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资料与重点-变态心理学

合集下载

心理咨询师考试的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题部分

心理咨询师考试的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复习题部分

同学们好!

附件是教材《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书后第四章的复习题及其解答.

有几点说明如下:

•在每道复习题之后标出了涉及教材中相关内容的页数,即复习题解答的出处。

•对复习题的解答只在教材范围内查找,用教材中的表述解答,不涉及教材之外的内容。

•解答力求准确、简洁、完整,但是否达到了要求,有待检验和讨论。

•复习题的解答未经授课教师审阅,亦未经讨论,仅供参考.

不足之处,敬请同学们指正!

第四章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

第一节关于《变态心理学》(P249)

1.简述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关系。(P257)

人的心理活动有正反两个方面。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①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②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③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异常心理活动,就是丧失了正常心理活动的上述三大功能。

2.简述精神分析理论对变态心理的解释。(P251)

⑴该理论从两个基本命题出发解释异常心理现象:①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②性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⑵按上述基本命题,佛洛伊德推演出5个判断:①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这一动力名为“力比多";②力比多有三个发展阶段(口腔欲、肛门欲、生殖器欲阶段);③人的心理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以此对应的人格结构则有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④“本我”按“快乐原则”活动,“自我”按“现实原则”活动,“超我”按“道德原则”活动;⑤人们为了防止冲突引起焦虑,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该能力称为防御机制。

变态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

变态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

1.变态心理或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2.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3.神经性厌食症:一种多见于青少年女性的进食行为异常,特征为故意限制饮食,使体重降至明显低于正常的标准,为此采取过度运动、引吐、导泻等方法以减轻体重。

4.神经性贪食症:是一种进食障碍,特征为反复发作和不可抗拒的摄食欲望,及暴食行为,病人有担心发胖的恐惧心理,常采取引吐、导泻、禁食等方法以消除暴食引起发胖的极端措施。

5.失眠:是一种持续相当长时间的睡眠的质和量令人不满意的状况。在睡眠中,难以入睡是常见的主诉,其次是维持睡眠困难和早醒。

6.嗜睡:嗜睡症是白昼睡眠过度及睡眠发作或醒来时达到完全觉醒状态的过渡时间延长的一种状况。

7.精神活性物质:又被称为成瘾物质,指能够影响人的心境、情绪、行为,改变意识状态,并可导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

8.物质依赖:是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候群,个体清楚使用成瘾物质会带来明显的问题,但还继续使用。包括躯体依赖和心理依赖。

9.物质滥用:又被称为有害使用,是一种适应不良方式,由于反复使用药物导致了明显的不良后果。

10.耐受性:是一种状态,指药物使用者必须增加使用剂量方能获得所期望的效果,或使用原来的剂量达不到使用者所期望的效果。

11.戒断症状:指停止使用药物或减少使用剂量或使用拮抗剂占据受体后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症状群。

12.痴呆:是一种由大脑病变或损伤导致的认知障碍,表现为记忆、抽象思维、判断、语言等多种功能的减退,可伴有幻觉、幻想、行为紊乱和人格改变。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恰当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的相应字母填入括号内)

1.关于人的心理活动,下列陈述中正确的是()。

A.有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

B.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就属于心理异常

C.精神障碍者的心理活动是完全异常的

D.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无法转换

2.有精神障碍的人,其心理活动()。

A.部分异常

B.不能被矫正

C.完全异常

D.可直接测量

3.心理咨询师掌握心理异常症状,是为了()。

A.诊断精神障碍和进行治疗

B,鉴别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I1g

C.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心理咨询

D.对人格障碍进行有效的咨询

4.()是按“现实原则”活动。

A.超我

B.本我

C.自我I

D.精神分析

5.弗洛伊德将人们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

A.防御机制

B.本能动力

C.心理异常

D.快乐原则

6.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

A.存在固着现象

B.合理地解释各种本能的欲望

C.存在防御机制

D.合理度过性心理发展各阶段1U1:力

7.人本主义认为,潜能的特征是()。

A.趋于完善

8.存在与责任冲突

C.自我防御

D.变形的心理冲突

8.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心理学原则不包括()。

A.主客观世界统一原则

B.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C.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一致性原则(k*案)

D.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9.在精神科临床上,常把有无()作为判断精神隙碍的指标。

A.防御现象

B.自知力

C.心理异常

D.判断能力

10.人在抑郁状态下出现的病理性感觉阈限增高在临床上的表现是()。

A.感觉过敏

B.感觉减退

C,感觉适应

变态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变态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变态心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一.绪论

1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研究内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异常,包括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动机和意志行为活动、智力和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研究方法:观察法、个案调查法、实验法、心理测验和行为评定量表法。

2判别心理异常的指标:统计学指标、社会适应性和评价的指标、以个人经验为指标、以客观检查结果为指标(生理和组织的检查指标;心理实验和心理测验的检查指标),因为在上述四个指标里,几乎没有一个能在单独使用时完全解决问题,所以应该综合使用。

3心理异常的轻重怎样辨别?反映机能、社会功能、自知力等等方面的区别。

4西方变心发展简史:①希波克拉底:早已把心理异常现象区分为狂病、郁病和昏迷。②阿克列比亚德首先使用了“心理障碍”与“心理缺损”等名称。③格伦则根据病人的心理状态区分了感觉病症、记忆病症和心理错乱等三种类型的障碍。几次变革:从黑暗愚昧走向复兴的比奈尔时代的变更;从思辨走向实验的克雷丕林的变更;从病人的外部走向病人内心的弗洛伊德的变更;从医院走向社会的阿尔比和卡普兰等人的现代的变更。

二.心理异常的生物学基础

1生物医学观点:运用生理学或生物学的因素来解释各种心理异常现象或各种精神疾患,同时主要采取生物学方法来加以治疗,称为变心的生物医学观点。该观点认为社会因素只有在具有敏感或衰弱素质的人才会激发精神疾患,这里素质因素属生物学范畴,主要贡献:化学药物治疗

2司培林创立的“大脑两半球机能不对称”的主要内容:所谓右半球对心理机能不起主要作用的看法是不成立的,因为非语言形式的心理机能,如形象的感知和记忆等均由右半球来完成,大脑两半球既有分工又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相互代偿,所谓“优势”也只是相对的,只有左右半球的协同工作,才是人类正常心理活动的可靠保证。

变态心理学复习重点及样题

变态心理学复习重点及样题

《变态心理学》复习重点及样题

《变态心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第一单元心理健康的概念

一、心理健康的不同理解(领会

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十条标准:(识记

二、心理健康的概念(识记

心理健康从四个方面理解:

①人的心理既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的协调。

②心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

③不断发展健全人格。

④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第二单元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一、心理健康的十标准(识记

二、心理健康三标准论(识记

三、心理健康七标准

心理健康水平与智力水平的关系(领会

第三单元促进心理健康的原则与途径

一、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应用

(一遗传因素、教育因素、认知因素并重原则(二人与环境协调原则

(三身心统一原则

(四个体与群体相结合的原则

(五知、情行相对平衡的原则

二、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径(应用

(一生理方面的途径

(二心理方面的途径

(三社会方面的途径

第二节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区分标准与原则

第一单元对心理异常的一般理解

对心理异常的一般理解(领会(应用

①统计学角度

②人类学角度

③社会学角度

④精神医学角度

⑤认知心理学角度

第二单元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

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标准(领会(应用

①医学标准

②统计学标准

③内省经验标准

④社会适应标准

第三单元

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

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识记

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②心理活动内在一致性原则

③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

第四单元心理健康状态的破坏

一、心理健康的状态(领会、应用

从静态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从发展角度看,心理健康则是围绕着健康常摸,在一定范围内,不断上下波动的过程,所以,又可以说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平衡状态,这种动态平衡状态,是在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发生的。同理,在这两者相互作用过程中,这种动态平衡状态被打破,即心理健康状态的破坏,也可随时发生。心理健康的主体,也是心理健康状态的体现者,具有生物、精神和社会属性,是这三种属性的辨证统一体,所以,人对生存环境中,生物、精神和社会性的压力或刺激可以产生“共鸣”,这一特性,可以用物理学中的共振原理,做为比拟。

变态心理学的复习重点

变态心理学的复习重点

变态心理学的复习重点

1、变态的基本元素:痛苦、适应不良、不合理、不可预知和失去控制感、少见和非传统型、

观察者不适、违背标准。

2、变态心理或者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

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者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3、神经症:没有发热和没有局部病变的感觉和运动的疾病,是神经系统的一般性疾病。

4、神经症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

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了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5、强迫症:分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复强迫并存,二者

强烈冲突是病人感觉焦虑和痛苦,病人体验到的观念或是冲动系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是我意愿,虽极力抵抗却无法控制,病人也意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

病程迁移者要以仪式动作为主,精神痛苦减轻,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6、神经衰弱的症状:疲劳、烦恼、易激惹和心情紧张。睡眠障碍、头部不适感、个别内脏

功能的轻度或中度障碍。情绪症状的特点:病人感到痛苦,倾向于见人就诉苦,或求助求治;病人感到控制不住或摆脱不了:情绪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与生活事件、处境不相称。

7、躯体化障碍的症状:疲劳、昏厥、心悸、月经问题、晕船、消化不良、背痛、关节或肢

体痛、头昏眼花、胸痛、胃痛、头痛、性问题、睡眠问题、腹泻和便秘、呼吸困难。涉及许多不同的器官,无法由已知的躯体疾病来解释,并且不受意识控制。

8、表演型人格障碍表现:个体常常外表迷人、热心、好交际,但是,他们总是被其他人认

变态心理学期末重点

变态心理学期末重点

变态心理学期末重点

专业

1、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探讨人们超出常态的思维、行为和感

知现象,提供有助于诊断精神疾病和预防精神危机发展的重要知识。

2、变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知识领域包含:易化症和抑郁症的发病原因、病因学、病

理学和流行病学。这些病症的症状特征、定义、认知和行为症状,以及诊断与治疗方法都

要求有深入的分析与理解。

3、变态心理学也涉及认知行为科学,包括认知改变与行为障碍,以及如何应用相关

理论和技术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4、变态心理学研究同时涉及精神药物治疗,其中药物作用机制,精神病理,医患关系,精神病药物治疗风险,以及如何理解精神病患者的药物使用情况及其并发症都要求充

分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诊断辨别能力。

5、变态心理学还针对不同年龄人群提供了有关神经心理障碍多学科、多技术诊断和

治疗方法,以及涉及不同群体支持和护理服务模式,对促进临床和社会决策的研究和实施,以及预防精神危机和精神危机干预,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6、变态心理学研究是一个综合分析的过程,既要考虑技术性的诊断和治疗角度,也

要考虑社会系统运行的全面性和客观性,以及其他的社会学科和社会政策视角。通过深入

学习变态心理学,可以加强中国心理学研究者和专业人员对精神疾病诊断与治疗、预防精

神危机发展、认知病理和药物疗法的把握能力,为促进全社会心理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考试重点)

变态心理学复习资料(考试重点)

变态心理学复习重点

一、概念

1、变态心理:是将心理科学应用于心理障碍,包括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治疗进行研究的一个心理学的分支学科。

2、神经症: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3、创伤后应激障碍:指经历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应激事件或情境后而引起精神障碍的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存

4、性心理障碍:也称性变态,泛指以两性行为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以这类性偏离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

或惟一方式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

5、强制性思维:不受患者意愿控制,强制性的大量涌现在脑内,内容杂乱多变,毫无意义,与周围环境无任何联系,这

些内容往往突然出现迅速消失。

6、思维中断:又称思维阻滞。患者无意识障碍,又无外界干扰等原因,思维过程突然出现中断。表现为患者说话时突然

停顿,片刻之后又重新说话,但所说内容不是原来的话题。

7、刻板动作:机械刻板的重复某一单调的动作,常与刻板言语同时出现。(动作不具有任何目的,也无现实意义)

8、机能性幻听:在某个感觉器官处于功能活跃状态的同时出现的幻听。

9、思维鸣响:又称思维化身,患者能听到自己所思考的内容,在病人感觉到思维活动的同时,其脑中出现与思维活动一

样的言语伴随思维活动而出现。

10、自知力:又称内省力,是指病人对其本身精神状态的认知能力,即能否觉察或辨识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

能够正确分析和判断,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和体验中哪些是属于病态的。

11、强迫意向:又称强迫冲动,一种强有力的内在驱使,一种即将要行动起来的冲动感,但患者从来不会有真正的行为

变态心理学考核知识点

变态心理学考核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变态心理的概念和标准 2-3

❤变态心理或者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判断一个人是否变态有三个基本的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2.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的10种分类 13

❤ CCMD-3把精神障碍分为10大类:

(0)器质性精神障碍

(1)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6)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

(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

(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

3.变态心理评估的几种方法 10-12

❤ 1.临床访谈(包括三种形式:精神状况检查、无结构访谈、结构化访谈);2.行为评估;

3.身体检查;

4.心理测验(具体而言,有人格测验、智力测验和神经心理测验等);

5.生理心理评估;

6.脑成像技术

4.心理障碍的多维综合模型 199

❤多维综合模型强调引起变态行为的原因是复杂且令人迷惑的,每个维度,无论是生物的或是心理的,都极大地被其他维度和个体的发展影响着。它们相互交织,通过多种多样的、复杂的和难以理解的方式造成心理障碍。为了探究各种心理障碍的病因,必须考虑所有相关领域的交互作用,包括遗传学、行为和认知过程、情感影响、人际关系作用以及发展的因素等

5.经典的4大心理学派对变态心理的基本观点 6-9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名题解释:

1、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2、不识症:患者不能把客观物体作为整体来感知,不能识别物体的性质和含义,不能说出物体的名称,这种感知异常现象称为"不识症".

3、错觉:错觉是一种对客观事物歪曲的感知,即把客观外界存在着的某种事物感知性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事物.

4、幻觉:幻觉是一种没有现实刺激物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官而出现的一种虚幻的感知体验,即外界环境并不存在某种事物而主题却简直认为感知到该事物的存在.

5、遗忘症:对既往经验过的重大事件或某一段时间内的经历.出现完全性的遗忘,称为遗忘症.

6、虚构症:病人在回忆中把过去从未发生过而可能是纯属幻想的事件,当作亲身的经历,并坚信确有其事.

7、似曾相识症:病人在接触到新的环境,事物或人的时候,好象过去曾经见到过或经历过,因而在自己的记忆中有一种早就体验过的熟悉的感觉.

8、病理性激情:是一种在精神因素影响下突然发作的,爆发性的情感异常.

9、情感倒错:是一种认识过程之间丧失其协调一致的联系而出现脱节的现象.

10、情感淡漠:情感淡漠的病人对慰藉的任何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如在生离死别或久别重逢的情况下病人表现得无动于衷.

11、违拗症:病人对别人加于他的动作和提示不仅没有相应的反应,而且加以抗拒;

12、刻板动作:病人在没有任何目的和意义的情况下,持久地,机械地重复做着一种单调的动作,称为刻板动作.

13、作态:病人做出一写古怪的,愚蠢的和做作的幼雅动作,姿势,步态或表情,使人感到好象故意装出来似的.

14易性症:易性症患者认定自己应有的性别与现有的性别特征和性别身份相违背.强烈希望借助医学手段改变自己的性器官外形和体态,向异性转化;

心理学:变态心理学考试题(题库版)

心理学:变态心理学考试题(题库版)

心理学:变态心理学考试题(题库版)

1、单选被看作是心理治疗的“第三势力”的心理疗法是()

A.行为疗法

B.人本主义心理治疗

C.精神分析

D.认知治疗

正确答案:B

2、单选心理异常的内容和表现方式受()的制约

A.(江南博哥)社会-文化因素

B.环境因素

C.思想因素

D.理解与看法因素

正确答案:A

3、单选下列表述中符合人本主义对异常心理的解释的是()

A、“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和趋于完善的“潜能”特征受阻

B、“人格结构”和“行为过程”的不平衡

C、“心理动力学”特征发展受阻

D、“情绪”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偏离

E、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A

4、多选性指向障碍是指性活动的对象不是成熟的异性,而是同性、幼童、动物或物品等。主要有()

A.异装癖

B.窥阴癖

C.同性恋

D.恋物癖

E.露阴癖

正确答案:A, C, D

5、填空题儿童恐怖症的三种类型:()、()、()。

正确答案:对身体损伤的恐惧;对自然事件的恐惧;社交恐惧

6、单选治疗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首要目标是要()

A.让他了解导泻的危害性

B.改变他对体相的认识

C.寻找进食障碍的原因

D.帮助他增加体重

正确答案:D

7、多选危机干预系指一短期的帮助过程,是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运用()予以关怀和帮助的一种方式.

A.个人

B.家庭

C.社会

D.环境资源

正确答案:A, C, D

8、单选个体能够恰如其分地评价和表现自己的这种能力被称为()

A、自信

B、自卑

C、自负

D、自嘲

正确答案:A

9、多选下列情况中符合“痴呆”的特点的是()

A、先天大脑发育不良

B、后天获得的知识、能力下降或丧失

C、本能的意向活动亢进

医学心理学重点:变态心理学知识

医学心理学重点:变态心理学知识

医学心理学重点:变态心理学知识

变态心理学又称病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发生异常的科学,包括研究认知、情感、意志和智能、人格等方面的异常表现,探讨异常心理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1.症状、主要症状、核心症状

症状:患者病后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

主要症状:是在患者病程的大部分时间都存在的的一系列症状,可能是引起患者情绪问题的原因,也可能是情绪问题所导致的结果。

核心症状:在求助者病程一系列症状中,最主要的症状,其他症状一般是继发或伴发的。

2.关于生理功能和躯体症状生理功能是指人体八大系统的正常

的作用。比如消化系统主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呼吸系统主呼吸等等。躯体症状是指躯体能够感觉到的不适或被观察的到的异常。

3.预后和转归预后是指事先推测疾病的过程和结局,是对未发生的事情的一种推测,不是对已发生的结果的总结。转归是指疾病的结果。疾病经治疗最后是治愈、未愈或死亡,是已经出现的结

果,与预后是不同的概念。

4.精神病、精神病性障碍、非精神病性障碍现在尽量不用精神病这一说法。因为精神病这一概念是一个日常概念。界定的范围不明确。现在的概念体系是:精神障碍,包括精神病性障碍和非精神病性障碍。所谓精神病性障碍是指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的各种心理障碍,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精神病(比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等)。所谓非精神病性障碍是相对前者而来的,是指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各种心理障碍(比如:各种没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焦虑症等等)所以焦虑症是第二种情况,是心理咨询的范畴。你在这里之所以有疑问,可能是因为教材上说我们的工作范围是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以及可疑神经症。其实在三级书上44页四、注意事项的第一句话实际上,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者是心理咨询的主要工作对象。

变态心理学 重点内容

变态心理学 重点内容

变态心理学重点

1、什么是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也称异常心理学或病理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研究异常心理和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分支学科。

广义上是泛指健康心理的偏离,是对轻重不一的各种心理行为异常的总称。

狭义上是指这种异常达到一定的程度,已明显影响了个人的正常生活、职业功能或自感痛苦。即具有“诊断意义”的异常。

2、变态心理学的特征

统计学的偏移、社会规范的偏离、个人痛苦的体验、行为功能障碍、对上述特征的综合考虑

3、变态心理学的任务

(1)从现象上描述异常行为;

(2)从理论上揭示异常心理的原因和机制;

(3)从应用上研究异常心理的评估和诊断;

(4)从实践上探讨心理障碍的防治和身心健康的维护。

4、影响变态心理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一)生物因素研究

(1)遗传(2)脑结构(3)躯体疾病(4)神经生化(5)化学物质(6)性别与年龄

(二)心理因素研究

(1)个性特点

个性又称人格,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缺陷是正常个性的异常偏移,是影响心理障碍发生的重要内在因素。

人格障碍是个性缺陷的极端,是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心理障碍类型。

极端内向、敏感、孤僻、多疑、偏执、自我中心、追求完美、心胸狭窄、嫉妒等与异常心理的形成、预后和防治有明显的关系。

(2)认知方式

认知偏差是具有倾向性特定的不良“认知模式”。不良认知是指歪曲的、不合理的、消极的信念或思想,它们往往会导致情绪障碍和非适应行为。

(3)应对水平

应对又称应对策略。制约应对方式的因素:应激源、环境条件、人格(决定性因素)

根据应对的指向性分类:问题关注应对、情绪关注应对

变态心理学易考题

变态心理学易考题

变态心理学易考题一一三级

^^^选

1、关于人的心理活动,下列陈述中正确的是()。

(A)有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B)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就属于心理异常

(C)精神障碍者的心理活动是完全异常的(D)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无法转换

2、变态心理学研究的侧重点是心理异常的()。

(A)性质(B)治疗(C)诊断(D)预防

3、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共同的研究对象是()。

(A)心理与行为的联系(B)心理与行为的异常(C)各种不良行为模式(D)各种脑器质性病变

4、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这是()。

(A)完形主义疗法的核心(B)行为主义的观点

(C)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推断(D)认知理论的核心

5、()的说法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力比多”的看法

(A)出生起到发展结束有不确定的发展阶段(B)是心理活动的动力

(C)不一定是人类的生物本能(D)是人格结构的核心

6、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

(A)存在固着现象(B)合理地解释各种本能的欲望

(C)存在防御机制(D)合理度过性心理发展各个阶段

7、弗洛伊德将人们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

A.防御机制

B.本能动力

C.心理异常

D.快乐原则

8、在人本主义看来,“存在焦虑”()。

(A)存在与责任的冲突(B)存在与潜能的冲突(C)潜能与本能的矛盾(D)本能与社会的矛盾

9、人本主义认为,潜能的特征是()

A趋向完美B存在于责任冲突 C自我防御D变形的心理冲突

10、对统一性原则的正确理解是()。

(A)人的精神或行为只要与外界环境失去统一,必然不能被人理解

(B)人的行为虽在量与质方面和外部刺激保持一致,但不一定正常

变态心理学 重点

变态心理学 重点

变态心理学1.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2.精神分析认为,性的冲动,广义的和狭义的,都是神经病,现译为神经症。3.防御机制,人们为了防止冲突引起焦虑,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4.巴甫洛夫不是从纯心理学和精神病学角度,即不是从现象学角度描述异常心理与行为,而是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来说明异常心理现象。5.“潜能”不论就生理方面或心理方面,都具有趋向完善的性质好特点。存在焦虑或基本焦虑。6.非标准化的区分:统计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温和人类学,理解为对某一文化习俗的偏离;社会学,对社会准则的破坏;精神医学,古怪无效的观念或行为;认知心理学,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7.标准化的区分:医学,将心理障碍当做躯体疾病一样看待;统计学;内省经验标准;社会适应标准。8.心理正常与异常判断【三原则】: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9.知觉障碍:错觉(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幻觉(无对象性)10.感知觉障碍。抑郁症、神经症、精神分裂。11.妄想。关系妄想、被害、特殊意义、物理影响、夸大、自罪、疑病、嫉妒、钟情、内心被揭露感。原发性、继发性妄想。12.强迫观念,又称强迫性思维。强迫观念多见于强迫症,强制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13.以【程度】变化为主的情感障碍: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恐怖。14.以【性质】改变为主的情感障碍: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倒错。15.意志缺乏。精神分裂症精神衰退时,痴呆患者。16.意志减退。意志低下患者。17.精神分裂症:青春型、偏执型、紧张型、单纯型18.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恐怖症、焦虑症、强迫性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19.应激相关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20.在智商正常范围内,一个人的智力水平高或低,与他的心理健康水平并无显著的相关。21.心理正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含部分可疑神经症)。心理不正常:含变态人格,确诊的神经症,其他各类精神障碍。22.神经症与正常的分界线:病程、精神痛苦的程度、社会功能。23.到现在为止的工作领域大致有以下3个方面: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防御压力和反应性心理障碍中的心理学问题;培养和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中的心理学问题。24.从刺激的性质、反应的持续时间、反应的强度和反应是否泛化这四个维度出发,可以区

变态心理学重点

变态心理学重点

变态心理学知识重点

1、变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分支,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本质性质与特点。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两个基本命题:①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②性的冲动,广义和狭义的,都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推演判断:①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力比多”。②“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自出生起到发展结束,有三个发展阶段:口腔欲阶段、肛门欲阶段、生殖器欲阶段。③人的心理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意识构成;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④“本我”是按“快乐原则”活动,“自我”是按“现实原则”活动,“超我”是按“道德原则”活动。⑤人们为了防止冲突引起焦虑,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这种能力叫做“防御机制”。(或称之为“压抑”或“克制能力”)。3、在变态心理学中,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基本被“新精神分析”理论所代替,将关注重点从“本我”移

植到“自我”,将幼儿期的发展论修正为“终身发展论”。

“认知神经心理学”的出现,使人们可以借助不争的事实,对弗洛伊德关于临床症状解释提出质疑。

4、行为主义的解释:巴甫洛夫不是从纯心理学和精神病学角度,即不是从现象学角度描述异常心理与行

为,而是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来说明异常心理现象。

5、心理的正面,即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①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

存发展;②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③能使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应、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态心理学定义: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研究方法:观察法:观察法是主试通过直接观察或在谈话中的观察对被试的心理,行为表现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了解。

个案调查法:个案调查法是把被试作为一个单一的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系统,详细的调查研究。个案材料的来源可能是被试者的自述或他人报告。优势:内容丰富详实,记载独特的案例,启发新的理论观点。不足:结论无法推广,结果无法重复,访谈报告存在偏差。

实验法:实验法是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主动引起需要考察的现象,并能对结果作数量化的分析和反复的验证。(病程实验,病人的治疗性实验,儿童自然实验,动物实验)

认知心理障碍:

记忆障碍:

记忆增强:指人处在兵力情况下或其他特殊情况下,对过去已经遗忘了的,久远的经验或根本记不去来的事情,都能记得起来,而且记得很清楚。

记忆减退:指病人的记忆能力普遍降低的表现,即病人识记,保持,回忆和再现这四个环节的能力比一般常人或比本人发病以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

遗忘症:对既往经验过的重大事件或某一段时间内的经历,出现完全性遗忘,则表明记忆有严重障碍,则称为遗忘症。

进行性遗忘:由于大脑病态而引起大脑弥散性损害的病人,在大脑疾病不断加重的过程中,记忆的损害也会进行性的加重,并伴有日益加重的痴呆和淡漠。

逆行性遗忘:病人对于疾病或受伤以前一段时间所发生的事情不能回忆。

顺行性遗忘:病人在受伤或发病当时及以后一段时间内的经历不能回忆。

再认错误:旧事如新症:病人对过于已经认知过的事物不能正确地进行再认

似曾相识症:病人对过去并没有认知过的事物或情景,却认为是曾经认知过的。

记忆错乱:错构症:是指并在将过去可能在生活中经历过,但在他指的那段时间里并没有发生过的事情,错误地作为当时的一件真事来诉说,不自觉地加以歪曲和渲染,并坚持自己所说的事情是真的。

虚构症:指病人在回忆中将过去从未发生过而可能是纯属幻想的事件,当作亲身经历,并坚信确有其事。

思维过程障碍:

抽象和概括过程障碍:抽象概括水平下降:主要表现为病人对于现实事物和现象的判断以直接的表象为主要依据的,这称为直观形象式或直观情境联合的形式

抽象概括歪曲:病人所概括的往往只是事物或现象的偶然或次要的联系,而抛弃了本质的东西。

联想过程障碍:

思维奔逸:思维活动量的增加和思维联想速度加快

思维迟缓:联想抑制,思维活动显著减慢

联想困难:思考问题吃力,反应迟钝,语量少,语速慢

思维贫乏:思想内容空洞,概念词汇贫乏,回答非常简单,但语速并不减慢

思维散漫:思维的目的,连贯,逻辑性障碍,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

思维破裂: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破裂

思维中断:无意识障碍,又无明显的外界干扰,思维内容在短暂的时间内突然中断,不受患者意愿的分配,可伴有明显的不自主感。

思维云集:不受患者意愿支配的思维,强制性的大量涌现在脑内,内容紊乱多变毫无意义,

毫无系统,与周围环境也无任何联系,这些内容往往突然出现,迅速消失。

思维插入:在思维过程中突然出现一些与主题无关的意外联想,患者有明显的不自主感

联想过度:思维奔逸联想贫乏:思想贫乏,思维迟缓

联想错乱:思维松散,思维破裂,思维不连贯

思维逻辑障碍:

(1)逻辑倒错思维:又称病理性思维,是一种思维逻辑进程障碍,主要表现为患者推理缺乏逻辑依据,可在没有前提的条件下作出结论,也可在毫无根据的情况下设置前提,还可倒因为果或倒果为因,以致前提和结论缺乏应有的逻辑关系,使人无法理解。

(2)象征性思维:也是一种思维逻辑的障碍,主要表现为患者往往把毫无逻辑关系的事物或概念生硬地联系起来

(3)诡辩症:指病人在谚语的语法和外表结构上都是正常的,但言论的内容却是空泛的,缺乏现实意义和确切的论证

(4)语词新作:是一种思维逻辑结构上的障碍,主要表现为患者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去生造一些新词字,或用图形符号代替某些概念。

思维内容障碍:

妄想:是在兵力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错误的判断和推理。

关系妄想:指病人将其周围环境中本来与他毫无关系的一些的一些人物,现象,某中变动的情境或偶然的事情,都牵扯到自己身上,并错误地认为都是针对他的,和他有密切关系。影响妄想:病人坚信自己的整个思想以及行为都已受到某些人或某种神秘力量的影响,干扰,操纵和支配,使他不能自主,甚至将一些不属于他的思想和意愿都强加与他。

嫉妒妄想:病人肯定地认为自己的配偶对他不忠,因而跟踪,监视其配偶的活动。

夸大妄想:病人坚信自己的才华盖世,聪明绝顶,自己有很高的职位,无上的权利等等

发明妄想:病人坚信自己在某方面已做出了非凡的发明创造,并取得了无与伦比的科学成果钟情妄想:病人坚信自己为某异性所眷恋,并常作出相应的反应向对方表示爱情。

自责自罪妄想:毫无根据的坚信自己犯下了严重的错误或不可饶恕的罪行,以致连累他人疑病妄想:病人坚持自己身体已患有某种不治之症。

意志行为障碍与智力障碍:

情感倒错:是一种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之间丧失其协调一致的联系而出现脱节的现象。即病人的情感体验和反应与外界的刺激不符。如遇到悲哀的事情时却体验着并表现出喜悦的情感意志减弱:由于神经系统机能的脆弱,以及心情焦躁,情感脆弱,因此缺乏坚持性,特别不能忍受委屈和挫折,容易灰心丧气。这样病人往往不能把行动坚持到底,达到既定的目的【详细】P71

违拗症:病人对别人加于他的动作和提示不仅没有相应的反应,而且加以抗拒。

精神发育迟滞:由于遗传变异,感染,中毒,头部受伤,颅脑畸形或内分泌异常等有害因素造成胎儿或婴幼儿大脑不能正常发育或发育不完全,使智力活动的发育停留在某个比较低的阶段中,称为智力迟滞。

人格障碍:

偏执型人格障碍:猜疑,偏执,表现为对他人持久不信任,社会隔离,过分警惕原因:生物学: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中较多

心理分析:偏执来自无意识中强烈的仇恨和敌意的外向投射

认知:与歪曲的认知或想法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