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试题要点说明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提纲沪科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提纲沪科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提纲沪科版八班级上册数学复习学问提纲沪科版(一)运用公式法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

假如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

于是有:a2b2=(a+b)(ab)a2+2ab+b2=(a+b)2a22ab+b2=(ab)2假如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

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平方差公式(1)式子:a2b2=(a+b)(ab)(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

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时,各项假如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需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和(ab)2=a22ab+b2反过来,就可以得到:a22ab+b2=(ab)2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①项数:三项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

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当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

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需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五)分组分解法我们看多项式am+an+bm+bn,这四项中没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假如我们把它分成两组(am+an)和(bm+bn),这两组能分别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别分解因式.原式=(am+an)+(bm+bn)做到这一步不叫把多项式分解因式,由于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义.但不难看出这两项还有公因式(m+n),因此还能连续分解,所以原式=(am+an)+(bm+bn)=a(m+n)+b(m+n)=(m+n)×(a+b).学好数学的关键就在于要适时适量地进行总结归类,接下来我就为大家整理了这篇人教版〔八班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学问点讲解,盼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关心。

八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沪科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沪科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沪科版【篇一】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沪科版(一)运用公式法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

于是有:a2-b2=(a+b)(a-b)a2+2ab+b2=(a+b)2a2-2ab+b2=(a-b)2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

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平方差公式(1)式子:a2-b2=(a+b)(a-b)(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

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和(a-b)2=a2-2ab+b2反过来,就可以得到:a2+2ab+b2=(a+b)2a2-2ab+b2=(a-b)2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①项数:三项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

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

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五)分组分解法我们看多项式am+an+bm+bn,这四项中没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两组(am+an)和(bm+bn),这两组能分别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别分解因式.原式=(am+an)+(bm+bn)=a(m+n)+b(m+n)做到这一步不叫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因为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义.但不难看出这两项还有公因式(m+n),因此还能继续分解,所以原式=(am+an)+(bm+bn)=a(m+n)+b(m+n)=(m+n)×(a+b).学好数学的关键就在于要适时适量地进行总结归类,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这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知识点讲解,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学生版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学生版

Ⅰ知识梳理知识点一考点一、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式子)0(≥a a 叫做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必须满足:含有二次根号“”;被开方数a 必须是非负数。

2、最简二次根式若二次根式满足: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和步骤:(1)如果被开方数是分数(包括小数)或分式,先利用商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进行化简。

(2)如果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先将他们分解因数或因式,然后把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

3、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性质(1))0()(2≥=a a a)0(≥a a(2)==a a 2 )0(<-a a(3))0,0(≥≥•=b a b a ab(4))0,0(≥≥=b a ba b a 5、二次根式混合运算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实数中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或先去括号)。

知识点二考点二、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0(02≠=++a c bx ax ,它的特征是:等式左边十一个关于未知数x 的二次多项式,等式右边是零,其中2ax 叫做二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 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

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b a x =+2)(的一元二次方程。

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a x +是b 的平方根,当0≥b 时,b a x ±=+,b a x ±-=,当b<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一、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1.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同号相加,异号相减。

将分子分母化为最简整数形式,要注意约分。

2. 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将分子分母化为最简整数形式,要注意约分。

4. 有理数的除法运算: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5. 有理数的四则运算综合运用。

二、平方根与立方根1. 平方根:给定一个非负实数a,且a≥0,开根号的结果称为a 的平方根。

记作√a。

2. 整数的平方根:如果一个整数的平方等于一个非负整数,那么这个非负整数就是该整数的平方根;否则,这个整数没有平方根。

3. 立方根:给定一个实数a,开立方根的结果称为a的立方根。

记作3√a。

三、带有根号的计算1. 同底数的相加相减:进行根号运算时,同底数的根号可以相加相减,底数不变。

2. 同底数的乘方:进行根号运算时,同底数的根号可以进行乘方运算,即合并同底数的指数。

3. 分数的根号运算:分子分母同时进行根号运算,然后约分,也可以先约分再进行根号运算。

四、代数式1. 代数式的定义:用字母表示数的式子,包含一个或多个字母和常数、运算符号组成。

2. 代数式的值:为了求代数式的值,需要给字母赋予特定的数值,将字母用数代替,然后进行计算。

3. 代数式的运算:常用的代数式运算有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五、线性方程与方程的解1. 线性方程:只含有一次幂的方程称为线性方程。

2. 化简与解方程:对于方程要进行化简,恢复原来的形式,再解方程。

3. 解方程的方法:常用的解方程的方法有相加相减法、代入法、等式交换法和系数分离法。

六、百分数1. 百分数的概念:以分号“%”表示,百分数等于百分数的百分之一。

2.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相转化:将百分数转化为小数,就是将百分号去掉,除以100;将小数转化为百分数,就是乘以100再加上百分号。

3. 百分数的应用:常用的百分数应用有百分数的简化、比较大小和求百分数。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2篇)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2篇)

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初二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三角形知识概念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

13、公式与性质:(1)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2)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3)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4)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5)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个三角形。

②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位置与坐标1、确定位置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2、平面直角坐标系①含义: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②通常地,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竖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点汇总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点汇总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重点知识点汇总第十一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知识导图重点知识点要点一、有序数对把一对数按某种特定意义,规定了顺序并放在一起就形成了有序数对,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以有序数对为工具表达一个确定的意思,如某人记录某个月不确定周期的零散收入,可用(13,2000),(17,190),(21,330)…,表示,其中前一数表示日期,后一数表示收入,但更多的人们还是用它来进行空间定位,如:(4,5),(20,12),(13,2),…,用来表示电影院的座位,其中前一数表示排数,后一数表示座位号.要点二、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简称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称为x 轴或横轴,向右为正方向;铅直方向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向上为正方向,两轴的交点O 是原点.如下图:要点诠释:(1)两条坐标轴将平面分成4个区域: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x轴与y 轴上的点(包括原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2)在平面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坐标平面上的点与有序数对(x,y)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这样就将‘形’与‘数’联系起来,从而实现了代数问题与几何问题的转化.(3)要熟记坐标系中一些特殊点的坐标及特征:①x 轴上的点纵坐标为零;y 轴上的点横坐标为零.②平行于x 轴直线上的点横坐标不相等,纵坐标相等;平行于y 轴直线上的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不相等.③关于x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 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纵坐标分别互为相反数.④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特征: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相等;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注:反之亦成立.(4)理解坐标系中用坐标表示距离的方法和结论:①坐标平面内点P(x,y)到x 轴的距离为|y|,到y 轴的距离为|x|.②x 轴上两点A(x 1,0)、B(x 2,0)的距离为AB=|x 1-x 2|;y 轴上两点C(0,y 1)、D(0,y 2)的距离为CD=|y 1-y 2|.③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两点A(x 1,y)、B(x 2,y)的距离为AB=|x 1-x 2|;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上两点C(x,y 1)、D(x,y 2)的距离为CD=|y 1-y 2|.(5)利用坐标系求一些知道关键点坐标的几何图形的面积常用方法:切割、拼补.要点三、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1)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 轴、y 轴的正方向;(2)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轴上标出单位长度;(3)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要点诠释:(1)我们习惯选取向东、向北分别为x 轴、y 轴的正方向,建立坐标系的关键是确定原点的位置.(2)确定比例尺是画平面示意图的重要环节,要结合比例尺来确定坐标轴上的单位长度.2.用坐标表示平移(1)点的平移点的平移引起坐标的变化规律:在平面直角坐标中,将点(x,y)向右(或左)平移a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a,y)(或(x-a,y));将点(x,y)向上(或下)平移b 个单位长度,可以得到对应点(x,y+b)(或(x,y-b)).要点诠释:上述结论反之亦成立,即点的坐标的上述变化引起的点的平移变换.(2)图形的平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 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 个单位长度.要点诠释:平移是图形的整体运动,某一个点的坐标发生变化,其他点的坐标也进行了相应的变化,反过来点的坐标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也就意味着点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其变化规律遵循:“右加左减,纵不变;上加下减,横不变”.第十二章一次函数知识导图重点知识点要点一、函数的相关概念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与y ,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 是自变量,y 是x 的函数.y 是x 的函数,如果当x =a 时y =b ,那么b 叫做当自变量为a 时的函数值.函数的表示方法有三种:解析式法,列表法,图象法.要点二、一次函数的相关概念一次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 kx b =+,其中k 、b 是常数,k ≠0.特别地,当b =0时,一次函数y kx b =+即y kx =(k ≠0),是正比例函数.要点三、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1、函数的图象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要点诠释:直线y kx b =+可以看作由直线y kx =平移|b |个单位长度而得到(当b >0时,向上平移;当b <0时,向下平移).说明通过平移,函数y kx b =+与函数y kx =的图象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变化的世界函数建立数学模型应用概念选择方案概念再认识表示方法图象性质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与数学问题的综合与实际问题的综合列表法解析法图象法2、一次函数性质及图象特征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对比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要点诠释:理解k 、b 对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和性质的影响:(1)k 决定直线y kx b =+从左向右的趋势(及倾斜角α的大小——倾斜程度),b 决定它与y 轴交点的位置,k 、b 一起决定直线y kx b =+经过的象限.(2)两条直线1l :11y k x b =+和2l :22y k x b =+的位置关系可由其系数确定:12k k ≠⇔1l 与2l 相交;12k k =,且12b b ≠⇔1l 与2l 平行;12k k =,且12b b =⇔1l 与2l 重合;(3)直线与一次函数图象的联系与区别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特殊的直线x a =、直线y b =不是一次函数的图象.要点四、用函数的观点看方程、方程组、不等式方程(组)、不等式问题函数问题从“数”的角度看从“形”的角度看求关于x 、y的一元一次方程ax b +=0(a ≠0)的解x 为何值时,函数y ax b =+的值为0?确定直线y ax b =+与x 轴(即直线y =0)交点的横坐标求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1122=+⎧⎨=+⎩,.y a x b y a x b 的解.x 为何值时,函数11y a x b =+与函数22y a x b =+的值相等?确定直线11y a x b =+与直线22y a x b =+的交点的坐标求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ax b +>0(a ≠0)的解集x 为何值时,函数y ax b =+的值大于0?确定直线y ax b =+在x 轴(即直线y =0)上方部分的所有点的横坐标的范围第十三章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命题与证明知识导图重点知识点要点一、定义、命题及证明1.定义:一般地,用来说明一个名词或者一个术语的意义的句子叫做定义.2.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要点诠释:(1)每个命题都由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2)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题.(3)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4)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3.证明: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推理,才能作出判断,这种演绎推理的过程称为证明.要点诠释:(1)实验、观察、操作所得出的结论不一定都正确,必须推理论证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2)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学过的定义、基本事实、定理等.(3)判断一个命题是正确的,必须经过严格的证明;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列举一个反例即可.要点二、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1.平行线的判定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要点诠释: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还有:(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没有交点(不相交),那么两直线平行.(2)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平行线的传递性).(3)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4)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要点诠释: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性质还有:(1)若两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且没有公共点.(2)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垂直,那么它必与另一条直线垂直.要点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推论:(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要点诠释:(1)由一个公理或定理直接推出的真命题,叫做这个公理或定理的推论.(2)推论可以当做定理使用.第十四章全等三角形知识导图重点知识点要点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要点二、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思路SAS HL SSS AAS SAS ASA AAS ASA AAS ⎧→⎧⎪⎪→⎨⎪⎪⎪→⎩⎪⎪→→⎧⎪⎪→⎧⎪⎪⎨⎨⎪→⎨⎪⎪⎪⎪⎪→⎩⎩⎪⎪→⎧⎪⎨→⎪⎩⎪⎩找夹角已知两边找直角找另一边边为角的对边找任一角找夹角的另一边已知一边一角边为角的邻边找夹边的另一角找边的对角找夹边已知两角找任一边要点三、角平分线的性质1.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到三边的距离相等.4.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辅助线在角两边截取相等的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一般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判定边角边(SAS)角边角(ASA)角角边(AAS)边边边(SSS)两直角边对应相等一边一锐角对应相等斜边、直角边定理(HL)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其他对应元素也相等,如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备注判定三角形全等必须有一组对应边相等在角的平分线上取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段.要点四、全等三角形证明方法全等三角形是平面几何内容的基础,这是因为全等三角形是研究特殊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图形、圆等图形性质的有力工具,是解决与线段、角相关问题的一个出发点.运用全等三角形,可以证明线段相等、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角相等、两直线位置关系等常见的几何问题.可以适当总结证明方法.1.证明线段相等的方法:(1)证明两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3)等式性质.2.证明角相等的方法:(1)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进行证明.(2)证明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利用角平分线的判定进行证明.(4)同角(等角)的余角(补角)相等.(5)对顶角相等.3.证明两条线段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的方法;可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得到对应角相等,再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或垂直定义证明. 4.辅助线的添加:(1)作公共边可构造全等三角形;(2)倍长中线法;(3)作以角平分线为对称轴的翻折变换全等三角形;(4)利用截长(或补短)法作旋转变换的全等三角形.5.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思维方法:(1)直接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和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需要我们敏捷、快速地发现两条线段和两个角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及它们全等的条件.(2)如果要证明相等的两条线段或两个角所在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不充分时,则应根据图形的其它性质或先证明其他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以补足条件.(3)如果现有图形中的任何两个三角形之间不存在全等关系,此时应添置辅助线,使之出现全等三角形,通过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来研究平面图形的性质.第十五章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知识导图重点知识点要点一、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轴对称定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的性质:①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形状相同,大小相等,是全等形;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则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③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点在对称轴上.(3)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区别: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轴对称图形是指具有特殊形状的一个图形;轴对称涉及两个图形,而轴对称图形是对一个图形来说的.联系: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如果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垂直并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线段的中垂线.3.作轴对称图形(1)几何图形都可以看作由点组成,我们只要分别作出这些点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再连接这些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对于一些由直线、线段或射线组成的图形,只要作出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如线段端点)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4.用坐标表示轴对称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点(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要点二、线段、角的轴对称性1.线段的轴对称性(1)线段是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它的对称轴.(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到线段两个端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角的轴对称性(1)角是轴对称图形,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3)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要点三、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1)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②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与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特别地,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每个底角都等于45°.(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即“等角对等边”).2.等边三角形(1)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2)等边三角形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个角为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沪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考点梳理、重点题型分类巩固练习)(提高版)(家教、补习、复习用)

沪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考点梳理、重点题型分类巩固练习)(提高版)(家教、补习、复习用)

沪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提高)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被开方数是非负数的理由.2、理解并掌握下列结论:,,,并利用它们进行计算和化简.3、理解并掌握同类二次根式和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能运用二次根式的有关性质进行化简.【要点梳理】要点一、二次根式及代数式的概念1.二次根式:一般地,我们把形如 (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称为二次根号.要点诠释:二次根式的两个要素:①根指数为2;②被开方数为非负数.2.代数式:形如5,a,a+b,ab,,x3,这些式子,用基本的运算符号(基本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我们称这样的式子为代数式.要点二、二次根式的性质1、;2.;3..要点诠释:1.二次根式 (a≥0)的值是非负数。

一个非负数可以写成它的算术平方根的形式,即.2.与要注意区别与联系:1).的取值范围不同,中≥0,中为任意值.2).≥0时, ==; <0时,无意义, =.要点三、最简二次根式(1)被开方数不含有分母;(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满足这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叫最简二次根式.要点诠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1) 被开放数是分数或分式;(2)含有能开方的因数或因式.要点四、同类二次根式1.定义: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那么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要点诠释:(1)判断几个二次根式是否是同类二次根式,必须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看被开方数是否相同;(2)几个二次根式是否是同类二次根式,只与被开方数及根指数有关,而与根号外的因式无关.2.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只把系数相加减,根指数和被开方数不变(合并同类二次根式的方法与整式加减运算中的合并同类项类似).要点诠释:(1)根号外面的因式就是这个根式的系数;(2)二次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的要变成假分数的形式.【典型例题】类型一、二次根式的概念1.(2016春•天津期末)已知y=+﹣4,计算x﹣y2的值.【思路点拨】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可得:,解不等式组可得x的值,进而可求出y的值,然后代入x﹣y2求值即可.【答案与解析】解:由题意得:,解得:x=,把x=代入y=+﹣4,得y=﹣4,当x=,y=﹣4时x﹣y2=﹣16=﹣14.【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关键是掌握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举一反三【变式】方程,当时,的取值范围是()A. B.≥2 C. D.≤2【答案】 C.类型二、二次根式的性质2.根据下列条件,求字母x的取值范围:(1); (2).【答案与解析】(1)(2)【总结升华】二次根式性质的运用.举一反三【变式】(2014春•铁东区校级月考)问题探究:因为,所以,因为,所以请你根据以上规律,结合你的以验化简下列各式:(1);(2).【答案】解:(1)==;(2)==.3. (2015•罗平县校级模拟)已知,1≤x≤3,化简: =_______.【思路点拨】由题意1≤x≤3,可以判断1﹣x≤0;x﹣3≤0,然后再直接开平方进行求解.【答案】2.【解析】解:∵1≤x≤3,∴1﹣x≤0,x﹣3≤0,∴=x﹣1+3﹣x=2.【总结升华】此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化简,计算时要仔细,是一道基础题.【:高清: 381279:经典例题4】4.已知为三角形的三边,则=.【答案】.【解析】为三角形的三边, ,即原式==.【总结升华】重点考查二次根式的性质:的同时,复习了三角形三边的性质.类型三、最简二次根式5.已知0<<,化简.【答案与解析】原式===.【总结升华】成立的条件是>0;若<0,则.类型四、同类二次根式6. 如果两个最简二次根式和是同类二次根式,那么、的值是( ) A. =2, =1 B. =1, =2 C. =1, =-1 D. =1, =1 【答案】 D.【解析】根据题意,得,解之,得,故选D.【总结升华】同类二次根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根指数是2;(2)被开方数相同;由此可以得到关于a、b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此类问题都可如此.举一反三【变式】若最简根式与根式是同类二次根式,求、的值.【答案】同类二次根式是指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事实上,根式不是最简二次根式,因此把化简==|b|×由题意得,∴,∴=1,b=1.沪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二次根式的概念和性质(提高)巩固练习【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2016•贵港)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A.x<1 B.x≤1 C.x>1 D.x≥12.使式子有意义的未知数x有( )个A.0 B.1 C.2 D.无数3. 把根号外的因式移到根号内,得().A. B. C. D.4.(2015•蓬溪县校级模拟)下列四个等式:①;②(﹣)=16;③()=4;④.正确的是()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5. 若,则等于()A.B. C. D.6.将中的移到根号内,结果是()A. B. C. D.二. 填空题7. 若最简二次根式与是同类二次根式,则.8. (2015•江干区一模)在,,,﹣,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_________.9.已知,求的值为____________.10.若,则化简的结果是__________.11. 观察下列各式:,,,……请你探究其中规律,并将第n(n≥1)个等式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12.(2016•乐山)在数轴上表示实数a的点如图所示,化简+|a﹣2|的结果为.三. 综合题13. 已知,求的值.14. 若时,试化简.15. (2015春•武昌区期中)已知a、b、c满足+|a﹣c+1|=+,求a+b+c的平方根.【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依题意得:x﹣1>0,解得x>1.2.【答案】B.3.【答案】C.4.【答案】D.【解析】解:①==4,正确;②=(﹣1)2=1×4=4≠16,不正确;③=4符合二次根式的意义,正确;④==4≠﹣4,不正确.①③正确.故选:D.5.【答案】D.【解析】因为=,即.6.【答案】 A.【解析】因为≤0,所以=.二、填空题7.【答案】1;1.【解析】,所以.8.【答案】.9.【答案】.【解析】,即,,即原式=.10.【答案】3.【解析】因为原式==.11.【答案】 .12.【答案】 3.【解析】由数轴可得:a﹣5<0,a﹣2>0,则+|a﹣2|=5﹣a+a﹣2=3.三、解答题13.【解析】因为,所以2x-1≥0,1-2x≥0,即x=,y=则.14.【解析】因为,所以原式==.15.【解析】解:由题意得,b﹣c≥0且c﹣b≥0,所以,b≥c且c≥b,所以,b=c,所以,等式可变为+|a﹣b+1|=0,由非负数的性质得,,解得,所以,c=2,a+b+c=1+2+2=5,所以,a+b+c的平方根是±.沪教版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二次根式的运算(提高)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会合并同类二次根式,进行简单的二次根式加减运算;2、掌握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法则和化简二次根式的常用方法,熟练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3、会利用运算律和运算法则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要点梳理】要点一、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加减实质就是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先把各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其中的同类二次根式进行合并.对于没有合并的二次根式,仍要写到结果中.要点诠释:(1)在进行二次根式的加减运算时,整式加减运算中的交换律、结合律及去括号、添括号法则仍然适用.(2)二次根式加减运算的步骤:1)将每个二次根式都化简成为最简二次根式;2)判断哪些二次根式是同类二次根式,把同类的二次根式结合为一组;要点二、二次根式的乘法及积的算术平方根1.乘法法则:(≥0,≥0),即两个二次根式相乘,根指数不变,只把被开方数相乘.要点诠释:(1).在运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进行运算时,一定要注意:公式中a、b都必须是非负数;(在本章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所有字母都表示非负数).(2).该法则可以推广到多个二次根式相乘的运算:≥0,≥0,…..≥0).(3).若二次根式相乘的结果能写成的形式,则应化简,如.2.积的算术平方根:(≥0,≥0),即积的算术平方根等于积中各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要点诠释:(1)在这个性质中,a、b可以是数,也可以是代数式,无论是数,还是代数式,都必须满足≥0,≥0,才能用此式进行计算或化简,如果不满足这个条件,等式右边就没有意义,等式也就不能成立了; (2)二次根式的化简关键是将被开方数分解因数,把含有形式的a移到根号外面.要点三、二次根式的除法及商的算术平方根1.除法法则:(≥0, >0),即两个二次根式相除,根指数不变,把被开方数相除.。

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提纲沪科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提纲沪科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提纲沪科版八班级上册数学复习提纲沪科版(一)运用公式法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

假如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

于是有:a2b2=(a+b)(ab)a2+2ab+b2=(a+b)2a22ab+b2=(ab)2假如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

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平方差公式(1)式子:a2b2=(a+b)(ab)(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

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时,各项假如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需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和(ab)2=a22ab+b2反过来,就可以得到:a22ab+b2=(ab)2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①项数:三项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

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当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

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需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五)分组分解法我们看多项式am+an+bm+bn,这四项中没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假如我们把它分成两组(am+an)和(bm+bn),这两组能分别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别分解因式.原式=(am+an)+(bm+bn)做到这一步不叫把多项式分解因式,由于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义.但不难看出这两项还有公因式(m+n),因此还能连续分解,所以原式=(am+an)+(bm+bn)=a(m+n)+b(m+n)=(m+n)×(a+b).学好数学的关键就在于要适时适量地进行〔总结〕归类,接下来我就为大家整理了这篇人教版〔八班级数学〕全等三角形学问点讲解,盼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关心。

(完整word)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要点

(完整word)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要点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要点制作人:胡永第十一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小结一、平面内点的坐标特征1、各象限内点P (a , b)的坐标特征:第一象限:a>0, b>0;第二象限:a<0, b>0;第三象限:a<0, b<0;第四象限:a>0, b<0(说明:一、三象限,横、纵坐标符号相同,即ab>0; 二、四象限,横、纵坐标符号相反即ab<0。

2、坐标轴上点P(a,b)的坐标特征:x轴上:a为任意实数,b=0;y轴上:b为任意实数,a=0;坐标原点:a=0, b=0(说明:若P(a,b)在坐标轴上,则ab=0;反之,若ab=0,则P(a ,b)在坐标轴上。

)3、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P(a ,b)的坐标特征:一、三象限:a=b;二、四象限:a=—b二、对称点的坐标特征点P (a,b)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a,—b);关于y 轴的对称点是(—a ,b);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 a ,—b)三、点到坐标轴的距离点P (x ,y)到x轴距离为I y I,到y轴的距离为I x I四、(1)横坐标相同的两点所在直线垂直于x轴,平行于y轴;(2)纵坐标相同的两点所在直线垂直于y轴,平行于x轴。

五、点的平移坐标变化规律坐标平面内,点P (x ,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后的对应点为(x + a,丫)或(x —a,y);点P (x ,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后的对应点为(x,y+ "或(x,y—b)。

(说明:左右平移,横变纵不变,向右平移,横坐标增加,向左平移,横坐标减小;上下平移,纵变横不变,向上平移,纵坐标增加,向下平移,纵坐标减小。

简记为“ 右加左减,上加下减”)第十二章一次函数一、确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自变量以整式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2、自变量以分式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 的数;3、自变量以偶次方根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 (即被开方数》0)的数; 自变量以奇次方根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总复习

沪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总复习

B(5,2)
x
C(-1,-4)
A(5,-4)
例3 已知点A(6,2),B(2,-4)。
求△AOB的面积(O为坐标原点)
y
4 D 2 O -4 -2 -2
A
2
4
6
x
C -4
B
y
A (-2 , 8 ) (-11 , 6 ) B
C (-14 , 0 )
E
D
0 DLeabharlann X.4.如图,四边形ABCD各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 (– 2,8),(– 11,6),(– 14,0),(0,0)。 (1)确定这个四边形的面积,你是怎么做的? (2)如果把原来ABCD各个顶点纵坐标保持不变,横坐标 增加2,所得的四边形面积又是多少?
注:判断点的位置关键抓住象限内点的
坐标的符号特征.
四: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符号
y
3
第二象限 2 第一象限
1
-4 -3 -2 -1 -1 O 1 2 3
A(3,0)在第几象限 ?
x
第三象限 -2 第四象限
-3
注: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四: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符号
1.点P(m+2,m-1)在x轴上,则点P的坐标是 ( 3, 0 ) .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M(1,2)可由点N(1,0)怎样 平移得到,写出简要过程。
6、三角形ABC中BC边上的中点为M,在把三角 形ABC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后 ,得到三角形A1B1C1的B1C1边上中点M1此时的坐 标为(-1,0),则M点坐标为 。
知识要点: 1.函数,变量,常量; 2.函数的三种表示法; 3.正比例函数:定义,图象,性质; 4.一次函数:定义,图象,性质; 5.一次函数的应用. 6.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 等式,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 复习题(含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 复习题(含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复习题(含答案)类型一确定点的位置1.如图QM1-1,若以解放公园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博物馆的坐标为()图QM1-1A.(2,3)B.(0,3)C.(3,2)D.(2,2)2.张茜想在中国地图上准确地找到合肥市市政府的位置,下面能够快速准确确定合肥市位置的是()A.北京的西南方向上B.北纬31.5°C.北纬31.5°、东经117°D.东经117°3.如图QM1-2,已知棋子“车”的坐标为(-2,3),棋子“马”的坐标为(1,3),则棋子“炮”的坐标为.图QM1-2图QM1-34.如图QM1-3,A在南纬30°、东经120°的位置,B在的位置,C在的位置(用经纬度表示).5.图QM1-4是某学校的平面示意图,借助刻度尺、量角器,解决如下问题:(1)教学楼位于校门的北偏东多少度的方向上?到校门的图上距离约为多少厘米?实际距离呢?(2)某楼位于校门的南偏东约为75°的方向上,到校门的实际距离约为200米,说出这一地点的名称;(3)如果用(2,5)表示图上校门的位置,那么图书馆的位置应如何表示?(10,5)表示哪个地点的位置?图QM1-46.如图QM1-5,一只甲虫在5×5的方格(每小格边长为1)上沿着网格线运动.它从A处出发去看望B,C,D处的其他甲虫(A,B,C,D都在格点上).规定:向上向右走为正,向下向左走为负.如果从A到B记为:A→B(+1,+4),从B到A记为:B→A(-1,-4),其中第一个数表示左右方向,第二个数表示上下方向,那么图中(1)A→C(),B→C(),C→D();(2)若这只甲虫的行走路线为A→B→C→D,则该甲虫走过的路程是;(3)若这只甲虫从A处去甲虫P处的行走路线依次为(+2,+2),(+2,-1),(-2,+3),(-1,-2),请在图中标出P的位置.图QM1-5类型二坐标系内点的坐标特征7.若m是任意实数,则点P(m,1-2m)一定不在()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提纲沪科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提纲沪科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提纲沪科版(一)运用公式法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

于是有:a2-b2=(a+b)(a-b)a2+2ab+b2=(a+b)2a2-2ab+b2=(a-b)2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

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平方差公式(1)式子:a2-b2=(a+b)(a-b)(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

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和(a-b)2=a2-2ab+b2反过来,就可以得到:a2+2ab+b2=(a+b)2a2-2ab+b2=(a-b)2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①项数:三项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

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

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五)分组分解法我们看多项式am+an+bm+bn,这四项中没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两组(am+an)和(bm+bn),这两组能分别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别分解因式.原式=(am+an)+(bm+bn)=a(m+n)+b(m+n)做到这一步不叫把多项式分解因式,因为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义.但不难看出这两项还有公因式(m+n),因此还能继续分解,所以原式=(am+an)+(bm+bn)=a(m+n)+b(m+n)=(m+n)×(a+b).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提纲沪科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提纲沪科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提纲沪科版数学复习的最终阶段,对于学问点的〔总结〕梳理,应重视教材,立足根底,下面我给大家共享一些〔八〕上册数学复习提纲沪科版,盼望能够关心大家,欢迎阅读!八上册数学复习学问提纲沪科版(一)运用公式法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

假设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

于是有:a2-b2=(a+b)(a-b)a2+2ab+b2=(a+b)2a2-2ab+b2=(a-b)2假设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

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平方差公式(1)式子:a2-b2=(a+b)(a-b)(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

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时,各项假设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需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和(a-b)2=a2-2ab+b2反过来,就可以得到:a2+2ab+b2=(a+b)2a2-2ab+b2=(a-b)2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①项数:三项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

③有一项为哪一项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领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

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需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五)分组分解法我们看多项式am+an+bm+bn,这四项中没有公因式,所以不能用提取公因式法,再看它又不能用公式法分解因式.假设我们把它分成两组(am+an)和(bm+bn),这两组能分别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分别分解因式.原式=(am+an)+(bm+bn)=a(m+n)+b(m+n)做到这一步不叫把多项式分解因式,由于它不符合因式分解的意义.但不难看出这两项还有公因式(m+n),因此还能连续分解,所以原式=(am+an)+(bm+bn)=a(m+n)+b(m+n)=(m+n)×(a+b).学好数学的关键就在于要适时适量地进行总结归类,接下来我就为大家整理了这篇人教版〔八数学〕全等三角形学问点讲解,盼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关心。

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2篇)

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一、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1. 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同号相加,异号相减。

将分子分母化为最简整数形式,要注意约分。

2. 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将分子分母化为最简整数形式,要注意约分。

4. 有理数的除法运算: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5. 有理数的四则运算综合运用。

二、平方根与立方根1. 平方根:给定一个非负实数a,且a≥0,开根号的结果称为a 的平方根。

记作√a。

2. 整数的平方根:如果一个整数的平方等于一个非负整数,那么这个非负整数就是该整数的平方根;否则,这个整数没有平方根。

3. 立方根:给定一个实数a,开立方根的结果称为a的立方根。

记作3√a。

三、带有根号的计算1. 同底数的相加相减:进行根号运算时,同底数的根号可以相加相减,底数不变。

2. 同底数的乘方:进行根号运算时,同底数的根号可以进行乘方运算,即合并同底数的指数。

3. 分数的根号运算:分子分母同时进行根号运算,然后约分,也可以先约分再进行根号运算。

四、代数式1. 代数式的定义:用字母表示数的式子,包含一个或多个字母和常数、运算符号组成。

2. 代数式的值:为了求代数式的值,需要给字母赋予特定的数值,将字母用数代替,然后进行计算。

3. 代数式的运算:常用的代数式运算有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五、线性方程与方程的解1. 线性方程:只含有一次幂的方程称为线性方程。

2. 化简与解方程:对于方程要进行化简,恢复原来的形式,再解方程。

3. 解方程的方法:常用的解方程的方法有相加相减法、代入法、等式交换法和系数分离法。

六、百分数1. 百分数的概念:以分号“%”表示,百分数等于百分数的百分之一。

2. 百分数与小数的互相转化:将百分数转化为小数,就是将百分号去掉,除以100;将小数转化为百分数,就是乘以100再加上百分号。

3. 百分数的应用:常用的百分数应用有百分数的简化、比较大小和求百分数。

初二数学沪科版上册知识点梳理

初二数学沪科版上册知识点梳理

初二数学沪科版上册知识点梳理初二数学知识点位置与坐标1、确定位置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2、平面直角坐标系①含义: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②通常地,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竖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

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者横轴,竖直的数轴叫y轴和纵轴,二者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被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③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组有序实数对来表示。

④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条坐标轴将坐标平面分成了四部分,右上方的部分叫第一象限,其他三部分按逆时针方向叫做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

⑤在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平面上任意一点,都有的一个有序实数对(即点的坐标)与它对应;反过来,对于任意一个有序实数对,都有平面上的一点与它对应。

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点的坐标,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点的坐标,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一次函数】20.1一次函数的概念1.一般地,解析式形如ykx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一次函数的定义域是一切实数2.一般地,我们把函数yc(c为常数)叫做常值函数20.2一次函数的图像1.列表、描点、连线2.一条直线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叫做这条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简称直线的截距3.一般地,直线ykxb(kb是常数,k0)与y轴的交点坐标是(0,b),直线的截距是b4.一次函数ykxb(b≠0)的图像可以由正比例函数ykx的图像平移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b个单位,当b<0时,向下平移b的绝对值个单位5.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看图)20.3一次函数的性质1.一次函数ykxb(kb是常数,k?0)具有以下性质:当k>0时,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值增大而增大当k<0时,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值增大而减小①如图所示,当k>0,b>0时,直线经过第一、二、三象限(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②如图所示,当k>0,b﹥O时,直线经过第一、三、四象限(直线不经过第二象限);③如图所示,当k ﹤O,b>0时,直线经过第一、二、四象限(直线不经过第三象限);④如图所示,当k﹤O,b﹤O时,直线经过第二、三、四象限(直线不经过第一象限).20.4一次函数的应用1.利用一次函数及图像解决实际问题初二数学复习方法按部就班数学是环环相扣的一门学科,哪一个环节脱节都会影响整个学习的进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要点制作人:胡永第十一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小结一、平面点的坐标特征1、各象限点P(a ,b)的坐标特征:第一象限:a>0,b>0;第二象限:a<0,b>0;第三象限:a<0,b<0;第四象限:a>0,b<0(说明:一、三象限,横、纵坐标符号相同,即ab>0;二、四象限,横、纵坐标符号相反即ab<0。

)2、坐标轴上点P(a ,b)的坐标特征:x轴上:a为任意实数,b=0;y轴上:b为任意实数,a=0;坐标原点:a=0,b=0(说明:若P(a ,b)在坐标轴上,则ab=0;反之,若ab=0,则P(a ,b)在坐标轴上。

)3、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P(a ,b)的坐标特征:一、三象限:a=b;二、四象限:a=-b二、对称点的坐标特征点P(a ,b)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a ,-b);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a ,b);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a ,-b)三、点到坐标轴的距离点P(x ,y)到x轴距离为∣y∣,到y轴的距离为∣x∣四、(1)横坐标相同的两点所在直线垂直于x轴,平行于y轴;(2)纵坐标相同的两点所在直线垂直于y轴,平行于x轴。

五、点的平移坐标变化规律坐标平面,点P(x ,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后的对应点为(x+a,y)或(x-a,y);点P(x ,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后的对应点为(x,y+b)或(x,y-b)。

(说明:左右平移,横变纵不变,向右平移,横坐标增加,向左平移,横坐标减小;上下平移,纵变横不变,向上平移,纵坐标增加,向下平移,纵坐标减小。

简记为“右加左减,上加下减”)第十二章一次函数一、确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围1、自变量以整式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围是全体实数;2、自变量以分式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数;3、自变量以偶次方根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围是使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即被开方数≥0)的数;自变量以奇次方根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围是全体实数。

4、自变量出现在零次幂或负整数次幂的底数中,自变量的取值围是使底数不为0的数。

(说明:(1)当一个函数解析式含有几种代数式时,自变量的取值围是各个代数式中自变量取值围的公共部分;(2)当函数解析式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函数时,自变量取值围除应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外,还必须符合实际意义。

)二、一次函数1、一般形式:y=k x+b(k、b为常数,k≠0),当b=0时,y=k x(k≠0),此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

2、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3、确定一次函数图像与坐标轴的交点(1)与xy=0,得k x+b=0(2)与y轴交点:(0,b),求法:令x=0,求y。

4、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只需x和y(1)设函数关系式为:y=k x+b;(2)代入x和y的两对对应值,得关于k、b的方程组;(3)解方程组,求出k和b。

5、k和b的意义(1)∣k∣决定直线的“平陡”。

∣k∣越大,直线越陡(或越靠近y轴);∣k∣越小,直线越平(或越远离y轴);(2)b表示在y轴上的截距。

(截距与正负之分)6、由一次函数图像确定k、b的符号(1)直线上升,k>0;直线下降,k<0;(2)直线与y轴正半轴相交,b>0;直线与y轴负半轴相交,b<07、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22111bxkylbxkyl+=+=:和直线:直线{{有无数交点)与重合(与)(没有交点)与平行(与)(有且只有一个交点)与相交(与)(2121212121212121212121321llllllllllllkkkkbbkkbb⇔⇔⇔≠===≠8、x=a和y=b的图象x=a的图象是经过点(a,0)且垂直于x轴的一条直线;y=b的图象是经过点(0 ,b)且垂直于y轴的一条直线。

9、由一次函数图像确定x和y的围(1)当x>a(或x<a)时,求y的围。

求法:直线x=a右侧(或左侧)图象所对应的y的取值围。

(2)当y>b(或y<b)时,求x的围。

求法:直线y=b上方(或下方)图象所对应的x的取值围。

(3)当a<x<b时,求y的围。

求法:直线x=a和x=b之间的图象所对应的y的取值围。

(4)当a<y<b时,求x的围。

求发:直线y=a和y=b之间的图象所对应的x的取值围。

例如:如图10、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设m>0,n>0(1)左右平移:直线y=k x+b向右(或向左)平移m个单位后的解析式为y=k(x-m)+b或y=k(x+m)+b。

(2)上下平移:直线y=k x+b向上(或向下)平移n个单位后的解析式为y=k x+b+n或y=k x+b-n(说明:规律简记为“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左右对x而言,上下对y而言。

)11、由图象确定两个一次函数函数值的大小三、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略)第十三章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一、三角形的分类1、按边分类:2、按角分类:不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例)斜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二、三角形的边角性质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中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何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的三角关系:三角形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角的和等于180°。

三角形外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和等于360°。

3、三角形的外角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角的和;(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角。

三、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说明: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都是线段)四、命题1、命题:凡是可以判断出真(正确)、假(错误)的语句叫做命题。

2、命题分类真命题:正确的命题命题假命题:错误的命题3、互逆命题4、反例:符合命题条件,但不满足命题结论的例子原命题:如果p,那么q;逆命题:如果q,那么p。

称为反例。

(说明:交换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就是它的逆命题。

)第十四章 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一、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二、判定: 1、“边角边”定理: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 ) ABC 和△DEF 中 ∵ AB=DE ∠B=∠E BC=EF ABC ≌△DEF 2、(ASA ) 在△ABC 和△DEF 中 ∵ ∠B=∠E BC=EF ∠C=∠F ∴△ABC ≌△DEF 3、(AAS ) 在△ABC 和△DEF 中 ∵ B=∠E ∠C=∠F AB=DE ∴△ABC ≌△DEF 4、“边边边”定理: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SS ) 在△ABC 和△DEF 中∵ AB=DE BC=EF AC=DF∴△ABC ≌△DEF另外,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还有另一种方法。

(HL ) 在Rt △ABC 和Rt △DEF 中 ∵ AB=DEAC=DF ∴ Rt △ABC ≌Rt △DEF 第十五章 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一、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说明: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可以是一条,可能是多条或无数条。

)2、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折叠后重合的点叫做对称点。

3、轴对称性质:(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垂直平分任意一对对应点的所连线段。

(2)如果两个图形各对对应点的所连线段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定义:经过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线段两端距离相等。

∵ 直线l 垂直平分AB ,点P 在l 上∴ PA=PB3、 ∵ PA=PB ∴ 点P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1、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2、性质:(1)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

简称“等边对等角”。

推论:等边三角形三个角相等,每一个角等于60°。

(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三线合一)3、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相等。

简称“等角对等边”。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四、等边三角形1、定义: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2、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三个角都相等,每一个角等于60°。

3、判定:(1)定义法: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有一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五、角的平分线1、性质:角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PA B lA B P2、判定:在一个角的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六、直角三角形1、定义:有一个角是90°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2、性质:(1)边性质: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勾股定理)(2)角性质:两个锐角互余。

3、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