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复习教案
压强教案(优秀9篇)
压强教案(优秀9篇)压强教案篇一一、设计意图压强的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为其概念较为抽象,大部分学生在初二下学习时会感到困难,对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处理的不够好,不会灵活应用固体压强、液体压强的特点来解决实际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知识体系、框架,认清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采用对比法和归纳法,师生讨论的方法等。
二、复习目标1. 正确理解压强,区分固体压强与液体压强的不同之处,知道固体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2. 正确理解公式p=F/S,知道其适用范围,会用p=F/S及其变形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掌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实验,这两个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过程和实验结论。
三、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①压强的概念②对固体压强中受力面积的理解,液体压强中深度的理解。
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④掌握两个实验的方法、过程和结论。
难点:①压强概念的建立②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的应用四、教具与学具气球与钉板、削好的铅笔、压强计等五、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准备好八下的物理书和笔记本,在课前已经自己对压强概念有大致的了解,知道探究实验所用的物理方法等。
六、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引入课题3′5′在初二下我们学习了压强的概念,学过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等概念,由于压强的概念比较抽象,固、液、气压强的特点又不同,我们同学在学习时普遍感到困难。
这块知识本身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属于较难的部分。
希望通过本节复习课能给与大家一些帮助。
本节课我们主要复习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
(板书)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那些同学知道我们在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这部分学习了那些知识?一、压力①什么是压力?②压力产生的原因?③压力的范畴?④压力的方向?(课件)判断下列图中MN面所受压力的大小1.概念压力、压强的概念、单位、计算公式;如何增大和减小压强;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的复习课。
复习内容主要包括压强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压强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压强的概念及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压强的计算公式的运用。
2. 影响压强大的因素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自行车打气时气筒的压强,引出压强的概念。
2. 知识梳理:利用PPT展示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P = \frac{F}{S} \],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力,S表示力的作用面积。
讲解影响压强大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
3. 例题讲解:展示一道典型例题,如:“一个重为500N的物体放在面积为0.1平方米的水平地面上,求物体对地面的压强。
”引导学生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用压强知识来解释。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影响压强大的因素。
七、作业设计为什么深海处的海水压力很大?为什么飞机的轮胎上有花纹?2.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对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掌握情况。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压强知识。
2. 拓展延伸:探讨压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医学、工程等。
引导学生进行压强相关的科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压强的计算公式的运用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的复习课中,压强的计算公式的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12篇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12篇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1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压强》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物理八年级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__内容的主线,是对前面学习力的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奠定基础知识。
学情分析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初中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奠定一些认知基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组织一定的探究实验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等特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知道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控制变量法,提高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且乐于把理论联系生活实际。
教学重难点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而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压强的概念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是探求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教学教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本身特点,本堂课中主要采用讲授法、分组练习法、练习题法等多种方法教学教学过程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讲解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利用幻灯片展示一组图片,通过设置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从课下到课上身心快速转换,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快地进入角色,进而对本节课课堂知识进行学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本章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3.鼓励学生提问,关注学生的疑问,及时给予解答,帮助学生消除学习障碍,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鼓励小组成员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设计具有合作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c.总结改变压强的方法,并说明其原理。
2.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发现问题,及时与老师沟通,提高学习效果。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本案例以生活中的实例导入新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通过观察、思考生活中的压强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利用多媒体、实验等教学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压强的现象,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物理表象,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创设多样化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介绍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计算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压强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b.如何改变压强的大小?
c.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特点是什么?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3.针对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解答,确保学生对压强知识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复习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压强的复习。
复习内容包括: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液体压强的特点及计算方法;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单位,能运用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能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压强的变化。
3. 学会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 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及计算方法,能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 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其应用,能解释相关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压强的计算及应用。
2. 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3. 液体压强的特点及计算方法。
4. 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包括海绵、玻璃板、水、气球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实验器材,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把玻璃板放在海绵上,玻璃板会陷下去?这是因为什么力作用在玻璃板上?2. 知识回顾:复习压力的定义及计算公式,引导学生回顾受力面积的概念。
3. 压强的定义及计算:介绍压强的定义,强调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讲解压强的计算公式:p = F/S,其中p表示压强,单位为帕斯卡(Pa);F表示压力,单位为牛顿(N);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
4. 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讲解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压强的变化。
5. 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讲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这些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6. 液体压强的特点及计算:介绍液体压强的特点,讲解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 = ρgh,其中p表示液体压强,单位为帕斯卡(Pa);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³);g表示重力加速度,单位为米每秒平方(m/s²);h表示液体柱的高度,单位为米(m)。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压强》复习教案【推荐】.doc
教学过程
导入
课件展示三个生活情景1.一阵秋风吹过,地上的落叶像长了翅膀一样飞舞起来。2.冬天,风越刮越大,带烟囱的炉子里的火越着越旺,火苗越蹿越高。3.居室前后两面的窗子都打开着,过堂风吹过,居室侧面摆放的衣柜的门被吹开了。这些都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同学们思考过其中的奥妙吗?科学往往就藏在我们身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通过实验揭示这个小秘密。
【例 3】已知人体的密度与水相近,若将人体近似看作为一个圆柱体,由此可估算出身高为1.7m的人直立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约为Pa.
高h.圆柱体重力G=ρShg,对地面压力F=G=ρShg,对地面的压强p= F/S=G/S=ρgh
若人体密度与水相近,近似看作圆柱体.则人对地面压强p =ρgh=1×103kg/m×1 0N/kg×1.7m=1.7×104Pa.
对于“野人”的质量测量,可通过F=p.s算出“ 野人”对地面的压力得到重力,算得质量.
“野人”对地面的压强测量,可以利用“现场同样的土质条件下,泥土被压下深度相同,泥土受到的压强相同.”将正方体铝块放在脚印旁的泥土上,在上面加放重物,直到铝块压入泥土中的深度与脚印深度相同,算出此时铝块对泥土的压强.【解答】脚印的面积是369 cm2,身高大约1.89m,质量约95.9kg (也可取96.2kg)
液体压强的公式:P=pgh
6、连通器:定义:上端,下端的容器。特点:静止在连通器内,各液面。
应用:船闸、等就是利用的原理来工作的。
7、帕斯卡原理:内容:加在液体上的压强,能大小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应用:是液压系统和液压机工作的基础。人们利用帕斯卡原理发明了技术。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复习课)》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复习课)》教学设计(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压强概念,理解固体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
(2)能用公式、进行基本计算。
(3)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梳理、归纳知识点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课前准备:学生自己对本章内容的小结。
(2)通过展示学生《压强》小结,来引导学生进行复习。
(3)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通过练习和应用掌握压强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压强概念的应用。
2、难点:(1)帮助学生学会小结一章内容。
(2)提高复习课的效率,提高学生上复习课的兴趣。
三、教学任务分析(1)学生起点:基本掌握压强知识,知道固体、液体、大气压强的特点和一些应用实例(2)学习支架:运用压强知识分析实例,会用公式定性(定量)解决基本问题。
(3)教学媒体:教具、自制教具、多媒体、网络信息等。
四、教学模式归纳-应用-分析-讨论五、教学流程1、分析中考此类题型在中考总分所占比分引入本节教学目标,再复习与压强有关的知识。
2、复习:让学生说出压强的概念、计算压强的公式。
教师总结:计算压强的公式有两个,并要注意应用公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3、典例分析及跟踪练习:让学生通过导学案自主学习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上台板演再讲解解题思路。
4、教师总结学生的优点与不足并指明解题方向的突破口。
5、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压强:1、压力:2、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3、概念:4、公式:5、符号的意义及单位:6、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液体的压强:1、定义:2、规律:3、计算公式:4、连通器:三、大气压1、首先测量大气压值的实2、一个标准大气压:3、大气压的影响因素: 4 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1、规律:2、飞机的升力:五:典型例题:六:跟踪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专题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复习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及相关知识点;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压强相关的问题;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复习压强的定义;2.复习压强的计算公式;3.复习与压强相关的知识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压强的定义、计算及应用;2.教学难点:能够熟练运用压强的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四、教学步骤与方法1. 导入与引入(5分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提问题或呈现相关图片等方式导入。
2. 复习压强的定义(10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压强的定义,帮助学生回忆与巩固基础知识。
定义:压强(P)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
公式为 P = F / A,其中 F 表示力的大小,A 表示受力面的面积。
3. 复习压强的计算公式(15分钟)复习压强的计算公式,通过具体案例的演算,让学生掌握运用公式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子:某个力为 50 N 的物体静止在一个 5 平方米的平面上,请计算该平面受到的压强。
解:根据压强的定义,压强等于力除以面积,即 P = F / A。
代入数据,P = 50 N / 5 m² = 10 N/m²。
4. 复习与压强相关的知识点(15分钟)复习与压强相关的知识点,如浮力、气压等。
5. 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给出一些压强相关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提供他们解决问题的机会。
案例:如果一个物体的底面积是 2 平方米,质量是 100 克,那么它在地球上的压强是多少?提示:先计算出物体的重量,然后将重量除以底面积得到压强。
6. 总结与小结(5分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重点知识,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五、教学评价方法1.课堂提问:通过提问学生解答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2.案例分析:通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本章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压强的概念,并能够计算压强的大小。
2.掌握利用力和压力的关系,能够解释为什么尖刀较容易刺入物体。
3.知道压力的大小与作用力的大小、作用面积的大小有关,能够应用导出压强的公式。
4.能够分析和解决与压强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利用力和压力的关系。
3.压力的大小与作用力、作用面积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1.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压力与力的关系。
3.压力与面积的关系。
4.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章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概念解释与示例演示讲解压强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和应用压强的概念。
3. 相关概念的解释和讨论解释力和压力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尖刀较容易刺入物体,以及压力的大小与作用力、作用面积的关系。
4. 实例分析和讨论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分析和解决与压强有关的问题,如压力对物体的影响、液压系统原理等。
5. 练习与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压强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6. 总结与展望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学生所学的知识点,并展望下一章的内容。
五、教学手段1.板书:对关键概念和公式进行清晰的板书,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2.示例演示: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5.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主动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发表意见等。
2.案例分析能力:评估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对压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课堂练习成绩:检验学生对压强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程度的一种方式。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精选12篇)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
4.经历测量人体对地面压强的过程,培养乐于和他人合作进行探究的团队精神,初步掌握测量,计算,表达能力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6.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
教学设想重点: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压力的概念。
会画压力示意。
教学教法实验探究式教学准备一端削尖的铅笔、小桌子、沙盘等。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不知道大家注意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没有:[出示钉]钉的帽子做得又大又平,而钉头却又尖又细;在茫茫的雪原里,步行的人容易陷下去,可是滑雪者却悠然自得,而且滑得很快。
这些现象看起来简单,但其中包含的物理学道理却是很深刻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准备解决这些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只杯子放在地面上,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那么地面受不受力呢?(如果用手作为地面,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压力,可见地面受到杯子的压力,谁来画一画地面受到的压力?)同样的道理,钉对墙面也有压力;放在斜面上的木块对斜面也有压力,请大家完成力的示意。
(学生板演)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多媒体展示压力,说明压力的方向始终和接触面相垂直。
(学生观察并回答)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虽然我们知道了压力的定义,但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和那些因素有关呢,我们用实验来探寻答案。
[实验1]将压力小桌正放入沙盘,其中一次在小桌上放一个重物,比较两次小桌陷入沙盘的深度。
(学生观察)压力作用的效果和压力大小有关。
(学生回答)[实验2]将压力小桌分别正放和反放入沙盘,比较两次小桌陷入沙盘的深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4.总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提供复习和巩固的知识框架。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压强的计算题、实验题和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2.提醒学生完成作业时注意题目的要求和答题技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进行创新设计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内在动力。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治学的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学以致用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通过对压强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关爱命、安全第一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解答,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压强的变化,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维。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设计小组讨论的问题和实验任务,如讨论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制作简易的液压机等,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
3.注重形成性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和分享,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就和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压强的概念,如解释为什么石头比棉花重、为什么船能浮在水面上等,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反思与评价:本节课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评价,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下一步的学习目标。同时,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不断成长和提高。
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复习课(人教版)
在本次复习课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例如,我设计了一些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和解决。学生需要共同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合作实施。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复习课(人教版)
一、案例背景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复习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压力的概念、计算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节复习课。在本节课中,我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提高他们对压强的理解,并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但仍然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物理概念。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运用实验、图片、动画等多种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准备了一个气球和一个木棒,将气球放在木棒上,然后让学生用力压气球。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压力的作用。接着,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压强,那么压强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有关压强的知识。”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学生能够激发对压强知识的好奇心,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次复习课中,我采用了情境创设法来引导学生学习。我设计了一些与压强相关的实际情境,如自行车打气、跳水运动员入水等,通过展示这些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我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引发他们对压强知识的好奇心。
人教版八年级第9章压强 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第9章压强单元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压强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掌握压强与力、面积的关系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内容1. 压强的定义•压强的概念•压强的计算公式2. 压强与力、面积的关系•压强与力的关系•压强与面积的关系3. 压力的应用•液体的压强及其影响因素•非均匀物体与压强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在黑板上写下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2. 概念解释与讲解(20分钟)通过实例和图示,解释压强的概念,并给出压强的计算公式。
引导学生思考力和面积对压强的影响。
3. 计算练习(20分钟)让学生自行计算一些压强的例题,并进行互相讨论和纠正,确保基本的计算能力。
4. 实验演示(30分钟)安排一个压强的实验,通过测量力和面积的变化来观察压强的变化,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压强与力、面积的关系。
5. 拓展运用(20分钟)出示一些与压强相关的日常生活场景和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解决方法。
6. 总结(10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和与力、面积的关系。
引导学生提出对压强的深层思考和问题。
四、教学评价1.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和讨论活跃度2.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观察力3.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考深度4.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五、板书设计压强- 定义:压力对单位面积的作用力- 计算公式:压强 = 压力 / 面积压强与力、面积的关系- 压强与力的关系:压强∝ 力- 压强与面积的关系:压强∝ 1 / 面积压力的应用- 液体的压强及其影响因素- 非均匀物体与压强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活跃度较高,他们能够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
实验演示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体验压强的变化,加深了他们对压强与力、面积的关系的理解。
在拓展运用环节,一些生活场景和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培养了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压力现象,如书包带对肩膀的压力、汽车对地面的压力等,引导学生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提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如“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液体内部的压强是如何产生的?”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自主探究压强与力、面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了解大气压的存在及其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结合液体压强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潜水艇模型,并说明其原理;
(3)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关于大气压的调查研究,形成调查报告。
4.拓展性阅读:推荐以下阅读材料,帮助学生拓展知识视野:
(1)压强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如建筑、航空航天等;
(2)液体的物理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大气压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5.作业要求:
1.学生对物理实验充满好奇,但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2.部分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公式,需加强针对性指导。
3.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引导和培养。
4.学生对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1)作业需独立完成,要求书写规范、整洁;
(2)提升性作业和创新性作业可以小组合作完成,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册第九章 《压强》复习课教案
第九章《压强》复习课一、知识梳理【知识梳理】一、压强1、物理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压强,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定义:物体所受与之比。
3、公式:。
(1)、F:施加在物体上的压力。
当物体自由放置在水平面上静止时,压力的大小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即GF=。
(2)、S:受力面积,两物体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的面积。
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面积的单位是。
压强的单位则是。
压强有一个专用名称叫做,简称,符号是。
则,2/11mNPa=。
5、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压力不变时,受力面积。
②、受力面积不变时,压力。
(2)、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压力不变,受力面积;②、受力面积不变,压力。
二、液体压强1、液体压强(1)、产生原因:液体有重力,且有流动性。
(2)、特点:①、液体内部向 都有压强;②、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 ;③、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 ;④、液体内部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 ,压强越大。
(3)、公式: 。
2、连通器:(1)、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2)、特点:连通器装相同的液体,当液体 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 的。
(3)、应用:①、水壶的壶嘴与壶身;②、排水管的U 形“反水弯”;③、锅炉和外面的水位计④、船闸。
注:1、液体压强的计算:gh p ρ=(1)、适用条件:静止的液体。
(2)、h 的含义:指所研究的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而不是点到容器底的距离。
(3)、理解:由公式gh p ρ=可知,液体压强的大小取决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与液体的重力、体积、容器的形状、底面积的大小等因素无关。
2、公式适用范围:(1)、SF p =:适用于计算固体、液体和气体产生的压强。
(2)、gh p ρ=:适用于计算静止液体产生的压强大小。
三、大气压强1、产生原因:大气受 重力 作用,且具有 流动性 。
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证明存在的实例:塑料吸盘、吸饮料等。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九章压强复习课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九章压强复习课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复习的方式,以巩固学生在之前学习中所掌握的知识点。
通过复习,帮助学生对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压强的基本概念、计算公式以及相关应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压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难点:如何运用压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科书。
五、活动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之前学习过的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 知识讲解:通过PPT和黑板,详细讲解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压强的知识。
3. 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压强,并记录数据。
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学生对压强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4. 问题讨论: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压强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难点:如何运用压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了压强的知识。
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对压强的理解更加深入。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有关压强的实践活动,如自制测压强仪,观察生活中的压强现象等。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复习教学设计
1.基础作业:请学生完成课本第9章的课后习题,重点关注压强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液体压强的特点,旨在巩固课堂所学的基础知识。
-选择题:帮助学生辨析易混淆的概念,加深对压强知识的理解。
-计算题:训练学生运用压强公式进行实际计算,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用题:引导学生将压强知识应用到生活实例中,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巩固所学知识学内容,总结压强的定义、计算方法和液体压强的特点。
2.强调压强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教育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继续深入探究压强相关现象,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压强复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压强的定义,理解压强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能够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2.使学生掌握液体压强的特点,了解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的变化规律,能运用帕斯卡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3.培养学生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高压锅能更快地煮熟食物,潜水员在水中为什么会受到压力等。
(二)讲授新知
1.压强的定义:详细讲解压强的概念,强调压强是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2.压强的计算:介绍压强的计算公式,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白如何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3.液体压强:讲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规律,以及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等特性。
-科普阅读:推荐一些关于压强的科普文章或视频,让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和观看,拓宽知识视野。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坤 凡 教 育 学 科 教 师 讲 义学员姓名 : 辅导科目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学科教师 :【知识梳理】一、压强1、物理意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压强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定义:物体所受 与 之比。
3、公式: 。
(1)、F :施加在物体上的压力。
当物体自由放置在水平面上静止时,压力的大小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即G F =。
(2)、S :受力面积,两物体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的面积。
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面积的单位是 。
压强的单位则是 。
压强有一个专用名称叫做 ,简称 ,符号是 。
则,2/11m N Pa =。
5、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压力不变时, 受力面积。
②、受力面积不变时, 压力。
(2)、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压力不变, 受力面积;②、受力面积不变, 压力。
【例1】 在右图中,边长为10cm 的正方体物体,所受重力为20N ,被10N 的水平压力紧压在面积为10m 2的竖直墙壁上,则物体对墙的压力和压强为( )A .10N ,31.010⨯Pa B .20N ,31.010⨯Pa ;C .10N ,10PaD .20N ,10Pa 思路分析本题中压力不是由重力产生的,而是由外力F 产生的,压强公式中的S 是指受力面积,而不是物体(墙壁)的面积。
题中受力面积与正方体的面积相同。
其压强为3221.0101.010p S m-===⨯⨯Pa 。
答案:A【例2】 如图所示,两个实心的长方体A 、B 叠放在一起后,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A ρ∶B ρ=2∶1,底面积之比A S ∶B S =1∶4,它们的高度之比A h ∶B h =2∶3,B 对地面的压强为B p ,若把B 叠放在A 的上面,B 对A 的压强为B p ',图中A 放在B 的中央,A 的上表面仍位于B 的下表面的中央,则B p ∶B p '为( ) A .1∶2 B .4∶l C .3∶2 D .1∶3 思路分析在甲图中B 对地面的压强BB BF p S =,B A B F G G =+,A A A A A A A G m g gV gS h ρρ===, B B B B B B B G m g gV gS h ρρ===,所以13A A A A B B B B G S h G S h ρρ==,13A B G G =,可以得到43BB B G p S =。
在乙图中B 对A 的压强B B B F p S ''=',B B F G '=,B A S S '=又因为14A B S S =,所以 14B B B B A B Bp S S S'==='。
最后得出43143B B B B B BG p S G p S ==' 答案:D例:1、在探究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利用了两个相同的木块和一块海绵,如图所示。
(1)、实验中通过观察 来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 (2)、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得出: ; (3)、对比 两图,可以得出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4)、对比甲、丁两图,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
你认为是否正确,并叙述理由:。
2、如图所示是一辆新型坦克,其质量为t 20,每条履带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2m 。
g 取kg N /10,求: (1)、坦克的重力。
(2)、坦克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二、液体压强1、液体压强 (1)、产生原因:液体有重力,且有流动性。
(2)、特点:①、液体内部向 都有压强;②、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 ;③、同种液体,深度越深,压强 ;④、液体内部的压强还跟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 ,压强越大。
(3)、公式: 。
2、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2)、特点:连通器装相同的液体,当液体 时,连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总是 的。
(3)、应用:①、水壶的壶嘴与壶身; ②、排水管的U 形“反水弯”; ③、锅炉和外面的水位计 ④、船闸。
注:1、液体压强的计算:gh p ρ=(1)、适用条件:静止的液体。
(2)、h 的含义:指所研究的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而不是点到容器底的距离。
(3)、理解:由公式gh p ρ=可知,液体压强的大小取决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与液体的重力、体积、容器的形状、底面积的大小等因素无关。
2、公式适用范围: (1)、SFp =:适用于计算固体、液体和气体产生的压强。
(2)、gh p ρ=:适用于计算静止液体产生的压强大小。
【例3】 在右图中,试管内装有一定质量的酒精,当试管竖直放置时,酒精对管底的压强为1p ,当试管倾斜放置时,酒精对管底的压强为2p ,则1p 与2p 的关系是( ) A .12p p > B .12p p = C .12p p < D .无法判断 思路分析由液体压强公式p gh ρ=可见倾斜的深度小于竖直时的深度。
所以试管倾斜时,管底受到的压强2p 小于竖直时管底受到的压强1p 。
答案:A【例4】 如图所示,甲、乙是两个容积相同,所受重力相等的容器。
它的里面盛满等量的酒精。
那么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酒精对容器甲、乙底部的压力相等;B .容器甲、乙对桌面的压力相等;C .酒精对容器甲、乙底部的压强相等;D .容器甲、乙对桌面的压强相等思路分析根据p gh ρ=,甲、乙两容器盛的液体相同,深度一样,酒精对甲、乙底部的压强相等。
甲、乙的重力相等所盛酒精的重力也相等,所以它们对桌面的压力相等。
由于甲、乙和桌面相接触的面积不相等,甲、乙对桌面的压强不相等。
答案:B ,C【例5】 在右图中装有水银的U 形器中,在左管和右管分别注入油和水,当水银与液体的分界面在同一高度上时,左管油柱高1h =20cm ,油的密度是30.910⨯kg /m 3,则右管水柱的高2h 为( ) A .16cm B .18cm C .20cm D .22cm 思路分析油柱对水银面的压强等于水柱对水银面的压强。
答案:B【例6】 如图所示,L 为固定在铁架台上两端开口的梯形管,其下端管口截面积为10cm 2,P 为轻质硬塑料片,被水槽内的水托住并封住下端开口。
图中h 为40cm ,若在梯形管中分别慢慢放入下列四种物体,能使塑料片恰好自行下落的是( )A .400g 酒精B .400g 水C .400g 水银 D思路分析下落。
向上的压力F pS ghS ρ==33421.010/9.8/0.41010 3.92kg m N kg m m N -=⨯⨯⨯⨯⨯=。
当梯形管中分别装入400g 不同液体时,由于梯形管是个上大下小的敞口容器,所以有一部分液体是作用在梯形管的侧壁上的,这时作用在塑料片上的压力将小于液体重力。
当放入400g 砝码时,它对塑料片向下的压力恰好等于它的重力,即0.49.8/ 3.92G kg N kg N =⨯=,因此能使塑料片恰好下落的是400g 砝码。
答案:D例:1、如图所示,A 、B 、C 三个容器中分别装有盐水、清水和酒精,三个容器中液面相平,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A p 、B p 、C p ,则( )A 、A p >B p >C p B 、A p < B p < C p C 、C B A p p p ==D 、无法确定2、利用废弃饮料瓶可以研究液体压强的一些特点。
小刚在饮料瓶周边不同高度,打了几个对称且相同的小孔,当瓶里装满着色的水后出现如图所示的情景。
表明在液体内部( )A 、只在水平方向有压强B 、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C 、同一深度朝不同方向压强大小相等D 、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3、如图所示,甲图中A 点的深度为 cm ,乙图中B 点的深度为 cm ,丙图中C 点的深度为 cm 。
4、我国自主研制的“蛟龙号”深水探测器于20XX 年试验成功下潜到7026m 深度,它标志着我国已进入了深海潜水先进国家之列。
(为计算方便,ρ海水kg N g m kg /10,/100.133=⨯=),求: (1)、“蛟龙号”下潜到海面下5000m 时,受到海水的压强为多少?(2)、此时,海水对面积为202.0m 的观测窗产生多大的压力?三、大气压强1、产生原因:大气受 重力 作用,且具有 流动性 。
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2、证明存在的实例:塑料吸盘、吸饮料等。
历史上著名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测定: (1)、测量实验: 实验;I 、实验时,应先向玻璃管中灌满水银,将玻璃管内的空气全部排出。
II 、影响玻璃管内水银柱高度的因素。
①、随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若玻璃管内混入少量空气,则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会减小。
②、与管的 粗细 、 倾斜程度 、 管的长度 、 将玻璃管提起还是下压 、 水银液槽内水银面的高低 等因素无关。
③、如果把玻璃管倾斜放置,水银柱的 高度不会改变 , 水银柱的长度却要增加 。
④本实验若把水银改成水,则需要玻璃管的长度为 10.3 m (2)、1标准大气压:0p = mmHg = Pa 。
粗略计算时可取为Pa 5101⨯,相当于 cm 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4、变化: (1)、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海拔越高,大气压 。
在海拔m 3000以内,大约每升高m 10,大气压减小 Pa 。
(2)、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越低,水的沸点 。
5、大气压的应用: (1)、利用大气压“吸”或“抽”(其实是压)液体。
.eg ①、钢笔囊吸墨水;②、吸管吸饮料; ③、抽水机;④、离心式水泵抽水等。
(2)、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的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eg 利用高压锅煮饭菜容易熟。
6、大气压的测量工具:气压计。
分类: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例7】 在托里拆利测定大气压强的实验中,如果把玻璃管倾斜,那么( ) A .玻璃管中的水银柱长度不变; B .玻璃管中的水银柱竖直高度不变; C .以上两者都变; D .以上两者都不变 思路分析托里拆利实验,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可以用p gh ρ=计算。
当玻璃管倾斜时,大气压仍与管内水银柱竖直高度产生的压强相等,所以竖直高度h 不变,管内水银柱变长。
答案:B【例8】 有一个连通器,粗管的直径是细管直径的470cm 高的水。
求:粗管中水银面上升多少?细管中水银面下降多少? 思路分析根据水和水银面交界处压强相等p p =水银水,及水注入后压下水银的体积1V 和另一管中水银上升的体积2V 相等:1V =2V ,就可求出两管中水银上升和下降的高度。
答:细管水银面下降4.8cm ,粗管水银面上升0.3cm 。