暗《红楼梦》虽然自述无年代、事迹可考,但是这反而让人能够更加的明白它想要揭示的事情是社会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不需要具体的时代背景就能阐述。
红楼梦的中心思想跟内容概要
红楼梦的中心思想跟内容概要《红楼梦》总的主题思想是反封建主义,在这个总主题下,作者通过贾宝玉、林黛玉两个典型人物,对当时现存正统的封建社会秩序都表示反对,因而这两个典型就成为封建社会的叛逆形象。
红楼梦的中心思想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作,其深刻的思想性和悲剧性,一直被人广泛讨论,很多人都在所这部小说的思想是非常深刻的。
在这个总主题下,作者通过贾宝玉、林黛玉两个典型人物,对当时现存正统的封建社会秩序都表示反对,因而这两个典型就成为封建社会的叛逆形象。
尤其是说道这部小说的悲剧性时,很多人都大力赞扬,说曹雪芹是中国少有的,有悲剧精神的作家,而中国绝大部分文学作品都是不喜欢悲剧结尾的。
因此,很多人都认为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就是空,从一开始大荒山无稽崖的那一块顽石开始,就告诉读者,一切都是空的。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红楼梦所演义的一切,最后全部变成了一场梦,这一切的繁华就如同过眼云云,什么都没剩下。
最后还是一场空,这个其实不难理解,红楼梦本质上有着二元主题,既证情,又证空,也许最终的确是空幻一场,但只要其中有过美好,有过值得我们珍惜的东西,我们依然是满足的,是需要努力去珍惜的。
这本书主题有两个,并没有哪个更高,有情与空,本来就是并行在这个世界的,春天百花盛开,美得让人沉醉。
红楼梦内容梗概《红楼梦》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故事情节由主次两条矛盾线索构成的。
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贯穿全书的全线。
它以贾、林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贾、林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
这条主线揭示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罪恶;也歌颂了青年男女对封建制度的礼教的叛逆精神。
《红楼梦》的另一条线索赔是以宁、荣二府及其社会关系为中心,由一些彼此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情节组成的副线。
它以封建的阶级压迫,等级制度以及封建遗族寄生腐朽,荒淫糜烂的生活所造成的封建制度自身的矛盾为线索,它以贾府及其亲族的所造成的封建制度自身的矛盾为线索,它以贾府及其亲族的一一衰败为结局,不仅构成主线的社会背景,并与主线殊途同归,提示和鞭笞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赏析《红楼梦》中的主题与人物形象
她性格中带有现实主义色彩,能够顺应时代和环境的要求,因此在 封建家庭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爱情与婚姻的妥协者
薛宝钗在爱情和婚姻上选择了妥协和牺牲,虽然得到了世俗所谓的 幸福,但内心却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无奈。
王熙凤形象解读
精明强干与善于权谋
王熙凤精明强干,善于权谋和机变,是小说中一位具有鲜明个性的女性形象。她以高超的 管理才能和机智应对各种复杂局面,赢得了贾府上下的敬畏和尊重。
以宝黛爱情悲剧为核心 ,展现了人生的苦难与 无奈,唤起读者对生命 意义的深刻思考。
诗意之美
运用优美的语言和生动 的描绘来营造诗意的艺 术境界,使读者在品味 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 的韵味和美感。
06
文化内涵与社会意义
传统文化精神的体现
01
儒家思想的影响
书中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等观念,如贾宝玉的仁爱之心、林
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红楼梦》以其深刻的现实主义描写手法,对后世 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艺术手法的创新
作品在艺术手法上的创新,如心理描写、象 征手法等,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 鉴和启示。
THANKS
感谢观看
04
主题与人物关系探讨
人物性格对主题的影响
01
02
03
贾宝玉
叛逆、多情,对封建礼教 产生质疑,体现了人性的 解放和追求自由的主题。
林黛玉
敏感、才情出众,命运多 舛,展现了封建社会对女 性的压迫和悲剧命运。
薛宝钗
端庄、贤淑,遵循封建道 德规范,反映了封建伦理 道德对人性的束缚。
人物关系对主题的体现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
纯真、执着,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爱情的悲剧 。
红楼梦思想主旨总结
红楼梦思想主旨总结《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通过对贾府荣府和叶府三个大家族的兴衰史进行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弊端,以及个人命运的无奈和遭遇,提出了对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本文将从人性、爱情、财富、权力和命运等方面,总结《红楼梦》的思想主旨。
首先,人性是《红楼梦》的核心主题之一。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多样,有善良正直的宝玉、林黛玉等,也有奸诈狡诈的薛蟠、贾赦等。
通过对人性的揭示,《红楼梦》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小说中的人物不断面对各种困境和选择,他们的行为和命运都受到了自己的人性和道德观念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人也是如此,人性的众多面向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压力时体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爱情是《红楼梦》的又一重要主题。
小说中表现出了各式各样的爱情,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宝玉对黛玉的深情厚意。
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他们的爱情却被无奈的现实所打击。
《红楼梦》通过描写这段爱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爱情无奈的思考。
第三,财富和权力也是《红楼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说中贾府的家族兴衰和财富纷争成为故事的主要线索之一。
小说中所展现的权力斗争、虚荣心和金钱的滋生与腐化,既是作者对封建社会贾府家族的弊端和矛盾的揭示,也折射出现实世界中贪婪和欲望的扩张。
此外,命运也是《红楼梦》的重要主题之一。
小说中的人物经历了各种命运的坎坷和曲折,有的命运多舛,有的命运辉煌。
贾宝玉的命运尤为典型,他天生贵族,但却无法逃离家族的衰落和个人的悲剧。
小说通过对命运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不公和命运无常的思考。
《红楼梦》是一部深刻描绘封建社会矛盾和人性弊端的小说,通过对人性、爱情、财富、权力和命运等方面的描写,表达了对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一座瑰宝,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红楼梦》思想的主旨超越了个人和特定历史时期,具有普遍的价值和意义。
赏析《红楼梦》中的主题与人物形象(1)
史湘云的形象展现了女性追求自由、 独立的精神风貌,对封建礼教进行了 有力的冲击。
她喜欢饮酒作诗,才华横溢,是贾府 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晴雯等丫鬟:忠诚善良,命运悲惨
晴雯等丫鬟是贾府中的仆人,她 们忠诚善良,尽心尽力地服侍主
人。
然而,她们的命运却十分悲惨, 受到封建等级制度的压迫和剥削
。
这些丫鬟的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 中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表达了 作者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和同情。
间接心理描写
借助人物的语言、行动、 神态等间接表现其心理活 动,揭示人物性格。
梦境、幻觉描写
通过梦境、幻觉等手法, 深入探索人物内心深处的 隐秘世界。
行动表现方式
个性化行为举止
通过人物独特的行为举止,展现其性格特点和身份地位。
矛盾冲突中的表现
在矛盾冲突中观察人物的反应和行动,揭示其性格弱点和优点。
细节描写
关注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表现,以小见大,展现其性格全貌 。
语言特色及运用
个性化语言风格
不同人物使用不同的语言风格,体现其性格特 点和身份地位。
含蓄委婉的表达
通过含蓄委婉的语言表达,传递人物内心的复 杂情感和思想。
讽刺、反语等修辞手法
运用讽刺、反语等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突出人物形象特点 。
04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贾宝玉:叛逆青年,追求真爱
叛逆性格
贾宝玉天生叛逆,对封建礼教和 传统观念持批判态度,追求自由
和个性解放。
追求真爱
他与林黛玉的爱情超越了世俗的束 缚,展现了纯真、执着的精神追求 。
悲剧命运
最终贾宝玉在家族衰落和个人理想 破灭的双重打击下,以出家的方式 寻求解脱。
林黛玉:才情出众,命运多舛
人文主义视角下的《红楼梦》人物形象分析
2018. 4 . 19
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红楼梦》的意义 人文主义思想 人物形象分析 结语
一、《红楼梦》的意义
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 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 傲不起来。—— 毛泽东
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 《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 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鲁迅
婉转,已酥倒在那里"
“有凤来仪”——潇湘馆
芙蓉花——风露清愁 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湘妃竹:还泪
泉水:纯洁灵动
黛玉——追求自我价值
• 原来林黛玉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不想 贾妃只命一匾一咏,倒不好违谕多作,只胡乱作一 首应景罢了
咏白海棠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黛玉——自尊自爱
孤标傲世偕谁隐: •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么!别人不挑剩下的, 也不给我呀。”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也不敢言语。 •黛玉埋怨宝玉: “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 戏子取笑。” •宝玉说:“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 城貌”黛玉:“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 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 舅舅母。” •宝玉又将北静王所赠香串珍重取出来,转赠黛玉。 黛玉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遂掷 而不取。
云空未必空
取中宝玉是个有知识的,赠生日贴 用绿玉斗给宝玉斟茶,给宝玉梅花 因嫌弃而绝收刘姥姥用的杯子 让小幺抬水来洗地 妙玉与出身寒素的邢岫烟是贫贱之交,教她认 字读书,并有“半师”之分。 他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他这脾气竟不能 改,竟是生成这等放诞诡僻了
浅析《红楼梦》中的文学意蕴
痴言并非荒唐语——浅析《红楼梦》中的文学意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但凡接触过《红楼》的读者,都知道这首诗是作者曹雪芹对于整部《红楼梦》作品的创作心力的大致描述。
在他看来,《红楼》中所记载的,是他自己内心底处的心酸血泪,《红楼》所传达给读者的,是作者人生浮沉的另一种折射和表象。
因而,对于这样一部反映封建社会大家族幸酸荣辱的巨著,是很值得我们运用文学理论眼光来对其进行深入的剖析和解读的。
但凡学过文学意蕴层面的人都知道,其主要是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文本结构的纵深层次。
而由于形象具有指向性和包孕性,就使意蕴层面呈现出多层次的丰富意蕴,一般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即: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和审美意蕴层。
首先,从审美意蕴层次出发来分析《红楼梦》。
我们都知道,文学作品其实由多种因素所组成,而不同的文学作品也是由不同的文学因素所契合的。
如意向、人物、情节、环境、语言、动作、神态……这些常常可以在我们的文学作品中被寻觅得到。
它们是构成文本的最直接的要素。
而对于文本来说,最先呈现给读者的便是审美意蕴层面。
它不仅是最直观的,也是最先于历史内容层和哲学意味层来剖析一部作品的先入层面。
就拿曹雪芹《红楼梦》来讲,其主要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和大观园中的生活点滴为主线,以金陵贵族名门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为暗线,向我们讲述了一部封建家族的衰亡史。
、究其而论,从审美意蕴层次上来说,其实我们可以看到窥探得到的很多东西。
《红楼》中大观园的绮丽奢华的美景,包括亭台楼阁、榭居径巷、花鸟山水等等,无不透露着别致的审美情趣和“仙境别红尘”的旷景;再是《红楼》中的美食、服饰、屋宇的装潢摆设和宅院布置,也给人一种高贵典雅、奢靡的感觉。
当然,以上两点皆是从“死物”出发,撇开这些,我们还能看到很多东西。
像比如说《红楼》中无处不透露着浓浓的书香之气,高雅的情操格调:题海棠诗,巧结海棠社;贾元春省亲,题赋作诗;枕霞阁作菊花诗,讽螃蟹咏等等。
古代文人的人文精神红楼梦中的人性关怀
古代文人的人文精神红楼梦中的人性关怀人文精神是指人们在对待自身、他人及社会问题时所表现出的关怀、理解和尊重。
在古代文人中,这种人文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人性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红楼梦》作为一部经典的中国古代小说,通过描述各个角色的思想情感和互动关系,展现了古代文人的人文精神及对人性的关怀。
首先,古代文人的人文精神表现在他们对于自身内心世界的深入思考和反省上。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作为主角之一,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思辨能力,对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进行了精细入微的描绘。
他在面对人性的善恶、美丑、荣辱等问题时,经常反思自己的内心感受,寻找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
例如,在与黛玉的相处中,贾宝玉对于爱情、婚姻等议题进行了辩证思考,展现了他对人性关怀的深度和广度。
其次,古代文人的人文精神还体现在他们对于他人的理解和关怀上。
《红楼梦》中的许多角色都体现了这一点。
比如,林黛玉作为一个才情出众、敏感多愁的女子,她的内心世界充满了矛盾和痛苦。
然而,其他人物对她的态度却多是关心和宽容,尤其是贾宝玉和薛宝钗等人,他们在黛玉情感困扰时给予她安慰和支持,以及对她内心深处的痛苦给予理解和同情。
这种对他人内心感受的关怀,是古代文人人文精神的真实体现。
另外,古代文人的人文精神还体现在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上。
《红楼梦》不仅是一部个体心理和家族命运的描绘,更是对整个古代社会及其变革的反映。
通过描绘贾府的兴衰和家族成员的命运起伏,小说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弊端以及其朝代更迭中的政治腐败和社会冷漠等问题。
古代文人的人文精神在小说中十分明显,从而引起了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总而言之,《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通过描写各个角色的思想情感和互动关系,展现了古代文人的人文精神和对人性的关怀。
他们通过深入思考和反省的方式,对自身内心世界进行了探索;对他人的理解和关怀更是他们人文精神的真实体现;同时,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也成为小说中引人深思的一笔。
对红楼梦主旨的理解
对红楼梦主旨的理解《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巨著,它的主题被认为是“人生苦短,应该放下执念,超越世俗”。
这个主旨贯穿整个小说,展现了一种宏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红楼梦》中,我们见证了一个主人公林黛玉的一生,她是一个深陷于家族纷争和贵族生活中的少女,经历了父亲被贬,母亲去世,与表哥的爱恋被阻挡等一系列的沉重打击。
然而,她依然保持了对生活的欣赏和热情,并在不断地探索和思考中获得了灵性的成长。
在她最终离开人世之前,她甚至说出了:“不执一段尘缘,不离一处幽境。
”林黛玉的人生是一个悲剧,但是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却是非常积极的。
她认为,人生短暂,我们应该摒弃世俗的束缚,追求自己所爱和所追求的事物。
这是一种非常细腻而深刻的人生哲学,它告诉我们,人生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和要求,而是为了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通过林黛玉的故事,我们也看到了整个贵族世界的崩溃和腐朽。
这个时代的人们,常常沉迷于名利欲望和虚荣心理,他们把这些东西看作是人生最高的价值和意义。
他们缺乏真正的信仰和自我提升,最终导致了整个世界的崩溃。
这种自我价值观的缺陷和整个社会的腐朽是作者想要揭示的重要主题之一。
《红楼梦》的主题也经常被视为“典雅文化的痛苦”或“中国传统文化的悲哀”。
在小说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人性的脆弱和社会的腐朽,也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和典雅。
这些文化元素是中国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在时代的变迁和现代化的冲击下,它们逐渐失去了影响力和号召力。
通过小说,我们也反思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失和衰落。
《红楼梦》是一部充满哲思和思考的巨著,它揭示了人性的脆弱和世俗的腐朽,唤起了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和对于人生的深度思考。
这个主旨的精髓是,我们应该超越世俗和自我的局限,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认真思考人生哲学和价值观。
人文历史:解读《红楼梦》的文化内涵
人文历史:解读《红楼梦》的文化内涵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独一无二的珍品。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社会意义而受到广大读者和研究者的追捧。
本文将从人文历史的角度,深入探讨《红楼梦》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1. 家族与社会关系《红楼梦》通过对贾府和其他家族成员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描绘,展现了封建社会中家族观念的重要性。
从贾府盛衰、贾宝玉等人命运起落等情节中,可以看出家族在封建社会中扮演着核心地位,并影响到个体命运。
2. 婚姻制度与女性地位在《红楼梦》中,婚姻制度和女性地位是一个重要主题。
通过对黛玉、宝钗等女性角色的刻画,以及对婚姻与家庭生活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所处的困境和束缚。
同时,作者也通过这些角色展现了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所承担的重要角色,并探讨了女性独立意识的起源。
3. 文化与艺术价值观《红楼梦》是一部充满文化与艺术价值观的作品。
通过对古代文人墨客、绘画、诗词等艺术形式的描绘,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通过贾母、林黛玉等人对文化价值观念的追求和传承,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文化对个体成长和人生意义的影响。
4. 社会制度与阶层分化《红楼梦》具有鲜明而复杂的社会结构和阶层关系。
通过贾家宅院、外戚势力等元素的刻画,呈现了封建社会中贵族乌合之众与权势斗争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同时,《红楼梦》也从正面和讽刺的角度嘲笑了封建社会中的虚荣与谄媚。
5. 人性与情感《红楼梦》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情感世界的深邃。
通过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角色以及众多次要角色间错综复杂的亲情、友情和爱情关系,展现了人类情感的丰富多样,并通过这些情感描绘出普世的人性特征和封建社会中个体追求自由幸福的价值观念。
结论《红楼梦》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生动刻画的人物形象和深刻意义,成为了经久不衰的文化瑰宝。
从家族与社会关系、婚姻制度与女性地位、文化与艺术价值观、社会制度与阶层分化,以及人性与情感等方面解读《红楼梦》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这部伟大作品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对当代社会仍有启示意义。
论《红楼梦》人物群像的塑造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大批人物为中心,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家族的衰败。
小说的人物群像的塑造是以细致入微的刻画,综合运用外貌、性格、言行等多方面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贾宝玉:贾府的少爷,贾母的亲孙子。
他时而忧郁伤感,时而懵懂无知,性格多变。
他对林黛玉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最终娶了薛宝钗。
他身上反映了封建社会下男性异质化的现象。
林黛玉:贾府的藏书馆女贡士,贾宝玉的表妹。
她聪明敏感,有着独特的艺术才华,以及对贾宝玉深深的爱意。
她性格忧郁敏感,病弱多病,象征着纯洁和忧伤。
薛宝钗:薛家的千金小姐,是个典型的贤良淑德的女子形象。
她美丽聪慧,温文尔雅,有着出色的家教,被看作是宝玉的理想妻子。
她与林黛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代表了纯洁和明理的一面。
王熙凤:贾府的嫡庶之争中的幸存者,贾母的亲侄女。
她机智聪明,能言善辩,擅长算计和谋略,虽然没有得到广泛的好感,但她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她代表了权谋和现实主义,并通过她的行动展示了在府邸中赢得地位的重要性。
贾母:贾府的家族长者,贾宝玉的祖母。
她聪明智慧,言行举止充满睿智和慈祥。
她注重家族的继承和传承,维护着家族的尊严和传统价值观。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角色之外,《红楼梦》还刻画了众多细致入微的次要人物群像,如贾政、贾琏、王夫人等。
这些人物个个形象鲜明,各有特色,他们的形成和互动,共同展示了封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封建伦理体系的对人性的束缚和约束。
整个人物群像的塑造,使《红楼梦》成为了一部充满生动人物形象的经典之作。
高中语文《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高中语文《红楼梦》的主题思想一、主题思想的定义主题思想是指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核心思想或主旨,也是文学作品内在的精神财富和价值所在。
主题思想在文学创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与情节、人物、语言等因素形成一种整体、有机的关系。
二、《红楼梦》的主题思想《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其主题思想以“人生苦短,应该珍惜时间,追求真善美”为核心。
1. 人生苦短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的塑造,表现出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测性。
贾宝玉在入宁府之前,过着逍遥自在、挥金如土的生活,但随着他被逼入宁府,他的家族逐渐没落,情感也受到磨难,使他明白了人生的苦短和无常,并开始思考人生的真谛。
2. 珍惜时间小说中,作者通过对贾琏、贾母等人物的塑造,表现出人生的短暂和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贾琏因为过于贪图享受,在短暂的人生中挥霍一生,最终陷入困境。
而贾母在人生的晚年,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开始对人生有所领悟,并不断地提醒子孙珍惜时间。
3. 追求真善美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贾宝玉、薛宝钗等人物的描写,表现出人生应该追求真善美的思想。
贾宝玉天生聪明,但因家族的堕落和环境的影响,逐渐变得懒散,心灵也长期处于空虚和迷茫之中。
而薛宝钗则是一个具有高尚品格和独立思想的女子,她不仅追求自我完善,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对改善人类命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例题分析1. 【题目】《红楼梦》中的主题思想有哪些?请结合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进行分析。
【分析】该题是一道综合性的大题,需要考生熟练掌握《红楼梦》的情节和人物,并通过深入的思考,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在回答该题时,考生可以采用“主题思想+人物/情节”的分析方法,逐一分析小说中的主题思想,并通过贾宝玉、薛宝钗等人物的塑造来加深说明。
2. 【题目】你认为《红楼梦》中的“珍惜时间”这一主题思想对现代人有何启示?【分析】该题属于文学与生活的联系性较强的题目,需要考生通过对小说主题思想的分析,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情况,来探讨主题思想的意义和价值。
《红楼梦》的文化命义
王晓旭(青海师范大学,青海西宁 810008)摘要: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体现了他重要的重情尚真的“情教”思想,他的创作重点在众女儿身上,寄托了他的情教理想。
同时作者自己又封号“绛洞花主”,认为自己是护花王子,呵护体贴着青春女儿们花朵般的生命。
可到头来“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所有花朵都凋零了,进了葬花冢,给人感觉即使这部作品是悲剧,也是富含美的悲剧,是饱含情的悲剧,是令人惋惜的女儿们的悲剧。
《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爱情悲剧,而且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社会悲剧,更是一部提倡情教文化的杰作。
关键词:曹雪芹;情教思想;文化命义中图分类号:I20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1)06-0154-02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先假托一块“无才可去补苍天”的石头落入尘世所经历的陈迹故事,畅谈谈风月之情,细叙闺阁琐事,寄托自己对真情女子们的怀念之情,通过贾宝玉的嘴提出了重女轻男的主张,甚至说“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见了男人“浊臭逼人”。
我们孤立地看这句话,似乎不可理解,但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男权社会,男尊女卑是天经地义的。
贾宝玉的这句话,对女子的赞美达到了很高的程度,无疑是对男权社会的一个彻底否定,是对男女平等的一种矫枉过正的呼吁。
甚至于,在第十三回里作者感叹:“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
”在《红楼梦》里,王熙凤的治家本领令众人叹服,秦可卿托梦也是为祖基事业做打算,探春改革除弊,宝钗协理家务,都表明作者对女子的赞美,她们的名字都是作者给予的爱和呵护(而男人的名字则暗含着作者的厌恶和鄙视,如贾政——假正经,贾琏——假廉,卜世人——不是人,卜固修——不顾羞,詹光——沾光,单聘人——擅骗人,王仁——忘仁),类似于香、春、玉、情、花等字眼常用在女子身上。
并且主要人物还和花联系在一起,在第六十三回中群芳开夜宴,每人掣的花就是自己性格命运的暗示。
同时作者自己又封号“绛洞花主”,认为自己是护花王子,呵护体贴着青春女儿们花朵般的生命,可到头来“千红一哭,万艳同悲”,所有花朵都凋零了,进了葬花冢,给人感觉即使这部作品是悲剧,也是富含美的悲剧,是饱含情的悲剧,是令人惋惜的女儿们的悲剧。
红楼梦主旨的看法
红楼梦主旨的看法《红楼梦》是人生之梦。
经历过一番梦幻、宝玉也出走了。
表现人生如梦的主题。
对人世、人生的认识和总结,可以称之为全书的主旨和精髓。
从昨怜破袄寒到今嫌紫蟒长,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到最后不过是一场空罢了。
《红楼梦》即朱门之梦。
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盛衰落为背景,以贾府的衣食住行、家庭琐事、闺阁闲情、红白喜事为经典场景,表现繁华过后终究是一场梦。
毛泽东认为,它是一部以贾府为中心的四大家族的衰亡史,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阶级斗争的历史教科书。
贾王史薛红极一时,眼看他起高楼,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从笏满床到陋室空堂;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
原来富贵繁华如梦,荣华富贵,转眼繁华落幕,过眼烟云。
贾府从盛到衰,代表着封建王朝的统治从盛到衰,走向灭亡。
一个旧家族的没落,暴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没落。
预见了封建社会灭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
《红楼梦》是青春之梦。
无情地批判了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封建伦理道德的罪恶。
暴露了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及社会道德观念凶残的吃人本质。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讲述一段凄美绝伦的悲剧故事。
他们的爱情婚姻悲剧,代表着封建帝王所统治下的社会中,无数的家庭都没有幸福的生活,无数男女都没有幸福。
用宝、黛、钗的爱情悲剧和婚姻悲剧,唱青春与生命的挽歌。
发出对封建礼教及腐朽婚姻制度的抗议。
《红楼梦》是一场情觞之梦。
小说赋予宝玉情痴情种性格以上天使命。
《情僧录》暗示大旨言情的主题。
作者写女娲补天,顽石思凡,写木石有情,还泪报恩,情根夙孽,少男少女情事,写太虚幻境,风月宝镜等等。
辛酸泪指现实生活中充满悲恸愁苦的眼泪,作者对亲历的悲欢离合,家族覆亡及兄弟姐妹的遭遇,充满感慨迷茫与无奈。
作者用顽石谒发出慨叹: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这是怀才不遇的哀怨;也是家庭家族情怀、叹苍天难补的社会情怀。
读完全书,我们发现其实竟无一有才补天之男子。
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红楼梦的主题思想红楼梦的主题思想《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红楼梦的主题思想,仅供参考!一部《红楼梦》,几百年来引发了人们无数的惊叹和猜测争议,隐藏了多少谜团。
这样一部千古奇书却偏偏无全璧无定本,情节残缺版本复杂,使读者们闹不清楚究竟作者理想中的完整《红楼梦》是怎么回事。
对于书中的情节故事人物笔法,大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议论纷纷、意见不一。
就连最基本的全书主题思想,自成书以来便一直争论不休,难有定论。
说色空虚无者有之,言影射历史者有之,认为批判封建社会者有之,反正是五花八门,实际上几乎没有一个真正令大家普遍满意的结论。
在我看来,《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并没有其写作笔法和人物性格那样复杂难论。
在那样一个时代,那样一个社会,曹雪芹写《红楼梦》,主要表达的既不是悲观厌世,一切虚无空洞的出世思想;也不是什么人人事事俱可与历史真实对应的报告文学、人物传记;更不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发展规律。
曹雪芹不是宗教人士、不是悲观主义者,不是政客和专门记述隐密的八卦记者,更不是资本主义启蒙思想者和民主人士。
他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和“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只不过是在塑造悲剧。
书中零星的一些可以参照历史的'情节只不过是曹公对自己童年生活的怀念以及对人生剧变的感触。
曹雪芹对女性和社会底层人民的尊重赞美,对个性解放和思想变革、叛逆反抗的深度描绘刻画是对《牡丹亭》、《西厢记》等中国传统文艺作品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具有完全的中国特色风格。
他的一系列“末世”、“补天”论只不过是就事论事和历史循环论,像感叹“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一样,都只是一种具体的感触和较为狭隘的思想,并没有形成完整成熟的体系,不存在所谓的对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判断,今天的研究者们有点儿过于把文学作品政治化、阶级化。
《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写那个时代各个阶层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就是反映社会现实与发展变化。
细读《红楼梦》,掌握其主旨
细读《红楼梦》,掌握其主旨《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名著之一,作为一部小说类的古书,在社会上流传甚广,影响极大。
因而研究《红楼梦》的人很多,提出了各自的见解,众说纷纭,很难有一个定论。
在我看来,要理解《红楼梦》的主旨是什么,必须细读这部古书。
根据我的阅读,我认为这部书的主旨就是佛、道二教主张的超脱世俗,其中的《好了歌》,为人熟悉知,此歌就充分表达了这一主旨。
另外,在全书开头处重点表达的就是这种思想,到全书结局时还是为了证明这种思想。
《红楼梦》的故事虽然动人,但故事背后的主题却是陈套。
它用动人的故事来为佛道二教劝人脱离红尘之苦以求仙道的主张服务,这种思路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屡见不鲜,如著名的古代小说《金瓶梅》《肉蒲团》等,都体现了这种思路。
在这一点上,《红楼梦》与它们没有区别。
佛道劝人出世的主旨,在《红楼梦》(据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一回就毫不隐讳地表述出来了: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
作者当年锦衣纨袴、饫甘餍肥,如今则是“茅椽蓬牖,瓦灶绳床”,这样的巨变对一个过来人而言,对心灵的打击是最痛的,所以《红楼梦》的作者要“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之人。
但仅就此而言,还只是一种悔罪心理的表现,一般人都可能会有这种心理。
如果仅仅如此,《红楼梦》的故事还与佛道扯不关系,但第一回在表述了这种悔罪心理之后,又说女娲氏炼石补天的故事,说她补天后剩下一块石头未用,弃在山中,而此石经过修炼,灵性已通,却对自己不堪入选补天而怨叹悲号和惭愧。
这与前面说的生于富贵之家却不知长进,最后一技无成、半生潦倒的心情正相符合,可以说《红楼梦》是用这个故事说明这种人的独特心理。
对这种人,《红楼梦》如何处理和对待呢?第一回说灵石正在自怨自艾之时,“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坐在石边高谈快论。
”他们谈到了人间的荣华富贵,灵石听了就想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这正是一般人的正常心理。
浅论《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浅论《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浅论《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少读《红楼梦》,脑海里总是回荡着专家、学者对《红楼梦》主题思想的定义:《红》是一部具有鲜明政治倾向的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而宝、黛爱情是建立在共同反对封建主义人生道路的基础上,带有更其鲜明的叛逆性质,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和丑恶……随着阅历的增加,经过反复阅读之后,总觉得《红楼梦》的主题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可能有不少红学研究者要站出来指责,我却管不了那么多,《红楼梦》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学术空间,不应该是那几个人说了算才对。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嘛。
当然,《红楼梦》有多个层面:政治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学的、哲学的、道德的……我就其中一点来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当日所有之女子……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亦可使闺阁昭传……”这个“闺阁昭传”很重要呀!这就说明该书的主题是为众女子鸣冤叫屈的。
书中的众女子“无一不冤”,可以说各有各的冤屈!就拿全书第一个出场的女子——甄英莲来说吧,她是甄士隐的独生女,“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父母爱如掌上明珠,但被人贩子拐走卖与他人作奴作妾,最后惨死,“平生遭际实堪伤”,甄英莲真的是“真应怜”,命运最为悲惨。
大家说冤不冤?林黛玉、薛宝钗空有“停机德”和“咏絮才”,最终的结局是那么的冷落与凄苦……难道她们不冤?元春的判词是:“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深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元春“辨”了二十年,以没辨明“是”与“非”,虽贵为妃子,却死于非命,这就是元春大小姐的悲剧,真死得冤!“金闺花柳质”的迎春,却嫁了忘恩负义的凶恶丈夫孙绍祖,一年就被折磨而死,冤否?“才自精明志自高”的探春,却因“庶出”而遭歧视,后远嫁海隅,“清明啼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只能在梦中见到亲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号
一
、
《 红 楼梦 》 开 篇 人物之 我见
诉“ 一事 无成 ” “ 一 技无 成 , 半 生潦 倒 ” 的悔愧 。
《 红楼梦》 开篇人物 出场 , 特别耐人寻味 , 从 这个角度人手 , 将对红学家有关“ 《 红楼梦》 主旨” 与“ 主角人 物 ” 的定论 , 提 出挑 战性 的新 思考 。 “ 作者 自云 曾历 过 一 番 梦 幻 之 后 , 故 将 真 事
自 屈原到清代纳兰性德等所有读书人性灵 的光芒 与人生抉择 的困惑 , 这是古今个体理想追求与社 会现实需求悖谬的深度思考问题。由此也就明白,
感慨人生梦幻 , 才是《 红楼梦》 的主 旨。如此才能 理解仅 3 0 0字左右 的开篇 , 为何大半文字都是 自
收稿 日期 2 0 1 4 — 1 2 - 2 6
同样 是 人 文 精神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而 全 书浓 郁 的 悲剧 氛 围 , 则是 读 书人 个 体 人 文 追 求 与 社 会 核 心 价 值 观
悖谬 的 困惑使 然 , 这是一 个具有超越 时空的历史 问题 ,词
红楼梦 ; 读 书人 ; 人文精神
虱而言, 旁若无人 l 5 j ” 。这里敦诚说 曹雪 芹具有 王猛般的高谈雄辩 , 毫无拘束和蔑视权贵的傲岸
性格 。乾隆 二 十九 年 , 敦 诚《 挽 曹 雪芹 》 有“ 牛鬼 遗 文悲李 贺 , 鹿 车何 插 葬刘 伶 ” 句, 刘伶 , 竹 林 七
贤之~ , 以赤 裸 待官 吏 反 抗 时政 的晋 代 狂人 。曹
基金项 目 辽 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 目“ 以 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 涵养大学 教师人 文精神研究 ” ( L 1 4 D S HI 4) 成果 。
作者 简 介 苏萍 ( 1 9 6 3 一 ) , 女, 辽 宁 台安 人 , 鞍山师范学院教授 , 硕士。
6 2
鞍 山师范学院学报
少 人关 注 。
衍出来 , 亦 可使 闺 阁昭传 ……故 日‘ 贾雨 村 ’ 云 云, 更于篇中间用 ‘ 梦 “幻 ’ 等字, 却是此书本 旨,
兼 寓提 醒 阅读者 之意 。 ”
四是结合后文, 甄 士隐与贾雨村都 由写作 手 法转而成为《 红楼梦》 中人物 , 而作者在 书中的去
向需 要引起 读 者探究 。 上述有 关 第一 、 第 二 问题 , 笔 者认 为交代 得很
( 鞍 山师范学院 , 辽宁 鞍山 1 1 4 0 0 7 )
摘
要
《 红楼 梦》 前五回是其人物与主 旨的象征性抒 写。从 开篇人 物 出场 的视 角, 或 隐或现 一个 包括 作
者在 内的读 书人群体 形象, 而且贯 穿始 终 , 这是 一个被 读者 忽略 的 红楼群 体。 曹雪 芹通过 贾宝玉 ( 甄 士 隐) 与 贾雨村“ 两峰对峙”, 以及甄假 宝玉合体等 “ 分一为二” 的写作手 法 , 暗示读 书人 问题是《 红楼 梦》 的主 旨之一 。从这 个意义上说 , “ 使 闺阁昭传” 是 为 了寄托 曹雪 芹 自由纯美的人 文理想 , 宝黛爱情 与唯 美人 性
矣, 更 深 沉 的人生 “ 梦幻 ” 主 题 才是 真 旨。如 此 曲
笔言 志是 当时 社 会 政 治环 境 所 定 , 对 此 很 多 学 者
论述 , 恕 不赘 述 。
是 作 者 明确指 出 自己 “ 历经 一 番 梦幻 ” , 要
借“ 通灵” 说此《 石头记 》 一书 , 从 曹 雪 芹 的经 历来
看, 一定是“ 秦淮旧梦” 与“ 燕市悲歌” 相交织的人 生 失 落与洞 彻 , 不可 能仅 仅是 闺 阁故事 。 二 是本 段 文 字 末 尾 明确 “ 提醒阅读者” : “ 更
于篇 中间用 ‘ 梦 幻 ’ 等字 , 却 是此 书本 旨。 ” 亦 即
关于第三个问题需要说明的是 : 《 红楼梦》 不 是“ 曹雪 芹 自传 ” , 更不是清代某人 的影射 , 也 不 仅仅是曹雪芹 的“ 自 悔”… 1。曹雪芹心 中沉淀 了
隐去, 而借 ‘ 通灵 ’ 说此 ‘ 石头 记 ’ 一书也, 故 日‘ 甄 士隐 ’ ……我 虽不 学 无 术 , 又何 妨 用 假 语 村 言 , 敷
三 是梳 理本 段 出现人 物 , 作者 、 通灵 、 裙钗 、 甄
士隐与贾雨村。结合《 红楼梦》 文本可知, 通灵与 裙钗正是《 红楼梦》 正 面所写人事 , 串联起 “ 使闺 阁昭传” 的线 索, 即贾宝玉与大观 园女儿人文世 界 。但 是甄 士 隐 、 贾雨 村 、 作者 与此 书主 旨关 系却
鞍
L i t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A n s h a n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2 0 1 5 - 0 2 , 1 7 ( 1 ) : 6 1 — 6 7
浅析读书人群 像与《 红楼 梦》 人文主 旨
苏 萍
第1 7卷
甄士隐、 贾雨村与作者都是读书人 , 他们才是《 红 楼梦》 的主角 , 围绕他们形成一个读书人 的群体 ,
包括 后 文 出现 的贾 政 、 贾 代儒 、 贾 兰、 林 如 海 与情
敦 诚借此 形 容 曹雪 芹 如 晋 人 山简 般 不 拘 封 建 礼 法, 酒 中傲 世 的 狂 态 。“ 虱手扪” 用晋人王猛“ 扪
如今多数读者都 知道这段 文字是作者 自述 《 红楼梦》 “ 亦真亦假” 的写作手法 , 与“ 使闺阁昭 传” 的创作 目的, 但是笔者 总觉 得如此界定不尽
曹 公 旨意 , 原 因有 四 :
一
清楚 , 《 红楼梦》 是借 助通灵与裙钗之人事 , 抒 写 作者人生梦幻 的感悟 , “ 使 闺阁昭传” 是顺笔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