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专项突破练7 区位理论 鲁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4.1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导学案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4.1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导学案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第四单元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课标要求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说明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课前预习【必备知识】一、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1.区域协调发展涵盖、社会和等方面的内容。

2.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1)缩小地区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共同提高。

(2)实现地区间的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各地区的。

(3)促进有序流动,消除地区壁垒。

(4)实现可持续发展,降低开发的代价。

3.区域协调发展是内部统筹与区域之间的协作统一(1)区域内部统筹:区域内部通过和行动间的协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发展。

(2)区域之间协作:依托互补、关联和文化相通等,促进在区域间流动,扩大分工协作,实现发展。

二、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1.增进,提高各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

2.提高的空间配置效率,促进区域合理化。

3.形成的经济增长动力,促进区域水平的整体提高。

4.促进社会经济活动与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预习自测】不同区域自然资源分布、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下图为“不同区域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箭头甲表示的要素最不可能是()A.资金B.产品C.劳动力D.技术2.图示区域生产要素的流动,最有可能造成()A.M地经济发展趋缓B.N地环境质量下降C.M地能源更加短缺D.N地就业压力加大下图为非洲五大地区2012年人均GDP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非洲经济呈现“南北发达,中部贫困”的分布格局,造成此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气候②水源③矿产资源④交通⑤产业结构⑥劳动力A.①③⑥B.②④⑤C.③④⑤D.①②⑥4.为促进非洲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逐渐从北非与南非沿海地区向非洲大陆中部迁移,其转移的工业部门最可能是A.纺织工业B.造船工业C.钢铁工业D.化学工业课堂探究问题探究一阅读教材P87“知识窗”,概述我国东西部结对扶贫的主要形式,并分析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积极意义。

_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单元环境与发展第1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_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单元环境与发展第1节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课件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四单元 环境与发展
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运 1.结合实例,认识和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
输方式和交通布局 点,学会正确选择交通运输方式。(地理实践力)
与 区 域 发 展 的 关 2.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及布局对区域发
系。
展的影响。(综合思维)
任务设定 1.现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有哪几种?如何选择交通运输方式? 2.交通运输方式的发展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3.城市交通布局有哪些种类?对区域发展有何影响? 4.如何缓解城市交通问题? 5.扬州兴盛与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交通布局的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京杭大运河济宁段始凿于元朝,明清两代运河繁荣时期,济宁成 为全国漕河管理中心,被称为“运河之都”。但由于黄河改道,造成 河道淤积等原因,如今只有山东济宁以南的河段可以通航。
问题 1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明清时期,济宁市兴盛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
提示:明清时期,大运河是全国主要的航运通道,沿线人流、物
4.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运输方式深刻地影响着聚落形态及其_延__伸__方__向_。 (2)运输方式的_发__展__变__化_加强了区际联系,推动了区域发展,而区 域发展也促进了交通运输的进一步发展。 (3)运输方式的发展和变化增强了客货运输的选__择__性__,扩大了地区 影响力,推动了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课堂小结
课堂速记 1.现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 等。结合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根据时间、物品性质、重量、 运输距离和价格等因素进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2.运输方式的发展和变化加强了区际联系,推动了区域发展;同 时也增强了客货运输的选择性,扩大了地区影响力,推动了区域社 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城乡区位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教案(新教材湘教版):城乡区位

课时45城乡区位1.区位:既指某一事物的地理位置,又指该地理事物与其他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2.城镇区位因素(1)自然地理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等。

(2)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和文化等。

(3)变化:军事、宗教等对现代城镇区位的影响已经很弱,而自然资源、交通等因素一直对城镇区位有巨大影响。

3.乡村聚落的区位因素乡村聚落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更大。

从总体上看,自然条件好的地方乡村聚落多或者规模大,如气候湿润温暖的平原盆地;自然条件差的地方乡村聚落少或者规模小,如酷寒酷热或干旱缺水的地区。

乡村聚落具有明显的亲水型指向,多靠近水源丰富、水运方便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居民的生产生活。

影响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影响结果原因地形平原大多数城市分布在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节省建设投资高原热带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热带地区低地湿热,高原地区凉爽山区城市沿河谷或开阔的低地分布地表相对平坦,水源丰富气候气候适宜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沿海地区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气温气候恶劣荒漠区、高寒区、湿热区的城市少降水或气温条件不适宜河流供水城市常沿河分布城市需大量的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运输河运起点和终点处易形成城市货物在此集聚、转运干流与支流汇合处易形成城市大量人流、物流集聚、中转河口处易形成城市河运、海运的转换处,人流、物流集散军事防卫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处建城利用天然河道进行防卫(2)经济因素因素发展变化对城市区位的影响经济水平推进或制约城市发展资源(矿产)随着矿产资源的枯竭或某种矿产资源利用结构发生变化,城市发展受影响交通①不同时代的交通运输,对城市区位影响不同;②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的变化会对城市产生影响(3)政治文化因素因素发展变化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政治、宗教、历史、军事政治中心变化会影响城市发展;国家政策的变化影响城市发展;当前宗教、军事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力日益下降科技与旅游在现代社会中,科技与旅游成为新兴城市的区位影响因素(2021·天津地理)东伦敦科技城位于伦敦东区,是科技、数字和创意等企业集聚的中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合作探究一:淡水资源短缺原因
自然原因
淡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
淡水资源
总量有限 可直接利用的更加有限
分布很不均匀
合作探究一:淡水资源短缺原因 人为原因
淡水资源短缺的人为原因
对水需求量增长 不合理开发利用
水污染 水浪费
合作探究二:矿产资源短缺原因 矿产资源会耗竭吗
矿产资源短缺的原因
矿产资源的特性之一是其非可再生,全世界消费矿产资源的数量 却呈现快速增大的趋势。随着矿产资源消费量的急剧增长,有些 矿种发生短缺甚至耗竭。
1. 查阅地图,分析山西省永和县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因地制宜发展 农业的基本思路。
2. 了解你的家乡在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经验和教训。
活 动 秸秆禁烧路在何方
每年的油菜、小麦收获期,也是秸秆焚烧高峰期。市民担心浓烟锁城,农民为处理秸秆发愁。一些 农户与当地“秸秆禁烧办公室”玩起“猫鼠游戏”。然而,在四川省大邑县田间却不见焚烧秸秆留 下的黑斑,农民正忙着将成捆秸秆装上机动三轮车。他们说,往年秸秆无法处理才一把火烧掉,如 今能卖钱,谁舍得乱烧!解决“秸秆禁烧难”的关键在“变废为宝”,积极推广秸秆利用新技术。
生态破坏
生 物 多 样 性 减 少
核心归纳
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分布示意
可 持 续 发 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社会可持续 目的
改善生活质量,提 高健康水平,维护 平等自由,提高全 社会的教育水平和 文明程度
基础 生态可持续
可持保续护发环境展的内涵
条件
经济可持续
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过关检测 高二地理单元复习(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高中地理】第四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过关检测 高二地理单元复习(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四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过关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根据黄河水情和水利枢纽工程的需要,黄河小浪底于2018年7月3日下午开闸泄洪,进行一年一度的调水调沙。

黄河激流从坝上的洞群喷涌而出,形成一条气势磅礴的“巨瀑”,呈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景,也使库区泥沙淤积现象得到改善。

据此回答1~3题。

1.黄河调沙调水时间选择在此时段,是因为此时()A.黄河流域进入雨季前,降低库容可为防汛做准备B.黄河中游径流含沙量大,有利于冲沙减淤C.下游泥沙淤积量大,能最大量的冲沙减淤D.黄河流域正值汛期,水量较大2.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泥沙来自()A.上游的青藏高原B.中游的黄土高原C.下游的华北平原D.所有的支流3.为解决黄河下游地区“水少沙多”问题,下列建议和措施中合理的是()①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水土保持②植树造林,遏制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③在中游地区实施天然降水和径流的收集与储集工程④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度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1.A 2.B 3.A【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华北和东北区域的正常雨季是在每年的7、8月,小浪底选择在7月初进行调水调沙,主要是为了黄河流域在进入雨季前,降低库容可为防汛工作做准备,故A正确;小浪底在调水调沙时,黄河流域还未真正进入雨季,此时黄河水量还是比较小的,不利于冲淤减沙,故B、C、D错误。

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一带,故B正确。

第3题,“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水土保持”可以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从而利于减少下游河段的泥沙含量,①正确;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该区域的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植树造林,遏制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对于减少黄河流域的泥沙含量几乎没有什么作用,②错误;“在中游地区实施天然降水和径流的收集与储集工程”会使得下游地区的水量更少,③错误;“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度”利于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分配与使用,可以缓解下游地区水量比较少的问题,④正确。

高考模拟卷(二)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阶段性模拟仿真冲刺卷(山东专用)试题含答案解析

高考模拟卷(二)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阶段性模拟仿真冲刺卷(山东专用)试题含答案解析

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阶段性模拟仿真冲刺卷(山东专用)高考模拟卷(二)(本卷共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年来屋顶光伏发电发展迅速,但在具体安装中,工程要考虑屋顶坡度、前后排光伏板的距离、建筑物遮挡及自然地理环境等多个影响因素。

下图示意辽宁省西部某处厂房房屋的屋顶光伏板安装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光伏板的最低点距离屋面的高度(H)不宜过高或过低,主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A.最大降水量B.最大积雪深度C.最大太阳高度角D.最大风速2.为保证最佳发电效果,若图示屋面倾角α变小,则安装倾角θ和光伏板间的距离L应()A.θ不变,L变大B.θ变小,L变大C.θ不变,L变小D.θ变小,L变小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保持气压一定的情况下,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

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

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

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

下图为我国河套平原及其附近地区6月某日14时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3.与乙、丙气团相比,甲气团的物理性质是()A.暖湿B.冷湿C.暖干D.冷干4.最易出现扬沙天气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疏勒河从祁连山流出,形成昌马洪积-冲积扇,河流则潜行至冲积扇边缘出露(古称冥水),之后西行。

党河则是疏勒河的最大支流。

月牙泉原为党河的一部分,是河流改道后留下的一部分河湾。

月牙泉水深仅五米,是一处天然淡水湖泊。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冥水()A.在土层薄的冲积扇边缘流出成河B.落差大,河流的汇水速度快C.夏季蒸发旺盛,形成季节性断流D.是地下溶洞中流动的地下水6.党河()A.春季流量最大,冬季流量最小B.流量季节变化小,泥沙多C.为内流河,主要是冰雪融水补给D.干流基本为西北流向东南7.月牙泉是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其()A.周边沙土中的含盐率很低B.有地下径流进出,可平衡盐分C.没有径流注入和带入盐分D.常受党河洪水侵袭,带走盐分冬克玛底河是长江上游通天河的二级支流,流域内的河谷为平坦开阔的稀疏草地,地表植被矮,多在5~10cm,根系深度主要集中于0~40cm。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实用,必备!)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实用,必备!)

鲁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第一章人口与环境人口的分布一、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1.世界人口分布基本特点: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区人口稠密,有的地区人口稀疏。

2.主要规律(注:①一般而言,气候适宜、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等地区,人口较为稠密。

②自然环境条件适宜的地区,可能因为人文条件的不同,人口数量也会存在显著差异。

)二、世界人口稠密区1.东亚: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中南部等地。

2.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

3.欧洲西部: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等。

4.美国东部和加拿大东南部。

三、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 因素 影响例证气候 气温 一般来说,过于寒冷、干旱的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也不适宜人类居住;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气候适宜的中、低纬度地区 高纬度地带,由于严寒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人口稀少降 水 干旱的沙漠、戈壁地区,由于降水量极少,生存环境恶劣,往往成为无人区或人口稀少区地形 人口分布多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易于开发,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我国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恒河平原,都是人口密集的地区水源 一般来说,河湖沿岸供水方便,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人口密集;干旱地区,有水灌溉的地方成为人口聚居地北美五大湖地区、我国塔里木盆地的绿洲,人口稠密土壤 多通过农业生产间接影响人口分布;土壤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从而影响人口分布我国东北有肥沃黑土分布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大矿产 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人口集聚煤矿、油田等工矿点成为人口聚居地,如攀枝花、克拉玛依等2.人文因素因素影响社会生产方式农业社会以个体农业生产为主,人口主要分布在农业发达地区;工业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工业占主导地位,工业企业集中在城镇,导致人口向城镇聚集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如我国东部地区、美国东北部地区、欧洲西部地区,人口稠密历史因素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比较稠密,如东亚、南亚的人口稠密区政治、文化、军事战争、宗教、文化习俗、政策等通过人口大规模移动影响人口的分布交通运输条件交通便捷,利于人员、货物的集散。

高中地理鲁教版(新)选择性必修2 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学案 中国地理分区

高中地理鲁教版(新)选择性必修2  第二单元 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学案 中国地理分区

中国地理分区[地理必备考点]中国南方、北方、西北、青藏地区的划分、界线、特征及影响因素,主要省份的位置、自然及人文特征、区位优势、经济发展特点和环境问题。

[学科核心素质]区域认知: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进行,根据区域的具体实际,找出优势与不足,进而确定区域发展的方向。

地理实践力:结合“热点”与"焦点”问题,培养观察、思量、分析、评价、解决我国自然与社会经济发展中重大问题的能力。

[知识体系导图]必备知识一、中国四大区域地理特征1. 中国四大区域概况(1)四大区域:① --- 、北方地区、②----- -、青藏地区。

(2)四大区域重要的分界线①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一线;②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与------------------相当;青藏地区和其他地区的分界线主要是--------- 、祁连山脉、--------。

中国地理分区四大地理分区省级分区跨省区域长江沿江地带香港和澳门北方南方西北青藏位置、范围、主要区域特征区域间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台湾省南方与北方:气候,气温为主导(3)划分的主要依据北方与西北:夏季风影响,降水为主导青藏与西北、北方、南方:地形2. 北方地区(1)自然地理特征①地形②气候③河流: F 、G 、H -- -、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图们江、海河、黄河。

④资源(2)人文地理特征(3)突出环境问题①东北平原: -----流失。

②华北平原: - -、风沙、盐碱。

③ 黄土高原: -----流失。

3. 南方地区4.西北地区5.青藏地区(1)地形区:图中的a-----山脉,b巴颜喀拉山脉,c 唐古拉山脉。

(2)气候: -----。

(3)河流:图中的d -,e --- ,f --- 。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三江”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

(4)城市:g-----,h--- -,i-----。

(5)交通①公路运输是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②西宁至拉萨的铁路是- 铁路。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新教材人教版)人文地理 第四章 真题专练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新教材人教版)人文地理  第四章 真题专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全国文综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如图示意该地
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7~9题。
8.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
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A.中心商务区
B.森林公园
C.大型住宅区
D.产业园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B.提高通关效率 D.减少环境污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陆港的远近对海港的交通状况的影响是一样的,都不能缓解海港的交通拥堵问 题,随着内陆货运量的增加,都会增加对海港的交通压力,A错误。 报关效率是由工作人员的操作和经营管理决定的,与陆港的距离远近无关,B 错误。 远海陆港与海港的距离更远,且可以代表海港行使报关、报检等功能,使港口 的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拓展腹地范围,C正确。 陆港距离海港的远近与海港的污染无关,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简述珠江口东岸地区港口单位岸 线货运量较大的社会经济原因。(4分) 答案 经济发达,单位岸线承载的地 区生产总值大;毗邻香港;陆上交通 集散能力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由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港口单位岸 线货运量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经 济发展程度、经济腹地、交通通达 度等。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珠江 口东岸有广州、东莞、深圳等经济 发达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大;临近 香港,可以承接香港的货运需求;东岸铁路网发达,可以与海运形成陆海联运, 交通集散能力强,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因此,珠江口东岸地区港口单位岸线 货运量较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021届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 试题调研:区域地理 第二单元 第3讲 Word版含答案

2021届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 试题调研:区域地理 第二单元 第3讲 Word版含答案

第3讲中国的区域差异最新考纲1.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和界线。

2.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区域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知识体系考纲解读1.把握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把握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区的区域特征。

3.了解我国的区域差异,生疏各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考点一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一、北方地区1.地形区: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c黄土高原,图中a三江平原、b松嫩平原。

2.气候: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从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大部分属于半潮湿地区,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3.农业: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4.资源: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图中d鞍山铁矿,e大同煤矿,f成功油田,g大庆油田。

5.工业: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重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

城市工业g石油工业、h机械制造工业。

6.交通:经过济南的南北铁路干线是京沪线,经过石家庄的南北铁路干线是京广线。

7.城市:图中的h长春,i太原。

二、南方地区1.地形:平原、高原、盆地、丘陵交叉分布,图中a南岭(山脉),b武夷山(山脉)。

2.气候:大部分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3.农业: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一年两熟至三熟。

4.资源: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丰富。

图中e平果铝矿,f铜仁汞矿,g攀枝花铁矿。

5.工业:h沪宁杭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i珠江三角洲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6.交通:从上海到昆明的铁路干线是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昆明至南宁的铁路干线为南昆线。

7.城市:图中的c武汉,d成都。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同属三大自然区的东部季风区,由于纬度差异,形成北方和南方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征,并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地区特征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地形跨地势其次、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跨地势其次、三级阶梯,地形以山地、丘陵、高原为主,平原狭小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华北平原和东北地区最冷月差异明显,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差异明显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受东南和西南季风影响,云贵高原冬夏温差小河流水量小,季节变化大,汛期短,含沙量大,东北地区有春汛和夏汛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水能丰富,航运价值大资源煤、石油、自然气、铁矿、森林有色金属、水能、森林农业东北平原一年一熟,盛产春小麦、玉米、甜菜,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华北平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盛产冬小麦、棉花、花生;黄土高原以出产谷子为主水田农业,一年两熟到三熟;长江中下游平原夏种水稻,冬种油菜和冬小麦;四川盆地盛产水稻、小麦、棉花和油菜籽;淡水渔业发达工业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形成了环渤海工业带长江中下游工业带,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西南地区综合性工业基地生态问题华北平原的旱涝、风沙和盐碱;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东北平原的黑土流失和洪涝灾难;水体污染;水土流失湿地疼惜1.推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新教材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精品练含答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新教材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二精品练含答案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高一地理课后培优练(鲁教版2022必修第二册)4.4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测试时间:30 分钟,试卷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52 分)人与自然休戚相关,地理环境应该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漂亮画卷。

读人与自然关系图,完成1-2 题。

1.图示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制约、息息相关的有( )A .a 、b 、cB .d 、e 、fC .a 、c 、eD .b 、d 、f2.下列各联系的举例,不正确的是( )A .b 一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B .c 一泥石流流出的物质阻塞江河,破坏森林、农田C .e 一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下游河段的防洪标准D .f 一乐山中心城区绿心森林公园打造,加剧城市热岛效应【答案】1 .B 2 .D【解析】1 .读图可知,d 连接了气候与人类,f 连接了人类与生物土壤,e 连接了地貌水文与人类,故图示反映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制约、息息相关的有d 、e 、f。

B 正确;a 是气候与地貌水文的相互关系,b 是气候与生物土壤的相互关系,c 是地貌水文与生物土壤的相互关系。

都不是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ACD 错误。

故选B。

2 .读图可知,b 是气候与生物土壤的关系,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燥,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植被希少,土壤发育程度低,呈现荒漠景观,体现气候对生物和土壤的影响,A 说法正确;c 是地貌水文与生物土壤的相互关系,泥石流流出的物质阻塞江河,破坏森林、农田,体现地貌水文对生物土壤的影响,B 说法正确;e 是人类与地貌水文的相互关系,三峡工程建成后,可提高下游河段的防洪标准,体现了人类活动对水文的影响,C 说法正确;f 是人类与生物土壤的相互关系,乐山中心城区绿心森林公园打造,应是减小城市热岛效应,D 说法错误。

根据题意,故选D。

由自然界或者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者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高考地理复习第一轮《世界地理》专题(7)中亚-教案(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复习第一轮《世界地理》专题(7)中亚-教案(新人教版)

2009年高考地理复习第一轮《世界地理》专题(7)中亚【教学目标】1.中亚的位置和范围。

2.中亚交通位置的重要性。

3.深居内陆的自然环境。

4.中亚的农牧业生产。

5.中亚丰富的资源和面临的环境问题。

6.能够在地图中指出中亚的位置、范围、地形区。

7.能够分析中亚自然环境的干旱特征。

8.能够根据中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其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9.能够分析中亚出现环境问题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位置和范围—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图中亚的位置和国家1、位置与范围(1)经纬度位置:最主要部分东经50ºE–80ºE,北纬40º--50 º。

(2)海陆位置: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远(图)。

西起里海,东与中国为邻,北接俄罗斯,南与伊朗、阿富汗毗连。

(3) 包括国家: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五个国家。

2、地理位置的重要性:(1) 沟通亚欧之间交通的必经之路:中亚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即成为各民族迁徙、征战和融合之地,也是沟通亚欧之间交通的必经之路。

(2)古代的“丝绸之路”,东起我国长安(今西安),经中亚,西抵欧洲黑海、地中海沿岸。

(3) “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经过的地区:现在中国新疆境内的铁路——北疆线在阿拉山口与哈萨克斯坦的铁路接通,在中国太平洋沿岸的连云港,经中亚,与欧洲大西洋沿岸的鹿特丹之间架起了“第二条亚欧大陆桥”(图)。

图古代丝绸之路与现代铁路图二、自然区域特征1、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图中亚地形(1)特征:中亚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

(2)分布:①东南部:是帕米尔高原,地势高峻.海拔5 000米左右,以高山气候为主,多山地冰川和高山湖泊、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②东部:天山山脉山体高大,绵延到我国新疆境内;④北部:为丘陵(哈萨克丘陵);⑤西部和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主要有图兰平原和里海沿岸平原。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第十四单元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1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石油与国家安全 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部分第十四单元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1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石油与国家安全 鲁教版

1.图示区域地势总体上( )
A.从中间向四周降低
B.从四周向中间降低
C.从西北向东南降低
D.从东南向西北降低
2.住宅分散分布有利于( )
A.交通出行 B.防洪避险
C.生活取水 D.田间管理
3.图示区域农业生产模式是( )
A.高度集约的设施农业
B.精耕细作的水田农业
C.规模经营的商品农业
D.休闲观光的城郊农业
二、石油与国家安全 1.石油的价值 (1)石油:一种赋存于地下岩层中,以 碳氢化合物 为主混合而成的可燃 性液体矿物。 (2)石油的作用:既是主要的能源,又是重要的 工业 原料;关系到日常生 活中的衣食住行,更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和 能源安全 。
2.石油资源的分布 (1)石油资源分布: 分布极不均衡 。
考题点睛 答案 (1)A (2)C
归纳提升 1.石油与煤炭比较 (1)燃烧效率高,废渣少。 (2)便于运输,特别适用于通过管道连续运输。 (3)燃烧值高,可以用作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燃料。 (4)二氧化硫污染减少。
指自然界中能够提供热、光、动力和电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的 能源资源
物质资源,包括煤炭、天然气、风、流水、潮汐、太阳能等
海洋资源 指蕴藏在海洋中人类可能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海洋 生物、海洋矿物、海水化合物、海洋能以及海洋空间等
2.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3.维护资源安全
对应训练 (2021江苏卷)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下图 为2021年由遥感影像解译转绘的安徽省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图。据此完成 1~3题。
第四部分 资源、环境 与国家安全
第1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石油 与国家安全
地理
内容索引

202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一轮复习课后习题(鲁教版)考点规范练33资源枯竭地区和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

202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一轮复习课后习题(鲁教版)考点规范练33资源枯竭地区和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

考点规范练33资源枯竭地区和产业结构转型地区的发展考点一资源枯竭地区的发展(2023河北张家口模拟)万山镇隶属于贵州省铜仁市,曾是我国最大的汞工业基地,被誉为“中国汞都”。

后因长期过度开采,朱砂资源储量锐减,被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近年来,万山镇依托厚重的朱砂文化和鬼斧神工的自然山水,将旧矿区变废为宝,打造“朱砂古镇”,建立了万山国家矿山公园发展旅游业,当地的朱砂工艺品远销全国各地。

2017年,万山镇被列入中国特色小镇。

据此完成1~2题。

1.万山镇朱砂资源开发对环境造成的主要影响是()A.引发地震、塌陷等地质灾害B.造成土壤、水源和大气污染C.破坏植被,影响当地降水量D.加剧水土流失,黑土肥力下降2.万山镇建设特色小镇产生的社会效益为()A.发挥现有资源的教育功能B.使产业升级为高新技术产业C.延缓朱砂资源的枯竭进程D.促进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河南省焦作市是全国著名的“百年煤城”和老工业基地。

煤炭资源枯竭后,焦作推动工业多元化,形成装备、汽车及零部件、铝工业、煤盐联合化工、能源和食品六大支柱产业,同时发展山水旅游,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下图为焦作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焦作市产业转型初期面临的主要困境是()A.土地资源短缺B.技术工人缺乏C.交通设施落后D.能源供应紧张4.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可借鉴的“焦作经验”是()A.引进资金、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B.利用人力优势,发展出口加工工业C.依据优势资源,培植新型替代产业D.依托山水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2023湖南永州模拟)榆林位于中国陕西省的最北部,处于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

榆林能源矿产资源富集一地,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有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有中国陆上探明的最大整装气田——陕甘宁气田。

榆林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此外红石峡、统万城遗址、红碱淖、西峰寺等旅游景点云集。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背知识(必修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背知识(必修二)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2)其他因素:政策、文化、环境等。

地租水平市中心处地租最高,沿交通线向外地租逐渐下降,在道路交会处又有所上升,形成地租次高峰中心,随后向外又继续下降。

(2)其他因素四、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1.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在合理布置功能区时要考虑很多因素,在合理协调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如下图)。

(1)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有便利的交通。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2)空间差异(2)对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图表特征】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对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

从城市化表现的三个方面看,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有以下几种类型。

图1 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图2 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3 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判读方法】1.读图名,明确图像内容如图1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

2.读纵、横坐标,明确图像含义如图1纵坐标为城市化水平,横坐标为江苏、贵州两省,其图像含义为两省的城市化水平比较。

图2纵坐标分别代表就业比重和城镇人口比重,横坐标代表年份,其图像含义为安徽省不同年份的就业比重和城镇人口比重变化。

3.读图例,明确各图例的含义4.读数值,判断城市化水平高低和城市化发展阶段从柱状图、折线图中的数值判断城市化水平高低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一般小于30%,中期阶段介于30%~70%之间,后期阶段一般大于70%。

如图1的城市人口比重,2010年江苏省为60%左右,贵州省为35%左右,大致为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

5.读变化幅度,判断城市化速度快慢根据柱状图变幅大小判断城市化速度快慢。

如图1中江苏省1990~2000年城市化速度快于2000~2010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突破练7 区位理论
一、选择题
下图为位于平原地区的某城市等地价线分布概况图(地价等值线数值a、b、c、d依次递减)。

读图回答1~2题。

1.根据图中信息可推知
A.图中等值线弯曲与交通通达度有关
B.从a d分布有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C.市区边界应在d线附近
D.城市主干道为环形道路网
2.该城市计划新建一座大型火电厂,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选择厂址的最佳位置可能是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1.A 2.C
解析第1题,图中等地价线从多个方向向外弯曲凸出,反映弯曲处地价比两侧高,应该处于放射道路与城市环路交会处,该城市道路网为环行放射状,等值线弯曲与交通通达度有关,从a→d分布有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市区边界应与由于城市存在导致的热力环流边界一致。

第2题,该城市主导风向为西南风,火电厂大气污染严重,应该建在西南风的下风向,并在热力环流范围之外的东北方向,故为③处。

读“上海市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商业中心的区位,以市场最优为原则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上海港区位的有利条件是( )
A.多岩质海岸,不淤不冻,为天然良港
B.上海港有京沪铁路和浙赣铁路相连接
C.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腹地广阔
D.港区主要沿长江分布,水域宽阔通航能力强
答案 3.A 4.C
解析第3题,①位于城市中心,向外辐射范围最大,市场最广阔。

第4题,上海港位于长江三角洲,属于淤泥质海岸,存在泥沙淤积;有京沪铁路和沪杭铁路相连接;港区主要沿黄浦江分布,水域宽阔通航能力强。

读“三地区的农业资料比较图”,回答5~6题
5.与图示资料相符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甲——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B.乙——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C.丙——亚洲水稻种植业
D.甲——城郊乳畜业
6.下列属于甲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的是( )
A.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广阔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常年高温少雨的气候
D.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答案 5.B 6.B
解析第5题,由图示信息可判断,甲地区主要为种植业,但投入劳动力数量多、商品率低,不符合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故A、D排除;丙地主要为畜牧业,且商品率高,故C错误;乙地区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且商品率高,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符合此特点,故B正确。

第6题,甲地区为亚洲水稻种植业,该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是: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雨热同期。

所以选项B正确。

读“某地区主要农作物分布图”,回答7~8题。

7.该地区南部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
A.生产规模小B.商品率高
C.精耕细作D.科技水平高
8.该地区北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A.荒漠化、次生盐碱化
B.水土流失、石漠化
C.大量使用化肥、土地退化
D.雨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7.B 8.A
解析第7题,该地区南部主要农作物是油棕、可可等热带作物,种植面积大,属热带种植园农业,具有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技术水平低等特点。

第8题,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大规模种植花生、橡胶等作物,会使草原退化,出现荒漠化、次生盐碱化等问题。

下图为“某工业产品价格和成本与市中心距离相关曲线图”。

读图,回答9~10题。

9.该工业由③地迁到①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环境污染较轻B.地租价格较低
C.交通运输便利D.接近消费市场
10.从经济效益考虑,图中③地适合发展( )
A.经济林业B.棉花作物
C.蔬菜、花卉D.粮食作物
答案9.B 10.C
解析第9题,①地工业成本较③地低,可获取较高工业效益。

第10题,③地土地租金较高,适于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蔬菜、花卉等。

下图示意“水泥工业的布局要求与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某城市的区域条件”。

读图,完成11~13题。

11.该区域发展水泥工业市场条件不够理想,能对此起到明显改善作用的是( )
A.工厂用地B.水资源
C.政策D.运输条件
12.该区域发展水泥工业需要优先解决的突出问题是( )
A.招募劳动力B.提高资源运进能力
C.提供优惠政策D.建立火电厂
答案11.D 12.B
解析第11题,从布局要求上看该区域市场条件不理想,但是该区域有便利的交通,可以弥补市场的不足,因为交通便利可以扩大产品市场。

第12题,对比布局条件和区域条件,除了市场制约该工业的发展外,还有资源是最主要的障碍,因而该区域发展水泥工业优先解决的突出问题是提高资源的运进能力。

二、综合题
1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域铁路线选择是否合理?原因是什么?
(2)出城公路与铁路交会处常出现交通事故,对此现象你有何良策?
(3)该市计划在奶牛场南侧投资建航空港,请对此进行评价。

答案(1)合理。

铁路干线经过城镇的边缘,既便于交通联系,又减少了噪声污染。

(2)修建立交桥,使火车、汽车各行其道。

(3)优:位于郊区,不占农田;靠近公路干线,便于与城区联系。

劣:靠近奶牛场,噪声污
染严重,影响奶牛产奶量。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以及交通问题的解决措施。

第(1)题,图中铁路线经过城市的外缘,并通过公路与城区相连,既方便交通联系,又能减少火车过境时所产生的噪声污染。

第(2)题,图中铁路线与公路线交叉,易发生交通事故,可在交叉点上修建立交桥,使火车和汽车各行其道。

第(3)题,航空港建于奶牛场南侧,既不占农田,又有公路与城区相联系,交通便捷;但飞机起降时产生的噪音大,易对奶牛造成惊吓,影响牛奶产量。

14.读“我国部分商品粮基地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说出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

(2)经过①基地的铁路线是________,该基地农业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是什么?
(3)小麦是①基地和②基地都种植的农作物,两地在播种时间上有什么区别?②基地面临的自然灾害有哪些?(4)③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不利条件是什么?在地区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1)北方: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南方:成都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

西北: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

(2)兰新铁路光照充足,夏季高温,有祁连山冰雪融水灌溉,地形平坦。

(3)①地春季播种,②地秋季播种。

洪涝、伏旱、春季低温冷害。

(4)地势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多高原山地,土壤贫瘠。

种植业多分布于河谷地区。

解析(1)南北方地区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位于西北地区的商品粮基地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

(2)①基地为河西走廊,该基地农业生产有利的自然条件从气候、地形、水源等方面分析。

(3)①基地种植春小麦,②基地种植冬小麦。

洪涝、伏旱、春季低温冷害是②基地面临的自然灾害。

(4)③地区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多高原山地,土壤贫瘠,种植业多分布在河谷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