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样例要点

合集下载

课程设计模板示例

课程设计模板示例

课程设计模板示例一、引言在教育领域,课程设计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它对孩子的学习成果和学习体验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设计一个高质量的课程是教师们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提供一个课程设计模板示例,旨在帮助教师们构建有效和互动的课程。

二、目标和目的在课程设计的开始阶段,我们需要明确课程的目标和目的。

在本课程设计示例中,我们以一节小学语文课为例,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为目标。

通过阅读和写作的实践,学生将能够理解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内容和活动本课程中,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1. 主题选择:选择一个适合学生阅读和写作的主题。

例如,我们可以选择有关环保的话题,以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兴趣和意识。

2. 预习与导入: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

例如,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环保问题,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3. 文章阅读:提供一篇简短的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并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学生可以在阅读时做一些标记,如圈出重要信息或划出不理解的词汇。

4. 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在小组或全班讨论中分享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观点。

这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5. 写作实践:鼓励学生根据主题和自己的观点,撰写一篇关于环保的小短文。

可以设定一定的字数要求,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如如何组织思路、如何使用适当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等。

6. 作品分享与评价:学生可以在班级或学校内分享自己的作品,并接受同学和老师的评价和建议。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四、学习评估在课程设计中,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很重要。

以下是几种评估的方式:1. 书面作业:布置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如选择题、填空题或写作题等,以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评估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3. 完成作品评价:评估学生的写作作品,包括内容的准确性、语法的正确性和表达的清晰度等方面。

课程设计的模板

课程设计的模板

课程设计的模板一、课程设计的基本概念。

课程设计是指根据教育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进行设计和安排的过程。

它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1. 适应性原则,课程设计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2. 系统性原则,课程设计应当具有系统性,教学内容之间应当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3. 实践性原则,课程设计应当贴近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开放性原则,课程设计应当具有开放性,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三、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

1. 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课程设计的首要任务,教学目标应当明确、具体、可操作,能够指导教学实践。

2.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当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途径,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4. 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包括教学工具、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等,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5.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反馈,应当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过程,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课程设计的具体步骤。

1. 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2. 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包括基本知识、拓展知识和实践应用等内容。

3. 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4. 确定教学手段,根据教学方法确定教学手段,包括教学工具、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等。

5. 设计教学评价,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包括考试评价、作业评价和实践评价等。

教学课程设计优秀案例模板

教学课程设计优秀案例模板

教学课程设计优秀案例模板一、引言教学课程设计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选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为教师提供教学指导并便于学生学习与评价的过程。

好的教学课程设计是教师能够高效、有效地进行教学工作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一个优秀的教学课程设计案例模板,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课程。

二、背景介绍在课程设计中,了解背景情况是很重要的一步。

在这个章节中,介绍课程的背景信息、教学目标以及所适用的学生群体。

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先前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因素,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在这个章节中,明确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并且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目标应该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层次,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并达到预期的效果。

四、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注意内容的合理性和连贯性。

内容应该符合教学目标,并且结构清晰、有层次感。

在这个章节中,可以列举出具体的教学内容,以供学生学习。

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尽可能地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学习动机。

五、教学方法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特点进行选择。

教学方法可以包括讲授、讨论、实践等多种形式,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

此外,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互动式教学工具等,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六、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是必不可少的。

可以采用考试、测验、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估,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反馈意见,帮助学生更好地改进学习方法。

七、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资源的选择非常重要。

教学资源可以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资料等。

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资源的选择,确保资源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八、教学评价在教学结束后,进行教学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对教学进行评价,以获得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课程设计范例

课程设计范例

课程设计范例一、引言课程设计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它旨在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本文将以某高中数学课程设计为例,介绍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和要素,并探讨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数学课程。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步骤1.需求分析在进行课程设计之前,我们需要对学生的需求进行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目标,以便为他们提供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2.目标设定在明确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我们需要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并与学生的需求相匹配。

例如,我们的数学课程目标可以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内容选择根据教学目标,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

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包括基本概念、定理和解题方法等,同时也可以融入一些实际应用的案例,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4.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课程设计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提高教学效果。

5.教学评估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设置合适的评估方式,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的提高。

评估可以包括课堂测验、作业、项目报告等形式,通过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三、数学课程设计范例以下是一个高中数学课程设计的范例,以线性方程组为主题进行设计。

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理解线性方程组的概念和解题方法;- 掌握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步骤和技巧;- 运用线性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内容本课程包括以下内容:- 线性方程组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线性方程组的应用案例。

3.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讲授: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理解线性方程组的概念和解题方法;- 演示:通过解题演示,展示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步骤和技巧;- 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的解题能力;- 实践: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课程设计模板 学校课程设计方案优秀5篇

课程设计模板 学校课程设计方案优秀5篇

课程设计模板学校课程设计方案优秀5篇课程设计篇一1 网络课程特点网络课程作为一种教学形式,有自身的特点,概括起来网络课程主要有如下特点:1.1 明确的教学目标: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除了学习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外,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1.2 丰富而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能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网络课程的内容一定要丰富而具体,应根据教学目标恰当地选取和组织学习内容,不应该是简单的照搬课本。

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形式应充分将学科内容特点与网络的共享性好、交互性强、信息量大、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1.3 体现使用者特征:网络课程是为特定的教学对象开发的,对不同的教学对象,网络课程的设计在表现形式、内容选取的深度和广度、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等方面应充分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的特点。

1.4 良好的交互功能和教学环境:网络课程的交互功能是必不可少的,它有利于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为教学反馈提供有效的渠道。

1.5 友好的操作界面:网络课程良好的操作界面和导航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使用网络课程,使学生能快速、准确地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2.1 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原则。

网络教育中学生是学习的认知主体,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问题、意义建构的过程。

网络课程设计要以学生自主学2.2 协作学习的设计原则。

协作学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来支持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以小组形式,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协作,学生通过合作过程共同完成学习。

协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基于资源学习的设计原则。

网络教育具有利用学习资源的有利条件,网络课程应该是一个以学习资源利用为特点的开放系统,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可以采用引进、合作开发与自建的办法。

课程设计要点要写什么

课程设计要点要写什么

课程设计要点要写什么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XXX、XXX和XXX。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进行XXX操作、完成XXX实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X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课本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XXX、XXX和XXX。

2.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如XXX操作步骤、XXX实验技巧。

3.学科相关的案例分析,如XXX案例的分析和解决。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传授课本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培养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4.实验法: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章节将使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基本的学习内容和指导。

2.参考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拓展知识。

3.多媒体资料: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4.实验设备:用于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以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3.考试:进行定期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同时,评估结果应用于指导学生的学习进步和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安排本章节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

2.教学时间: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3.教学地点:选择适宜的教室或实验室进行教学,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学课程设计要点

教学课程设计要点

教学课程设计要点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核心概念和知识。

学生将能够:1.描述遗传和变异的定义及它们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解释孟德尔遗传规律及其在现代遗传学中的应用。

3.分析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以及它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4.探讨基因重组的概念以及它在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中的作用。

在技能目标上,学生将能够:1.运用遗传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遗传现象。

2.利用图表和数据报告展示遗传实验的结果。

3.分析科学文献,提取关于遗传和变异的最新研究成果。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学生将培养:1.对生命科学的探究热情和好奇心。

2.尊重生命,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3.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遗传与变异的概念解析:介绍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定义,并通过实例阐述其在生物世界中的普遍性。

2.孟德尔遗传规律:详细讲解孟德尔的遗传实验过程,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以及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3.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分析基因突变的机理和类型,探讨其对生物进化的影响;介绍基因重组的概念和机制。

4.遗传学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遗传学知识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遗传与变异的基本概念、孟德尔遗传规律、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等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遗传现象,让学生理解遗传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3.实验法:学生进行遗传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遗传规律的验证过程。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遗传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生物学》教科书,提供基本的学习内容和参考。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遗传学导论》等参考书籍,以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遗传学现象。

教师教案设计要点与实例

教师教案设计要点与实例

教师教案设计要点与实例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制定的具体教学计划,其目的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一个好的教案设计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教师教案设计的要点,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一、教案设计要点1. 确定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明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即希望学生在本节课中能够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清晰,并且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符。

2. 分析学情和前置知识:在制定教案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情和前置知识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这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3. 制定教学步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该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注意教学过程的递进与衔接。

教学步骤应该条理清晰,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4. 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教学。

例如,讲授、讨论、实验、游戏等。

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检查与评估:教案设计还应该包括对教学效果的检查与评估。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测验、作业等形式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案设计实例下面是一节初中语文课《梁启超评判书》的教案设计实例:课时:第一课时课题:《梁启超评判书》教学目标:1. 了解梁启超的代表作品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化的贡献。

2. 掌握梁启超评判书的基本结构和写作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1. 《梁启超评判书》的背景和写作目的。

2. 《梁启超评判书》的基本结构和写作特点。

3. 《梁启超评判书》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和问题导入,引发学生对梁启超的兴趣。

2. 学习文本:带领学生逐段阅读《梁启超评判书》,并解读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梁启超评判书的结构和写作特点,并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

课程设计课程案例怎么写

课程设计课程案例怎么写

课程设计课程案例怎么写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3.培养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第一章: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XX学科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趋势–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XX学科的应用领域和案例分析2.第二章:XX学科的方法和技巧–学习XX学科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方法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分析案例并进行讨论和总结3.第三章:XX学科的应用和实践–了解XX学科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实验和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的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解释,向学生传授知识和信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操作,加深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使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XX学科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资源。

2.参考书:提供一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拓展知识。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和音频等资料,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课程设计模板应该注重哪些要素

课程设计模板应该注重哪些要素

课程设计模板应该注重哪些要素在教育领域中,课程设计是确保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关键环节。

而一个好的课程设计模板则能够为教师提供清晰的框架和指导,帮助他们更有效地规划和组织教学内容。

那么,一个优秀的课程设计模板究竟应该注重哪些要素呢?首先,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课程设计模板的核心要素之一。

教学目标应当清晰、具体、可衡量,并与课程的整体目标以及学生的需求和能力相匹配。

例如,如果是一门数学课程,教学目标可能是“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指明方向,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着目标进行,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其次,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内容应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和连贯性,遵循从易到难、从基础到拓展的原则。

同时,要考虑到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既要涵盖核心知识点,又要适当引入一些拓展性的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比如,在一门历史课程中,可以先介绍某个时期的政治背景,然后再深入讲解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那个时期的历史。

再者,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在课程设计模板中不可或缺。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操作法等。

不同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物理实验时,可以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从而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

另外,教学资源的整合也是课程设计模板需要考虑的要素。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资料、网络资源等。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选择和整合这些资源,为教学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

比如,在教授英语课程时,可以使用英语电影、歌曲、在线学习平台等多种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评估与反馈机制同样是课程设计模板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估方式应多样化,包括课堂表现、作业、测验、考试等,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程设计指导书要点

课程设计指导书要点

课程设计指导书要点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核心概念,理解并能够准确描述学科基本知识,如××××(具体知识点)。

2. 学生能够理解课程相关术语,如××××(具体术语),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3. 学生能够把握课程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对××××(具体知识领域)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具体方法或技巧)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具体技能,如分析、批判性思维等)。

3. 学生能够在团队协作中发挥自己的专长,提高沟通、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具体学科领域)对社会、国家的重要性。

2. 学生对××××(具体学科领域)产生兴趣,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

3. 学生能够关爱他人,尊重团队成员,形成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班级氛围。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具体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分析:针对××年级学生,他们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具有以下特点: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喜欢合作学习;在××××(具体学科领域)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但还需进一步提高。

教学要求:1. 结合学生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强化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教学课程设计模板技巧分享

教学课程设计模板技巧分享

教学课程设计模板技巧分享在教育领域,一个精心设计的教学课程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而教学课程设计模板则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有条理、系统的框架,使课程规划更加高效和科学。

接下来,我将与您分享一些教学课程设计模板的实用技巧。

一、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程设计的核心,它决定了课程的方向和重点。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确保目标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且有时限(SMART 原则)。

例如,如果您正在设计一节数学课程,目标可以是“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能够正确解答80%以上包含四则运算的数学题”,而不是“学生要学会四则运算”这种过于笼统的表述。

同时,教学目标应该涵盖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关注学生对概念、原理和事实的理解;技能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计算、写作、实验操作等;态度目标则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二、分析学生需求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对于课程设计至关重要。

不同年龄段、学科背景和学习能力的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和需求各不相同。

可以通过课前测试、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与学生交流等方式收集信息。

例如,如果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数学计算方面较为薄弱,那么在课程设计中就需要增加练习和辅导的环节;如果学生对实际案例更感兴趣,那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更多与生活相关的数学应用场景。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来决定。

常见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项目学习法等。

讲授法适用于传授新知识和概念,教师可以系统地讲解重点内容;讨论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合作和交流能力,适用于开放性问题的探讨;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实验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适用于自然科学等学科;项目学习法则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规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组织应具有逻辑性和系统性。

教案编写要点与实例解析

教案编写要点与实例解析

教案编写要点与实例解析教案的编写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个好的教案应该具备准确明确的目标、合理有序的结构和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

本文将介绍教案编写的要点,并通过实例解析来说明。

一、教案编写的要点1. 确定教学目标:教案的第一步是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来确定,既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又要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以便教师和学生都能清楚地知道课堂上要达到什么样的成果。

2. 制定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教案中应详细说明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

教学策略的选择应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课程目标,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学习。

3. 设计教学活动:教案中应设计一系列具体的教学活动,以引导学生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可以包括课堂讲授、小组合作、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要注意活动的安排合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定制评估方法:教案中应考虑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评估方法可以包括课堂测验、作业布置、小组展示等。

评估内容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二、教案编写实例解析以小学语文《诗的美丽》为例,假设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下面是一份关于这个主题的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并能够欣赏和朗读一首古诗。

教学策略:1. 导入新知:通过观看诗歌朗诵视频,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 概念讲解:讲解古诗词的定义和基本特点,如押韵、对仗、意境等。

3. 模仿创作:教师给学生提供几个字,引导学生仿写一首古诗。

4. 欣赏朗读:学生分组互相朗读自己创作的古诗,并交流欣赏体会。

教学活动:1. 导入新知:播放一段优美的古诗词朗诵视频,并进行简短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概念讲解: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介绍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如对仗的方式、意境表达等。

高校实用模板课程设计报告写作模板与要点

高校实用模板课程设计报告写作模板与要点

高校实用模板课程设计报告写作模板与要点高校教育中的实用模板课程设计报告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实用模板课程设计报告的写作模板与要点,以帮助高校学生更好地完成这项任务。

一、选题与目的在选择实用模板课程设计报告的题目时,学生应根据所学专业和个人兴趣进行选择。

选题应具备实用性和重要性,能够与实际问题相关联。

同时,报告的目的是解决特定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或改进建议。

二、报告结构实用模板课程设计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引言、问题定义、相关背景、分析方法、实施方案、结果与讨论、结论与建议、参考文献。

1. 引言引言部分应简洁明了地介绍报告的背景和研究目的。

通过引发读者的兴趣,使其对报告内容产生浓厚的阅读欲望。

2. 问题定义问题定义部分需要明确报告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清晰的问题陈述,并解释问题对所研究领域的重要性和研究价值。

3. 相关背景相关背景部分应提供与研究问题相关的理论、实证研究和前人工作的综述。

通过详细介绍相关背景,可以使读者对报告所研究的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4. 分析方法在分析方法部分,学生应详细描述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收集过程。

可以包括实验设计、数据采集方式和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

5. 实施方案实施方案部分应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或改进建议。

学生要清晰地陈述实施方案,并说明其可行性和优势。

6. 结果与讨论结果与讨论部分需要对实施方案的成果进行客观的呈现和深入的分析。

学生应介绍研究结果,并从理论和实践角度进行讨论,让读者对实际效果和未来发展进行评估。

7. 结论与建议在结论与建议部分,学生要对整个报告进行总结,并提供未来研究的建议。

结论要简洁明了,并回答初次提出的问题。

8. 参考文献在报告的最后,学生需要列出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应规范地引用,并根据学术规范进行排版。

三、注意事项1. 精确把握报告的篇幅,确保内容充实而具体。

过于简短的报告可能无法完整呈现研究内容,过长的报告则容易引起读者的疲劳。

国家一流课程设计样例

国家一流课程设计样例

国家一流课程设计样例
国家一流课程设计样例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国家一流课程设计样例
课程名称:跨文化交际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在国际交流中的语言应用和沟通能力。

课程内容:介绍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特点和差异,以及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技巧。

课程形式:线上教学、线下实践、互动讨论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

课程评价:采用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课程特色:强调跨文化交际的实际应用和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课程设计要点

课程设计要点
4、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拓展以下教学内容:
1.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以及外接圆半径的计算。
2.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内心,以及内切圆半径的计算和应用。
3.利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优化问题,例如最小路径、最大面积等。
4.结合实际情境,设计三角形相关的综合应用题,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进行以下教学内容的深化与实践:
1.探索三角形中的对称性质,包括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以及对称在三角形图形证明中的应用。
2.三角形中角的平分线、中线、高线等特殊线段的综合应用,特别是在几何证明题中的运用。
3.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三角形在工程、艺术、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并解决涉及三角形知识的综合问题,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本节课将重点关注以下教学内容:
1.三角形的稳定性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探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SS(边-边-边)、SAS(边-角-边)、ASA(角-边-角)、AAS(角-角-边)。
3.三角形中的位似变换及其应用,包括位似图形的面积比和周长比。
4.利用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解决三角形中的角度和边长问题,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课程计要点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设计要点围绕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三角形的性质”展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其应用。
3.三角形的相似性质,包括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4.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特别是海伦公式及其应用。
2、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继续深入探讨以下教学内容:

教案设计要点说明模板

教案设计要点说明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2. 学科领域:3. 教学年级:4. 教学课时:5. 教学目标: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阐述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或技能。

- 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关键内容。

2. 教学难点:- 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 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简要回顾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授:-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培养合作精神。

3. 课堂练习:-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及时给予反馈。

4.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学生的困惑。

5. 作业布置:-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 作业难度适中,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核心知识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演示法:展示操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步骤。

2. 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丰富教学内容。

- 制作课件,提高教学效果。

- 运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

- 评价学生的发言质量、问题解决能力等。

2. 作业评价:- 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关注作业质量。

- 及时反馈作业中的问题,帮助学生改进。

3. 期末评价:- 通过考试、测试等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 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六、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案的编写要点与范例展示

教案的编写要点与范例展示

教案的编写要点与范例展示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学活动的规划和组织工具。

一个好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介绍教案的编写要点,并展示一个范例供参考。

一、教案编写要点1. 教学目标明确:教案的第一步是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能够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评价教学效果。

2. 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和深度。

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要求,能够帮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

3. 教学方法多样灵活: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来选择,既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又要注重教师的指导和引导。

4. 学情分析全面细致: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特点等,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5. 教学步骤清晰明了:将教学过程分解为清晰明了的步骤,每个步骤都要具体明确,包括教师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任务。

6. 教学评价科学准确:设计科学准确的教学评价方式,能够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二、教案范例展示主题:小学一年级数学课教案范例教学目标:1. 能够认识并书写数字1-10。

2. 能够用数字1-10表示物品的数量。

3. 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内容:1. 数字1-10的认识和书写。

2. 用数字1-10表示物品的数量。

3. 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方法:1. 观察和讨论: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10。

2. 游戏和活动: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演示和练习: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运算。

学情分析: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不同,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数字1-5,有的学生还没有掌握。

因此,需要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数字1-10。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10。

课程设计的工作要点

课程设计的工作要点

课程设计的工作要点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学科名称】的核心概念,理解【学科名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学科名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具体知识点1】等基本知识。

•能够运用【学科名称】的基本原理分析【特定领域】的问题。

•提高【技能名称1】和【技能名称2】的能力,达到【具体标准】。

•培养对【学科名称】的兴趣和好奇心,形成积极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涵盖【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教学大纲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概念部分】:详细讲解【概念1】、【概念2】等基本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其含义。

2.【原理部分】:深入解析【原理1】、【原理2】等基本原理,并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领会其应用。

3.【应用部分】:结合实际问题,教授如何运用【学科名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到教材,我们将使用【教材名称】作为主教材,辅助以【参考书籍1】、【参考书籍2】等参考资料。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系统讲解【学科名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案例1】、【案例2】等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学科名称】的应用。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1】、【实验2】等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我们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以支持教学内容的传授和教学方法的应用:1.教材:【教材名称】,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籍:【参考书籍1】、【参考书籍2】,提供深入的学习资料。

3.多媒体资料:利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提供【实验设备1】、【实验设备2】等实验所需设备,保障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吸收氨课程设计目录第一节前言 (4)1.1 填料塔的主体结构与特点 (4)1.2 填料塔的设计任务及步骤 (4)1.3 填料塔设计条件及操作条件 (4)第二节填料塔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 (5)2.1 装置流程的确定 (5)2.2 吸收剂的选择 (5)2.3填料的类型与选择 (5)2.3.1 填料种类的选择 (5)2.3.2 填料规格的选择 (5)2.3.3 填料材质的选择 (6)2.4 基础物性数据 (6)2.4.1 液相物性数据 (6)2.4.2 气相物性数据 (6)2.4.3 气液相平衡数据 (7)2.4.4 物料横算 (7)第三节填料塔工艺尺寸的计算 (8)3.1 塔径的计算 (8)3.2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及分段 (9)3.2.1 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9)3.2.3 填料层的分段 (11)3.3 填料层压降的计算 (11)第四节填料塔内件的类型及设计 (12)4.1 塔内件类型 (12)4.2 塔内件的设计 (12)4.2.1 液体分布器设计的基本要求: (12)4.2.2 液体分布器布液能力的计算 (12)注:131填料塔设计结果一览表 (13)2 填料塔设计数据一览 (13)3 参考文献 (15)4 后记及其他 (15)附件一:塔设备流程图 (16)附件二:塔设备设计图 (16)能环学院关于专业课程设计的有关要求(草案)专业课程设计是学生学完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之后,进一步学习工程设计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学生综合运用相关课程知识,联系生产实际,完成以单元操作为主的一次工程设计的实践。

为了加强我院本科学生专业课程设计这一重要实践教学环节的规范化管理,保证专业课程设计工作有序进行及教学质量,特制定专业课程设计的有关要求并请遵照执行。

一、选题要求选题应以单元操作的典型设备为对象,进行单元操作过程中相关的设备与工艺设计,尽量从科研和生产实际中选题。

为了保证专业课程设计的质量和工作量,选题要求1人1题。

二、设计说明书文本要求(一)、字数要求:2000字以上(二)、打印要求:用A4纸打印;左边距3厘米、右边距2厘米、上边距3厘米、下边距2.5厘米;行距20磅;页码居中字体、字号要求(包括装订顺序):1、封面由学院统一制定格式2、设计任务书3、目录(宋体、4号),其余(宋体、小4号)4、正文(宋体、小4号字)、一级标题(宋体、3号字、加粗)、二级标题(宋体、4号字、加粗)正文内容主要包括:概述与设计方案简介;设计条件及主要物性参数表;工艺设计计算(内容较多,应根据设计计算篇幅适当划分为若干小节,使之条理清晰);辅助设备的计算及选型;设计结果汇总表(物料衡算表,设备操作条件及结构尺寸一览表);设计评述(设计的评价及学习体会)。

5、参考文献(宋体、5号字)6、附录:设计图纸(工艺流程图与主体设备装配图)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专业课程设计的考核与成绩评定由指导教师进行。

考核内容:考勤、计算草稿或笔记、说明书和图纸的质量,独立完成设计情况。

能环学院第一节 前言1.1 填料塔的主体结构与特点结构:图1-1 填料塔结构图填料塔不但结构简单,且流体通过填料层的压降较小,易于用耐腐蚀材料制造,所以她特别适用于处理量肖,有腐蚀性的物料及要求压降小的场合。

液体自塔顶经液体分布器喷洒于填料顶部,并在填料的表面呈膜状流下,气体从塔底的气体口送入,流过填料的空隙,在填料层中与液体逆流接触进行传质。

因气液两相组成沿塔高连续变化,所以填料塔属连续接触式的气液传质设备。

1.2 填料塔的设计任务及步骤设计任务:用水吸收空气中混有的氨气。

设计步骤:(1)根据设计任务和工艺要求,确定设计方案;(2)针对物系及分离要求,选择适宜填料;(3)确定塔径、填料层高度等工艺尺寸(考虑喷淋密度); (4)计算塔高、及填料层的压降; (5)塔内件设计。

1.3 填料塔设计条件及操作条件1. 气体混合物成分:空气和氨2. 空气中氨的含量: 5.0% (体积含量即为摩尔含量)液体捕沫器填料压板塔壳填料填料支承板液体再分布器填料压板填料支承板气体气体液体3. 混合气体流量6000m3/h4. 操作温度293K5. 混合气体压力101.3KPa6. 回收率99 %7. 采用清水为吸收剂8. 填料类型:采用聚丙烯鲍尔环填料第二节精馏塔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2.1装置流程的确定本次设计采用逆流操作:气相自塔低进入由塔顶排出,液相自塔顶进入由塔底排出,即逆流操作。

逆流操作的特点是:传质平均推动力大,传质速率快,分离效率高,吸收剂利用率高。

工业生产中多采用逆流操作。

2.2 吸收剂的选择因为用水做吸收剂,故采用纯溶剂。

2-1 工业常用吸收剂溶质溶剂溶质溶剂氨水、硫酸丙酮蒸汽水氯化氢水二氧化碳水、碱液二氧化硫水硫化氢碱液、有机溶剂苯蒸汽煤油、洗油一氧化碳铜氨液2.3填料的类型与选择填料的种类很多,根据装填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散装填料和规整填料两大类。

2.3.1 填料种类的选择本次采用散装填料。

散装填料根据结构特点不同,又可分为环形填料、鞍形填料、环鞍形填料及球形填料等。

鲍尔环是目前应用较广的填料之一,本次选用鲍尔环。

2.3.2 填料规格的选择工业塔常用的散装填料主要有Dn16\Dn25\Dn38\ Dn76等几种规格。

同类填料,尺寸越小,分离效率越高,但阻力增加,通量减小,填料费用也增加很多。

而大尺寸的填料应用于小直径塔中,又会产生液体分布不良及严重的壁流,使塔的分离效率降低。

因此,对塔径与填料尺寸的比值要有一规定。

常用填料的塔径与填料公称直径比值D/d 的推荐值列于。

表3-1填料种类 D/d 的推荐值 拉西环 D/d ≥20~30 鞍环 D/d ≥15 鲍尔环 D/d ≥10~15 阶梯环 D/d>8 环矩鞍D/d>82.3.3 填料材质的选择工业上,填料的材质分为陶瓷、金属和塑料三大类聚丙烯填料在低温(低于0度)时具有冷脆性,在低于0度的条件下使用要慎重,可选耐低温性能良好的聚氯乙烯填料。

综合以上:选择塑料鲍尔环散装填料 Dn502.4 基础物性数据2.4.1 液相物性数据对低浓度吸收过程,溶液的物性数据可近似取纯水的物性数据。

由手册查得 20 ℃水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1. 3998.2/l kg m ρ=2. 0.001.3.6/.l pa s kg m h μ==黏度:3. 表面张力为:272.6/940896/z dyn cm kg h σ== 4. 3320:0.725/CNH H kmol m kpa ︒=⋅ 5. 62320:7.3410/l CNH D m h -︒=⨯ 6. 22320:0.225//v CNH D cm s m h ︒==2.4.2 气相物性数据1.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0.0617.03040.942928.2818vm i i M y m =∑=⨯+⨯= (2-1)2. 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由3101.328.2818 1.17618.314293VM vm PM kg m RT ρ⨯===⨯(2-2) R=8.314 3/m KPa kmol K ⋅⋅3. 混合气体黏度可近似取为空气黏度。

查手册得20C ︒时,空气的黏度551.7310622810/v pa s kg m h μ--=⨯⋅=⨯⋅注:211/N kg m s =⋅ 12211/1/Pa N m kg s m ==⋅ 1Pa..s=1kg/m.s2.4.3 气液相平衡数据由手册查得,常压下,200C 时,NH 3在水中的亨利系数为 E=76.3kpa0320NH C 时,在水中的溶解度: H=0.725kmol/m相平衡常数:0.7532Em P== (2-3) 溶解度系数:3998.2/76.318.020.726/LSH EM kmol kpa m ρ==⨯=⋅ (2-4)2.4.4 物料衡算1. 进塔气相摩尔比为1110.060.06383110.06y Y y ===-- (2-5) 2. 出塔气相摩尔比为21(1)0.06383(10.99)0.0006383A Y Y ϕ=-=⨯-= (2-6)3. 进塔惰性气体流量:6000273(10.6)234.59922.427320V kmol h =⨯-=+ (2-7) 因为该吸收过程为低浓度吸收,平衡关系为直线,最小液气比按下式计算。

即:12min 12/Y Y L V Y m X -⎛⎫= ⎪-⎝⎭ (2-8) 因为是纯溶剂吸收过程,进塔液相组成20X =所以 121min 20.063830.00063830.74560.063830.753Y Y L Y V X m--⎛⎫=== ⎪⎝⎭-选择操作液气比为min1.7 1.2676L L V V ⎛⎫== ⎪⎝⎭ (2-9) L=1.2676356×234.599=297.3860441kmol/h 因为V(Y 1-Y 2)=L(X 1-X 2) X 10498.0=第三节 填料塔工艺尺寸的计算填料塔工艺尺寸的计算包括塔径的计算、填料能高度的计算及分段3.1 塔径的计算1. 空塔气速的确定——泛点气速法对于散装填料,其泛点率的经验值u/u f =0.5~0.85贝恩(Bain )—霍根(Hougen )关联式 ,即:2213lg V F L L u a g ρμερ⎡⎤⎛⎫⎛⎫⎢⎥ ⎪ ⎪⎝⎭⎝⎭⎣⎦=A-K 1418V L V L w w ρρ⎛⎫⎛⎫ ⎪ ⎪⎝⎭⎝⎭ (3-1) 即:112480.23100 1.18363202.59 1.1836lg[()1]0.0942 1.759.810.917998.24734.4998.2Fu ⎛⎫⎛⎫⎛⎫=- ⎪ ⎪ ⎪⎝⎭⎝⎭⎝⎭所以:2F u /9.81(100/0.9173)(1.1836/998.2)=0.246053756UF=3.974574742m/s其中:f u ——泛点气速,m/s;g ——重力加速度,9.81m/s 223t m /m α--填料总比表面积, 33m /m ε--填料层空隙率33V 998.2/1.1836kg /m l kg m ρρ==液相密度。

气相密度W L =5358.89572㎏/h W V =7056.6kg/hA=0.0942; K=1.75; 取u=0.7 F u =2.78220m/s4460000.76313.14 2.78203600VsD πμ⨯===⨯⨯ (3-2)圆整塔径后 D=0.8m 1. 泛点速率校核:260003.31740.7850.83600u ==⨯⨯ m/s3.31740.83463.9746F u u == 则Fuu 在允许范围内 2. 根据填料规格校核:D/d=800/50=16根据表3-1符合 3. 液体喷淋密度的校核:(1) 填料塔的液体喷淋密度是指单位时间、单位塔截面上液体的喷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