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三下 1.2 分橘子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2《分橘子》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2《分橘子》教案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橘子的图片、分数的示例图表等。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概念和应用。
3.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例如,准备一些实际的橘子,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割和分配的实验,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实验操作台,以便他们能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验操作。
清晰、准确地讲解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分数重点,强调分数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分数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分数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2.数学游戏:推荐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如“分数接龙”、“分数拼图”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分数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数学电影:推荐一些与数学相关的电影,如《美丽心灵》、《数学家的故事》等,让学生了解数学家的工作和成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
4.数学实验:引导学生进行一些与分数相关的数学实验,如制作分数模型、观察分数的变化等,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二)拓展建议
1.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如教育平台、数学论坛等,寻找与分数相关的学习资源,如教学视频、学习文章等,进行自主学习。
2.学生可以参加一些数学竞赛或活动,如数学奥林匹克、数学建模竞赛等,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和应用能力。
3.学生可以阅读一些数学相关的书籍,如《数学的力量》、《数学的故事》等,深入了解数学的历史和应用。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分橘子(4)-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分橘子(4)-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分橘子(4)-北师大版课程背景这节课是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的一部分。

本次授课的主要内容是“分橘子”。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橘子的方法。

2.发展学生的分析、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解分橘子的概念。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黑板、白板、粉笔、马克笔、橘子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橘子等。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教师介绍本次授课的主题“分橘子”。

2.教师让学生想象和描述分橘子的场景,引导学生的兴趣。

3.教师将一些橘子分给学生,让他们实际体验分橘子的过程。

Step 2 讲解1.让学生看到两个数字:24 和 6。

2.教师问学生:如果要把24个橘子平均分给6个人,每个人应该得到几个橘子?3.教师让学生试着用心算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4.教师引导学生:把24颗橘子分给6个人,等于每个人分到了多少个橘子。

5.教师让学生学习计算公式:“被除数÷ 除数 = 商”。

Step 3 练习1.教师发给学生一些橘子并要求他们完成以下任务:把橘子分给他们身边的几个人。

2.教师观察学生的操作,并纠正他们的错误。

3.教师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Step 4 巩固1.教师在黑板上随机出一个数,让学生自由组合分橘子的数量。

2.教师观察学生的操作,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鼓励。

Step 5 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让学生总结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3.教师询问学生对此次课程的感受和建议。

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题。

2.家长可以和孩子练习分橘子的方法。

思考题1.如果有50个橘子,要分给10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橘子?2.如果有60个橘子,要分给1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橘子?总结本节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了分橘子的方法,培养了他们的计算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和认知训练,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得以提升。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分橘子》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分橘子》说课稿及反思(共二篇)
三、说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过程,发现并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除尽)的计算方法。
2.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除尽)的算理。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除尽)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正确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除尽)的除法。
分橘子。(教材第4~5页)
本节课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之上继续学习除法计算,不同之处是被除数首位不是除数的整数倍,同上节一样,重点教学用竖式表达分物的过程和结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除法竖式计算。
二、说教学策略
首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中的故事,并根据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在计算时,引导学生借助小棒独立尝试分一分,并用算式表示分物的过程,进而鼓励学生用竖式表示分的过程和结果,并积极引导学生发现与48÷2的竖式计算相比,48÷3的不同之处,在讨论中总结出这类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请同学们思考 “为什么除法要从高位算起”,进而大家一起讨论,得出结果。
先分3捆小棒,也就是把30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10根,再把剩下的一捆小棒打开和8个单根的合并在一起,平均分成3分,每份6根,最后把两次分的小棒相加,每份16根。
算式30÷3=10 18÷3=6 10+6=16
板块四、结合分物,探究方法
结合刚才分小棒的方法和口算的过程试着写出除法竖式,一生板演,其他同学在书上完成。
师:同学们能帮忙吗?
师:在这个故事中,同学们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呢?(指名回答)
生1:一共有48个橘子,要分给三个人。
师:有人补充吗?
生2:要平均分给三个人。
师:就是说每个人分得的应该一样多。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分橘子-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分橘子-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分橘子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一节有趣的数学课——“分橘子”。

这是一节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的数学课,主要内容是在分数的认识单元中,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分数的认识,具体是第3课时“分橘子”。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分数的基本读写方法,以及能够比较分数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读写分数。

2.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并用分数表示。

3. 能够比较分数的大小,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分数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能够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并用分数表示。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以及能够比较分数的大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一些橘子和苹果,还有一些分数的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先给每个学生发一些橘子,让他们实际操作,尝试将橘子平均分成若干份。

2. 讲解与演示:我会一边讲解分数的概念,一边演示如何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并用分数表示。

3. 随堂练习:我会出一些关于分数的题目,让学生们当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例题讲解:我会用一些具体的例题,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5. 课堂互动:我会和学生们进行一些互动,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分数概念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上面包括分数的定义、读写方法,以及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情景:小明有3个橘子,他想把它们平均分给他的3个朋友,每个人会得到几个橘子?2. 小红有5个苹果,她把它们平均分给她的5个朋友,每个人会得到几个苹果?答案:1. 每个人会得到1个橘子。

(答案不唯一)2. 每个人会得到1个苹果。

(答案不唯一)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分数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并用分数表示。

柳暗花明又一村——公开课《分橘子》教学反思

柳暗花明又一村——公开课《分橘子》教学反思

柳暗花明又一村——公开课《分橘子》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而运算能力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指让学生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的进行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基于此在设计《分橘子》时我把理解算理放在重要位置。

课堂中我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橘子摆一摆,在遇到“每人分一篮分掉三篮后剩下的怎么分?”这个问题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

因为情景中我让学生说一说4个十8个一合起来是48,有此基础学生可以想到把一个十拆成十个一,也为后边理解竖式中每个算式的意思做了铺垫。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算理,知道竖式中每一步的来历,我让学生找一找每一个平均分的过程分别体现在竖式中的哪里?有此讨论的过程学生已经知道竖式不能“简写”。

在试讲之前虽然自己已经研究了好多遍,但是还是存在了很多的问题,但是也正在这讨论中让我更透彻的理解教材。

为了让学生清楚的理解竖式中每个数字的意思以及来历我制作了学具并让他们找一找并贴在上面。

但是在理解的“拆掉”的那个十时,我把一篮橘子贴在了1旁边。

虞老师指出“这个1代表什么意思(一篮)可是旁边写的是18”这样看来肯定是不合适的,但是我们可以把18和旁边的18个橘子连起来。

之前在准备的时候自己就一直有一个疑问:“一共是48个橘子,但是现在黑板上出现了58个橘子”但是自己并没有意识到问题出现在哪里。

虞老师的一句话一下子点醒了,瞬间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记录平均分的方式可以是算式可以是竖式,为了加强他们之间的联系我让他们连一连,但是由于自己没有透彻的理解每个算式的意思。

导致后边的处理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18÷3=6表示分掉的18个橘子,如果连的话应该连第二个18表示分掉的18个橘子,第一个18则表示剩下了18个橘子进行第二次平均分。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分橘子》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分橘子》北师大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分橘子》北师大版我今天要上的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的《分橘子》这一课,这是北师大版教材的一章,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平均分。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并能够将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用除法来解决平均分的问题。

在教学难点与重点上,我认识到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如何运用除法来解决问题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准备了的教具和学具包括32个橘子,每人4个的盒子,每人8个的盒子,以及每人12个的盒子和一些练习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入实践情景,拿出32个橘子,问学生如果每人分4个,可以分给多少人。

学生可以很快地回答出8个人。

然后我会让学生实际操作,每人分一个盒子,尝试将32个橘子平均分到4个盒子里,每个盒子放8个橘子。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每人分8个,可以分给多少人。

学生可以得出结论,可以分给4个人。

我会让学生再次操作,将32个橘子平均分到2个盒子里,每个盒子放16个橘子。

我会让学生思考,如果每人分12个,可以分给多少人。

学生会发现,无法分给任何人,因为32不能被12整除。

通过这个实践情景引入,学生可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写下平均分的定义,以及如何用除法来解决平均分的问题。

上完课后,我会进行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会思考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和运用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有所提高,以及是否有学生对平均分和除法还有疑惑。

同时,我会尝试引入一些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平均分和除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分橘子》这一课时,我发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是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平均分意味着将物品均匀地分给每个人,而学生可能对“均匀”一词的理解不够深入,他们可能认为只要每个人分到的数量相同就可以,但实际上,平均分强调的是总数与份数的相等。

如何运用除法来解决平均分的问题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学生可能知道除法可以用来计算分成几份,但他们可能不理解为什么除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反思第一单元除法教学反思:注重创设情境,努力使数学生活化。

生动化。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分橘子(教材第4—5页)教学反思:教学中创设了知识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等一系列情境,为学生提供了集兴趣性、知识性为一体的课堂气氛。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商是几位数(教材第6—7页)教学反思:学生的认知结构,只有在经历学习活动过程中才能主动完成。

只有学生本人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猴子的烦恼(教材第8—9页)教学反思: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五、六课时教学内容:节约(教材第10—12页)教学反思:学生解决问题时很少会去反思的,更不用说去验算了,其原因不外乎是老师的题海战术使学生疲于应对、孩子爱玩的天性。

第七课时教学内容:练习一(教材第13—14页)教学反思:练习课教学,关键是练习题的设计和选择。

要注意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要注意运用题组练习,加强各种练习的协调和配合,提高练习的整体效率。

第八课时教学内容:集邮(教材第15—16页)教学反思:大部分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时,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

第九课时教学内容:买新书(教材第17—18页)教学反思:学生的表现往往有惊喜,只待教师用心去激发他,用“伯乐”的眼睛去发现他。

第十课时教学内容:讲故事(教材第17—18页)教学反思:教材将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放在一起呈现,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使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两种题型的算法上的不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第十一课时教学内容:练习二(教科书p21—22)教学反思:学以致用,在应用中赋予数学活力与灵活,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十二课时第一单元除法测试题教学反思: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对称轴(一)(教材第23、24页内容)教学反思:这是一节集欣赏美与动手操作为一体的综合实践课,为了更有效的突出重点,突出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1.2分橘子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1.2分橘子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课题:分橘子
分橘子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学习目标
1.结合“分橘子”情景,进一步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并会用除法竖式正确地计算。

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发展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并会用除法竖式正确地计算
教学难点
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并会用除法竖式正确地计算。

熟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谈话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

教学过程。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分橘子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分橘子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分橘子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除法的概念及运用。

2. 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3.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除法的概念,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除法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橘子模型,除法计算卡片。

2. 学具:学生自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分橘子的故事,引出除法的概念。

2. 新课:讲解除法的概念,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表内除法的计算练习。

4. 应用:让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1. 板书1.2 分橘子2. 板书内容:除法的概念,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除法的运用。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家长签字确认。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橘子的故事,让学生理解了除法的概念,掌握了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除法的概念,通过练习来掌握计算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运用除法。

总体来说,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重要环节。

在这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可以讲述一个关于小猴子分橘子的故事:小猴子有12个橘子,它想要和它的4个朋友平分这些橘子,那么每个朋友能得到几个橘子呢?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除法的概念,即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2. 新课在新课环节,教师应该明确除法的定义,即除法是一种数学运算,用来确定一个数被另一个数等分的结果。

接着,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讲解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1.2分橘子(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1.2分橘子(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1.2分橘子(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到分数的比较和计算。

具体章节为1.2分橘子,内容包括: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学会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读写分数。

2. 引导学生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熟练地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数的比较大小,特别是异分母分数的比较。

2. 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小明分橘子的故事,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分数的概念。

2. 讲解分数: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白分数的读写方法,以及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4. 练习:布置一些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六、板书设计1. 分数的读写方法2. 比较分数大小的一般规律3. 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步骤七、作业设计(1) 3/4 和 2/3(2) 5/6 和 7/8(3) 1/2 和 1/32. 答案:(1) 3/4 < 2/3(2) 5/6 < 7/8(3) 1/2 > 1/3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我还计划进行一次关于分数的拓展延伸活动,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生活中的分数信息,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例如,让学生调查家庭每月用电量,并将数据以分数的形式进行表示,分析家庭用电量的变化趋势。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这些细节对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至关重要,我将对它们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一、情景引入情景引入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讲解分数的概念时,我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小明分橘子的故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北师大版三下1.2《分橘子》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下1.2《分橘子》教学设计
a.小明有5个橘子,他想平均分给他的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得到几个橘子?
b.小红有7个糖果,她想平均分给她的4个同学,每个同学能得到几个糖果?
c.小华有9个苹果,他想平均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得到几个苹果?
3.思考题: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写下自己的答案。
a.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平均分的概念?
b.你能想出生活中的其他例子,说明平均分的应用吗?
再次,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学生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平均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将其抽象为数学概念。
最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
北师大版三下1.2《分橘子》教学设计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北师大版三下1.2《分橘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用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1单元第2课《分橘子》。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围绕着平均分的概念展开,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小组讨论:课后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心得和感悟,以及课后拓展学习的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学反思与总结
今天上的这节课是关于平均分的,我选择了北师大版三年级下的教材,希望能够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平均分的概念。我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分橘子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分橘子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分橘子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1.2 分橘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1册第2课“分橘子”。

本节课主要教授学生如何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以及如何用分数表示每一份的大小。

具体内容包括:1. 学习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掌握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的方法。

3. 学会用分数表示每一份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2. 学生能够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并用分数表示每一份的大小。

3. 学生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并用分数表示每一份的大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情景:老师拿出一个橘子,问:“这个橘子可以平均分给小明和小华,每人分到几份呢?”2. 例题讲解:例题:老师将一个橘子平均分给小明和小华,每人分到2份。

请用分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橘子大小。

讲解:老师讲解分数的概念,解释分数表示方法。

用黑板和粉笔演示将橘子平均分成2份,并用分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橘子大小。

3. 随堂练习:练习1:老师将一个苹果平均分给小红和小芳,每人分到3份。

请用分数表示每人分到的苹果大小。

练习2:老师将一个橙子平均分给小强和小李,每人分到4份。

请用分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橙子大小。

4. 作业设计:作业1:请用分数表示下列物品的分配情况。

a. 一个蛋糕平均分给小明和小华,每人分到1/2份。

b. 一瓶饮料平均分给小红和小芳,每人分到2/3份。

c. 一块巧克力平均分给小强和小李,每人分到3/4份。

作业答案:a. 1/2b. 2/3c. 3/4六、板书设计1. 分数的概念2. 分数的表示方法3. 分数的运用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分数表示物品的分配情况。

北师大小学数学三下《1.2分橘子》word教案 (2)

北师大小学数学三下《1.2分橘子》word教案 (2)
重点
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并会用除法竖式正确地计算
难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会判断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位数,并会用除法竖式正确地计算。熟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
准备
教师
课件
学生
教材
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复案
5
15
15
5
一、情境引入—
二、探究新知
个人学习
一、导学新课
1.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4篮零8个,也就是有48个,平均分给三个人。
小组交流,汇报结果,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十位上的数如果比除数小,商是一位数
十位上的数如果比除数大,商是二位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一练第1题,分一分,算一算。
用竖式算一算,并结合竖式算一算,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2.完成课本练一练第3题。
3.完成课本练一练第4题。
4.完成课本练一练第5题。
(2)你能用竖式表示刚才分的过程吗?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48÷2和48除以3的不同之处。
……每人共分到16个
……30÷3=10,表示3人先分掉30个
……48-30=18,表示分掉30个,还剩下18个
……18÷3=6,表示3人再分剩下的18个,每人分到6个,在个位上商6.
与48÷2的不同之处:
被除数的首位不是除数的整数倍。
提出数学问题:48平均分给三个人,每个人各分得多少个?
2.列式:48÷3=X| k | B| 1 . c| O |m
(1)分一分,算一算:
用4捆小棒代表4篮橘子,独立尝试分一分。全班交流,说一说:先分那部分,再分哪部分?

分橘子教学反思参考范文.doc

分橘子教学反思参考范文.doc

况,认识有余数除法。

(二)在探究中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不断发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在认识余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不是我告诉学生这规律,而也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圈。

在圈一圈,猜一猜的过程中学生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

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借助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

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

在练习中,教材还安排了分数目比较大的物品,引导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

同时,在本节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①把能够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的内容都在一课时内教学稍显紧张,有一部分学生接受起来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我认为这一课的教学分成两课时更为妥当。

②在作业的反馈中,部分学生犯了相同的错误,就是把除法竖式的余数填成了算式中的商。

可见孩子们把除法竖式跟加减乘法的竖式格式混淆了,还分得不够清楚。

需要老师进行加强指导。

③个别学生对于竖式的书写还是不够规范,需要老师更加严格要求。

《分橘子》教学反思

《分橘子》教学反思

《分橘子》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分橘子等实际操作经历,用数小棒、拆分、除法竖式表示的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知识,所以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取以下两个方法:
1.让学生自己动手分,48个橘子分给三只猴子,我找小棒来代替橘子,让学生自
己动手分,而且将40个小棒,十个十个绑在一起,目的是让学生来自己发现是要
先分40个还是先分8个,从而最终总结出除法的计算时,要从最高位除起,当高
位有余数时和下一位一起除。

2.在做题过程中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不断发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这个“余
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的试探过程,其实也是培养质疑批判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同时,本节课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把能够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的内容都在一课时内,教学稍显紧张,有一
部分学生接受起来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我认为这一课的教学分成两课时更为妥当。

2.在作业反馈中部分,学生犯了相同的错误,就是把除法竖式的余数填成了算式中
的商。

可见孩子们把除法竖式跟加减乘法的是竖式格式混淆了,还分的不够清楚,需要在作业讲评中进行加强指导。

3.个别学生对于竖式的书写还是不够规范,需要更加严格要求规范。

《分橘子》教学反思

《分橘子》教学反思

《分橘子》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分橘子等实际操作经历,用数小棒、拆分、除法竖式表示的过程,能正确掌握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知识,所以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取以下两个方法:
1.让学生自己动手分,48个橘子分给三只猴子,我找小棒来代替橘子,让学生自
己动手分,而且将40个小棒,十个十个绑在一起,目的是让学生来自己发现是要
先分40个还是先分8个,从而最终总结出除法的计算时,要从最高位除起,当高
位有余数时和下一位一起除。

2.在做题过程中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不断发现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这个“余
数为什么要比除数小”的试探过程,其实也是培养质疑批判和创新精神,学会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同时,本节课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1.把能够整除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的内容都在一课时内,教学稍显紧张,有一
部分学生接受起来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我认为这一课的教学分成两课时更为妥当。

2.在作业反馈中部分,学生犯了相同的错误,就是把除法竖式的余数填成了算式中
的商。

可见孩子们把除法竖式跟加减乘法的是竖式格式混淆了,还分的不够清楚,需要在作业讲评中进行加强指导。

3.个别学生对于竖式的书写还是不够规范,需要更加严格要求规范。

柳暗花明又一村——公开课《分橘子》教学反思

柳暗花明又一村——公开课《分橘子》教学反思

柳暗花明又一村——公开课《分橘子》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而运算能力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指让学生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的进行运算的能力。

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

基于此在设计《分橘子》时我把理解算理放在重要位置。

课堂中我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橘子摆一摆,在遇到“每人分一篮分掉三篮后剩下的怎么分?”这个问题时,我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

因为情景中我让学生说一说4个十8个一合起来是48,有此基础学生可以想到把一个十拆成十个一,也为后边理解竖式中每个算式的意思做了铺垫。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算理,知道竖式中每一步的来历,我让学生找一找每一个平均分的过程分别体现在竖式中的哪里?有此讨论的过程学生已经知道竖式不能“简写”。

在试讲之前虽然自己已经研究了好多遍,但是还是存在了很多的问题,但是也正在这讨论中让我更透彻的理解教材。

为了让学生清楚的理解竖式中每个数字的意思以及来历我制作了学具并让他们找一找并贴在上面。

但是在理解的“拆掉”的那个十时,我把一篮橘子贴在了1旁边。

虞老师指出“这个1代表什么意思(一篮)可是旁边写的是18”这样看来肯定是不合适的,但是我们可以把18和旁边的18个橘子连起来。

之前在准备的时候自己就一直有一个疑问:“一共是48个橘子,但是现在黑板上出现了58个橘子”但是自己并没有意识到问题出现在哪里。

虞老师的一句话一下子点醒了,瞬间有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记录平均分的方式可以是算式可以是竖式,为了加强他们之间的联系我让他们连一连,但是由于自己没有透彻的理解每个算式的意思。

导致后边的处理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18÷3=6表示分掉的18个橘子,如果连的话应该连第二个18表示分掉的18个橘子,第一个18则表示剩下了18个橘子进行第二次平均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