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二)》导学案
气温的变化导学案二
自主学习
(学生自读教材完成)
1、世界各地冷热不同,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差别。通常用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
2、等温线密集的地方,表示;等温线稀疏地方表示。
3、低纬度气温,高纬度气温。这是因为不同的纬度
接受的多少不同。
4、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海洋气温;冬季夏季陆地气温,海洋气温。
C.同一纬度地区,陆地和海洋气温不一定相等D.海洋上气温高于陆地上气温
者通常是看百叶箱中的温度计
3、南半球海洋上的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A.一月B.七月C.八月D.十二月
4、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
A.南极洲大陆B.西伯利亚C.北冰洋上D.格陵兰岛
5、全球气温的分布具有纬度变化的规律,是因为
A.不同纬度,太阳照射角度不同,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不一样
2、读53页图3.17回答:
(1)从赤道向两极,气温的变化规律是从地区向地区逐渐降低。这是由于
(2)图中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的地区,同五带中带的范围大体一致。世界上最热的地方位于洲,最冷的地方位于洲。南半球20℃等温线经过的大洲有____洲、____洲和____洲。
(3)图中年平均气温在-10℃以下的地区主要是和。
(4)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①。
②。③。
(5)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
A.地势低平B.平原面积广阔C.海洋广阔D.受太阳光热均匀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师找学生总结本节内容,教师补充)
测试题:
(学生独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成,教师巡视,完成后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
1、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是()
兰河一中导学案编号:dili7020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五四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一、导入气温是指空气的热度,是大气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的一种表现。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海陆分布、海洋流、气候带等。
本节课将重点探讨气温的变化规律以及在不同地区的分布特点。
二、知识梳理1. 气温的变化规律气温随着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不息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变化。
白天太阳照射地表,地表吸收太阳能量,气温升高;夜晚太阳照射消失,地表散发热量,气温降低。
因此,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呈现昼夜变化。
2. 气温的分布特点气温在地球表面呈现出不均匀分布的特点。
赤道附近气温高,极地地区气温低,呈现出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的规律。
海洋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巨大,海洋气温变化较缓和,陆地气温变化较激烈。
三、案例分析1. 亚马逊雨林地区气温分布亚马逊雨林位于赤道附近,气温较高且变化不大。
由于受到热带雨林的影响,亚马逊雨林地区气温在一年四季中差别不大,多数时间处于高温状态。
2. 北极地区气温分布北极地区位于北极圈内,气温极低且变化较大。
冬季极地地区气温极低,夏季虽有融冰现象,但气温仍然较低,呈现极端寒冷的特点。
四、实践探究1. 观察家附近气温的变化规律,记录每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并分析其变化规律。
2. 制作气温分布图,标注赤道、北极、南极等地区的气温情况,并分析其分布规律。
五、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气温的变化规律以及在不同地区的分布特点。
气温是地球上重要的气候因素之一,对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都有着重要影响。
希望同砚们能够关注气温变化,增强环保认识,共同珍爱地球故里。
六、拓展延伸1. 了解气候变化对气温的影响,探讨举世变暖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2. 钻研不同地区气温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相应的珍爱和调适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希望同砚们能够深入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增强环保认识,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为地球环境的持续改善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教版七上《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教案
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过程与方法:读等温线模式图,将等温线读图规律应用于实际等温线图的阅读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运用地理图表进行地理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难点:掌握等温线图的读图方法
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同一纬度,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夏季相反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气温分布的这三条规律分别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
(课件)
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纬度因素
气温分布规律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海陆因素
山地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地形因素
板书
设计
二气温的分布
小组得分
由等温线的特点引申到所有等值线的特点
回忆等高线的分布规律,数值的变化与等高线的疏密代表什么含义?由此探索等温线的闭合中心与疏密代表的含义。
读等温线模式图
1、等温线闭合代表的气温中心
2、等温线疏密表示温差大小
3、等温线延伸方向说明气温数值的变化方向
4、等温线凹凸判断温度值的高低(学案第二题)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案第三题,结合世界年平均气温图、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由组长分配小组成员探究的问题,最后由组长汇总本小组探究结果,限时5分钟。
教学
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
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过渡
提问
学生活动
探索规律
判读
小组探究
归纳总结
气温的变化导学案
2、读49页3.10图,填出不同时段的气温:8点时是℃,14点时是℃,20点时是℃,2点时是℃,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
3、读图3.12及右边的文字,该地的日最高气温出现在时,约℃,最低气温出现在时约℃,日较差约℃。一日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最高气温出现在。
3、某地7月月平均气温为26°C,1月月平均气温为-4.7°C,则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
A.30.7°C B.-4.7°C C.21.3°C D.22.3°C
4.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A.8时左右B.12时左右C.14时左右D.2时左右
上元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测得学校某天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分别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师找学生总结本节内容,教师补充)
测试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完成后教师有针对性的讲解)
1、一年中,北半球大陆7月份气温达到最高,而海洋上几月份()
A.6月B.7月C.8月D.9月
2、我们学校所在地是7月气温最高,位于南半球澳大利亚的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
一般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为6°C、16°C、14°C、4°C。据此完成5—6题:
5、上元中学该日的最高气温最有可能是()
A.14°CB.16°CC.17°CD.10°C
6、该日平均气温是()
A.10°CB.14°CC.16°CD.12°C
7、“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
A.气温的年较差大B.气温的年较差小C.气温的日较差大
字条5说明气温与的关系;
请你任意说出一条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的实例
2、读图3.14完成下列要求:
(1)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月,数值约为℃;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掌握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以及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气候、天气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涉及到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地理现象,需要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需要通过实例和案例来引导学生认识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掌握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了解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图表展示和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认识到气温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难点:气温变化规律的背后的原因,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具体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气温变化的现象和影响。
2.图表展示法:通过气温分布图、统计图表等,直观地展示气温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3.思考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气温变化的原因和影响,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气温分布图、统计图表等。
2.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实例分析。
3.小组讨论:提前分组,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世界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温的变化和分布,引发学生的思考。
初中地理_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气温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使用气温的相关数据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并能从图中判读出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2、初步掌握绘制和判读气温曲线图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教师演示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巩固绘图的方法。
2、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小组合作探究、练习巩固等形式,学会分析判读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意识,形成积极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态度。
2、通过学习认识气温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初步形成尊重自然规律、服务人类的情感态度,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人地观、发展观。
重点1、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2、通过合作学习,探究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3、认识气温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人地观、发展观。
难点运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分析气温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探究合作法、动手操作法等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评测练习、导学案;学生:收集气温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实例;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内容与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说明【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视频导入】1、播放视频《我是冰川》:“我是冰川,请不要让我流泪,因为我的眼泪会化成淹没你们的海洋!我是冰川,我是这个地球上你们人类不能失去的朋友!”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冰川为什么会流泪?3、导入本节课题——气温的变化观看视频,视听感受用震撼的宣传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认识到冰川是地球人类不可或缺的朋友,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冰川为什么消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自主学习】1、气温的概念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文字段落和《阅读材料》,并设计的三个问题:①什么是气温?1、自主学习教材相关内容,完成导学案环节二中设计的三个问题。
2、交流展示自主学习情况。
通过预设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体现“以生为本,先2、气温的测量和计算②气温是怎样测量出来的?③如何读取气温值?如何求得平均气温?2、引导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情况。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节课内容,学生能够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掌握相关知识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一、导入引导1. 引入话题:请同砚们回想一下,我们每天都会感受到不同的气温,无意候很热,无意候很冷。
你知道这种气温的变化是怎么引起的吗?2. 提出问题: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有什么规律?不同地区的气温分布特点是怎样的?二、观点讲解1. 气温的变化规律:气温受到地球自转、公转、地形、海洋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昼夜变化、季节变化等规律。
2. 气温的分布特点:气温随着纬度的变化呈现出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分布特点,同时受海陆分布、海洋暖流、地形高下等因素影响而呈现出多样化的分布情况。
三、案例分析1. 请同砚们观察世界气温分布图,分析不同地区的气温分布特点,并诠释其原因。
2. 以中国为例,探讨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和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
四、知识拓展1. 了解气温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农业生产、人们的生活习惯等。
2. 探讨气候变化对举世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
五、实践运用1. 设计气温观测实验,让学生亲自测量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气温变化。
2. 通过气温分布图的分析,让学生预计未来某地区的气温变化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六、总结反思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气温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
2. 让学生思考气温变化对人类生活和举世环境的重要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同时也增强了对环境珍爱的认识,为建设美丽故里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同砚们在未来的进修和生活中,能够不息探索、进修,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愿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总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气温观测的相关知识,能计算某地的日平均气温和气温年较差。
2.能够绘制和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过程与方法1.运用气温日变化曲线,说出某地一天之内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能计算气温的日较差。
2.运用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说出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能计算气温的年较差。
3.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4.阅读北半球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不同地区气温的季节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学生善于讨论、思考、探究、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阅读气温日变化曲线和年变化曲线,说出最高(低)气温及气温日较差、年较差。
2.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3.总结全球气候分布的规律一、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请同学们做一回小小天气预报解说员,思考:哪些人类活动受到气温的影响呢?(1)什么是气温生活中怎么才能听到或读到气温这个词(2)如何观测气温(3)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还需要知道什么气温?指导学生读图日平均气温提问: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分别是多少怎样计算日平均气温指导学生读图气温日变化提问:(1)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在什么时间?(2)什么叫气温日较差?计算图中的气温日较差。
口算:快速算出课件中红色方框内的气温日较差一天中,__________气温最低,然后气温逐渐上升,_________气温最高,随后气温逐渐降低。
承转: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得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用类似的方法,可以求得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
2.气温年变化指导学生读图气温年变化提问:(1)图中横轴和纵轴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2)图中最高气温是多少出现在哪个月份(3)图中最低气温是多少出现在哪个月份(4)图中气温年较差(月最高气温与月最低气温的差值)是多少?思考:陆地和海洋年均温的比较(以北半球为例)课堂探究一:绘制气温曲线图时间/123456789101112月气温/℃①把握图幅大小及纵坐标温度差值的大小,横坐标12个月份的间隔要适当。
《气温的变化》导学案
《气温的变化》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气温变化的原因和影响;2. 掌握气温的测量方法和数据表示方式;3. 学会分析气温数据的变化规律;4. 提高气候变化意识,关注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导学内容:一、气温变化的原因和影响1. 气温变化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和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有关;2. 气温的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如何应对气温变化所带来的挑战?二、气温的测量方法和数据表示方式1. 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测量原理;2. 了解气象站测量气温的方法和设备;3. 学会使用气温曲线图、气温统计表等数据表示方式。
三、气温数据的变化规律分析1. 如何分析气温数据的周期性变化?掌握气温的季节性变化规律;2. 了解气温的长期趋势变化,能够分析气候变暖的趋势和影响;3. 掌握气温异常事件的识别和分析方法,如热浪、寒潮等。
四、气候变化意识和环保措施1. 提高气候变化意识,了解全球变暖、极端天气等气候变化问题;2. 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提倡低碳生活和节能减排;3. 学习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如植树造林、减少碳排放等。
导学活动:1. 组织学生观察周围的气温变化,记录每天的气温变化情况;2. 利用气象数据查询网站或气象APP,分析近几年的气温变化趋势和异常事件;3. 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气温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对应的环保措施;4. 组织学生撰写气温变化报告,分享自己对气温变化的认识和观点。
导学反思: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学生对气温变化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提高了气候变化意识和环保意识。
希望学生能够自觉关注气候变化问题,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共同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力量。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导学案》
《气温的变化与差异》导学案《气温的变化与差别》导学案一、导入你有没有注意到每天的气温都在不息变化?无意候天气炎热,无意候又会突然降温。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呢?本节课我们将进修关于气温的变化与差别。
二、目标1. 了解气温的定义及其测量单位;2. 掌握气温随时间变化的规律;3. 理解气温在不同地区的差别。
三、知识点1. 气温的定义:气温是空气中的热量大小的一种表现,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F)表示。
2. 气温的测量单位:摄氏度(℃)是国际上常用的温度单位,而华氏度(°F)常用于美国等国家。
3. 气温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气温通常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例如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
4. 气温在不同地区的差别:不同地区的气温受到地理位置、海洋气流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会出现明显的差别。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气温的定义、测量单位和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气温在不同地区的差别及其影响因素。
五、教学过程1. 气温的定义及测量单位(PPT展示)- 请同砚们回答:你们知道气温是什么吗?它通常用什么单位表示?- 介绍气温的定义及常用的摄氏度和华氏度两种测量单位。
2. 气温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演示)- 进行一个实验,测量同一地点在不同时间的气温变化,并观察结果。
- 引导学生总结气温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等。
3. 气温在不同地区的差别(地图展示)- 展示世界地图,指出不同地区的气温差别较大的原因,如地理位置、海洋气流等。
-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不同地区的气温差别及其影响因素。
六、教室练习1. 选择题:气温通常用哪两种单位表示?A. 摄氏度和华氏度B. 米和厘米C. 千克和克D. 升和毫升2. 判断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气温是空气中的湿度大小的一种表现。
B. 摄氏度常用于美国等国家。
C. 气温通常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 不同地区的气温受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为《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气温的概念、单位、变化规律以及分布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气温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了关于天气和气候的基本知识,对气温有一定的了解。
但气温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实例和图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气温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掌握气温的概念、单位和变化规律。
2.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3.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气温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4.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气温的变化规律。
2.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3.气温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气温的变化规律和分布特点。
2.使用图表和实例,直观地展示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情况。
3.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增强课堂互动。
4.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气温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表和实例,用于展示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情况。
2.准备案例素材,用于分析气温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3.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天气预报节目引入气温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气温变化的图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总结气温的变化规律。
4.巩固(5分钟)针对气温的变化规律,设计问题进行巩固练习。
5.拓展(5分钟)展示世界气温分布的图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气温的变化规律、分布特点以及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晋教版》
《气温柔气温的分布》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是天气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地球上,气温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纬度、海拔、地形等。
通过进修气温柔气温的分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气候变化和气象现象。
二、目标1. 了解气温的定义和测量方法;2. 精通气温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的分布规律;3. 能够诠释气温分布的原因。
三、进修内容1. 气温的定义和测量方法;2. 气温的分布规律;3. 气温分布的影响因素。
四、进修过程1. 气温的定义和测量方法气温是指物体内部分子的平均热运动速度。
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来表示。
气温的测量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水银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
2. 气温的分布规律(1)纬度对气温的影响:随着纬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
赤道周边气温较高,极地地区气温较低。
(2)海拔对气温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山顶气温通常比山脚下低浩繁。
(3)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山地、平原、沙漠等地形对气温有着不同的影响。
山地气温变化大,平原气温较稳定,沙漠气温较高。
3. 气温分布的影响因素气温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形、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气候带等。
不同因素互相作用,形成了地球上复杂多变的气温分布格局。
五、总结通过本次进修,我们了解了气温的定义和测量方法,精通了气温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间的分布规律,理解了气温分布的影响因素。
气温是地球上重要的气象因素之一,对我们的生活和生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期望同砚们能够继续深度进修气温柔气温的分布,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气候变化和气象现象。
第二课时一、导入天气是我们生活中不行或缺的一部分,而气温则是天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了解气温的变化和分布对我们预防感冒、选择衣物、打算活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我们将进修气温的观点、测量方法以及气温的分布规律。
二、观点诠释1. 气温是指空气的热度高矮,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来表示。
2. 气温的测量单位:摄氏度(℃)是国际上通用的温度计量单位,华氏度(℉)则主要在美国应用。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节。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和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表和实例,生动地展示了气温变化的复杂性,旨在培养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气温这个概念,学生在生活中也有所体验。
但气温变化的规律和影响因素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表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理解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对气温的影响。
2.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气温分布规律的识记和理解。
2.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表、案例资料。
2.设计好针对性的问题。
3.准备好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全球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温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觉得全球气温分布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布?”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图表和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气温的变化。
包括:(1)展示不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差异。
(2)展示海陆位置对气温的影响。
(3)展示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析一组气温变化的数据,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象。
如:为什么北极熊会出现在北极?为什么喜马拉雅山脉的垂直地带性那么明显?4.巩固(10分钟)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通过分析、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讨论话题:结合实际,举例说明气温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如:展示气候变化对全球生态环境的影响,让学生思考如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导学案一、导入气温是指空气的热度,是一种常见的气象因素。
在地球上,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纬度、海拔、地形、季节等。
通过进修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二、目标1. 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2. 掌握气温分布的特点和规律;3. 能够运用气温知识诠释地球气候现象。
三、进修内容1. 气温的变化规律:日变化、年变化、纬度变化、海拔变化等;2. 影响气温的因素:太阳辐射、地表特征、大气环流等;3. 气温分布的特点:赤道高温带、温带气温带、寒带低温带等。
四、进修过程1. 观察实验:利用温度计记录不同时间的气温变化,了解气温的日变化规律;2. 地图分析:观察世界气温分布图,分析不同地区的气温特点及影响因素;3. 模拟实验:通过模拟不同季节、纬度、海拔的气温变化情况,探讨气温的规律性。
五、实践应用1. 分析气温对生物、农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2. 利用气温数据预计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增进环境珍爱和气候适应。
六、总结反思通过本次进修,我们对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更好地诠释地球气候现象。
同时,也认识到气温变化对我们生活和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需要加强环境珍爱和气候适应的认识。
七、拓展延伸1. 气温与气候的干系;2. 举世变暖对气温的影响;3. 气候变化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通过本次进修,希望同砚们能够更加关注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增强环境珍爱认识,共同为建设美丽的地球故里贡献力量。
愿我们的进修之旅越走越宽广,知识之树吐花结果。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2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2课时)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属于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的第二课时。
教材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插图以及丰富的实例,向学生介绍了气温的概念、气温的测量单位、气温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能够理解气温的基本知识,掌握气温的分布规律,并能够分析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天气和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气温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气温的概念,掌握气温的测量单位,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分析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气温分布图,分析气温的分布规律;通过实例分析,了解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天气和气候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温的概念,气温的分布规律,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2.难点:气温分布规律的成因,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气温的变化,理解气温的概念。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3.图表教学法:通过观察气温分布图,让学生掌握气温的分布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黑板。
3.教学素材:气温分布图、实例资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气温相关的图片,如夏季炎热的气温、冬季寒冷的气温等,引导学生思考气温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然后,教师提出本节课的主题“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气温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学案二(人教版七年级上)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学习目标1.掌握气温的概念及测定气温的方法。
2.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掌握气温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3.掌握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学习过程课堂评价一、慧眼识图1.气温日较差:一天中 与 的差。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 。
2.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均温与最低月均温的差。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陆地上 月最高, 月最低;海洋上 月最高 月最低,南半球 。
二、图说地理1.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 、 。
2.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1)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 。
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 ,高纬度气温 。
世界的寒极在 洲。
(2)同纬度地带, 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3)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每升高100米,气温 。
参考答案学习过程绘图:以潍坊为例潍坊气温年变化曲线绘图注意事项:1.气温变化曲线为平滑的曲线2.当月的气温表示点在该月份空格的中间位置3.最后填写图名地图大发现:1.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
2.南半球等温线更平直。
原因是: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南半球多为海洋。
3.A区域气温低。
A区域为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4.略课堂评价一、慧眼识图1.最高气温最低气温14时日出前后2.7182相反二、图说地理1.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2.(1)降低高低南极(2)夏(3)下降0.6 ℃。
六年级地理上册《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1.教师发放气温分布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练习题包括以下内容:
a.根据气温分布图,判断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
b.分析气温分布图,找出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
c.解释气温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人类活动的影响。
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方面: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对气温变化与分布规律进行总结是重点。此外,培养学生运用气温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也是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关注气温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是重点。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和科学观,培养合作精神也是难点。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气温的概念、单位(摄氏度)以及气温的测量工具(温度计)。
2.通过动态PPT或视频,展示我国及世界各地气温分布图,让学生直观感受气温分布的差异。
3.讲解气温分布图的基本要素,如等温线、温度梯度等,并引导学生分析气温分布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类型等因素的关系。
4.结合课本实例,讲解气温变化对生态环境、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极端气候等。
4.通过对比、归纳、总结等方法,让学生掌握气温变化与分布的规律,培养逻辑思维和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环境、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对我国自然地理特点的认识和自豪感。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气温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动参与节能减排行动。
3.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树立正确的地理观和科学观。
6.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设计一道与气温分布相关的地理题目,要求涵盖知识点、考察方法和解题思路,与同学互相交流、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路中学师生导学案
班级姓名
温馨寄语:
快乐学习每一天!
科目地理主备人陈立燕时间11.16 课题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二)
使用人时间
课型新授课课时数 1 学习目标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重点.难点
学会读等温线图,说出气温的分布规律
(一)自学前准备
1、课前检查反馈:
简述概念:气温、气温日变化、气温日较差、气温年变化、气温年较差。
2、课堂导入:
教师:海拔高低分布的不同可以用等高线地形图,温度的高低水平分布的不同可以如何表示?咱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种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的方法,等温线图。
(二)自学:
气温的分布:
阅读p55页,回答下列问题:
⑴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
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
⑵阅读等温线图的方法:通常根据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判读气温;根据等温线的,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根据等温线的闭合情况,判断的分布(图3.16)。
⑶当等温线呈封闭形状时,如果中心气温比周围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中心,反过来就是中心。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
(三)小组合作: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阅读p55—56页,回答下列问题:
⑴(阅读图 3.17回答问题)低纬度气温,高纬度气温。
气温大致由向递减。
教师个人添加(学生学习记录)
⑵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
海拔每升高,气温约下降。
⑶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海洋气温;冬季陆地气温,海洋气温(该问题书上没有自己归纳)。
提示:陆地的温度升高与降低的速度都比海洋要快。
环节二:展示
(一)组内小展示
1.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
2.低纬度气温,高纬度气温。
这是因为不同的纬度接受的多少不同。
3.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环节三:反馈、总结
(一)达标测评
一、选择题:
1.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59米,山顶气温比同纬度海拔900米处气温约低()
A.30℃
B.18℃
C.20℃
D.25℃
2.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A.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B.低纬度气温低,高纬度气温高
C.中纬度气温高
D.各地气温高低与纬度没有关系
3、气温相等的各点的连线叫做( C )
A.等高线
B.等深线
C.等温线
D.等降水量线
4、有关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同的等温线上的点,可能出现气温不相等的点
B.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大
C.等温线呈闭合状态,中心一定是高温中心
D.同一等温线上的点,气温肯定相等
5、下图为等温线示意图,正确反映北半球大陆7月份气温分布特点的是()
6、已知北半球同纬度A,B两点(如图3.2-10),若A点为陆地,B点为海洋,判断图中所表示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二)读图回答
1、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
(1)从赤道向两极,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____ 。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
(2)指出年平均气温高于20 ℃和低于-10 ℃的主要纬度范围,分别在_
和_。
它们分别位于五带中的__ 和___(温度带)。
(3)亚洲中部的地区,年均气温在0℃以下,比同纬度其它地区低10℃,这是为什么?
(4)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①。
②同纬度地带,。
③。
(5)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____(弯曲或平直),主要是因为。
小结:1.等温线图的判读;2.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教学反思(学
生学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