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水教案
流动的水教案
流动的水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流动特性,并能描述水的流动过程。
2. 掌握水的流动实验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水流实验。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对水流现象的兴趣。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一个透明的容器、一盆水、彩色水墨。
2. 教具:水流实验的PPT、水流实验视频。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素材图片或水流实验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思考:水是如何流动的?有哪些现象与水流动有关?Step 2 学习水流动的特性(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水的流动特性,如自由流动、遵循重力规律、流动初始速度较慢等。
2. 学生观察实际的水流现象,讨论不同环境对水流动的影响(例如水流速度、水流方向的改变等)。
Step 3 进行水流实验(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水流实验,每组至少一个人观察记录,其他人员分工协作。
2. 每组将容器放置在平坦的桌面上,向容器中加入适量的彩色水墨。
3. 学生用手指轻轻拨动容器,观察水墨的流动现象,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4. 学生可以尝试改变容器的倾斜角度、水墨的用量等因素,观察并记录不同条件下水的流动情况。
Step 4 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1. 学生回到教室,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
2. 学生分析并讨论不同实验条件下水的流动规律和现象。
3. 教师组织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引导学生关注水流动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Step 5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水流动的特性和实验结果。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水流动的现象,并提出相关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水流动现象,并写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洗衣机中的水会旋转?为什么香蕉浮在水中?评估方式:1. 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详细程度。
2. 学生对水流动特性和实验结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流动的水教案
流动的水教案主题:流动的水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流动特性;2. 掌握水的流动规律;3. 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 水;2. 容器(如玻璃杯、薄膜等);3. 不同形状的物体(如小球、木块等);4. 导线、磁铁等实验器材;5. 图片或视频资源。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引入流动的水概念,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源,让学生观察水的流动现象,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Step 2:实验观察1. 让学生在容器中倒入一些水,并观察水的流动情况。
引导学生发现水具有流动性质。
2. 请学生使用不同形状的物体(如小球、木块等),放入水中观察其流动情况,并比较不同物体的流动特性。
Step 3:探究流动规律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能够流动。
解释水的流动是由于重力作用,水分子之间相互吸引而形成的。
2. 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容器(如玻璃杯、薄膜等)中水的流动情况,并思考不同形状对水流动的影响。
Step 4:实验探究1. 实验一:将两个容器连接在一起,其中一个容器较高,另一个容器较低,让学生观察水在容器中的流动情况,并解释为什么水会从高处流向低处。
2. 实验二:在水中放入一根导线,用磁铁靠近导线,观察水的流动情况,并探究磁场对水流动的影响。
Step 5:总结归纳与学生一起总结水的流动规律,包括:1. 水能流动是由于重力作用和分子间的吸引力;2. 形状对水的流动有影响;3. 水会从高处流向低处。
Step 6:拓展延伸1. 让学生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展示水的流动现象;2. 鼓励学生设计更多的实验,进一步探究水的流动规律。
Step 7: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家庭中的用水情况,记录水的流动现象,并思考相关问题。
板书设计:主题:流动的水流动特性- 重力作用- 分子间吸引力流动规律- 形状对流动的影响- 从高处流向低处。
让幼儿了解水的变化过程的教案
让幼儿了解水的变化过程的教案:教学目标在教学本课时,幼儿将会:1.了解水的物态变化过程,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2.学会对不同物态的水进行相应的称呼;3.通过实验活动体验和探究水的物态变化;4.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1.认识水的不同物态;2.实验活动:水的物态变化。
教学步骤及方法步骤一:引导幼儿认识水的不同物态(1)先展示给幼儿水的三种物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2)帮助幼儿认清不同物态下水的样子,并引导幼儿说出不同物态时的名称;(3)排练幼儿,唱一首有关水的儿歌,加深幼儿对水的印象。
步骤二:实验活动:水的物态变化(1)准备材料:平底锅、水、盐巴、大碗、塑料袋、塑料杯和冰块;(2)把锅中的水加热,让幼儿看到水的液态;(3)放入盐巴,使水逐渐成为固态,让幼儿看到水的冰冻过程;(4)把塑料袋或塑料杯装满水,放入冰箱中,使水成为固态;(5)取出冰块,放在大碗中,让幼儿看到水的蒸发过程,形成气态水蒸气。
步骤三:反思总结经过实验活动,幼儿已经深刻地了解了水的物态变化过程。
教师可以向幼儿提出一些问题,如:1.你刚刚看到了水的哪些物态?2.水变成固态时,我们应该怎么称呼它?3.冰块放置在室温下,会发生什么现象?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液态、固态、气态的?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引导幼儿多思考。
教学方法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展示法:通过对水的不同物态的展示,帮助幼儿认识水的特性和变化过程。
2.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活动,让幼儿生动地认识水的不同物态和变化过程。
3.问答法:通过提问和回答的形式,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教学评价在本节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对幼儿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1.提供一系列相关的物体图片,让幼儿根据物品的性质和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并标注物体的名称。
2.实地观察孩子在实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方法,评价他们对实验步骤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水到哪里去了》教案
《水到哪里去了》教案教案:《水到哪里去了?》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水的循环过程,理解水到哪里去了。
2.能力目标:培养观察和探究的能力,学会从观察现象中得出结论。
3.情感目标:培养保护水资源的意识,珍惜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二、教学重点:1.理解水的循环过程。
2.培养观察和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学会从观察现象中得出结论。
四、教具准备:1.彩色PPT课件2.讲台3.海报素材:水循环图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想一下自己平时用水的情景,看看有哪些地方会用到水,让学生提出来并写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水到哪里去了?Step 2:学习(15分钟)1.出示彩色PPT,展示水的循环过程,并简单解释其中的关键词。
如:蒸发、云、降水、河流等。
2.分组讨论:让学生按照水的循环过程,小组内自由讨论并写出一个故事,描述水从地面蒸发到变成云,再从云中的水滴下来成为降水、流入地面的流动的水体等过程。
3.随机抽取一组的代表,让他们上台展示自己编写的故事。
Step 3:实践(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个测量杯和一个透明塑料袋。
2.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观察和验证水的循环过程。
让学生向测量杯中倒入一些水,并将透明塑料袋套在上面,形成一个密闭的环境。
3.学生观察一段时间,记录下观察到的现象,并进行讨论:透明塑料袋里出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4.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和讨论来得出结论:水沸腾后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接触到凉爽的塑料袋后凝结成小水滴,然后滴下来,就形成了“雨水”。
Step 4:总结(10分钟)1.展示海报素材:水循环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并画出自己对水循环过程的理解。
2.分组交流:让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画的水循环图,并针对其中的不足进行改进。
3.抽取一部分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画的水循环图,并讲解自己的理解。
Step 5:拓展(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水到哪里去了之后又会发生什么?2.让学生在家里或学校附近寻找水的踪迹:如水龙头的水流去哪了?下雨后水流到哪里去了?冬天的雪融化之后水流到哪里去了?并写成观察报告。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流动的水》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流动的水》含反思一、教案概述•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让幼儿了解水之间的流动规律,掌握基本的流体力学概念,了解水的变态现象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其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对象:大班幼儿。
•教学时间:单元时间为1周(每天1小时,共计5节课)。
二、教学内容及活动步骤第一天:认识水的流动1.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图文资料,介绍水的流动概念,让孩子们对此有初步的认识。
2.利用自来水、瓶子、盆等器具,展示水的流动特征和规律,并鼓励幼儿尝试亲身体验和观察。
如:倒水、溅水。
3.引导幼儿思考水的流动力学概念,导出相应的实验活动:通过倾斜器具、调整水流速度等方式,让幼儿自由探究水的流动规律以及不同情境下的变化。
第二天:认识水的变态现象1.利用液体模拟器等装置,让孩子们观察水的变态现象:水的表面张力、浮力、黏滞性等。
引导幼儿思考并总结经验。
2.利用相关实验器具(冰块、风筝等),展示水的冰冻、蒸发、降雨等变态现象。
让孩子们进行实践操作,切身体验水的变态现象,培养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第三天:水对环境的影响1.通过图片、讲座等形式,让幼儿了解水在日常生活及农业、工业等方面的分配和消耗,以及相关的环境问题和影响。
2.展示水污染现象及治理手段的实验,让幼儿了解水的重要性和治理水污染的措施,并鼓励他们从自我生活出发,为水资源节约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天:实际探究1.引导孩子们去探究自然界中的水流动现象,如观察小河、小溪等。
2.通过实地考察,引导幼儿探究流动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通过记录、思考等方式,总结出相关规律和结论。
3.以班级为单位共同制作展板,分享探究结果,提高幼儿们的交流、表达能力。
第五天:反思与总结1.以小组形式,让幼儿谈论本周活动明白、不明白和有疑问之处,引导他们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教师根据孩子们总结的内容,给出相应的反馈和概括性评价,让幼儿感受到自己在本周活动中的成长和进步。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九章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
9.4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重点】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难点】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思考:飞机和雄鹰为什么都能展翅蓝天?它们为什么又能在空中停留?以此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一)流体流动的水流动的空气像水和空气这样,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液体、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会产生压强,液体、气体都有流动性,所以它们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思考:当流体流动时,压强会有变化吗?想想做做在离桌边2--3cm处放一铝质的硬币,在硬币前10cm左右放一高约为2cm直尺或钢笔支起一个栏杆,在硬币上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一口气,硬币就可能跳过栏杆,比比看谁能使硬币跳得最高,是什么力使硬币跳起来?动脑想一想1、硬币向上跳起说明了什么?2、为什么对着硬币上方吹气,硬币就会向上跳起?分析:硬币向上飞的时候只有空气和它接触,桌面不可能对它产生作用了,是不是硬币上下的压强不同使它向上运动?猜想:是不是气体的压强与气体的流速有关?(二)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活动一:对着两张平行拿着的纸吹气,你会发现什么现象?为什么?现象:纸向中间靠拢。
原因:吹气时,纸条内侧空气流动快,压强变小,纸条外侧空气流动慢,压强变大,两纸条被吸到了一起。
活动二: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更加有趣的实验:乒乓球会掉下来吗?球不掉下的原因:球上方气体流速快,气压小。
球下方气体流速慢,气压大。
活动三:两个乒乓球将如何运动图中在两支筷子中间放上两只乒乓球,用吸管向中间吹气P1=P2时,小球不动;P1>P2时,小球运动,两球都是向中间靠拢。
结论:气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思考:为什么人不能站在安全线以内?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如图在水面上放上两只小纸船,用水管向船中间的水域冲水现象:两小船向中间靠拢。
结论:液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大航海规则规定两艘船不能近距离同向并排航行!同向行驶两船中间部分水流速大,压强小,两船就会在外侧压力下撞在一起。
流动的水教案
流动的水教案
教案标题:流动的水
教案目标:
1. 了解水的流动特性;
2. 掌握水的流动原理;
3.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水的流动特性;
2. 水的流动原理;
3. 实际问题分析。
教学过程:
Step 1:引入新知识
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导他们思考水的流动特性,例如:水为什么能流动?水流动的方向有哪些?
Step 2:讲解水的流动特性
通过示意图和实际实验,向学生展示水的流动特性,如流动的方向、流速等。
并讲解水的流动需要一定的施加力或施加压力。
Step 3:讲解水的流动原理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讨论并探索水的流动原理。
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水的流动是由什么力驱动的?为什么水流往低的地方?
Step 4:实际问题分析
教师提供一个实际问题,例如:早晨洗澡时,水为什么能自动流入淋浴喷头?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自己的答案。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所学内容进行分析与解答。
Step 5:小结与延伸
教师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更多与水流动相关的问题,拓展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
教学评价:
根据学生的讨论和解答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可包括学生对水流动特性的理解程度、对水的流动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扩展:
1. 给学生布置练习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观察与实验,进一步探究水的流动特性与原理;
3. 提供更多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与解答。
流动的水教案
流动的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流动特性和流动的规律;
2.掌握水的流动速度和流量的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水的流动特性和流动的规律;
2.水的流动速度和流量的计算方法;
3.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重点
1.水的流动特性和流动的规律;
2.水的流动速度和流量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1.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实验法;
3.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1. 水的流动特性和流动的规律
1.讲解水的流动特性和流动的规律,包括水的流动状态、流速、流量、流向等;
2.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流动状态和流向,加深学生对水的流动特性和流动的规律的理解。
2. 水的流动速度和流量的计算方法
1.讲解水的流动速度和流量的计算方法,包括流速的计算公式、流量的计算公式等;
2.通过实验测量水的流速和流量,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3. 实际问题的解决
1.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水管中水的流速、水龙头中水的流量等;
2.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七、教学评价
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水的流动特性和流动的规律;
2.学生能够掌握水的流动速度和流量的计算方法;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实验环节,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水的流动特性和流动的规律;
2.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流动的水大班教案
流动的水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观察和了解水的流动特性,培养幼儿对水流动的认知。
2.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水的流动:让幼儿观察和了解水在不同条件下的流动情况,如在平滑的地面、斜坡、弯曲的管道等。
2. 水的形态变化:让幼儿观察和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形态变化,如液态、固态、气态等。
3. 水的应用:让幼儿了解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饮用、洗涤、灌溉等。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通过观察水的流动和形态变化,了解水的特性和应用。
2. 实验法: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水在不同条件下的流动情况和形态变化。
3. 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水的特性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水、容器、斜坡、弯曲的管道等。
2. 材料:画纸、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水的流动特性和形态变化,引发幼儿的兴趣。
2. 观察:让幼儿观察水的流动情况,如在平滑的地面、斜坡、弯曲的管道等。
3. 实验:让幼儿实际操作,观察水在不同条件下的流动情况和形态变化。
4. 讲解:教师讲解水的特性和应用,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
5. 创作:让幼儿运用画笔、彩泥等材料,创作出水的流动和形态变化的作品。
6. 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和交流。
7. 总结:教师总结幼儿的观察和创作情况,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教学延伸:1. 让幼儿思考和讨论水流动的原理和应用,如水力发电、水利工程等。
2. 带领幼儿进行实地考察,如河流、湖泊、水库等,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水的流动和形态变化。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合作精神。
2. 评价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评估幼儿对水的特性和应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环境安全,避免幼儿在实验过程中受伤。
2. 注意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绘画《哗哗流水》教案
绘画《哗哗流水》教案孩子们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在他们的世界里,太阳可以是绿色的、小鱼可以在蓝天上飞翔,所有的一切都在他们无穷无尽的幻想之中,小班幼儿对绘画都很感兴趣,他们处于涂鸦阶段,因此,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想象力是对孩子们有所挑战的。
活动目标:1.在绘画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像力。
2.尝试运用各种线条表现流动的水。
活动重点:尝试运用各种线条表现流动的水。
活动难点:在绘画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像力。
活动准备:各色彩色笔、幼儿图画纸若干;音乐。
教学方法:谈话法操作法。
活动过程:一、播放水声录音引导幼儿辨别熟悉声音。
师:“小朋友们,小耳朵仔细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播放水声录音请幼儿猜一猜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小结:这些声音啊,都是水发出来。
谁来说说水是怎样跳舞的。
(启示幼儿辅以动作进行表达。
)师:“.我们怎样用画画的形式把水声变出来呢?(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将水声变成图画,如:我们怎么来表现小雨滴?沙沙的雨声怎么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呢?” 小结:快乐的水声可以画下来,“滴答滴答”的水声可画成一个个或一串串小点;“沙沙沙沙”雨声可画成一根根的细细的短直线或斜线;“哗哗哗哗”的流水声、海浪声可以用连续不断的波浪线和螺旋圆形表现;雷雨声、瀑布声可以用线画成一片。
二、引导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水声。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一起围坐到小桌子边听着水的歌声,画出我们快乐的水声。
鼓励幼儿听到的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引导幼儿变化点、线、面的组合,不断丰富画面。
(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引导能力弱的幼儿大胆落笔。
)三、欣赏幼儿作品互相交流分享。
师:“哪位小朋友说说自己喜欢的作品是哪部分,为什么?”相互欣赏一些有创意的作品,鼓励幼儿相互学习、交流。
延伸活动:介绍有关水的知识,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水是怎样流动的大班科学教案
水是怎样流动的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水是如何流动的。
2. 学生能够描述水的流动形态。
3. 学生能够理解水流动的原因。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水的流动形态。
2. 学生能够描述水流动的原因。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水是如何流动的。
2. 学生能够理解水流动的原因。
教材准备:大量水、不同形状的容器、拖把、水泵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讲解水的来源。
2. 让学生进行一个小实验。
在教室外面准备好两个水桶,一桶放满水,一桶不放水。
请观察两个桶的区别。
3. 引导学生讨论水是以哪种形态存在的。
二、实验1. 给学生准备大量的水和不同形状的容器。
2. 让学生自由地把水倒进容器里,观察水的流动形态。
3. 让学生自由发挥,可以用布条、小木棍等东西来破坏水流动的形态,观察水是如何流动的。
三、讲解1. 回到教室,讲解水流动的原因。
2.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流动形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是如何流动的。
3.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破坏水流动形态的影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是如何流动的。
四、巩固1. 让学生到操场上观察水龙头里水的流动形态。
2. 让学生用水泵把水从一个桶里抽出来,放到另一个桶里,观察水的流动形态。
3. 让学生用拖把来模拟水的流动形态。
五、作业1. 让学生口述一遍今天的学习内容。
2. 发放作业,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水是如何流动的?(2)水流动的原因是什么?(3)请描述一下水的流动形态。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对水的流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教师在讲解时结合实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水的流动形态,让学生对水的流动有了深入的认知。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水的流动教案精讲
知识文章格式标题: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水的流动教案精讲正文:1. 引言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中,科学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际操作,可以帮助幼儿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堂幼儿园大班的科学实验课——水的流动教案精讲。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让幼儿们通过观察水的流动过程,了解水的流动规律,并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实验材料- 透明的玻璃杯- 水- 彩色食用浆果酱4. 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好透明的玻璃杯和清水,让幼儿们观察玻璃杯里的水是静止的。
步骤二:在玻璃杯中加入一小勺彩色食用浆果酱,观察食用浆果酱在水中的变化。
步骤三:轻轻搅拌玻璃杯中的水和食用浆果酱,观察搅拌后水的流动情况。
步骤四:让幼儿们回答问题,总结观察到的现象,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5.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幼儿们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到水的流动过程,了解到水是如何流动的,以及在搅拌过程中食用浆果酱会如何被带动。
在实验中,老师可以引导幼儿们回答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搅拌后食用浆果酱会混合到水中?”、“你们觉得水是怎么流动的呢?”等,从而引导他们对水流动规律进行思考。
6. 我的观点我认为,这个实验非常适合幼儿园大班的科学教育课程。
通过观察水流动的实验,可以让幼儿们更生动地认识水的特性,并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亲身参与实验,也可以培养幼儿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科学实验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这篇文章,我希望大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幼儿园大班的科学实验课,特别是关于水的流动教案的精讲。
希望这样的教育可以为孩子们打下良好的科学基础,培养出更多对科学充满兴趣和热爱的未来科学家。
幼儿园大班科学实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通过实际操作,能够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水的流动教案是幼儿园大班科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这个实验,幼儿们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到水的流动过程,了解到水是如何流动的,以及在搅拌过程中食用浆果酱会如何被带动。
观察水流形态和运动轨迹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观察水流形态和运动轨迹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一、活动目的通过观察水流的形态和运动轨迹,让幼儿了解液体的运动特性,探索水流的奥妙,提高幼儿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活动准备1.准备两个平板或薄木板2.一桶水和水龙头3.各种形状的器具(如圆形、方形、三角形、十字形等不同形状的水杯、水皮球、造波器等)4.活动涂鸦纸和彩色笔三、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老师出示一些不同形状的器具,让幼儿猜测这些器具能不能装水,怎样才能让水顺利流出来。
通过引导幼儿探讨,让他们逐渐理解液体的物理运动性质。
2.观察水流的形态老师拿出两个平板或薄木板,放在水桶内部,逐渐将板子向上移动,让水流形成不同的形态,比如弧形、直线形等。
鼓励幼儿观察水流的变化,比较不同形态的水流,尝试发现水流形态的规律。
3.观察水流的运动轨迹老师在水桶中放置不同形状的器具,将水龙头打开,让水流经过器具,同时在水桶的另一侧用活动涂鸦纸记录下水流的运动轨迹。
让幼儿观察每个器具水流的运动轨迹,并与老师共同讨论,探究器具形状和运动轨迹的关系。
4.探究水流运动的原理老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不同形状的器具会让水流的运动轨迹不同,为什么水流能通过器具。
通过讨论,让幼儿逐渐理解与液体运动有关的物理概念,比如惯性、重力、离心力等。
5.自由探究鼓励幼儿利用各种形状的水杯、水皮球、造波器等自由探究不同形状器具所产生的水流形态和运动轨迹,并在活动涂鸦纸上记录下自己的发现。
四、活动总结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让他们总结近日的活动内容,回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以便下一步深入研究。
五、教育目标1、通过观察和自探,提高幼儿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通过亲身体验,让幼儿探究液体的物理运动特性,理解液体的重力、惯性等基本概念。
3、引导幼儿善于发现,培养幼儿对物理运动现象的好奇心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幼儿的创新和探究精神。
大班科学教案水的变化
大班科学教案水的变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中“水的奥秘”章节,详细内容围绕水的三态变化,即液态、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换,以及水的循环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基本特征,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原理。
2.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增强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原理,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观察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投影仪、电脑、实物展示台、水、冰、干冰、热水、玻璃杯、放大镜等。
学具: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自然界中水的不同状态,如雨、雪、冰雹等,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和讲解,介绍水的三态变化,让幼儿了解液态、固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换。
(1)液态:水在常温下呈现的状态。
(3)气态:水加热至100℃时,变成水蒸气。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讨论,让他们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水的三态变化现象,并在记录表上记录。
4. 动手操作(10分钟)(1)观察冰融化成水的过程。
(2)将热水倒入玻璃杯,观察水蒸气的产生。
(3)将干冰放入玻璃杯,观察干冰升华的过程。
六、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变化:液态、固态、气态。
2. 实验观察结果:冰融化、水蒸气、干冰升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生活中水的三态变化现象。
答案示例:雨后地面上的积水蒸发,冬天河面结冰等。
2. 作业要求:用画笔、彩纸等学具,制作一幅关于水的三态变化的手工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师应关注幼儿在实验中的观察、思考和表达,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其他物质的三态变化,如空气、金属等,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动感的水流体验》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动感的水流体验》活动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初步理解水的流动特性,感知水流的力量及方向性。
2. 技能目标:引导幼儿动手操作简单的水流动装置,如水渠、管道、水泵等,提高幼儿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增进环保意识,珍惜水资源。
活动准备:1. 教具材料:小型水泵、PVC管材、弯头、三通接头、容器(大盆或水槽)、不同材质的漏斗、水管玩具、彩色水、安全手套、抹布。
2. 安全措施:确保所有器材无尖锐边角,地面铺设有防滑垫,活动期间有成人监护。
活动过程:1. 引入环节:-教师讲述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流动性的故事,展示水流在自然界中的动态美,引发幼儿对水流现象的关注和好奇。
2. 探究环节:-水流感知:请幼儿用手感受静止水和流动水的不同,体会水流速度变化带来的感觉差异。
-水流实验:搭建简易的水循环系统,让幼儿通过连接水管、调整角度和高度,观察并控制水流的方向和速度。
-水流游戏:设计接力比赛,使用漏斗、杯子等工具传递水,体验水流动的速度和可控性。
3. 讨论环节:-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探讨为什么水会从高处往低处流,水流速度受哪些因素影响等问题。
-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讲解水力发电、灌溉农田等应用实例,拓展幼儿视野。
4. 创新环节:-提供更多的材料,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创造属于自己的水流装置,比如制作简易水车、迷你瀑布等。
活动延伸:-在日常生活中找寻更多水流现象,如自来水龙头、雨水排水沟等,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开展节水教育,强调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活动总结与评价: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幼儿回顾活动过程,总结水流的特点和规律,表扬幼儿在活动中展现出的探究精神和团队协作,并对他们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鼓励幼儿持续保持对科学探索的热情。
幼儿园科学教育教案:水的流动与变化观察实验
文章标题:探索幼儿园科学教育:水的流动与变化观察实验引言在幼儿教育中,科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科学教育,幼儿能够培养观察、实验、探索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引发他们对生活和自然的好奇心。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的一节课程:水的流动与变化观察实验,从简单的实验操作开始,逐步深入到水的分子结构和变化规律,让幼儿在实验中感受科学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一、实验准备1. 实验目的在开始实验之前,明确实验的目的非常重要。
水的流动与变化观察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流动规律和变化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 实验材料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包括透明的容器、水、食用色素、吸管等。
在选择实验材料时,要考虑到幼儿的安全性和操作简便性,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3. 实验过程在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幼儿逐步进行观察和实验操作,例如观察水的流动方向、颜色的混合变化等,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感受水的特性和变化规律。
二、水的流动观察实验1. 观察水的流动我们让幼儿在透明的容器中倒入水,然后用吸管在水中吹气,观察水的流动方向。
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幼儿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水的流动规律,从而激发他们对水流动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 颜色的变化观察我们在实验中加入一些食用色素,让幼儿观察水的颜色变化。
他们可以通过搅拌水和食用色素,观察到颜色的混合和变化过程,从而理解色彩的混合规律和水的扩散过程。
三、水的变化观察实验1. 冰与水的变化在实验中,我们还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水的变化过程。
将水倒入不同温度的容器中,观察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
或者让幼儿用手触摸冰块和水,感受它们的温度和状态变化。
通过这些实验,幼儿可以深入理解水的状态变化和温度影响。
2. 水的分子结构我们可以引导幼儿了解水的分子结构。
通过简单的讲解和图示,让幼儿了解水分子的构成和相互作用,从而理解水的特性和变化规律。
总结与展望通过水的流动与变化观察实验,幼儿可以在操作中感受科学的乐趣,了解水的特性和变化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中班会流动的水实验活动教案
中班会流动的水实验活动教案水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并且是每天都要接触的,幼儿通过观察水流从高往低处流的这一自然现象开始学会探索,观察日常生活,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事物可以同不同的手段,不同的方法,开发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
活动目标:1、再次感受水的流动性,观察水在自然状态下从高往低流的状态。
2、发展探索、操作能力。
活动难点:探索水在流动状态。
难点剖析:5-6岁的幼儿处于直觉思维阶段,思维具体依靠表象而进行,他们能观察出水流在两个事物间是从高到低的流动,但是当第三个事物出现改变水的流动状态时,幼儿通过表现的理解会对水流方向产生错误的认知,而也是因为5岁后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教师提供多种材料,让有幼儿通过自己动手,通过多种材料,多次实验,亲身体验观察,通过自我判断从而理解。
活动准备:1、各种盛水和舀水的器皿:大小水盆、水桶、碗、托盘、瓶、罐、勺、木板、塑料板、搓衣板、漏斗等。
2、各种连通管道:塑料软管、弯管、三通管或代替材料。
3、活动场地靠近水源。
活动过程:教学策略创意说明: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讲述故事,提出问题。
2、联系生活经验,谈谈水的流动。
二、通过实验观察水是怎样流动的。
1、介绍实验材料,提出实验要求。
2、每组幼儿依次完成三个小实验,教师巡回观察引导。
3、交流实验结果,讲述实验中的发现。
三、设计实验,证明水的流动。
教师提供多种材料,抛出问题:用什么什么办法让别人看出水是流动的。
四、游戏“小小管道工”。
科学活动中幼儿实验的操作形式可以让幼儿主动去研究科学的奥秘。
了解科学的现象。
后续反思与调整策略:活动是在幼儿已经认识了水的性质的基础上,再来认识会流动的水。
活动的实验设计主要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
在活动中,老师往往照顾不到每一个幼儿,而小组探究给每个孩子提供了探究的机会,在小组的交流和表达中,大部分幼儿的想法可以被老师捕捉到,老师能比较好的介入到幼儿的学习基础中,给幼儿提供更好的学习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组装小水轮和水有力量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到合作的愉快与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认识水流有力量,并且知道从高水位处流下来的力量比从低水位处流下来力量大。
难点
使小水轮转动快的两个原因:水位高,流量大。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四、实验
15分钟
分组实验,
教师巡视,解答出现的问题
学生轮流操作记录影响水轮转动快慢的因素,并对观察现象加以分析,组内进行讨论。
教学中注意鼓励的评价作用,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研态度.
实验总结
2分钟
依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总结如下:水量、水位、水速、水冲力点都是影响小水轮转得快慢的因素。
二、新课导入
3分钟
?出示图片,看看下面几幅图中的水,你能说出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2、教师展示幻灯片并提出问题。提出水有力量,我们人类怎样才能更好地利用这些力量呢?
2、学生先观看课件,思考。
由一般到特殊,引出新课,内容更贴近实际生活了,使学生认识到学有所用,同时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一组装小水轮(8分钟)
本信息
名称
流动的水
执教者
课时
1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科学教材.水单元的第三课
教材分析
本课是冀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水单元中的第三课。本课是在前面学习《水与生命》《浮与沉》等内容后进一步认识流动的水有力量并探究小水轮转得快与哪些因素有关。教材从指导学生欣赏并比较动、静状态的水入手,通过“感受流水和静水”,“让小水轮转起来”,“流水能帮我们做什么”等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动手制作小水轮并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并认识流水的力量,进而关心和思考水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在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的基础上,我把教学重点放在通过实验的方法探究如何让小水轮转得更快,并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流水有力量,为此,我对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重组,用苹果和笔芯,塑料片制作小水轮的活动作为课外准备活动。
这节课的学习,我主要采用了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亲自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知识、方法去探索与发现新知,使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对抽象的数学定理获取感性的认识,进而通过教师的引导加工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获得新知,使学生的学习变为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同时让学生学到获取知识的思想和方法,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为学生今后获取知识以及探索和发现打下基础
拓展
4分钟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流动的水,它还有哪些危害呢?(课件出示:水电站、音乐喷泉、水幕电影、洪水、泥石流等)
板书设计
流动的水有力量
小水轮水位高转速快
水量大转速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冲力点远离轮轴转速快
教学反思
科学教学应以探研究究为核心,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景,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激发思维。如“能不能让水车转得更快,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呢?”必须掌握多种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技能,不断更新与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始终牢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也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与回顾
3分钟
问题1:大家都知道水是万物之灵,谁知道水都有哪些特征?
1、教师利用复习提问的方式导入,帮助学生掌握旧知识
1、学生回忆并独立回答。
教师借助于旧知识的回顾,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既注意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又激发了学生对问题探究的热情
活动二汇报实验方案(5分钟)
1把我们准备的小水轮套件组装好。
各组选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
3、教师展示水轮模型,引导学生组装小水轮。
学生进行归纳小结出最合理的实验方案。
3、学生由于材料准备不一致,在组装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小组内讨论解决问题。
学生自主归纳整理
随着一个个零件的安装,引发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步步推进、层层深入思考与探索.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制作小水轮时,往往弄不清叶片的排布规律,是水轮在运转时忽快忽慢,影响实验效果的主要原因。
2,和实际生活哦经验相联系先猜想再动手的原则,可以使学生的兴趣更浓厚。
3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最后一起总结结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A)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氺有力量
(B)通过实验探索并理解水的力量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