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运动(二)》复习教案
《图形的运动》与复习教案
《图形的运动》整理与复习教案第一章:课程概述1.1 课程目标通过复习和整理,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基本运动规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内容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翻转等基本运动方式,以及图形的对称、不对称等运动特点。
第二章:图形的平移2.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运动规律,能够运用平移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内容本节主要讲解图形的平移运动,包括平移的定义、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平移与坐标系等。
2.3 教学活动(1) 回顾平移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平移变换。
(2) 利用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移变换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图形的旋转3.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图形的旋转运动规律,能够运用旋转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内容本节主要讲解图形的旋转运动,包括旋转的定义、旋转的角度和轴、旋转与坐标系等。
3.3 教学活动(1) 回顾旋转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旋转变换。
(2) 利用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旋转变换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图形的翻转4.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图形的翻转运动规律,能够运用翻转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4.2 教学内容本节主要讲解图形的翻转运动,包括翻转的定义、翻转的轴等。
4.3 教学活动(1) 回顾翻转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翻转变换。
(2) 利用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翻转变换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图形的对称与不对称5.1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对称与不对称运动规律,能够运用对称与不对称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5.2 教学内容本节主要讲解图形的对称与不对称运动,包括对称与不对称的定义、对称与不对称的轴等。
5.3 教学活动(1) 回顾对称与不对称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对称与不对称变换。
(2) 利用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对称与不对称变换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图形运动的综合应用6.1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图形运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提升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形的运动》与复习教案
《图形的运动》整理与复习教案第一章:复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掌握图形运动的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运动的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复习图形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平移、旋转、翻转等。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图形运动的特点和应用。
1.3 教学步骤1.3.1 复习导入:回顾图形运动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已学的知识。
1.3.2 实例分析:展示一些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图形的运动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进行理解和解释。
1.3.3 练习与讨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讨论,巩固和加深对图形运动的理解。
第二章:平移运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平移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培养学生运用平移运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讲解平移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包括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平移运动对图形位置和形状的影响。
2.3 教学步骤2.3.1 知识讲解:讲解平移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运动的概念。
2.3.2 实例分析:展示一些平移运动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平移运动的过程和对图形的影响。
2.3.3 练习与讨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讨论,巩固和加深对平移运动的理解。
第三章:旋转运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旋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培养学生运用旋转运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解旋转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包括旋转的中心点和旋转角度。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旋转运动对图形位置和形状的影响。
3.3 教学步骤3.3.1 知识讲解:讲解旋转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旋转运动的概念。
3.3.2 实例分析:展示一些旋转运动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旋转运动的过程和对图形的影响。
3.3.3 练习与讨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讨论,巩固和加深对旋转运动的理解。
第四章:翻转运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翻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培养学生运用翻转运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形的运动》与复习教案
《图形的运动》整理与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和描述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概念。
(2)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创造简单的平移和旋转图形,并理解其几何特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图形运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图形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复习平移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复习旋转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3. 分析实际问题,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几何问题。
4. 创造简单的平移和旋转图形,探究其几何特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概念及其性质。
(2)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3)创造简单的平移和旋转图形,探究其几何特征。
2. 教学难点:(1)平移和旋转图形的几何特征分析。
(2)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复杂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平移和旋转的过程。
3. 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平移和旋转的定义及性质。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2. 自主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平移和旋转图形的几何特征。
(2)每组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
3. 课堂讲解:(1)讲解平移和旋转图形的几何特征。
(2)分析各组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总结方法。
4.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创造简单的平移和旋转图形。
(2)观察和分析所创造图形的几何特征。
5. 总结提升:(1)引导学生总结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及应用。
(2)强调团队协作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1)巩固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课后实际问题。
四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复习教案
图形的运动(二)
复习目标:
1.指导学生梳理“图形的运动(二)”单元的知识框架,让学生知道在这部分知识中学习了哪些知识点。
2.通过梳理知识框架,回顾知识点以及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梳理“图形的运动(二)”单元的知识框架 谈话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单元的知识。
下面请几位同学展示一下自己梳理的知识框架。
随机回报,学生自己补充,黑板上相机完成知识框架。
(二)复习知识点
1.谁能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对称轴、还有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吗?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折痕所在直线叫做对称轴。
轴对称的性质:每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每组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2.你能说说怎么根据对称轴补全轴对称图形吗?
图形的运动(二)
平移 轴对称 对称轴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根据对称轴补全轴对称图形 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运用平移知识解决问题
一找关键点;二数出距离;三点对应点;四连线。
3.你能说说平移的特点和两要素吗?
平移的特点:图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平移二要素:方向、距离
(三)练习
1.练一练
2.试一试。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操作图形,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的基本方法。
2.能够绘制直线的平移、旋转、翻折后的图形。
3.能够解决问题中有关图形变化的具体计算。
二、教学重点
1.图形的平移、旋转、翻折。
2.绘制平移、旋转、翻折后的图形。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平移、旋转、翻折的概念及实现方法。
2.解决问题中的具体计算。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出示一个图形,并让学生想象图形做不同的动作,引出图形的运动概念。
2. 学习平移
1.讲解图形的平移概念和方法。
2.示范如何进行平移操作。
3.练习平移的相关题目。
3. 学习旋转
1.讲解图形的旋转概念和方法。
2.示范如何进行旋转操作。
3.练习旋转的相关题目。
4. 学习翻折
1.讲解图形的翻折概念和方法。
2.示范如何进行翻折操作。
3.练习翻折的相关题目。
5. 综合练习
让学生通过综合练习,将平移、旋转、翻折运动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上的练习题。
2.拓展练习:在纸上绘制一个图形,进行平移、旋转、翻折操作,并计
算每次的移动距离和角度。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图形的运动方法,并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以上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和拓展。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运动(二)》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概念,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合作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掌握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平移和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了解平移和旋转的应用。
2.观察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图形的变化,发现平移和旋转的性质。
3.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平移和旋转的过程。
4.交流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发现和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图形卡片、实物模型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图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滑滑梯、旋转门等,引导学生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提问:你们对这些现象有什么认识?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在平移和旋转过程中的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平移和旋转的性质,如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利用教具或学具,亲身体验平移和旋转的过程。
四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案(五篇材料)
四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案(五篇材料)第一篇:四年级数学下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教案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一、单元教学内容图形的运动(二)P82——P89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探索图形平移的特征和性质,能利用图形的平移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变换成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4、经历运用轴对称或平移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轴对称和平移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并运用图形的平移解决数学问题。
5、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并学会欣赏数学美。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能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知道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知道图形平移的特征和性质,能利用图形的平移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四、单元教学安排图形的运动(二)……………………………………………………2课时第1课时轴对称一、教学内容:轴对称P82——P83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通过轴对称图形的变换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尺子。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的轴对称图形。
学生欣赏。
师:这些图形漂亮吗?它们有什么特征?师生交流后明确: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你们知道它们的对称轴在哪里吗?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学生动手在教材上分别画出这些图形的对称轴。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章《图形的运动二》教案(3)
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章《图形的运动二》教案(3)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七章《图形的运动二》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移、旋转的概念,并学会如何用图形的基本运动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图形的运动一,对平移、旋转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实际应用中,如何正确判断图形的运动类型,以及如何用图形的基本运动解决实际问题,仍然是学生的薄弱环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平移、旋转的基本概念,学会用图形的基本运动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图形的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平移、旋转的基本概念,学会用图形的基本运动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正确判断图形的运动类型,以及如何用图形的基本运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平移、旋转的概念。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平移、旋转的理解。
3.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图形的基本运动来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练习题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用于动手操作和记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如滑滑梯、旋转门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明确平移、旋转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两种图形运动。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平移、旋转的特点,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图形,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记录图形的平移、旋转过程。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2图形的运动-人教版 (2)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6单元:图形与几何-2图形的运动-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基本变换,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实践,让学生体验图形变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平移:图形在平面内沿直线方向移动,保持形状和大小不变。
2. 旋转:图形绕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保持形状和大小不变。
3. 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能完全重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的基本变换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图形变换的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图形变换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平移:介绍平移的定义,让学生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总结平移的性质。
(2)旋转:介绍旋转的定义,让学生观察旋转前后的图形,总结旋转的性质。
(3)轴对称:介绍轴对称的定义,让学生观察轴对称前后的图形,总结轴对称的性质。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平移、旋转、轴对称的过程。
(2)引导学生运用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如拼图、设计图案等。
4. 小组合作:(1)分组讨论,总结图形变换的性质和应用。
(2)小组代表汇报,分享本组的发现和成果。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图形变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适当的拓展。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动手操作能力、合作能力等。
《图形的运动(二)》(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图形的运动(二)》-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图形旋转的概念,能够识别旋转的中心点、方向和角度。
2. 学会使用基本图形进行旋转,并能够描述旋转后的图形。
3. 能够应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图形的旋转概念和性质。
2. 旋转中心点、方向和角度的识别。
3. 应用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旋转角度的判断。
2. 旋转后的图形描述。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教具(如旋转卡片、模型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图形运动知识,如平移、对称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图形有哪些运动方式吗?二、新课导入1. 介绍图形旋转的概念,解释旋转的中心点、方向和角度。
2. 通过教具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图形旋转的过程。
3. 引导学生观察旋转后的图形,学会描述旋转后的位置和形状。
三、课堂练习1. 发放旋转卡片,让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图形旋转。
2.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旋转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3. 教师选取几个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评价和总结。
四、拓展与应用1. 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旋转的性质解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 教师选取几个学生的解答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评价和总结。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图形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图形旋转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完成练习册上关于图形旋转的题目。
2. 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图形旋转,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和拓展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了图形旋转的概念和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掌握图形旋转的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图形旋转的概念和性质的讲解与演示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图形旋转的概念图形旋转是指将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图形的运动(二)》教案2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
(二)》教案2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知平移现象,能分辨常见的平移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利用平移能解决一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重点:能画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利用平移解决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2.让学生找一找图中游乐场中有哪些平移现象。
二、研究新知
1.出示例3,让学生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再数一数,填一填。
1)怎样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
平移的关键:根据箭头观察平移的方向,采用找对应点的方法确定平移的格数。
2)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交流: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的方法步骤。
1)找出原图形的关键点(如顶点或端点)
2)按要求分别描出各关键点平移后的对应点
3)按原图将各对应点顺次链接。
3.小组交流平移的特点。
汇报: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变。
4.巩固应用P87做一做,独立完成,集体汇报订正。
5.教学例4:下面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汇报时强调,将不规则图形,通过平移后,转变成我们学过的规则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
6.独立完成做一做,汇报你是怎么做的?
三、巩固练
完成练二十一,1、2、6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四、课堂小结
询问学生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图形的运动(二)》单元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二)》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教材分析1.单元横向联系图形的运动(二)包括轴对称和平移,轴对称包含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例1,根据据对称轴补全轴对称图形例2;平移包含画出平移后的图形例3,运用平移知识解决问题例4。
本单元主要是对平移和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要求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及补全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会运用平移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帮助学生积累图形运动经验,描述或画出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促使学生在探索和理解“运动”的过程中,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单元纵向联系小学阶段图形的运动一共安排了三次,第一学段二年级下册学习了图形的运动(一),侧重于整体感受现象,帮助学生直观认识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在活动中积累图形运动的活动经验。
本册内容图形的运动(二)是第二次学习,主要是对平移和轴对称图形的再认识,也是为第三次学习五年级下册学习图形的运动(三)做好铺垫。
这样的教学设计,尊重了学生的认知基础,顺应了学生的认知需求。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的图形的运动(一)已经初步感知了对称、平移和旋转,能在生活中辨别对称、平移和旋转。
学生到了四年级也有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对于进一步研究对称和平移有了一定能力。
学生对于轴对称的性质,借助于直观图的观察与分析,对轴对称的认识能顺利从经验上升到理论。
对于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学生可能会有一些困难。
根据平移的图形判断是怎样平移的学生会很容易接受,画出平移后的图形相对难度大一些。
尤其是利用平移去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平移的作用,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
三、单元课标(一)内容要求在感受图形的位置与运动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初步的几何直观。
(二)学业要求能在实际情境中,辨认出生活中的平移和轴对称现象,直观感知平移和轴对称的特征,能利用平移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形成空间观念。
图形的运动第二课时(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
图形的运动第二课时(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平移、旋转、翻转等图形的基本运动方式,并能够描述这些运动对图形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探究,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图形的平移:介绍平移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平移运动的特点,如方向和距离不变。
2. 图形的旋转:介绍旋转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旋转运动的特点,如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
3. 图形的翻转:介绍翻转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翻转运动的特点,如翻转轴和图形的镜像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翻转的概念及其应用。
2. 难点:学生对图形运动的直观理解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投影仪、图形运动的动画或视频材料。
2. 学具:学生自带的图形卡片、剪刀、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图形运动实例引入本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详细讲解平移、旋转和翻转的概念,通过动画或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图形运动的操作练习,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4.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图形运动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板书设计图形的运动提纲:平移、旋转、翻转关键点:定义、特点、应用示例:图形运动的示意图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图形运动的基本概念。
2. 拓展练习:设计一些图形运动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3. 创意作业:鼓励学生自己创造图形,并进行平移、旋转或翻转的运动,记录并描述其变化。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图形运动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此教案设计旨在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图形的运动,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图形的运动(二)》复习教案
《图形的运动(二)》复习教案一、复习内容教材P82—P89学习内容。
二、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平移的特点,以及补全轴对称图形和画平移图形的方法。
2.通过观察、想象、操作等活动,积累图形运动经验,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三、复习重、难点重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平移的特点,以及画图方法。
难点:会运用平移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配套资源《图形的运动(二)》名师教学课件五、复习设计(一)课前设计复习任务:梳理本单元知识同学们,请认真看一看这一单元书上的每个例题,然后根据表格的提示,梳理本单元知识。
(二)课堂设计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整理了这一单元所学的知识,谁能来说一说主要的内容是什么?板书:轴对称图形、平移接下来我们就按照顺序对这两类内容进行梳理和复习。
1.轴对称图形这一类知识包含了哪些内容呢?板书:(1)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连接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2)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一“找”,找出图形上每条线段的端点二“定”,根据对称轴确定每一个端点的对称点三“连”,依次连接这些对称点,得到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2.平移图形平移前后,有什么特点呢?(大小和形状都不改变)平移的两要素:移动的方向、移动的距离。
强调:移动的距离是对应点之间的方格数,不是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之间的方格数。
在画平移后的图形时,要注意些什么呢?(移动的距离不能数错)典型题目:下图中A利用平移的特点,可以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从而计算出它的周长和面积,帮助我们解决了问题。
典型题目:3.呈现思维导图,回顾知识4.完成评价试题,检测复习效果(1)选择题①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等腰三角形 B正方形 C平行四边形 D等腰梯形【知识点】轴对称图形的定义【答案】C【解析】先让学生在头脑中想一想,平行四边形为什么不是轴对称图形,然后可以再拿出平行四边形的纸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六年级数学(北京版)-图形的运动复习(二)-1教案
第四单元第26课时:图形的运动复习(二)年级:六年级教材版本:北京版授课教师单位及姓名:指导教师单位及姓名:一、教学背景简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在应用中理解图形运动的特征。
画图时结合图形运动方式的要素进行画图方法指导,从特征角度对已有知识再次解读,结合特征描述解答思路。
不同角度的应用加深了对图形运动特征的理解,也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了活动经验。
有了前期的学习和上节课的梳理,学生对图形运动的特征有了进一步认识,但还需要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应用加深理解。
本节课的画图指导,用图形运动解决图形问题,从图形运动角度再看学过知识,欣赏设计图形等活动都围绕特征展开,充分的应用与特征理解相互促进,对特征理解更加深入,知识网络更加完善。
二、学习目标1.在巩固应用中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平移、旋转、放大与缩小的特征;能运用图形运动的知识解决数学问题。
2.在观察、想象、理解、应用重,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在解决数学问题和欣赏图形中,感受图形运动在现实中的广泛应用。
三、教学过程活动一:先想象,后选择1.三角形向右平移6格。
①②③预设:③画的对,对应点间的距离都是6格。
①对应点间距离11格,②A 、B 点分别平移了6格,C 点平移的是7格。
所以①、②是错的。
2.将三角形按2∶1放大。
预设:②画的正确。
提出问题:①和③的底和高都是按2∶1放大的,为什么不对呢?预设:(1)底相同高相等的三角形面积相等,但形状不一定相同(如图);(2)画出高后,垂足把底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按2:1放大,就能保证图形形状不变。
3.补全轴对称图形。
预设:③正确。
对应点连线与对称轴距离相等且垂直。
4.数学书第89页第1题(3)预设:(1)用正方形纸和剪刀折一折,剪一剪,选A 。
(2)用图形运动知识预设:(1) 用学具实际操作;①②③① ② ③(2)运用图形运动知识想象图形。
5.数学书第89页第3题(2)(2)画出将图中三角形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图形的运动复习(二)教学设计 北京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图形的运动复习(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图形在平面内的平移、旋转、对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掌握平移、旋转、对称的变换规律和操作方法;3.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图形运动变换;4.锻炼计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图形运动复习;教学难点:平移、旋转、对称的变换规律和操作方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黑板、彩色粉笔、橡皮擦等教学工具;2.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铅笔。
四、教学过程(一)启发式教学:教师先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一些图形运动变换,让学生自由发挥,可以使用纸张、铅笔等工具,比如:将一个三角形平移后旋转,再对称等。
让学生们实地操作感受图形的运动变换。
(二)学生探究:让学生在白纸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图形,如一个正方形或三角形,然后:•第一步:使用铅笔进行平移操作;•第二步:使用铅笔进行旋转操作;•第三步:使用铅笔进行对称操作。
他们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到图形的运动变换,理解平移、旋转、对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从而了解平移、旋转、对称的变换规律和操作方法。
(三)集体探究教师在黑板上绘制一张平面坐标系图,然后让学生进行集体探究,以下是具体操作:1.给出图形A(1,1)、B(3,1)、C(3,3)、D(1,3)四个点的坐标,然后在坐标系上绘制这个四边形。
2.进行平移操作:沿(x+2,y+1)平移这个四边形,求得四边形新的坐标(即A1(3,2)、B1(5,2)、C1(5,4)、D1(3,4)),并在黑板上绘制。
3.进行旋转操作:绕(1,1)点顺时针旋转90度,求得四边形新的坐标(即A2(1,3)、B2(1,1)、C2(3,1)、D2(3,3)),并在黑板上绘制。
4.进行对称操作:关于y=x对称,求得四边形新的坐标(即A3(1,1)、B3(1,3)、C3(3,1)、D3(3,3)),并在黑板上绘制。
通过这一步,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平移、旋转、对称的变换规律和操作方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二 复习图形的运动|北师大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二复习图形的运动|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复习图形的运动,包括平移、旋转、对称。
2.练习将图形进行不同的变换,进一步加深对图形的理解。
3.提高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复习图形的运动方法和特点。
2.掌握各种图形的变换方法。
3.进一步加深对图形的理解。
教学难点1.将图形进行综合变换。
2.对于一些特殊的图形,如星形等进行变换时,需要运用特别的辅助工具。
教学内容1.复习图形的运动方法和特点。
–平移: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左上右下、左下右上等方向进行平移。
–旋转: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角度。
–对称:包括中心对称和轴对称。
2.练习将图形进行不同的变换。
–给出不同的图形,让学生进行变换。
–在一张纸上画出多个图形,让学生进行变换,看谁完成的最快。
3.提高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
–给出一个图形和一些变换,让学生判断哪些变换可以实现,哪些不可以。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演示和讲解图形的运动方法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
2.演习法:通过练习和实践,让学生掌握图形的变换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图形的理解。
3.讨论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步骤1.复习图形运动方法和特点。
–按照平移、旋转和对称的顺序讲解和演示各种图形的运动方法和特点。
–让学生自己手动模拟运动方法,加深理解和掌握。
2.练习将图形进行不同的变换。
–给出不同的图形,让学生进行变换。
–在一张纸上画出多个图形,让学生进行变换,看谁完成的最快。
–让学生自己设计图形并进行变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如“如何将一个正方形变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给出一个图形和一些变换,让学生判断哪些变换可以实现,哪些不可以。
4.总结和评估。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的运动(二)》复习教案
一、复习内容
教材P82—P89学习内容。
二、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平移的特点,以及补全轴对称图形和画平移图形的方法。
2.通过观察、想象、操作等活动,积累图形运动经验,进一步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三、复习重、难点
重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平移的特点,以及画图方法。
难点:会运用平移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配套资源
《图形的运动(二)》名师教学课件
五、复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复习任务:梳理本单元知识
同学们,请认真看一看这一单元书上的每个例题,然后根据表格的提示,梳理本单元知识。
(二)课堂设计
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整理了这一单元所学的知识,谁能来说一说主要的内容是什么?
板书:轴对称图形、平移
接下来我们就按照顺序对这两类内容进行梳理和复习。
1.轴对称图形
这一类知识包含了哪些内容呢?
板书:
(1)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连接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2)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一“找”,找出图形上每条线段的端点
二“定”,根据对称轴确定每一个端点的对称点
三“连”,依次连接这些对称点,得到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平移
图形平移前后,有什么特点呢?(大小和形状都不改变)
平移的两要素:移动的方向、移动的距离。
强调:移动的距离是对应点之间的方格数,不是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之间的方格数。
在画平移后的图形时,要注意些什么呢?(移动的距离不能数错)
典型题目:下图中A
利用平移的特点,可以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从而计算出它的周长和面积,帮助我们解决了问题。
典型题目:
3.呈现思维导图,回顾知识
4.完成评价试题,检测复习效果
(1)选择题
①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等腰三角形 B正方形 C平行四边形 D等腰梯形
【知识点】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答案】C
【解析】先让学生在头脑中想一想,平行四边形为什么不是轴对称图形,然后可以再拿出平行四边形的纸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②长方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
A、1
B、2
C、3
D、4
【知识点】对称轴的含义
【答案】B D C
【解析】学生不难理解,说出对称轴有几条以后,还要再让他们说一说对称轴都在哪儿,强调对称轴是一条直线,并不是一条线段。
③如图,下面四个图案可由图形(1)平移得到的是()
【知识点】平移的特点
【答案】B
【解析】图形平移后,大小、形状都不变。
(2)下列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请画出它的对称轴。
【知识点】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答案】后两个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解析】如果是轴对称图形,请学生考虑有几条对称轴,并全画出来。
(3)画出下列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知识点】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答案】略
【解析】根据轴对称图形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的特征找到已知点的对应点,就可以补全图形。
先确定原图的关键点(图形的各个顶点),再确定关键点的对应点,最后再连线。
(4)按要求画一画:将三角形先向上平移2格,再向左平移5格。
【知识点】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答案】画出的是2个图形
【解析】画图前首先要明确平移的顺序、方向和距离。
画图时按顺序找出已知图形的关键点,然后将这几个关键点按题目要求平移,得到对应点,最后用虚线连线。
(5)涂色部分各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知识点】利用平移的知识解决问题
【答案】3
4
1
2
【解析】此类解决问题的核心就是“转化”,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规则的
图形,把分散的转化为聚拢的。
要指导学生先认真观察,仔细思考:怎样利用平移的知识把图形转化为规则的图形?第二幅图相对较难,因为还要画辅助线,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最终老师要落脚到方法的指导:利用平移,把分散的图形聚在一起。
(6)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
【知识点】利用平移的知识解决问题
【答案】(4+6)×2+2×2=24(cm)
(4+9)×2=26(cm)
【解析】一定要分清面积和周长,此题求周长,想清楚周长的概念。
(7)右面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cm)
【知识点】利用平移的知识解决问题
【答案】6×4=24(平方厘米)
【解析】利用平移把这个图形转化长长方形,长6cm,宽4cm,面积是24平方厘米。
5.小组互相评价,反思修订错误
完成后请小组同学互相批改,对于组内个别问题,在优等生的帮扶下进行订正,对于共性的错误,老师进行集中评讲。
6.全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整理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想给大家提醒些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