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中的数学》说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下册《体育中的数学》说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数学下册《体育中的数学》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及其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体育中的数学》是北师大版第六册数学实践活动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的乘法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后安排的。
它是通过研究体育中体操队列与安排比赛场次的问题,将基本的数量关系与组合问题融合在一起。
通过体操队列的变换队形,探索行数、每行人数与总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突出表现为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安排比赛场次来研究组合问题,探索运用图示、列表、计算、连线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会有序思考。
教材将两个知识点与学生接触较多的体育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解决两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来获取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体现数学的实际价值。
本节课我讲的是第一部分内容。
2、教学及学生状况分析本节为实践活动课,内容设计将数学与体育问题结合在一起。
一般学生每一学年都会参加学校的运动会,也经常观看电视里的体育节目,对于书中所提及的体育问题可以说经常接触,并在不同层面上有过思考。
基于这一点,书中的两个问题,部分学生是可以解决的。
但要将两个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并要利用数学的方法进行解决,这就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帮助学生学会有序思维的方法。
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体操表演中的队列问题,使学生理解方队的含义。
(2)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自己的生活与数学有密切的联系。
(3)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数学的情感,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说教法与学法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体育中的数学》游戏教案分享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体育中的数学》游戏教案分享游戏教案分享体育和数学似乎是两门不同的学科,但它们之间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无论是体育场上还是学校教室里,数学都是无处不在的。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体育中的数学》教材,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体育比赛活动,让孩子们在体育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创造力。
本篇文章将分享一些有关教材中的游戏教案,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为孩子们打造有趣的数学体育课堂。
1.踢毽子毽子是小学生们喜爱的玩具,用它来进行数学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在踢毽子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涉及到数学知识点。
例如,我们可以要求孩子们以20次踢毽子为一组,记录每组踢毽子的次数,并计算出平均值。
这样既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协调能力,又可以让他们了解到平均值的概念。
2.投篮投篮是另一项常见的体育运动。
在进行投篮过程中,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的数学任务来让孩子们进行学习,例如在篮球场上涂画出不同的网球,让孩子们尝试投入指定的网球中。
这样一来,孩子们不仅可以进行投篮游戏,还能够学习到距离的概念,有助于他们锻炼空间感知和计算能力。
3.橡皮筋跳橡皮筋跳可以锻炼孩子们的腿部协调能力和耐力,而在跳跃的过程中,我们同样可以加入数学教育的元素。
例如,在庭院拔草区域划出一块倒着数的数字图形,让孩子们在跳橡皮筋的过程中,将数字图形拼出来。
这样一来,孩子们既能锻炼身体,还能增强数字图形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4.跳格子游戏跳格子游戏可以让孩子们在排队等待时进行休闲娱乐,同时也能进行数学教育。
在跳格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设置不同的任务,例如一个格子代表一段数字,每个学生按照顺序跳过指定的格子,并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的计算能力,又增强了他们的记忆和注意力。
总结体育和数学是有机结合的,通过将两者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计算和空间感知能力,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数学教育的乐趣。
在设计课程时,我们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特点选择不同的活动形式,创造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在体育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数学知识。
体育中的数学说课1
体育中的数学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实验小学 执教老师:曾冬花指导老师:汪庆荣教学目标1、.结合体育中的实例,探索队列中蕴涵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2、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意识。
重、难点综合应用图形与乘法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具准备电脑课件,小圆片12个,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一年一度的体育节到了。
让我们来欣赏一段录像。
这是学校运动会的的开幕式,看了录像你有什么感受?多么整齐的队列,队列中蕴含着许多的数学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体育中的数学”(板书) 二、设计队列 活动方案一:1、电脑出示:学校的运动会开始了。
看,走在最前面的是武术队。
请同学们帮武术队的表演设计一下队列。
设计要求:(1)武术队有12人参加。
(2) 要求排成长方形队列。
2、全体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叫四个学生到黑板上来展示。
1)(2)(3)(4)(5)3、学生汇报。
(1)你是怎么摆的?每行摆几个?(横着叫行)摆了几行?怎样列式?(2×6=12)(2)每行摆6个,摆了2行,6×2=12。
师指出:6×2=12;2×6=12这是两个不同的队列。
(3)刚才我们都是怎样算总人数的?(每行人数×行数=总人数)(板书)活动方案二:1、看主题图。
从这张图上,你能了解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一共有多少同学参加了体操表演?8 × 6 = 48 (板书)2、为了使表演更精彩,表演时需要变换队形,如果把这48人排成不同的长方形队形,可以有哪些方案呢?体操表演中的队列设计方案表(1)学生在书本上填表,教师巡视。
(2)四人小组互相交流,小组商量讨论再重新填表格。
(3)小组汇报并展示结果,让学生说出思考的过程.。
(4)小结: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有顺序地思考,这样才能做到又快又不遗漏。
3、观察这几种长方形队列,你发现了什么?活动方案三:1、大家设计了这么多方案,有没有正方形的队形?(电脑演示:从48人中走出9人)介绍方队知识:每行3人有3行,每行的人数与行数相等,组成了一个正方形队列,我们叫它方队。
北师大数三下《体育中的数》word教案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体育中的数学——体操表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体育中的实例,探索队列中的数量关系,理解方队的含义。
2、感受数学与自己的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方队的含义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队列中的数量关系.教具准备:课件、统计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出示课件,国家领导人检阅军队的图片。
学生欣赏后,,师:这些队形美吗?什么情况下也要排列队形?师:体操表演、广播操、歌咏比赛等都要排列队形,体育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体育中的数学问题。
2、板书课题:体育中的数学二、出示学习目标。
1、结合体育中的实例,理解方队的含义,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队列中的数量关系。
3、感受数学与自己的生活的密切联系。
分析重点词句。
心中有了目标,知道了重点,我们来共同学习吧!三、出示自学指导。
1.认真观察教材中的主题图,填写书中的表格,填好后组内两个同学之间互相说说你有几种排法?最后组长检查填表情况,出现问题的进行讨论,如果解决不了可以问老师。
2.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如果站成方队,至少去掉多少人?或者至少增加多少人?说说你的想法。
3.思考:咱班有多少人?能排成什么样的方队?(建议8分钟左右完成。
)四、小组汇报,展示交流。
(大约15分钟)五、巩固提高。
1.实验小学三年一班有51名学生,站成方队参加学校的队列表演,说说你是怎样组成方队的。
2.同学们进行体操表演,每排13人,11排一共有多少人?3.精英小学全体学生排队做体操,小丽左边有12人,右边有13人,前面有20人,后面有21人。
精英小学共有学生多少人?六、拓展延伸:若干人排成人数相等的三行,要求每行9人,至少需要多少人?▃▄▅▆▇██■▓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体育中的数学说课稿
《体育中的数学》说课稿迪口中心小学张长娥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及其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体育中的数学》是北师大版第六册数学实践活动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的乘法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后安排的。
它是通过研究体育中“体操队列”与“安排比赛场次”的问题,将基本的数量关系与组合问题融合在一起。
通过“体操队列”的变换队形,探索行数、每行人数与总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突出表现为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安排“比赛场次”来研究组合问题,探索运用图示、列表、计算、连线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会有序思考。
教材将两个知识点与学生接触较多的体育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解决两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来获取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体现数学的实际价值。
2、教学及学生状况分析本节为实践活动课,内容设计将数学与体育问题结合在一起。
一般学生每一学年都会参加学校的运动会,也经常观看电视里的体育节目,对于书中所提及的体育问题可以说经常接触,并在不同层面上有过思考。
基于这一点,书中的两个问题,部分学生是可以解决的。
但要将两个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并要利用数学的方法进行解决,这就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帮助学生学会有序思维的方法。
3、依据新课程“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要求,本次活动确定以下活动目标: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图形与乘法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解决体操表演中的队列问题,学生能理解方队的含义。
(2)通过解决比赛场次的问题,学生能运用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如连线、图解、列表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问题,学生能感受自己的生活与数学有密切的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方队的含义(2)运用所学的有关图形与乘法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与学法。
本课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用“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通过欣赏国家领导人检阅军队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队列的美,体会数学与体育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活动探究法”,让学生主动探索,实践操作,理解方队的含义和解决比赛场次的问题;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合作,学习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体育中的数学》讲学稿
《体育中的数学》讲学稿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课本第75、76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
1、结合体育中的实例,探索列队中蕴含的数量关系与比赛中的搭配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探究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学习重难点:
1、在具体情境中,能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2、在活动的过程中,能够灵活的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
一、学习准备
1、你喜欢体育吗?关于体育,你都知道什么?(说一说)体育中蕴涵着许多的数学知识。
同学们都上过体育课,都观看过体育比赛,那么,你们发现体育中的数学学问了吗?我们这节课就来解决体育中的数学问题。
二、解读教材
1、体操表演:观察下图中的体操表演,收集图中的数学信息。
(3)我班有人,说说能排成什么样的方队?(讨论)
2、比赛场次:
(1)中国队在小组赛中要进行场比赛,说说是哪几场比赛?
(2)要求“整个小组共赛多少场?”你有什么办法?
○1“每支球队都赛3场,四支球队一共赛12
场。
”的说法对吗?()
○2在右图中,你能用划线的方法来表示四支球队之间的对阵情况吗?
○3还可以列表
三、小结反思
1、我们这节课解决了很多体育中的数学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下册《体育中的数学》课堂教案之奥运数学题
小学数学下册《体育中的数学》课堂教案之奥运数学题。
一、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奥运数学运算2、了解运动数据分析方法3、发现运动与数学之间的联系二、教学内容本次课堂教案的重点内容是奥运数学题。
先通过介绍奥运会的历史和现状,让学生了解奥运会的意义和重要性。
通过课后作业的收集和分析,以获取学生对奥运会的了解程度,以帮助老师更好地掌握应该如何开展课堂。
接下来,通过奥运会运动员的数据分析,让学生掌握运动据分析方法,并通过实例让学生进行奥运数学题的练习和掌握。
三、教学方法1、讲、练相结合2、学生参与式教学3、活动与讲解相结合四、教学过程1、知识导入通过介绍奥运会的历史和意义,让学生对奥运会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对奥运会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发现奥运会与数学之间的联系。
2、课外作业分析通过对上次作业的收集和分析,让学生对奥运会的了解程度更加深入。
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解释,让老师更好地掌握学生对奥运会的理解情况和学习状况。
3、奥运数学题讲解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奥运数学题的解题方法,掌握基本奥运数学运算。
例如,某田径运动员在男子400米比赛中跑了45秒,这个成绩他到达了全国第二名的成绩,那么全国第一名的成绩应该是多少呢?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运用奥运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掌握运动数据分析方法。
4、教学活动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奥运运动的规则和运动数据。
例如,通过看铅球比赛的视频,让学生了解铅球比赛的规则和技巧,通过了解运动员的数据,让生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掌握实际运动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和运用。
五、教学效果通过本次课堂教案的实施,让学生掌握了奥运数学题的解题方法和运动数据分析方法,发现运动与数学之间的联系。
通过课后作业和教学活动,让学生对奥运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提高了学生对于奥运会和数学的兴趣。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次课堂教案的实施,让学生掌握奥运数学题的解题方法和运动数据分析方法,发现了运动与数学之间的联系。
体育中的数学
(一)、教材分析《体育中的数学》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乘除法与图形知识的综合应用课。
这一课较好地提炼体育中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乘除法与图形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让学生体会编排体操表演的队形同样需要数学,这在发展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获得对数学的良好的情感体验。
这一专题性的实践活动,不但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有助于生成数学内部知识之间的内在有机的联系,还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利用已学乘除法的知识解决两步归总应用题,帮助学生复习归纳解题方法;2、懂得从正方形的特点来理解方队的概念;3、进一步研究和优化解题策略;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5、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综合运用图形和乘除法知识解决问题。
难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组织学生分析课题,让学生说出:你有什么不明白或者你想知道什么呢?[设计意图:提高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二、队形变换,研究体育中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提高运用水平1、出示问题(1):我们全班40名同学,站成4行,每行站多少人?(课件出示图):学,站成我们全班40名同4行,每行站多少人?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书:40÷4=10(人)归纳解题方法3、出示问题(2):二年级(2)班的小班长没有注意听清楚要求把队伍排成这样(课件出示图):提问:帮助他们把队伍排成四站多少人?学生计算,汇报。
教师板书:6×7=4242÷4=10(人)……2(人)。
4、对比:一步应用题与两步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5、巩固练习:图书馆的管理员杨阿姨将新到的科技图书摆上书架,摆了4行,每行12本,没有把书架摆买,要把[设计意图:提炼体育中的数学知识,从解一步应用题迁移到解两步应用题,由浅入深,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
关于体育中的数学的教案
关于体育中的数学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活动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通过对体育活动中数学问题的分析,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体育活动中的数学问题概述2. 体育比赛中的概率计算3. 体育比赛中的统计学应用4. 体育活动中时间的计算与规划5. 体育比赛中的得分计算与排名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育活动中数学问题的识别与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概率计算、统计学应用以及得分计算与排名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育活动中的数学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体育比赛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体育活动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亲身体验并解决其中的数学问题。
五、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10课时。
2.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介绍体育活动中的数学问题及其重要性。
第二课时:讲解体育比赛中的概率计算方法。
第三课时:分析体育比赛中的统计学应用。
第四课时:教授体育活动中时间的计算与规划。
第五课时:讲解体育比赛中的得分计算与排名方法。
第六课时: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课时: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体育活动中的数学问题解决经验。
第八课时:实践活动,参与体育活动,亲身体验并解决其中的数学问题。
第十课时:作业布置与反馈,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案例分析评价: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思路清晰度、分析深度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活动评价: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以及问题解决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
4.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问题的正确解答、方法的合理性以及解题的完整性。
体育中的数学说课稿
《体育中的数学》说课稿田家寨九年制学校边淼翾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体育中的数学》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75-76页的教学内容2、对教学内容的思考本节课,主要研究“体育中的数学”问题。
解决“体育中的数学”问题,可以有多种策略。
学生教材试图让学生用直观的画图、连线、列表等方法解决问题,从中学会有序、有条理的思考,体会数学的实际价值。
在此之前,三年级上册,学生曾学过搭配中的学问,其中的连线等方法能为本课作以铺垫。
这节课是体育中的数学的初步学习,在六年级上册的“数学与体育”中还将学习体育中的数学这一课,届时将进一步探究其中蕴含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1、能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2、培养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3、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兴趣三、重难点运用所学的图形与乘法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四、学生分析知识储备:学生都很喜欢体育活动,对学习素材和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此前,学生已经研究过类似“服装搭配”的问题,初步积累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
学习能力:这部分内容一方面对有的学生没有挑战性,另一方面少部分学生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切合学生实际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是我的宗旨。
五、教法与学法(1)注重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带着明确的解决问题的愿望去探索。
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才是学生爱学的数学,为此我从身边的生活——正在进行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比赛引入,真实、自然,并由此提出研究的问题。
整节课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引出一连串值得探究的问题。
学生是带着明确的解决问题的愿望去学习的,自然兴趣盎然。
同时问题本身也体现了研究“体育中的数学”的必要性。
(2)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我在设计中首先注重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经历用连线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比较,使学生学会有条理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体育中的数学2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体育中的数学2一、教学目标1.了解体育比赛中常出现的数学概念,如距离、速度等。
2.培养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观察、记录、分析能力。
3.学生能够使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体育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并理解距离、速度等数学概念在体育比赛中的具体应用,能够使用分段直线图、简单运算等方法解决一些体育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在实践中的观察、记录、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入本课内容并提出探究问题。
通过展示一些经典体育比赛场景的照片或视频,以及相关数据和成绩,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为什么在体育比赛中必须要有计时员和裁判员?分别有哪些职责和要求?2.你知道什么是速度吗?在体育比赛中有哪些比赛项目与速度有关?比如短跑、游泳等。
3.在乒乓球比赛中,为了使比赛更加公平,双方比赛完一局后,需要换边。
这是为什么呢?你能列举出一些体育比赛中需要换边的场景吗?(二)呈现展示探究所需材料,学生进行探究。
让学生观察、记录一些体育比赛成绩的数据,并让学生思考:1.如何将每位运动员的成绩进行有序、清晰、明确的记录?如何更直观地展示出每位运动员的成绩差异和优劣势?2.从赛道的长度、运动员的速度等方面,为什么在不同的比赛项目中采取的计时和计分方式有所不同(如100米、马拉松等)?如何依据这些数据分析出每个运动员的得分情况和胜负情况?(三)探究引导学生探究距离、速度等数学概念在体育比赛中的应用。
1.了解跑步时,如果使用计时器计时,Conrad Timer指针的位置和计时数值有什么关系。
2.制作分段直线图,作为每个运动员的成绩展示方式,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数据分析能力。
3.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的赛道长度/比赛项目,了解如何根据运动员的速度计算出他们的时间长短。
(四)练习1.进行小组练习,让学生参考上一节课的内容,将每个运动员下一次比赛的结果预测出来,并用三种方法进行记录。
然后进行情景模拟,比较这些方法的实用性、直观性和易操作性。
《体育中的数学》教案:数字比大小比赛
《体育中的数学》教案:数字比大小比赛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比赛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体育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数字比较大小:10以内数字的比较大小。
2. 体育比赛规则:比赛分为两队,每队人数相等,每队成员手持数字卡片,裁判出示一个数字,队员需迅速找出比裁判出示数字大的数字卡片,并跑到指定位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体育比赛中,运用数字比较大小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快速反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数字卡片:10以内的数字,每人一张。
2. 裁判员:负责出示数字,并判断数字大小。
3. 比赛场地:划定比赛区域,设置起始线和终点线。
4. 计时器:记录比赛时间。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体育活动,如捉迷藏、接力跑等,让学生充分活动身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教学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本次体育比赛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了解比赛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3. 比赛环节(10分钟):a. 学生分组,每组人数相等,每组成员手持数字卡片。
b. 裁判员出示一个数字,学生需迅速找出比裁判出示数字大的数字卡片,并跑到指定位置。
c. 到达指定位置的学生为本组获得一分,将数字卡片交给裁判员,继续下一轮比赛。
d. 比赛过程中,裁判员需注意学生是否遵守比赛规则,如发现违规行为,及时制止并给予纠正。
4. 比赛总结(5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比赛过程,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比赛中的收获和感受。
b. 教师针对学生在比赛中的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c. 教师总结本次比赛的成绩,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体育比赛中的重要性。
5.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a. 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开展类似的数字比大小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体育比赛中的数学学习教案
体育比赛中的数学学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体育比赛中常用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体育比赛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体育比赛中的计分方法2. 体育比赛中的时间与速度计算3. 体育比赛中的概率与统计4. 体育比赛中的团队合作与策略5. 体育比赛中的个人最佳成绩与排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育比赛中常用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 教学难点:体育比赛中概率统计的应用,以及个人最佳成绩与排名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体育比赛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数学知识。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亲身体验并运用数学知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相关体育比赛和数学知识的课件。
2. 体育比赛实例:收集各类体育比赛的案例,用于教学分析。
3. 练习题:准备相关数学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体育器材:准备篮球、足球、跑步等体育器材,便于学生实践操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段精彩的体育比赛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体育比赛中的数学知识,并结合实例进行示范。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体育比赛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数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亲身体验并运用数学知识。
6. 总结与反馈: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收获。
七、课堂练习2. 练习反馈: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并给予指导。
八、拓展与延伸1. 体育比赛中的其他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体育比赛中其他涉及数学问题的场景。
2. 网络搜索: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更多体育比赛中的数学知识。
体育比赛中的数学学习教案
体育比赛中的数学学习教案体育运动是学生们非常喜爱的一种活动,而学习数学是他们经常遇到的挑战之一。
那么,如何将体育和数学两者结合起来,使得学生们既能享受运动的快乐,也能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呢?下面的教案将会提供一些有用的指导,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学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2.通过对角度、距离、速度、时间等概念的学习,提高学生数学能力;3.鼓励学生体验运动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并且在运动中学习数学。
二、教学准备1.准备足够数量和种类的运动器材,如足球、篮球、跳绳等;2.准备足够数量、难度适中的数学习题和练习题;3.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数字测量器和计时器等设备,以帮助学生计算和比较数据。
三、教学程1.引入教师首先介绍本堂课的主题:“体育比赛中的数学学习教案”。
教师可以问学生体育运动和数学有什么联系。
随后引导学生打出几个常见的运动项目的名字,如:篮球、足球、排球等,并且介绍数学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如通过角度计算投篮命中的概率等。
2.讲解概念接下来,教师将向学生讲解角度、距离、速度和时间等概念,并介绍它们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例如,角度是篮球运动员投篮时必须掌握的关键因素,而距离和速度在足球比赛中也非常重要。
3.练习技能教师将要求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比赛运动进行练习,并且给他们相应的练习题,例如:计算下一个目标的位置、评估投篮的角度,以及计算足球运动员接下来要移动到哪里等等。
4.回顾和总结在学生完成练习之后,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小组介绍他们的成果,并进行对答案。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讨论运动中需要使用的数学,并总结他们学到的知识和体验。
五、延伸练习学生可以结合上述习题进行更广泛的练习,以帮助他们进一步加深对数学在体育运动中的应用。
教师也可以通过增加挑战等方式来激励学生,以让他们更好地自我教育。
六、教学反思此外,教师还应该及时总结和反思本堂课的教学,以找到自己可能需要改进的地方和需要提高的地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体育中的数学2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体育中的数学2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数学和体育之间的联系,并可以在体育活动中运用数学知识;2.让学生学会使用尺子等工具测量身体各部位的长度,并将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测量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步骤1. 活动引入(5分钟)•引导学生参与“多项式体操”活动,并提问:这个活动与数学有什么联系?2. 课堂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尺子和其他工具来测量身体各部位的长度;•让学生了解如何将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例如:身高、腰围、臀围等。
3. 实践练习(30分钟)•让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名成员作为测量对象;•其他组员使用尺子等工具来测量这位成员身体各部位的长度,并将数据整理和记录下来;•让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例如:求平均值、画出柱形图等。
4. 总结归纳(10分钟)•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分享这个活动的收获和体会;•提出问题:这个活动与数学、体育有什么联系?学生如何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体育活动中?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如何使用尺子和其他工具来测量身体各部位的长度,并将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教学难点: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在体育活动中运用数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测量、数据整理和统计等方面的具体表现;•对学生在小组内的交流和分享进行评价;•对学生在活动中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该教学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运用数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测量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能够使用尺子等工具测量身体各部位的长度,并将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
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也表现出了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交流和分享,让彼此得到了更多的启发和帮助。
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对挑选测量对象的要求并不够明确,导致在测量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在身高的测量中,由于身高较高的学生无法直立站立,导致测量结果出现较大误差。
体育比赛中的数学学习教案
体育比赛中的数学学习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体育比赛与数学之间的关系。
激发学生对体育比赛中的数学问题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体育比赛中的数学应用。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体育比赛中的数学问题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感受到体育比赛中的数学问题。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对体育比赛中的数学问题的看法。
第二章:概率与统计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概率在体育比赛中的应用。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能够对体育比赛数据进行分析。
2.2 教学内容介绍概率的基本概念及其在体育比赛中的应用。
介绍统计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并应用于体育比赛数据分析。
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概率在体育比赛中的应用。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分析体育比赛数据。
第三章:比赛策略与决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比赛策略的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决策方法,能够制定合理的比赛策略。
3.2 教学内容介绍比赛策略的基本概念及其在体育比赛中的应用。
介绍决策方法,如成本效益分析、风险评估等,并应用于比赛策略制定。
3.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比赛策略的重要性。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制定合理的比赛策略。
第四章:团队合作与数学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团队合作在体育比赛中的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团队合作中的数学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4.2 教学内容介绍团队合作在体育比赛中的应用。
分析团队合作中的数学问题,如配合默契度评估、队伍组合优化等。
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团队合作在体育比赛中的重要性。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团队合作中的数学问题。
第五章:数学在体育比赛数据分析中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体育比赛数据分析的重要性。
让学生掌握数学方法在体育比赛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5.2 教学内容介绍体育比赛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体育中的数学》课堂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体育中的数学》课堂教案课堂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计算奥运会金牌数、数据统计、数据分析等基本概念。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行数据整理分析的基本能力。
3、提高本领域基本素养、发展逻辑推理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与运用数据统计、数据分析等数学知识。
掌握计算奥运会金牌数、运动员成绩排名等能力。
2、难点:在运动中观察实验现象,进行数据整理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老师为学生介绍此次课程——数学与体育的结合,学习如何在体育活动中应用数学知识。
老师询问学生对奥运会的了解,并引导学生思考奥运会究竟是什么。
2、展开教学:(1) 展示运动员成绩排名及奖牌数数据。
当学生看到这些数据时,老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的来源,提出选择运动员的标准等问题;通过讨论,学生能较快地理解数据的意义及数据统计的过程。
(2) 以田径比赛跑步项目为例,观察运动员数据结果,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例如,通过计算每个运动员的成绩,进行排名和数据比较,分析运动员的成绩差距等。
(3) 下一步,让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此次观察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
可设置多种分析主题,例如“奥运会历届参赛国家分布情况”、“主要运动员比赛成绩排名”等等。
3、教学总结:本次数学与体育的结合学习,旨在让学生明白数学并无界限,数学知识与身边的现实世界息息相关,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及应用数学的能力。
四、教学规范:1、教师应保证本堂课教学及过程中不得涉及种族、国籍、宗教等不恰当言论。
2、教师应思考学生的身体条件和能力,严防因运动流程不恰当而造成学生身体伤害。
3、为保障教育教学顺利进行,请所有学生准时到达课堂,并遵守教学班常规纪律。
五、教学时间:本课程将在两节课中完成,每节课划分为三个部分,每部分约25分钟。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上指导的数据分析实验课,写出数据分析的过程及结果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自主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数据分析练习。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体育中的数学2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体育中的数学2一、教学目标1.复习数学中的加减法,巩固计算基本技能;2.利用运动的过程,将运动之中的数据抽象出来进行分析和计算;3.学习如何通过体育运动,掌握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和方法;4.提高学生对运动与数学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小学生的积极运动参与;2.运动中涉及到的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3.运动中的数据分析。
三、教学重点1.运动中的数据分析;2.运用数学中的技能解决运动问题;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四、教学难点1.运动中的数据分析和计算;2.运用数学中的技能进行分析。
五、教学准备1.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2.丰富的体育器材。
六、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将课堂分为三个部分:前奏(纯体育运动)、展示(数据分析和计算)以及点拨(讲解知识和答疑解惑)。
七、教学过程1. 前奏让学生们先进行一些简单的热身运动,为今天的课程做好准备。
2. 展示在这一部分,老师将会让学生们在体育运动中,切实感受到数学在运动中的应用。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1)篮球运动让学生自由发挥,每个人都既可以扮演进攻方,也可以扮演防守方。
在所有学生都玩过以后,教师可以分别让他们记录一下:•进攻方进球数量•防守方阻止进球的次数(2)丢沙包让学生随意丢沙包,一共丢十次。
记录下来的数据有:•每次使沙包掉落在哪一个死角•沙包离目标位置的距离(3)连续跳跳绳让学生连续跳跳绳三次,记录下来的数据有:•第一次较上一次增加了多少次•第二次较上一次增加了多少次•第三次较上一次增加了多少次3. 点拨在前面的展示环节中,学生们已经在运动中感受到了数学的应用。
因此,在点拨这一环节中,老师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来讲解相关知识,而是要按照学生提出问题的方式进行答疑,解惑。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来学习数学,是比较有趣味性的,尤其是通过关注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更能够贴近实际。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运动项目,所涉及的数学内容是不同的,因此,我们需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运动和数据分析。
《体育中的数学— 体操表演》教学设计
体育中的数学—体操表演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体操表演中的队列问题,使学生理解方队的含义。
2、通过解决比赛场次的问题,使学生运用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分析、图解、列表等。
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自己的生活与数学有密切的联系。
教学重点:1、理解方队的含义。
2、进一步巩固对有关图形乘法意义的理解,探索队列中蕴涵的数量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统计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出示课件,国家领导人检阅军队的图片。
2、如果我们要进行体操表演,那应如何排列队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主题图1、排长方形队形这是中国体操队在进行表演,你知道这里有多少人吗?预设:这里有24人。
怎么想的?预设:横着数有6人,竖着数4人,6×4=24(人)也就是说每行6人,排4行,6×4=24(人)(课件演示,左边板书每行6人,排4行,6×4=24(人))体操表演最好看的就是队形变换。
这是变换后的队形,现在有多少人?预设:每行4人,排6行,4×6=24(人)(课件出示,左边板书每行4人,排6行,4×6=24(人))看到这两种队形,你想说什么?预设:把第一个队形旋转90度就是第二个队形。
第一个队形每行人数和第二个队形排数相同,第一个队形排数和第二个队形每行人数相同。
两个队形算总人数都是4×8=32(人)。
刚才这两个队形,把外围的人连起来,就是一个长方形,所以这样的队形叫长方形队形。
(课件演示)这32人的体操队还能排成哪几种长方形的队形?四人一组,算一算,画一画,注意按照顺序找,这样才能把所有的情况都找出来。
把讨论结果填写在这张表格中。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谁来汇报你们组的结果?(生汇报,师填写表格)这张表格里的数据,我看着有点混乱,你们能按照顺序重新排列一下,填写在这张表格里吗?预设:从大到小,一组一组的找。
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这样才能保证一个也不多,一个也不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中的数学》说课稿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及其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体育中的数学》是北师大版第六册数学实践活动内容之一,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的乘法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后安排的。
它是通过研究体育中“体操队列”与“安排比赛场次”的问题,将基本的数量关系与组合问题融合在一起。
通过“体操队列”的变换队形,探索行数、每行人数与总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突出表现为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安排“比赛场次”来研究组合问题,探索运用图示、列表、计算、连线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会有序思考。
教材将两个知识点与学生接触较多的体育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解决两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来获取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体现数学的实际价值。
2、教学及学生状况分析本节为实践活动课,内容设计将数学与体育问题结合在一起。
一般学生每一学年都会参加学校的运动会,也经常观看电视里的体育节目,对于书中所提及的体育问题可以说经常接触,并在不同层面上有过思考。
基于这一点,书中的两个问题,部分学生是可以解决的。
但要将两个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并要利用数学的方法进行解决,这就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帮助学生学会有序思维的方法。
3、依据新课程“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要求,本次活动确定以下活动目标:知识与技能:综合运用图形与乘法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解决体操表演中的队列问题,学生能理解方队的含义。
(2)通过解决比赛场次的问题,学生能运用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如连线、图解、列表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问题,学生能感受自己的生活与数学有密切的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方队的含义(2)运用所学的有关图形与乘法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与学法。
本课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用“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通过欣赏国家领导人检阅军队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队列的美,体会数学与体育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活动探究法”,让学生主动探索,实践操作,理解方队的含义和解决比赛场次的问题;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合作,学习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意图。
本活动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让同学们欣赏了许多美丽的队形,体会到了队形之美,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们的审美意识,在欣赏中知道了一个美丽的队形,要有许多的因素在里面。
第二部分,是课堂的导入部分。
以同学们要举行体操表演为内容,进行队列的变化。
第三部分,是为学生提供充足探索的时间,充分让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之后,把想法展示出来。
使学生们能更充分的明白如何来站队形,同时欣赏到队列之美。
同学们在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之后,投入到更积极的学习中去。
第四部队是比赛场次的安排问题。
将原教材中的世界杯比赛情境改为我们班要举行阳光杯蓝球比赛的情境,使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体现了数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也体现了课标中所倡导的根据实际创新教材的理念。
这一环节是本课重点,着重通过引导学生通过猜测,推理,验证,交流等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感悟解决数学问题的多种策略,体会有序性思考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第五部分是拓展活动。
从握手的情景中引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既对本节内容进行巩固,又对其加以更高层次的提升。
本课教学是以问题解决模式建构的。
本人力求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努力通过巧妙预设的课前谈话和引导,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而在整堂课的引领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猜测、验证、归类、总结这一科学思维过程,将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为学生现实的实际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体育中的数学》教学设计迪口中心小学张长娥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体操表演中的队列问题,学生能理解方队的含义。
2、通过解决比赛场次的问题,学生能运用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如分析、图解、列表等。
3、通过解决问题,学生能感受自己的生活与数学有密切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方队的含义2、进一步巩固对有关图形乘法意义的理解教具准备:课件、统计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出示课件,国家领导人检阅军队的图片。
学生欣赏后,,师:这些队形美吗?什么情况下也要排列队形?师:体操表演、广播操、歌咏比赛等都要排列队形,体育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体育中的数学问题。
2、板书课题:体育中的数学一、探究新知(一)理解方队的含义。
1、什么是方队?方队就是排列成正方形的队伍,既行数与每行的人数相等。
如,“6×6”,由36人组成的方队;“7×7”,由49人组成的方队;还有“8×8”、“5×5”、“4×4”、“9×9”等等。
2、出示“6×7”的队形。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站成方队,至少要去掉几人?或者至少要增加几人?分别变成怎样的方队?”,学生回答后并课件演示变换过程。
(二)体操表演中的队列问题(课件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1、观察图形,你能获得什么信息?2、如果要站成方形,至少去掉多少人?或者至少增加多少人?说说你的想法。
3、由36人组成的方队,每行有几人?在体操表演时,需要交换队形,如果排成长方形队形,可以有几种排法?填写下表。
小组讨论,并集体解决问题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三)实践应用。
师:我们班有多少人,如果要排成方队,至少要去掉多少人?能排成怎样的方队?如果可以增加人数,那至少再增加多少人又可以排成一个方队?(四)比赛场次师:刚才同学们都学会了设计不同的队形,现在由我们班四个小组举行一场“阳光杯”篮球赛,每两组之间都进行一次比赛,裁判由大家来当。
1、请各位裁判帮助数一数每组要进行几场比赛?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后,师出示图示12、师:再看看整个班共赛几场。
如果你数不准,可以参考一下书上第76页的内容。
(注意:进行过一次比赛的两个班级不能重复。
)A 、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对有争议的问题,可以全班研究,汇报结果,全班交流。
B 、 教师展示学生的方法(1)可以用连线的方法。
(2)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3+2+1=6(3)还可以画线段图。
师:大家都成了很优秀的裁判,老师祝贺你们。
三、活动延伸1、师:如果两人握一次手,看看2人一共握了几次?3人呢?5人呢?6人呢?同桌讨论,看看哪桌完成得最快。
2、一次乒乓球单打比赛共有10名运动员参加,每个运动员只要输一场,就被淘汰出局。
如果哪个运动员一场都不输,那么他就是这次比赛的冠军。
要在10名运动员中决出谁是冠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四、自谈收获、总结反思、教师补充。
师:这节课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掌握的也很好,对你本节课做个小小的总结吧!五、作业1、如果我们班的学生要站成不同的长方形,有几种方法?2、完成教材75~76页的问题。
《体育中的数学》教学反思迪口中心小学张长娥新教材加上新的教学理念,使我感到数学课的教学活动越来越接近学生的生活,越来越体现知识与实际的融会贯通。
本课教学是以问题解决模式建构的。
本人力求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课堂学习氛围,努力通过巧妙预设的课前谈话和引导,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态度.而在整堂课的引领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猜测、验证、归类、总结这一科学思维过程,将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为学生现实的实际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1.创设良好的情境,玩中求知的学习过程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手段。
因此,本人在课始让学生欣赏了许多美丽的队形,让他们体会到了队形之美,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们的审美意识,在欣赏中知道了一个美丽的队形,要有许多的因素在里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课中将原教材中的世界杯比赛情境改为我们班要举行“阳光杯”蓝球比赛的情境,使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自主地探究体验新知,使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中变得充实有趣;课后,从握手的情景中引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既对本节内容进行巩固,又对其加以更高层次的提升。
2.研究实施新教法,传授运用新学法是提高教师和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只是要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只有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才会使师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掌握学习生存的本领。
因此,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设计科学的交流、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想一想、说一说、议一议、用一用的环境中学会知识,学习方法外,还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如,虽然在比赛中列表格的方法对知识相对有限的学生来讲偏难,但学生的内在潜力是无限的。
故此,本人改变了呈现方式,将表格放手交给学生,请他们来分析这种方法的道理。
学生在探究表格意义的同时,学会用列表格的方法解决搭配问题,从而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体育中的数学》教学评析迪口中心小学郑柳萍1.让学生学喜欢的数学。
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才是学生最爱学的数学,为此张老师创设了为本班体操表演列队形和解决本班篮球赛比赛场次的情境,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体育比赛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似乎已经忘记了自己是在数学课上,而是在为本班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出谋划策。
在这样的情感支配下,学生自然在整个过程中欣然而为之,不知不觉地进入数学问题的探讨与思考之中。
2.让学生学能学的数学。
在教学中,张老师改变教材中原有的教学情境,将两项体育比赛融入到自己班级的体育比赛活动中来,使学习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学生也更加乐于探究。
将列表格解决搭配问题的学习改为给出表格,让学生来探究表格的意义,从而认识表格,进而学习利用表格解决问题,这实际是将较难的知识易化,改变学习方式,从不同渠道接受新知识。
3.为学生提供探索问题的空间。
在研究搭配结果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宽松的探索空间。
学生对找到结果进行不同方法的探索,并进行深入地交流与思考,对不同的办法的研究与探讨,突出思考问题的有序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