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合集下载

(2019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2017版课程标准,新高考) (31)

(2019新课标新教材)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件 讲义,2017版课程标准,新高考) (31)

课时3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一般而言,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有不同的气候类型1.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空气对流运动强烈,形成了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2.南北回归线至纬度30°之间的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形成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

3.纬度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炎热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形成地中海气候。

4.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终年湿润,气温年变化小,气温适中,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判断1.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唯一因素。

( × )2.地中海气候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有关。

( √ )探究点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材料一墨西哥简图。

材料二 两城市气候资料统计表。

1.图中甲地是玛雅文明的发源地,试说明该地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答案 甲地为热带雨林气候。

成因:该地东部沿海有暖流经过,空气中水汽多;常年盛行的东北信风将暖湿空气吹向甲地,受地形的抬升,降水丰富。

2.结合材料二,对比分析墨西哥城和坎昆气候特征的不同点及其原因。

答案 不同点:坎昆全年高温,墨西哥城全年气候温和;坎昆比墨西哥城的年降水量多,降水季节变化小。

原因:坎昆位于沿海平原,海拔低,气温高;受海洋的影响大,降水多而季节变化较小。

墨西哥城位于高原内部,海拔高,气温低;高原周边有山脉阻挡水汽进入,降水较少而季节变化大。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世界气候类型种类较多,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规律,如下所示: (1)热带气候类型(2)亚热带、温带和亚寒带气候(3)寒带和高山气候2.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1)四处热带雨林气候(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这主要是因为四处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海域又有暖流流经,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加强了地形雨的形成从而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大气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高一地理教案解析

大气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高一地理教案解析

大气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高一地理教案解析高一地理教案解析大气运动是指地球大气中水平及垂直方向的气流运动,又称大气环流运动。

这种气流运动是由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转所引起的。

大气运动不仅影响着气温、降水和风向等自然现象,也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本文将从气象学角度解析大气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大气运动对气温、降水、风向等自然现象的影响大气运动是影响气温、降水、风向等自然现象的重要因素。

由于大气运动的运动方向和速度不同,加之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形成强大的天气系统,如暴风雨、龙卷风等。

此外,还会影响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区域,如靠近赤道的区域气温高、降水量大,而靠近北极和南极的区域气温低、降水量少。

风向也是由大气运动所决定的,太平洋上的台风和东亚季风等都是由大气运动产生的。

二、大气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气温和降水:大气运动的影响直接反映在气温和降水上,从而影响到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气温的高低决定了什么时候适宜种植作物,什么时候适宜旅游;降水的多少则决定了水资源的供给和农作物的生长等。

(2)自然灾害:大气运动会形成强大的天气系统,如暴风雨、龙卷风等,它们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影响,破坏房屋、农作物等。

飓风、台风等也是由大气运动所引起的,它们总能给沿海地区的居民带来不少的恐惧和损失。

(3)人类活动:大气运动的变化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和活动,例如当气温过低时,人类在户外活动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如果有高温干旱的天气,会限制农作物的产量,进而影响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三、大气运动的区域分布特点大气运动的分布是极其复杂的,这里主要介绍几个重要区域的特点。

(1)低压带与高压带:大气运动的特征之一就是形成低压带和高压带,两者之间的气流运动使得大气形成不同的气候和生物群落。

(2)西风带:是指赤道以北和以南的东、西半球上纬度为30°左右的地区,这一区域因国际上的气候影响,又被称为温带气候。

(3)南极和北极:由于南极和北极地区的地形特点,大气运动的气流在这里产生了独特的特征,例如北极地区夏季白昼,而冬季则是黑夜,南极地区也是如此。

高考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

高考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

高考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季风是指在一年的不同季节,由于大陆与海洋的热力差异,导致风向和风速发生明显变化的气候现象。

季风环流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特别是在高考中经常被提及。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季风环流的形成机制、特点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季风环流的形成机制季风环流是由于大陆和海洋的温差引起的。

夏季,由于大陆受到辐射加热,温度较高,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区;而海洋受到辐射冷却,温度较低,形成高压区。

高压区的空气向低压区流动,吹向大陆的风称为夏季季风。

冬季,由于大陆受到辐射冷却,温度较低,形成高压区;而海洋受到辐射加热,温度较高,形成低压区。

高压区的空气向低压区流动,吹向海洋的风称为冬季季风。

二、季风环流的特点1. 季风环流表现出明显的定期变化:夏季季风和冬季季风的交替出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每年都会出现。

这种定期变化是由于大陆和海洋在不同季节受到不同的辐射加热和冷却所引起的。

2. 夏季季风湿润,冬季季风干燥:夏季季风吹向大陆的空气携带大量水汽,因此夏季季风主要表现为湿润的特点,给大陆带来充沛的降水。

冬季季风吹向海洋的空气相对较干燥,因此冬季季风带来较少的降水。

3. 季风环流的影响范围广:季风环流主要分布在大陆边缘地区,如南亚、东南亚、东亚、非洲东海岸等。

这些地区的气候受季风影响最为显著,降水量和温度变化较大。

三、季风环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 农业:季风环流为农业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

夏季季风的降水为农作物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

许多地区的农业发展依赖于季风的降水。

2. 水资源:季风环流对水资源的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降水的季节性变化,在一些地区会导致干旱和洪涝等水灾。

合理利用季风降水,进行水资源管理对于防灾减灾和发展可持续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化具有重要意义。

3. 交通和贸易:季风环流对交通和贸易也有影响。

夏季季风为航海提供了有利的风力,推动了航海贸易的发展。

同时,季风环流还带来了固定的季节性贸易,使得一些地区形成了独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网络。

2019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一:2-1-3大气环流 Word版含答案

2019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一:2-1-3大气环流 Word版含答案

课时3 大气环流课程标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学习目标1.结合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2.运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理,解释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分布及大气环流的影响。

3.结合亚洲季风形成示意图,掌握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分布。

4.结合1月和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理解大气活动中心的形成、分布,并分析其对气候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1 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阅读教材P36~P39“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填写下列知识。

1.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被称为大气环流。

2.三圈环流(1)成因:主要受地表热量分布不均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2)类型⎩⎨⎧低纬环流:a 、d中纬环流:b 、e高纬环流:c 、f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1)气压带:A 为赤道低气压带,B 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 为副极地低气压带,D 为极地高气压带。

(2)风带:H 为东北信风带,K 为东南信风带,I 、L 同为中纬西风带,J 、M 同为极地东风带。

(3)季节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图表解读】 读教材图2-1-10全球大气环流示意,据图分析: (1)赤道与极地之间本应形成单圈环流,为什么会变成三圈环流呢? (2)三圈环流在地球表面形成的气压带、风带有哪些? (3)极锋是怎样形成的?对地球表面有何影响?提示 (1)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赤道与极地因冷热差异产生的单圈环流变为三圈环流。

(2)低纬环流圈:形成了赤道低气压带、东北(南)信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

中纬环流圈: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高纬环流圈: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东风带、极地高气压带。

(3)极地冷空气收缩下沉的同时向低纬运动,与北上的暖空气相遇,暖空气迅速被迫抬升,形成了极锋。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赤道附近的太阳辐射较为集中,大气受到加热后上升,形成高温低气压带,即副热带高压带。

而两极地区太阳辐射较为弱,导致空气下沉形成低温高气压带,即极地高压带。

这样,地球大气中就形成了副热带低压带、副极地高压带、极地低压带等一系列气压带。

气压带的存在对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气压带的存在决定了大气环流的运动方向。

在副热带低压带,空气升起形成对流,造成热带辐合带,这是全球降水最多的地区,常年有降水,气候湿润。

而在副极地高压带,空气下沉形成逆时针的盛行风向,形成亚热带辐散带,这些地区水分蒸发快,降水少,气候干燥。

极地低压带则常年呈低温状态,有大量的冰雪覆盖,长期寒冷。

其次,气压带的存在还决定了气候带的分布。

副热带低压带附近的气候带被称为热带气候带,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度高,季节变化不明显。

副极地高压带附近的气候带是温带气候带,年均温度适中,四季分明,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极地低压带附近的气候带被称为寒带气候带,气温极低,有极长的极夜和极昼。

风带是气压带之间形成的水平气流,在全球大气环流中有重要作用。

赤道附近的东北风和西南风吹向副热带低压带,带热带海洋的水汽和热量,使得副热带地区降水充分。

而极地附近的西北风和东南风吹向副极地高压带,带走了副极地地区的辐散空气,使得该地区降水不足。

这些水平气流也会影响降水的分布和强度,形成了季风气候、干旱气候、冷润气候等。

总结起来,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们决定了大气环流的运动方向,从而影响了降水分布和强度。

其次,它们决定了气候带的分布,从而影响了气温水平和季节变化的明显程度。

最后,它们的存在还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而言,理解和研究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非常重要,有助于预测和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高一地理大气受热过程与运动规律与日常生活现象

高一地理大气受热过程与运动规律与日常生活现象

高一地理大气受热过程与运动规律与日常生活现象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大气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在地理学中,大气受热过程与运动规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影响着气候、天气、甚至自然灾害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现象来理解大气的运动规律和受热过程。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受热过程是指太阳辐射的能量照射到地球上的大气层,使得大气层受热并形成热空气团。

这种热空气团会产生气流,形成气流运动,进而影响着气候和天气。

大气的受热过程是由太阳辐射的短波能量经过大气层的吸收和散射所产生的,这个过程是地球上气候和天气变化的基础。

接下来,让我们来谈谈大气的运动规律。

大气的运动规律是非常复杂的,但也是非常有规律可循的。

大气通过气压差异和气温差异来实现水平和垂直的运动。

在大气层内部,气流会形成不同的环流系统,如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中等纬度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

这些环流系统会形成风、云、降水等现象,直接影响着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来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和运动规律。

比如我们经常感受到的季节变化,冬天寒冷,夏天炎热,春秋交替,这些都是由大气层受热过程和运动规律所造成的。

大气中的风和云也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能感受到的现象,它们都是大气的运动规律在行动。

受热过程和运动规律也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比如气温的升降会影响我们选择穿着衣物的厚薄,风向的变化会影响我们的出行和航空运输,降水量的多少会影响我们的农业生产和自然灾害的发生。

了解大气受热过程和运动规律对我们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篇示例:大气受热过程与运动规律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们是我们了解和预测气候和天气现象的关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观察到这些现象的影响,比如昼夜温差、季节变化、风和降水等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高一地理大气受热过程与运动规律与日常生活现象的关系。

地理高一知识点热力环流

地理高一知识点热力环流

地理高一知识点热力环流热力环流是地球上大气和海洋中热量的传递和分布过程。

它主要由太阳辐射产生的热能的不均匀分布引起,并通过大气和海洋的水平和垂直运动进行传递。

热力环流对地球上的气候和气象现象有着重要影响。

热力环流主要包括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两个部分。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个部分的特点和影响。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大气中的热力运动。

它主要受到地球自转和纬度变化的影响。

根据纬度的不同,大气环流可以分为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四个主要环流带。

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因为太阳直射造成的地面加热使得空气上升,形成低压。

在这一带,空气上升形成大量云层和降水,导致气温高、降水丰富的热带雨林气候。

副热带高压带位于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

由于在赤道附近升起的空气向两侧南北流动,到达副热带高压带时因为冷却而下沉,形成高压。

在这一带,气温高、降水较少,形成了沙漠气候。

副极地低压带位于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高压带之间。

在这一带,南北方向的气流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形成西风带。

在这一带,气温较低,降水相对较少,形成了温带气候。

极地高压带位于极地附近。

由于地面冷却,形成高压。

在这一带,气温极低,降水很少,形成了寒带气候。

海洋环流:海洋环流是指海水的热力运动。

它主要受到世界上的大洋和海流的影响。

海洋环流可以分为表层水流和深层水流。

表层水流受到风力、地转偏向力和海洋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近岸海流受到海岸线形态和地球自转的影响,在海岸线附近形成了逆时针的暖流(如北大西洋暖流),以及顺时针的冷流(如柯蒂海流)。

大洋中部则主要有东北贯穿流和南北赤道流。

深层水流由于海洋密度的差异以及风力和地球自转的作用而形成。

深层水流以大洋深层循环和热带深层循环等形式存在。

热力环流对地球上的气候和气象现象有着重要影响。

它通过将热量从赤道地区输送到极地地区,调节了地球上的温度差距,使不同地区的气温得以平衡。

热力环流还影响了降水分布,调整了季风的形成和分布。

高一地理知识点热力环流

高一地理知识点热力环流

高一地理知识点热力环流热力环流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它与地球上的气候分布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热带环流、副热带高压和溢出环流三个方面来介绍高一地理的热力环流知识点。

热带环流是指热带地区的大气环流系统。

地球上的赤道地区受到持续的高温照射,空气受热后升高形成低压区,形成了热带低压带。

在热带低压带上空,空气受到高温的影响,向上升腾并形成对流云,这导致了热带雨林的形成。

同时,由于空气上升,地表产生负压,从而吸引周围地区的空气汇集,形成一种称为副热带高压的大气系统。

副热带高压是一种大气稳定的系统,它是热带低压带的相对平衡,位于低纬度的亚热带地区。

这个区域由于受到位于高纬度的偏西风影响,气流相对较为稳定,通常天气晴朗、干燥。

同时,副热带高压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是沿着赤道的双带状分布,即南半球和北半球都存在副热带高压系统。

溢出环流指的是热带气流在高空的西风带中受到西风的影响,向北或向南流动,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大气环流形式。

在地理学中,我们通常将热带环流与溢出环流合称为全球环流系统。

溢出环流的存在对地球气候有重要影响,它使得寒冷的大陆地区得到了一定的热量,改善了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

总结一下,高一地理知识中的热力环流是指热带以及其附近地区的大气环流系统。

其中,热带环流是由于热带低压带的形成而产生的,副热带高压则是热带环流的相对平衡,位于亚热带地区。

此外,热带气流还会在高空的西风带中形成溢出环流,对地球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对这些热力环流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气候分布,进一步深化对地理学的认识。

(本文是根据高一地理知识点热力环流的要求,以一种符合题目要求的格式进行写作,目的是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文章结构清晰,语句通顺,希望读者能够从中受益。

)。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纬向环流主要是指从赤道向两极方向的气流运动。

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太阳直射角度的变化,使得赤道地区气温相对较高,而极地地区气温相对较低。

这种温度差异导致空气在赤道上升,经过高空向两极方向流动,然后在高纬度下降。

这形成了气流从赤道向两极运动的特征。

这种纬向环流对气候有很大的影响,它决定了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和季风的产生。

例如,赤道附近的纬向环流会带来热带雨林气候。

由于大量水汽从热带海洋蒸发,随着气流的运动向着赤道升起,形成了大量的降水。

这种环流带来了高温和高相对湿度的气候条件,有利于热带雨林的生长。

与此相对的是,极地附近的纬向环流也影响着极地气候。

由于极地地区气温低,地表上冷空气下沉形成高压区域,使得大气稳定。

这导致了少量的降水和极寒的气候条件。

另一方面,经向环流主要是指在纬度线上从西向东运动的气流。

这种环流主要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而产生。

地球的自转速度高于大气层的相对移动速度,使得气流在地球各个经度上呈现从西向东的流动特征。

经向环流对气候也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垂直环流和全球风系统的形成。

例如,赤道附近的经向环流形成了热带风带,也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由于赤道地区气温高,造成空气上升,然后在高空流向两极方向下沉。

这样的运动形成了赤道附近的高气压区域,相对较干燥。

当下沉的空气到达地表时,由于密度增加,会形成高压区域,习惯上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这种高压带带来了相对干燥的气候条件,垂直形成沙漠和草原。

相反,赤道附近的经向环流也影响着季风和西风带的形成。

由于赤道附近的高气压区域和极地的低气压区域之间的气压差异,形成了地球表面上从副热带向高纬度方向流动的大规模气流。

这种从副热带向赤道附近流动的气流称为季风气流。

它带来了季风的形成,如亚洲的东亚季风和非洲的西南季风。

另一方面,西风带是地球表面上赤道附近和中纬度地区的大规模西风风带。

由于地球的自转和经向环流的运动,赤道附近的气体向东移动且较快,而中纬度地区的气体向东移动较慢。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必修一的地理在高中地理知识中是最重要的,是整个高中地理的基础,我们要给予重视,必修一的知识点你都掌握好了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地理必修一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地理必修一知识重点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 气候影响因素: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汇总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成因气候特点典型地区热带热带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赤道低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南北纬回归线之间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干、湿季明显交替非洲中部、巴西、澳大利亚北部和南部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全年高温,雨季集中印度半岛、中南半岛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大陆内部和西岸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干旱少雨撒哈拉、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5°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夏季炎热干燥,地中海沿岸带交替控制冬季温和多雨温带温带季风气候南北纬35°~55°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我国华北、东北朝鲜半岛、日本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冬寒夏热,全年少雨亚欧大陆、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多雨西欧3. 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判断气候类型气温特点(以温定带)降水特点(以水定型)夏雨型年雨型冬雨型少雨型热带气候最冷月均温﹥15℃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气候(含温带海洋性气侯)最冷月均温在0℃~15℃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理必修一基础知识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一、课程标准解读1、课程标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课程标准解读:(1)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标准”关注的是地球表面的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对于三圈环流中高空的气压和风向不作要求。

(2)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模式图展示的是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平均状况,以此状况为参照,气压带和风带大致是(北半球)夏季北移、(北半球)冬季南移。

(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及其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为基础,叠加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形成了世界复杂多样的气候。

“标准”不要求系统讲述气候类型的成因,而是通过举例的形式,具体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通过案例分析形式让学生理解气候的形成实际上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4)熟练阅读并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示意图,反映出“标准”对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要求是通过学生主体活动的理解和把握“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本课时位于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三节大气环境继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之后的第四课时,在本章学习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整章内容的核心,从最简单的热力环流深入到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环流,难度最大,既是对上一节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的实际运用,又为分析气候类型的形成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

是承前启后的纽带。

2、主要内容与内外联系:(1)教学内容:本课时教材分三部分内容来阐述: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第三部分分析探讨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内外联系:第一部分内容是上节课“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等知识的延伸、综合和运用,第二部分是气压带、风带形成部分的深入。

高一地理世界洋流知识点

高一地理世界洋流知识点

高一地理世界洋流知识点地球上的洋流是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的结果,它们对全球的气候、环境和生态系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高中地理课程中的世界洋流知识点,包括洋流的分类、形成原因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一、洋流的分类世界上的洋流可分为暖流和寒流两种类型。

暖流是从赤道向高纬度地区运动的海洋水流,水温较高,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明显;寒流则是从高纬度地区向赤道运动的海洋水流,水温较低。

二、洋流的形成原因洋流的形成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风力作用: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推动力。

全球大气环流中的风经过海表面时,会对海水产生摩擦作用,形成风暴涡和湍流,进而使海水运动形成洋流。

2. 摩擦作用:洋流形成还与洋流所在地的地形有关。

洋流的流动受到陆地和海洋底部地形的制约,如地势的起伏、海底的起伏等都会对洋流的形成和运动方向产生影响。

3. 密度差异:海水的密度与温度、盐度等因素有关。

当水温较高或盐度较低时,水的密度较小,会向上浮起;而当水温较低或盐度较高时,水的密度较大,会向下沉降。

这种密度差异推动了洋流的形成和运动。

三、洋流与气候的关系洋流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调节海洋温度:洋流将赤道地区的热量输送到高纬度地区,使得高纬度地区气温上升,起到调节作用。

例如北大西洋暖流将热量从赤道地区带到欧洲西海岸,使得该地区冬季相对较暖。

2. 影响海洋环境:洋流的形成和运动会影响海水的温度、盐度和营养物质的分布,进而影响海洋生态系统。

例如秘鲁海域的秘鲁暖流带来了大量的营养盐,促进了该海域丰富的渔业资源。

3. 影响降水分布:洋流在海洋上形成蒸发和降水的循环,进而影响陆地上的降水分布。

例如巴西北部的巴西暖流使得该地区降水充足,而智利附近的寒流则导致了降水稀少的冷沿海区域。

四、洋流的重要性与挑战洋流是连接地球各个海洋的重要交通纽带,为海洋生物、能源资源的分布提供了基础。

洋流还对气候变化和海洋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洋流的模式可能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圈环流对全球气候

三圈环流对全球气候

三圈环流对全球气候1、高一地理,为什么北半球大陆西岸的气候特点是由于三圈环流,东岸则是由于季风环流?说明理由我觉得这个问题主要是针对亚欧大陆来讲的。

事实上很多时候都有人提到青藏高原的隆起对全球气候的影响,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在北纬30度左右,挡住了西风带自西向东携带的水汽,这使得中国中东部地区,主要受到由于海陆间热力差异而导致的季风环流的影响。

青藏高原以西,则由西风水汽长驱直入。

很典型的是新疆的伊犁河谷地区在地形上为一个开口向西的喇叭口,该地区降水丰富,即主要是受到西风带来的大西洋水汽的影响,而广大新疆其他地区,及甘肃、内蒙等,都因为太平洋季风难以到达,而西风带水汽也同样到达不了,而成为干旱、半干旱区。

对北美而言,则主要是西风环流所带水汽到东海岸就已经比较弱了,而且北美西海岸有一列面北向的高大山脉,也阻挡了西风带的水汽,所以其主要的降水来源应来自于季风环流。

2、三圈环流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全球气压带,风带基本分布格局影响三圈抄环流分低纬、中纬、高纬袭环流,低纬环流形成的原因:赤道地区气温高,形成上升的暖气流,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南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由南风逐渐右偏成西南风,流到北纬30度附近成了西风。

这样来自赤道上空的空气就不能再继续北流。

赤道上空的空气源源不断地流过来,又不能继续北进,便在北纬30度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致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在近地面,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大气由副热带高压带向南北流出。

向南的一支流向赤道低压(北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由北风逐渐右偏成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

东北信风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

这样,在赤道与副热带地区之间便形成了低纬度环流圈。

3、热力环流与地球气候的关系大气环流主要表现为,全球尺度的东西风带、三圈环流(哈得莱环流、费雷尔环流和极地环流)、定常分布的平均槽脊、高空急流以及西风带中的大型扰动等。

高一地理大气对流知识点

高一地理大气对流知识点

高一地理大气对流知识点大气对流是指地球上空气的垂直运动,它是造成大气环流和天气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地球的大气圈中,大气对流对于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将介绍高一地理中关于大气对流的一些基础知识点。

一、大气对流的形成原因大气对流的形成是由地球的辐射和地形的不均匀性所引起的。

太阳辐射照射到地表,地表受热后会将热量传递给空气,使空气变得热胀冷缩。

当地表上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形成上升气流,形成局部的低压区。

而地表上空气冷却后,会下沉形成下沉气流,形成局部的高压区。

这种上升和下沉的气流相互作用形成了大气对流。

二、大气对流的特点和影响1. 大气对流的特点大气对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垂直性:大气对流是垂直的,空气的垂直运动是大气对流的基本形式。

(2)局部性:大气对流主要发生在低纬度地区,且呈现局部性分布。

(3)季节性:大气对流的活动在不同季节会有差异,受当地温度变化的影响。

2. 大气对流的影响(1)天气变化:大气对流是天气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大气对流,形成了气团的上升和下沉,导致了气象要素的变化,如气温、湿度和降水等。

(2)热量分配:大气对流的存在使得不同地区的热量得以分配。

热带和赤道地区的大气对流活动较为激烈,使得热量在地球上的分布更加均匀。

(3)循环环流:大气对流形成了地球上的环流系统,如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等,这些环流对于全球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大气对流的三种类型1. 对流晕对流晕是大气对流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地表受热后产生的局部上升气流,形成的低压区,周围的空气会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了循环气流。

2. 水平气流水平气流是大气对流的一种形式,它是指水平方向上的气流变化。

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地形的不均匀性,会产生各种规模的水平气流,如大尺度的气旋和锋面等。

3. 垂直气流垂直气流是大气对流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在垂直方向上的气流变化。

大气对流的垂直气流主要表现为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形成了局部的低压区和高压区。

高一地理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高一地理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 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 洋流等综合影响的结果。
(一)太阳辐射对气候的影响:

亚 寒



最热月平均气温<5℃ 最冷月平均气温<0℃ 最冷月平均气温>0℃






最冷月平均气温>15℃
(二)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1、三圈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极地高压带
极 地 东 风 副极地低压带 盛 行 西 风
极 地 东 风
副极地低压带 上升气流 湿润


西
风 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湿润 (温带海洋性气候)
下沉气流 干燥 (热带沙漠气候) 西岸吹陆风 干燥
副热带高压带




东岸吹海风 湿润 湿润
赤 道 低 压 带
上升气流
(热带雨林气候)




(二)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2、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如: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吹陆风 干燥 夏季吹海风 湿润
为什么在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有热带雨林气候?
纬度位置 位于低纬度地区终年高温。 大气环流 来自印度洋洋面的东南信风,从海上带来丰沛降水 。 地 洋
东南信风受岛屿中部高山阻挡而抬升,形成地形雨, 形 降水量大且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 流 东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经过,对沿岸的气候有 增温增湿的作用 。
(三)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温带大陆性气候
常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夏温差大
少雨
如高原、山地气候的形成。 (四)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观察欧洲和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分布有何异同?

高一地理大气的运动及其意义

高一地理大气的运动及其意义

相关考题:07海南 图1示意某一等高面。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 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 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 向。回答6~8题。
6、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
7、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 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⑦
各部分复习要点和相关考题
第一部分: 大气受热
考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太 阳 辐 反射 射
大气保温作用是指: 大气吸收、大气逆辐射



大气辐射

吸收
地 面
保 温 作
大 气 逆





地面

宇宙 空间 大气
一、基本知识要点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补大地)
C、摩擦力
大气运动时,地面与空气、空气各层之间摩擦 产生的力 与风向相反 影响风向和减小风速
2 水平压梯度力



与 地转偏向力 高


平 运
近地面摩擦力



风向垂直 等压线

风向平行 等压线 高空 风向斜穿 等压线 近地面
结论: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产生风的原动力,地转偏向 力和摩擦力都是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力,后者与前者达 到平衡,风向保持不变。
16、红墨水在伞面上流动的轨迹为: A. 先偏右后偏左 B. 向右偏转 C. 先偏左后偏右 D. 向左偏转
B
17、该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A

高一会考知识点地理对流层

高一会考知识点地理对流层

高一会考知识点地理对流层高一会考知识点:对流层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及其与人类社会活动的关系的学科。

在高一会考中,对流层是一个重要的地理知识点。

下面将对对流层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对流层的概念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圈的一个重要层次,位于对流层顶部,从地球表面向上延伸约10到16公里的高度。

在这个层次,空气的温度逐渐下降,气压逐渐减小。

二、对流层的特征1. 温度变化:随着高度的增加,对流层的温度逐渐下降,以每升高100米降低0.65摄氏度的速率变化。

2. 气压变化:随着高度的增加,对流层的气压逐渐减小。

3. 对流运动:对流层内的空气因温度差异引起对流运动,形成了大气环流。

4. 气候现象:大部分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内,比如云、风、降水等。

三、对流层的结构对流层可分为两个不同的层次:对流层底层和对流层顶层。

1. 对流层底层:位于对流层的下部,高度约10公里。

这一层次中,温度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大气非常不稳定,空气的湿度较高。

2. 对流层顶层:位于对流层的上部,高度约16公里。

这一层次中,温度保持稳定,空气的湿度较低。

四、对流层的作用1. 保护作用:对流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减少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伤害。

2. 大气环流:对流层内的对流运动导致大气环流的形成,对全球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3. 天气系统:对流层是天气现象的主要发生层次,云、风、降水等天气现象都与对流层密切相关。

总结: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圈中的一个重要层次,具有温度递减和气压递减的特征。

对流层的结构分为底层和顶层,底层非常不稳定,顶层较为稳定。

对流层在保护地球、形成大气环流和控制天气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对流层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了解对流层在地球系统中的重要性。

这对我们深入学习和理解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科目的成绩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高一地理必修一重要知识点

关于高一地理必修一重要知识点

关于高一地理必修一重要知识点高一地理必修一重要知识点气压中心气压水平气流方向垂直气流方向中心天气状况举例其它影响气旋低北逆南顺向上阴雨亚洲低压沿槽线形成锋面反气旋高南顺北逆向下晴亚洲高压锋面气旋(重要!)要求:图上每一个天气系统的识别;不同地点所受天气系统的控制及出现的天气现象8、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因子分析地理位置A纬度位置:决定太阳辐射——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原因——决定热量或气温B海陆位置: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温差小,湿度较大;大陆性反之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形成是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的差异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特点:双重性质——各纬度、海陆之间水热交换;直接控制某地气候特点(水热状况)下垫面(地表状况);最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与水源其它影响气候的因素:人类活动、洋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气候类型气候特点(会判断气温降水图;会描述)气候要素:气温、降水以温定带——月均温在15度以上,为热带气候月均温最低在0-15度,为气候月均温最低在0以下,温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以水定型——热带气候分为四种: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热带草原气候:旱雨两季气候分为两种: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温带气候分为三种: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气候成因季风气候成因:三种季风气候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气候:地中海气候(副高和西风);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和赤道低压) 单一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气候: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气候分布大陆东岸气候:三种季风气候大陆西岸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内部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9、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现象产生原因污染物危害对策温室效应燃烧矿石燃料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二氧化碳海平面上升(原因?)对沿海低地构成直接威胁引起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植树造林臭氧层的破坏使用制冷设备等消耗臭氧物质氟氯烃等太阳紫外辐射增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全球合作,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酸雨燃烧化石燃料(主要是燃煤);汽车尾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水体酸化,影响鱼类生长乃至死亡;酸化土壤,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及人体健康最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如清洁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废气再利用)燃烧低硫煤或其它清洁能源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方式主要是交通运输和通信2. 青藏铁路的起点和终点青海省首府西宁经格尔木至拉萨,是世界上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

高一地理风的知识点

高一地理风的知识点

高一地理风的知识点高一地理-风的知识点一、引言风是地球大气层内大范围气压差引起的气流运动,是大气层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本文将介绍风的形成原因、分类和对地球的影响。

二、风的形成原因1. 气压差:地球表面的不均匀加热导致空气密度不均匀,形成气压差。

气压差越大,风速越快。

2. 科里奥利力: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任何物体在纬度方向上都会受到科里奥利力的影响,使得气流在赤道附近向东移动,在两极附近向西移动。

3. 极地冷气团:极地冷气团形成后,下沉并朝地面表面外围辐散,形成出风区,带走了大量的热量。

4. 热带暖气团:热带暖气团受上升气流的推动,向地表运动,形成进风区,带来了大量的热量。

三、风的分类1.地表风地表风又称地面风,受到地形、地表特征和地表摩擦的影响。

- 山谷风:山谷两侧的地形特征导致风在山谷中的不同高度产生剧烈的气压差,形成风流。

- 海陆风:海洋和陆地的不同性质,导致白天和夜晚的风向和风速发生较大变化。

2.高空风高空风又称大气环流,指位于地面以上的高空大气层中的气流。

- 副热带西风带:位于30°~60°之间,是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的主要大气环流系统。

- 赤道急流:位于赤道附近,是赤道附近大规模气流形成的结果,风速高,对航空、航海活动有重要影响。

四、风的影响1. 气候影响:风的运动对气候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例如,西南季风给南亚带来了丰沛的降水,而东北季风则导致中国东北地区干燥寒冷。

2. 植物传粉:风可以帮助植物进行花粉传播,促进植物繁殖。

3. 地貌塑造:强风和风蚀可以改变地表的形态,形成沙丘、风蚀穹丘等地貌景观。

4. 灾害影响:强风可以引发风灾,如飓风、龙卷风等,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结论风作为大气层内的运动,对地球的形成、气候以及社会生活都有重要影响。

了解风的形成原因、分类和影响对于我们认识自然环境和应对自然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姓名:李雪飞
区县学校:昌平实验中学
课题: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课标解读:
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移动为基础,叠加海陆位置和下垫面等因素,形成了世界上复杂多样的气候。

这是学生需要形成的基本认识。

具体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可以通过举例,而不要求系统讲述气候类型的原因。

教学目标:
掌握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应用综合分析法分析不同气候类型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气候变化的原因。

从“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中,了解各种气候类型分布的规律和特殊性。

到当地气象台站,了解家乡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归纳总结的出气候类型,并分析其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形成的原因。

了解气候变化的规律,采取适当的措施,规范自身的行为,抗御异常气候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

重点、难点: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气候类型的成因
教学方法:
图示法、图解法、相关联系法、比较鉴别法、综合归纳法、讨论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