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成语“讽谏”的来源,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和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言文的韵味,尝试理解文章大意。
(3)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详细的课文讲解,分析课文的重难点,如特殊句式、人物形象等。
(4)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深入探讨课文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和难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1)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难点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道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学生对于成语、典故等传统文化知识有较高的兴趣,这为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切入点。
2.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对于长句、难句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
3.学生在分析课文内容时,可能对人物形象、论证方法等方面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启发和指导。
4.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对于忠诚、正直等品德有较高的认同感,但可能在实际生活中难以践行,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课文中的道理。
5.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有所差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3.内容概括:引导学生总结文章主要内容,分析邹忌是如何运用讽谏的艺术,成功说服齐威王纳谏的。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导语】邹忌讽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取决于他既敢于进谏,又善于进谏,讲究进谏的艺术性。
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1.熟练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重要词语的意义,理解文意。
3.理解本文巧妙的讽谏艺术,学会在特定场合,委婉表达意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介绍作品在古代,讽谏帝王,是件冒险的事情,是批龙鳞,逆圣听。
悠悠千古,多少忠臣义士,尽忠进谏,遭遇不幸。
比干被挖心,屈原被放逐。
可是,有一位臣子却成功地劝说国君从谏如流,最终达到“一言以兴邦”,你知道这位臣子是谁?2、介绍人物邹忌、齐威王;解释一下题目(看题目,本文包括几方面的内容?)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齐威王时任相国。
齐威王: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
谋士淳于髡(kūn)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A成语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突然做出惊人的成绩。
B淳于髡,战国时期齐国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以博学多才、善于辩论著称。
黄县人。
C从这个故事中,你有什么发现?齐威王聪明过人,善于听取臣下(委婉)的意见。
好面子。
D文章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邹忌讽谏威王,齐威王纳谏。
3、介绍《战国策》本文选自《战国策》,学过哪一篇文章?(《唐雎不辱使命》《触龙说赵太后》)策什么意思?(策略计谋)解释《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末年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国别体散文集。
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奇葩,对后世史学和文学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它语言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小故事来论证观点。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简案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4.认识讽谏除蔽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必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
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进谏的说话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他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
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板书课题、出处)二、自主学习文学常识《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33篇。
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的活动。
字音字形昳.丽(yì) 朝.服(zhāo) 衣冠.(ɡuān) 窥.镜(kuī)间.进(jiàn) 期.年(jī) 朝.于齐(cháo) 谤讥..(bànɡ jī)基础积累1.古今异义(1)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今义:讽刺(2)窥.镜而自视古义:照今义:暗中观察(3)臣之妻私.臣古义:偏爱今义:自私(4)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5)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今义:方位名词(6)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古义:批评,指责今义:尖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2.一词多义(1)修①邹忌修.八尺有余长,文中指身高②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2)朝①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动词,朝见②于是入朝.见威王名词,朝廷③朝.服衣冠名词,早晨(3)若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如②门庭若.市动词,像,如同(4)上①受上.赏上等②上.书谏寡人者呈上3.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名词用作动词,穿戴(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当面(4)闻.寡人之耳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4.重点实词与虚词(1)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2)而.形貌昳丽连词,表并列,相当于“并且”(3)而形貌昳丽..光艳美丽(4)皆以美于.徐公比(5)孰视之.他,指徐公三、文本探究整体感知1.全文可以分为几部分?试着概括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邹忌讽齐王的寓意和作用。
2.学习邹忌的智慧和勇气,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
3.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积累文言词汇。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邹忌的讽喻技巧和齐王的纳谏态度。
2.教学难点:体会邹忌讽喻的深刻内涵,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课堂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字词句意。
教师辅导学生解决阅读中的难点问题。
3.分析课文内容学生分享阅读感悟,讨论邹忌讽齐王的寓意。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邹忌的讽喻技巧,如设喻、对比、夸张等。
学生举例说明邹忌讽喻的深刻内涵。
4.分析邹忌与齐王的人物形象学生讨论邹忌和齐王的人物特点,如智慧、勇气、明智、谦逊等。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具体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5.课堂讨论邹忌为何选择讽喻这种方式向齐王进言?齐王为何能接受邹忌的讽喻并采纳其意见?你如何看待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学生归纳课文主旨,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意义。
7.课堂练习翻译重点句子。
解释词语。
概括课文段落大意。
8.课后作业背诵课文。
写一篇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读后感。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旨。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氛围活跃。
3.在课后作业环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2.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积极、讨论认真等。
3.评价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完成情况,如翻译准确、概括得当等。
六、教学资源1.教材:《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2.辅助资料:相关历史背景资料、人物介绍等。
七、教学时间2课时八、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帮助学生积累文言词汇。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一. 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文言文。
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大臣邹忌以自己的家事喻国事,讽劝齐王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通过邹忌的讽谏,使学生了解和学习到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道理,进而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文之前,已经掌握了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但本文具有一定的难度,生僻字词较多,需要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
同时,学生对邹忌的讽谏技巧和齐王的明智决策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僻字词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邹忌的讽谏技巧,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精神品质,增强对社会公正和人伦道德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记忆。
2.邹忌的讽谏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3.对齐王明智决策的分析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查阅生僻字词的含义,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邹忌的讽谏技巧,分享自己的观点。
3.启发引导:教师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突破重难点。
4.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邹忌、齐王等角色,进行课堂表演,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便于学生跟读、模仿。
2.生僻字词表:帮助学生查阅、记忆。
3.角色扮演道具:如帽子、扇子等,增加课堂趣味性。
4.课件:用于展示课文内容、邹忌的讽谏技巧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邹忌讽齐王纳谏故事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邹忌讽谏的艺术魅力。
学生跟读、模仿,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邹忌的讽谏技巧。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1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和特殊句式,疏通文意。
2.了解设喻说理、类比说理、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
3.把握人物形象,体会古代志士勇于谏言的精神和古代明君从善如流的气度与明辨的智慧。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语,逐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教学难点:领会臣、君的智慧与胸怀,培养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战国策》及其写作背景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和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理解设喻说理的特点,学习文章表现人物的方法,把握文章独特的结构方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课件出示1)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然而良药就一定要苦口吗?忠言必须要逆耳吗?如何才能让君王心平气和地倾听忠言,并且心悦诚服地接受呢?这里就涉及到说话的艺术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看看邹忌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教师板书课题:21*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出示2)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一)文本知识1.作品介绍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著名典籍之一——《战国策》吗?预设:(出示课件4、5)《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
记载了东周、西周、秦、楚、齐、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
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
《战国策》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战国策》的叙事特点: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尤其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增强散文的表达效果。
因此,此书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写作背景教师:同学们,我们要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这样才能更好理解本文的内容。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2新人教版
十.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分析文章内容,学生掌握了文言文的阅读方法,理解了文章的深层含义,并学会了如何在实际生活中接受和给予建议。课堂上,我采用了讲授、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和价值观。课后,我布置了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接受建议相关的实际问题。
2. 角色扮演: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学生们扮演邹忌、齐王等角色,再现文章中的对话,体会人物心理。
```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文言文阅读方法
- 词汇、句式特点
二、人物形象分析
- 邹忌:机智、讽喻
- 齐王:开明、纳谏
三、价值观培养
- 接受建议的重要性
- 自我反思与改进
```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课程的核心内容。
八、课后作业
1.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文章中的以下句子:“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答案:邹忌身高八尺多,且外表英俊。
2. 分析文章中邹忌讽齐王的方法,并用自己的话总结。
答案:邹忌通过设喻、对比、推己及人的方对“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的理解。
2019新部编本九年级语文下册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案(含反思)
21*邹忌讽齐王纳谏上课素材素材积累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
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
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
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使诸侯采纳,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
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
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
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上课笔记1.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质疑法、点拨法、讨论法。
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亲贤臣,远小人”是国家能够昌盛的重要因素,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文学常识作品简介《战国策》是战国时代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
又称《国策》《国事》,由汉代刘向编订,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
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
它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生难字词(1)字音昳.丽(yì)朝.服(zhāo)衣冠.(guān)窥.镜(kuī)期.年(jī) 朝.于齐(cháo) 间.进(jiàn)(2)词义【窥.镜】窥,本义是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看,又引申为观察。
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把握课文的大意;(3)分析课文中邹忌的讽谏艺术和齐王的纳谏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和形象美;(3)运用课文中的讽谏技巧,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见解、勇于实践的精神风貌;(3)领会课文中邹忌讽谏的智慧,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和批判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3. 分析课文中邹忌的讽谏艺术和齐王的纳谏态度。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汉语词语和句式的理解;2. 邹忌讽谏技巧的把握;3. 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邹忌的讽谏艺术;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交流对邹忌讽谏技巧的认识;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5. 实践演练: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讽谏技巧,进行角色扮演或写作练习;6. 总结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发挥潜能。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2. 收集有关邹忌和齐王的资料,加深对课文背景的了解;3. 运用课文中的讽谏技巧,写一篇关于现实生活中纳谏与讽谏的短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掌握邹忌的讽谏技巧;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4.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课文的美感;5.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1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教案)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1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邹忌用巧妙的方式讽谏齐王接受忠言的故事。
文章通过邹忌与齐王的对话,揭示了齐王因偏听偏信而导致的错误决策,以及邹忌用比喻和讽谏的方式使齐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接受忠言,改正错误。
文章语言优美,寓意深刻,对学生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于文言文中的某些词语和句式可能还不太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意思,掌握关键的词语和句式。
同时,学生对于讽谏和纳谏的意义可能不太了解,需要教师进行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意思,掌握关键的词语和句式;了解讽谏和纳谏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通过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的品质;引导学生认识到纳谏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文言文的基本意思,关键的词语和句式。
2.突破方法:通过讲解、翻译、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意思,掌握关键的词语和句式。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意思,掌握关键的词语和句式。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讨论法:学生通过讨论,理解讽谏和纳谏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课文内容,准备相关的讲解和翻译。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邹忌和齐王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课文,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课文的大意。
2019年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21*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话要得体,要讲究艺术,这就是“良药未必苦口,忠言何须逆耳”。
唐太宗得魏征,终成就贞观之治,但是,我们还要说魏征幸而遇唐太宗,否则,他的直言诤谏早就招致杀身之祸。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于进谏的大臣是不行的;而进谏能否奏效,一则要看君主是否贤明,二则要看进谏者是否注意说话的艺术,使“良药”既“爽口”又“利于病”。
春秋战国时期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4.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第一课时疏通文意理思路一、新课导入封建社会里,皇权威严,不可侵犯。
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
伍子胥被赐剑自刎,比干被剖腹挖心,屈子遭放逐,司马迁蒙宫刑之辱等都是千古奇冤!然而,邹忌却敢于劝说齐威王,更难得的是邹忌能使齐威王从谏如流,他凭借的正是一个“讽”字,一种聪明巧妙的劝谏办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板书课题)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课文中的生字词。
昳.丽(yì)朝.服衣冠.(zhāo)(guān)窥.镜(kuī) 期.年(jī)朝.于齐(cháo)2.解释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虚词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谏,规劝国君、尊长或朋友改正错误。
昳丽:光艳美丽。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与,与……相比怎么样,表示比较。
及:赶得上,比得上。
旦日:第二天。
弗如远甚:远远不如。
诚:确实。
莫:没有谁。
蔽: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市朝:指集市、市场等公共场合。
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间:间或、偶然。
期年:满一年。
(2)古今异义①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和特殊句式,结合注释以及积累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理。
3.了解“三叠”式结构及其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1.结合注释以及积累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理。
【教学难点】了解“三叠”式结构及其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想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的大臣是不成的。
战国时期诸侯林立,尔虞我诈,一批谋臣策士周旋其间,因势据时为国君出奇策异计。
齐威王就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由名言导入新课,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为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夯实基础1.文常简介《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
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
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
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
元吴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
2.课文朗读播放情境课文(诵读版)学生听读后再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断句。
jiàn yì zhāo kuī bàng cháo jiàn jī邹忌讽齐王纳谏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谤讥于市朝间进期年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文学常识,拓展视野。
进行常规字词教学,扫清学习障碍。
三、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1.探究任务自主阅读,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探究过程(1)自由朗读课文。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邹忌讽齐王纳谏
21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有关《战国策》的文学常识。
2.读准字音,结合注释及积累,明确文言重点字词含义,疏通文义。
(重点)3.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深入理解课文。
(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若想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作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预习展示1.了解相关文常。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
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
后期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由于《战国策》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
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重点实词:邹忌讽.齐王纳谏.(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
谏:臣子向国君提出的意见。
)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公开指出。
谤,公开地指责,没有贬义;讥,微言讽刺。
注意区别:诽,背地里议论、嘀咕)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上书.谏寡人者(书:信函,亦泛指文书、文件。
这里指奏章)期.年之后(期:一周年叫期年;一整月叫期月)(2)词类活用:①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上;服,名词作动词,穿)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④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3.把握句式。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
下面是本文库为您推荐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重点: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通过体会文言语句的语气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3.通过仔细品味,体会邹忌的讽刺艺术。
教学难点: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二、《战国策》介绍《战国策》是经汉代刘向整理的一部历史散文著作。
又名《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
三、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四、阅读分析课文第一段1."徐公何能及君也"中的"及"与"虽悔之,亦无及己"的"及"是否相同答:不同。
前者是赶得上的意思,后者是来得及的意思。
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中的"若"是何意若还有哪些用法答:"若"是如、比得上的意思;与前文的"及"意思相同。
"若"的用法还有:①你(若毒之乎)②如果(若业为吾所有)③好像(仿佛若有光)④像(其急若此)。
3."自以为不如"中"以为"的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吗答:相同。
都是认为的意思。
4.段中"美"有几种用法答:两种。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是意动用法,认为美的意思,前面的都是美丽、潇洒的意思。
5.吾孰与城北徐公美"中"孰"是何意思答:"孰"的意思是"谁";"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中的"孰"就是这个意思,他的用法还有:①哪、哪里(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者乎)②仔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③同"熟"(徐公来,孰视之)。
6.这一段开头写邹忌的外貌起何作用答:其作用是引出后文关于"美"的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特点。
2.了解《战国策》。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除敝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
1.通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2.以小喻大的设喻方法。
难点
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方法
1.朗读法: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2.讨论点拨法: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朗读音频。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主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地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
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作者简介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年间的人编纂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33篇。
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
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
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三、文本链接
1.题解。
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劝说齐王,齐王采纳意见。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仕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
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
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
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
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2.时代背景。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
“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
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
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
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采纳,以施展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
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
失去了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