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编制改革为什么难撬动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两个阻力
“ 编制 ”存废两难
除了政府责任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外, “ 编制”无疑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过程中另一 主要 阻力 。 今 年 3月,国家卫 生计 生委 、财政部 、中央编 办、发展 改革委和人力 资源社会保 障 部联合 印发 的 关于推进 县级公 立 医院综合 改革 的意见 明确提 出 “ 合 理核 定编制” ,要 求各地 可结合实 际研 究制订县级公 立 医院人 员编 制标 准 ,合理核定县 级公立 医院人 员编 制总量 ,并进行动态调整 ,逐 步实行编 制备 案制。 但 一直 以来 , 这 一政 策推 进都异 常艰难 ,有 的地方甚 至直接提 出废 除公立 医院编制 那 么,对于县级公 立 医院 ,编制 到底是 该存还是废 呢?编制通 常是 指组织机构 的设置及 其人 员数量 的定额和 职务 的分 配,其财 政拨款 的编 制数额 由各 级机构编 制部 门制定 ,财 政部 门据此拨款 。 由此可见 ,编 制具有两个基本 功能:一是对人 员数量和领 导职数 下达 约束性指标;二是作为财政拨款的依据。 实际上 ,目前县 级公 立 医院的编制 既没有控制住 普通 员工 ,也没有限制住领 导职数 , 加之很 多县级公立 医院均为 自收 自支 ,财政并不 负担人 员工资 , 因此,对于县级公立 医 院 ,编 制 已经名存 实亡 。一方面 ,在 普遍超编 的情况 下 ,人 照进 ;另一方面 ,领 导职数 亦随 意安排 。基 于此 ,医院基本 已经没有编制概 念。 但是,尽管应该受编制约束的组织、人事和财政部 门在行使 自己职权的时候并没有 把编制 当回事 , 但 当医务人 员对其 有所要求 的时候 ,“ 编 制”却突然扑 出来横 亘在路上成 了拦路虎 ,将他们 一个个拒之 门外。 被拒之 门外 的要求主 要有 以下几类 : 是进 院。医科类大学 生都是 医院需要 的人力 资源,但 由于没有 一个 “ 好爹” ,在这 个拼爹 的时代 ,往往应该进入 医院成为编制 内的人 却进不去 ,美其名 日 “ 没有编制” 。反 之 ,有很 多 医院不急需 的人却 一个个都 进去 了; 二是 晋职。 医务人 员混一辈子 ,就是 想早 一点儿 晋职 ,涨 一点儿工 资 ,然而辛辛苦 苦拿到 了上面规定的论文 ( 论著 ) 、外语证书、千辛万苦弄到 了接连三年的年度考核 “ 优 秀” 、准备好 了需要的病历 、填 完 了许许多多 的表格 之后 ,一句 “ 没编 制”就 能让 一切成
医改难点为何少有突破?真相在此
医改难点为何少有突破?真相在此始自2009年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至今已经进入第6个年头,但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迫切需要解决。
“分级诊疗”、“医药分开”、“社会办医”等这些好的政策为何难以真正落实?真相或许是这些。
分级诊疗:基层难留好医生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对于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提出具体的目标任务,要求到2017年,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所谓分级诊疗,是指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难度的治疗,通过层层转诊,逐步实现从全科到专业化的医疗过程。
在分级诊疗模式下,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理想就医格局。
然而当前的现状依然是大医院门庭若市,小医院门庭冷落。
但据多家大医院的医务人员反映,就诊者中有约三分之一的常见病是可以在基层医院解决的。
那为何这些患者要舍近求远去大医院就医呢?1、“权力转诊”浮现。
在调查中,一些村民表示,在开新农合医疗转诊审批单时,不仅“跑断腿”,还得给有转诊权的医生、科主任“意思意思”,为此医患矛盾有所增加。
沈阳市人大代表韩春荣表示,曾有县级卫生机构领导坦言,转诊方面存在不正之风,有关系的怎么都能转出来,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2、医疗水平不足还想留住患者,靠外请大夫“开飞刀”加重患者负担。
辽宁省岫岩市兴隆办事处平阶村村医李佳平告诉记者,县级医疗机构有时接诊疑难杂症患者,水平不足不敢动手术,不是把患者转诊,而是从大医院请来大夫“开飞刀”,并让村民自行承担外请费用,每次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
据了解,这已经成为多地县医院的普遍做法,医院也借此提高基层就诊比例应付相关部门考核。
3、双向转诊变成单向输送。
据悉,上级大医院打着分级诊疗的旗号,实际成了病患资源的“抽水泵”。
江苏省镇江市医疗保险结算中心主任李一平指出,基层医院药品少,患者“选优不选廉”,导致医联体模式中病人上转容易下转难。
目前医疗人事制度改革缓慢
目前医疗人事制度改革缓慢,机制不健全、人才出口封闭,是影响医师内部执业环境的因素之一。
调查中发现,近半数的医师希望医院人事制度改革能够突破原有的用人观念,打破医疗机构沉积很深的学术壁垒以及职称晋升论资排辈、年龄设限等不利于人才发展的障碍,通过提高现有人才的利用率缓解医院人才短缺问题。
中西部地区的医师特别是初级职称医师关注薪酬待遇制度的改革。
当前医学人才由小医院向大医院流动,由北方及内陆省份医院流向南方沿海发达省份医院;广东、北京、上海等地凭借优越的区域优势成为吸引医师流动的目的地。
广东等地经济发展水平高,医师有获取比中西部城市更高薪酬待遇的可能性,人才流动频繁。
谢启麟认为,这中无序流动,促使中国区域间、城乡间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也影响了全国总体医疗水平的提高,对中国整体医疗事业发展不利。
社区卫生服务站是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生为主干、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提供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其最终目的是让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造成看病贵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药价虚高。
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治理医药秩序混乱,价格虚高,不公平交易,商业贿赂严重等问题的一项根本制度。
他在卫生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列出基本药物目录,对列入目录的药品国家组织生产、销售、配送,保障各个医疗卫生机构的使用。
如果确定三百到四百种基本药物,就能够满足临床上百分之八十左右的使用,较大幅度地减轻群众为药品所支付的费用。
目前,造成看病贵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药价虚高。
国家发改委不断推出药品降价目录,但降价后的药品很快在市场上就没有了,生产企业又去申请新的批准文号,价格就提高十倍甚至几十倍,看病贵问题依然无法彻底解决。
卫生部认为,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保证群众基本用药是治理医药秩序混乱,价格虚高,不公平交易,商业贿赂严重等问题的一项根本制度;也是保证医疗质量、促进合理用药、减轻患者负担的重要措施。
四成医生反对去编制的背后是什么
四成医生反对去编制的背后是什么按照本文的意思,医生们反对去编制,主要是因为有编制“感觉良好”。
我从春雨医生们的评论里看到的则是:单纯去编制但不配套相应的收入改革,基本就是强盗做法。
我感觉大家说的更合理些,同意的举手!5月19日,“医学界杂志”微信公众号编发了北京逐步取消公立医院医护事业单位编制的消息,引起网友高度关注。
而跟随文章的一项关于“作为医生,你是否赞成医生去编制化?”的调查结果却颇为有趣。
截止5月20日中午,共有13259位网友参与调查,其中47%的网友赞成医生去编制化,并认为其有利于医生自由流动。
但令人意外的是,也有高达37%的网友反对医生去编制化。
一直以来,许多市场派的学者、媒体及政府官员致力于推进医务人员去编制化,力图解放医生,撬动医改取得实质性突破;但奇怪的是,为什么高达37%的医生网友反对被解放呢?事实上,反对者很可能远不止这么多,可以想象的是,在15%选择“说不清”这一暧昧的选项的网友中,还有很多偏向于反对去编制化。
但反对的理由仅仅是认为去编制化后养老没保障了吗?不可否认,长期以来,事业单位编制承载着太多福利,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比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丰厚得多的事业单位养老金。
不用交养老保险,却可以拿到较高的养老金,因此事业单位编制被称为“铁饭碗”,可以一直端到“自然减员”。
但实际上问题没这么简单,因为今年1月14日,国务院已经启动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事业单位编制附着的养老金优势必然将逐渐淡去。
那么事业编还有哪些好处呢?比如只要不犯罪,单位很难将一位有编制的员工开除,比如一些公立医院还存在非编制内职工与在编职工同工不同酬的问题等。
但在一位医生网友看来,这些也都谈不上什么实质性吸引力。
因为全国不少地方的医院早就进行了养老金改革,早就要交养老金了,“同工不同酬”现象在许多医院也早就是老黄历了。
在其看来,目前一些有编制的医务人员主要是“心里感觉良好”,而不愿放弃。
(这个是真的么?)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有编制者“感觉良好”的心态要不得,医生去编制化、实现医生资源自由流动将成趋势,未来医生要凭本事吃饭,而不是靠编制;因此苦练技术,拥抱市场,实现自己的价值才是良性的心态。
顾昕:新医改为什么如此费劲 行政化根深蒂固
/Articles/IEconomy/201203/20120309084505455_62621.ht ml?k=1958885205新医改为什么如此费劲──行政化思维与习惯的根深蒂固新医改三年期的第一盘棋已经到了小官子的阶段。
尽管临近终局,但无论是棋中者还是旁观者,对棋局的结局依然没有清晰的判断。
有很多人,有所谓“无感医改”之论,即广大老百姓对新医改没有感觉。
在这些人看来,政府在过去的三年里砸了大钱,但医改进展不尽如人意。
简言之,新医改十分费劲,这恐怕是一个难以否认的事实。
值得探究的是,为什么费劲?笔者的观察是:其根源就在于行政化思维和习惯的根深蒂固。
尽管中国政府高层已经将“建机制”列为新医改的目标之一,而且很多人也在呼吁要在医疗领域的方方面面切切实实地落实市场机制。
但是,何为“市场机制”?在医疗领域,“市场机制”运作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在新医改的进程中,究竟有什么因素阻碍了新机制的建立?弄不清这些问题的原委,新医改将会永远费劲。
一、全民医疗保险的购买力在过去的六年内里,笔者被众多媒体评论称为“市场派”的代表人物,但有趣的是,很多评论者无法复述本人的观点。
其实,在笔者看来,要在医疗领域中建立“市场机制”,必须完成如下三件大事:1.推进全民医保,形成医疗服务的第三方购买者;2.让医保机构集团购买医疗服务;3.形成多元化办医的格局。
这三件大事,说白了,就是搞定埋单者,搞定埋单的方式,搞定埋单的地方。
只有将这三件事情做好,“建机制”这个新医改的目标,才能落在实处。
全民医保的功能不仅仅是费用的风险分摊,而且在于第三方购买机制的建立,也就是要搞定埋单者。
医保机构作为医患双方之外的第三方购买者出现在医疗领域,这是医疗体制完善的必要条件,尽管不是充分条件。
换言之,全民医保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全民医保却是万万不能的。
在这里,第三方购买机制的形成,恰恰是所谓“新医改市场派”的核心。
第三方购买,就是让医保机构成为医疗费用的主要支付者。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难题及原因分析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难题及原因分析作者:李云琦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5年第19期摘要:在现行的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之前,中国已经经历了一次失败,这次失败的原因以及新医改仍须解决的难题是本文研究的焦点,通过使用政治经济学方法和财政学观点,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角度我们可以窥探进中国医疗体制改革的真正现状,了解医改进程,分析现状成因,从而考虑政府在政策选择时所面临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两难之间的权衡取舍和依靠或应该依靠的制度安排的重要性,分析政府的角色和作为,讨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最终为新医改积极稳妥的推进提供建议。
关键词: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市场失灵政府干预政府失灵早在医改进程刚刚出现问题时,经济学界对此就开始进行了研究分析,多数经济学家立足于市场或者政府,亦或是双方的角度来探索这个问题,得出了相应结论。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有些方面须政府出面调控,但政府作用失当会造成失灵的风险。
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在医疗市场中同时存在着,要解决医改的难题就必然要从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着手,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这两个角色的关系,才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一、医疗市场可能的市场失灵和政府作为不可否认,我国卫生事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但是,踌躇前行的医改却始终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突破,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直想解决却难以解决。
第一次医改的时候还没有特别突出看病贵的问题,只是医改进行到后来经济改革深入,贫富差距拉大,政府无力也没有考虑去解决“以药养医”带来的的问题,导致医院的趋利行为日益凸显,就又导致了新的“看病难”和“看病贵”。
到底是什么阻碍了医改前进的步伐呢?从市场失灵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如下分析:首先,从外部性的角度来说,医疗改革具有很明显的正的消费外部性。
在市场中,正外部性往往导致提供不足。
如果外部性的规模越大,社会与个人的成本或者效益的差距越大,这样的情况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社会边际收益与私人边际收益、社会边际成本与私人边际成本的不一致,价格机制就会扭曲,无法传递正常的价格信号,从而导致市场失灵的发生。
医改难题亟待破解
医改难题亟待破解:“好医生”都去哪儿了?随着医改的逐步深入,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已有所缓解,然而优质医疗资源的整体缺乏和分布不均的状况依然没有根本改变,尤其是医疗人才下不去、流不动,给百姓带来了新的看病难问题。
如何让医疗人才发挥更大效益,如何让医生真正流动起来,如何在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规范和引导作用?围绕这些问题,我们深入北京、广东、青海、山西、陕西、湖北等地深入调研。
“好医生”都去哪儿了医改是重大民生工程,也是社会领域一项重大改革。
近年来不少国家的医改都遭遇重重困难。
我国的医改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问题。
这其中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供需矛盾,我国医疗人才存在总量不足、分布结构不合理和流动性差等问题。
首先,医疗人才总量不足。
总量不足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优质医疗资源的总量有限。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疾病治疗效果的预期越来越高,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这时供需矛盾就体现得更加突出。
另一方面是从事医药卫生事业的群体总量不足。
近年来逃离“白大褂”等弃医现象时有发生,加上频发的伤医事件也影响了一些学生报考医学院校。
更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在校医科学生因嫌做医生辛苦、风险大,而在毕业时选择放弃从医,转而进入医药代表等高收入行业,这也加剧了医疗人才的总量不足。
其次,医疗人才分布结构不合理。
这种不合理体现在人才资源大都集中在大城市和大型公立医院。
无论是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是区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无论是民营医院还是私人医疗机构,由于在诸如待遇、职称、上升通道等软硬件条件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很多医生都不愿留在这些地方。
而基层或者民营医院刚培养出稍有点名气的医生还时常会被大医院挖走,根本留不住人才。
“大医院彻夜排队,小医院门可罗雀”,这种情况怎能不加剧看病难!此外,医疗人才还存在流动性不足的问题。
破解看病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医生流动起来,更好地发挥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带动作用,也有利于减轻大医院的就医压力。
当前我国医疗改革的困境分析及路径探索
潍 坊 工 WEI F ANG ENGI NEERI NG VOCAT I ONAL C OLL EGE
V0 1 . 2 8 No . 4
J u 1 .2 0 1 5
与现 实 回应 、 政 府 与 市 场 的关 系 、 医 患关 系 等 多个 角 矛 盾 、 频繁 发生 的 医闹事 件仍 旧使 医疗 改革 的广 度 和 度 剖 析 当前我 国医疗 改革 面 临的 困境 , 并 以此为 依据 来 深入 探 索完 善我 国医疗 改革 的具 体路 径 , 使 医疗改 革 能够 朝 着更 好 的方 向发展 前 进 。
李克 强 总理提 出 , 推 动 医改 向纵深 发展 , 为 医改在 攻 坚时期 的进 一步 深入 指 明 了前进 的方 向。通 过透视 我 国 当前 医疗 改革所 处 的 时代 背 景 , 揭 示 其 面临的 困境 , 并提 出一些 崭新 的 思路 以期 为我 国 医疗改革 的发展 提供
建议 。
中一个 重要 的历 史转 折 点 。2 0 0 9年实施 的“ 新 医改 ” 引起 了社会 各 界 的广 泛 关 注 , 然而 , 不 断 升 级 的 医患
基 本公 共 卫 生 服 务 的 城 乡 均 等 化 进 程 正 逐 步 推 进 。 约 了整 个社 会公 共事 业 的深入 发 展 。1 9 8 5年我 国首
二、 当前我 国 医疗 改革面 临 的 困境 ( 一) 医改 缺乏 顶层 设计 , 体 制束 缚难 以 突破
( 一) 国际 背景— — 医改是 个世 界性 难题 医疗 卫生 行业 在 发 展 过 程 中 出现 的 问题 并 非 我 国特 有 , 医疗 改革 是一 个世 界性 的难 题 。纵 然各 个 国
取消事业编?关乎几百万人的“铁饭碗”!
近年来,有关取消公立医院事业编的传闻不绝于耳。
不过由于全员取消编制牵涉的利益过大,导致改革一直推进缓慢。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使用等方面,对编制内外人员统筹考虑”。
尽管意见中未将取消事业编提上日程,但也让改革的支持者们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背景资料——事业编制都有啥福利待遇差别是核心。
“编制”是各级财政部门拟定财政预算和核拨经费的主要依据。
在事业单位,有没有事业编制,医保、养老、公积金等社保也会有很大差别。
与此同时,也会对职称评定、学术地位、职务晋升等带来很大影响。
目前我国在编的事业单位人员中,大概有超过400万人为医疗工作人员。
如果编制改革启动,将会直接影响到数百万人的利益。
“铁饭碗”难破这些年,社会各界有关取消学校、医院等行政机构事业编的呼声不绝于耳。
2016年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曾透露,研究制定高校、公立医院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部分城市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开展编制管理改革等工作。
记者在国内多家公立医院走访调研发现,有无事业编的确存在较大差异。
拥有事业编制除了可以在房补、户口、奖金等方面享受福利外,某种程度上还能“高人一等”。
有的医院非事业编职工只能晋升到科长,无法升至主任及以上。
有非事业编职工抱怨:“拼死拼活有时连发一袋洗衣粉都轮不到自己。
”改革释放利好“我们可能是全国为数不多真正全员取消事业编制的公立医院了。
”泰达医院的院长陆芸说。
早在2010年,这所由天津开发区管委会投资兴建的三级综合公立医院,就开始探索全员取消事业编制改革。
改革之前,个别拥有事业编制“铁饭碗”的职工出现了“干多干少都一样”的“大锅饭”思想,医术不精,对事业缺乏热心,医院发展停滞不前。
改革后,医疗收入不再是员工奖金收入考核唯一指标。
有多位开出超常处方的医生受到了行政处罚、严重者暂停处方权。
医药收入占医院总收入比被严格控制在43%左右。
医改为什么这么难
本情 况进行 分析 ,用 发展 的眼 阿改进 现 有的缺 陷和 弊端 ,而 在 改 革开 放初 期 提出 来 的。
钊的改革 取得 进展 ,对 医疗卫 云而 生 。 当 时 改 革 要 解 决 的 首 l 病 贵 问 题 , 而 是 “ 医 少 看 缺 凸 -题 。 改 革 的 背 景 是 医疗 资 源 ]
一
些扶 植市 场 的 问题 ,政策 重点也 会在 提高 社会 福利 和 解决 市场 失灵 方面 摇摆 。其 实 不少 国家在 医改 中都 存 在 类 似 问 题 ,比如 美 国 的 医疗 政 策 侧 重 解 决 市 场 失
灵 , 政 府 只 管 市 场 调 节 不 了 的 问 题 ( 老 人 、 穷 人 和 如 儿 童 的 医 疗 保 健 ),其 他 方 面 尽 量 由 市 场 自发 调 节 ;
有 越 来 越 多 的 农村 人 口转 向城 市 ,医 疗 资 源 仍 然 会
集 中在 城市 。
一
市场规 律就 要受 到惩罚 。
但 是 , 医 疗 领 域 同 时 存 在 市 场 缺 陷 和 失 灵 。 首 先 , 医 疗 行 业 存 在 严 重 的 信 息 不 完 全 、 不 对 称 。 因 此 , 可 能 会 出 现 诱 导 需 求 等 问题 , 即 医 生 可 能 利 用 其
般 人 认 为 , 医 改 失 败 的 依 据 之 一 是 医 疗 费 用 上 涨 的
幅 度 超 过 收 入 的 增 长 , 医 疗 支 出 占 GDP的 比 重 在 增 加 。 从 经 济 学 角 度 看 ,人 均 医 药 费 上 升 比人 均 GDP 上
升快 并 非是 不正 常的 现象 。根据 恩格 尔 系数 ,随着 经 济 的增长 ,国民 的基本 消 费如吃 穿等 占总支 出的 比例 就会 呈下 降趋 势 ,而 医疗 并 不是 基本 消费 ,随 着人 们
医疗卫生改革将面临哪些难点
医疗卫生改革将面临哪些难点医疗卫生改革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涉及到政策制定、资源配置、人员培训等多个方面。
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将面临一系列的难点。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医疗卫生改革的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首先,医疗卫生改革面临的第一个难点是政策制定的复杂性。
医疗卫生改革涉及到众多利益相关方,包括政府、医院、医生、患者等。
每个利益相关方都有自己的诉求和需求,如何平衡各方的利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同时,医疗卫生改革的政策制定还需要考虑到国家的实际情况、经济发展水平、医疗资源分布等因素。
因此,政策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避免出现偏颇和不合理的情况。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
政府应该广泛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论证。
同时,政策制定应该遵循科学规律和实践经验,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
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医疗卫生改革政策的宣传和解释,让各方能够理解和接受政策。
其次,医疗卫生改革面临的第二个难点是资源配置的难题。
在医疗卫生改革过程中,如何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是一个关键问题。
医疗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资资源、财务资源等。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保证资源的公平分配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优化资源配置的方式。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资源配置机制,推动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例如,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医疗资源调度平台,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医疗资源的投入,提高资源供给的能力。
再次,医疗卫生改革面临的第三个难点是人员培训和管理的问题。
医疗卫生改革需要大量的医务人员来支持和推动,而目前我国医务人员整体素质和能力还有待提高。
另外,医疗卫生改革还需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
政府应该加大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投入,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同时,政府还应该建立健全的人员管理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监管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公立医院去编制化的难点与对策
t i e s a n d p r i n c i p l e s o f a b o l i s h i n g h o s p i t a l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 On t h i s b a s i s ,t h i s p a p e r p u t f o r w a r d s o me t h o u g h t s o n he t r e f o r m o f h o s p i t l a
2 0 1 7 年 4月
医
学
与
社
会
Vo 1 . 3 0 No . 4
Me d i c i n e a n d S o c i e t y
A p r . 2 0 1 7
・43 ・
公 立,
南 方 医科 大 学 , 广州, 5 1 0 5 1 5 ; 广 州军 区广 州总 医院 , 广州, 5 1 0 0 1 0
摘 要 编 制 管理是 医院管理 的重 要组成 部分 , 但逐 渐暴 露 出弊端 , 阻碍 了公 立 医院 的发 展 , 编制 改 革成 为深 化 医药卫 生体制 改革 的重 要 一步。本 文 立足 于事业 单位编 制 走 向瓦解 的必然 趋势 , 分析 了公 立 医院 去编
制化的难点, 以及公立医院去编制化应遵循的原则。在此基础上, 从政策制定者、 政府卫生行政部 门和 医院管 理 者 的层 面提 出对编 制 改革 的几点 思考 , 以期对 当前 公立 医院的综合 改革有所 帮助 。
公立医院去编制化的难点与对策l4734权变的原则由于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医疗机构有其特殊性和运行特点因此各个医院既要响应政策号召适应整体大环境又要保证政策的灵活性采取权变的原则根据医院的经营目标运行特点不同级别员工的性质制定不同的鼓励措施注重不同类型医院非技术人员年轻医务人员的改革诉求
取消编制,医生变自由了吗?
取消编制,医生变自由了吗?原标题:取消编制,医生变自由了吗?取消编制,这也意味着,医生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
继港大深圳医院改革破冰后,深圳成为全国第一个公立医院综合配套改革方案的试点城市。
日前,《深圳市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出台。
方案提出,改革后,深圳市公立医院将不再实行编制管理,取消行政级别,实行全员合同制管理。
在未来3年内,深圳将有近3万医生与编制脱钩。
这一举措被视为将彻底打破医生的“铁饭碗”。
据悉,这项改革方案的具体内容包括:落实医院的用人自主权,建立以岗位为核心的全员聘用、工资分配等管理制度,健全将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的聘用、薪酬挂钩的考核机制,以“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模式来调动员工积极性。
深圳卫计委医政处处长表示,取消行政级别,公立医疗机构与民营医疗机构将在同一人力资源平台上竞争,有助于促进医院人才的合理流动。
“预计到2017年,深圳将有更多的医生走出公立医院的大门,深入民营医院或开办个人诊所,实现多点执业,其收入与声誉、地位也将成正比。
”“波子哥”廖新波也为这份改革方案点赞,发微博称“这回深圳又走在人事改革的前沿了!这无疑又给医生就业模式一剂强心剂!我们体制内的医生们,不该恋栈了!应该适应,找回自己的价值。
”“编制”这一带着计划经济色彩的制度,目前仅存在于公务员以及医疗、教育、文化等几个领域。
进入编制,被视为端上了一世无忧的铁饭碗。
有笑话说,一个有编制的传达室大爷,比一个合同制的部门主任还牛。
按照中国相关规定,编制内的医生,与编制外的“合同工”,在某些福利方面享有特权。
除了不能随意辞退,而且退休之后的福利也意味着更高。
事实上,取消编制并非今日才有之举措。
由于编制有限,不少医院早已施行部分合同聘用制。
北京市今年5月出台《关于创新事业单位管理加快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指出今后北京市现有高校、公立医院等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将探索不再纳入编制管理。
对于有决心走出去的医生来说,取消编制,这也意味着,医生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医生多点执业和自由执业将迎来更大的空间。
医改真是推不动的大象屁股
龙源期刊网 医改真是推不动的大象屁股?作者:蔡江南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35期医改方案公布已有一年多,五项基本任务中关键性的公立医院改革,却迟迟不见动静。
医改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看病难看病贵,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医改似乎成了推不动的大象屁股。
农村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迅速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力,带来了农业生产的高产丰收。
然而,作为医疗服务行业中关键生产资源的医生,却在这次医改中无动于衷。
至今,医改没有在调动医生积极性上下功夫,便无从推动医疗服务生产力和服务质量提高。
医疗服务本身的定价严重低于成本,医生在体制内的正常收入严重偏低,只能通过体制外的非正常渠道进行弥补,这包括药品回扣、检查费用、手术红包。
为了获得一元钱的额外收入,需要多开出药品和额外检查费用。
这些额外医疗费用中的很大部分,并没有直接给医生和医院带来好处,却成为患者和医保的负担。
这是一种非常不经济的收入补偿方法,直接加剧了看病贵,并造成整个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收入严重偏低,使得医生成为一个没有吸引力的职业。
优秀人才不愿学医,即使医学院毕业也不愿意当医生。
我国合格医生的严重缺乏,与整个社会对医疗服务飞速增长的需求之间,形成了日益巨大的反差。
看病不得不往大城市和大医院跑,不得不找熟人、托关系、排队、送红包。
不解决医生严重缺乏的问题,又如何能够解决看病难呢?一份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4个国家医生收入的研究报告表明,普科医生的年平均收入相当于这些国家平均工资收入的2~3倍,而专科医生的年收入则高达2~7倍。
我国医生收入相对于平均工资水平多少呢?我没有找到这方面的数据。
最近一份介绍广东高州医院改革的报道说,那里医务人员的平均收入大大高于公务员的收入(至少是两倍以上),同时医院将住房无偿分给医疗骨干住。
这样医院吸引和留住了人才。
同时医院采取非常严厉有效的措施,堵住了以往的非正常渠道创收。
结果,医疗服务收费下降了,患者得到了实惠好处,医院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患者,服务量增长带来了医院收入的相应提高。
2023年公费医改艰难 14年仍未完成
医改中的一大难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共同解决。
资金短缺
公费医 改 持 续 难 以 推 进 的 主 要 问 题 之 一 。 在 这 1 4 年 中 , 公 立 医 院 的 财 政 压
力持续 加 大 , 很 多 地 方 的 医 疗 卫 生 机 构 还 存 在 着 人 员 不 足 、 设 备 缺 乏 、 基
02
14年难完结
14 years difficult to complete
医疗改革长期
在过程中,虽然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但仍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其中
最突出的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生劳动力不足、医疗服务质量低下等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医疗改革的进展,也给患者带来了诸多的不便和困扰。因此,医
的瓶颈。
管理混乱、效率低下
除了医院管理和医生服务质量的问题之外,还存在着公费医疗制度中资金
管理的混乱和医疗资源的浪费。由于医保基金缺乏有效监管,医院和医生
往往在治疗过程中过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查、过度治疗,导致医疗成本不断攀升。同时,
由于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造成了一些地区医疗资源过剩,而另一些地区
则医疗资源短缺,造成了医疗服务质量的不均衡。因此,公费医改仍面临
疗改革必须继续深化,加强医疗资源的配置和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满足人民群
众的健康需求。
VIEW
MORE
政策实施问题
需要考虑到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平衡、医疗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医保经费筹资难度大等问题。同时,政府部门的监管不够到位,医药市场价格波动较大,
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医保金融稳定性也存在隐患。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了公费医改实施效果。
取消编制,中医医院或走下坡路
取消编制,中医医院或走下坡路张广富【期刊名称】《中国医院院长》【年(卷),期】2016(000)016【总页数】2页(P86-87)【作者】张广富【作者单位】河南省原阳县包厂卫生院【正文语种】中文如果不分医院特点性质及结构之异而一刀切,对所有公立医院均取消编制,那么公立中医医院并非就能如想象中那样焕发青春活力,反而可能因编制问题“缺土”“断根”,走上颓废之路!毋庸置疑,取消编制即打破旧的医疗管理体制制约限制,在减轻政府财政负担的同时,医疗资源根据医疗市场需自行调节其配置,增加优质医疗人才的流动性,一定区域的医疗服务效率就能得到提高,“看病难、看病贵”能有所缓解,大城市大医院“战争状态”有所减轻。
但是,取消编制牵一发而动全身,它所连带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不能不引起重视。
世界上事物都要一分为二来看,没有绝对的对立,也没有绝对的统一。
对公立医院总体改革来说,取消编制有它较大的利端,但公立医院也并非统一的专业性质与结构设置,其中还有部分医院有它独自的管理手段与措施,国家政府的管理手段与政策支持也有明显倾斜,比如公立中医医院。
医疗编制的目的是医院用合理、科学、有价值的专业框架和具体内涵来补充,让医疗机构能够给社会提供合适、合理、有实用价值的医疗服务。
国家为此在公立医院经费支出、专业人才比例、医务人员晋级晋职、工资奖金分配、福利待遇、社会养老及专业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层级合理配置等方面,给予合理部署设计及大力支持。
特别是对公立中医医院,国家更是重视。
为了祖国医学的传承发展与进步,国家专门设置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明文要求各省市县必须保留或设立各级中医医院,且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必须设置中医科及功能相关的科室,今年又出台政策,各级医疗机构必须设立康复科,而康复科的主要服务项目及内容,其实都是中医服务的范畴。
在“三医联动”中,政府又将力推医保支付,对中医药给予倾斜照顾,中医中药医疗服务报销比例高于其他医疗服务,“中药饮片”不在“零加价”销售范围,中医中药人员的职称晋升、中医服务价格调整也给予照顾。
2021年浅谈城市医改为啥难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行3年,成效凸显。
在广大农村,随着医保扩面提标和医疗条件改进,“看病难、看病贵”得到缓解。
但在城市,市民对医改成果却鲜有感受,其满意度远低于农民。
就此,有关专家客观剖析,原因及解决方法如下:一、看病都跑大医院分级医疗体系待建立国外的分级医疗体系比较完善,制度也很规范。
在一些发达国家,一个人生病后,首先由家庭医生进行初诊并做相关治疗。
如果家庭医生觉得有问题,会介绍到专科医生处,仍无法治疗才去大医院。
大医院的患者都要经过分级诊疗筛选后才能进去。
到医院看病,包括检查和治疗都需要预约。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没有建立分级医疗体系,不管大病、小病,老百姓都纷涌到大医院看,“看病难”问题由此产生。
“看病难”背后折射的其实是现实的观念问题。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县、乡、村以及城市社区等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服务能力薄弱,有时甚至出现误诊,导致群众信任度不够,生了病怕耽搁,都急着去大医院。
二、基层服务能力弱县级医院应重点扶持目前,省内多数三级甲等医院的年门诊量、手术量均以1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
仔细分析患者来源,其中50%以上来自县域。
采访中,多所三甲医院的管理者表示,许多县里的患者千方百计托关系找门路,到好医院看病,其中多数只是胆结石、子宫肌瘤等常见病。
大多数常见病,县级医院完全有能力解决,但老百姓就是不放心。
这也反映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薄弱的现实问题。
近几年,县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硬件设备上了很大台阶,目前最缺乏的是医疗技术和水平。
因此,把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作为重点,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与技术水平,是公立医院改革的关键环节,对缓解优质医疗资源稀缺将起到重要作用。
三、公立医院趋利性犹存强化政府责任是核心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是医改的最大难点之一。
其中首要之难是保持公益性,而保持公益性的前提在于医院能够生存、发展。
目前,医院从基本建设、仪器购置到人员工资等所需经费,绝大多数是依靠医院自身的业务收入,即主要依靠诊疗、手术等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生编制改革为什么难撬动
主讲题材:公立医院的事业编制管理办法,是我国长期以来将医疗服务定位于社会福利事业的产物,认为医疗服务是一种公益事业,需要政府来管理和控制。
公立医院的资金来源,主要在人力资源的补偿上,依靠政府财政补偿基本人头费,特别是在退休人员的养老费用上依靠财政支持。
主讲单位:医学美容教育网
时间:2015年06月10日
地点:公开场所
简要:公立医院的事业编制管理办法,是我国长期以来将医疗服务定位于社会福利事业的产物,认为医疗服务是一种公益事业,需要政府来管理和控制。
公立医院的资金来源,主要在人力资源的补偿上,依靠政府财政补偿基本人头费,特别是在退休人员的养老费用上依靠财政支持。
公立医院的事业编制管理办法,是我国长期以来将医疗服务定位于社会福利事业的产物,认为医疗服务是一种公益事业,需要政府来管理和控制。
公立医院的资金来源,主要在人力资源的补偿上,依靠政府财政补偿基本人头费,特别是在退休人员的养老费用上依靠财政支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壮大,公立医院已经变成主要依靠自己创收,而非财政,来获得大部分的资金,财政补偿在公立医院人力补偿上的作用越来越小。
特别是对于三级医疗来说,政府财政的补偿作用更不重要。
事业编制的影响更多体现为一种地位和特权,这主要表现
为就业的稳定和保障,医疗机构无法轻易解雇事业编制人员,从而使得事业编制成为一种事实上的铁饭碗。
事业编制人员的退休养老收入也高于企业退休人员。
尽管事业编制的作用逐步削弱,但是长期以来对于人们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人们并不愿意放弃这种特殊待遇。
对于基层公立医院来说,与事业编制相应的财政补偿经费,仍然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服务定价制度的僵化,政府定价和长期不变的价格水平,使得医疗服务的价格严重偏离了成本。
从而,公立医院无法从市场上得到医疗服务的合理补偿,只能依靠药品和检查来弥补亏损。
医生是医院财产还是人力资源?
在事业编制的管理体制下,医生成为医疗机构的财产。
医生在获得事业编制待遇的同时,也丧失了自己职业发展的一些机会。
医生享有事业编制带来的铁饭碗保护,享有退休养老的待遇,同时也意味着医生无法享有自由执业和工作流动的权利。
由于事业编制无法随医生变换工作而流动,事业编制阻碍了医生的自由流动和改换工作。
尽管公立医院通过使用合同工来补偿护理和辅助人员,但是很难通过编外人员的方式来吸引医生。
这与医生培养的成本、医生职业的风险、医生的社会地位等特殊性有关。
因此,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们收入水平提高、社会医保覆盖面的提高,老百姓对于医疗的需求增长很快,对于医生的需
求增长很快,但是我国医生人数和医生教育水平的提升速度却远远落后于人们需求的变化。
更严重的问题是,我国医学院培养的医学生,大部分改行,没有从事临床医生的工作,造成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长期以来,公立医院占有整个医疗市场的大约90%的份额。
尽管多年来政府鼓励社会多元办医,鼓励民营医疗的发展,但是民营医疗由于没有事业编制的待遇,难以与公立医疗竞争,无法吸引医生来民营医疗机构工作。
个别民营医疗机构采取提供类似于事业编制的同等待遇来吸引医生,但是作用仍然非常有限。
因此,事业编制不仅阻碍了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更是阻碍了民营医疗的发展壮大,使得公立医疗一统天下的局面迟迟不能改变。
事业编制改革难在既得利益
对于既得利益的改革是最困难的,事业编制的改革同样如此,因此需要采取各种方法来逐步削弱。
首先,需要将公立医疗机构有一个更清晰的定位。
只有那些市场和社会无法办理的医疗机构,才需要由公立医疗来办理。
例如,传染病医院、精神病医院、贫困和边疆少数民族集中的不发达地区的医院,这些医疗机构无法靠市场的收入来得到合理补偿,所以只能主要依靠政府财政的支持。
这些真正意义上的公立医院,收入补偿应当以政府财政经费为主,同时需要向病人提供低于市场价格的公益性服务。
当
我们界定了这些公立医疗机构后,可以保留事业单位的编制,提高医疗人员的待遇,但是同时那里的医生不享有多点执业等自由。
其次,对于那些不具有真正公立医院性质的公立机构,可以在暂时不取消编制的前提下,推广合同制,取消铁饭碗的待遇,同时给予医生更多的多点执业和流动的权利。
对于不具有事业编制的医生,也需要提高他们的经济待遇和退休养老费用。
还可以让医生自己选择是保持事业编制,还是放弃编制同时获得更大的自由度。
事业编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改变现有的医疗服务政府定价制度,转变为市场供求双方参与的价格协商谈判制度,让医保发挥更主要的价格谈判作用。
在医疗服务价格严重低于成本的情况下,医生的收入无法得到合理补偿,从而只能依靠事业编制给予医生一种就业稳定的补偿。
医疗服务价格体制的改革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医改的一个主要障碍。
取消编制还需要建立制度
我国受过良好教育培训和合乎资质的医生大多都在城市的三级医院内,基层医疗机构缺乏合乎资质的医生,从而大量病人无论大病小病都涌入三级医院,造成我国医疗服务的倒金字塔现象,使得病人看病难的局面无法改变。
在一个正常的医疗服务体系下,大多数医生应当在基层的诊所行医,医生作为诊所的所有者或合伙人,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医生的积极性,保证医生在经济上得到合理补偿。
在医生诊
所的行医方式下,医生可以与病人保持长期的关系,成为病人的看门人。
英国的全科医生制度发展良好,病人首先需要经过全科医生的服务,才能转去专科医生和医院。
英国的全科医生主要就是在自由执业的诊所中行医,而不是医院的雇员。
这在多数国家中是一个普遍的制度安排。
如何发展医生诊所,使得我国的多数医生在诊所内自主行医,这是推动医生多点执业和自由执业的必要途径。
因此,取消医生的事业编制还需要建立一个医生行医的完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