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流动的水》教学设计
流动的水教案
流动的水教案教案:流动的水一、教学目标1. 学习流动的水的特点和流动的原因。
2. 理解水的流动对生活、环境和地理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水的流动的特点。
2. 水的流动的原因。
3. 水的流动对生活、环境和地理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介绍水的流动现象,例如河流、溪流、瀑布等,并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水流动现象。
2. 探究(20分钟)设计实验,观察水在斜面上的流动情况。
提供不同的斜面,并要求学生用相同的水量和相同的力量倾倒水,观察水在不同斜面上的流动速度。
3. 分析(2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观察到的现象,分析水在斜面上流动的原因。
引导学生发现水流动的原因是因为重力的作用,水会沿着斜面向下流动。
4. 延伸(20分钟)讨论水流动对生活、环境和地理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水流动对于人类生产、农业灌溉、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讨论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
5. 小结(10分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观察到的现象,强调水的流动对生活、环境和地理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参与情况、实验记录和讨论表现进行评价。
评价重点包括学生是否能够观察和理解水的流动及其对生活、环境和地理的影响,并能够提出合理的利用水资源的建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水的流动现象和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和发现水的流动的特点和原因,引导学生思考水流动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讨论水流动对生活、环境和地理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导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流动的水教案
流动的水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流动特性,并能描述水的流动过程。
2. 掌握水的流动实验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水流实验。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对水流现象的兴趣。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一个透明的容器、一盆水、彩色水墨。
2. 教具:水流实验的PPT、水流实验视频。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素材图片或水流实验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思考:水是如何流动的?有哪些现象与水流动有关?Step 2 学习水流动的特性(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水的流动特性,如自由流动、遵循重力规律、流动初始速度较慢等。
2. 学生观察实际的水流现象,讨论不同环境对水流动的影响(例如水流速度、水流方向的改变等)。
Step 3 进行水流实验(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水流实验,每组至少一个人观察记录,其他人员分工协作。
2. 每组将容器放置在平坦的桌面上,向容器中加入适量的彩色水墨。
3. 学生用手指轻轻拨动容器,观察水墨的流动现象,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4. 学生可以尝试改变容器的倾斜角度、水墨的用量等因素,观察并记录不同条件下水的流动情况。
Step 4 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1. 学生回到教室,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
2. 学生分析并讨论不同实验条件下水的流动规律和现象。
3. 教师组织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引导学生关注水流动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Step 5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水流动的特性和实验结果。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水流动的现象,并提出相关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水流动现象,并写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洗衣机中的水会旋转?为什么香蕉浮在水中?评估方式:1. 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详细程度。
2. 学生对水流动特性和实验结果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设计《流动的水》
首师大版小学科学第一册第四单元人与水《流动的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认识流动的水是有力量的,它可以使叶轮转动。
2、通过对比实验知道流量大小和水位高低影响水的力量。
科学方法:学会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流水的力量和哪些因素有关系。
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探究科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探究的科学意识,以及认真细致、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学会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怎样使叶轮转动得快。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做对比实验了解流量大小、水位高低会影响流水的力量。
教学准备:桌上:叶轮、水槽(水)、烧杯、八宝粥罐(大孔)、擦布桌里:八宝粥罐(小孔)教学过程:导入1、PPT出示叶轮,谈话: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个这样的材料,它的名字叫叶轮。
(板书:叶轮)2、结合ppt介绍叶轮的组成3、提问:你在哪里见过类似的叶轮?新授一、想办法让叶轮转起来1、提问:怎样让叶轮转起来呢?(板书:转)亲自试一试,在小组尝试的过程中请你思考:为什么你的方法能让叶轮转起来。
2、学生小组活动:想办法让叶轮转起来3、汇报交流:我用()的方法让叶轮转起来。
这个方法能让叶轮转起来是因为()(板书:拨、拧、吹、流动的水)预测:学生会用吹、拨,拧、水冲的方法4、谈话分析:这些方法都能让叶轮转起来,是因为通过这些方法都可以产生力量。
(板书:力量)如果力量大,比如说我用力吹、使劲拨、使劲拧,你会发现叶轮转得就快;如果力量小(演示:轻轻地吹、拨、拧),你会看到叶轮转得就慢。
(板书:大、快;小,慢)二、想办法让叶轮转得快些1、提问:你有什么办法利用流动的水让叶轮转得快些?2、谈话分析:要想让叶轮转的快,流水的力量就得大,怎样能让流水的力量大些呢?你是怎么想的?3、根据学生发言,归纳概括:水位高低、流量大小(板书)我们找到两个可能会影响叶轮转动速度的原因,一个是水位高低的变化,一个是流量大小的变化。
4、指导分析如何设计对比实验(1)提问:实际情况是不是真的像我们大家分析的这样,做一个什么实验能证明我们的想法呢?(对比实验)(2)Ppt出示对比实验要求:不同条件只能有一个;可同时对比也可先后对比。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0流动的水|冀教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0 流动的水|冀教版(1)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0 流动的水(冀教版)【教学目标】1.探究水的连续流动的规律。
2.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准备】1.水管、水盆、漏斗、水槽、水车模型。
2.纸杯、塑料瓶、橡皮筋、小刀。
【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提问:如果水不流动会怎样?2.带领学生观察静止的水,教师介绍水会流动的特点。
二、探究活动活动一:水的流动比赛1.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水的流动比赛活动。
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哪个水流得快,哪个水流得慢,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
2.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水流的快慢与高低落差有关系。
并带领学生观看生活用水的例子。
如,冲马桶、倒水、冲地等。
活动二:水的连续流动1.教师介绍连续流动水的特点,如:小河里的水是连续流动的,可以带动水车转动等。
2.学生思考:如果有一根管道将小河与水车相连,小河里的水能将水车转动吗?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介绍连续流动的水流速会发生变化的特点。
并介绍流速快慢与压力之间的关系。
4.学生用准备好的材料制作水车模型并进行实验验证。
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活动。
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
活动三:水的运动方向与水位变化的关系1.教师介绍水的运动方向与水位变化之间的关系,并举例介绍怎样测量水位的标准高度?并用表格记录水的运动方向与水位变化之间的关系。
2.学生用准备好的材料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活动。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
4.教师介绍水的运动方向与水位变化之间的关系,并举例介绍怎样测量水位的标准高度?并用表格记录水的运动方向与水位变化之间的关系。
5.学生用准备好的材料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活动。
6.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
7.学生思考:怎样防止水的浪费?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是有限的,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滴水,保护水资源。
8.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的连续流动的特点和水的运动方向与水位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防止水的浪费等知识。
大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流动的水》
大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流动的水》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形态和特性;2.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透明玻璃杯、清水、油、食盐、果汁等;2.工具:滴管、玻璃棒等;3.实验记录表、学生听课笔记本。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让学生观察一杯清水,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水是无色透明的,让学生谈谈水的特性。
2.实验探究(30分钟)(1)实验1:水的流动性•学生自由探究水的流动性,观察水在倾倒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并进行讨论。
(2)实验2:水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 - 老师向每个学生发放一张实验记录表,并将透明玻璃杯分别放入数种不同的液体(如油、食盐水、果汁等)。
- 学生观察并记录每种液体的特点。
3.深化学习(15分钟)(1)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对比不同液体的特点,总结水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并分享结果。
(2)学生展示彩虹实验:“彩虹”即利用水和光的折射原理在透明杯中形成七彩的光束,引导学生思考并解释原理。
4.拓展探究(10分钟)老师出示一道问题:“水可以与所有的物质混合吗?为什么?”鼓励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
5.总结反思(10分钟)老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整堂课的内容和实验结果,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收获。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水的特性和流动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实验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通过观察实验,探究水与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加深了对水的认识。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记录观察结果和总结规律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强调学生的实践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并加强对实验记录和结论总结的指导和训练。
此外,我还将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讨论,鼓励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总之,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自己在科学实验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并确定了今后教学改进的方向和重点。
首师大小学科学三上《9.流动的水》word教案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初中信息技术过关考试题库(“电子表格Excel”部分)1、下列文件可用Excel进行编辑的是(D )A.昆虫.ppt B.走进新时代.mp3 C.实用工具集.zipD.车间产量.xls2、在EXCEL中,如用鼠标单击某个单元格,则在编辑栏左端的名称框中显示该单元格的()。
DA.内容B.行号C.列号D.地址3、在Excel工作簿中,默认情况下工作表的个数是:( CSSS )A、 1B、 2C、 3 D) 2554、有EXCEL中,新建工作簿文件后,默认第一张工作簿的名称是( C )。
A、BookB、表C、Book1D、表15、在单元格中输入( B ),使该单元格的值为8。
A、="160/20"B、=160/20C、160/20D、"160/20"6、在Excel工作表中,每个单元格都有唯一的编号叫地址,地址的使用方法是( B )。
A、字母+数字B、列标+行号C、数字+字母D、行号+列标7、在Excel操作中,假设A1,B1,C1,D1单元分别为2,3,7,3,则SUM(A1:C1)/Dl的值为( D )。
A、15B、18C、3 D、48、Excel中有多个常用的简单函数,其中函数AVERAGE(区域)的功能是( B )。
A、求区域内数据的个数B、求区域内所有数字的平均值C、求区域内数字的和D、返回函数的最大值9、在Excel中,更改工作表名称只要( B )工作表标签。
流动的水教案
流动的水教案主题:流动的水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流动特性;2. 掌握水的流动规律;3. 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 水;2. 容器(如玻璃杯、薄膜等);3. 不同形状的物体(如小球、木块等);4. 导线、磁铁等实验器材;5. 图片或视频资源。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引入流动的水概念,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源,让学生观察水的流动现象,并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Step 2:实验观察1. 让学生在容器中倒入一些水,并观察水的流动情况。
引导学生发现水具有流动性质。
2. 请学生使用不同形状的物体(如小球、木块等),放入水中观察其流动情况,并比较不同物体的流动特性。
Step 3:探究流动规律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能够流动。
解释水的流动是由于重力作用,水分子之间相互吸引而形成的。
2. 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容器(如玻璃杯、薄膜等)中水的流动情况,并思考不同形状对水流动的影响。
Step 4:实验探究1. 实验一:将两个容器连接在一起,其中一个容器较高,另一个容器较低,让学生观察水在容器中的流动情况,并解释为什么水会从高处流向低处。
2. 实验二:在水中放入一根导线,用磁铁靠近导线,观察水的流动情况,并探究磁场对水流动的影响。
Step 5:总结归纳与学生一起总结水的流动规律,包括:1. 水能流动是由于重力作用和分子间的吸引力;2. 形状对水的流动有影响;3. 水会从高处流向低处。
Step 6:拓展延伸1. 让学生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展示水的流动现象;2. 鼓励学生设计更多的实验,进一步探究水的流动规律。
Step 7: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家庭中的用水情况,记录水的流动现象,并思考相关问题。
板书设计:主题:流动的水流动特性- 重力作用- 分子间吸引力流动规律- 形状对流动的影响- 从高处流向低处。
流动的水教案
流动的水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流动特性和流动的规律;
2.掌握水的流动速度和流量的计算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
1.水的流动特性和流动的规律;
2.水的流动速度和流量的计算方法;
3.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重点
1.水的流动特性和流动的规律;
2.水的流动速度和流量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1.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实验法;
3.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1. 水的流动特性和流动的规律
1.讲解水的流动特性和流动的规律,包括水的流动状态、流速、流量、流向等;
2.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流动状态和流向,加深学生对水的流动特性和流动的规律的理解。
2. 水的流动速度和流量的计算方法
1.讲解水的流动速度和流量的计算方法,包括流速的计算公式、流量的计算公式等;
2.通过实验测量水的流速和流量,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3. 实际问题的解决
1.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水管中水的流速、水龙头中水的流量等;
2.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七、教学评价
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水的流动特性和流动的规律;
2.学生能够掌握水的流动速度和流量的计算方法;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反思
1.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实验环节,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水的流动特性和流动的规律;
2.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流动的水教学设计与反思
流动的水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材图示,小组分工合作制作小水轮模型。
2、对如何使小水轮转得快做出设想,并用实验证明。
能找到两种以上的办法使小水轮转得快。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积极思考,大胆设想。
2、注重实践,尊重事实。
3、能意识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都有有利和有害的一面,科学能帮助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能帮助人们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自然力量,趋利避害,甚至化害为利。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列举实例说明流水有力量。
2、能初步认识流水的作用和危害。
3、什么条件下小水轮转到快。
教学重点:小组分工合作制作小水轮模型。
教学难点:对如何使小水轮转得快做出设想,并用实验证明。
四、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探究怎样使小水轮转的快。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一):体验流水和静水学生观察书中的几幅图,找出静水和流水的不同。
学生回答(流水有力量)(二)流水的危害和作用学生观察书中两幅图说出流水的作用和危害。
(流水能发电、灌溉;也会冲毁堤坝及建筑物)(三)让小水轮转起来谈话:老师这儿有一个小水轮,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它。
探究新知:(一)组装小水轮1、谈话:研究小水轮,我们应该有一个小水轮,我们先来组装一个小水轮好吗?2、指导学生组装小水轮①介绍小水轮各部分的名称。
②讲解组装的顺序及注意事项。
③学生分组组装小水轮,教师巡视指导。
(二)教师提出问题:怎样使小水轮转的快?1、小组讨论:小水轮转得快的条件和原因有哪些?试做猜想。
2、汇报交流,互相补充。
学生交流结果(水量大、水位高、水冲在论叶上)水轮转到快。
3、教师:刚才这些只是我们的猜想,要想验证结果是否正确,让我们做实验来验证一下。
(三)学生分组实验分组实验:1、先用较小的水流,再用较大的水流冲击小水轮。
2、先用较低的水位,再用较高的水位冲击小水轮。
3、分别冲击在轮叶和轮轴上。
4、师生共同总结:实验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先前的猜想正确的(水位越高,水流量越大,水冲在轮叶上,小水轮转动得越快)。
流动的水教案
11、流动的水教学目标:1、认识流动的水是有力量的。
流动的水可以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以给人类带来灾害。
2、初步具有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做实验的兴趣。
教学准备1、小水轮学具材料一份。
2、水、水槽。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导入新课进行第一部分教学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组装小水轮,并且初步能够让小水轮转动。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大水轮,你们轻轻转动水轮,看看转动的快不快?我们今天就使用这样的水轮来做实验,好不好?进行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怎样让小水轮转得快?请讨论,并预测。
设计实验办法2、水位真的能影响转速吗?你们说说该怎么做实验?生:每一次都灌满一整杯水,分别从低、中、高三个位置倒在小水轮的叶片上,观察小水轮的转速。
师提示(水该不该一样多?击中叶片的位置应该不应该一样?怎样分工?)第一次实验:请每组1号同学拿起水杯起立,同时舀一杯水,其余同学请把目光定格在小水轮上,看看转速快吗?第二次实验:请每组1号同学再次舀满杯水,提高一下水位,其余同学看看这次小水轮的转速吧。
比较:小水轮哪一次转动得快?为什么?3、师总结:小水轮转速与水位有关,水位越高,转速越快。
(板书)刚才同学们的实验非常投入,学生讨论、预测、设计实验1与水速大小有关2与水量大小有关3.与水位大小有关培养学生预测和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实验能力每位同学都认真的进行了观察和操作,那么小水轮转动快慢和水流量也有关吗?老师这里有两个小杯子,它们看似相同,但是在细节方面会有不同,请你们找找它们的不同,这个不同点,会给你一些启发。
找到不同的同学,安静的坐好。
提问:两个水杯有什么不同?你打算怎么做这个实验?师提示:两杯水应不应该一样多?怎么堵住小孔?其余同学观察什么?刚才我带领大家把这个实验的关键点都说出来了,那么谁能勇敢的走上讲台,给大家演示一下操作的全过程呢?出示好的标准:1.两次冲击叶片对准同一位置2.都灌满了水3.水位都一样高如果刚才这位同学的操作,都满足了标准,我们给他鼓掌吧。
冀教小学科学三上《10流动的水》word教案(3)
流动的水教学设计思想:本课从指导学生欣赏并比较动、静状态的水入手,通过创景激疑一一引发猜想一一设计实验一一合作探究一一交流分享一一引导小结一一拓展应用实现教学目标。
在设计实验、操作及记录时让学生选择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和喜欢的方式,给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汇报交流时引导学生相互评价,提高表达、倾听能力。
拓展应用的环节,谈到流水力量的应用时,先让学生讲自己的想法,激活其思维,再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讲解。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感受流水与静水的不同。
2 •学会按照说明制作小水轮模型。
3.能对小水轮如何转得快做出猜测,并用实验证明。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与小组内其他同学分工合作制作小水轮。
2.会用文学的语言描述自然界中水体的美丽。
三、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明流水有力量。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说出水的力量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及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和危害。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流水有力量及探究如何让小水轮转得快。
难点:尝试设计实验证明猜想,对对比实验的方法有初步了解。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探究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材料与用具:塑料片、水轮模板、剪刀、吸管、透明胶带、竹竿、水槽、烧杯。
课时建议: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教师:同学们,我们在讲水与生命一课时通过观察总结出水是什么样的物体呀?学生:水是无色、无味、透明、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水其中的一个特性一一流动性。
(二)新课教学♦活动1:感受流水和静水教师:大家翻开书P37,看看下面几幅图中的水,你能说出他们有什么不同吗?学生观察并回答。
(第一幅图水平如镜,其它三幅图中的水奔腾咆哮。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大家记不记得“水滴石穿”的故事呀,小小的一滴水,长期滴在石头上,能将坚硬的石头穿透,这说明了什么呀?学生回答。
(水蕴藏着巨大的力量)教师:大家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受到过水流的力量呀?谁来举个例子?学生讨论并回答。
流动的水教案
流动的水教案
教案标题:流动的水
教案目标:
1. 了解水的流动特性;
2. 掌握水的流动原理;
3.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水的流动特性;
2. 水的流动原理;
3. 实际问题分析。
教学过程:
Step 1:引入新知识
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导他们思考水的流动特性,例如:水为什么能流动?水流动的方向有哪些?
Step 2:讲解水的流动特性
通过示意图和实际实验,向学生展示水的流动特性,如流动的方向、流速等。
并讲解水的流动需要一定的施加力或施加压力。
Step 3:讲解水的流动原理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讨论并探索水的流动原理。
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水的流动是由什么力驱动的?为什么水流往低的地方?
Step 4:实际问题分析
教师提供一个实际问题,例如:早晨洗澡时,水为什么能自动流入淋浴喷头?学生分组讨论,并给出自己的答案。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所学内容进行分析与解答。
Step 5:小结与延伸
教师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更多与水流动相关的问题,拓展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
教学评价:
根据学生的讨论和解答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可包括学生对水流动特性的理解程度、对水的流动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扩展:
1. 给学生布置练习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观察与实验,进一步探究水的流动特性与原理;
3. 提供更多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与解答。
《流动的水导学案》
《流动的水》导学案主题:水资源的重要性目标:通过进修《流动的水》,学生能够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和珍爱水资源的方法。
一、课前准备1. 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水资源的视频,引起学生对水资源的关注和兴趣。
2. 准备一些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讨论水的重要性。
3. 给学生准备一份课前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珍爱措施。
二、导入1. 让学生观看《流动的水》的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对水资源的思考和讨论。
2. 引导学生讨论水对人类、动植物和环境的重要性。
三、进修内容1. 学生阅读《流动的水》,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和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2. 学生进修水资源的分类和利用方式,了解人类对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3. 学生进修珍爱水资源的方法,如勤俭用水、减少污染等。
四、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平时生活中勤俭用水。
2. 让学生自行搜索资料,了解世界各地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和珍爱措施。
3.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水资源的利用和珍爱情况。
五、教室总结1. 回顾本节课进修的内容,强调水资源的重要性和珍爱措施。
2. 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积极参与勤俭用水和珍爱水资源的活动。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稳固对水资源的理解和掌握。
2. 撰写一篇关于水资源珍爱的小作文,表达对水资源的重视和珍爱认识。
3. 收集相关新闻报道或资料,了解当前水资源的状况和珍爱措施,做一份简单的调研报告。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增强珍爱水资源的认识,为未来的环境珍爱做出贡献。
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平时生活中,积极参与珍爱水资源的活动,共同建设美丽的故里。
《流动的水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冀人版2001》
《流动的水》导学案第一课时导言:本导学案以绘本《流动的水》为主题,通过阅读与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水的循环与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一、导入:(15分钟)1.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水的形态:液体、固态、气态。
2. 引入绘本《流动的水》,询问学生对水的认识和了解。
3. 引导学生思考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并让他们猜测绘本内容。
二、阅读与讨论:(30分钟)1. 带领学生阅读绘本《流动的水》,并边读边让学生观察插图,了解水在不同状态下的表现。
2. 讨论绘本中提到的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渗漏、河流等。
3. 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问题,讨论如何节约用水和珍惜资源。
三、实践探究:(30分钟)1. 室内实验:利用水和蒸发皿,让学生亲身体会水的蒸发过程,并观察蒸发后盐结晶的现象。
2. 室外实践:带领学生到植被茂密的地方观察土壤的吸水与渗漏过程,让他们亲自体验水在土壤中的流动。
四、总结和拓展:(15分钟)1. 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关于水资源的知识,强调水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善待环境。
3. 提醒学生继续观察身边的水资源变化,并拓展对水资源的思考和探索。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整理今天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水资源保护的小作文。
2. 鼓励学生观察家庭用水过程,制定节水计划,并在下次课上分享成果。
六、教师反思:经过这次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了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循环过程,并且通过实践探究,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希望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能更多地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与节约资源的活动中。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水的循环过程及其重要性;2. 掌握水的特性和状态变化;3. 理解水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保护意义。
导入引言:我们每天都离不开水,水是生命之源,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
但你知道水是怎么来的吗?水又是怎样循环利用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流动的水》!导学内容:一、水的循环过程1. 蒸发:当太阳光照射到水面时,水会受热蒸发成水蒸气,向大气中释放。
湘教版(三起)科学三上册4.2《流动的水》教学设计
湘教版(三起)科学三上册4.2《流动的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流动的水》是湘教版(三起)科学三上册4.2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的循环过程,以及水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探究水的三态变化,以及水循环的过程。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流动的水》之前,已经学习了关于水的基础知识,如水的性质、水的净化等。
学生在生活中也积累了关于水的一些经验,如水的三态变化、水循环等。
但学生对水的循环过程和水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可能还不够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水的循环过程和水的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描述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的循环过程,以及水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水的循环过程,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认识到水是宝贵的资源,增强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循环过程,水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难点:水循环的原理,水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的循环过程。
2.实验教学: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水的循环过程,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水的循环。
3.小组合作: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教材、课件、实验器材(如水、杯子、热水等)。
2.教室环境:保证教室整洁、安静,有利于学生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水的基础知识,如水的性质、水的净化等。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提问:“你们知道水在自然界中是如何循环的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水的循环过程,同时讲解水的三态变化,以及水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流动的水作业设计方案》
《流动的水》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重要性和作用;2. 掌握水的循环过程;3. 培养学生珍爱水资源的认识;4.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水的来源和循环过程;2. 水的运动方式;3. 水的净化方法;4. 水资源的珍爱。
三、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水的循环过程;2. 培养学生珍爱水资源的认识。
四、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水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珍爱水资源的行动。
五、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2. 观察实验;3. 讨论交流;4. 小组合作。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水的来源和循环过程1. 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水的来源和循环过程;2. 讨论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3. 完成一份小组作业,总结水的循环过程。
第二课时:水的运动方式1. 进行实验,观察水的运动方式;2. 讨论水的运动方式对我们生活的影响;3. 完成一份实验报告,总结水的运动方式。
第三课时:水的净化方法1. 介绍水的净化方法;2. 观察实验,了解不同净化方法的效果;3. 小组讨论,提出更有效的净化方法。
第四课时:水资源的珍爱1. 讨论水资源的现状和问题;2. 观看相关视频,了解水资源的珍爱措施;3. 小组合作,设计水资源珍爱方案。
七、作业安置:1. 完成水的循环过程总结;2. 完成水的运动方式实验报告;3. 提出更有效的水净化方法;4. 设计水资源珍爱方案。
八、评判方式:1. 作业评分;2. 实验报告评分;3. 小组讨论表现评判;4. 教室参与度评判。
以上是本次《流动的水》作业设计方案,希會学生在进修过程中能够充分理解水的重要性,掌握水的循环过程,培养珍爱水资源的认识,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
愿学生在这个主题下,不仅能学到知识,更能带着对环境的关爱和责任感,为未来的水资源珍爱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件参考]流动的水科学教案汇总(9篇)
[课件参考]流动的水科学教案汇总(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案资料、说课稿、教育笔记、教师寄语、家园共育、儿童歌谣、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lecture notes, educational notes, teacher messages, home education, children's song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activity plan,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课件参考]流动的水科学教案汇总(9篇) 科学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流动的水》教学设计【理论指导】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
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强调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动脑等实践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和技能,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发现和提出生活实际中的简单科学问题,并尝试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予以解决,在实践中体验和积累认知世界的经验,提高科学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学习与同伴的交流、交往与合作。
三年级学生应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有机会综合所学的各方面知识,体验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技术与工程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做”的成功和乐趣,并养成通过“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
因此,教学活动中尽可能从实际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出发,通过探究理解和掌握相应科学知识,用这些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并通过对运用了这些科学知识的技术与工程了解与初步研究让学生体会科学的“魔力”。
【教材简析】《流动的水》是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4单元《奇妙的水》的第2课。
本课是在前面学习《认识水》后进一步认识流动的水有力量并探究小水轮转得快与哪些因素有关。
本课教材从水磨引出话题,然后制作小水轮,研究“怎样使小水轮转得快”。
从实验可以证实流动的水是有力量的,这种力量可以使小水车转动。
本课进一步引发“水力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的思考,这涉及到科学、技术到工程的融合,在此基础上引出“应该怎样合理利用水力,减少水力的危害?”的讨论,让学生意识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都有有利和有害的一面。
本课中研究“怎样使小水轮转得快”是一个实验性的研究,学生要研究小水轮转得快的条件和原因。
这应是此版教材中学生第一次进行探究实验。
【学情分析】水是学生最常见的事物,学生也有水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意识,教学从中国古代的石磨的使用开始的,引导学生观察,理解流水是有力量的,这个对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三年级学生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容易得出的。
在“怎样使小水轮转得更快”的探究实验中,因为是学生的真正意义上第一次探究实验,所有学生在实验前没有控制变量的慨念和意识,此时如果引入控制变量法的慨念会很突兀,学生也难以理解,因此,采用“怎样实验才公平?”这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有的比较方式进行实验设计,既有利于顺利完成探究实验的设计,又有利于控制变量思维的形成。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并能列举实例说明流水有力量。
2、能初步了解人类科学利用流水的历史。
科学探究目标1、对如何使小水轮转得快做出设想做出设想,并用实验证明。
能找到二种以上使小水轮转得快的办法。
2、能在实验公平的原则下选择对比实验,初步形成控制变量的思想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学生注重实践,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能意识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生产生活中对水力的应用实例,初步懂得影响水力大小的因素,粗略知道运用这些因素指导技术与工程。
由对水力两面性的认识,产生合理利用水力的同时需防范和减小水力的危害。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研究小水轮转得快的条件和原因。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控制变量并设计出实验。
【教学方法】讲授、观察、实验探究、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水槽、小水轮、塑料瓶、乳胶导管、水阀、水轮发动机、烧杯。
【教学过程】一、初识水力了解古代对流水的利用【设计意图:石磨是古代的一种人力加工粮食的工具,水车可以代替人力来带动石磨,这是人类对水力资源的初步利用。
视频呈现能最形象的将现实生活反映到课堂中,也最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水磨转动的视频中,可以看到水磨在没有人力的作用下转动,由水车的转动可以推测出流水是有力量的。
】1、观看水车、筒车等古代水力设备的图片,老师进行简单说明。
问:这些设备都是建设在有什么地方?问:是什么使这些设备转动的?板书课题:流动的水得出:流动的水可以带动水车2、观看人力带动石磨的图片和水车带动石磨的视频。
问:是什么带到了石磨?学生分析:石磨自己转动是怎么实现的。
得出:水车可以代替人力来使水车转动。
【教学反思:人类为了摆脱繁重的劳动,提高劳动效率,就会想向自然界借力,水力就是人类较早使用的一种资源,由人力到利用水力这是人类科学的一大进步。
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石磨】二、研究水力知道影响水力效果的因素【设计意图:在知道是由于水力作用水车才转动的前提下,自然引出水车怎样才能转动得更快的问题。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而学生控制变量法的思维也将由此而产生,因此这个环节,由猜想、怎样设计实验才公平、解决方便控制水位水量到实验记录习惯的培养每一步都很重要,需循循善诱。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如何才能更快的将小麦磨成面粉?生:使水磨转动得更快。
生:让水车转动更快,才能让水磨转动更快。
师:要想更快的将小麦磨成面粉,让水车转得快才是关键,如何使水车转动得快呢?我们就来研究水车的模型小水轮,请各组拿出小水轮。
观察生活中水车的安装图片。
学生通过观察水车,得出小水轮转动快慢可能与水位、水量、水冲击位置等有关(板书)。
师:我们怎样来对这些因素进行研究呢?为了公平的进行实验,我们应如何设计实验?以水位对水轮转动的影响为例进行探究。
总结:研究一个方面对小水轮转动快慢影响时,其他方面都要保持不变,这样实验才公平。
师:同学们之前做感受水的力量实验时,是靠控制烧杯倾倒的角度来控制水量大小的,这样操作很不准确,大家知道你家中用水时是用什么装置来控制水量大小的吗?生:水龙头师:老师也借助水龙头设计了一个装置帮助大家更好的完成实验。
展示实验装置。
讲解实验报告单的填写。
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
分组汇报实验现象与结论。
小结:水量越大,水位越高,水冲在叶片前端时小水轮转得越快。
【教学反思:这个探究环节从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到归纳实验结论,对初学科学三年级学生来说是第一次完整的探究体验之旅,成功与否将影响学生今后学习科学的兴趣等。
我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设计,环环相扣得自然,实验进行顺利,学生参与度很高。
】三、利用水力能用影响水力效果的因素去初步分析和构建工程【设计意图:通过研究发现影响小水轮转动快慢的因素后,引导学生对现实中水车为什么这样安装进行研究,使科学与技术进行融合,使学生明白技术的产生来自于科学。
接着对水力发电和三峡工程进行初步研究,使学生了解建造工程的原理。
】1、观看现实中小水车的安装环境,思考:有什么道理?2、演示水力发电。
3、观看三峡工程资料。
【教学反思:水力发电是现代人利用水力的重要方式,学生对这个实验也充满好奇和期待,这个实验的成功可以加深对学生对流水利用的认识,由小水轮发电到三峡工程的初步研究,使学生产生一种科学情怀,学习科学知识真的有用,三峡工程都可以解释了。
】四、水力利弊能利用好水力也要防止水力的危害【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流水带给人类的好处(以及害处,这样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流水力量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努力用科学知识改善我们生活的意识。
】1、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流动的水?(课件出示:水电站、冲浪、漂流等)2、流动的水有时也很调皮。
(课件出示:洪水、泥石流等)【教学反思:让学生在看到水力对人类的帮助时也看到水力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使学生意识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课程实施中也达到了这个效果。
】【板书设计】2.流动的水流水——力量——水轮——磨面、发电(水位、水量、水冲位置)【实验记录单】实验记录单实验名称:研究影响小水轮转动快慢的因素第组水位越 (高低),水量越(大水冲在叶片(前端【教学后记】一、创设有利于引起学生思考的教学情境创设一定的课堂教学情境既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停靠点,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是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先决条件,更是我们但是倡导的有效教学的加油站。
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课件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利于引起他们思考的教学情境。
在新课的导入阶段,我首先从旅行这种学生普遍感兴趣的方面引入,能较快的使学生思想进入课堂。
通过观看壶口瀑布视频让学生感受到黄河水的气势磅礴,初步认识到流水是有力量的,从而引出课题《流动的水》。
接下来展示流水推动水车转动的画面,通过观察,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出问题:水车为什么会转起来?能不能让水车转得更快?在分析水力利弊时,我再次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流水带给人类的好处(水电站、冲浪、漂流等)以及害处(洪水、海啸、泥石流等),这样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流水力量的认识,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努力用科学知识改善我们生活的意识。
整节课,我一直努力通过适当的“情境”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为他们提供知识攀爬的支架,课堂也因此有了生气有了效率。
另外,在课堂上做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学习伙伴,我真情投入,惊喜于学生的每一个发现,每一点进步。
良好的情感交流在师生间产生了一种互相感染的效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和谐、宽松的氛围。
二、帮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的过程水轮转动是一个力学问题,水轮转得快不快与作用在叶片上的力的大小(即水位、流量)有关,而且与力在叶片上的作用点的位置(即力臂长短)密切相关。
在猜想假设阶段,学生通过思考大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并以小组的形式在全班汇报交流。
由于影响小水轮转动快慢的因素较多,所以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让他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先是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法,再通过交流,由全班同学一起完善实验,形成可行的实验方案。
由于有发较完善的实验方案,所以分组实验阶段,每个小组都能针对自己研究的问题进行实验,并且初步得出自己的结论,并且还能把实验结果与全班同学共享。
整个实验活动,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帮助他们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三、学具的创新在课前试做实验时,我发现传统做法用烧杯制造水流的方法不利于学生掌握水流的大小,这样在实验时,学生就容易因为控制不好水流大小而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
在反复思考后,我采用广口塑料瓶来代替烧杯。
下端接上一根乳胶管,乳胶管尽头接上一个水阀。
这样一来,水流的大小就可以通过水阀去控制,水位的高低就可以通过广口瓶的高度来控制,保证了实验的科学性且更便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